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91713U - 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91713U
CN205591713U CN201620320508.4U CN201620320508U CN205591713U CN 205591713 U CN205591713 U CN 205591713U CN 201620320508 U CN201620320508 U CN 201620320508U CN 205591713 U CN205591713 U CN 205591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connecting portion
car door
door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205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刘庆峰
尹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205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91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91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91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车门及车辆,属于车辆领域。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以及用于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加强板本体及所述第二连接部顺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外突设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使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盒体结构。所述车门包括车门内板及所述加强板。所述车辆包括所述车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结构,在不增加车门重量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对车门铰链连接处的加强,增加车门整体强度,进而提高了带有所述加强板的车门的强度,最终满足车门的整体刚度;进而提高了带有所述车门的车辆的整体刚度。

Description

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客户对整车品质的要求提高,车开关门品质直接影响了客户的舒适性,是决定客户对汽车品牌认知度的重要条件之一。汽车的开关门品质重点考核的因素是车门的刚度、结构设计、开关力性能是否达到了要求。
以轿车为例,一般轿车车身结构中,车门铰链连接处的连接方式,大致有两种:螺栓连接和焊接。这两种连接方式导致车门铰链连接处应力集中,常需采用铰链加强结构。目前常见的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是将加强板贴合焊接在汽车车门内板上,加强板为平板,强度较小。这种加强板由于其安装位置的特殊性,其承受较大压力,应力过于集中,且加强板过于薄弱,在承受压力作用时,残余变形过大,会出现导致车门下垂的现象,进而造成车门闭合困难或者无法闭合的情况。
如何不增加车门重量的情况下实现对车门铰链连接处的加强,最终来实现满足车门的整体刚度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可以实现在不增加车门重量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对车门铰链连接处的加强,增加车门整体强度。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以及用于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加强板本体及所述第二连接部顺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加强板本体外突设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使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盒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本体中设置有贯通上下的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加强板本体靠近两侧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贴合所述车门内板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本体两侧设置有用于贴合所述车门内板翻边,通过所述翻边使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封闭的盒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采用冲压工艺加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门,包括车门内板,以及上述的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使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盒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中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且相对加强板本体外突设置,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使得加强板本体与车门内板之间形成盒体结构,通过对加强板的结构设计优化未增加加强板的自身重量,从而在不增加车门重量的基础上增加车门整体强度;进而提高了带有所述加强板的车门的强度,最终满足车门的整体刚度;进而提高了带有所述车门的车辆的整体刚度。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强板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加强板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图1为主加以说明,还可以参见图2,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能够安装在车门铰链连接处的车门内板1上,包括加强板本体3以及用于与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所述第一连接部4、所述加强板本体3及所述第二连接部5顺次连接,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相5对加强板本体3外突设置,通过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述加强板本体3与车门内板1之间形成盒体结构。更具体地,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与加强板本体3为一体结构,可采用冲压工艺加工制成。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分别位于加强板本体3的两端。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能用于焊接在车门内板1上,使加强板本体3与车门内板1之间具有空腔2(如图2所示),从而形成盒体结构。盒体结构用于对车门铰链连接处局部较弱结构的加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通过对加强板的结构设计优化,所述加强板中的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5用于与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且相对加强板本体3外突设置,通过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5使得加强板本体3与车门内板1之间形成盒体结构,从而在不增加车门重量的基础上增加车门整体强度;进而提高了带有所述加强板的车门的强度,最终满足车门的整体刚度;进而提高了带有所述车门的车辆的整体刚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结构,强度高,工艺简单,适用于生产制造。
进一步地,加强板本体3设置有贯通上下的加强筋6,进一步增加车门整体强度,所述上下是以图2所示加强板的上和下。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4设置有能够贴合车门内板1的第一凹槽8,第二连接部设置有能够贴合车门内板1的第二凹槽7。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与加强板本体3具有预定的弯折度,使其能够贴合车门内板1上方便多点焊接。第二凹槽7和第一凹槽8使加强板更加牢固地卡合在车门内板1上。加强板本体3的两侧设置有翻边10,翻边10能够贴合车门内板1,使加强板本体3与车门内板1之间形成封闭的盒体结构。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和翻边10上均匀分布有焊接点,将加强板牢固的焊接在车门内板1上。
如图1所示,加强板本体3上靠近两侧位置设置有加强筋6,加强筋6贯通加强板本体3,用于增强加强板的强度刚度。加强板本体3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9,排气孔9在涂装过程中起到排气、进液以及漏液的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上的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和翻边10的形状适配吻合于需要安装的车门局部较弱结构的车门内板1,使得安装后的加强板本体与车门内板1之间的最大间距达到26.5mm,加强板本体3上设置有4个排气孔。通过对车门铰链加强板结构进行CAE分析,结果表明对车门刚度有明显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通过对车门铰链加强板的结构设计优化,将铰链加强板本体3两边增加贯通上下的加强筋6,并通过焊点与车门内板1连接到一起,使之局部形成封闭的盒体,来增加车门整体强度。该加强板结构由于只对其结构进行优化,无需增加其他的加强结构,因此能够在不增加车门重量的基础上,实现对车门铰链连接处的加强,最终来实现满足车门的整体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结构,强度高,工艺简单,适用于生产制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包括车门内板1以及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3以及用于与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第一连接部4、加强板本体3及第二连接部5顺次连接,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5相对加强板本体3外突设置,通过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分别与车门内板1焊接,使加强板本体3与车门内板1之间形成盒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板与实施例1中的加强板结构相同,针对加强板结构部分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通过对加强板的结构设计优化,所述加强板中的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5用于与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且相对加强板本体3外突设置,通过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5使得加强板本体3与车门内板1之间形成盒体结构,从而增加车门整体强度;进而提高了带有所述加强板的车门的强度,最终满足车门的整体刚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门与实施例2中的车门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针对车门结构部分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通过对加强板的结构设计优化,加强板中的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5用于与车门内板1固定连接且相对加强板本体3外突设置,通过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5使得加强板本体3与车门内板1之间形成盒体结构,从而增加车门整体强度;进而提高了带有所述加强板的车门的强度,最终满足车门的整体刚度;进而提高了带有所述车门的车辆的整体刚度。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本体以及用于与车门内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加强板本体及所述第二连接部顺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加强板本体外突设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使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盒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中设置有贯通上下的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加强板本体靠近两侧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贴合所述车门内板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两侧设置有用于贴合所述车门内板翻边,通过所述翻边使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封闭的盒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采用冲压工艺加工。
8.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以及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使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车门内板之间形成盒体结构。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
CN201620320508.4U 2016-04-15 2016-04-15 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Active CN205591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20508.4U CN205591713U (zh) 2016-04-15 2016-04-15 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20508.4U CN205591713U (zh) 2016-04-15 2016-04-15 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91713U true CN205591713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3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20508.4U Active CN205591713U (zh) 2016-04-15 2016-04-15 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917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8811A (zh) * 2018-06-20 2018-10-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板铰链安装处的加强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8811A (zh) * 2018-06-20 2018-10-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板铰链安装处的加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6722B (zh) 用于飞行器机翼或水平安定面的抗扭箱的肋结构
CN103910058B (zh) 集成飞行器结构和集成飞行器结构的制造方法
WO2019137130A1 (en) Reinforcing element for automobile tailgate inner panel
CN204998609U (zh) 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CN107310631A (zh) 一种提升汽车白车身扭转模态刚度的加强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05591713U (zh) 用于车门铰链的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CN105667602A (zh) 一种前舱盖铰链加强板结构
CN216140071U (zh) 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06155112U (zh) 汽车掀背门加强结构
CN211417411U (zh) 一种前舱盖铰链加强板
CN105365894B (zh) 一种车身后部斜撑结构
CN206278162U (zh) 汽车车身
CN206384048U (zh) 一种新型车门门槛
CN207617801U (zh) 一种尾门气弹簧安装组件
CN207657919U (zh) 铝合金焊接接头加强结构及全铝框架结构车身
CN106314547A (zh) 复合材料汽车顶盖
CN207106147U (zh) 前悬置的安装结构
CN106828090B (zh) 一种传动轴安装结构
CN207758499U (zh) 拖钩装置及汽车
CN204605435U (zh) 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CN205906060U (zh) 前轮罩总成
CN207631345U (zh) 一种大客车前后围结构及应用其的车身机构
CN207241377U (zh) 汽车车门外板及应用其的汽车
CN206155569U (zh) 一种侧围外板加强结构
CN105317342A (zh) 车门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