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32447U - 气流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流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32447U
CN205332447U CN201521108108.9U CN201521108108U CN205332447U CN 205332447 U CN205332447 U CN 205332447U CN 201521108108 U CN201521108108 U CN 201521108108U CN 205332447 U CN205332447 U CN 205332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oulder
wind
reducing diameter
guid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081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银树
李明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32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32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气流交换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气流交换装置结合稳固性及隔离阻绝效果不佳等问题。该气流交换装置包含一个导风管体,该导风管体的相对两端至少结合一个套盖或一个室内机。其中该导风管体与该套盖之间的结合部位设有一个阻绝件及至少一个轴向定位部;或者,该导风管体与该室内机之间的结合部位设有一个阻绝件及至少一个轴向定位部。

Description

气流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气流交换装置,尤其是一种可提供通风换气功能,且可稳固结合于一隔离物的预定位置的气流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揭示一种现有气流交换装置9,该气流交换装置9包含一个导风管体91、一分隔件92及二风扇93。该分隔件92设置于该导风管体91内部以将其分隔为一第一导流空间91a及一第二导流空间91b,该二风扇93分别结合于该第一导流空间91a及该第二导流空间91b。该气流交换装置9可供安装于一隔离物D(如外墙等)的一安装孔D1中,该导风管体91的相对两端部911、912分别朝向该隔离物D两侧的一外部空间S1与一内部空间S2中。
又,该导风管体91的两端部911、912可分别结合一个套盖94及一个室内机95;其中该套盖94可在不影响气流流通的前提条件下,用以阻挡该外部空间S1的异物(如较大粒径的灰尘等)进入该导风管体91内部,该室内机95则连通该导风管体91;借此,可利用该第一导流空间91a的风扇93将该外部空间S1中的气流依序经由该导风管体91的第一导流空间91a及该室内机95导入该内部空间S2,再利用该第二导流空间91b的风扇93将该内部空间S2中的气流依序经由该室内机95及该导风管体91的第二导流空间91b导出至该外部空间S1,以提供循环通风功能。其中类似所述现有气流交换装置9的实施例已揭露于中国公告第CN203550108号及第CN203907874号“气流交换装置”等专利案中。
然而,上述套盖94或上述室内机95仅套合于该导风管体91的外周面,在上述导风管体91的轴向上(概指上述风扇93导引气流的流动方向),由于该套盖94或该室内机95与该导风管体91之间未具有轴向定位结构,因此,该套盖94或该室内机95将可能因外力而于该导风管体91上轴向滑动,其结合稳固性不佳。再者,该套盖94或该室内机95与该导风管体91之间于结合后,亦容易因彼此之间的组装公差而产生缝隙d,该缝隙d将可能导致上述外部空间S1如水气、灰尘或蚊虫等异物,自该间隙d通过上述第一导流空间91a或上述第二导流空间91b进入至上述内部空间S2,故该气流交换装置9的隔离阻绝效果亦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定义的“隔离物”是指可以用以区隔出外部空间及内部空间的各种构件,且具有安装孔可供气流交换装置安装结合。举例而言,当隔离物为建筑物的外墙时,该外墙的外侧(即室外)为外部空间,该外墙的内侧(即室内)为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流交换装置,可确保该气流交换装置能够稳固结合于上述安装孔,并防止任意轴向位移。
本实用新型借助上述气流交换装置,更兼可有效防止上述外部空间如水气、灰尘或蚊虫等异物进入至上述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包含一个导风管体,该导风管体的相对两端可同时结合一个套盖或一个室内机,或该导风管体的其中一端可选择结合一个套盖或一个室内机。
上述导风管体的其中一端选择结合上述室内机时,该气流交换装置包含一个导风管体及一个室内机。该导风管体具有一个外部导流端及一个内部导流端;该室内机结合于该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其中该导风管体与该室内机之间的结合部位设有一个阻绝件及至少一个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该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第二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内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该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第二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内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内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抵接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或者,该室内机具有朝向该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该第二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该定位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阻绝件为一段胶布、一条泡棉或粘合胶。
其中,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该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第二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内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之间,该内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使得该内部导流端能够经由该阻绝件间接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该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定位肩部与该第二结合端之间,该第二结合端与该定位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使得该第二结合端能够经由该阻绝件间接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内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内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之间,该内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使得该内部导流端能够经由该阻绝件间接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抵接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或者,该室内机具有朝向该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定位肩部与该第二结合端之间,该第二结合端与该定位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使得该第二结合端能够经由该阻绝件间接抵靠于该定位肩部,该定位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阻绝件为具可挠性材质所制成的密封圈。
其中,上述导风管体内部于上述外部导流端及上述内部导流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风扇。
其中,上述室内机设有电性耦接上述风扇的一个控制组。
上述导风管体的其中一端选择结合上述套盖时,该气流交换装置包含一个导风管体及一个套盖。该导风管体具有一个外部导流端及一个内部导流端;该套盖结合于该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其中该导风管体与该套盖之间的结合部位设有一个阻绝件及至少一个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套盖具有朝向该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第一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外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套盖具有朝向该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第一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外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套盖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外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抵接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或者,该套盖具有朝向该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该第一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该定位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阻绝件为一段胶布、一条泡棉或粘合胶。
其中,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套盖具有朝向该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第一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外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之间,该外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使得该外部导流端能够经由该阻绝件间接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套盖具有朝向该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定位肩部与该第一结合端之间,该第一结合端与该定位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且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使得该第一结合端能够经由该阻绝件间接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外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套盖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外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之间,该外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使得该外部导流端能够经由该阻绝件间接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抵接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或者,该套盖具有朝向该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定位肩部与该第一结合端之间,该第一结合端与该定位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且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使得该第一结合端能够经由该阻绝件间接抵靠于该定位肩部,该定位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其中,上述阻绝件为具可挠性材质所制成的密封圈。
其中,上述导风管体内部于上述外部导流端及上述内部导流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风扇。
其中,上述套盖设有与上述导风管体内部相互连通的数个通风口,该套盖于该通风口内侧设置一个滤网。
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借助在上述导风管体与上述套盖之间的结合部位设有上述阻绝件,或在该导风管体与上述室内机之间的结合部位设有该阻绝件,以提供较佳的隔离阻绝功效。又,借助该导风管体与该套盖或该室内机之间的结合部位所形成的轴向定位部,更兼具有提升结合稳固性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气流交换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第六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
1导风管体
1a第一导流空间1b第二导流空间
11外部导流端
111第一导风口112第二导风口
113定位肩部114定位肩部
12内部导流端
121第三导风口122第四导风口
13分隔件14风扇
2套盖
21通风口22滤网
23第一结合端24抵接肩部
3室内机
3a第一容室3b第二容室
31出风口32入风口
33控制组34第二结合端
35抵接肩部
4阻绝件
d缝隙
d1内缩径部d2外缩径部
D隔离物D1安装孔
S1外部空间S2内部空间
L轴向
P1、P2轴向定位部
〔现有技术〕
9气流交换装置91导风管体
91a第一导流空间91b第二导流空间
911端部912端部
92分隔件93风扇
94套盖95室内机
d缝隙
D隔离物D1安装孔
S1外部空间S2内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用以装设于一隔离物D上,该隔离物D的一侧为一外部空间S1,该隔离物D的相对另一侧为一内部空间S2。其中该气流交换装置包含一个导风管体1,该导风管体1装设于该隔离件D的一安装孔D1,且该导风管体1的相对两端至少结合一个套盖2或一个室内机3。本实施例中,该导风管体1的相对两端同时结合该套盖2及该室内机3。
上述导风管体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外部导流端11及一个内部导流端12,该导风管体1沿着该外部导流端11及该内部导流端12的方向为一轴向L,且该导风管体1的外部导流端11及内部导流端12分别朝向上述外部空间S1与上述内部空间S2,以供导入及导出气流;其中该导风管体1以选用具有基本通风功能的中空管体为前提要件,该导风管体1的内部结构组成及外观形状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该导风管体1为中空圆管,该外部导流端11设有一第一导风口111及一第二导风口112,该内部导流端12设有一第三导风口121及一第四导风口122,该导风管体1内部设有一分隔件13,该分隔件13可将该导风管体1内部分隔出两个独立区隔的一第一导流空间1a及一第二导流空间1b,该第一导流空间1a连通该第一导风口111及该第三导风口121,该第二导流空间1b连通该第二导风口112及该第四导风口122,在本实施例中虽揭示该分隔件13形成平板状,只是该分隔件13亦可形成弯弧状或弯折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上述第一导流空间1a及上述第二导流空间1b的其中至少一个导流空间可另设置至少一个风扇14,该至少一个风扇14位于上述外部导流端11及上述内部导流端12之间;本实施例中,揭示该第一导流空间1a及该第二导流空间1b各设有一个风扇14,借此,可提供更佳的循环通风效果。
上述导风管体1的外部导流端11可结合上述套盖2,本实用新型的套盖2具有通风功能,且兼可防止空气中的异物进入该导风管体1内部。本实施例中,该套盖2设有数个通风口21,用以与该导风管体1内部相互连通,其中该数个通风口21可分别连通上述外部导流端11的第一导风口111及第二导风口112;较佳地,该套盖2的通风口21内侧可设置一个滤网22,该滤网22能够避免空气中所具有的树叶、花瓣、毛发、纸屑、沙粒或蚊虫等异物进入该导风管体1内部,以提供更佳的过滤阻绝效果。
上述导风管体1与上述套盖2之间的结合部位设有一个阻绝件4,该阻绝件4用以封闭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之间于结合后因组装公差所可能产生的一缝隙d,以提供较佳的隔离阻绝效果。如图2及图4所示,该阻绝件4可为一段胶布,可缠绕包覆于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之间的结合部位,用以封闭该缝隙d;或如图3所示,该阻绝件4可为一条泡棉,可填充于上述安装孔D1内侧并对位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之间的结合部位,用以封闭该缝隙d,且兼可使该导风管体1更稳固地结合于该安装孔D1中;或如图5所示,该阻绝件4可为粘合胶,可便利且快速地涂布于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之间的结合部位,用以封闭该缝隙d。又,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之间的结合部位在上述轴向L上更可设有至少一个轴向定位部P1,以防止该套盖2于该轴向L上任意轴向位移。
请再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导风管体1的外部导流端11设有一个内缩径部d1,该内缩径部d1与该导风管体1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113;上述套盖2具有朝向该外部导流端11的一个第一结合端23,该第一结合端23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3,且该第一结合端23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套盖2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24,该外部导流端11抵靠于该抵接肩部24。借此,该定位肩部113及该抵接肩部24可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P1,以提供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之间更佳的轴向定位效果。
请再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导风管体1的外部导流端11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导风管体1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113;上述套盖2具有朝向该外部导流端11的一个第一结合端23,该第一结合端23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3,且该第一结合端23设有一个内缩径部d1,该内缩径部d1与该套盖2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24,该外部导流端11抵靠于该抵接肩部24。借此,该定位肩部113及该抵接肩部24同样可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P1,以提供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之间更佳的轴向定位效果。
请再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套盖2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1的外部导流端11的一个第一结合端23,该第一结合端23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套盖2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24,该外部导流端11抵靠于该抵接肩部24;或者,如图5所示,该套盖2同样具有朝向该外部导流端11的一个第一结合端23,该导风管体1的外部导流端11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导风管体1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113,该第一结合端23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3。借此,该抵接肩部24或该定位肩部113均可单独视为上述轴向定位部P1,同样可提供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之间更佳的轴向定位效果。
此外,相较上述图2至图5的实施例中,上述阻绝件4设置于上述导风管体1与上述套盖2外周,请参照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该阻绝件4可为一个密封圈,且该套盖2的第一结合端23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套盖2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24,该阻绝件4可以设置于该导风管体1的外部导流端11与该抵接肩部24之间,该外部导流端11与该抵接肩部24分别抵接该阻绝件4两侧,使得该外部导流端11能够经由该阻绝件4间接抵靠于该抵接肩部24。借此,该阻绝件4可以封闭该导风管体1的外部导流端11与该套盖2的抵接肩部24之间于结合后因组装公差所可能产生的缝隙d。
虽然在该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抵接肩部24单独视为上述轴向定位部P1。只是,根据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上述导风管体1的外部导流端11还可以设有一个内缩径部d1,该内缩径部d1与该导风管体1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113;上述套盖2的第一结合端23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3。借此,该定位肩部113及该抵接肩部24可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P1,以提供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之间更佳的轴向定位效果,而该阻绝件4仍然可以设置于该外部导流端11与该抵接肩部24之间,使得该外部导流端11能够经由该阻绝件4间接抵靠于该抵接肩部24。
相对地,请参照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部分实施例中,该阻绝件4可为一个密封圈,且该导风管体1的外部导流端11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导风管体1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113,该阻绝件4可以设置于该定位肩部113与该套盖2的第一结合端23之间,该第一结合端23与该定位肩部113分别抵接该阻绝件4两侧,使得该第一结合端23能够经由该阻绝件4间接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3。借此,该阻绝件4可以封闭该导风管体1的定位肩部113与该套盖2的第一结合端23之间于结合后因组装公差所可能产生的缝隙d。
虽然在该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定位肩部113单独视为上述轴向定位部P1。只是,根据前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上述套盖2的第一结合端23还可以设有一个内缩径部d1,该内缩径部d1与该套盖2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24,该外部导流端11抵靠于该抵接肩部24。借此,该定位肩部113及该抵接肩部24可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P1,以提供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之间更佳的轴向定位效果,而该阻绝件4仍然可以设置于该定位肩部113与该第一结合端23之间,使得该第一结合端23能够经由该阻绝件4间接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3。
其中,上述阻绝件4可以为具可挠性材质(例如:橡胶)所制成的密封圈,使得该阻绝件4受到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夹持时能够产生形变,以达到良好封闭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间的缝隙d的效果。再者,所述密封圈可以为O型环(O-ring)或其他形状的环圈,如图6所示,该阻绝件4可以为截面呈圆形的密封圈;或者,如图7所示,该阻绝件4可以为截面呈多边形的密封圈。该阻绝件4也可以为截面呈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楔型)的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
上述导风管体1的内部导流端12可结合上述室内机3,该室内机3于不影响该导风管体1与上述内部空间S2的气流流通的前提条件下,用以控制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的运作(例如:控制上述风扇14的启闭时机或运作方式等)。本实施例中,该室内机3相对该导风管体1可为如图所示的偏心设置,且该室内机3内部形成一第一容室3a及一第二容室3b,该第一容室3a及该第二容室3b可为两个独立区隔的容室。其中该第一容室3a经由上述第三导风口121连通上述第一导流空间1a,该第二容室3b经由上述第四导风口122连通上述第二导流空间1b,且该室内机3设有分别连通该第一容室3a及该第二容室3b的一出风口31及一入风口32,使该室内机3可配合该导风管体1提供循环通风功能。再者,该室内机3的第一容室3a或第二容室3b可设有一个控制组33,该控制组33可电性耦接上述风扇14,用以控制该风扇14的旋转动作,当该室内机3于导入或导出气流的过程中,可同时针对该控制组33进行散热,以提升该控制组33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该室内机3位于该内部空间S2,故该室内机3亦可作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的控制面板,以提升使用操作便利性。
请参照图2至图7所示,上述导风管体1与上述室内机3之间的结合部位同样可设有上述阻绝件4,该阻绝件4用以封闭该导风管体1与该室内机3之间于结合后因组装公差所可能产生的一缝隙d,以提供较佳的隔离阻绝效果。又,该导风管体1与该室内机3之间的结合部位在上述轴向L上更可设有至少一个轴向定位部P2,以防止该室内机3于该轴向L上任意轴向位移。
请再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导风管体1的内部导流端12设有一个内缩径部d1,该内缩径部d1与该导风管体1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114;上述室内机3具有朝向该内部导流端12的一个第二结合端34,该第二结合端34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4,且该第二结合端34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室内机3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35,该内部导流端12抵靠于该抵接肩部35。借此,该定位肩部114及该抵接肩部35可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P2,以提供该导风管体1与该室内机3之间更佳的轴向定位效果。
请再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导风管体1的内部导流端12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导风管体1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114;上述室内机3具有朝向该内部导流端12的一个第二结合端34,该第二结合端34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4,且该第二结合端34设有一个内缩径部d1,该内缩径部d1与该室内机3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35,该内部导流端12抵靠于该抵接肩部35。借此,该定位肩部114及该抵接肩部35同样可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P2,以提供该导风管体1与该室内机3之间更佳的轴向定位效果。
请再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室内机3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1的内部导流端12的一个第二结合端34,该第二结合端34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室内机3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35,该内部导流端12抵靠于该抵接肩部35;或者,如图5所示,该室内机3同样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1的内部导流端12的一个第二结合端34,该导风管体1的内部导流端12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导风管体1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114,该第二结合端34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4。借此,该抵接肩部35或该定位肩部114均可单独视为上述轴向定位部P2,同样可提供该导风管体1与该室内机3之间更佳的轴向定位效果。
请再参照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该阻绝件4可为一个密封圈,且该室内机3的第二结合端34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室内机3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35,该阻绝件4可以设置于该导风管体1的内部导流端12与该抵接肩部35之间,该内部导流端12与该抵接肩部35分别抵接该阻绝件4两侧,使得该内部导流端12能够经由该阻绝件4间接抵靠于该抵接肩部35。借此,该阻绝件4可以封闭该导风管体1的内部导流端12与该室内机3的抵接肩部35之间于结合后因组装公差所可能产生的缝隙d。
虽然在该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抵接肩部35单独视为上述轴向定位部P2。只是,根据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上述导风管体1的内部导流端12还可以设有一个内缩径部d1,该内缩径部d1与该导风管体1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114;上述室内机3的第二结合端34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4。借此,该定位肩部114及该抵接肩部35可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P2,以提供该导风管体1与该室内机3之间更佳的轴向定位效果,而该阻绝件4仍然可以设置于该内部导流端12与该抵接肩部35之间,使得该内部导流端12能够经由该阻绝件4间接抵靠于该抵接肩部35。
相对地,请参照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部分实施例中,该阻绝件4可为一个密封圈,且该导风管体1的内部导流端12设有一个外缩径部d2,该外缩径部d2与该导风管体1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114,该阻绝件4可以设置于该定位肩部114与该室内机3的第二结合端34之间,该第二结合端34与该定位肩部114分别抵接该阻绝件4两侧,使得该第二结合端34能够经由该阻绝件4间接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4。借此,该阻绝件4可以封闭该导风管体1的定位肩部114与该室内机3的第二结合端34之间于结合后因组装公差所可能产生的缝隙d。
虽然在该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定位肩部114单独视为上述轴向定位部P2。只是,根据前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上述室内机3的该第二结合端34还可以设有一个内缩径部d1,该内缩径部d1与该室内机3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35,该内部导流端12抵靠于该抵接肩部35。借此,该定位肩部114及该抵接肩部35可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P2,以提供该导风管体1与该室内机3之间更佳的轴向定位效果,而该阻绝件4仍然可以设置于该定位肩部114与该第二结合端34之间,使得该第二结合端34能够经由该阻绝件4间接抵靠于该定位肩部114。
其中,上述阻绝件4可以为具可挠性材质(例如:橡胶)所制成的密封圈,使得该阻绝件4受到该导风管体1与该室内机3夹持时能够产生形变,以达到良好封闭该导风管体1与该室内机3间的缝隙d的效果。再者,所述密封圈可以为O型环(O-ring)或其他形状的环圈,如图6所示,该阻绝件4可以为截面呈圆形的密封圈;或者,如图7所示,该阻绝件4可以为截面呈多边形的密封圈。该阻绝件4也可以为截面呈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楔型)的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
借助上述导风管体1的设计,请参照图2至图7所示,当上述风扇14旋转动作时,可自上述套盖2的通风口21及上述第一导风口111将气流导入至上述第一导流空间1a后,再依序经由上述第三导风口121、上述第一容室3a及上述出风口31导出至上述内部空间S2;以及依序自上述入风口32、上述第二容室3b及上述第四导风口122将气流导入至上述第二导流空间1b后,再经由上述第二导风口112及该套盖2的通风口21导出至上述外部空间S1;借此,使该外部空间S1及该内部空间S2的气流可形成交替作用,以提供良好的循环通风换气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气流交换装置除具有基本通风换气功能外,更可在上述导风管体1与上述套盖2之间的结合部位设有上述阻绝件4,或者,亦可在该导风管体1与上述室内机3之间的结合部位设有该阻绝件4,借此,以利用该阻绝件4封闭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或该室内机3之间的缝隙d,防止上述外部空间S1如水气、灰尘或蚊虫等异物,自该间隙d通过上述第一导流空间1a或上述第二导流空间1b进入至上述内部空间S2,借以提供较佳的隔离阻绝功效。再者,借助该导风管体1与该套盖2或该室内机3之间的结合部位所形成的“轴向定位部P1、P2”,亦兼可有效防止该套盖2或该室内机3因外力而于该导风管体1上任意轴向滑动,进而达到提升结合稳固性的功效。

Claims (30)

1.一种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导风管体,该导风管体具有一个外部导流端及一个内部导流端;及一个室内机,该室内机结合于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其中,上述导风管体与上述室内机之间的结合部位设有一个阻绝件及至少一个轴向定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该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第二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内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该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第二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内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内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抵接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该第二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该定位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阻绝件为一段胶布。
7.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阻绝件为一条泡棉。
8.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阻绝件为粘合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该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第二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内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之间,该内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该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定位肩部与该第二结合端之间,该第二结合端与该定位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且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内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第二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室内机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内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之间,该内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该抵接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二结合端,该导风管体的内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定位肩部与该第二结合端之间,该第二结合端与该定位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该定位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13.如权利要求1、9、10、11或12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阻绝件为具可挠性材质所制成的密封圈。
14.如权利要求1、2、3、4、5、9、10、11或12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风管体内部于上述外部导流端及上述内部导流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风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设有电性耦接上述风扇的一个控制组。
16.一种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导风管体,该导风管体具有一个外部导流端及一个内部导流端;及一个套盖,该套盖结合于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其中,上述导风管体与上述套盖之间的结合部位设有一个阻绝件及至少一个轴向定位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套盖具有朝向该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第一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外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套盖具有朝向该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第一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外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盖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外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抵接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盖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该第一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该定位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21.如权利要求16、17、18、19或20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阻绝件为一段胶布。
22.如权利要求16、17、18、19或20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阻绝件为一条泡棉。
23.如权利要求16、17、18、19或20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阻绝件为粘合胶。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套盖具有朝向该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第一结合端抵靠于该定位肩部,且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外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之间,该外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套盖具有朝向该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定位肩部与该第一结合端之间,该第一结合端与该定位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且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内缩径部,该内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内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该外部导流端抵靠于该抵接肩部,该定位肩部及该抵接肩部共同构成上述轴向定位部。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盖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第一结合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套盖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抵接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外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之间,该外部导流端与该抵接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该抵接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盖具有朝向上述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的一个第一结合端,该导风管体的外部导流端设有一个外缩径部,该外缩径部与该导风管体的外侧周壁之间形成一个定位肩部,上述阻绝件为一个密封圈,该阻绝件设置于该定位肩部与该第一结合端之间,该第一结合端与该定位肩部分别抵接该阻绝件两侧,该定位肩部为上述轴向定位部。
28.如权利要求16、24、25、26或27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阻绝件为具可挠性材质所制成的密封圈。
29.如权利要求16、17、18、19、20、24、25、26或27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风管体内部于上述外部导流端及上述内部导流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风扇。
30.如权利要求16、17、18、19、20、24、25、26或27所述的气流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盖设有与上述导风管体内部相互连通的数个通风口,该套盖于该通风口内侧设置一个滤网。
CN201521108108.9U 2015-07-15 2015-12-28 气流交换装置 Active CN2053324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2919 2015-07-15
TW104122919 2015-07-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32447U true CN205332447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312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08108.9U Active CN205332447U (zh) 2015-07-15 2015-12-28 气流交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32447U (zh)
TW (1) TWI5779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2466A (zh) * 2015-07-15 2017-01-25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9057B (zh) * 2010-05-25 2012-02-22 黄智华 一种快速插接式组合通风管道
CN103123157B (zh) * 2013-03-22 2015-09-23 广州朗思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简易的自然进风器
TWI618903B (zh) * 2014-09-23 2018-03-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流交換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2466A (zh) * 2015-07-15 2017-01-25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7946B (zh) 2017-04-11
TW201702537A (zh) 2017-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6317B (zh) 内外循环的空气净化器及方法
CN205332447U (zh) 气流交换装置
CN204084625U (zh) 一种双风机空气净化器
CN209229960U (zh) 一种新型全热交换滤芯
KR101201876B1 (ko) 설치공간 확보를 위한 열교환기의 결합구조
CN204787020U (zh) 气流交换装置及其阻隔件
CN101846376A (zh) 一种组合式新风***
CN106352466A (zh) 气流交换装置
KR101481028B1 (ko) 건물 공조용 소음기
CN205227712U (zh) 组合式风口及新风净化机
CN205747308U (zh) 一种新型降噪式新风***
CN204194133U (zh) 除尘器出口烟气汇流装置
CN204534954U (zh) 窗式通风净化器
CN210107572U (zh) 一种轴流式壁挂新风机
CN204084546U (zh) 立体交换式室内加热器
CN211287371U (zh) 一种装甲门
CN203274115U (zh) 多功能墙式通风装置
CN207050186U (zh) 风口
CN204827142U (zh) 一种带换气装置的窗户
CN205747383U (zh) 一种风管联箱连接结构
CN205641171U (zh) 一种多出风口新风机柜
CN211041294U (zh) 一种利用空调墙孔安装的微型新风机
CN212663002U (zh) 一种管道式空气净化器
CN205422481U (zh) 门窗
CN204100537U (zh) 管道式空气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he new Taiwan China Ya Lu Kaohsiung City No. 30 Lane 296

Patentee after: Jianzhun Electric Motor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Are China Taiwan Lingya Kaohsiung No. 120 12 floor 1

Patentee before: Jianzhun Electric Motor Indust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