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5640U - 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电路板及其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电路板及其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85640U
CN205385640U CN201620196424.4U CN201620196424U CN205385640U CN 205385640 U CN205385640 U CN 205385640U CN 201620196424 U CN201620196424 U CN 201620196424U CN 205385640 U CN205385640 U CN 205385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circuit board
backlight
circui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964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福新
郭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964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85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85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85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电路板及其背光源,该LED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驱动IC和LED组,所述LED组由至少二个LED并联而成,该LED电路和电路板中的LED采用全并联的方式连接,可以有效降低背光源LED组的总电阻,驱动IC无需升压即可点亮背光,减少了背光能量的损耗;采用该LED电路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可以简化电路板上的电路走线,采用正背面的全面走线,进一步降低背光源的能量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电路板及其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电路板及其背光源。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源上使用的LED灯条一般都是先将数个LED串联,形成小LED组,再将数个串联的小LED组并联形成一个大的LED组,这种多个LED串联然后再并联的方式在一些LED数量多的设备中尤为常见,比如工业、车载、平板电脑等。这种形式的背光源内部电路中的LED可能共阳极或者共阴极,由于电阻较高,因此对应背光的驱动IC需要升压,以满足点亮背光的要求,升压电路转换效率无法达到100%,存在量能损耗。由于LED采用串并混合电路形式,会导致背光源FPC或者PCB走线设计复杂,当总并联数达到3个或以上时,背光FPC上的电路走线将更复杂,特别是车载产品,元件数量多(一般包含热敏电阻,可能会有电阻、反向二极管等),复杂的走线又会导致自身的电阻变大,进一步损耗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驱动IC和LED组,所述LED组由至少二个LED并联而成,所述LED组由至少二个LED并联而成。该LED电路电阻小,驱动IC无需升压,电能的损耗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了上述LED电路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该电路板走线简单,能量损耗小,而且可以实现电路板上的正反面走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了上述电路板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驱动IC和LED组,所述LED组由至少二个LED并联而成。
电源正负极与元件之间可以正向连接,也可以反向连接,或者是其他连接方式。
背光源的LED全部采用并联的方式排布,可以极大降低LED组的总电阻,驱动IC不需要升压,即可点亮背光,LED组中的LED共用同一个正极和负极。而且LED采用这种共用正负极的电路,可以最大限度简化FPC/PCB上的电路走线,降低走线电阻,布线时可以利用FPC/PCB全部可以利用的空间,整面布线。
一种背光源用的电路板,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LED,所述电路板采用了上述的LED电路,基板上相间地分布有相同数量的阴极和阳极的LED焊盘,一个LED连接一对相邻的阴极和阳极的LED焊盘,基板上的LED并联形成一个共阳极A和一个共阴极K。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用的电路板可以是FPC,也可以是PCB。
LED采用全并联的方式连接后,基板上的正反面都可以进行整面布线,线路间的间隙不小于0.05mm,优选为0.15-0.2mm;LED焊盘采用多引脚与基板上的电路走线连接,LED引脚通过基板上的过孔,可以连接基板的正反面走线。
进一步地,所述LED的阴极和阳极可以在基板的同一面或者不同面上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LED形成的共阴极K和共阳极A可以在基板的同一面上走线、或者在基板的不同面上走线。
比如LED的阴极和阳极可以通过在基板上印刷电路,实现阴极和阳极在基板的正面或背面上并联,或者阴极在正面并联、阳极在背面并联等;共阳极A和共阴极K的走线也可以通过在基板上印刷电路同时设置在基板的正面或者反面,也可以共阴极K的走线设置在基板的正面,共阳极A的走线设置在基板的反面,或者共阴极K的走线设置在基板的反面,共阳极A的走线设置在基板的正面等。
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和框架之间设置有发光源,所述发光源连接有上述的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有至少一层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为扩散膜或/和增光膜,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依次设置的光学膜为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遮光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LED电路采用全部LED并联的方式连接,电阻小,驱动IC无需升压,电能的损耗小;使用了该LED电路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走线简单,能量损耗小,而且可以实现电路板上的正反面走线;使用了该电路板的背光源能量的损耗小,更加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LED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
图3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一的正面图;
图4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一的背面图;
图5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二的正面图;
图6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二的背面图;
图7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三的正面图;
图8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三的背面图;
图9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四的正面图;
图10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四的背面图;
图11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五的正面图;
图12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五的背面图;
图13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六的正面图;
图14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的走线示例六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包括电源、驱动IC和LED组,电源正极连接驱动IC、负极连接LED组,所述LED组由至少二个LED并联而成,电源正负极连接的元件不限定为图1方式,也可以反向或者其它方式排列。
背光源的LED全部采用并联的方式排布,可以极大降低LED组的总电阻,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公式,并联的LED数量越多,则LED组的总电阻越小,驱动IC不需要升压,即可点亮背光,LED组中的LED共用同一个正极和负极。而且LED采用这种共用正负极的电路,可以最大限度简化电路板上的电路走线,降低走线电阻,布线时可以利用电路板全部可以利用的空间,整面布线。
如图2所示,一种背光源用的电路板,包括基板1和设置在基板1上的LED3,所述电路板采用了图1所述的LED电路,基板1上相间地分布有相同数量的阴极和阳极的LED焊盘2,一个LED3连接一对相邻的阴极和阳极的LED焊盘2,基板1上的LED3并联形成一个共阳极A4和一个共阴极k5。
所述背光源用的电路板可以是FPC,也可以是PCB。
LED3采用全并联的方式连接后,基板1上的正反面都可以进行整面布线,线路间的间隙不小于0.05mm,优选为0.15-0.2mm;LED焊盘2采用多引脚与基板1上的电路走线连接,引脚通过基板1上的过孔,可以连接基板1的正反面走线。
如图3-14所示,所述LED的阴极和阳极可以在基板的同一面或者不同面上通过印刷电路并联,所述LED形成的共阴极K和共阳极A可以通过印刷电路在基板的同一面上走线、或者在基板的不同面上走线。
比如,LED的共阴极K和共阳极A的走线可以同时设置在电路板的正面,LED的阴极和阳极在电路板的背面上各自并联(如图3-4);或者LED的共阴极K和共阳极A的走线可以同时设置在电路板的背面,LED的阴极和阳极在电路板的背面上各自并联(如图5-6);LED的阴极在电路板的背面上并联,共阴极K走线设置在电路板的背面,阳极在电路板的正面并联,共阳极A走线设置在电路板的正面(如图7-8);LED的阳极在电路板的背面上并联,共阳极A走线设置在电路板的背面,阴极在电路板的正面并联,共阴极K走线设置在电路板的正面(如图9-10);LED的阳极在电路板的正面并联,共阳极A在电路板的正面走线,阴极在电路板的背面并联,共阴极K在电路板的正面走线(如图11-12);LED的阳极在电路板的背面并联,共阳极A在电路板的背面走线,阴极在电路板的正面并联,共阴极K在电路板的背面走线(如图13-14)。
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和框架之间设置有发光源,所述发光源连接有上述的电路板,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有至少一层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为扩散膜或/和增光膜,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依次设置的光学膜为扩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遮光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驱动IC和LED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组由至少二个LED并联而成。
2.一种背光源用的电路板,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LED,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采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电路,基板上相间地分布有相同数量的阴极和阳极的LED焊盘,一个LED连接一对相邻的阴极和阳极的LED焊盘,基板上的LED并联形成一个共阳极A和一个共阴极K。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所述LED的阴极和阳极在基板的同一面或者不同面上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形成的共阴极K和共阳极A在基板的同一面上走线、或者在基板的不同面上走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用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FPC或者PCB。
6.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和框架之间设置有发光源,所述发光源连接有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任一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有至少一层光学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为扩散膜或/和增光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遮光片。
CN201620196424.4U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电路板及其背光源 Active CN205385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96424.4U CN205385640U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电路板及其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96424.4U CN205385640U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电路板及其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85640U true CN205385640U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52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96424.4U Active CN205385640U (zh) 2016-03-15 2016-03-15 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电路板及其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856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889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杭州昀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双向发光的电源线脉冲信号触发光源、灯串及其控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889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杭州昀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双向发光的电源线脉冲信号触发光源、灯串及其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0171B (zh) 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203166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CN202598330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TWI425279B (zh) 發光組件、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CN202150459U (zh)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1634777A (zh) 应用于大尺寸lcd超高亮度led矩阵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7481661A (zh) 显示装置的操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2403051U (zh) 一种led灯条、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机
US20140016304A1 (en) Led backlight driving circuit,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CN202652617U (zh) Led背光模组电路
WO2014075326A1 (zh) 实现led灯条电流倍增的方法及其对应的驱动电路
CN205385640U (zh) 一种背光源用的led电路、电路板及其背光源
CN202796007U (zh) 背光电路及安装有该背光电路的lcd模组
CN204901591U (zh) 用于船舶的组合式led蓬顶灯
CN205746094U (zh) 一种新型led光源结构
US8410709B2 (en) Parallel light-emitting circuit of parallel LE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circuit board thereof
WO2014008672A1 (zh) 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7845494U (zh) 一种led发光玻璃
CN114397779B (zh) 一种使mini LED背光分区亮度均匀的结构
CN207802528U (zh) 一种背光fpc板以及背光半成品
CN203336366U (zh) 一种光源、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CN210606407U (zh) 一种led显示装置及其构成的led显示屏
CN102946034B (zh) 一种连接器以及led灯条
CN207601464U (zh) 一种采用平衡发光电路的柔性线路板
CN209803519U (zh) 一种Mini LED灯板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