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3326U - 电池模组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63326U
CN205863326U CN201620661543.2U CN201620661543U CN205863326U CN 205863326 U CN205863326 U CN 205863326U CN 201620661543 U CN201620661543 U CN 201620661543U CN 205863326 U CN205863326 U CN 205863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onnects
field effect
effect transist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615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明明
黄嘉曦
江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 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 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 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 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615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63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63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63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电池模组及终端,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管理器以及电芯,电池模组还包括接口检测模块、供电模块以及开关模块;通过设置接口检测模块检测与外部设备连接时,电池管理器控制开关模块导通,以使电芯为外部设备供电,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电池管理器控制开关模块关断,以使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实现电池的放电接口在不连接外部设备时输出电压,即使外部放电接口短路,电池模组内部也不会出现任何短路问题,确保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模组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池模组一般只有充、放电接口,通过结合电池模组内部的电池管理器来完成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与保护,有些电池模组甚至不带电池管理器,这些电池模组存在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是电池模组在默认情况下允许输出,即电池模组的放电接口带电,当电池模组单独放置时,其放电接口存在短路风险,若电池模组内部的电池管理器保护速度不够或是保护失效的情况下,则会出现整个电池模组损坏,甚至引起起火等问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池的放电接口带电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池模组及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池模组的放电接口带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接口检测模块、供电模块以及开关模块;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管理器连接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电芯;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通过所述检测端检测到与外部设备连接时,驱动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电芯为所述外部设备供电;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使所述供电模块停止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断,以使所述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
结合第一方面,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供电端,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芯的电压输出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场效应管M1;
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检测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共接于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共接于电源电压,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M1的源极共接于地,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1、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2、稳压管D3、场效应管M2、场效应管M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容C4;
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为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3的阴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栅极,所述稳压管D3的阳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源极共地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M2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接地端共地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为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电池模组和触发模块,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管理器、电芯、接口检测模块、供电模块以及开关模块;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管理器连接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电芯,所述电芯的电压输出端通过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终端的电压输入端;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通过所述检测端检测到与所述触发模块连接时,驱动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电芯为所述终端供电;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使所述供电模块停止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断,以使所述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
结合第二方面,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供电段,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芯的电压输出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场效应管M1;
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检测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共接于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共接于电源电压,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M1的源极共接于地,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1、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2、稳压管D3、场效应管M2、场效应管M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容C4;
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为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3的阴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栅极,所述稳压管D3的阳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源极共地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M2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接地端共地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为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24,所述电阻R24的第一端为触发端,所述电阻R2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终端的负电压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及终端,通过设置接口检测模块检测与外部设备连接时,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电芯为所述外部设备供电,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断,以使所述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实现电池模组的放电接口在不连接外部设备时下输出电压,即使外部放电接口短路,电池模组内部也不会出现任何短路问题,确保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的接口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的供电模块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的电池管理器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中的触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10,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10包括电池管理器103以及电芯105,电池10还包括接口检测模块101、供电模块102以及开关模块104;
接口检测模块101分别连接供电模块102和电池管理器103,供电模块102连接电池管理器103,电池管理器103连接开关模块104,开关模块104连接电芯105;
接口检测模块101包括检测端G,接口检测模块101通过检测端G检测到与外部设备连接时,驱动供电模块102向电池管理器103供电,电池管理器103控制开关模块104导通,以使电芯105为外部设备供电;
接口检测模块101检测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使供电模块102停止向电池管理器103供电,电池管理器103控制开关模块104关断,以使电芯105停止向外输出电压。
其中,当电池模组10没有与外部设备连接时,电池模组10内部的电池管理器103不工作,开关模块104处于断开状态,电池模组10的放电接口不带电;当电池模组10连接外部设备时,接口检测模块101开始检测到外部设备,电池模组10端内部BMS电池管理器103,控制开关模块104导通,电池模组10放电口开始对外供电。
其中,接口检测模块10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供电模块102的控制端和电池管理器103的信号输入端,供电模块102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电池管理器103的供电段,电池管理器10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104的控制端,开关模块104的输入端连接电芯105的电压输出端。
对于接口检测模块101,具体的,如图2所示,接口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场效应管M1;
电阻R3的第一端为接口检测模块的检测端,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4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4的第二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共接于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1的第二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共接于电源电压,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的第一端,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6的第一端和场效应管M1的栅极,电阻R6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M1的源极共接于地,场效应管M1的漏极连接电阻R7的第一端,电阻R7的第一端为接口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为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对于供电模块102,具体的,如图3所示,供电模块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1、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2、稳压管D3、场效应管M2、场效应管M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容C4;
二极管D2的阳极为供电模块的控制端,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13的第一端,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稳压管D3的阴极、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场效应管M3的栅极,稳压管D3的阳极、电阻R14的第二端以及场效应管M3的源极共地连接,场效应管M3的漏极连接电阻R12的第一端和场效应管M2的栅极,场效应管M2的漏极连接电阻R15的第一端,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场效应管M2的源极连接电阻R12的第二端、电容C3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1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11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电压,电容C1的第二端、电容C2的第二端、电容C3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接地端共地连接,电阻R12的第二端为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
对于开关模块104,具体的,开关模块104可以为继电器或者开关管等,由电池管理器控制其进行导通或关断。
对于电池管理器103,如图4所示,具体的,可以采用芯片MSP430G285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10的工作过程为:当电池10与外部设备连接时,接口检测模块101通过检测端检测到与外部设备连接,接口检测模块101中的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将会导通,三极管Q2输出的VPACT信号使供电模块102中的场效应管M2和场效应管M3导通,输出3.3V给电池管理器103供电,MCU上电工作后,控制开关模块104导通,电池10中的电芯105通过放电接口向外部设备输出电压。
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20,如图5所示,终端20包括电池模组10和触发模块201,电池模组10包括电池管理器103、电芯105、接口检测模块101、供电模块102以及开关模块104;
接口检测模块101分别连接供电模块102和电池管理器103,供电模块102连接电池管理器103,电池管理器103连接开关模块104,开关模块104连接电芯105,电芯105的电压输出端通过开关模块104连接终端20的电压输入端,具体的,电芯105的正电压输出端P+连接终端20的正电压输入端D+,电芯105的负电压输出端P-通过开关模块104连接终端20的负电压输入端D-;
接口检测模块101包括检测端G,接口检测模块101通过检测端G检测到与触发模块201连接时,驱动供电模块102向电池管理器103供电,电池管理器103控制开关模块104导通,以使电芯105为终端20供电;
接口检测模块101检测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使供电模块102停止向电池管理器103供电,电池管理器103控制开关模块104关断,以使电芯105停止向外输出电压。
其中,当电池模组10没有与终端20内的其他电路连接时,电池模组10内部的电池管理器103不工作,开关模块104处于断开状态,电池10的放电接口不带电;当电池模组10连接终端20内的其他电路时,接口检测模块101开始检测到终端20,电池10端内部BMS电池管理器103,控制开关模块104导通,电池10放电口开始对外供电。
其中,接口检测模块10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供电模块102的控制端和电池管理器103的信号输入端,供电模块102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电池管理器103的供电段,电池管理器10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104的控制端,开关模块104的输入端连接电芯105的电压输出端。
对于接口检测模块101,具体的,如图2所示,接口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场效应管M1;
电阻R3的第一端为接口检测模块的检测端,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4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4的第二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共接于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1的第二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共接于电源电压,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的第一端,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6的第一端和场效应管M1的栅极,电阻R6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M1的源极共接于地,场效应管M1的漏极连接电阻R7的第一端,电阻R7的第一端为接口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为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对于供电模块102,具体的,如图3所示,供电模块102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1、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2、稳压管D3、场效应管M2、场效应管M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容C4;
二极管D2的阳极为供电模块的控制端,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13的第一端,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稳压管D3的阴极、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场效应管M3的栅极,稳压管D3的阳极、电阻R14的第二端以及场效应管M3的源极共地连接,场效应管M3的漏极连接电阻R12的第一端和场效应管M2的栅极,场效应管M2的漏极连接电阻R15的第一端,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场效应管M2的源极连接电阻R12的第二端、电容C3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1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11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电压,电容C1的第二端、电容C2的第二端、电容C3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接地端共地连接,电阻R12的第二端为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
对于触发模块201,具体的,触发模块201包括电阻R24,电阻R24的第一端为触发端G1,电阻R24的第二端连接终端20的负电压输入端D-。
对于开关模块104,具体的,开关模块104可以为继电器或者开关管等,由电池管理器控制其进行导通或关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模组10的工作过程为:当电池模组10与终端20连接时,接口检测模块101通过检测端检测到与终端20连接,接口检测模块101中的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将会导通,三极管Q2输出的VPACT信号使供电模块102中的场效应管M2和场效应管M3导通,输出3.3V给电池管理器103供电,电池管理器103上电工作后,控制开关模块104导通,电池10中的电芯105通过放电接口向终端20输出电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及终端,通过设置接口检测模块检测与外部设备连接时,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电芯为所述外部设备供电,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断,以使所述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实现电池模组的放电接口在不连接外部设备时下输出电压,即使外部放电接口短路,电池模组内部也不会出现任何短路问题,确保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管理器以及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接口检测模块、供电模块以及开关模块;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管理器连接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电芯;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通过所述检测端检测到与外部设备连接时,驱动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电芯为所述外部设备供电;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使所述供电模块停止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断,以使所述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供电端,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芯的电压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场效应管M1;
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检测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共接于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共接于电源电压,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M1的源极共接于地,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1、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2、稳压管D3、场效应管M2、场效应管M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容C4;
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为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3的阴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栅极,所述稳压管D3的阳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源极共地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M2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接地端共地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为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
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电池模组和触发模块,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管理器、电芯、接口检测模块、供电模块以及开关模块;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池管理器连接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电芯,所述电芯的电压输出端通过所述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终端的电压输入端;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端,所述接口检测模块通过所述检测端检测到与所述触发模块连接时,驱动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电芯为所述终端供电;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检测端处于悬空状态时,使所述供电模块停止向所述电池管理器供电,所述电池管理器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断,以使所述电芯停止向外输出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供电端,所述电池管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芯的电压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1、三极管Q1、三极管Q2以及场效应管M1;
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检测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共接于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共接于电源电压,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1的栅极,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M1的源极共接于地,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为所述接口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1、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2、稳压管D3、场效应管M2、场效应管M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容C4;
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为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3的阴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栅极,所述稳压管D3的阳极、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场效应管M3的源极共地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M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M2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电压转换芯片的接地端共地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为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模块包括电阻R24,所述电阻R24的第一端为触发端,所述电阻R2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终端的负电压输入端。
CN201620661543.2U 2016-06-28 2016-06-28 电池模组及终端 Active CN205863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61543.2U CN205863326U (zh) 2016-06-28 2016-06-28 电池模组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61543.2U CN205863326U (zh) 2016-06-28 2016-06-28 电池模组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63326U true CN205863326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4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61543.2U Active CN205863326U (zh) 2016-06-28 2016-06-28 电池模组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633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6998A (zh) * 2019-01-22 2019-03-29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选择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6998A (zh) * 2019-01-22 2019-03-29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选择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5888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充电装置
CN106410897A (zh) 电子烟及其电源结构
CN107565684A (zh) 一种集成的应急照明的交流检测及电源控制***
CN105356421A (zh) 一种锂电池组充放电保护电路
WO2017020782A1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池充放电***
CN206559133U (zh) 电源切换电路
CN204243812U (zh) 移动设备电池的快速充电装置
CN204046213U (zh) 一种充放电同口控制电路
CN106787058A (zh) 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的接收端保护电路及充电设备
CN106208225A (zh) 充电电池的充电激活电路
CN105098957B (zh) 一种太阳能控制器电路
CN205863326U (zh) 电池模组及终端
CN207732504U (zh) 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及智能电表微控制芯片
CN208001152U (zh) 一种电池保护装置和负载装置
CN202153645U (zh) 一种基于otg接口充电的电子设备
CN104218624B (zh) 锂电池充电电路以及灯具
CN103023116B (zh)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以及用于保护移动通讯终端充电的电路
CN104426139A (zh) 电池防反充保护电路
CN208522519U (zh) 一种光伏发电储电装置
CN203312866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2474940U (zh) 基于电流方向的锂电池矿灯充电管理开关
CN106253404B (zh) 一种路测设备的电源管理***
CN209805458U (zh) 电芯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电芯保护装置
CN207835086U (zh) 移动电源
CN104377787A (zh) 充电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