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5425U -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55425U
CN205355425U CN201620033271.1U CN201620033271U CN205355425U CN 205355425 U CN205355425 U CN 205355425U CN 201620033271 U CN201620033271 U CN 201620033271U CN 205355425 U CN205355425 U CN 205355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hip
terminal module
stroma
shield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332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Ebe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Eb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Ebe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Eb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332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55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55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55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上、下端子模块、屏蔽片及屏蔽外壳,该上端子模块包括上端子座和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该下端子模块包括下端子座和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该屏蔽片夹设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于该屏蔽片上一体设有复数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该上接触片穿过上端子座,该下接触片穿过下端子座;该屏蔽外壳套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外部,上述屏蔽片两侧分别抵接于屏蔽外壳两侧内壁上。藉此,通过于屏蔽片上一体成型出上、下接触片,使屏蔽外壳仅通过屏蔽片即可实现与对插连接器之屏蔽外壳的电连接,减少防电磁干扰所需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结构简单稳固,提高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Type-C是一种可以扩展成电源/USB传输/VGA或HDMI三个接口,通过适配器,还可以兼容USB3.0、USB2.0等上一代接口的新型接口,即USBType-C插座连接器是一种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为设备供电的输入输出接口,而且支持正反插。
由于USBType-C具有高频传输性能,因此对于电磁屏蔽性能的要求较高,否则会对周围设备产生电磁干扰。USBType-C的电磁屏蔽问题是业界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现有USBTYPEC连接器如图1所示,一般具有一将上下排导电端子分隔开的屏蔽片,该屏蔽片两侧分别与屏蔽外壳内壁接触,然后由一屏蔽套套于绝缘本体外部,并与屏蔽片接触,该连接器与对应连接器对接时,对应连接器之屏蔽外壳上弹片抵接于该连接器之屏蔽套上,实现两连接器之屏蔽外壳之间电连接,达到防电磁干扰的目的,但该防电磁干扰结构,需要的零件多,且需要屏蔽套50与屏蔽片30的紧密接触,如图1所示,如果屏蔽套50和屏蔽片30接触不稳定,则无法实现防电磁干扰的功能。因此,应对现有连接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通过于屏蔽片上一体成型出上、下接触片,使屏蔽外壳仅通过屏蔽片即可实现与对插连接器之屏蔽外壳的电连接,减少防电磁干扰所需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结构简单稳固,提高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有上端子模块、下端子模块、屏蔽片以及屏蔽外壳,该上端子模块包括有上端子座和设置于上端子座上的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该下端子模块包括有下端子座和设置于下端子座上的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该屏蔽片夹设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于该屏蔽片上一体间隔设置有复数组彼此对应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该上接触片穿过上端子座,上接触片顶端具有上接触部,该上接触部露出于上端子座上表面,该下接触片穿过下端子座,下接触片顶端具有下接触部,该下接触部露出于下端子座下表面;该屏蔽外壳套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外部,上述屏蔽片两侧分别抵接于屏蔽外壳两侧内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由屏蔽片上一体冲制弯折形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屏蔽片上一体设置有三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该三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并排设置,位于两侧的上接触片之上接触部和下接触片之下接触部均呈弯折板状,位于中间的上接触片之上接触部和下接触片之下接触部均呈竖直板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端子座和下端子座分别包括有基部和由该基部一体延伸形成的舌板,分别于上端子座和下端子座之基部上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通孔,该上端子座和下端子座上通孔彼此一一对应,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分别穿过该通孔,上接触片之上接触部和下接触片之下接触部分别嵌合于通孔外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上端子座上,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下端子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屏蔽片后端两侧分别伸出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外部形成与屏蔽外壳相接触的抵接部,该抵接部接触于屏蔽外壳两侧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夹设在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的屏蔽片上一体成型出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使屏蔽外壳仅通过屏蔽片即可实现与对插连接器之屏蔽外壳的电连接,减少了连接器防电磁干扰所需要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同时,该连接器于屏蔽片上一体设置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相对于传统屏蔽片和屏蔽套组合结构,该连接器防电磁干扰结构更简单,组装方便,连接稳固,避免了传统连接器因屏蔽片和屏蔽套接触不良导致的防电磁干扰失效现象,提高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连接器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上下端子模块与屏蔽片结合示意图;
图4为图3之A-A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上下端子模块与屏蔽片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屏蔽片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屏蔽片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上端子模块11、上端子座
111、基部1111、通孔
112、舌板12、导电端子
20、下端子模块21、下端子座
211、基部2111、通孔
212、舌板22、第二导电端子
30、屏蔽片31、上接触片
311、上接触部32、下接触片
321、下接触部33、抵接部
40、屏蔽外壳50、屏蔽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2至图7所示,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有上端子模块10、下端子模块20、屏蔽片30以及屏蔽外壳40,其中:
该上端子模块10包括有上端子座11和镶嵌成型于上端子座11上的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12;该下端子模块20包括有下端子座21和镶嵌成型于下端子座21上的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22;该上端子座11具有基部111和由该基部111一体延伸形成的舌板112,该下端子座21包括有基部211和由该基部211一体延伸形成的舌板212,并分别于上端子座11之基部111上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通孔1111,于下端子座21之基部211上页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通孔2111,该上端子座11和下端子座21上通孔彼此一一对应。
该屏蔽片30夹设于上端子模块10和下端子模块20之间,于该屏蔽片30上间隔设置有三组彼此对应的上接触片31和下接触片32,该三组上接触片31和下接触片32均由屏蔽片30上一体冲制弯折形成,该上接触片31穿过上端子座11上通孔1111,上接触片31顶端具有上接触部311,上接触片31之上接触部311嵌合于上端子座11之通孔1111外沿上,并露出于上端子座11上表面;该下接触片32穿过下端子座21上通孔2111,下接触片32顶端具有下接触部321,该下接触部321嵌合于下端子座21之通孔2111外沿上,并露出于下端子座21下表面;该三组上接触片31和下接触片32并排设置,位于两侧的上接触片31之上接触部311和下接触片32之下接触部321均呈弯折板状,位于中间的上接触片31之上接触部311和下接触片32之下接触部321均呈竖直板状。
该屏蔽外壳40套于上端子模块10和下端子模块20外部,上述屏蔽片30后端两侧分别伸出于上端子模块10和下端子模块20外部形成与屏蔽外壳40相接触的抵接部33,该抵接部33接触于屏蔽外壳40两侧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屏蔽片30后端的抵接部33与屏蔽外壳40内壁相接触,由屏蔽片30上一体形成的上接触片31和下接触片32露出于上端子座11和下端子座21外,在该连接器与对应连接器对插时,对应连接器之屏蔽外壳上弹片与该连接器之上接触片31和下接触片32接触,实现两连接器之屏蔽外壳之间的连接,达到连接器对接后的防电磁干扰功效;另外,该连接器具有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同时,屏蔽外壳40接口为适合正反插的结构,该连接器可实现正反插,提高连接器插接方便性及正确率。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夹设在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的屏蔽片上一体成型出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使屏蔽外壳仅通过屏蔽片即可实现与对插连接器之屏蔽外壳的电连接,减少了连接器防电磁干扰所需要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同时,该连接器于屏蔽片上一体设置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相对于传统屏蔽片和屏蔽套组合结构,该连接器防电磁干扰结构更简单,组装方便,连接稳固,避免了传统连接器因屏蔽片和屏蔽套接触不良导致的防电磁干扰失效现象,提高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端子模块、下端子模块、屏蔽片以及屏蔽外壳,该上端子模块包括有上端子座和设置于上端子座上的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该下端子模块包括有下端子座和设置于下端子座上的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该屏蔽片夹设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于该屏蔽片上一体间隔设置有复数组彼此对应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该上接触片穿过上端子座,上接触片顶端具有上接触部,该上接触部露出于上端子座上表面,该下接触片穿过下端子座,下接触片顶端具有下接触部,该下接触部露出于下端子座下表面;该屏蔽外壳套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外部,上述屏蔽片两侧分别抵接于屏蔽外壳两侧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由屏蔽片上一体冲制弯折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上一体设置有三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该三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并排设置,位于两侧的上接触片之上接触部和下接触片之下接触部均呈弯折板状,位于中间的上接触片之上接触部和下接触片之下接触部均呈竖直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座和下端子座分别包括有基部和由该基部一体延伸形成的舌板,分别于上端子座和下端子座之基部上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通孔,该上端子座和下端子座上通孔彼此一一对应,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分别穿过该通孔,上接触片之上接触部和下接触片之下接触部分别嵌合于通孔外
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上端子座上,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下端子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后端两侧分别伸出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外部形成与屏蔽外壳相接触的抵接部,该抵接部接触于屏蔽外壳两侧内壁上。
CN201620033271.1U 2016-01-14 2016-01-14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Active CN205355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33271.1U CN205355425U (zh) 2016-01-14 2016-01-14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33271.1U CN205355425U (zh) 2016-01-14 2016-01-14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55425U true CN205355425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75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33271.1U Active CN205355425U (zh) 2016-01-14 2016-01-14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554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4269A (zh) * 2017-11-01 2018-03-23 深圳市创益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4269A (zh) * 2017-11-01 2018-03-23 深圳市创益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5157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US951540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etallic plate
CN106558809B (zh) 堆叠连接器
CN102214882A (zh) 电连接器组合
KR20120110068A (ko) Usb 커넥터
CN105633732A (zh) 一种Type-C防EMI插头连接器
KR101552916B1 (ko) 멀티형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플러그 커넥터
CN203674484U (zh) 电连接器
CN204538426U (zh) 手机u盘
CN205355425U (zh)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CN20564637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5565178U (zh) 一种Type-C防EMI插头连接器
CN104466482A (zh) 一种灯笼花式接触头
CN203850466U (zh) 一种新型组合连接器
CN103730746A (zh) 连接器组合
KR101348141B1 (ko) 멀티형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플러그 커넥터
CN205621906U (zh) USB Type-C连接器用弹性插接件
CN105375177A (zh) Usb3.1插头连接器
CN202749588U (zh) 具有多个传输规格的电连接器插座及其电连接器插头
CN202759069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850514U (zh) 一体式usb插座
CN207504271U (zh) 一种带滤波功能的电缆连接器
KR101218231B1 (ko) 통합 인터페이스 커넥터
CN203103645U (zh) 防水连接器插座
CN206211160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