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90079U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90079U
CN205790079U CN201620368803.7U CN201620368803U CN205790079U CN 205790079 U CN205790079 U CN 205790079U CN 201620368803 U CN201620368803 U CN 201620368803U CN 205790079 U CN205790079 U CN 205790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packing
electrical storage
storage device
main body
apparatus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688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谷广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shennoco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90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90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1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具备,装置主体部(60)和收容该主体部的两张外包装体,所述外包装体(50)具有金属箔层(2、12)和层叠于该金属箔层的一个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4、14),在所述金属箔层的所述一个面的局部设有未被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覆盖的导电部(54、56),装置主体部的正极(61)与所述一个外包装体的导电部(56)电连接,装置主体部的负极(62)与所述另一个外包装体的导电部(54)电连接,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62)通过处于与所述导电部(54)接触的状态而进行电连接。当内压上升时,处于接触状态的导电部(54)和电极(62)分离,由此隔断导通。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作移动装置用蓄电池、车载用蓄电池、再生能量回收用的蓄电池、电容器(电容)等的蓄电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接触”指的是,在蓄电装置(电池等)中因所产生的气体积蓄而导致内压上升进而使收容有装置主体部的外包装体向外鼓起之际,电连接的该导电部和电极处于能分离的状态,因而,该术语“接触”包含例如“粘合状态”等,但不包含利用粘接剂形成的接合、由超声波形成的接合等接合。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广泛用作例如笔记本电脑、录像机、手机、电动汽车等的电源。该锂离子二次电池使用的是,用壳体包围电池主体部(包含正极、负极及电解质的主体部)四周的结构。该壳体用材料(外装材料)已知有例如将由耐热性树脂膜构成的外层、铝箔层、由热塑性树脂膜构成的内层依次粘接而一体化的结构。
但是,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中存在如下状况:当过度充电时或者过度升温时时,在电池主体部中容易产生气体,因而气体逐渐积蓄于由外装材料覆盖的内部空间,使外装材料内部的内压上升。令人担心的是,该内压上升越多,则越会出现外装材料破裂的情况,因而,提出有防止外装材料破裂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是一种层压电池的安全机构,所述层叠电池是通过在将由相互重叠的两张层压片构成的成形片材各自的外周缘部相互接合而成的外包装壳体的内部收容发电元件和电解液而构成的,所述安全机构中,在所述外包装壳体设有与其内部连通而从一侧边部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并且具备安全阀,该安全阀包括在所述突出部处形成于两张成形片材中的至少一张所述成形片材上的排气孔 和带弹性地压接于该排气孔的孔缘部而封闭所述排气孔的阀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767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像上述以往技术那样,设有用于使在外包装体内部产生的气体逸出到外包装体外部的安全阀机构的情况下,需要设置这种安全阀机构的新的工序,存在制造工序复杂、生产性也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该技术背景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在因产生气体而使内压上升之际,隔断外包装体的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和装置主体部的电极之间的导通,而能防止由进一步内压上升导致的外包装体破裂。
在上述以往技术中,通过使所产生的气体从具有排气孔和阀体的安全阀逸出到外部,防止由内压上升引起的外装材料破裂。相反,本申请人想到的是,采用在因积蓄所产生气体而使内压上升之际能够隔断导通的结构,通过形成这样的不导通状态,抑制了进一步产生、积蓄气体从而来防止外包装体的破裂。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蓄电装置具备装置主体部、收容该装置主体部的两张外包装体,所述外包装体具有金属箔层、层叠于该金属箔层一个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在所述金属箔层的所述一个面的局部设有未被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覆盖的导电部,在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间互为相对地配置的所述两张外包装体之间的空间***述装置主体部,所述两张外包装体的周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间接合而密封,所述装置主体部的正极电连接于一个所述外包装体的导电部,所述装置主体部的负极电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外包装体的导电部,所述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处于与所述导电部接触的状态而进行所述电连接。
(2)如前项(1)所述的蓄电装置中,所述外包装体还具有层叠于所述金属箔层的另一个面的耐热性树脂层,所述金属箔层的另一个面的局部设有未被所述耐热性树脂层覆盖的端子部。
(3)前项(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中,所述外包装体在包括通过处于所述接触状态而形成电连接的导电部的区域形成向所述装置主体部侧凹陷的凹陷部。
(4)前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中,通过处于所述接触状态而形成电连接的所述导电部和电极,借助通过涂布导电性组合物而形成的涂布层处于彼此接触状态。
(5)前项(1)~(4)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中,收容有所述装置主体部的空间内的内压为大气压以下。
(6)前项(5)所述的蓄电装置中,在比大气压小的气压气氛下进行所述周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的接合。
实用新型效果
(1)的技术方案的结构是,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一方电极通过处于与外包装体的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接触的状态而进行电连接,当在充电时或放电时等,从装置主体部等产生了气体的情况下,气体积蓄于外包装体之间的收容空间而使内压上升时,通过使外包装体鼓起来使处于所述接触状态的导电部和电极分离(导电部和电极处于不接触状态),成为不导通状态,因而,能抑制进一步产生、积蓄气体,可以防止由内压上升引起的外包装体的破裂。
(2)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金属箔层的另一个面层叠耐热性树脂层,(除端子部外),能充分确保绝缘性,还能确保物理强度,金属箔层的另一个面的局部设置有未被耐热性树脂层覆盖的金属箔暴露部(端子部),因而能借助该暴露部(端子部)进行通电。
(3)的技术方案中,外包装体在包含通过与电极接触而形成电连接的导电部的区域形成向装置主体部侧(内方侧)凹陷的凹陷部,因而,在产生气体而使内压上升时,所述凹陷部膨胀而翻转为向外方侧突出的凸部,在形成于该凸部和装置主体部之间的空间***产生的气体(翻转成的凸部和装置主体部之间的空间成为气体积存部)。此外,产生气体而使内压上升,外包装体的凹陷部膨胀翻转为向外方侧的突出的凸部,从而使处于所述接触状态的导电部和电极分离(成 为不接触状态),进而成为不导通状态,因而,能抑制进一步产生、积蓄气体,能防止因内压上升因此的外包装体破裂。
(4)的技术方案的结构是,借助(夹有)由涂布导电性组合物形成的涂布层,确保了导电部和电极的接触状态,通过夹有该涂布层,使导电部和电极的密合性上升,能进一步提高处于该接触状态下的导电部和电极的导通状态。
(5)和(6)的技术方案中,收容有装置主体部的空间内的内压为大气压以下,因而能进一步提高通过处于接触状态而确保了导通的该导电部和电极的导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蓄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蓄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蓄电装置中由于因产生气体而使内压上升进而使外包装体鼓起,从而隔断了负极导电部和负极的导通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蓄电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蓄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4的蓄电装置中由于因产生气体而内压上升进而使外包装体的凹陷部向外侧鼓起,翻转为向外方侧突出凸部而割断了导电部和电极的导通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蓄电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7的蓄电装置的俯视图与图2相同,图7表示的蓄电装置的由于因产生气体而使内压上升,进而使外包装体鼓起,隔断了负极导电部和负极的导通的状态的剖视图与图3相同。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装置;2…第一金属箔层;4…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8…第一耐热性树脂层;9…正极端子部(金属箔暴露部);12…第二金属箔层;14…第二热熔接性树脂层;18…第二耐热性树脂层;19…负 极端子部(金属箔暴露部);50…外包装体;54…负极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56…正极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60…装置主体部;61…正极;62…负极;71…凹陷部;75…涂布层;81…翻转后的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蓄电装置1的一实施方式。该蓄电装置1是层压外装电池,具备作为装置主体部的电池单元(bare cell)60和收纳该电池单元60的外包装壳体45。
如图1、2所示,外包装壳体45是通过组合主体51和盖体55而制作出来的,所述主体51具有俯视为矩形的凹部52和从该凹部52的开口缘向外方延伸的凸缘53,所述盖体55的尺寸与所述主体51的凸缘53的外周尺寸相同。所述凹部52形成电池单元60的收纳用空间。
所述主体51的构成材料使用的是外包装体50,该外包装体50具有:第二金属箔层12、借助第二粘接剂层(未图示)层叠于该第二金属箔层12的一个面(第一面)的第二热熔接性树脂层14、借助第一粘接剂层(未图示)层叠于所述第二金属箔层12的另一个面(第二面)的第二耐热性树脂层18。该外包装体50上,在所述第二金属箔层12的一个面的局部设有未被所述第二热熔接性树脂层和第二粘接剂层覆盖的负极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5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金属箔层12的一个面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负极导电部54。此外,所述第二金属箔层12的另一个面的局部,设有未被所述第二耐热性树脂层和第一粘接剂层覆盖的负极端子部(金属箔暴露部)1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金属箔层12的另一个面的端部形成有所述负极端子部19。
所述盖体55的构成材料使用的是外包装体50,该外包装体具有第一金属箔层2、借助第二粘接剂层(未图示)层叠于该第一金属箔层2的一个面(第一面)的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4、借助第一粘接剂层(未图示)层叠于所述第一金属箔层2的另一个面(第二面)的第 一耐热性树脂层8。该外包装体50上,在所述第一金属箔层2的一个面的局部设置有未被所述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和第二粘接剂层覆盖的正极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5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箔层2的一个面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正极导电部56。所述第一金属箔层2的另一个面的局部设置有未被所述第一耐热性树脂层和第一粘接剂层覆盖的正极端子部(金属箔暴露部)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箔层2的另一个面的端部形成有所述正极端子部9。
所述主体51是对平板片材的所述外包装体做胀形、拉深成形等成形而形成凹部52,并将凹部52的周围的未变形部分修边为凸缘53的外周尺寸而得到的。另一方面,所述盖体55是将平板片材的所述外包装体裁断为所需要的尺寸而得到的。所述主体51的凹部52的底部的内表面上设有负极导电部54,盖体55的内表面设有正极导电部56(参照图1)。所述正极导电部56和负极导电部54由使外包装体50的金属箔层2、12暴露而得到的暴露部形成。此外,所述正极端子部9和负极端子部19由使外包装体50的金属箔层2、12暴露而得到的暴露部形成。
所述电池单元60是由片材状的正极61和片材状的负极62隔着分隔片63层叠而成的,该电池单元60收容于所述两张外包装体50之间的空间。所述正极61的端部通过接合(超声波接合、软钎焊、利用导电性粘接剂形成的接着等)于外包装体50的正极导电部56而使正极61与正极导电部56电连接,使所述负极62的端部成为与外包装体50的负极导电部54接触的状态而使负极62与负极导电部54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负极62的端部和负极导电部54的接触是面接触(参照图1)。
所述蓄电装置1是通过将电池单元60收纳于主体51的凹部52并覆盖盖体55,留出电解液注入口地对主体51的凸缘53和盖体55间的接触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4、14彼此做热封,并在注入过电解液做后,将所述电解液注入口热封而形成密封。本实施方式中,在比大气压小的气压气氛下,对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4、14彼此进行接合而 形成密封,所得到的蓄电装置1中,收容有装置主体部60的空间内的内压与大气压相同,或是比大气压小,由此,负极62的端部和负极导电部54的接触形成面接触。通过形成这样的面接触,能使负极62的端部和负极导电部54之间确保充分导通。
上述蓄电装置1中,在外包装体50上设有正极端子部9和负极端子部19,因而,能借助这些端子部9、19与其它机器以能通电的方式形成连接。此外,连接电池单元(装置主体部)的导电部(金属箔层)形成为外包装体的局部,即使不使用极耳也能实现通电。通过消除极耳,能实现蓄电装置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此外,上述蓄电装置1中,结构为正极61的端部和正极导电部56接合,而负极62的端部和负极导电部54面接触(而不是接合),因而,充电时、放电时等时候,在从装置主体部等产生了气体的情况下,气体逐渐积蓄而使外包装壳体45内的内压上升的话,处于所述接触状态的负极导电部54和负极62分离而成为彼此不接触的状态(参照图3),成为不导通状态,因而,能够抑制进一步产生、积蓄气体,由此,能防止由内压上升引发的外包装体50的破裂。另外,正极61的端部和正极导电部56接合着,因此,即使是在外包装壳体45内的内压上升了时,正极61的端部和正极导电部56也不分离(参照图3)。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正极61和正极导电部56接合,而负极62和负极导电部54处于接触状态的结构,但并不特别限定为这样的结构,例如,可以是采用负极62和负极导电部54接合,而正极61和正极导电部56处于接触状态的结构,或是采用正极61和正极导电部56处于接触状态,并且负极62和负极导电部54处于接触状态的结构。不管是哪种结构,一旦气体逐渐积蓄而使外包装壳体45内的内压上升,则处于接触状态的电极和导电部会分离,形成不导通状态,能抑制进一步的产生、积蓄气体,防止外包装体的破裂。
接着,将本实用新型的蓄电装置1的其它实施方式表示于图4、5。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正极61和正极导电部56处于面接触状态, 负极62和负极导电部54处于面接触状态的结构。此外,主体51(外包装体50)的包含负极导电部54的区域,形成有向装置主体部60侧凹陷的凹陷部71,并在盖体55(外包装体50)的包含正极导电部56的区域,形成有向装置主体部60侧凹陷的凹陷部7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部71的俯视形状为圆形状(参照图5)。所述凹陷部71可以通过进行胀形、拉深成形等成形来形成。除了上述的结构之外,其它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图1、2)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4、5所示的蓄电装置1中,采用的是正极61和正极导电部56处于面接触状态,负极62和负极导电部54处于面接触状态的结构,因而,一旦产生气体而使内压上升,则所述凹陷部71不管是朝上的凹陷部,还是朝下的凹陷部,都如图6所示地,向外方鼓起而翻转为向外方侧突出的凸部81,在形成于该凸部81和装置主体部60之间的空间82收容产生气体(翻转得到的凸部81和装置主体部60之间的空间成为气体积存空间82)。此外,因产生气体而使内压上升进而使外包装体50的凹陷部71鼓起而翻转为向外方侧突出的凸部81,从而,如图6所示,处于所述接触状态的导电部54、56和电极62、61分离(成为不接触状态),而成为不导通状态,因而能抑制进一步产生、积蓄气体,防止由内压上升引起的外包装体50的破裂。
形成所述凹陷部71的侧面,优选形成为从该凹陷部71的底面面向凹陷部71的开口部,从凹陷部71的内方朝向外方倾斜的倾斜面(参照图4)。即,在图4中,凹陷部71的底面和侧面所成的角度α优选设定为大于90度,其中,进一步优选设定为100°≤α≤160°的范围,特别优选但是120°≤α≤150°的范围。所述角度α设定为比90度大的情况下,如果因气体的产生、积蓄使内压上升,则所述凹陷部71容易翻转为向外方侧突出的凸部81。
所述凹陷部71的俯视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大致圆形状、大致椭圆形状,此外,还可以列举出四边形形状,六边形形状等多边形形状等。其中,所述凹陷部71的俯视形状优选是大致圆形状或大致椭圆形状。在是大致圆形状或大致椭圆形状的情况下, 在因产生、积蓄气体而形成了内压上升之际,所述凹陷部71容易翻转为向外方侧突出的凸部。
所述凹陷部71的深度优选设定为0.5mm~2mm。通过使之为0.5mm以上,能确保由翻转后的凸部81形成的气体积存部的空间,在因所产生气体的积蓄使凹陷部71鼓起而翻转为向外方侧突出的凸部81时,处于接触状态的导电部和电极切实地分离,内压上升了时,可以切实地确保导通的隔断(成为不导通状态)。此外,通过使凹陷部71的深度为2mm以下,可以实现蓄电装置的薄型化、省空间化。
本实用新型中,正极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56的形成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所述第一金属箔层2的一个面(第一面)借助第二粘接剂层(未图示)粘贴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4。此时,除与正极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相对应的部分之外的区域,涂布构成第二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在与正极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相对应的区域不涂布粘接剂。在形成了这样的粘接剂未涂布区域的状态下,在第一金属箔层2粘贴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4。粘接剂可以涂布在第一金属箔层2和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4的相对面中的任意一个面。
接着,通过去除位于粘接剂未涂布区域的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4,形成金属箔暴露部(正极导电部)56。例如,对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4中粘接剂未涂布区域的周缘照射激光,切断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并将其除去,从而形成金属箔暴露部(正极导电部)56。所述激光的种类不受限定,可以列举例如以YAG激光为代表的固体激光、以二氧化碳激光为代表的气体激光等。
形成所述负极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54、形成正极端子部(金属箔暴露部)9和形成负极端子部(金属箔暴露部)19都可以以与上述形成正极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56的手法相同的手法进行。
另外,上述金属箔暴露部9、19、54、56的形成手法不过表示的是其中一例,并不特别限定于这样的手法。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结构是,在采用所述电极和所述导电部通过处于接触状态而形成相互的电连接的结构的情况下,该电极和该导 电部借助通过涂布导电性组合物而形成的涂布层75处于彼此接触状态(特别优选是面接触状态)(参照图7)。通过相互之间夹有这样的涂布层75,能提高导电部和电极的密合性,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处于接触状态的导电部和电极的导通状态。所述涂布层75是通过在电极和导电部中的至少任一者上涂布所述组合物而形成的。图7中,涂布层75是涂布于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的局部而形成的,但也可以采用涂布于导电部(金属箔暴露部)的整个面的结构。
用于所述涂布层75的导电性组合物能例示出,例如含有粘合剂(胶合剂)和导电助剂的组合物,不做特别地限定。所述粘合剂可以举例为,例如PVDF(聚偏氟乙烯)、SBR(丁苯橡胶)、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盐)、PAN(聚丙烯腈)、直链型多糖类等,不做特别限定。此外,所述导电助剂可以举例为,例如CB(碳黑)、CNT(碳纳米管)等,不做特别限定。通常,在将粘合剂用与该粘合剂分别适用的溶剂做溶解后,进行涂敷,用干燥工序去除溶剂,而形成所述涂布层75是较佳的。期望以使所述溶剂不残留的方式做干燥。所述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举例为例如凹版涂层法等,不做特别限定。所述涂布层75的厚度优选设定为10μm~50μm。在为了使导电部和电极接触而在二者相互之间夹有这样的涂布层75的情况下,如果产生气体而使外包装壳体45内的内压上升,则通过使外包装体鼓起,使借助涂布层而处于接触状态的导电部和电极分离而成为相互不接触的状态,导通被隔断。
本实用新型中,装置主体部60优选在比大气压小气氛下被收容而对外包装体的周缘部彼此做接合密封。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小收容部(凹部)52的空间,在此外收容部52的空间成为与装置主体部60相同体积之后,由于可以将收容空间内的内压维持为大气压以下,对外包装体始终朝内施加来自外部的压力(朝向内部侧),由此,可以提高处于接触状态的电极和导电部的密合性,可以形成充分接触的面接触,可以确保充分的导通。在采用这样的该结构时,优选例如,在0.002MPa(2KPa)以下的气氛进行所述两张外包装体的 周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彼此接合,更优选为在0.001MPa(1KPa)以下的气氛下进行上述接合。然而,优选构成为收容有所述装置主体部60的空间内的内压比0.01MPa(10KPa)小,进一步特别优选的是设定为1KPa~10KPa的范围。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装置主体部60的一例的电池单元例示的是卷筒型,不限定为这种结构,可以是例如,正极/分隔片/负极构成的3层层叠构造(不形成卷筒的类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一个外包装体50形成有凹部52,但该凹部52的形成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结构,可以是采用在两个外包装体50不设有凹部的结构,在该一对外包装体50之间的空间收容装置主体部60并对外包装体50的周缘部彼此做密封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构成所述外包装体50的各层的材料只要是可以用作蓄电装置的外装材料的材料,就可以使用任意的材料。优选材料如下:
(耐热性树脂层)
构成所述第一、二耐热性树脂层(外侧层)8、18的耐热性树脂使用的是,在热封外包装体时的热封温度下不熔化的耐热性树脂。作为所述耐热性树脂优选使用具有比构成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高10℃以上的熔点的耐热性树脂,特别优选使用具有比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高20℃以上的熔点的耐热性树脂。
所述第一、二耐热性树脂层8、18可以举例例如聚酰胺膜、聚酯膜等,优选使用这些拉伸膜。其中,从成形性和强度观点来看,特别优选是双轴拉伸聚酰胺膜或双轴拉伸聚酯膜、亦或包含它们的多层膜,进一步优选粘贴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和双轴拉伸聚酯膜而成的多层膜。所述聚酰胺膜可以举例例如尼龙6膜、尼龙66膜、MXD尼龙膜等,但不做特别限定。此外,双轴拉伸聚酯膜可以举例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等。
此外,为了提高所述第一、二耐热性树脂层8、18的表面的平滑 性而提高与成形用模具间的滑动性,优选配合润滑剂和/或固体微粒子。
所述第一、二耐热性树脂层8、18的厚度都优选9μm~50μm。通过设定为所述适宜下限值以上,能确保作为包装材的充分的强度,并且,通过设定为所述适宜上限值以下,能减小成形时的应力,提高成形性。
(热熔接性树脂层)
作为内侧层的第一、二热熔接性树脂层4、14针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中使用的腐蚀性强的电解液等具备出色的耐化学药品性,并且承担对包装材料赋予热封性的功能。
所述第一、二热熔接性树脂层4、14优选是热塑性树脂未拉伸膜。所述热塑性树脂未拉伸膜不做特别限定,从耐化学药品性和热封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由聚乙烯、聚丙烯、烯烃系共聚物、它们的酸改性物和离聚物构成。此外,烯烃系共聚物可以例示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A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M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此外,还可以使用聚酰胺膜(例如尼龙12)、聚酰亚胺膜。
所述第一、二热熔接性树脂层4、14还与所述耐热性树脂层相同,为了提高表面的平滑性,优选配合润滑剂和/或固体微粒子。
所述第一、二热熔接性树脂层4、14的厚度都优选设定为20μm~80μm。通过设为20μm以上,可以充分确保绝缘性,并且,通过设定为80μm以下,可以降低树脂使用量,能实现降低成本。其中,所述第一、二热熔接性树脂层4、14的厚度都特别优选设定为20μm~50μm。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二热熔接性树脂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多层膜可以例示在嵌段聚丙烯膜的双面层叠无规聚丙烯膜而成的三层膜。
(金属箔层)
所述第一、二金属箔层2、12承担对外包装体50赋予阻止氧、水分进入的气体阻隔性的功能。在将金属箔暴露部用作导电部的情况 下,所述第一、二金属箔层2、12使用导电性好的金属箔。可以举例例如铝箔、铜箔、镍箔、不锈钢箔或者它们的包层箔、它们的退火箔或未退火箔等。此外,优选用镍、锡、铜、铬等导电性金属做了镀敷而得到的金属箔,例如使用做了镀敷的铝箔。所述导电性镀敷被膜只要形成于金属箔层的至少与金属箔暴露部相对应的部分即可。此外,所述金属箔层优选作为基底处理还实施以下的化成处理来形成化成被膜。
(金属箔层的化成被膜)
层叠外包装体50的外侧层和内侧层是由树脂构成的层,虽然渗入的量是极为微量的,会有从壳体的外部向这些树脂层渗入光、氧、液体的担忧,也会有从内部渗出容置物(电池的电解液、食品、药品等)的担忧。这些渗入物到达金属箔层的话,会导致金属箔层的腐蚀。因此,优选在金属箔层2、12的表面形成耐腐蚀性高的化成被膜,由此,可以实现金属箔层2、12的耐腐蚀性提高。
所述化成被膜是通过在金属箔表面(金属箔的至少一方表面)上实施化成处理而形成的被膜,例如,可以通过对金属箔实施铬酸盐处理、使用锆化合物的无铬型化成处理形成。例如,
1)包含:磷酸、
铬酸、
从氟化物的金属盐和氟化物的非金属盐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2)包含:磷酸、
从丙烯酸系树脂、壳聚糖衍生物树脂和酚醛类树脂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树脂、
从铬酸和铬(III)盐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3)包含:磷酸、
从丙烯酸系树脂、壳聚糖衍生物树脂和酚醛类树脂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树脂、
从铬酸和铬(III)盐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化合物、
从氟化物的金属盐和氟化物的非金属盐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1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通过在涂敷上述1)~3)中任一水溶液后,进行干燥,来实施化成处理。
所述化成被膜优选铬附着量(每个面的附着量)为0.1mg/m2~50mg/m2,特别优选2mg/m2~20mg/m2
所述金属箔层2、12的厚度优选为20μm~200μm。通过使厚度为20μm以上,可以防止在制造金属箔之际的压延时、热封时产生针孔、破损,通过使厚度为200μm以下,可以减小胀形时、拉深成形时的应力,可以提高成形性。
(第一粘接剂层)
所述第一粘接剂层是起到将金属箔层2、12和构成外侧层的耐热性树脂层8、18接合起来的功能的层,例如,优选使用由主剂聚酯树脂、硬化剂多官能异氰酸盐化合物形成的二液硬化型聚酯-聚氨酯系树脂,或者包含聚醚聚氨酯系树脂的粘接剂。
(第二粘接剂层)
所述第二粘接剂层是起到将金属箔层2、12和构成内侧层的热熔接性树脂层4、14结合起来的功能的层,可以举例例如由聚氨酯系粘接剂、丙烯酸系粘接剂、环氧树脂系粘接剂、聚烯烃系粘接剂、弹性体系粘接剂、氟系粘接剂等形成的粘接剂层。其中,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接剂、聚烯烃系粘接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高外包装体50的耐电解液性和水蒸气阻隔性。此外,在将外包装体50用作电池壳体的情况下,优选使用酸改性聚丙烯、酸改性聚乙烯等粘接剂。
此外,为了容易判断上述粘接剂未涂布区域,第一粘接剂层和第二粘接剂层可以相对于100质量份粘接剂成分,在上述粘接剂中添加0.1质量份~5质量份的范围的有机系颜料、无机系颜料、色素等的着色剂。所述有机系颜料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举例例如色淀红、萘酚类、汉撒黄、双偶氮黄、苯并咪唑酮等的偶氮系颜料、奎酞酮、异吲哚啉、 吡咯并吡咯、二噁嗪、酞菁蓝、酞菁绿等多环式系颜料、色淀红C、Watchung红等色淀颜料等。此外,所述无机系颜料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举例例如碳黑、氧化钛、碳酸钙、高岭土、氧化铁、氧化锌等。此外,所述色素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举例例如,三钠盐(黄色4号)等黄色色素类、二钠盐(红色3号)等红色色素类、二钠盐(蓝色1号)等蓝色色素类等。
此外,外包装体50的总厚度优选为50μm~300μm的范围。总厚不足50μm的话,成形时和热封时容易产生破损、针孔。此外总厚超过300μm的话,成形性会降低。
实施例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实施例做说明,本实用新型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厚度40μm的铝箔的双面涂布包含聚丙烯酸、磷酸、铬和氟的化合物的化成处理液,以150℃进行干燥,使铬附着量为3mg/m2
所述化成处理之后的铝箔(金属箔层)的一个面涂布聚酯-聚氨酯系粘接剂。在该涂布时,通过遮蔽处理(粘贴遮蔽带)使铝箔的一个面的端部的局部形成为粘接剂未涂布区域。而后,在该聚酯-聚氨酯系粘接剂涂布面粘贴厚度25μm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耐热性树脂层)。接着,在所述铝箔的另一个面涂布酸改性聚丙烯系粘接剂。在该涂布时,通过遮蔽处理(粘贴遮蔽带),使铝箔的另一个面的中央部形成为粘接剂未涂布区域。而后,在该酸改性聚丙烯系粘接剂涂布面粘贴厚度40μm的未拉伸聚丙烯膜(热熔接性树脂层),从而得到层叠体。
接着,对所述层叠体中耐热性树脂层的粘接剂未涂布区域的周缘照射激光,切断耐热性树脂层,除去位于粘接剂未涂布区域的耐热性树脂层,形成端子部。此外,对所述层叠物中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粘接剂未涂布区域的周缘照射激光,切断热熔接性树脂层,除去位于粘接剂未涂布区域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形成导电部,从而得到平板片材的 外包装体50。准备两张该外包装体50。
接着,使用所述两张外包装体,采用在前面既已说明的方法、结构,制作图1、2所示结构的电池。电解液是使用在以等体积比混合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乙基甲基酯(EMC)得到的混合溶剂中以1摩尔/L的浓度溶解六氟磷酸锂(LiPF6)而得到电解液并将该电解液与电池单元一起收容到由所述2个外包装体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此外,所述两张外包装体的周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的热封接合是在比大气压低的1KPa的气压气氛下进行的。
<实施例2>
准备两张与在实施例1作成的外包装体相同规定外包装体,使用这两张外包装体,采用此前既已说明的方法、结构,制作图4、5所示结构的电池。电解液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电解液。需要说明的是,凹陷部71的底面和侧面所成的角度α设定为150°,并且,凹陷部71的深度设定为1mm。此外,所述两张外包装体的周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的热封接合是在比大气压低的1KPa的气压气氛下进行的。
以如下的评价法,对采用上述处理得到的实施例1、2的电池中的外包装体的破裂防止性做了评价。
<破裂防止性评价法>
通过进行过度升温来促进电解液的分解(产生分解气体),使各电池的内压逐渐缓缓上升,研究此时的电池的状况。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池,升温到90℃,利用分解气体的积蓄,使内压形成了上升时,外包装体向外方鼓起,因而,形成过接触状态的负极导电部54和负极62分离,成为彼此不接触的状态(隔断导通而成为不导通状态)(参照图3)。需要说明的是,已相互接合着的正极导电部56和正极61并不分离,而是维持着接合状态(参照图3)。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电池,在升温到90℃,利用分解气体的积蓄,使内压形成了上升时,2个凹陷部71都鼓起而翻转为向外 方侧突出凸部81,由此,形成过接触状态的导电部和电极分离,成为彼此不接触的状态(隔断导通而成为不导通状态)(参照图6)。
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2的电池在实际使用(充电、放电等)状态下,即使有产生的气体积蓄而使内压上升的情况,也会在该内压上升后隔断导通,并不会进一步产生气体,因而,可以防止外包装体的破裂。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蓄电装置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例为:
·锂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等的电化学装置、
·锂离子电容、
·双电层电容器等。
本申请要求2015年4月28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出愿特愿2015-91042号优先权,将其公开的内容直接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说明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内容,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只要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技术思想,本实用新型允许做任何的设计改变。

Claims (12)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装置主体部和收容该装置主体部的两张外包装体,
所述外包装体具有金属箔层和层叠于该金属箔层的一个面上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在所述金属箔层的所述一个面的局部设有未被所述热熔接性树脂层覆盖的导电部,
在以使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间互为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所述两张外包装体之间的空间***述装置主体部,所述两张外包装体的周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间接合而密封,
所述装置主体部的正极电连接于一个所述外包装体的导电部,所述装置主体部的负极电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外包装体的导电部,所述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处于相对于所述导电部接触的接触状态而进行所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包装体还具有层叠于所述金属箔层的另一个面的耐热性树脂层,在所述金属箔层的另一个面的局部设有未被所述耐热性树脂层覆盖的端子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耐热性树脂层由双轴拉伸聚酰胺膜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耐热性树脂层由双轴拉伸聚酯膜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耐热性树脂层由粘合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和双轴拉伸聚酯膜形成的多层膜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包装体在包含通过处于所述接触状态而形成电连接的导电部的区域形成向所述装置主体部侧凹陷的凹陷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和侧面所成角度大于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将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和侧面所成角度设为“α”时,满足100°≤α≤16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凹陷部的俯视形状为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通过处于所述接触状态而形成电连接的所述导电部和电极借助通过涂布导电性组合物而形成的涂布层处于彼此接触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收容有所述装置主体部的空间内的内压是大气压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小于大气压的气压气氛下,进行所述周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间的接合。
CN201620368803.7U 2015-04-28 2016-04-27 蓄电装置 Active CN20579007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1042 2015-04-28
JP2015091042A JP6816937B2 (ja) 2015-04-28 2015-04-28 蓄電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90079U true CN205790079U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113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68803.7U Active CN205790079U (zh) 2015-04-28 2016-04-27 蓄电装置
CN201610270839.6A Pending CN106098969A (zh) 2015-04-28 2016-04-27 蓄电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70839.6A Pending CN106098969A (zh) 2015-04-28 2016-04-27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16937B2 (zh)
KR (1) KR102537627B1 (zh)
CN (2) CN205790079U (zh)
TW (1) TWI7084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8969A (zh) * 2015-04-28 2016-11-09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1016B2 (ja) * 2015-11-19 2021-04-21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6784418B (zh) * 2016-12-16 2020-01-10 苏州福斯特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蚀处理层及其在锂电池软包装材料中的应用
CN110998951A (zh) * 2017-08-10 2020-04-10 仓敷纺绩株式会社 电极片制造方法、全固态电池以及全固态电池制造方法
JP6986184B1 (ja) * 2020-02-07 2021-12-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及び、蓄電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9576B2 (ja) * 1990-06-04 1996-07-31 日本電池株式会社 予備電池付蓄電池
JP2856365B2 (ja) * 1991-03-15 1999-02-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偏平型電源素子
US5358539A (en) * 1992-10-29 1994-10-25 Valence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making a battery assembly
JP4270599B2 (ja) * 1998-04-02 2009-06-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薄型電池
JP4132588B2 (ja) * 2000-06-16 2008-08-13 Tdk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JP2003123832A (ja) * 2001-10-11 2003-04-25 Nec Tokin Corp 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外装蓄電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08885A (ja) * 2002-01-11 2003-07-25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シート状電池
JP2005044523A (ja) * 2003-07-22 2005-02-17 Toyota Motor Corp 二次電池の電流遮断構造およびその構造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JP3882818B2 (ja) * 2004-01-15 2007-02-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2007157678A (ja) 2005-05-23 2007-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ラミネート電池の安全機構
JP4766057B2 (ja) * 2008-01-23 2011-09-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非水電解質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120052341A1 (en) * 2010-09-01 2012-03-01 Duk-Jung Kim Rechargeable battery
JPWO2012141191A1 (ja) * 2011-04-12 2014-07-28 Jsr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
JP5840923B2 (ja) * 2011-11-07 2016-01-06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電池用外装体、電池用外装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6426895B2 (ja) * 2013-05-31 2018-11-21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電池用外装材及び電池
JP6816937B2 (ja) * 2015-04-28 2021-01-20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8969A (zh) * 2015-04-28 2016-11-09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37627B1 (ko) 2023-05-30
JP2016207592A (ja) 2016-12-08
CN106098969A (zh) 2016-11-09
KR20160128214A (ko) 2016-11-07
TWI708416B (zh) 2020-10-21
JP6816937B2 (ja) 2021-01-20
TW201639226A (zh) 2016-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90079U (zh) 蓄电装置
TWI753849B (zh) 薄型蓄電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649191B (zh) Electrochemical device
TWI651204B (zh) 層壓外裝材之製造方法
TWI728961B (zh) 蓄電裝置用外裝體
KR102426165B1 (ko) 축전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3895565U (zh) 二次电池、包括其的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装置
JP6969892B2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CN205960032U (zh) 蓄电装置用外包装体和蓄电装置
JP6068124B2 (ja) 空気二次電池用の外装材及び空気二次電池
TW201637264A (zh) 電池組
WO2018096743A1 (ja) 蓄電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16322A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用包装材料及び非水電解質電池
JP6738171B2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CN105742714A (zh) 电池的制造方法
JP5773843B2 (ja) 空気二次電池用外装材、空気二次電池用外装材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二次電池
JP5773846B2 (ja) 空気二次電池用外装材、空気二次電池用外装材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二次電池
JP2016062717A (ja) 蓄電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720216A (zh) 蓄电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及蓄电装置
JP2019021636A (ja) 蓄電デバイス
EP1039563B1 (en) A method for treating contact leads on electrochemical cells so as to achieve improved hermeticity and hermetically sealed electrochemical cells derived therefrom.
JP2000311666A (ja) 電気化学電池の接続リードを処理して気密性を向上させる方法ならびに該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気密シール電気化学電池
JP2010238481A (ja) ラミネート外装蓄電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Lesonac Packag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unty

Patentee before: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Lishennoco Packag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Shiga

Patentee before: Lesonac Packag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