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95630U -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95630U
CN205295630U CN201520826809.XU CN201520826809U CN205295630U CN 205295630 U CN205295630 U CN 205295630U CN 201520826809 U CN201520826809 U CN 201520826809U CN 205295630 U CN205295630 U CN 205295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fabric
fiber
nexine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268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用民
胡丽莎
胡爱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OVEGOD HIGH-LEVEL DRESS & ADORN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OVEGOD HIGH-LEVEL DRESS & ADORN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OVEGOD HIGH-LEVEL DRESS & ADORN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OVEGOD HIGH-LEVEL DRESS & ADORN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268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95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95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95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它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以及第四纱线四种纱线编织而成。所述面料为外层、中间层、里层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外层由第一纱线编织构成,所述中间层由第二纱线的和第三纱线编织构成,所述里层由第四纱线编织构成。该面料的吸湿发热升温值达到纺织行业标准要求,吸湿性、速干性和综合排汗速干性各项指标洗前和洗后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值,保温率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值,同时还赋予了面料优良的保湿功能,锁住人体肌肤所需水分,可以有效缓解人体皮肤衰老的作用。

Description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服装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人们对针织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能的研究由来已久,过去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改善人们热湿舒适性能的产品,但大都是关于单向导湿面料的研究和新型吸湿发热材料的应用研究,制成了一些单向导湿和吸湿发热的面料新品,面料的吸湿排汗功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面料的吸湿发热保暖功能得到了强化,可以有效减轻人们显汗不适和显汗后的湿冷感,可以增强面料的发热保暖性能。将单向导湿和吸湿发热两项功能复合的热湿舒适性面料很少有专利文献的公开公告。
单向导湿针织面料研究领域的现状是大都局限于运动类针织面料的开发,开发的原理都是贴身面的浸水面拒水或疏水、或者是局部拒水或局部疏水,渗透面完全亲水整理或者是完全亲水的纱线再加亲水的后整理。最近也出现了全棉和全棉氨纶类的单向导湿面料,这种单向导湿面料的形成是先整体面料亲水后整理,然后对贴身面的浸水面印花,将拒水化学组分通过印花手段局部印到面料贴身面的浸水面,使贴身面没有印花的部位形成亲水的沟渠,就像农田的排水沟渠一样,达到将汗液通过沟渠很快排到渗透面的目的。上述这些单向导湿面料共同的缺陷是透气透湿功能较差,着装会有强烈的闷热感,难以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热湿舒适性要求。申请号为201120087509.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保暖吸湿排汗和抗菌多重功能的针织面料,该面料最里层为含有抗菌物质的异形截面聚酯纤维纱线,虽然亲水和具有芯吸导湿功能,但公定回潮率仍只有0.4%,没有改变聚酯纤维本身的疏水属性,最外层为亲水的纯羊毛纱线,这样里层疏水外层亲水形成传递水分的梯度,从而达到吸湿排汗的功能。里层聚酯纤维的疏水属性再加上弹力纱线的导入,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能较差,因而着装具有强烈的闷热感。聚酯纤维纱线形成面料的最里层,极容易被勾丝后再摩擦起毛起球,抗起毛起球性能较差。
吸湿发热针织面料的产品大都是新型的吸湿发热材料在针织面料领域的应用衍生出来的产品,具有发热保暖的功能,比如日本东洋纺的EKS材料和国产的Heatwarm材料。申请号为20121025364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吸湿发热型无碱丝光面料及其加工方法,其吸湿发热功能的实现就是因为其里层和中间层都使用了吸湿发热的原材料Heatwarm,是一种聚酯纤维和粘胶经过特殊处理所得的新型原材料,原料本身具有吸湿发热功能。但该吸湿发热针织面料里层含大量聚酯纤维,尽管采用特殊的新型纺纱技术,但仍不能改变聚酯纤维易起毛起球的特性,抗起毛起球性能较差,长时间着装会影响到成衣的外观,另外大货产品的交货期和价格容易受制于原料供应商和它们的价格垄断地位。
申请号为201410052915.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吸湿发热快干保湿保暖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面料的芯吸导湿的中间层与外层渗透面的连接靠集圈的方式,中间层和外层的接触为一个接触点的点接触,中间层与里层的连接靠成圈的方式,其接触为两个接触点的点接触,都不是添纱覆盖的面接触方式,第二纱线的芯吸导湿的能力难以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从而使得面料虽有明显的吸湿快干的性能,但吸湿快干的性能仍难以全部满足单向导湿检测的各项指标要求。另外该面料为双面组织结构,在保证面料舒适弹性的前提下,织物不可能做得很薄,织物略显臃肿,难以满足人们轻薄保暖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单向导湿和吸湿发热针织面料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该面料按标准FZ/T73036-2010检测面料的吸湿发热升温值达到纺织行业标准要求,在里外层都亲水吸湿的情况下实现了面料单向导湿的功能,按国家标准GB/T21655.2-2009用动态水分传递法对吸湿速干性进行评定,吸湿性、速干性和综合排汗速干性各项指标洗前和洗后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值,按标准GB/T11048-1989(A法)检测面料的保温率,保温率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值,同时还赋予了面料优良的保湿功能,锁住人体肌肤所需水分,可以有效缓解人体皮肤衰老。除此之外,该面料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和第二纱线的选择使用使面料抗菌、防紫外线、防辐射和抗静电等功能变得更加安全,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优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以及第四纱线四种纱线编织而成,其中:第一纱线为麻或羊毛或羊绒或蚕丝纤维或棉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而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型混纺纱线、或者为再生纤维素长纤纱、或者为再生纤维素短纤纱、或者为纯麻纱线、或者为纯羊毛或羊绒纱线、或者为纯蚕丝纱线;第二纱线为异形截面的改性聚酯纤维纱线、或者为异形截面的改性聚酰胺纤维纱线、或者为细旦聚丙烯纤维纱线、或者为超细旦的聚酯纤维纱线、或者为超细旦的聚酰胺纤维纱线;第三纱线为聚氨酯纤维纱线;第四纱线为聚酯短纤或聚丙烯腈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与棉纤维混纺的棉纤维型混纺纱线、或者为全棉纱线。所述面料为外层、中间层、里层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外层由第一纱线编织构成,所述中间层由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编织构成,所述里层由第四纱线编织构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纱线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型混纺纱线中,按照重量百分比,再生纤维素纤维占60~80%;所述第四纱线的棉纤维型混纺纱线中,按照重量百分比,棉纤维占70~90%。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四纱线棉纤维型混纺纱中,聚酯短纤优选地为异形截面改性的聚酯短纤或者为嫁接了亲水基团的异形截面改性的聚酯短纤,聚丙烯腈纤维优选地为嫁接了线型大分子结构乳酪蛋白的聚丙烯腈纤维。
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纱线的线密度是第二纱线的1.4~2.7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吸湿发热、单向导湿、保湿、保暖的原理如下:
吸湿发热原理:通过大量实施例的实践和反复送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发现不用现有的吸湿发热的材料如EKS或者Heatwarm等材料,就用普通的大货生产已成熟的原料纱线也能开发出具有吸湿发热功能的面料,不用吸湿发热原料制作的吸湿发热面料的吸湿发热原理:①面料所选用的所有原料组分必须本身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自身原料吸湿的同时因水分子的运动会产生一部分吸湿热和微分热,除此之外,各组分原料之间的吸湿性还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的存在促使水分在各纤维之间剧烈地相互转移,水分子动能的作用又产生一部分积分热和微分热。只有这两份积分热和微分热的累积才会为面料的吸湿发热值达到纺织行业标准要求创造必要的条件。②面料具有防止积分热和微分热散失的足够的厚度或者一定静置干空气的保有量。一定静置干空气的保有量可以通过多孔或大中腔结构的原料、中空组织结构设计或者拉毛、磨毛等后整理手段来实现。
具体结合到本实用新型的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吸湿发热的原理详述如下:具有吸湿发热功能的针织面料组分选择必须具备较好亲水性,本实用新型所选用原料以富含较多亲水性基团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棉纤维、麻纤维、羊毛或羊绒纤维、蚕丝纤维和嫁接了线型大分子结构乳酪蛋白的聚丙烯腈纤维为主要原料,它们都含有大量羟基(-OH)、酰胺基(-CONH-)、氨基(-NH2)和羧基(-COOH)等亲水性基团,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即直接吸水,所得面料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各自原料本身的吸湿会产生一部分积分热和微分热。但面料仅有吸水率一项指标达标不一定就是吸湿发热的面料,例如全棉或者100%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面料其吸水率指标都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其吸湿发热值根本达不到纺织行业标准要求值。
本实用新型的面料在上机织造时,将以再生纤维素纤维型混纺纱、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再生纤维素纤维短纤纱、纯麻纱线、纯羊毛或羊绒的纱线和纯蚕丝纱线为第一纱线原料放在织物的外层,将以棉纤维型混纺纱和全棉纤维纱线的第四纱线原料放在织物的里层,这样里层面料吸湿后水分子在面料内部会因吸湿性差异而产生由里至外的转移运动,水分子在面料内部的不停转移剧烈运动又会产生一部分积分热和微分热,加上各自吸湿原料本身的吸湿会产生一部分积分热和微分热,两部分积分热和微分热的累积为开发吸湿发热功能面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除此之外,面料还要具有防止积分热和微分热散失的足够的厚度或者一定静置干空气的保有量。本实用新型的面料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按添纱组织编织的方式分别进线出满针单面编织,形成第一纱线稳定覆盖第二纱线,第二纱线又稳定覆盖第三纱线的三纱线圈横列,这种三纱线圈横列在第三纱线聚氨酯纤维纱线的弹力收缩作用下,使织物的外层和中间层更加致密,可以有效阻隔人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第四纱线不加第第三纱线聚氨酯纤维纱线单独进线编织形成织物的里层,织物相对稀疏,由于抓毛或磨毛后整理,在织物里层形成很多微小的孔隙,内存大量静置的干空气,大量静置干空气的保有量有效阻止积分热和微分热的散失,面料的吸湿发热值在不使用特殊吸湿发热材料的情况下最终达到纺织行业标准要求值。
单向导湿原理:所谓单向导湿就是贴身着装的里层(浸水面)快干性能明显优于外层(渗透面)的快干性能。本实用新型的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显著的特征在于,实现了针织物在正反面都亲水吸湿情况下的单向导湿功能。本实用新型的面料里层使用第四纱线原料为棉纤维型混纺纱或者全棉纤维纱线,其各原料组分的加权平均公定回潮率小于或等于8.5%,里层面料因大量棉纤维的应用也亲水吸湿储湿性能优良。
本实用新型面料的中间层为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第二纱线为异形截面的改性聚酯纤维纱线、或者为异形截面的改性聚酰胺纤维纱线、或者为细旦聚丙烯纤维纱线、或者为超细旦的聚酯纤维纱线、或者为超细旦的聚酰胺纤维纱线,这里的异形截面是指纤维截面形状非实心圆形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状,如截面为十字截面、Y型截面或∞型等。异形截面的改性聚酯纤维纱线和改性聚酰胺纤维纱线具有比普通圆形截面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能,异形截面和圆形截面相比比表面积增大40~50%,因而具有较好的毛细效应和芯吸导湿的能力,细旦聚丙烯纤维纱线具有独特的皮芯结构,天然芯吸导湿功能强大,超细旦的聚酯纤维纱线和聚酰胺纤维纱线也具有比普通旦尼尔的纤维纱线更大的比表面积,因而所有第二纱线的芯吸导湿能力远远超过棉纤维。不同于双面组织结构通过上下针集圈或者成圈的方式连接织物的正反面,外层和里层与芯吸导湿中间层的接触为点接触,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纱线覆盖第二纱线的添纱组织结构,第二纱线和第一纱线形成的外层与第四纱线形成的里层的接触都由点接触变成了添纱覆盖的面接触,接触面更大,可加速里层浸水面水分向外层渗透面的传递扩散。再加上第三纱线的聚氨酯纤维纱线导入,因聚氨酯纤维纱线的弹力收缩作用中间层变得相对致密,单位面积内参与吸附水分和芯吸导湿的线圈数量更多,而第四纱线单独编织的里层相对稀疏,里外层之间单位面积内参与吸湿的比表面积有这种对比上的显著差异,外层明显大于里层,里层浸水面吸湿的水分很快透过具有强大芯吸导湿功能的中间层分散转移到外层。
本实用新型在上机织造时,将以再生纤维素纤维型混纺纱、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再生纤维素纤维短纤纱、纯麻纱线、纯羊毛或羊绒的纱线和纯蚕丝纱线为第一纱线原料放在织物的外层,当第一纱线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型混纺纱,再生纤维素纤维占比60~80%时,其各组分的加权平均公定回潮率大于或等于11.2%,当第一纱线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型混纺纱以外后面几种纯纺纱线时,其公定回潮率在11%和16%之间,外层面料也亲水吸湿且各组分的加权平均公定回潮率远大于里层面料各组分的加权平均公定回潮率,外里层各组分原料的加权平均公定回潮率的差异在2.5%以上,外层面料具有比里层面料更好的亲水吸湿储湿性能。里层面料的快干不仅通过表层的自然蒸发渠道,还可以主要通过中间层的吸附芯吸导湿能力及外层面料的强力吸湿储湿渠道,使得里层吸湿的水分快速透过中间的芯吸导湿层吸附分散转移到织物的外层,以较短时间迅速达到里外层的吸湿平衡,外层渗透扩散面积远大于里层的浸水扩散面积,渗透扩散的面积越大也就意味着散湿放湿的面积越大,外层的快干会进一步带动里层的快干,从而达到里层的快干性能明显优于外层即单向导湿的功能。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都促成了本实用新型所得面料具有优良的单向导湿功能。
保湿原理:织物的中间层为具有较强芯吸导湿导湿功能的第二纱线和具有弹力收缩作用的第三纱线共同编织构成,它与里外层的连接为面接触的添纱组织结构,因为第三纱线的弹力收缩作用,参与这种双向导湿单位面积的线圈数量更多,单位体积内的导湿表面积变得更大,从而第二纱线芯吸导湿的功能因面接触结构设计和第三纱线的导入得到了强化。第二纱线的这种芯吸导湿作用是双向的,既可以从织物的里层向外层排湿,也可以从织物的外层向里层导湿。本实用新型织物的外层原料加权平均公定回潮率远大于里层原料加权平均公定回潮率,原料本身富含大量如羟基等亲水性基团,辅之以后整理的亲水性柔软整理,因而具有较强扑捉空气中水分子的作用,当空气中存在一定量水分子时,织物的外层就会吸附大量的水分子,并透过织物具有强大芯吸导湿功能的中间层导湿给织物的里层,从而达到吸湿平衡,实现保湿延缓人体皮肤衰老的目的。人体大量汗液排出时会迅速转移至织物的外层,织物的外层因大量亲水性基团存在水分的蒸发速率相对较慢,外层的充足的水分为里层保湿创造了条件。当人体皮肤变得干燥时,外层会从空气中扑捉的水分或从之前吸湿储湿还未完全来得及蒸发挥发的水分中,通过织物的中间层的双向导湿功能向织物的里层导湿以求达到吸湿平衡,从而达到保湿目的。
保暖原理:针织面料的保暖可以通过大量使用羊毛或羊绒和聚丙烯腈纤维等保暖的原料来实现,但羊毛或羊绒的成本很高,聚丙烯腈纤维的用量过多会影响最终成衣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另通过大量实施例的实践发现,面料组织结构的中空设计对带聚氨酯纤维的弹性针织面料保温率的提升并不明显,而采用面料里层的抓毛或磨毛设计,保温率的提升非常显著。本实用新型就是通过里层抓毛或磨毛的后整理工艺使面料里层产生很多微小的空隙,微小空隙里内存大量静置空气,通过大量静置空气的保有量而达到大幅提升面料保温率的目的。辅之以外层第一纱线稳定覆盖第二纱线、第二纱线又稳定覆盖第三纱线的添纱组织结构编织方式形成三纱线圈横列,由于第三纱线为聚氨酯纤维纱线具有很好的弹性和收缩性能,外层和中间层织物因出满针成圈编织和第三纱线的导入而变得相对第四纱线单独编织的里层更加紧密,致密的外层和中间层对身体热量的散失可以起到双重有效阻隔作用,从而达到保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第一路和第三路编织都是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按添纱组织编织的方式分别进线出满针的单面编织,形成第一纱线稳定覆盖第二纱线、第二纱线又稳定覆盖第三纱线的三纱线圈横列。相对稳定的不同的喂纱角度对形成第一纱线稳定地覆盖第二纱线非常关键,为形成这种第一纱线更加稳定地覆盖第二纱线除了织造时固定的不同喂纱角度以外,第一纱线的线密度也不得低于第二纱线线密度的1.4倍。合成化学纤维纱线极其容易起毛起球,采用以上两种技术方案措施之后,以合成化学纤维纱线为主体的第二纱线就不会裸露在织物的外层,在第二路和第四路第四纱线单独进线编织形成织物的里层后,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就相对稳定地构成织物的中间层,中间层几乎不直接接触外界和人体的肌肤,减少了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被勾丝和摩擦的几率风险,从而整体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得到有效提升。第一纱线的线密度设计为不高于第二纱线线密度的2.7倍,如果两根纱线线密度过于悬殊会影响到面接触的接触面积,进而影响面料汗液水分由内至外传递的传递效率,最终影响面料单向导湿的功能效果和发热保暖效果的达成。
本实用新型所得面料采用缸内直接上吸湿排汗助剂和亲水性软油精后经过出缸脱水烘干拉毛或磨毛处理,又经过定型机轧槽通过轧液再上吸湿排汗助剂和亲水性软油精,采用两次过软的双过软工艺,强化面料第一纱线及第四纱线吸湿能力和第二纱线的芯吸导湿能力。所述吸湿排汗助剂可选择含聚酯或聚酰胺聚醚链段有机硅三元共聚多功能亲水整理剂,聚酯链段或聚酰胺链段与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有相似的结构,在受热过软的过程中可与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发生共熔、共结晶作用,使亲水性的聚醚链段和改善手感的有机硅链段被锚固在这些纤维的表面,赋予面料滑爽柔软的手感的同时使面料具有优异的亲水性能,并且因为与纤维共熔共结晶而具有良好的耐洗性;所述亲水性软油精为多组分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复合物或双脂肪酰胺基乙氧基甲基季铵盐化合物中的一种,在改善纤维素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他混纺纤维手感的同时还赋予面料非常好的亲水性能。通过两次过软的双过软工艺,使用上述的吸湿排汗助剂和亲水性软油精,使得最终所得光坯面料具有持久耐洗的吸湿和单向导湿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面料在不使用吸湿发热新材料的前提下具有优良的吸湿发热效果,面料的最高升温值和30分钟内的平均升温值达到国家纺织行业标准要求;
2.面料在里外层都亲水吸湿的情况下实现了较好的单向导湿功能,用动态水分传递法对吸湿速干性进行评定,吸湿性、速干性和综合排汗速干性各项指标洗前和洗后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值;
3.面料具有保湿的功能,可以有效锁住人体所需水分,延缓人体皮肤衰老;
4.面料可以实现在轻薄条件下的保暖功能,保温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值;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纱线可以通过在熔融纺纱的过程中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纳米级的金属离子共混共聚或者直接在纤维或纱线上真空溅射使得第二纱线本身具有抗菌、防紫外线、防辐射和抗静电等功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是使第二纱线始终相对稳定地位于织物的中间层,不直接和人体肌肤接触,在赋予面料这些功能的同时使这些功能不伤及人体的有益菌群,让这些功能的发挥变得更加安全有效,同时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优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面料上机织造的编织工艺示意图。共四路编织为一个完全组织,其中①、②、③、④为编织进纱路数的编号,1、2、3是根据织针针锺高低的不同对织针进行的编号,“1213”是一个完全组织织针的排列方式。第①、③路的实线、粗虚线和细虚线分别为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的进线编织轨迹,第②、④路的实线为第四纱线的进线编织轨迹。
图3为实施例面料上机织造的织针三角排列方式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为编织进纱路数的编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由四种纱线编织而成。第一纱线为J40S兰精超细莫代尔赛络紧密纺纯纺纱线,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短纤纱;第二纱线为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生产的涤纶无光气流喷射纺低弹丝50D/72F,是一种超细旦的聚酯纤维纱线;第三纱线为韩国株式会社晓星氨纶(嘉兴)有限公司生产30D气流喷射纺氨纶丝,是一种聚氨酯纤维纱线;第四纱线为J32S全棉环锭纺精梳纱。
J40S兰精超细莫代尔赛络紧密纺纯纺纱线换算成特克斯数为590.5÷40=14.76tex,超细旦的聚酯纤维低弹丝50D/72F换算成特克斯数为50÷9=5.56tex,第一纱线的线密度是第二纱线的14.76÷5.56=2.65倍。
该面料结构如图1所示,为外层、中间层、里层构成的三层结构,外层由第一纱线编织构成,中间层由第二纱线的和第三纱线编织构成,里层由第四纱线编织构成。
该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所设计的面料选择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原料,并根据机型的实际情况准备好上机时以上四种原料所必须的原料管头数;
2)将原料上单面大圆机织造,织造时为后道工序的开幅定型预留好剖幅线,得到面料毛坯。上机织造时按图2所示的编织工艺示意图进行编织,织针的排列按图2所示的“1213”方式排列,织针的三角排列按图3所示方式排列。图2、图3中的①②③④为进纱路数编号;图2显示为共四路编织,其中1、2、3是根据织针针锺高低的不同对织针编号成1号针、2号针和3号针,“1213”是一个完全组织织针的排列方式,针筒织针按此依次循环排列;图3中“∧”为成圈三角,为集圈三角,“-”为浮线三角。上机织造按图2、二所示方式进行,共四路进线编织完成一个完全组织;第一路是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按添纱组织编织的方式分别进线出满针的单面编织,形成第一纱线稳定覆盖第二纱线、第二纱线又稳定覆盖第三纱线的三纱线圈横列;第二路是第四纱线单独进线编织。2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3、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再2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3、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不断以上面编织方式循环编织,形成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第三路重复第一路的编织方式形成三纱线圈横列;第四路是第四纱线单独进线编织,与第二路不同的是更换成另外一种织针3号针上集圈编织。3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2、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再3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2、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不断以上面编织方式循环编织,形成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
其中,第一路和第三路参与编织的第一纱线J40S兰精超细莫代尔赛络紧密纺纯纺纱线形成织物的外层,参与编织的第二纱线涤纶无光气流喷射纺低弹丝50D/72F和第三纱线30D气流喷射纺氨纶丝形成织物的中间层,第二路和第四路参与编织的第四纱线J32S全棉环锭纺精梳纱所形成的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构成织物的里层。
3)将所得面料毛坯沿剖幅线剖幅并全检入库;
4)将检验合格的面料毛坯由卷装退卷装入布车,然后接疋成连续状;
5)将整车接好疋的面料毛坯进行预定型,预定型温度为190℃,车速22m/min,超喂布料量为35%;
6)根据配缸的面料毛坯重量和浴比1:10给染缸进水,预定型好的面料毛坯进缸后,将布头布尾缝合成可以连续染缸运行的绳环状;
7)对进缸好的面料毛坯进行染整前处理得面料半成品;
8)采用染色液对染整前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中各种纤维组分按常规的染色工艺路线和染色工艺进行染色。首先采用分散染料和染料助剂溶于水形成的染色液对前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进行高温染超细旦的聚酯纤维纱线50D/72F;其次采用还原清洗液对高温染好超细旦聚酯纤维纱线的面料半成品进行还原清洗;最后用活性染料和染化助剂溶于水形成的染液对以上所形成的面料半成品中的J40S兰精超细莫代尔赛络紧密纺纯纺纱线和J32S全棉环锭纺精梳纱两种纱线进行染色。
9)接着对染好色的面料半成品用皂洗剂进行皂洗,再热洗和冷洗,直至将染料浮色洗净。皂洗时所用皂洗剂为净洗剂、螯合分散剂和防皱剂三种助剂的混合物,其中净洗剂为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净洗剂AR-812,含量为2g/L,螯合分散剂为上海雅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雅洁瑞ARSK,含量为1g/L,防皱剂为上海雅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雅适滑NF,含量为1.5g/L。加料的同时慢慢升温,升温速率控制在1℃/min,加温至98℃后保温15min,然后慢慢加冷水降温,降温速率控制在1℃/min,水温降至40℃时放水干净后再进一缸水热洗,热洗完毕后再冷洗直至将染料浮色洗净;
10)对浮色洗净的面料半成品用柠檬酸进行酸洗。柠檬酸为广州桂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含量为0.2g/L,常温下循环浸泡20min,调节面料的PH值控制在4~6之间;
11)然后对面料半成品上吸湿排汗助剂和上亲水性软油精。所述吸湿排汗助剂和亲水性软油精都是鲁道夫(东莞)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吸湿排汗助剂的用量为待染面料毛坯重量的1.5%,亲水性软油精的用量为待染面料毛坯重量的5%,水温50℃,保温20min;
12)对面料半成品脱水烘干后进行拉毛或磨毛处理;
13)对拉毛或磨毛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上定型机经过轧槽过轧液和轧车轧余复定型,得到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光坯。轧液中广州桂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柠檬酸,含量为0.2g/L,鲁道夫(东莞)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吸湿排汗助剂,含量为15g/L,鲁道夫(东莞)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亲水性软油精,含量为50g/L。复定型采用一浸一轧,轧余率为100%,复定型温度为160℃,车速为20m/min,超喂布料量为40%;
14)将所得面料光坯全检成卷入库。
实施例2
一种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由四种纱线编织而成。第一纱线为J60S60%兰精超细莫代尔40%长绒棉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线,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型混纺纱线;第二纱线为常州国星特种化纤有限公司提供的50D/72F细旦抗菌丙纶低弹丝,是一种赋予了抗菌功能的细旦聚丙烯纤维纱线;第三纱线为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生产的30D络衣丝ROICA,是一种低温热熔型聚氨酯纤维纱线;第四纱线为J40S70%精梳棉30%牛奶蛋白纤维环锭纺精梳混纺纱,其中30%的牛奶蛋白纤维是一种嫁接了线型大分子结构乳酪蛋白的聚丙烯腈纤维。
J60S60%兰精超细莫代尔40%长绒棉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线换算成特克斯数为587.56÷60=9.793tex,超细旦的聚酯纤维低弹丝50D/72F换算成特克斯数为50÷9=5.56tex,第一纱线的线密度是第二纱线的9.793÷5.56=1.76倍。
该面料结构如图1所示,为外层、中间层、里层构成的三层结构,外层由第一纱线编织构成,中间层由第二纱线的和第三纱线编织构成,里层由第四纱线编织构成。
该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所设计的面料选择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原料,并根据机型的实际情况准备好上机时以上四种原料所必须的原料管头数;
2)将原料上单面大圆机织造,织造时为后道工序的开幅定型预留好剖幅线,得到面料毛坯。上机织造时按图2所示的编织工艺示意图进行编织,织针的排列按图2所示的“1213”方式排列,织针的三角排列按附图3所示方式排列。图2、图3中的①②③④为进纱路数编号;图2显示为共四路编织,图2中1、2、3是根据织针针锺高低的不同对织针编号成1号针、2号针和3号针,“1213”是一个完全组织织针的排列方式,针筒织针按此依次循环排列;图3中“∧”为成圈三角,为集圈三角,“-”为浮线三角。上机织造按图2、二所示方式进行,共四路进线编织完成一个完全组织;第一路是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按添纱组织编织的方式分别进线出满针的单面编织,形成第一纱线稳定覆盖第二纱线、第二纱线又稳定覆盖第三纱线的三纱线圈横列;第二路是第四纱线单独进线编织。2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3、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再2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3、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不断以上面编织方式循环编织,形成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第三路重复第一路的编织方式形成三纱线圈横列;第四路是第四纱线单独进线编织,与第二路不同的是更换成另外一种织针3号针上集圈编织。3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2、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再3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2、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不断以上面编织方式循环编织,形成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
其中,第一路和第三路参与编织的第一纱线J60S60%兰精超细莫代尔40%长绒棉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线形成织物的外层,参与编织的第二纱线50D/72F细旦抗菌丙纶低弹丝和第三纱线30D络衣丝ROICA形成织物的中间层,第二路和第四路参与编织的第四纱线J40S70%精梳棉30%牛奶蛋白纤维环锭纺精梳混纺纱所形成的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构成织物的里层。
3)将所得面料毛坯沿剖幅线剖幅并全检入库;
4)将检验合格的面料毛坯由卷装退卷装入布车,然后接疋成连续状;
5)将整车接好疋的面料毛坯进行预定型,预定型温度为170℃,车速25m/min,超喂布料量为40%;
6)根据配缸的面料毛坯重量和浴比1:8给染缸进水,预定型好的面料毛坯进缸后,将布头布尾缝合成可以连续染缸运行的绳环状;
7)对进缸好的面料毛坯进行染整前处理得面料半成品;
8)采用染色液对染整前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中各种纤维组分按常规的染色工艺路线和染色工艺进行染色。因聚丙烯纤维上色率极低,所以本实施例选择不染50D/72F细旦抗菌丙纶低弹丝。直接采用活性染料和染化助剂溶于水形成的染液对以上所形成的面料半成品中的J60S60%兰精超细莫代尔40%长绒棉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线和J40S70%精梳棉30%牛奶蛋白纤维环锭纺精梳混纺纱两种混纺纱线进行染色。
9)接着对染好色的面料半成品用皂洗剂进行皂洗,再热洗和冷洗,直至将染料浮色洗净。皂洗时所用皂洗剂为净洗剂、螯合分散剂和防皱剂三种助剂的混合物,其中净洗剂为南通展亿化工有限公司净洗剂209,含量为1g/L,螯合分散剂为广东德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螯合分散剂DM-8207,含量为1.5g/L,防皱剂为广东德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浴中宝DXB-626防皱剂,含量为1g/L。加料的同时慢慢升温,升温速率控制在1℃/min,加温至85℃后保温20min,然后慢慢加冷水降温,降温速率控制在1℃/min,水温降至40℃时放水干净后再进一缸水热洗,热洗完毕后再冷洗直至将染料浮色洗净;
10)对浮色洗净的面料半成品用醋酸进行酸洗。醋酸为江苏索普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含量为0.5g/L,常温下循环浸泡15min,调节面料的PH值控制在4-6之间;
11)然后对面料半成品上吸湿排汗助剂和上亲水性软油精。吸湿排汗助剂为苏州联胜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吸湿排汗助剂MT-110A,用量为待染面料毛坯重量的2.2%,亲水性软油精为苏州联胜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强滑软油精222-PG,用量为待染面料毛坯重量的3.5%,水温60℃,保温15min;
12)对面料半成品脱水烘干后进行拉毛或磨毛处理;
13)对拉毛或磨毛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上定型机经过轧槽过轧液和轧车轧余复定型,得到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光坯。轧液中江苏索普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醋酸,含量为0.5g/L,苏州联胜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吸湿排汗助剂MT-110A,含量为22g/L,苏州联胜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强滑软油精222-PG,含量为35g/L。复定型采用一浸一轧,轧余率为80%,复定型温度为140℃,车速为15m/min,超喂布料量为25%;
14)将所得面料光坯全检成卷入库。
实施例3
一种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由四种纱线编织而成。第一纱线为J60S70%兰精超细粘胶30%精细亚麻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线,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型混纺纱线;第二纱线为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达爽纶40D/48F,经过真空溅射纳米银处理后纱线,是一种赋予了防辐射功能的十字截面高吸湿排汗聚酰胺纤维纱线;第三纱线为英威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30D聚氨酯纤维纱线;第四纱线为J40S70%精梳棉30%SUPERCOOL环锭纺精梳混纺纱,其中30%的SUPERCOOL是由上海贵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一种嫁接了亲水基团Y型截面改性的聚酯短纤。
J60S70%兰精超细粘胶30%精细亚麻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线换算成特克斯数为590.5÷60=9.842tex,达爽纶40D/48F换算成特克斯数为40÷9=4.444tex,第一纱线的线密度是第二纱线的9.842÷4.444=2.21倍。
该面料结构如图1所示,为外层、中间层、里层构成的三层结构,外层由第一纱线编织构成,中间层由第二纱线的和第三纱线编织构成,里层由第四纱线编织构成。
该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所设计的面料选择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原料,并根据机型的实际情况准备好上机时以上四种原料所必须的原料管头数;
2)将原料上单面大圆机织造,织造时为后道工序的开幅定型预留好剖幅线,得到面料毛坯。上机织造时按图2所示的编织工艺示意图进行编织,织针的排列按图2所示的“1213”方式排列,织针的三角排列按图3所示方式排列。图2、图3中的①②③④为进纱路数编号;图2显示为共四路编织,图2中1、2、3是根据织针针锺高低的不同对织针编号成1号针、2号针和3号针,“1213”是一个完全组织织针的排列方式,针筒织针按此依次循环排列;图3中“∧”为成圈三角,为集圈三角,“-”为浮线三角。上机织造按图2、二所示方式进行,共四路进线编织完成一个完全组织;第一路是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按添纱组织编织的方式分别进线出满针的单面编织,形成第一纱线稳定覆盖第二纱线、第二纱线又稳定覆盖第三纱线的三纱线圈横列;第二路是第四纱线单独进线编织。2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3、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再2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3、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不断以上面编织方式循环编织,形成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第三路重复第一路的编织方式形成三纱线圈横列;第四路是第四纱线单独进线编织,与第二路不同的是更换成另外一种织针3号针上集圈编织。3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2、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再3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2、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不断以上面编织方式循环编织,形成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
其中,第一路和第三路参与编织的第一纱线J60S70%兰精超细粘胶30%精细亚麻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线形成织物的外层,参与编织的第二纱线40D/48F达爽纶和第三纱线英威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30D聚氨酯纤维纱线形成织物的中间层,第二路和第四路参与编织的第四纱线J40S70%精梳棉30%SUPERCOOL环锭纺精梳混纺纱所形成的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构成织物的里层。
3)将所得面料毛坯沿剖幅线剖幅并全检入库;
4)将检验合格的面料毛坯由卷装退卷装入布车,然后接疋成连续状;
5)将整车接好疋的面料毛坯进行预定型,预定型温度为185℃,车速15m/min,超喂布料量为25%;
6)根据配缸的面料毛坯重量和浴比1:12给染缸进水,预定型好的面料毛坯进缸后,将布头布尾缝合成可以连续染缸运行的绳环状;
7)对进缸好的面料毛坯进行染整前处理得面料半成品;
8)采用染色液对染整前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中各种纤维组分按常规的染色工艺路线和染色工艺进行染色。首先采用分散染料和染料助剂溶于水形成的染色液对前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进行高温染第四纱线中的30%SUPERCOOL聚酯短纤;其次采用还原清洗液对高温染好聚酯短纤的面料半成品进行还原清洗;最后用活性染料和染化助剂溶于水形成的染液对以上所形成的面料半成品的J60S70%兰精超细粘胶30%精细亚麻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线和J40S70%精梳棉30%SUPERCOOL环锭纺精梳混纺纱中的粘胶纤维、亚麻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染色。
9)接着对染好色的面料半成品用皂洗剂进行皂洗,再热洗和冷洗,直至将染料浮色洗净。皂洗时所用皂洗剂为净洗剂、螯合分散剂和防皱剂三种助剂的混合物,其中净洗剂为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净洗剂AR-812,含量为2.5g/L,螯合分散剂为科莱恩纺织染料助剂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螯合分散剂R-3C,含量为2g/L,防皱剂为科莱恩纺织染料助剂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润滑性防皱剂依玛可MPE,含量为1.5g/L。加料的同时慢慢升温,升温速率控制在1℃/min,加温至100℃后保温20min,然后慢慢加冷水降温,降温速率控制在1℃/min,水温降至40℃时放水干净后再进一缸水热洗,热洗完毕后再冷洗直至将染料浮色洗净;
10)对浮色洗净的面料半成品用柠檬酸进行酸洗。柠檬酸为苏州旷世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含量为0.8g/L,常温下循环浸泡10min,调节面料的PH值控制在4-6之间;
11)然后对面料半成品上吸湿排汗助剂和上亲水性软油精。吸湿排汗助剂为苏州市统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涤宝舒DPS,用量为待染面料毛坯重量的1.8%,亲水性软油精为广州市广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亲水性软油精SJ12,用量为待染面料毛坯重量的4.5%,水温80℃,保温15min;
12)对面料半成品脱水烘干后进行拉毛或磨毛处理;
13)对拉毛或磨毛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上定型机经过轧槽过轧液和轧车轧余复定型,得到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光坯。轧液中苏州旷世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柠檬酸,含量为0.8g/L,苏州市统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吸湿排汗助剂涤宝舒DPS,含量为18g/L,广州市广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亲水性软油精SJ12,含量为45g/L。复定型采用一浸一轧,轧余率为85%,复定型温度为145℃,车速为23m/min,超喂布料量为45%;
14)将所得面料光坯全检成卷入库。
实施例4
一种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由四种纱线编织而成。第一纱线为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有光连续纺粘胶人造丝120D/44F,是一种再生纤维素长纤纱;第二纱线为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防紫外线高吸湿排汗聚酯纤维长丝DTY75D/72F,是一种加入了防紫外线功能性母粒或功能性粉体的聚酯切片经十字截面的喷嘴挤压抽丝而形成的一种改性聚酯纤维纱线;第三纱线为英威达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生产的T562B型EasySetLYCRA40D聚氨酯纤维纱线,是一种低温热定型聚氨酯纤维纱线;第四纱线为J40S全棉环锭纺精梳纱。
有光连续纺粘胶人造丝120D/44F换算成特克斯数为120÷9=13.333tex,防紫外线高吸湿排汗聚酯纤维长丝DTY75D/72F换算成特克斯数为75÷9=8.333tex,第一纱线的线密度是第二纱线的13.333÷8.333=1.6倍。
该面料结构如图1所示,为外层、中间层、里层构成的三层结构,外层由第一纱线编织构成,中间层由第二纱线的和第三纱线编织构成,里层由第四纱线编织构成。
该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所设计的面料选择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原料,并根据机型的实际情况准备好上机时以上四种原料所必须的原料管头数;
2)将原料上单面大圆机织造,织造时为后道工序的开幅定型预留好剖幅线,得到面料毛坯。上机织造时按图2所示的编织工艺示意图进行编织,织针的排列按图2所示的“1213”方式排列,织针的三角排列按图3所示方式排列。图2、图3中的①②③④为进纱路数编号;图2显示为共四路编织,图2中1、2、3是根据织针针锺高低的不同对织针编号成1号针、2号针和3号针,“1213”是一个完全组织织针的排列方式,针筒织针按此依次循环排列;图3中“∧”为成圈三角,为集圈三角,“-”为浮线三角。上机织造按图2、二所示方式进行,共四路进线编织完成一个完全组织;第一路是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按添纱组织编织的方式分别进线出满针的单面编织,形成第一纱线稳定覆盖第二纱线、第二纱线又稳定覆盖第三纱线的三纱线圈横列;第二路是第四纱线单独进线编织。2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3、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再2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3、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不断以上面编织方式循环编织,形成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第三路重复第一路的编织方式形成三纱线圈横列;第四路是第四纱线单独进线编织,与第二路不同的是更换成另外一种织针3号针上集圈编织。3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2、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再3号织针一针集圈编织,1、2、1号织针连续三针浮线编织,不断以上面编织方式循环编织,形成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
其中,第一路和第三路参与编织的第一纱线有光连续纺粘胶人造丝120D/44F形成织物的外层,参与编织的第二纱线防紫外线高吸湿排汗聚酯纤维长丝DTY75D/72F和第三纱线英威达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T526B型40D低温热定型聚氨酯纤维纱线形成织物的中间层,第二路和第四路参与编织的第四纱线J40S全棉环锭纺精梳纱所形成的鱼鳞般片状结构横列构成织物的里层。
3)将所得面料毛坯沿剖幅线剖幅并全检入库;
4)将检验合格的面料毛坯由卷装退卷装入布车,然后接疋成连续状;
5)将整车接好疋的面料毛坯进行预定型,预定型温度为185℃,车速25m/min,超喂布料量为40%;
6)根据配缸的面料毛坯重量和浴比1:15给染缸进水,预定型好的面料毛坯进缸后,将布头布尾缝合成可以连续染缸运行的绳环状;
7)对进缸好的面料毛坯进行染整前处理得面料半成品;
8)采用染色液对染整前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中各种纤维组分按常规的染色工艺路线和染色工艺进行染色。首先采用分散染料和染料助剂溶于水形成的染色液对前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进行高温染第二纱线的防紫外线高吸湿排汗聚酯纤维长丝DTY75D/72F;其次采用还原清洗液对高温染好聚酯短纤的面料半成品进行还原清洗;最后用活性染料和染化助剂溶于水形成的染液对以上所形成的面料半成品的有光连续纺粘胶人造丝120D/44F和J40S全棉环锭纺精梳纱进行染色。
9)接着对染好色的面料半成品用皂洗剂进行皂洗,再热洗和冷洗,直至将染料浮色洗净。皂洗时所用皂洗剂为净洗剂、螯合分散剂和防皱剂三种助剂的混合物,其中净洗剂为南通展亿化工有限公司净洗剂209,含量为1.5g/L,螯合分散剂为上海雅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雅洁瑞ARSK,含量为1.2g/L,防皱剂为上海雅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雅适滑NF,含量为1.8g/L。加料的同时慢慢升温,升温速率控制在1℃/min,加温至95℃后保温18min,然后慢慢加冷水降温,降温速率控制在1℃/min,水温降至40℃时放水干净后再进一缸水热洗,热洗完毕后再冷洗直至将染料浮色洗净;
10)对浮色洗净的面料半成品用醋酸进行酸洗。醋酸为江苏索普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含量为1g/L,常温下循环浸泡15min,调节面料的PH值控制在4-6之间;
11)然后对面料半成品上吸湿排汗助剂和上亲水性软油精。吸湿排汗助剂为张家港市德宝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蓬松超耐久亲水柔软剂DP-9992,用量为待染面料毛坯重量的2.5%,亲水性软油精为惠州市华威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亲水性软油精RS,用量为待染面料毛坯重量的3.5%,水温60℃,保温20min;
12)对面料半成品脱水烘干后进行拉毛或磨毛处理;
13)对拉毛或磨毛处理好的面料半成品上定型机经过轧槽过轧液和轧车轧余复定型,得到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光坯。轧液中江苏索普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醋酸,含量为1g/L,张家港市德宝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蓬松超耐久亲水柔软剂DP-9992,含量为25g/L,惠州市华威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亲水性软油精RS,含量为35g/L。复定型采用一浸一轧,轧余率为60%,复定型温度为150℃,车速为25m/min,超喂布料量为25%;
14)将所得面料光坯全检成卷入库。
对实施例1~4所得面料光坯各性能检测结果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Claims (2)

1.一种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它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以及第四纱线四种纱线编织而成,其中:
第一纱线为麻或羊毛或羊绒或蚕丝纤维或棉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而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型混纺纱线、或者为再生纤维素长纤纱、或者为再生纤维素短纤纱、或者为纯麻纱线、或者为纯羊毛或羊绒纱线、或者为纯蚕丝纱线;
第二纱线为异形截面的改性聚酯纤维纱线、或者为异形截面的改性聚酰胺纤维纱线、或者为细旦聚丙烯纤维纱线、或者为超细旦的聚酯纤维纱线、或者为超细旦的聚酰胺纤维纱线;
第三纱线为聚氨酯纤维纱线;
第四纱线为聚酯短纤或聚丙烯腈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与棉纤维混纺的棉纤维型混纺纱线、或者为全棉纱线;
所述第一纱线的线密度是第二纱线的1.4~2.7倍;
所述面料为外层、中间层、里层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外层由第一纱线编织构成,所述中间层由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编织构成,所述里层由第四纱线编织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纱线的棉纤维型混纺纱中,聚酯短纤为异形截面改性的聚酯短纤或者为嫁接了亲水基团的异形截面改性的聚酯短纤,聚丙烯腈纤维为嫁接了线型大分子结构乳酪蛋白的聚丙烯腈纤维。
CN201520826809.XU 2015-10-21 2015-10-21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 Active CN205295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6809.XU CN205295630U (zh) 2015-10-21 2015-10-21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6809.XU CN205295630U (zh) 2015-10-21 2015-10-21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95630U true CN205295630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38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26809.XU Active CN205295630U (zh) 2015-10-21 2015-10-21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95630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0336A (zh) * 2015-10-21 2016-01-06 武汉爱帝高级服饰有限公司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82004A (zh) * 2018-01-10 2018-08-10 江苏天服饰有限公司 具有抗菌功能的发热纤维复合面料
CN108978025A (zh) * 2018-09-20 2018-12-11 苏州东方之子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型混纺晴纶条
CN110725052A (zh) * 2019-09-09 2020-01-24 江苏金辰针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环保型抑菌保暖功能内衣面料
CN111364157A (zh) * 2020-03-09 2020-07-03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导湿保暖功能球体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WO2020237301A1 (en) * 2019-05-27 2020-12-03 Skilled Global Investments Limited Fabrics having improved moisture transport properties
CN112962203A (zh) * 2021-04-14 2021-06-15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针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13243577A (zh) * 2021-05-11 2021-08-13 王祥宇 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远红外自发热拉毛保暖连裤袜的生产方法
CN115257095A (zh) * 2022-07-25 2022-11-01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织带及服装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0336A (zh) * 2015-10-21 2016-01-06 武汉爱帝高级服饰有限公司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20336B (zh) * 2015-10-21 2017-05-31 武汉爱帝针织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82004A (zh) * 2018-01-10 2018-08-10 江苏天服饰有限公司 具有抗菌功能的发热纤维复合面料
CN108978025A (zh) * 2018-09-20 2018-12-11 苏州东方之子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型混纺晴纶条
WO2020237301A1 (en) * 2019-05-27 2020-12-03 Skilled Global Investments Limited Fabrics having improved moisture transport properties
AU2020282382B2 (en) * 2019-05-27 2022-03-24 Comfiknit Limited Fabrics having improved moisture transport properties
US11987909B2 (en) 2019-05-27 2024-05-21 Comfiknit Limited Fabrics having improved moisture transport properties
CN110725052A (zh) * 2019-09-09 2020-01-24 江苏金辰针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环保型抑菌保暖功能内衣面料
CN111364157A (zh) * 2020-03-09 2020-07-03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导湿保暖功能球体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CN111364157B (zh) * 2020-03-09 2021-08-24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导湿保暖功能球体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CN112962203A (zh) * 2021-04-14 2021-06-15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针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13243577A (zh) * 2021-05-11 2021-08-13 王祥宇 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远红外自发热拉毛保暖连裤袜的生产方法
CN115257095A (zh) * 2022-07-25 2022-11-01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织带及服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0336B (zh)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5295630U (zh) 轻薄热湿舒适性多功能针织面料
CN106192177B (zh) 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52845B (zh) 吸湿发热快干保湿保暖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6033999U (zh) 单向导湿吸湿发热针织面料
CN104278421B (zh) 抗菌安全吸湿速干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3341B (zh) 吸湿快干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6110B (zh) 一种单向导湿吸湿速干的棉/锦复合针织面料
CN105862238B (zh) 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73916B (zh) 一种涤纶纤维与莫代尔纤维混纺丝光的汗布面料
CN109972275A (zh) 具有单向导湿、双面异性、吸湿快干功能的针织面料及制备方法
CN103668732A (zh) 一种单向导湿快干的棉/涤复合针织面料
CN102418225B (zh) 一种竹纤维针织毛圈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04878516B (zh) 一种针织面料及制备方法
CN103233317A (zh) 一种防透吸湿异机能针织面料及其制造工艺
CN111172653B (zh) 一种牛仔瑜伽面料的制作工艺
CN1776057A (zh) 高级丝光快干的棉-涤面料
CN105970458A (zh) 一种立体皱花保暖空气层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74544A (zh) 一种导湿快干羊毛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66495B (zh) 凉感面料、纺织方法及应用
CN217149494U (zh) 一种防粘身导湿针织物
CN103603155A (zh) 一种纯棉凉感针织面料的加工方法
CN211645543U (zh) 一种凉感针织牛仔面料
CN104695101A (zh) 一种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03924369A (zh) 超仿棉针织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