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19258U -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19258U
CN205319258U CN201620099981.4U CN201620099981U CN205319258U CN 205319258 U CN205319258 U CN 205319258U CN 201620099981 U CN201620099981 U CN 201620099981U CN 205319258 U CN205319258 U CN 205319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urrent collector
negative
core
extens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999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0999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19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19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19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包括卷芯和壳体,卷芯由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卷绕而成,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壳体呈两端开口的筒状,在壳体一端的近端部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凸沿,卷芯的负极端抵接于壳体内的凸沿上,负极集流体的端部朝壳体的端部延伸并与壳体直接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通过选取两端开口的壳体,并使负极集流体局部高于正极集流体,从而使得高出的部分负极集流体可与壳体直接连接在一起,使的壳体与负极集流体连通而成为负极,进而大大提高壳体与负极集流体的接触面积,达到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性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可提高负极集流体与壳体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性能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一种,其由负极极片(或称负极板)、正极极片(或称正极板)、电解液以及介于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防止短路的隔离膜组成。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常被加工成薄片状。负极极片、隔离膜、正极极片按顺序层叠并卷绕便形成了圆柱形的卷芯,然后将圆柱形的卷芯装入由不锈钢、镀镍的铁或铝制的壳体中,最后注入电解液便可封装成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传统的封装方法中,壳体通常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卷芯通常是一端焊接有正极极耳,另一端焊接有负极极耳。封装时,将卷芯由壳体的开口端置入壳体内,使卷芯的负极极耳对应于壳体的封闭端。然后使用焊针从卷芯的中心由正极端***至负极端,将负极极耳焊接在壳体内底部上,使负极板通过负极极耳连通壳体,从而使壳体成为负极,完成负极端的封装。电池正极端的封装,通常是利用正极盖帽卡接的方式:在壳体正极端的近端部进行辊槽,在壳体内部形成凸沿而将卷芯卡在凸沿与壳体底部之间,然后将正极盖帽与正极极片焊接在一起,使之导通,最后在壳体的开口端卡入正极盖帽,其后利用机械将壳体高出正极盖帽的边缘部分向内压,从而使得壳体扣住正极盖帽,使正极盖帽密封住壳体的开口端,并限制住卷芯的位移,从而完成电池的正极封装。
传统的封装方式中,由于卷芯的负极端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壳体的内部连接,负极极片与壳体的接触面积与焊点的大小有关,而焊点的接触面积有限,从而导致负极极片与壳体的接触面积较小。实际上,负极极片与壳体的接触面积越大,电池的内阻越小,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越好,因此,传统的封装方式,并不能有效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提高负极集流体与壳体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性能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包括圆柱形的卷芯和套设于卷芯外的壳体,所述卷芯包括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卷绕在一起,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布于正极集流体表面上的正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布于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两端开口的筒状,在所述壳体一端的近端部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凸沿,所述卷芯的负极端抵接于壳体内的凸沿上,所述负极集流体朝向所述凸沿的一端的端部朝所述壳体的端部延伸并与所述壳体直接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沿高度方向的一端端部上设有高出正极集流体端部和隔离膜端部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壳体直接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和所述壳体的端部共同由外向内卷或弯折而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延伸部的端部贴合于所述凸沿的表面并固定于所述凸沿的表面上而与所述壳体连接在一起。
在所述延伸部围合而成的内腔内设有负极盖帽,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结合部抵接于所述负极盖帽的外侧表面,所述负极盖帽的内侧表面通过所述延伸部而抵接于所述凸沿上。
在所述凸沿与所述壳体的端部之间设有负极盖帽,所述负极盖帽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壳体的端部相抵接,所述负极盖帽的内侧表面抵接于所述凸沿上而使所述延伸部的端部贴合固定于所述凸沿的表面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设于靠近卷芯外侧的负极集流体的端部。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负极集流体一体连接,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箔,所述壳体为钢壳,所述负极盖帽由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选取两端开口的壳体,并使卷芯负极极片的负极集流体高于正极集流体,从而使得高出的部分负极集流体可与壳体的端部直接卷接在一起,使的壳体与负极集流体连通而成为负极,进而大大提高壳体与负极集流体的接触面积,达到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性能的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卷接的方式进行卷芯负极端的封装,其免于焊接,可降低封装工艺的难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卷芯与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负极极片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负极极片展开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卷芯1、正极极片11、正极极耳111、隔离膜12、负极极片13、负极集流体131、负极活性材料132、延伸部133、延伸部单元1331、壳体2、凸沿21、凹槽22、负极盖帽3、正极盖帽4。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主要要点在于,通过使卷芯1的负极集流体131直接与壳体2连接,以增加负极集流体131与壳体2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性能的目的,并改善封装工艺,从而利于加工制作。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包括卷芯1、壳体2、正极盖帽4和负极盖帽3。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2装设于卷芯1外,其呈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所壳体2的内径与所述卷芯1的外径相匹配。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为钢壳,其他实施例中,其可为铝壳、镀镍铁壳等。所述壳体2的一端用于装设正极盖帽4,其为正极端,其另一端则为负极端。在所述壳体2的负极端的近端部的内壁上设有向内突出的凸沿21,其用于抵接卷芯1而限制卷芯1的位移。所述凸沿21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环形凸沿21,也可以是若干个相互间隔的凸沿21。所述凸沿21可通过多种方式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沿21为环形凸沿21,其通过在壳体2的近端部的外壁上向内辊制凹槽22而形成。其他实施例中,其也可直接在壳体2的内壁上成型所述凸沿21。
如图1所示,所述卷芯1包括正极极片11、隔离膜12和负极极片13。
所述正极极片11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均可选用公知的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按公知的工艺涂布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对于锂离子电池,通常选取铝箔作为正极集流体,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箔。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亦可为其他金属箔。所述卷芯1的正极端按公知的工艺进行封装,因此,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连接有正极极耳111,该正极极耳111用于连接正极盖帽4。所述正极极耳111以公知的方式与所述正极集流体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负极极片13包括负极集流体131、负极活性材料132。所述负极集流体131和负极活性材料132均可选用公知的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132按公知的工艺涂布于所述负极集流体131的两侧表面。对于锂离子电池,通常选取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131,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负极集流体131为铜箔,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负极集流体131亦可为其他金属箔。所述负极集流体131呈长条状,所述负极活性材料132沿长度方向涂布于负极集流体131的中间部分,从而使得负极集流体131沿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为空白区,其上未涂布有负极活性材料132。在所述负极集流体131的沿高度方向的一端端部上设有高出该端边缘的延伸部133。该延伸部133靠近负极集流体131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从而使得当负极极片13卷绕时,所述延伸部133可位于卷芯1最外层的位置处。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133的端部与负极集流体131的沿长度方向的端部平齐。所述延伸部133既可是连续的矩形结构(如图3所示),也可由若干个相互间隔的延伸部单元1331组成(如图4所示)。当所述延伸部为连续的矩形结构时,其长度优选与壳体2的周长相匹配,从而使得当负极极片13与隔离膜12及正极极片11卷绕在一起时,所述延伸部133可卷绕呈一层或多层的环形,进而利于与壳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133优选呈连续的矩形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延伸部133与所述负极集流体131一体连接,该延伸部133亦为铜箔。
如图1所示,所述隔离膜12设于正极极片11与负极极片13之间,其用于隔离正极极片11与负极极片13以防止短路。所述正极极片11、隔离膜12,负极极片13依次叠合并卷绕而形成卷芯1。所述负极极片13与正极极片11的一端平齐,其另一端部分边缘与正极极片11边缘平齐,其延伸部133高于正极极片11该端的边缘。
如图2所示,所述卷芯1设于所述壳体2内,且所述卷芯1设有延伸部133的一端抵接于凸沿21上。所述延伸部133伸出至凸沿21与壳体2负极端端部之间,在所述延伸部133围合形成的内腔中设有所述负极盖帽3。所述负极盖帽3用于密封壳体2的负极端,防止电解液灌入卷芯后漏液。所述负极盖帽3由导体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其由钢材料制成。为加强负极盖帽3的密封性,可预先用密封材料在所述负极盖帽3上注塑成型出密封结构,如可用硅胶材料在负极盖帽3的边缘成型出类似密封圈的结构。此外,也可通过在负极盖帽3与延伸部133的内腔之间设置密封圈或密封胶来加强密封性。
如图2所示,所述延伸部133的端部与所述壳体2的负极端端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负极集流体131连通壳体2而使壳体2成为负极,并使得卷芯1的负极端与壳体2相对固接,完成卷芯1的负极端封装。具体实施时,所述延伸部133的端部与所述壳体2的负极端端部可通过多种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如,可共同由外向内卷而使之卷接在一起,且其卷接时,其卷接在一起的结合部抵接于负极盖帽3的外侧表面,从而可将负极盖帽固定在所述凸沿21与所述结合部之间,防止所述负极盖帽3松落。
所述卷芯1的正极极耳111通过公知的方式可与正极盖帽4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卷芯1的负极端是通过负极集流体131的延伸部133直接与壳体2的负极端端部卷接封装,壳体2与负极集流体131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电池的整体内阻降低,从而可减少自耗能源,降低热效应,提高电池的放电倍率,使电池使用更安全,并使得加工更方便简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壳体的连接方式不同:
如图5所示,所述卷芯1设于所述壳体2内,且所述卷芯1设有延伸部133的一端抵接于凸沿21上,所述延伸部133则伸出至凸沿21的位置处,其用于直接与所述凸沿21的表面贴合固定。在所述凸沿21与壳体2的端部之间设有负极盖帽3。该负极盖帽3用于密封壳体2的负极端,防止电解液灌入卷芯后漏液。所述负极盖帽3由导体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其由钢材料制成。为加强负极盖帽3的密封性,可预先用密封材料在所述负极盖帽3上注塑成型出密封结构,如可用硅胶材料在负极盖帽3的边缘成型出类似密封圈的结构。此外,也可通过在负极盖帽3与壳体2的内腔之间设置密封圈或密封胶来加强密封性。所述壳体2的端部由外向内卷或向内折,从而可将所述负极盖帽3抵接于所述凸沿21与所述壳体2的端部之间。当负极盖帽3被抵接于凸沿21与壳体2之间时,所述负极盖帽3便将所述延伸部133夹持在负极盖帽3与所述凸沿21之间,使得所述延伸部133与所述凸沿21的朝向壳体端部的一侧表面相贴合,从而使得负极集流体131连通壳体2而使壳体2成为负极,并使得卷芯1的负极端与壳体2相对固接,进而完成卷芯1的负极端封装。所述卷芯1的正极极耳111通过公知的方式可与正极盖帽4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卷芯1的负极端是通过负极集流体131的延伸部133直接与凸沿21贴合固接,壳体2与负极集流体131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电池的整体内阻降低,从而可减少自耗能源,降低热效应,提高电池的放电倍率,使电池使用更安全,并使得加工更方便简单。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8)

1.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包括圆柱形的卷芯(1)和套设于卷芯(1)外的壳体(2),所述卷芯(1)包括正极极片(11)、隔离膜(12)和负极极片(13),所述正极极片(11)、隔离膜(12)和负极极片(13)卷绕在一起,所述正极极片(11)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布于正极集流体表面上的正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极片(13)包括负极集流体(131)和涂布于负极集流体(131)上的负极活性材料(13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呈两端开口的筒状,在所述壳体(2)一端的近端部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凸沿(21),所述卷芯(1)的负极端抵接于壳体(2)内的凸沿(21)上,所述负极集流体(131)朝向所述凸沿(21)的一端的端部朝所述壳体(2)的端部延伸并与所述壳体(2)直接固定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极集流体(131)的沿高度方向的一端端部上设有高出正极集流体端部和隔离膜(12)端部的延伸部(133),所述延伸部(133)与所述壳体(2)直接固定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33)的端部和所述壳体(2)的端部共同由外向内卷或弯折而固定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33)的端部贴合于所述凸沿(21)的表面并固定于所述凸沿(21)的表面上而与所述壳体(2)连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部(133)围合而成的内腔内设有负极盖帽(3),所述延伸部(133)与所述壳体(2)固定连接的结合部抵接于所述负极盖帽(3)的外侧表面,所述负极盖帽(3)的内侧表面通过所述延伸部(133)而抵接于所述凸沿(21)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沿(21)与所述壳体(2)的端部之间设有负极盖帽(3),所述负极盖帽(3)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壳体(2)的端部相抵接,所述负极盖帽(3)的内侧表面抵接于所述凸沿(21)上而使所述延伸部(21)的端部贴合固定于所述凸沿(21)的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任意一条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33)设于靠近卷芯(1)外侧的负极集流体(131)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33)与所述负极集流体(131)一体连接,所述负极集流体(131)为铜箔,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箔,所述壳体(2)为钢壳,所述负极盖帽(3)由钢材料制成。
CN201620099981.4U 2016-02-01 2016-02-01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205319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9981.4U CN205319258U (zh) 2016-02-01 2016-02-01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9981.4U CN205319258U (zh) 2016-02-01 2016-02-01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19258U true CN205319258U (zh) 2016-06-15

Family

ID=56187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99981.4U Active CN205319258U (zh) 2016-02-01 2016-02-01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19258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4480A (zh) * 2016-02-01 2016-04-20 陈佩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及负极端的封装方法
CN109742267A (zh) * 2019-01-10 2019-05-10 深圳市量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焊电池
CN110391480A (zh) * 2019-08-12 2019-10-29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型电池
CN113193274A (zh) * 2021-04-14 2021-07-30 国研新能(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3258124A (zh) * 2021-07-06 2021-08-1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WO2021176906A1 (ja) * 2020-03-04 2021-09-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二次電池、電子機器及び電動工具
JP7501647B2 (ja) 2020-09-08 2024-06-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二次電池、電子機器及び電動工具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4480A (zh) * 2016-02-01 2016-04-20 陈佩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及负极端的封装方法
CN105514480B (zh) * 2016-02-01 2019-01-15 陈佩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及负极端的封装方法
CN109742267A (zh) * 2019-01-10 2019-05-10 深圳市量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焊电池
CN110391480A (zh) * 2019-08-12 2019-10-29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型电池
WO2021176906A1 (ja) * 2020-03-04 2021-09-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二次電池、電子機器及び電動工具
JP7501647B2 (ja) 2020-09-08 2024-06-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二次電池、電子機器及び電動工具
CN113193274A (zh) * 2021-04-14 2021-07-30 国研新能(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3193274B (zh) * 2021-04-14 2022-06-10 国研新能(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3258124A (zh) * 2021-07-06 2021-08-1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CN113258124B (zh) * 2021-07-06 2021-12-28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19258U (zh)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N105470558A (zh) 圆柱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5376656U (zh) 二次电池
TW201345019A (zh) 一種大容量圓柱形鋰離子電池及其生產方法
CN202662698U (zh)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N206834277U (zh) 卷绕式电芯
CN107204408A (zh) 一种全极耳方形锂电池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67935A (zh) 一种锂离子椭圆型结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6401458U (zh)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复合电芯及卷绕式锂离子电池
CN213483820U (zh) 圆柱型负极无极耳锂离子电池
CN212725431U (zh) 一种软包圆柱电芯
CN102623746A (zh)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210744083U (zh) 圆柱锂电池及其并联卷芯
CN203481318U (zh) 电池极片及高功率电池
CN202549998U (zh) 锂离子电池
CN204905358U (zh) 一种卷绕动力锂离子电池
CN113097607A (zh) 锂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包
CN205319259U (zh)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卷芯
CN209104266U (zh) 锂离子电池
CN105514480B (zh)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及负极端的封装方法
CN108807734A (zh) 储能器件及其组装工艺
CN109461883A (zh) 锂离子电池
CN212571141U (zh) 一种胶囊锂电池的结构
CN205385074U (zh) 一种高能量锂离子电池
CN101752613A (zh) 高功率动力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