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2597U - 一种防雷接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雷接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2597U
CN205752597U CN201620718672.0U CN201620718672U CN205752597U CN 205752597 U CN205752597 U CN 205752597U CN 201620718672 U CN201620718672 U CN 201620718672U CN 205752597 U CN205752597 U CN 205752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earthing
inclination
earthing pole
lightning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186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培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Fengta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engta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engta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engta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186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525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2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25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浪涌保护电力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雷接地***,包括与接地线连接的引出接地极,与接地极连接的水平接地极,以及与水平接地极连接的垂直接地极,所述水平接地极与垂直接地极的连接点设有倾斜接地极,所述倾斜接地极以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所在平面为基准对称分布,且每侧的倾斜接地极均设为多根,所述多根倾斜接地极以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的连接点为中心呈发散状。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接地网的结构,从而改善传统技术上接地极长度过长、接地面积不足、接地电阻过大的缺点。

Description

一种防雷接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雷接地***。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倍。雷击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体现于下列三个方面:(1)设备损坏,人员伤亡;(2)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3)传输或储存的信号、数据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暂时瘫痪或整个***停顿。目前,世界上各种建筑、设施大多数仍单独使用传统的避雷针防雷,使用避雷针防止直接雷击实践证明是经济和有效的,但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电子设备的使用和联网,避雷针对这些电子设备的保护显得无能为力。避雷针不能阻止感应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以及雷电波入侵过电压,而这类过电压却是破坏大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
针对传统避雷针的不足,现代防雷技术***的防雷方案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
外部防雷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极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等泄放入大地。
内部防雷***是为保护建筑物内部的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通过在需要保护设备的前端安装合适的防雷器,使设备、线路与大地形成一个有条件的等电位体,将可能进入的雷电流阻拦在外,将因雷击而使内部设施所感应到的雷电流得以安全泄放入地,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
通过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有效的防止雷击带来的损伤,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论是直击雷防护还是雷电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雷电波入侵的防护技术,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因此没有良好的接地技术,就不可能有合格的防雷过程。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雷接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能降低接地电阻、安全高效地泄放电流的防雷接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防雷接地***,包括与接地线连接的引出接地极,与引出接地极连接的水平接地极,以及与水平接地极连接的垂直接地极,所述水平接地极与垂直接地极的连接点设有倾斜接地极,所述倾斜接地极以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所在平面为基准对称分布,且每侧的倾斜接地极均设为多根,所述多根倾斜接地极以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的连接点为中心呈发散状。
传统技术上,可通过增加垂直接地极以增大接地网电容,从而降低接地电阻,但是对于大型接地网,电容主要由面积尺寸决定,附加于接地网上有限长度的垂直接地极,不具有改变电容大小的几何尺寸,因而电容增加不大,也即接地电阻减小的也不多,因此对于大型的接地网以增加垂直接地极作为减小接地电阻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亦可通过采用延长水平接地极的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当水平接地极长度增大时,电感的影响随之增大,从而使冲击系数增大,接地电阻变小,但当水平接地极增长到一定长度后,即使再增加其长度,接地电阻也不会再变小。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的连接点处设置发散状的倾斜接地极,在不对垂直接地极产生屏蔽作用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增大接地面积,从而有效的降低接地电阻。
所述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所在平面两侧的倾斜接地极数量各为三根,且三根倾斜接地极的端点之间形成等边三角形。当平面两侧的倾斜接地极数量 各为三根且三者的端点形成等边三角形时,此时的接地网除了更立体外,还会使得地面的电位分布比较均匀,可以降低设备的接触电压和地面的跨步电压。
进一步的,呈发散状的三根倾斜接地极之间的角度为30°~50°。三根倾斜接地极之间的角度并不是越小越好或者越大越好,角度越小时,有可能出现对垂直接地极的屏蔽作用,角度越大时,不能有效降低设备的接触电压和地面的跨步电压,因此,经过大量试验,角度在30°~50°是较为合适的一个范围。
所述水平接地极、垂直接地极和倾斜接地极的端部设有石墨包裹层。石墨包裹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效果,且不容易被雷电灼烧,保证了防雷效果。
所述石墨包裹层与水平接地极、垂直接地极和倾斜接地极的端部形成伞状结构。伞状的石墨包裹层除了能便于将接地极放置于地下外,还能快速的泄放电流。
紧邻倾斜接地极的土壤设有降阻剂填充层。
在接地极周围设置降阻剂填充层后,降阻剂能向周围底层渗透形成树根效应,从而起到增大接地极外形尺寸,降低与周围土壤介质之间的接地电阻的作用。降阻剂为化学降阻剂,具有导电性能良好的强电解质和水分,这些强电解质和水分被网状胶体所包围,网状胶体的空格又被部分水解的胶体所填充,使得降阻剂不至于随地下水和雨水而流失,因而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导电作用。由于设置了倾斜接地极,在倾斜接地极周围设置降阻剂填充层即能达到良好的降阻效果,不需在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布置降阻剂填充层,有效降低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接地网的结构,从而改善传统技术上接地极长度过长、接地面积不足、接地电阻过大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防雷接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平接地极、垂直接地极和倾斜接地极的连接结构侧视图;
图3为垂直接地极设置石墨包裹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防雷接地***,包括与接地线连接的引出接地极100,与引出接地极100连接的水平接地极200,以及与水平接地极200连接的垂直接地极300,所述水平接地极200与垂直接地极300的连接点设有倾斜接地极400,所述倾斜接地极400以水平接地极200和垂直接地极300所在平面为基准对称分布,且每侧的倾斜接地极400均设为三根,所述三根倾斜接地极400以水平接地极200和垂直接地极300的连接点为中心呈发散状,且三根倾斜接地极400的端点之间形成等边三角形,每根倾斜接地极400之间的角度为45°。所述水平接地极200、垂直接地极300和倾斜接地极400的端部设有石墨包裹层500,所述石墨包裹层500形成伞状结构。所述倾斜接地极400附近的土壤设置降阻剂填充层。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防雷接地***,包括与接地线连接的引出接地极,与引出接地极连接的水平接地极,以及与水平接地极连接的垂直接地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接地极与垂直接地极的连接点设有倾斜接地极,所述倾斜接地极以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所在平面为基准对称分布,且每侧的倾斜接地极均设为多根,所述多根倾斜接地极以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的连接点为中心呈发散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接地***,其特征在,所述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所在平面两侧的倾斜接地极数量各为三根,且三根倾斜接地极的端点之间形成等边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雷接地***,其特征在于,呈发散状的三根倾斜接地极之间的角度为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雷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接地极、垂直接地极和倾斜接地极的端部设有石墨包裹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雷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包裹层与水平接地极、垂直接地极和倾斜接地极的端部形成伞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接地***,其特征在于,紧邻倾斜接地极的土壤设有降阻剂填充层。
CN201620718672.0U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防雷接地*** Active CN205752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18672.0U CN205752597U (zh)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防雷接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18672.0U CN205752597U (zh)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防雷接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2597U true CN205752597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78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18672.0U Active CN205752597U (zh)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防雷接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525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8483A (zh) * 2019-01-24 2019-04-16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树根状结构火花刺
PL243788B1 (pl) * 2021-05-04 2023-10-09 Andrzej Messyasz Zespół uziemiający do obiektów energetycznyc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8483A (zh) * 2019-01-24 2019-04-16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树根状结构火花刺
PL243788B1 (pl) * 2021-05-04 2023-10-09 Andrzej Messyasz Zespół uziemiający do obiektów energetycznyc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3395U (zh) 一种防雷保护***
JP6856248B2 (ja) 落雷抑制型避雷装置
CN205752597U (zh) 一种防雷接地***
KR100680644B1 (ko) 뇌 보호 트라이앵글 공법을 채용한 건물의 개선된 피뢰시스템
KR100714356B1 (ko) 이중보호방식의 낙뢰 보호시스템
CN210725450U (zh) 一种接地屏蔽装置
CN201629544U (zh) 高压线路避雷器
CN204885829U (zh) 户外设备隔绝式防雷装置
CN207038925U (zh) 架空输电线路无源等离子拒雷***
CN109066114A (zh) 一种离子接地棒及其防雷接地结构
CN2821951Y (zh) 感应避雷针
CN201191707Y (zh) 改进型感应避雷针
CN204596999U (zh) 接地电极绝缘屏蔽结构
CN209981724U (zh) 一种电力设备避雷装置
Pretorius On ground potential rise presented by small and large earth electrodes under lightning conditions
CN207719589U (zh) 一种电力设备避雷装置
CN207967338U (zh) 一种电力设备接地装置
CN209544634U (zh) 一种接地结构
CN1855634A (zh) 一种用绝缘导线深引入地的过电压保护接地装置
KR100617900B1 (ko) 침 장착형 접지장치
CN2796160Y (zh) 一种用绝缘导线深引入地的过电压保护接地装置
CN105305074B (zh) 雷击防护天线
TWI731723B (zh) 鐵塔之接地電阻裝置及具有低接地電阻裝置之鐵塔
CN106253059B (zh) 一种建筑塔吊等电位环式避雷器
JP4359002B2 (ja) 建造物の避雷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