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16619U -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16619U
CN205316619U CN201521131805.6U CN201521131805U CN205316619U CN 205316619 U CN205316619 U CN 205316619U CN 201521131805 U CN201521131805 U CN 201521131805U CN 205316619 U CN205316619 U CN 205316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iring
spiral case
lower frame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318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运冲
朱懋成
郭振标
任志洁
陈明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318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16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16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1661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整流装置,该空气整流装置包括整流挡块和风道蜗壳,所述风道蜗壳内容置有空调器的贯流风轮,该风道蜗壳包括构成空调器风道的下边框和上边框,所述风道蜗壳将空调器的贯流风轮引入的气流引导至出风口流出,所述整流挡块设置于所述下边框上偏心垂线在预设角度上所辐射的区域内,该偏心垂线是以空调器风道的偏心涡的中心为基点、向所述下边框所在平面所作的垂线。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方案减小了出风口的出风界面,局部提升了流出气体的流速,使出风动压加大,从而出风动压越大就可以克服更大的气流回流静压,从而抑制出风口外气体回流到出风口内,进而抑制了脉动喘振音。

Description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普通的分体挂壁式空调器(贯流风轮),有一些挂机为了兼顾制冷时风能尽可能往上吹,制热时风能往下吹,同时防止出风口的风回流到进风口,在设计出风口风道时,有意识的将出风口上端型线下压,但为保持出风扩张段扩张角,出风口下端型线也会有意识的下压,在出风口方向,出风口扩压段下底盘会形成一个相对出风口其他位置的低速区。在长期使用后,过滤网上会积尘,导致进风阻力增大,进风不顺畅;同时制冷状态下,由于蒸发器翅片上会积水,导致进风阻力增大,进风不顺畅,同转速时风量较正常状态下会锐减,局部风速过小,部分低速区不足以克服风道内部静压,出风口外的气体回流入出风口内则会引起脉动喘振音的发生,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旨在避免出风口外的气体回流入出风口内引起脉动喘振音,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气整流装置,该空气整流装置包括整流挡块和风道蜗壳,所述风道蜗壳内容置有空调器的贯流风轮,该风道蜗壳包括构成空调器风道的下边框和上边框,所述风道蜗壳将空调器的贯流风轮引入的气流引导至出风口流出,所述整流挡块设置于所述下边框上偏心垂线在预设角度上所辐射的区域内,该偏心垂线是以空调器风道的偏心涡的中心为基点、向所述下边框所在平面所作的垂线。
优选地,所述预设角度为以所述偏心垂线为基准的正负15度范围。
优选地,所述整流挡块的横截面为弧形。
优选地,所述整流挡块朝向所述风道蜗壳内部的一面为内凹弧面。
优选地,所述整流挡块包括多个导风条,所述导风条间隔设置在所述下边框上偏心垂线在预设角度上所辐射的区域内,两导风条之间槽体的一端朝向所述风道蜗壳内部。
优选地,所述导风条为曲型条状件,该导风条包括与空调器出风方向平行的直线部和与该直线部远离贯流风轮一端连接的弧形部。
优选地,所述弧形部包括相对设置的迎风侧弧面和背风侧弧面,所述迎风侧弧面的曲率大于背风侧弧面的曲率。
优选地,所述导风条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直线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弧形部之间的间距,所述直线部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弧形部的截面宽度最小值。
优选地,所述整流挡块与所述下边框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贯流风轮和上述的空气整流装置,所述贯流风轮设置于该空气整流装置的风道蜗壳内,该贯流风轮引入外界气流,并通过所述风道蜗壳将外界气流引流至该风道蜗壳的上边框和下边框所构成的风道的出风口吹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空气整流装置的下边框上偏心垂线在预设角度上所辐射的区域内设置整流挡块,由于该整流挡块的入口处的面积大于出口的面积,局部提升了流出气体的流速,使出风动压加大,出风动压越大就可以克服更大的气流回流静压,从而抑制出风口外气体回流到出风口内,进而抑制了脉动喘振音,解决了空调器出现脉动喘振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整流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整流装置一实施例中空调整流装置与空调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整流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该空调整流装置与空调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整流挡块第一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整流挡块第二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整流挡块1 风道蜗壳2 下边框21 上边框22
贯流风轮10 风流方向F 涡心O 出风口W
低速区S 边界点P 导风条11 直线部111
弧形部112 迎风侧弧面B1 背风侧弧面B2 缺口1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整流装置,参照图1,该空气整流装置包括整流挡块1和风道蜗壳2,风道蜗壳2内容置有空调器的贯流风轮10,该风道蜗壳2包括构成空调器风道的下边框21和上边框22,风道蜗壳2将空调器的贯流风轮10引入的气流引导至风道的出风口W流出,所述整流挡块1设置于所述下边框21上偏心垂线在预设角度上所辐射的区域内,该偏心垂线是以空调器风道的偏心涡的中心O为基点、向所述下边框21所在平面所作的垂线,本实施例,所述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优选设置为以所述偏心垂线为基准的正负15度范围,即整流挡块1设置于所述下边框21上偏心垂线在正负15度所辐射的区域内。
风道蜗壳2将贯流风轮10安装于其内部,风道蜗壳2的内壁对贯流风轮10从外界抽入的气流进行引流(如图1气流流动方向F所示),大部分气流流转至空调器出风口W流出,小部分气流从绕过上边框22端部的蜗舌再次进入风道蜗壳2内的气流循环。整流挡块1设置在下边框21上偏心垂线在正负15度所辐射的区域内,该整流挡块1的横截面可为任意形状,例如三角形、方形、外凸弧形、内凹弧形等,整流挡块1在空调器的出风方向上,将出风口W出风截面进行遮挡,减小了出风口W的出风截面,局部提升了流出气体的流速,使出风动压加大,而出风动压越大就可以克服更大的气流回流静压,从而抑制出风口W外气体回流到出风口W内,抑制了脉动喘振音,解决了空调器出现脉动喘振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以以下两实施例中的整流挡块1的结构为例来对空气整流装置进行说明。
一、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整流挡块1的横截面为弧形,当气流流经整流挡块1所在位置时,弧形的整流挡块1使气流改变方向更为柔和,吹出气流的流速变化更为平缓,避免因经出风口吹出气流流速急剧变化而出现异响。
优选地,整流挡块1朝向风道蜗壳内部的一面为内凹弧面,即整流挡块1高度较低的一侧朝向风道蜗壳2内部,与出风方向相背离,该整流挡块1高度较高的一侧与出风方向一致,从而进一步缓解流经整流挡块1的气流风速发生剧变,进一步减弱出风气流因气流流速急剧变化而出现异响的强度。可选地,整流挡块1的内凹弧面与下边框的表面相切,流经整流挡块1的气流可以无阻力进入其内凹弧面上,从而进一步缓解流经整流挡块1的气流风速发生剧变,提高了空气整流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也减小了发生异响的强度和概率。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整流挡块1在脱模后缩水,可以在整流挡块1的一端设置一缺口12。
二、参照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整流挡块1包括多个导风条11,导风条11间隔设置于下边框21朝向上边框22的一侧上,两导风条11之间的间隙形成一条槽体,该槽体的一端朝向风道蜗壳2内部,即槽体的延伸方向与空调器的出风方向大致相同。多个导风条11间隔设置构成一个整流挡块1,且空气整流装置包括多个整流挡块1,该整流挡块1设置于下边框21上偏心垂线在正负15度所辐射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导风条11为曲型条状件,该导风条11包括与空调器出风方向平行的直线部111和与该直线部111远离贯流风轮10一端连接的弧形部112。
弧形部112与直线部111一体成型,由于直线部111与空调器出风方向一致,两间隔导风条11的直线部111之间的槽体延伸方向也与空调器出风方向一致,更有利于空调器吹出气流进入两导风条11之间的槽体,减小了挡块组件1对出风气流的阻挡效果;同时,两间隔导风条11的弧形部112之间槽体的槽壁为弧形面,该槽壁为弧形面的槽体对出风气流具有良好的引流作用,该弧形面槽壁使出风口W吹出的气流改变方向更为柔和、吹出气流的流速变化更为平缓,避免因经出风口W吹出气流流速急剧变化而出现异响。
优选地,直线部111的截面宽度小于弧形部112的截面宽度最小值,由于导风条11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导风条11的弧形部112越远离其直线部111,弧形部的截面宽度越大,即两导风条11之间的槽体直线部111所成部分宽度较大、弧形部112所成部分宽度较小,且槽体宽度由直线部111向弧形部112端部逐渐减小,两导风条11之间槽体的入口面积大于出口面积,从而使空调器运行时,吹出的气流可顺利从整流挡块1迎风的一端到背风的一端;且由于两导风条11之间槽体的气流的入口面积大于出口面积,从而可以提升流经导风条11气流的流速,使其动压加大,出风动压越大就可以克服更大的气流回流静压,进一步减少空调器吹出的气流回流。
进一步地,弧形部112包括相对设置的迎风侧弧面A1和背风侧弧面A2,迎风侧弧面A1的曲率大于背风侧弧面A2的曲率,即弧形部112的迎风侧弧面A1远离贯流风轮10一端的型线切线与出风方向成θ1,同一弧形部112的背风侧弧面A2远离贯流风轮10一端型线切线与出风方向成θ2,且θ1>θ2,且θ1的范围为0度至90度。在空调器出风时,流经挡块组件1的气流能偶顺畅通过,导风条11的迎风侧弧面A1将风导向至相邻导风条11的背风侧弧面A2,在制冷情形下,导风条11两侧冷气流流量相当,导风条11两侧温度相差较小,从而可以减弱甚至消除导风条11背风侧弧面A2出现凝露。
优选地,导风条11互相平行设置,直线部111之间的间距大于弧形部112之间的间距,即并且由一导风条11迎风侧弧面A1远离贯流风轮10的端点沿着出风方向反向做直线,该直线与该导风条11相邻导风条11的背风侧弧面A2有交点。
当空调器出风口W处局部回流时,由于直线部111之间的间距大于弧形部112之间的间距,即相对回流的气流,两相邻弧形部112之间槽体所成回流入口的面积小于对应两相邻直线部111之间槽体所成回流出口的面积,抑制了回流气流自挡块组件进入出风口W;同时,两相邻弧形部112所形成的回流入口进入的气流会直接打在背风侧弧面A2上,从而抑制出风口W外的气体回流入风口W内。
此外,参照图2和图3,整流挡块1与下边框2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即整流挡块1可直接固定连接在下边框21长度方向的两端,或者将整流挡块1结构直接做到模具上,在注塑下边框21时一并将整流挡块1注塑成型,便于简化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优选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参照图1,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气整流装置和贯流风轮10,贯流风轮10设置于该空气整流装置的风道蜗壳2内,该贯流风轮10引入外界气流通过风道蜗壳2引流至该风道蜗壳2的上边框22和下边框21所构成的风道的出风口W吹出。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导空气整流装置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空气整流装置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整流装置包括整流挡块和风道蜗壳,所述风道蜗壳内容置有空调器的贯流风轮,该风道蜗壳包括构成空调器风道的下边框和上边框,所述风道蜗壳将空调器的贯流风轮引入的气流引导至出风口流出,所述整流挡块设置于所述下边框上偏心垂线在预设角度上所辐射的区域内,该偏心垂线是以空调器风道的偏心涡的中心为基点、向所述下边框所在平面所作的垂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为以所述偏心垂线为基准的正负15度范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挡块的横截面为弧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挡块朝向所述风道蜗壳内部的一面为内凹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挡块包括多个导风条,所述导风条间隔设置在所述下边框上偏心垂线在预设角度上所辐射的区域内,两导风条之间槽体的一端朝向所述风道蜗壳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空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条为曲型条状件,该导风条包括与空调器出风方向平行的直线部和与该直线部远离贯流风轮一端连接的弧形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空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包括相对设置的迎风侧弧面和背风侧弧面,所述迎风侧弧面的曲率大于背风侧弧面的曲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空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条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直线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弧形部之间的间距,所述直线部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弧形部的截面宽度最小值。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挡块与所述下边框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整流装置和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设置于该空气整流装置的风道蜗壳内,该贯流风轮引入外界气流,并通过所述风道蜗壳将外界气流引流至该风道蜗壳的上边框和下边框所构成的风道的出风口吹出。
CN201521131805.6U 2015-12-30 2015-12-30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16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1805.6U CN205316619U (zh) 2015-12-30 2015-12-30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1805.6U CN205316619U (zh) 2015-12-30 2015-12-30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16619U true CN205316619U (zh) 2016-06-15

Family

ID=56200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31805.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16619U (zh) 2015-12-30 2015-12-30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1661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780A (zh) * 2015-12-30 2016-05-0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5546781A (zh) * 2015-12-30 2016-05-0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8775689A (zh) * 2018-07-20 2018-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盒、空调器
CN114440312A (zh) * 2022-02-28 2022-05-0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振荡器以及空调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780A (zh) * 2015-12-30 2016-05-0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5546781A (zh) * 2015-12-30 2016-05-0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5546780B (zh) * 2015-12-30 2019-02-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8775689A (zh) * 2018-07-20 2018-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盒、空调器
CN114440312A (zh) * 2022-02-28 2022-05-0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振荡器以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6780A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5509280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05316619U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05448209U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5627430A (zh) 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CN105042698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6094309U (zh) 空调器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3776203A (zh) 筒状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CN2067715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316620U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5444388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04593776U (zh) 一种空调风道结构
CN106225090A (zh)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262677U (zh)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CN205372948U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10906521A (zh) 一种出风风道结构、出风面板及天井式空调内机
CN106592182A (zh) 烘干***及衣物干燥装置
CN109813146A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0582523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546782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08998303U (zh) 一种可防回风的面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17049447A1 (zh)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CN207936244U (zh) 一种空调内机排水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546781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06771536U (zh) 天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2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