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4029U -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4029U
CN205644029U CN201620441395.3U CN201620441395U CN205644029U CN 205644029 U CN205644029 U CN 205644029U CN 201620441395 U CN201620441395 U CN 201620441395U CN 205644029 U CN205644029 U CN 205644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guide rail
cartridge
hump
handl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413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聪
容学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p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413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4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4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40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处理盒包括:感光体盒和显影盒,所述感光体盒与所述显影盒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感光体盒上形成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显影盒上设有第一引导凸起和第二引导凸起,所述第一引导凸起和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凸起量相等,在所述显影盒安装至所述感光体盒上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引导凸起被所述第一导轨引导,所述第二引导凸起被所述第二导轨引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处理盒中的显影盒与感光体盒之间的拆装。

Description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图像形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是通过成像原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一种设备,图像形成装置通常按下述过程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充电元件带电后给感光元件(光导鼓)充上一层均匀的表面电荷;曝光元件根据电子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信号选择性的扫描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表面形成均匀静电潜像;带负电的显影剂被带正电的静电潜像吸引,显影元件(显影辊)根据静电潜像对应的图像,将显影剂容纳室内预定量的显影剂输送感光元件表面,感光元件表面形成显影剂图像;经转印辊的转印作用后,静电潜像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可视的显影剂图像;清洁组件再清洁感光元件表面上未完全转印的显影剂,以便使得感光元件更好的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中。
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处理盒,而处理盒通常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分体式处理盒将感光元件和显影元件分别至于两个盒体中,即感光体盒和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盒,工作时感光体盒和显影盒可分离地组装在一起,并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随着显影剂的消耗,根据分体式处理盒中的其它易耗件的寿命可选择性更换其中一部分,以节省成本,这就是分体式处理盒的便捷之处。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能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分别拆卸感光体盒和显影盒的处理盒及使用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剖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轴测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盒中的感光体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5所示,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体100、感光体盒200a和显影盒300a。感光体盒200a上具有供显影盒300a安装的第一导轨231a和第二导轨232a,第二导轨232a是由第一导轨231a处形成的分支,并具体在导轨分支位置233a处开始分支,显影盒300a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导轨231a和第二导轨232a配合的第一引导凸起310a和第二引导凸起320a,且第一和第二引导凸起310a和320a具有自两个侧部的不同凸起量Sa1和Sa2,即第一引导凸起310a的凸起量Sa1大于第二引导凸起320a的凸起量Sa2。在显影盒300a安装到感光体盒200a的过程中,当第一引导凸起310a到达导轨分支位置233a时,由于第一引导凸起310a的凸起量Sa1大于第二引导凸起320a的凸起量Sa2,因此第一引导凸起310a被第一导轨231a继续引导至预设安装位置,由于第二引导凸起320a的凸起量Sa2小于第一引导凸起310a的凸起量Sa1且第一导轨231a在导轨分支位置233a处形成台阶,所以第二引导凸起320a与第一导轨231a分开并被第二导轨232a引导至预设安装位置。其中,图示方向A1为感光体盒200a和显影盒300a的安装方向,方向A2为感光体盒200a和显影盒300a的拆卸方向,方向B为光导鼓1的长度方向。
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盒,显影盒与感光体盒之间的安装结构,需要将第一引导凸起310a和第二引导凸起320a设计成不同的凸起量,并需要在高度上对第一引导凸起310a和第二引导凸起320a做区分,并分别与第一导轨231a和第二导轨232a精确匹配,如此,导致引导凸起和导轨加工起来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具有结构简单且加工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感光体盒和显影盒,所述感光体盒与所述显影盒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感光体盒上形成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显影盒上设有第一引导凸起和第二引导凸起,所述第一引导凸起和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凸起量相等,在所述显影盒安装至所述感光体盒上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引导凸起被所述第一导轨引导,所述第二引导凸起被所述第二导轨引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互独立,所述第一导轨的首端与所述第二导轨的首端在所述感光体盒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高度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导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导轨的上表面之间围成供所述第二引导凸起滑动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导轨的尾端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引导凸起的第一固定槽,在所述第二导轨的尾端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第二固定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在所述显影盒安装至所述感光体盒的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一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前方;且在所述感光体盒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槽内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第一引导凸起沿拆卸方向脱出的防后退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槽内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第二引导凸起沿显影辊的旋转方向转动的防旋转部,在显影盒安装至感光体盒上的安装状态下,所述防旋转部位于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为分别从所述感光体盒的内侧壁上凸出的肋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形成所述第一导轨的肋条的凸出量等于形成所述第二导轨的肋条的凸出量。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安装有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处理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包括感光体盒和显影盒,将感光体盒与显影盒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感光体盒上形成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显影盒上设有第一引导凸起和第二引导凸起,而第一引导凸起和第二引导凸起的凸起量相等,在显影盒安装至感光体盒上的过程中,第一引导凸起始终只能被第一导轨引导,第二引导凸起始终只能被第二导轨引导。第一引导凸起和第二引导凸起的凸起量相等,并且第一引导凸起只与第一导轨配合,第二引导凸起只与第二导轨配合,第一引导凸起和第二引导凸起不需要在高度上进行区分,加工起来更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轴测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盒中的感光体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感光体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A至图10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安装到感光体盒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显影盒安装到感光体盒中时第一引导凸起和第二引导凸起相应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体盒和显影盒的动力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感光体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二。请参照附图6至附图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感光体盒10和显影盒20,感光体盒10与显影盒20可拆卸地连接,感光体盒10上形成有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显影盒20上设有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的凸起量Sb1、Sb2相等,在显影盒20安装至感光体盒10上的过程中,第一引导凸起231被第一导轨131引导,第二引导凸起232被第二导轨132引导。其中,第一引导凸起231与第二引导凸起232的凸起量为从显影盒20的外侧壁上的同一基准面凸出的高度。
通常感光体盒10包括底座12以及安装在底座12上的光导鼓11,光导鼓11可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转动,显影辊21也可转动地设置在显影盒20上,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体盒和显影盒的动力连接结构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12,感光体盒10与显影盒20通过如图示的动力装置连接,本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输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例如可参照现有技术的图2,第一耦合器30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40的一个或两个侧壁上,在当前实施例中,第一耦合器30可以设置在壳体40的一个侧壁上,且可被设置在壳体40中的电机驱动,而在感光体盒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第二耦合器50。第二耦合器50可以设置在光导鼓11的旋转轴处(如图12所示),由此,可以使得从电机到第一耦合器40再到第二耦合器50的旋转力能够被直接传输到光导鼓1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耦合器50也可以通过设置在感光体盒10中的齿轮系上,进而间接地将旋转力传输到到光导鼓11。当感光体盒10安装到壳体40中时,第一耦合器30和第二耦合器50彼此接合,由此从电机处传递的驱动力可以从壳体40传输到感光体盒10。如图12所示,第一齿轮60设置在光导鼓11的旋转轴111处,第二齿轮70设置在显影辊21的旋转轴211上,在该处理盒工作时,第一齿轮60在第二耦合器50的带动下转动,并与第二齿轮70啮合,由此,驱动力可以从感光体盒10传递到显影盒20。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可以均为从显影盒20的外侧壁上凸出的圆柱状。而感光体盒10可以包括框架15,以及从框架15的两个侧部向后延伸的第一内侧壁151和第二内侧壁152,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且一个第一导轨131和一个第二导轨132设置在感光体盒10的第一内侧壁151上,另一个第一导轨131和另一个第二导轨132设置在感光体盒10的第二内侧壁152上。第一内侧壁151和第二内侧壁152可以通过在光导鼓11的长度方向B上延伸的连接构件153而彼此连接,连接构件153可以连接于第一内侧壁151和第二内侧壁152的后端。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内侧壁151和第二内侧壁152的相对壁面上。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可以对应设置在显影盒20的两个侧部处,且第二引导凸起232设置在与第一引导凸起231沿安装方向A1间隔开的位置。显影盒20通过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对应被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导引支撑而安装在安装部分13中或从其安装部分13中拆卸出来。
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包括感光体盒10和显影盒20,将感光体盒10与显影盒20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感光体盒10上形成有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显影盒20上设有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而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的凸起量相等,在显影盒20安装至感光体盒10上的过程中,第一引导凸起231始终只能被第一导轨131引导,第二引导凸起232始终只能被第二导轨132引导。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的凸起量相等,并且第一引导凸起231只与第一导轨131配合,第二引导凸起232只与第二导轨132配合,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不需要在高度上进行区分,不需要定量加工成不同的高度,加工起来更为简单。
进一步的,请参照附图6和附图7,第一导轨131与第二导轨132相互独立,第一导轨131的首端1301与第二导轨132的首端1302在感光体盒10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高度差。具体的,“在感光体盒10的高度方向上”即,如图6和图7所示,垂直于感光体盒10的底座12的底壁121的方向为感光体盒10的高度方向,第一导轨131的首端1301和第二导轨132的首端1302在该方向上具有高度差,也即具有预设距离,因此,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是沿不同的高度滑入到感光体盒10内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轨131与第二导轨132相互独立指的是两者不会相互受影响,第一引导凸起231单独与第一导轨131配合,第二引导凸起232单独与第二导轨132配合,第一引导凸起231在感光体盒10内滑动的整个过程中仅与第一导轨131滑动接触,第二引导凸起232在感光体盒10内滑动的整个过程中仅与第二导轨132滑动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31的首端1301和第二导轨132的首端1302可以均形成在感光体盒10的侧边缘处。图示中A1为显影盒20安装至感光体盒10中时的安装方向,A2为显影盒20从感光体盒10中拆卸的方向,B为感光体盒10的光导鼓11的长度方向,安装方向A1和拆卸方向A2与光导鼓11的长度方向B垂直。在将显影盒20安装至感光体盒10中的过程,操作者可以沿安装方向A1向前推动显影盒20,并使得显影盒20的第一引导凸起231被第一导轨131支撑,并在操作者的推动下在第一导轨131上滑动,而第二引导凸起232可被第二导轨132支撑,并在操作者的推动下在第二导轨132上滑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引导凸起232可以在当第一引导凸起231与第一导轨131滑动一定距离后才与第二导轨132接触,具体由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之间的距离决定。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感光体盒10的第一导轨131与第二导轨132相互独立,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分别从不同的入口滑到感光体盒10上,滑动过程平稳,操作较为方便。
第一导轨131的下表面与第二导轨132的上表面之间可以围成供第二引导凸起232滑动的引导槽133,引导槽133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引导凸起232的直径。具体的,第二引导凸起232在引导槽133内滑动,并始终仅与第二导轨132接触,而由于当显影盒20从感光体盒10上拆装时,操作者则需要沿A1或A2方向移动显影盒20,而由于引导槽133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引导凸起232的直径,因此,第二引导凸起232在引导槽133内滑动不易被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所卡滞,保证显影盒20的拆装顺畅,具有较好的操作手感,并且,第二引导凸起232也不易磨损,使用寿命较长。
更进一步的,请继续参照附图6和附图7,在第一导轨131的尾端可以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一引导凸起231的第一固定槽141,在第二导轨132的尾端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二引导凸起232的第二固定槽142。第一固定槽141的形状可以为U形或V形,其中,第一固定槽141的U形或V形的开口朝向背离感光体盒10的底壁121的方向,使得具有圆柱状的第一引导凸起231可以被***且稳固容纳在其中。第二固定槽142也可以为U形或V形,第二固定槽142的U形或V形的开口朝向拆卸方向A2,使得具有圆柱形状的第二引导凸起232被***且稳固容纳在其中,并且不易第二固定槽142中脱出。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定槽141和第二固定槽142的形状也不限于此,仅需要保证固定槽能够容纳引导凸起,并且尽可能保证引导凸起不易从固定槽内脱出或者不易晃动即可。由于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单独被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引导,可以减小显影盒20的旋转力,进一步保障显影盒20安装到感光体盒10中的稳定性。
图10A至图10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安装到感光体盒的过程示意图;如图10A至图10C,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在将感光体盒10安装至显影盒20的过程中,首先,如图10A所示,显影盒20接近感光体盒10,第一引导凸起231支撑在被第一导轨131上,此时,显影盒20被推入到感光体盒10中。随着操作者继续推动显影盒20,第一引导凸起231在第一导轨131上滑动。当第一引导凸起231滑动到预设位置。如图10B所示,第二引导凸起232自然地被滑入第二导轨232中,并被第二导轨232引导支撑。当显影盒20继续被推入时,第一引导凸起231被第一导轨131继续引导,并靠近第一固定槽141,第二引导凸起232被第二导轨132引导,并靠近第二固定槽142。最后,如图10C所示,当显影盒20完全安装到感光体盒10中时,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分别被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引导支撑,并分别容纳在第一固定槽141和第二固定槽142中。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可以为分别从感光体盒10的内侧壁上凸出的肋条,由感光体盒10的内侧壁上直接凸出肋条,一方面可以用作加强筋,以提高感光体盒10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用作导轨,便于显影盒20的拆装。
而形成第一导轨131的肋条的凸出量可以等于形成第二导轨132的肋条的凸出量。由此,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在成型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高度上的区分。当然,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也可以为其他形式,在此,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显影盒20安装至感光体盒10的安装方向A1上,第一固定槽141可以位于第二固定槽142的前方;且在感光体盒10的高度方向上,第一固定槽141位于第二固定槽142的上方。其中,“前方”指的是以显影盒20为基准,操作者在将显影盒20在推入到感光体盒10中的过程中的视线前方。“上方”指的是以感光体盒10的底壁121为基准,在图示中该底壁121的上方。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显影盒安装到感光体盒中时第一引导凸起和第二引导凸起相应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一固定槽141内还可以设置有用于阻碍第一引导凸起231沿拆卸方向A2脱出的防后退部1411。其中,防后退部1411为斜坡状,该斜坡状的防后退部1411与第一引导凸起231的侧面接触,在斜向方向上抵压第一引导凸起231。当处理盒在工作时,在显影辊21的旋转轴211处提供的第二齿轮70和在光导鼓11的旋转轴111处提供的第一齿轮60啮合时,显影辊21旋转,此时,由于显影辊21的旋转会在显影盒20上产生排斥力F,显影盒20由于排斥力F会有退出趋势,导致第一齿轮60和第二齿轮70的啮合量减小,进而使得显影辊21和光导鼓11的接触量减小,最终,会产生由显影辊21的不良旋转导致的图像遗漏或图像缺陷,严重影响打印品质。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防后退部141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第一引导凸起231不易从第一固定槽141内脱出,使得光导鼓11和显影辊21的相对位置可以被较为稳定地保持,进而使打印品质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第一引导凸起231可以与显影辊21的旋转轴211同轴,由此,显影辊21的位置可以被直接限定,进而可以减少由于制造公差或误差引起的显影辊21的位置偏差。该第一引导凸起231可以用作位置固定凸起,以确定显影盒20的安装位置。
第二固定槽142内可以设置有用于阻碍第二引导凸起232沿显影辊21的旋转方向转动的防旋转部1421,在显影盒安装至感光体盒上的安装状态下,防旋转部1421位于第二引导凸起23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的“上方”指的是以感光体盒10的底壁121为基准,在图示中向上方延伸的方向。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第一齿轮60和第二齿轮70旋转时,旋转力矩M施加到显影盒20。为了防止显影盒20旋转,第二固定槽142内的防旋转部1421在第一齿轮60(或显影辊21)的旋转方向上阻碍第二引导凸起232运动。该第二引导凸起232用作显影盒20的防旋转凸起,防止显影盒20的显影辊21的带动下转动。
实施例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剖视图。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a,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a内安装有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a上还可以开设有开口80,在开口80处可转动地设置有用于将开口80封闭的盖板90,盖板90用于对显影盒20施加外部压力,以将显影盒20稳定在预设位置,并与感光体盒10保持稳定的接触。
当感光体盒10和显影盒20均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a中时,感光体盒10中提供的光导鼓11和充电辊16的驱动构件以及显影盒20中提供的显影辊21、送粉辊24和搅拌器25均通过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a中设置的驱动单元(例如电机)的驱动力而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感光体盒1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a中之后,显影盒20安装在感光体盒10中时,显影盒20没有被完全固定到感光体盒10中,即,显影盒20能够从感光体盒10中拆卸下来。换言之,此时,用户可以通过仅仅在拆卸方向上拉显影盒20使之从感光体盒10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a上去除显影盒20即可,而不必从感光体盒10上解开显影盒20。根据当前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中的显影盒20余感光体盒10之间的安装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且显影盒20能够方便地从感光体盒10上拆卸,或者安装至感光体盒10上。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4,本实施例中的盖板90上可以设置加压单元90a,加压单元90a可以包括多个加压部分91a、92a、93a和94a,设置在长度方向B上用于加压显影盒20。加压部分91a、92a、93a和94a均包括用于加压显影盒20的第一加压构件912a和用于在安装方向A1上给第二加压构件912a提供弹性力的弹性构件911a,弹性构件911a可以为压缩线圈弹簧。参照图8和图14,接触加压构件912a的压力接收单元22(22a、22b)设置在显影盒20的后部,且分别位于显影盒手柄26在光导鼓11的长度方向B上的每一侧。压力接收单元22b对应于加压部分91a和92a或加压部分91a,而压力接收单元22a对应于加压部分94a。在此,加压部分93a为图像形成装置上的信息接收触针93a。对应参照图8,显影盒20包括存储单元27和在存储单元27上设置的多个芯片端子28。在显影盒20安装到感光体盒10的安装部分13中之后,如图9和图10所示,当盖板90关闭时,在安装方向A1上的压力Fb由加压单元90a施加到显影盒20。同时,显影盒20上的存储单元27通过其上的多个芯片端子28对应与盖板90上的多个触针93a接触而将显影盒20上的信息传输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a中以实现显影盒20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a之间的通信。
基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当显影盒20安装在感光体盒10中时,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槽141和第二固定槽142中。在此时当盖板90被关闭时,显影盒20被盖板90在安装方向A1上抵推形成压紧力,此时,显影辊21和光导鼓11保持工作时的状态,显影盒20不再在安装方向A1上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体盒和显影盒,所述感光体盒与所述显影盒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感光体盒上形成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显影盒上设有第一引导凸起和第二引导凸起,所述第一引导凸起和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凸起量相等,在所述显影盒安装至所述感光体盒上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引导凸起被所述第一导轨引导,所述第二引导凸起被所述第二导轨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互独立,所述第一导轨的首端与所述第二导轨的首端在所述感光体盒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高度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导轨的上表面之间围成供所述第二引导凸起滑动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轨的尾端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引导凸起的第一固定槽,在所述第二导轨的尾端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第二固定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盒安装至所述感光体盒的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一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前方;且在所述感光体盒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内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第一引导凸起沿拆卸方向脱出的防后退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槽内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第二引导凸起沿显影辊的旋转方向转动的防旋转部,在显影盒安装至感光体盒上的安装状态下,所述防旋转部位于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为分别从所述感光体盒的内侧壁上凸出的肋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导轨的肋条的凸出量等于形成所述第二导轨的肋条的凸出量。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
CN201620441395.3U 2016-05-13 2016-05-13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44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41395.3U CN205644029U (zh) 2016-05-13 2016-05-13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41395.3U CN205644029U (zh) 2016-05-13 2016-05-13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4029U true CN205644029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56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4139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44029U (zh) 2016-05-13 2016-05-13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4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9989B (zh)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及显影盒
CN103969990B (zh)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及显影盒
CN102243470B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3092022B (zh) 成像装置和盒
CN102207727B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US771128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cartridge supporter, and image forming unit
CN101414152B (zh) 成像设备
CN100359415C (zh)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KR100730324B1 (ko) 화상 형성 유닛, 잠상 담지체 유닛, 현상 유닛 및 화상형성 장치
CN104919377A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EP1708041B1 (en) Method of reusing a developing device used in an image-forming device
CN109164690A (zh) 成像设备和用于所述成像设备的盒
CN101339400B (zh) 成像装置
WO2020247189A1 (en) Toner cartridge having positioning features
CN205644029U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7749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60757A (zh) 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CN205644028U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808463A (zh) 显影设备,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JP4780163B2 (ja) イメージング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933078A (zh) 显影盒
CN207882656U (zh) 一种粉盒
CN110320776B (zh) 框架单元、图像承载单元和盒的制造方法及盒
CN205827062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1667005B (zh) 一种碳粉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60, Guangdong District, Xiangzhou,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3883, 2 floor, 7 floor, B District, 02, 03, 04, 1, 2, 3, 4, 5, 05, Zhuhai

Patentee after: NINESTAR Corp.

Address before: 519060 Zhuhai City, Xiangzhou Province,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2, floor, floor 7, B District, building 02, building 03, building 1, floor, floor, floor, floor, floor, building 3, building 04, the building of the first floor, the second floor, floor, floor, floor, floor, floor, floor, building 5, floor, floor, floor, floor, building 05

Patentee before: APEX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