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7124U - 一种救生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7124U
CN205087124U CN201520522242.7U CN201520522242U CN205087124U CN 205087124 U CN205087124 U CN 205087124U CN 201520522242 U CN201520522242 U CN 201520522242U CN 205087124 U CN205087124 U CN 205087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storage room
arm
voltage energy
rear gas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222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红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222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7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7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71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救生设备涉及救生工具领域。一种救生设备,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充气囊、微型高压储气***以及用于固定人体的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所述充气囊包括位于人体前面的前气囊和位于人体背面的后气囊;左肩带和右肩带均设置在前气囊和后气囊的上部;所述微型高压储气***包括设置在前气囊上的高压蓄能室,与后气囊连接的导气管,以及连接高压蓄能室、前气囊和导气管的阀门;所述阀门固接在高压蓄能室上;阀门打开后前气囊和后气囊充气膨胀。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穿戴方便,可使人胸背以上的位置浮在水面上,且在落水后不影响人进行自救活动。

Description

一种救生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救生设备。
背景技术
地球上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地方是海洋,仅百分之三十的陆地上又星罗密布着各种河流和湖泊,所以人们到水边工作或者休闲娱乐的频率非常高,因此落水事故也时有发生。为了有效保护人们在近水或水上活动的安全,用于水中的救生设备必不可少。
但目前最常见的用于水中的救生设备都采用预浮力结构,如现在常用的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筏等,在人落水前就已经具有浮力。但这些救生设备体积庞大,人穿戴后活动十分不方便。为此专利“背带式救生衣”(公开号:CN103600820A)提出了一种可以在落水时再充气自救的背带式救生衣。
虽然背带式救生衣解决了现有常用救生衣体积大的问题,但是应急气囊分别在人体的两个腋下,充气后人手的活动受到限制,无法通过游泳自救脱离落水区域,还极有可能因为手的挣扎乱动损坏应急气囊;且因为阀门是设在两腋下的,不方便人手弯到腋下进行操作,尤其是人手受伤时不仅操作不便而且易产生恐慌情绪。背带式救生衣的两个应急气囊彼此不连通,在充气时必须分别打开阀门进行充气,使背带式救生衣并不能在人体落水的时候进行快速充气,浪费急救时间。而且,人在落水时极有可能遇到剧烈碰撞的而导致身体受损的情况,胸背位置内的脏器对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救生设备,以解决现有救生设备不能快速充气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如下方案:
方案一:一种救生设备,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充气囊、微型高压储气***以及用于固定人体的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所述充气囊包括位于人体前面的前气囊和位于人体背面的后气囊;左肩带和右肩带均设置在前气囊和后气囊的上部;所述微型高压储气***包括设置在前气囊上的高压蓄能室,与后气囊连接的导气管,以及连接高压蓄能室、前气囊和导气管的阀门;所述阀门固接在高压蓄能室上;阀门打开后前气囊和后气囊充气膨胀。
本文中的高压蓄能室指含有压缩气体的储气室。外侧面指远离人体的一面。救援带指规则形状的布带。
工作原理:在人未落水时,人通过左肩带、右肩带、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将救生设备穿在身上。当人落水时,打开阀门,前气囊和后气囊被充气膨胀,使人体在浮力作用下浮在水面上。前气囊和后气囊分别位于人体的前面和后面,不影响人手的运动,因此有利于人划水自救。前气囊和后气囊之间通过阀门彼此连接,打开阀门两者可同时进行充气,由一个阀门控制前后两个气囊充气,避免分别充气而浪费自救时间。
有益效果:
1.阀门连接高压蓄能室、前气囊和导气管,导气管又连接后气囊,当打开阀门时,高压蓄能室内的气体可快速填充到前气囊中并同时通过导气管填充到后气囊中,使前、后气囊快速充气膨胀,产生浮力将人体浮在水面上。
2.阀门固接在高压蓄能室上,高压蓄能室设置在前气囊上,前气囊位于人体前面,即阀门就在人一低头就能马上看到和摸到的位置,方便人手快速摸到阀门并打开阀门进行充气。
3.前气囊位于人体的前面,后气囊位于人体的背面,在充气后,位于前气囊和后气囊之间的手臂不会受膨胀后的气囊阻挡,前、后气囊不会影响人手的自由活动,人浮在水中的位置刚好使手能够前后运动划水,方便人在水中自救并划到岸边。
4.本实用新型仅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充气囊和微型高压储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所用材料皆为普通材料,价格便宜。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位于人体前面的前盖板和位于人体背面的后盖板;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分别贴合人体的胸背位置,前盖板和后盖板的上端通过左肩带和右肩带连接,前盖板和后盖板的下端分别设有可开合的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前盖板和后盖板分别贴合人体的胸背位置,保护人体的胸背位置不受撞击伤害,有利于提高灾难事故发生后人的存活率。
方案三:在方案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阀门包括四通管和塞子,四通管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第一支管连接高压蓄能室,第二支管连接前气囊,第三支管连接导气管,第四支管的管口内设有具有弹性的阻尼膜,塞子滑动连接在第四支管上,塞子可***阻尼膜内并堵塞第一支管;方便在***塞子时,塞子将阻尼膜撑开并沿着塞子前进的方向堵塞住第一支管;在人拔出塞子后,阻尼膜离开第一支管,使得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彼此连通,方便高压蓄能室的气体分别进入前气囊和经由导气管进入后气囊中。
方案四: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高压蓄能室上设有气压表,方便在充气时能够进行量化充气,而不会因为充气过度而使高压蓄能室***,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同时,方便在使用和充气过程中观察高压蓄能室内的气体量,避免过度充气或过度使用,避免高压蓄能室受到损坏,同时有利于估计救生设备内的气体的可使用时间进行自救。
方案五:在方案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高压蓄能室位于前气囊盒的外侧面,所述前气囊折叠设置在高压蓄能室和前气囊盒之间,所述前气囊可收进前气囊盒内;所述后气囊折叠设置在后气囊盒内;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分别位于前盖板和后盖板下端,高压蓄能室位于在前气囊盒的外侧面上即高压蓄能室的内侧面和前气囊盒的外侧面共用一个平板,前气囊和后气囊折叠设置在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内,气囊未充气时被压缩折叠在气囊盒中,使整个救生设备体积小、质量轻,不影响人的各种活动。高压蓄能室和前气囊盒位于人体的前面,后气囊盒位于人体的背面,在充气后,位于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内的前气囊和后气囊向上膨胀不会影响人手的自由活动,人浮在水中的位置刚好使手能够前后运动划水,方便人在水中自救并划到岸边。
方案六:在方案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后盖板上设有救援带,所述救援带的两端固接在后盖板上;方便救援者直接抓握救援带对穿着救生设备的溺水者进行施救,或者通过其他救生工具通过救援带对距离较远的溺水者进行施救,这样可有效避免在救援过程中与溺水者因肢体纠缠导致的生命危险,也有利于进行远距离施救,提高溺水者的存活率。
方案七:在方案三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的左端和右端彼此之间分别设有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所述左肩带、右肩带、左连接带、右连接带上均设有用来调节长短的连接扣;方便通过调节连接扣将整个救生设备调节到合***置,使前盖板和后盖板紧贴人的前胸后背,使人在落水挣扎过程中不会从救生设备中脱落出来,加大对人关键脏器的保护作用,使救生设备可以牢固地将人托在水中。因为前、后气囊盒都是位于前、后盖板的下方使得气囊在充气后前、后气囊同样位于前、后盖板的下方,而前、后盖板贴合着人的胸背等关键位置,所以气囊以上位置即人的胸背及其以上的位置都被气囊托出水面,使人在水中不会因为胸背及其以上位置被水淹没而产生恐慌不适的感觉,同时避免因胸背位置长时间泡在水中而导致的低温症、皮肤溃烂、血压不足、呼吸困难等恶劣情况的出现。
方案八:在方案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前盖板与高压蓄能室铰接,前盖板外侧面和高压蓄能室外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度到180度;所述后盖板和后气囊盒铰接,后盖板的外侧面和后气囊盒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度到180度;高压蓄能室和后气囊盒的外侧面分别与前盖板和后盖板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最小为90度,使人体垂直于气囊形成的漂浮体,有利于人体在水中处于胸背露出水面的平衡位置,方便人体自身稳定以及通过双手划水进行自救。
方案九:在方案七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高压蓄能室、后气囊盒、左肩带、右肩带、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均涂有荧光层;所述塞子涂有红色荧光层;方便在夜晚等较暗环境下对人进行搜救。用醒目的红色方便区分塞子和和其它部件,使人在危急时可以准确快速地找到塞子并打开塞子进行充气自救,塞子涂上荧光层便于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也能准确快速地找到塞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左肩带1、右肩带2、左连接带3、右连接带4、导气管5、连接扣6、前盖板7、后盖板8、铰接件9、气压表10、气门嘴11、救援带12、四通管13、塞子14、高压蓄能室15、前气囊盒底16、后气囊盒盖17、后气囊盒底18、前气囊19、后气囊20、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2、第三支管23、第四支管24。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救生设备,包括左肩带1、右肩带2、充气囊、微型高压储气***、前气囊盒、后气囊盒、位于人体前面的前盖板7和位于人体背面的后盖板8;前盖板7和后盖板8分别贴合人体的胸背位置。前盖板7和后盖板8的上端分别与左肩带1和右肩带2热压胶合,前盖板7和后盖板8的下端分别通过铰接件9铰接高压蓄能室15和后气囊盒盖17;前盖板7和后盖板8的左端彼此具有对应的固定口,通过固定口与左连接带3的两端连接。前盖板7和后盖板8的右端同样彼此具有对应的固定口,通过固定口与右连接带4的两端连接。后盖板8两端的固定口之间连接着用于救援用的救援带12。左肩带1、右肩带2、左连接带3、右连接带4上均卡接有用来调节肩带或连接带长短的连接扣6。
前盖板7、后盖板8、高压蓄能室15及铰接件9均采用合金制成;利用合金的致密性使合金不易损坏,有效保护人体的胸背内的心脏、肺脏等重要脏器不受水里的漂浮物或冲积物的撞击而被伤害,提高人的存活率。
如图2所示,微型高压储气***包括高压蓄能室15、连接在高压蓄能室15与后气囊20之间的导气管5,以及连接高压蓄能室15、前气囊19和导气管5的阀门;阀门焊接在高压蓄能室15左上方;阀门打开后前气囊19和后气囊20充气膨胀。阀门包括四通管13、塞子14和阻尼膜,四通管13焊接在高压蓄能室15上;高压蓄能室上还焊接有气压表和气门嘴。充气囊包括折叠在高压蓄能室15与前气囊盒底16之间的前气囊19和折叠在后气囊盒盖17和后气囊盒底18之间的后气囊20。
如图1至图3所示,阀门包括四通管13和塞子14,塞子14上涂有红色荧光层。四通管13包括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2、第三支管23和第四支管24;第一支管21连接高压蓄能室15,第二支管22连接前气囊19,第三支管23连接导气管5,第四支管24的管口内粘接有具有弹性的阻尼膜,塞子14滑动连接在第四支管24上,第二支管22和第三支管23在同一直线上的相反位置上。塞子14可***阻尼膜内并堵塞四通管13的第一支管21;方便在***塞子14时,塞子14将阻尼膜撑开并沿着塞子14前进的方向堵塞住第一支管21;在人拔出塞子14后,阻尼膜离开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2和第三支管23,使得这三个支管彼此连通,方便高压蓄能室15的气体分别进入前气囊19和经由导气管5进入后气囊20中。
如图2所示,铰接件9使高压蓄能室15和前盖板7之间以及后气囊盒盖17和后盖板8的之间的夹角最小为90度;方便前气囊19和后气囊20充满气后后,紧贴人体的前盖板7和后盖板8与前气囊19和后气囊20靠近人体的顶端位置上的高压蓄能室15与后气囊盒盖17之间呈90度夹角,使人体垂直于前气囊19和后气囊20形成的漂浮体,有利于人体在水中处于胸背露出水面的平衡位置,方便人体自身稳定以及通过双手划水进行自救。
如图1和图2所示,高压蓄能室15上焊接的气压表10,方便在充气时能够进行量化充气,而不会因为充气过度而使高压蓄能室15***,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同时,方便在进行充气后观察高压蓄能室15内的剩余气体量,以便估计救生设备内的气体的可使用时间。
高压蓄能室15上安装有气门嘴11,方便在使用塞子14关闭四通管13的第一支管21后,使用充气设备通过气门嘴11对高压蓄能室15进行充气,因为气门嘴11单向导通所以不会向外漏气;方便在通过打开塞子14后,使用抽气设备通过气门嘴11将前气囊19和后气囊20内的气体抽出,使前气囊19和后气囊20折叠收入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中,减小前气囊19和后气囊20的体积。
高压蓄能室15、后气囊盒盖17、左肩带1、右肩带2、左连接带3、右连接带4的外表层上均涂有荧光层;方便在夜晚等较暗环境下对人进行搜救。
左连接带3和右连接带4内部分填充有塑料泡沫,增加人体穿戴的舒适性,同时在最坏情况下即胸背落水时可以增加人的浮力。左肩带1和右肩带2为塑胶软带,增加与人体的贴合性,使左肩带1和右肩带2连接的前盖板7和后盖板8更加贴合人体。
在人未落水时,人通过左肩带1、右肩带2、左连接带3及右连接带4上的连接扣6,将穿在身上的救生设备调节至合***置,使前盖板7和后盖板8紧贴人的胸背位置。而在前盖板7和后盖板8的下面是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此时设置在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内的前气囊19和后气囊20未充气折叠收拢在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内。当人落水时,将塞子14从四通管13上拔开,使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2和第三支管23导通,使高压蓄能室15中的气体通过第一支管21流出,经第二支管22流进前气囊19中,经第三支管23流进导气管5,并通过导气管5对与导气管5连接的后气囊20进行充气。在前气囊19和后气囊20完全充满后,前气囊19、后气囊20、高压蓄能室15和导气管5保持畅通状态,当有气体的任-部位受到外力冲击时、气体能把这个破坏力平均传导分散到相对气压低的地方,这样就可以保护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进而保护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人。因为高压蓄能室15和前盖板7最小夹角为90度,所以当前气囊19被充满后高压蓄能室15与前盖板7刚好为90度左右,同样,后气囊盒盖17与后盖板8之间的夹角也为90度。此时,人体垂直地被前气囊19和后气囊20托起,胸背以上的位置露出水面,人体平衡地漂浮在水中,可通过手臂自由划水进行自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救生设备,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充气囊和微型高压储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人体的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所述充气囊包括位于人体前面的前气囊和位于人体背面的后气囊;左肩带和右肩带均设置在前气囊和后气囊的上部;所述微型高压储气***包括设置在前气囊上的高压蓄能室,与后气囊连接的导气管,以及连接高压蓄能室、前气囊和导气管的阀门;所述阀门固接在高压蓄能室上;阀门打开后前气囊和后气囊充气膨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人体前面的前盖板和位于人体背面的后盖板;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分别贴合人体的胸背位置,前盖板和后盖板的上端通过左肩带和右肩带连接,前盖板和后盖板的下端分别设有可开合的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四通管和塞子,四通管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第一支管连接高压蓄能室,第二支管连接前气囊,第三支管连接导气管,第四支管的管口内设有具有弹性的阻尼膜,塞子滑动连接在第四支管上,塞子可***阻尼膜内并堵塞第一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蓄能室上设有气压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蓄能室位于前气囊盒的外侧面,所述前气囊折叠设置在高压蓄能室和前气囊盒之间,所述前气囊可收进前气囊盒内;所述后气囊折叠设置在后气囊盒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上设有救援带,所述救援带的两端固接在后盖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的左端和右端彼此之间分别设有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所述左肩带、右肩带、左连接带、右连接带上均设有用来调节长短的连接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与高压蓄能室铰接,前盖板外侧面和高压蓄能室外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度到180度;所述后盖板和后气囊盒铰接,后盖板的外侧面和后气囊盒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度到180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蓄能室、后气囊盒、左肩带、右肩带、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均涂有荧光层;所述塞子涂有红色荧光层。
CN201520522242.7U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救生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87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2242.7U CN205087124U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救生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2242.7U CN205087124U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救生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7124U true CN205087124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77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2224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87124U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救生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71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7143A (zh) * 2018-08-24 2020-03-03 陆健 框架式游泳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7143A (zh) * 2018-08-24 2020-03-03 陆健 框架式游泳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31411B1 (en) Fashionable emergency flotation aid
US6332424B1 (en) Hands free signal device
CN201501522U (zh) 外携式气胀救生背心
CN201501521U (zh) 一种气胀式救生背心
CN101607588A (zh) 水中救生衣
ES2349341T3 (es) Traje de escape submarino.
RU137541U1 (ru) Плавательный спасательный гидрокостюм
CN203946255U (zh) 海上救生衣
CN205087124U (zh) 一种救生设备
JP7222931B2 (ja) ウォータースポーツ用カラー救命具
CN207029501U (zh) 自救式救生衣
CN206871325U (zh) 一种气胀式救生衣
CN105109645A (zh) 自充气防溺水游泳圈
CN206336415U (zh) 一种自动充气的气胀式救生衣
CN210284559U (zh) 一种具有快速充气功能的救生腰包
CN210912824U (zh) 一种贴身的救生衣
CN101104437A (zh) 隐形救生衣
CN207747997U (zh) 具有呼吸功能的折叠式救生衣
WO2012167379A1 (en) Marker and recovery device
IE20190206A2 (en) A personal water safety device
CN2628416Y (zh) 自动充气式便携救生圈
CN103661851A (zh) 一种可佩戴式快速即时充气的救生圈
GB2581015A (en) A personal water safety device
CN205931194U (zh) 一种应急快速充气救生圈
CN201400302Y (zh) 一种救生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