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7490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87490U
CN205787490U CN201620508273.1U CN201620508273U CN205787490U CN 205787490 U CN205787490 U CN 205787490U CN 201620508273 U CN201620508273 U CN 201620508273U CN 205787490 U CN205787490 U CN 205787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backlight module
backligh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082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耀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082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87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87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874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背光源;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叠层设置,第一导光板朝向第二导光板的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二导光板背离第一导光板的表面为第二表面;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绑定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发光单元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能够同时满足显示装置的平面显示和曲面显示,而且,当弯曲显示时,背光模组的发光面随着显示屏的曲率变化而变化,不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显示器应运而生,如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显示器等,逐渐成为时下显示行业的主流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因此,关于显示器的研究也成为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曲面显示,因其能够提供更加宽阔的影像效果,特别是能够改善屏幕边缘处的显示效果,因此,曲面显示器具有较大的应用市场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如液晶显示器等非自主发光的显示器中,设置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光线,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导光板以及背光源等,然而,传统的背光模组,尤其是侧入光式背光模组,当对其进行弯曲设计时,背光源的光路较难控制,且导光板容易发生破损,因此,设计适用于曲面显示的背光模组,是曲面显示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用以提供适用于曲面显示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背光源;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叠层设置,第一导光板朝向第二导光板的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二导光板背离第一导光板的表面为第二表面;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绑定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各发光单元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背光源的发光单元绑定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为顶发光式背光源,各发光单元之间通过导线相互电性连接。同时,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对背光源的光线进行多重反射、散射以及折射作用,使得背光源的光线均匀射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适用于显示屏的曲面设计,当显示屏弯曲时,背光模组中的光路基本不受影响,仍旧可以提供较好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侧面剖视图,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背光源,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100和第二导光板200,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叠层设置,第一导光板100朝向第二导光板200的表面为第一表面110,第二导光板200背离第一导光板100的表面为第二表面220;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101,发光单元101绑定于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表面110上;发光单元101之间通过导线102电连接。图中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发光单元101所发出光线的传播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因导光板的表面可以具有各种微结构,因此,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220均可以为光滑的表面,也可以为不光滑的具有各种曲面的表面,第一表面110表示第一导光板100朝向第二导光板200的外表面,同样地,第二表面220表示第二导光板200背离第一导光板100的外表面。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背光源的发光单元绑定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为顶发光式背光源,各发光单元之间通过导线相互电性连接。同时,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对背光源的光线进行多重反射、散射以及折射作用,使得背光源的光线均匀射出,从而使得如图1中所示,当显示屏弯曲时,背光模组中的光路基本不受影响,仍旧可以提供较好的显示效果。
此处,发光单元101绑定于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表面110上,绑定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情况,如利用光学胶粘贴或者封装于第一表面110上,或者利用特殊结构镶嵌于第一表面110上,绑定的方式视具体的情形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均为柔性导光板,如图1中所示,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均可呈现曲面,当显示器进行曲面显示时,导光板可进行相应的弯曲处理,使其满足所需的显示画面。
另外,如图2中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侧面剖视图,其中,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均可呈平面状态,此时,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也相应地成为平面光源,图中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发光单元所发出光线的传播方向。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既可实现平面显示,也可实现曲面显示,提升了显示器用途的多元化。
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的材料可以为聚碳酸酯,也可以为其他具有柔性特质的材料,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光板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表面110上设置有凹槽111,发光单元101位于凹槽111内。可选的,连接发光单元101的导线102也位于凹槽111内。因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之间相对叠置,将发光单元101设置于凹槽111内可以使得发光单元101不凸出于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表面110,从而使得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可以完全贴合,避免二者之间出现不必要的间隙。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凹槽为相互平行的矩形状凹槽,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发光单元101处的凹槽形状可以与导线102处的凹槽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视具体的情形而定,本实施例对比不作特殊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01在第一导光板100上均匀分布,如图3中所示,第一导光板100的第一表面110上的凹槽111呈特定间隔排列,发光单元101均匀分布于各个凹槽内,使得发光单元101所发出的光线均匀分布,提供较好的出光效果。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印刷电路板103,连接发光单元101的导线102汇集于印刷电路板103上,印刷电路板103与外部线路连接,为发光单元101提供光线。此处,印刷电路板103可以为柔性电路板,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电路板,本实施例对此亦不作特殊限定。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之间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取透明光学胶的折射率为n1,第二导光板200的折射率为n2,则-5%≤(n1-n2)/n2≤5%,即透明光学胶的折射率与第二导光板200的折射率相等或者近似相等,因而,当发光单元101发出的光线通过透明光学胶进入第二导光板200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得透明光学胶与第二导光板200的入光表面之间的界面处的全内反射减小甚至消除,使得发光单元101所发出的光线全部或者接近全部进入第二导光板200,减少光线的损失。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之间还可通过卡合或者其他方式接合,本实施例对此亦不作特殊限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01可以为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为发光二极管芯片,还可以为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或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单元,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发光单元,本实施例对此亦不作特殊限定。
参考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侧面剖视图,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片300,扩散片300位于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表面220上,扩散片300也可以称为散射片,扩散片300可以包括基材和散射粒子两部分,基材可以为光透过率高的材料,例如PET/PC/PMMA等,散射粒子分散于基材中,背光源的光线经过扩散片时,反复穿过基材和散射粒子这两个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发生多次折射、反射与散射现象,从而为显示屏提供均匀的面光源。
另外,参考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导光板的侧视图,其中,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表面220上设置有波形槽微结构,即V-CUT结构,V-CUT结构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锯齿形微结构,也可以为圆弧形、波浪形微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V-CUT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亦不作限定。此外,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表面220还可以通过表面拉丝处理,形成浅纹,表面拉丝处理为采用具有粗糙面的制具在第二导光板200的第二表面220往复运动,在第二表面220来回摩擦使第二导光板200表面形成纹理的处理过程。
上述通过设置V-CUT结构或者表面拉丝处理形成浅纹结构的第二导光板200,因V-CUT结构和浅纹结构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将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散射和折射,另一方面,具有使得将光线汇集于第二导光板200的出光面,即第二表面220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光线的损失,提升光线利用率。
另外,如图5中所示,第二导光板200的朝向第一导光板100的表面上还可以设置网点结构,网点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散射发光单元101所发出的光线,从而有利于提升光线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增亮膜,增亮膜可以位于扩散片300背离第二导光板200的表面上,增亮膜可以为棱镜片,棱镜片表面有微棱镜结构,发光单元出射的光线经过棱镜片,微棱镜结构对光线进行散射,加之背光源***的循环作用,最终使得光线汇聚在正视方向出射,从而达到增亮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遮光胶带,遮光胶带为应力缓和型遮光胶带,具体的,是指当背光模组弯曲时,遮光胶带具有一定的拉伸或者压缩形变,从而产生应力,应力缓和型遮光胶带中的应力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小,从而避免遮光胶带在弯曲显示时发生断裂等风险。遮光胶带设置于第二导光板200背离第一导光板100的一侧,且覆盖第二导光板200的边缘区域,但遮光胶带可不直接贴附于第二导光板上,遮光胶带可以贴附于扩散片上,当有增亮膜存在时,还可贴附于增亮膜上,遮光胶带将背光模组与显示屏的显示面板进行贴合,使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背光模组。
参考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为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背光模组。此处,显示装置10既可以为显示屏,显示屏可以为液晶显示屏,也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屏,或者其他类型的显示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另外,显示装置10还可以为手机、计算器、手表等小型便携式显示装置,也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电视等大尺寸显示装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背光源,其中,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叠层设置,发光单元设置于第一导光板上,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导光板射出,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均为柔性导光板,上述结构使得显示装置既可以进行平面显示,又可以进行弯曲显示,而且,当弯曲显示时,背光模组的发光面随着显示屏的曲率变化而变化,不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另外,第二导光板上可以设置V-CUT结构或者浅纹结构,以及网点结构,使得光线经过第二导光板时被充分反射、散射和折射,提升出射光线的均匀性,第二导光板上还可以设置扩散片和增亮膜,进一步提升光线均匀性和亮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能够同时满足显示装置的平面显示和曲面显示,提供较好的出光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背光源;
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叠层设置,所述第一导光板朝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导光板背离所述第一导光板的表面为第二表面;
所述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单元绑定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所述发光单元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均为柔性导光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导线也位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印刷电路板,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导线汇集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折射率为n2,且-5%≤(n1-n2)/n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芯片、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或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 括扩散片,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波形槽微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槽微结构为锯齿形微结构、圆弧形微结构或者波纹形微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通过表面拉丝处理,形成浅纹。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增亮膜,所述增亮膜位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为应力缓和型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板背离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边缘区域。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620508273.1U 2016-05-30 2016-05-3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787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8273.1U CN205787490U (zh) 2016-05-30 2016-05-3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8273.1U CN205787490U (zh) 2016-05-30 2016-05-3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87490U true CN205787490U (zh) 2016-12-07

Family

ID=59980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08273.1U Active CN205787490U (zh) 2016-05-30 2016-05-30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87490U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3297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238971A (zh) * 2017-06-16 2017-10-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组合导光板、背光组件和显示面板
CN107340648A (zh) * 2017-09-07 2017-1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WO2018120502A1 (zh) * 2016-12-31 2018-07-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8613095A (zh) * 2017-01-03 2018-10-02 联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车载发光装置
CN108897167A (zh) * 2018-07-24 2018-11-27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特种曲面液晶显示用背光模组
CN109581744A (zh) * 2018-12-25 2019-04-0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767089A (zh) * 2019-10-29 2020-02-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解决曲面显示装置弯曲不良的结构与方法
EP3584783A4 (en) * 2017-03-31 2020-03-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1036808A1 (zh) * 2019-09-01 2021-03-04 王定锋 一种侧发光柔性面板灯及其制作方法
WO2024000334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光学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7369184A (zh) * 2023-11-16 2024-01-09 同扬光电(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曲柔性背光模组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3297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8120502A1 (zh) * 2016-12-31 2018-07-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8613095A (zh) * 2017-01-03 2018-10-02 联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车载发光装置
EP3584783A4 (en) * 2017-03-31 2020-03-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7238971A (zh) * 2017-06-16 2017-10-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组合导光板、背光组件和显示面板
CN107340648A (zh) * 2017-09-07 2017-1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8897167A (zh) * 2018-07-24 2018-11-27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特种曲面液晶显示用背光模组
CN109581744A (zh) * 2018-12-25 2019-04-0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1036808A1 (zh) * 2019-09-01 2021-03-04 王定锋 一种侧发光柔性面板灯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67089A (zh) * 2019-10-29 2020-02-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解决曲面显示装置弯曲不良的结构与方法
CN110767089B (zh) * 2019-10-29 2021-05-2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解决曲面显示装置弯曲不良的结构与方法
WO2024000334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光学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7369184A (zh) * 2023-11-16 2024-01-09 同扬光电(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曲柔性背光模组
CN117369184B (zh) * 2023-11-16 2024-06-04 同扬光电(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曲柔性背光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87490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56048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854657B (zh) 液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JPWO2008007487A1 (ja) ライトユニット、バックライト、フロントライト、及び、表示装置
CN102906634A (zh) 显示设备
US9574738B2 (en) Lens,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2016037791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103888A1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676311A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TW200909931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800941A (zh) 背光模组
CN105068177A (zh) 一种光学组件、显示装置
CN111913320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EP2138762B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090826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50041324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12417933A (zh)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100061119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03576384A (zh) 光通量控制构件、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21552629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0928465A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20060146569A1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filler portion
CN108873126B (zh)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307459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switchable diffuser and a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first region and a second region, and a mobile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201138409Y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