CN205883610U - 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及功能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及功能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83610U
CN205883610U CN201620874582.0U CN201620874582U CN205883610U CN 205883610 U CN205883610 U CN 205883610U CN 201620874582 U CN201620874582 U CN 201620874582U CN 205883610 U CN205883610 U CN 205883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ion
carbon fiber
produces
material layer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745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忠民
尹颢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Huachen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Wei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Wei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Co filed Critical Jilin Wei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6208745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83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83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83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包括基体、由基体承载的电热电路、绝缘层和负离子材料层;基体及电热电路内置在绝缘层内,电热电路由在通电时产生热量的电热元件连接形成,电热元件分布于基体平面范围内;用于释放负离子的负离子材料层设置在绝缘层外侧表面。在通电时电热元件辐射热量。设置在绝缘层外侧表面的负离子材料层能够释放负离子,并且在辐射热量的作用下,其释放负离子量大大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负离子产生体能够大量地释放负离子,可应用于医疗保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负离子产生体的功能垫。

Description

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及功能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辐射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离子产生体。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功能垫。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对健康保健也越来越重视。负离子是对人体能产生有益作用的能量物质,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突出作用,能提高肌体免疫力,在许多疾病治疗中可起到改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离子产生体,能够大量地释放负离子,可应用于医疗保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功能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包括基体、由所述基体承载的电热电路、绝缘层和负离子材料层;
所述基体及所述电热电路内置在所述绝缘层内,所述电热电路由在通电时产生热量的电热元件连接形成,所述电热元件分布于基体平面范围内;用于释放负离子的所述负离子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外侧表面。
可选地,所述基体为呈经线和纬线的网状基体,所述电热元件为碳纤维丝;
所述碳纤维丝呈经线编织在所述网状基体内,所述网状基体内还包括呈纬线的正、负极导电丝,所述碳纤维丝的一端与正极导电丝连接,另一端与负极导电丝连接,形成电热单元电路,一个所述电热单元电路与至少另一个所述电热单元电路并联。
可选地,所述电热单元电路内包含预设数量的所述碳纤维丝,以及所述预设数量的正极导电丝和负极导电丝;
每一所述碳纤维丝的一端与相应的正极导电丝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负极导电丝连接。
可选地,所述碳纤维丝为米电阻小于等于1000欧姆/米的碳纤维丝。
可选地,所述电热元件为反复折回形分布或者蛇形排布在所述基体平面范围内的电热丝。
可选地,所述电热丝为米电阻小于等于3.5欧姆/米的金属丝。
可选地,所述负离子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一外侧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负离子材料层包括无纺布和分布在所述无纺布上的负离子粉。
可选地,还包括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热电路连接的凹凸插头或者USB插口。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离子产生体,包括基体、由基体承载的电热电路、绝缘层和负离子材料层。其中,基体及电热电路内置在绝缘层内,由绝缘层起到绝缘隔离作用;电热电路中的电热元件分布在基体平面范围内,在通电时电热元件产生热量。设置在绝缘层外侧表面的负离子材料层能够释放负离子,并且在电热电路产生热量的作用下,增强了所述负离子材料层释放负离子,使其释放量大大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负离子产生体能够大量地释放负离子,可将所述负离子产生体设置在坐垫、床垫或治疗器械内,对人体起到医疗保健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功能垫,包括:
外套;
内置在所述外套内的如上所述的负离子产生体。
本实用新型功能垫,其内部的负离子产生体在通电时,电热电路产生辐射热量,负离子材料层在热量的作用下可大量地释放负离子,因此所述功能垫具有释放负离子的功效,对人体可起到医疗保健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离子产生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负离子产生体中电热电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离子产生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负离子产生体中电热电路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负离子产生体中电热电路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包括基体、由所述基体承载的电热电路、绝缘层和负离子材料层;
所述基体及所述电热电路内置在所述绝缘层内,所述电热电路由在通电时产生热量的电热元件连接形成,所述电热元件分布于基体平面范围内;用于释放负离子的所述负离子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外侧表面。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负离子产生体,包括基体、由基体承载的电热电路、绝缘层和负离子材料层。其中,基体及电热电路内置在绝缘层内,由绝缘层起到绝缘隔离作用;电热电路中的电热元件分布在基体平面范围内,在通电时电热元件产生热量。设置在绝缘层外侧表面的负离子材料层能够释放负离子,并且在电热电路产生热量的作用下,增强了所述负离子材料层释放负离子,使其释放量大大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负离子产生体能够大量地释放负离子,可将该负离子产生体设置在坐垫、床垫或治疗器械内,对人体起到医疗保健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负离子产生体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产生体包括基体10、电热电路、绝缘层13和负离子材料层14。
其中,所述基体10为呈经线和纬线的网状基体,所述电热电路由碳纤维丝11和导电丝12连接形成。碳纤维丝11呈经线编织在所述网状基体10内,导电丝12呈纬线编织在网状基体10内。具体的,碳纤维丝11的一端与正极导电丝连接,另一端与负极导电丝连接,形成电热单元电路,一个所述电热单元电路与至少另一个所述电热单元电路并联,形成所述电热电路。
网状基体10及电热电路内置在绝缘层13内,由绝缘层起到绝缘隔离作用。负离子材料层14可释放负离子,设置在绝缘层13的外侧表面。
本实施例负离子产生体,在通电时电热电路中的碳纤维丝温度逐渐升高,辐射热量;对于设置在外侧表面的负离子材料层本身可释放负离子,而在碳纤维丝辐射热量的作用下,负离子的释放量大大增加,本实施例负离子产生体作为负离子释放源,能大量地释放负离子。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热单元电路内包含预设数量的所述碳纤维丝11,以及所述预设数量的正极导电丝和负极导电丝;每一所述碳纤维丝11的一端与相应的正极导电丝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负极导电丝连接。
这种电路设计方式,由于碳纤维丝单位长度的阻值恒定,而在电热单元电路内,各碳纤维丝与导电丝分别独立连接,通过调整碳纤维丝的数量,可以灵活调整每一电热单元电路的阻值,进而可实现调整整个电热电路的阻值,这样可以控制和调整电热电路通电时的辐射热量,以满足应用要求。另外,这种电路设计方式,出现单根碳纤维丝断裂时,整体电路不受影响仍然相通,能保证正常工作,使其功率及发热效果影响不大。另外,电热单元电路的数量可增可减,能够根据实际应用中发热面积及辐射量进行调整,其电路设计灵活简便。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碳纤维丝可采用米电阻小于等于1000欧姆/米的碳纤维丝,具体可采用具有特氟龙材质护套包覆的1K碳纤维丝,其线径小于等于1mm。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它米电阻范围或者其它线径范围的碳纤维丝,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所述导电丝12可以采用表面镀银、镀镍或镀铬的铜丝,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类型的导电丝,也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所述网状基体10可以是棉或纱通过纺织呈经线和纬线的织物,在纺织过程中将碳纤维丝11和导电丝12编织在其中。
所述绝缘层13可以是聚氨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或无纺布,在制作时可以采用热压或粘接的方法,将绝缘层附着在基体及电热电路的两侧表面。
所述负离子材料层14本身可释放负离子,具体的,所述负离子材料层14可采用负离子粉,具体包括无纺布和分布在无纺布上的负离子粉。负离子粉是一种经过改性的矿物质材料,具有向外辐射负离子的特性,在受到外界震动、摩擦、加热等作用时会以几何倍数增加负离子的释放量,本实施例负离子产生体在通电后碳纤维丝辐射热量,因此能够大大增加负离子的释放量。
具体可采用热压或粘接的方式将负离子材料层14贴附在绝缘层外侧表面上。在其它具体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它种类的可以释放负离子的负离子材料层,也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负离子产生体,其电热元件采用碳纤维丝,碳纤维丝在通电时可产生红外线,红外线对人体同样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红外线基于其温热效应,可以加速肌体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消散。本实施例负离子产生体,在通电时能同时释放负离子和红外线,具有释放负离子和红外线的双重功效,可应用于医疗保健,如可应用在坐垫、床垫、理疗器械、日常用品等中。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负离子产生体还包括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热电路连接的凹凸插头或者USB插口。通过导线,将凹凸插头或者USB插口与正极导电丝及负极导电丝分别连接,将已成型的负离子产生体的电路正负两极通过两根导线连接上凹凸插头和USB插口,也可以分别单独连接凹凸插头或者USB插口,通过凹凸插头可连接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输出DC36V以下电,对该负离子产生体进行供电,可采用输入电压在100V-240V范围内,频率为50Hz/60Hz的电源适配器;或者可通过USB插口直接连接充电宝等直流充电器,输出DC36V以下电,对该负离子产生体进行供电。本实施例中对所述负离子产生体的供电设备不进行限定,可以是电源适配器,也可以是充电器,只要能够提供直流36V以下的电即可。
请参考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产生体包括基体20、电热电路、绝缘层22和负离子材料层23。
电热电路由基体20承载,电热电路由电热丝21连接形成,电热丝21分布在基体平面范围内,其一端与电热电路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电热电路的负极连接,在通电时电热丝产生热量。
基体20及电热电路内置在绝缘层22内,由绝缘层起到绝缘隔离作用。负离子材料层23可释放负离子,设置在绝缘层22的外侧表面。
本实施例负离子产生体,在通电时电热丝温度升高,产生热量;而设置在外侧表面的负离子材料层本身可释放负离子,在电热丝产生热量的作用下,负离子材料层释放负离子的量大大增加,本实施例负离子产生体作为负离子释放源,能大量地释放负离子,可应用于医疗保健中。
本实施例中,电热电路由电热丝21连接形成,电热丝21可以是以蛇形排布,可参考图4所示;或者也可以是反复折回形分布,可参考图5所示。
可选的,所述电热丝可采用米电阻小于等于3.5欧姆/米的金属丝,具体可采用具有特氟龙材质护套包覆的金属丝,其线径小于等于1mm(不含护套)。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它米电阻范围或者其它线径范围的金属丝,也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所述基体20可以是棉或纱纺织制成的织物,如无纺布等,将电热电路固定。
所述绝缘层22可以是聚氨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或无纺布,在制作时可以采用热压或粘接的方法,将绝缘层附着在基体及电热电路的两侧表面。
所述负离子材料层23用于释放负离子,其具体材料及设置方式均可参考上一实施例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负离子产生体还包括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热电路连接的凹凸插头或者USB插口,将电热电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通过导线与凹凸插头或者USB插口连接。电路正负两极可以通过两根导线连接上凹凸插头和USB插口,也可以分别单独连接凹凸插头或者USB插口,通过凹凸插头或USB插口可以连接电源,对其进行供电。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功能垫,包括:
外套;
内置在所述外套内的如上所述的负离子产生体。
本实施例功能垫,其内部的负离子产生体在通电时,电热电路产生热量,负离子材料层在热量的作用下可大量地释放负离子,因此所述功能垫具有释放负离子的功效,对人体可起到医疗保健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及功能垫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由所述基体承载的电热电路、绝缘层和负离子材料层;
所述基体及所述电热电路内置在所述绝缘层内,所述电热电路由在通电时产生热量的电热元件连接形成,所述电热元件分布于基体平面范围内;用于释放负离子的所述负离子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外侧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产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呈经线和纬线的网状基体,所述电热元件为碳纤维丝;
所述碳纤维丝呈经线编织在所述网状基体内,所述网状基体内还包括呈纬线的正、负极导电丝,所述碳纤维丝的一端与正极导电丝连接,另一端与负极导电丝连接,形成电热单元电路,一个所述电热单元电路与至少另一个所述电热单元电路并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离子产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单元电路内包含预设数量的所述碳纤维丝,以及所述预设数量的正极导电丝和负极导电丝;
每一所述碳纤维丝的一端与相应的正极导电丝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负极导电丝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离子产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为米电阻小于等于1000欧姆/米的碳纤维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产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为反复折回形分布或者蛇形排布在所述基体平面范围内的电热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离子产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为米电阻小于等于3.5欧姆/米的金属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离子产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一外侧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离子产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材料层包括无纺布和分布在所述无纺布上的负离子粉。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负离子产生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热电路连接的凹凸插头或者USB插口。
10.一种功能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套;
内置在所述外套内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负离子产生体。
CN201620874582.0U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及功能垫 Active CN205883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4582.0U CN205883610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及功能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4582.0U CN205883610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及功能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83610U true CN205883610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03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74582.0U Active CN205883610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及功能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836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1306A (zh) * 2018-10-24 2019-01-11 深圳市爱尚视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负离子床垫
CN111109811A (zh) * 2020-01-03 2020-05-08 侯美英 一种新型电吹风及控温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1306A (zh) * 2018-10-24 2019-01-11 深圳市爱尚视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负离子床垫
CN111109811A (zh) * 2020-01-03 2020-05-08 侯美英 一种新型电吹风及控温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0230B2 (ja) 低周波治療用着用バンド
CN101998706A (zh) 碳纳米管织物及应用该碳纳米管织物的发热体
KR200481697Y1 (ko) 발열 목밴드
CN205883610U (zh) 一种负离子产生体及功能垫
CN101297725A (zh) 多功能保健床垫
CN104307110A (zh) 一种保健远红外芯片制作方法
CN109661049A (zh) 一种有源柔性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0453641Y1 (ko) 면상발열체를 이용한 전자파 차단이 가능한 온열매트의 발열구조
CN205337660U (zh) 磁灸t恤马夹
CN201094448Y (zh) 多功能保健床垫
CN206894925U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发热布料
CN210169166U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杀菌发热理疗鞋垫
CN104383643A (zh) 一种热疗保健面罩
CN203968413U (zh) 碳纤维发热布
CN201813888U (zh) 远红外保健保暖护膝
CN201101819Y (zh) 医疗保健床垫
CN208424813U (zh) 一种纳米金属复合碳纤维发热片
CN201870205U (zh) 具有热敷保健功能的坐垫
CN211724413U (zh) 一种石墨烯理疗护腰宝
CN207948937U (zh) 一种磁智能温控负离子服装
CN208113000U (zh) 一种纳米远红外碳纤维发热片
CN207940380U (zh) 一种具发热功能的针织品
CN211985877U (zh) 一种改进型辅疗石墨烯理疗腰带
KR20100034799A (ko) 가공 분쇄물이 삽입된 공기튜브단위체를 갖는 의료용전기매트
CN201912641U (zh) 热能磁疗保健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32600 No. 1899 Wuhua Street, Shul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rovince (in the courtyard of Xiangrui Company)

Patentee after: JILIN WEI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Address before: 132021 Jilin Carbon Fiber Business Incubation Park Base, South Intersection of Xingguang Road, East of Liming Road, Longtan District,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LIN WEI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0

Address after: 132600 Jish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ulan City, Jilin Province (in Lanxing Photoelectric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Jilin Huachen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32600 No. 1899 Wuhua Street, Shul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rovince (in the courtyard of Xiangrui Company)

Patentee before: JILIN WEI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