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0590U - 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70590U
CN205070590U CN201520491043.4U CN201520491043U CN205070590U CN 205070590 U CN205070590 U CN 205070590U CN 201520491043 U CN201520491043 U CN 201520491043U CN 205070590 U CN205070590 U CN 205070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electronic equipment
power
standby power
in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10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霄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 Si Electron Technology Co Ltd Of Quzhou City
Original Assignee
Wo Si Electron Technology Co Ltd Of Quzhou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 Si Electron Technology Co Ltd Of Quzhou City filed Critical Wo Si Electron Technology Co Ltd Of Quzhou City
Priority to CN2015204910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70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70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705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其脉冲频率调制电路的输入绕组P1异名端接MOS管TR2漏极,MOS管TR2源极分别通过电阻R5接地和通过偏置电阻R9接三极管TR2基极,且偏置电阻R9两端并联电容C5;三极管TR1集电极接MOS管TR2栅极,三极管TR1发射极接地;反馈绕组P3同名端经电容C6、电阻R11接MOS管TR2栅极;输入电量另外一路经软启动电路接MOS管TR2栅极;基准放大电路包括稳压器ADJ,以便经光耦OC1、脉冲频率调制电路晶体三极管TR1基极形成电压负反馈回路;稳压输出电路由变压器T1输出绕组P2、整流二极管D1和滤波电容C3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待机电源***及其分***或部件,可以提高待机电源产品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特别涉及电子设备待机电源***及其分***或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电视机、空调等电子设备都使用了待机电源,在待机状态下,电子设备仍需耗费220V或380V能源,这对于节能减排较为不利。此外,现有待机电源电路部分的频率越来越高,功率密度也越来越大,由此也增加了产品功耗。因此,有必要对电子设备待机电源***及其分***或部件进行改进,以便降低产品的功耗,实现节能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电子设备待机电源***及其分***或部件,以便实现节能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电子设备待机电源包括依次连接的电能接入设备、稳压滤波电路及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能接入设备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蓄电池及逆变器,反激式DC-DC变换器的脉冲频率调制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TR1、电容C6和电容C5、电阻R11和电阻R9、续流二极管D3及反馈绕组P3,输入电量从输入绕组P1的同名端接入,输入绕组P1的异名端接MOS管TR2的漏极,MOS管TR2的源极分别通过电阻R5接地和通过偏置电阻R9接三极管TR2的基极,且偏置电阻R9的两端并联电容C5;三极管TR1集电极接MOS管TR2的栅极,三极管TR1的发射极接地;反馈绕组P3同名端经电容C6、电阻R11接MOS管TR2的栅极;输入电量的另外一路经软启动电路接MOS管TR2的栅极;基准放大电路包括稳压器ADJ,以便经光耦OC1、脉冲频率调制电路的晶体三极管TR1的基极形成电压负反馈回路;稳压输出电路由变压器T1的输出绕组P2、整流二极管D1和滤波电容C3连接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待机电子设备待机电源采用了太阳能蓄能,在待机状态下无需消耗市电电能,由此节约了电能。此外,本实用新型对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保护电路部分进行了改进,该保护电路部分自身消耗的能量非常少,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短路损耗,有效地提高了电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电路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市电供电装置的方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交直流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太阳能供电装置的方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太阳能电池的方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蓄电池控制器的方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蓄电池的方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逆变器的方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一的方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二的电路简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三的电路简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四的电路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五的输出短路保护部分电路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六的输出短路保护部分电路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七的输出短路保护部分电路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变换器实施例八的输出短路保护部分电路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九的输出短路保护部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方便起见,以下实施例中元器件代号按一定规则进行了编码其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实例中的元件号,第二个数字表示元件所在图号,如电阻R10-11中,10表示电阻的位置,11表示为图13中的电阻。需注意的是,下文在某些场合下可能省略其中仅表示实施例编号的第二个数字,而仅保留作为附图标记的第一个数字。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方框图。该电子设备待机电源包括依次连接的电能接入设备100、稳压滤波电路200及反激式DC-DC变换器300,电能接入设备100可以市电模式或太阳能模式来提供直流输入电压,稳压滤波电路200对直流输入电压进行稳压及滤波,反激式DC-DC变换器(RCC)300将稳压及滤波后的输入电压进行直流-直流变换,输出符合要求的直流电压供电子设备使用。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电路简图。该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电能接入设备100包括市电供电装置、太阳能供电装置及切换开关,通过切换开关来切换到市电模式或太阳能模式,以便提供直流的输入电压;稳压滤波电路200的输入稳压管接于切换开关与反激式DC-DC变换器300的输入端之间,输入滤波电容接于反激式DC-DC变换器300的输入端与地之间;反激式DC-DC变换器300包括变压器,变压器的输入绕组接于变换输入回路,变压器的输出绕组接于变换输出回路,以便在变换控制支路的控制下进行电压变换。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市电供电装置的方框图。该市电供电装置110依次包括市电接入端子111、交直流转换器112,市电接入端子111接入220v或380v交流电AC,经交直流转换器112转换为直流电DC,在市电模式下向反激式DC-DC变换器提供直流输入。阳光不足时,市电工作模式启动,220v或380v市电交流电经交直流转换器112转换为直流电,以便驱动反激式DC-DC变换器。
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交直流变换器的电路图。该包括交直流转换器主要包括整流电路1121和滤波电路1122,其中:整流电路1121用于给输入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优选地采用全波桥式整流电路BR1,其由四个二极管构成,设计简单实用,可以很好地满足客户的整流需求;滤波电路1122用于给整流处理后的交流电V+进行滤波处理,其包括二极管D3.4、二极管D4.4、二极管D8.4、二极管D9.4、电容C7.4以及电容C9.4,二极管D3.4的阳极与整流电路的输出连接,二极管D3.4的阴极与二极管D9.4的阴极连接,电容C7.4的一端与二极管D3.4的阴极连接,电容C7.4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8.4的阳极和二极管D4.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8.4的阴极与二极管D9.4的阳极连接,电容C9.4的一端与二极管D4.4的阳极连接,电容C9.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9.4的阴极还与直流输出端连接。
如图4所示,该交直流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工程是:转换时将电容C7.4和电容C9.4串联进行储能,使得电容C7.4和电容C9.4为小电容即可完成原来使用大电容实现的交流-直流的转换,降低了交直流转换器的实现成本,同时降低了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当整流处理后的交流电的电压大于电容C7.4和电容C9.4的电压和时,整流处理后的交流电依次经二极管D3.4、电容C7.4、二极管D8.4以及电容C9.4到地给电容C7.4和电容C9.4充电,二极管D4.4和二极管D9.4截止。这里电容C7.4和电容C9.4使用相等电容值的电容,这两个电容可以充电到(Vbuck/2)=(Vac峰值/2)。这时整流处理后的交流电的电压小于等于电容C7.4和电容C9.4的电压和,即V+变化到小于等于(Vac峰值/2),二极管D3.4截止,V+不再给直流输出端供电,这时二极管D8.4截止,二极管D4.4和二极管D9.4导通。通过电容C7.4、二极管D4.4和电容C9.4、二极管D9.4给直流输出端放电,也就是通过电容C7.4和电容C9.4对负载回路供电。这时直流输出端(即Vbuck)的电压变化就不会和V+样具有波峰和波谷,而是平滑变化的波峰,由此起到波形斩波的效果。同时当V+变化到小于等于(Vac峰值/2),V+不对直流输出端供电,即在电压变化为波谷时,输入电流也减小至0,所以电压和电流变化一致性比一般用大电解电容的电路的一致性要好,所以本实施例交直流转换器的电源输入功率因数也会提高。
在图4中,交直流转换器还包括滤波电容C10.4,滤波电容C10.4的一端与直流输出端连接,滤波电容C10.4的另一端接地。通过滤波电解电容C10的滤波使得直流输出端输出的电压更加平滑,更好的满足用户直流供电的需求。此外,该交直流转换器还包括用于指示交直流转换器的工作状态的发光二极管D1.4,发光二极管D1.4的阴极接地,发光二极管D1.4的阳极通过电阻R5.4与直流输出端Vbuck连接。进一步地,该交直流转换器还包括用于保护发光二极管D1.4的稳压二极管D2.4,稳压二极管D2.4的阳极接地,稳压二极管D2.4的阴极通过电阻R4.4分别与直流输出端和发光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当本实施例的交直流转换器给直流输出端供电时,发光二极管D1.4这时会被点亮以指示本交直流转换器处于工作状态。而稳压二极管D2.4则可以保证发光二极管D1.4两端的工作电压不会过大而将发光二极管D1.4损坏。
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太阳能供电装置的方框图。该太阳能供电装置120包括太阳能电池121、蓄电池控制器122、蓄电池123、逆变器124,太阳能电池121优选为薄膜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122具有充电电路1221、控制电路1222和放电电路1223,充电电路1221接于太阳能电池121与蓄电池123之间,放电电路1223接于蓄电池123与逆变器124之间,控制电路1222分别连接充电电路1221、放电电路1223及蓄电池123,逆变器124接至交流负载。这样蓄电池123的可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待机电源提供直流输入电压;逆变器124的交流电可驱动相应的交流负载,如电机等(本实用新型未标出)。
在图5中,太阳能电池121为太阳能供电装置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力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电机工作。蓄电池控制器122的作用是控制整个***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的作用。蓄电池123的作用是在有光照时将太阳能电池所发出的电能储存起来,到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
参见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太阳能电池的方框图。太阳能电池121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包括第一导电玻璃基底1211、沉积吸收层1212、缓冲层1213、导电银胶1214和第二导电玻璃基底1215,其中:第一导电玻璃基底1211、沉积吸收层1212、缓冲层1213、导电银胶1214和第二导电玻璃基底1215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导电玻璃基底1211和第二导电玻璃基底1215上引出电极(图未示出),一般是第一导电玻璃基底1211上面引出正电极,第二导电玻璃基底1215上面引出负电极。
图6中,上述各层的规格可为:第一导电玻璃基底1211、第二导电玻璃基底1215的长度为40mm,宽度为15mm,厚度为3mm;沉积吸收层1212为半导体纳米材料制成,长度为30mm,宽度为15mm,厚度为2×10-3mm;缓冲层1213为In2S3材料制成,长度为25mm,宽度为15mm,厚度为4×10-3mm;导电银胶1214的长度为20mm,宽度为15mm,厚度为2×10-3mm。如此设置,材料消耗少,制造能耗低,且在提高电池的电压等性能方面具有优异效果。
参见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蓄电池控制器的方框图。该蓄电池控制器122包括充电电路1221、放电电路1223、控制电路1222及防雷电路1224,充电电路1221、放电电路1223和蓄电池123并联,防雷电路1224和蓄电池123串联。由于增加了防雷电路1224,流过蓄电池123的雷击电流大为减小。
本实施例中的防雷电路1224具体为防雷电感,添加该防雷电感后流过蓄电池123的雷击电流大为减小;同时,该防雷电感的感抗远大于蓄电池内阻,由此在蓄电池123两端所分残压也大为减小,这样也增强了***的防雷能力。此外,也可于充电电路1221、放电电路1223分别串联防雷电感,以进一步改善防雷能力。
参见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蓄电池的方框图。该蓄电池123包括蓄电池本体1231、电池管理模块1232、数据总线1233、辅助供电总线1235以及辅助充电控制线1234,其中蓄电池本体123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池管理模块1232相连接。进一步说明如下。
图8中,该电池管理模块1232包括与蓄电池本体123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相连接的检测控制单元12321以及与蓄电池本体123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相连接的辅助充电单元12322,检测控制单元201与辅助充电单元202相连接;数据总线1233与检测控制单元12321相连接;辅助供电总线1235与辅助充电单元12322相连接;辅助充电控制线1234与检测控制单元12321的输出端相连接;检测控制单元12321,用于实时检测蓄电池本体1231的运行状态,当蓄电池本体1231的实时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由辅助充电单元12322通过辅助供电总线1235对蓄电池本体1231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检测控制单元12321可以检测蓄电池本体1231的状态,并在辅助充电单元12322的协调作用下对该蓄电池本体1231进行充放电操作,从而使得蓄电池整体都保持在理想的电压平衡状态。这样既可以使蓄电池保持活性,又可以达到电压平衡的状态,不至于出现过充或欠充的状态,由此提高了蓄电池的寿命。
参见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逆变器的方框图。该逆变器包括功率管驱动芯片,该功率管驱动芯片接至微处理器电路(MCU/DSP),以便根据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对应的功率管交替导通和关断。具体的,所述的逆变器包括六个功率管B1~B6,这六个功率管分成三组,每组功率管控制一相输出。
各个功率管的具体连接方式是:功率管B1、B2、B3的源极共同接直流电源的一端,功率管B4、B5、B6的漏极共同接直流电源的另一端,功率管B1的漏极和功率管B4的源极的连接点接交流负载(如电机)的U相端子,功率管B2的漏极和功率管B5的源极的连接点接交流负载的V相端子,功率管B3的漏极和功率管B6的源极连接点接变频空调压缩机交流负载的W相端子;功率管B1、B2、B3、B4、B5、B6的栅极分别接功率管驱动芯片的一个输出端,该功率管驱动芯片的各个输入端分别受微处理器电路的输出脉冲宽度调节信号PWM1、PWM2、PWM3、PWM4、PWM5、PWM6中的一路控制。该六个功率管B1~B6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对应接入二极管。
微处理器根据设定的运行规则产生相应的6路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即六个驱动信号PWM1~PWM6;通过功率管驱动芯片驱动逆变器的6个功率管(MOSFET或IGBT)B1~B6;这些功率管的交替导通和关断,产生三相调制波形,输出电压可调、频率可变的三相交流电,三相电绕组的U、V、W接线端接至相应交流负载来驱动其运行。
参见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一的方框图。该反激式DC-DC变换器主要包括输入滤波电路、软启动电路、MOS管、变压器、脉冲频率调制电路(PFM)、基准放大电路、隔离光耦、稳压输出电路等电路,其中:输入电压经变压器连接稳压输出电路;软启动电路连接MOS管的栅极,该MOS管的栅极还接脉冲频率调制电路;在脉冲频率调制电路和稳压输出电路之间还接有基准放大电路、隔离光耦,由此形成电压负反馈回路。
参见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二的方框图。其电路基本组成是:脉冲频率调制电路主要由NPN型三极管TR1-11、电容C6-11和电阻C5-11、电阻R11-11和电阻R9-11、续流二极管D3-11及反馈绕组P3-11等组成;输入电压从输入绕组P1-11的同名端接入,而输入绕组P1-11的异名端接MOS管TR2-11的漏极,该MOS管TR2-11的源极分别通过电阻R5-11接地和通过偏置电阻R9-11接三极管TR2-11的基极,且该偏置电阻R9-11的两端并联电容C5-11;三极管TR1-11集电极接MOS管TR2-11的栅极,同时三极管TR1-11的发射极接地;反馈绕组P3-11同名端经电容C6-11、电阻R11-11接MOS管TR2-11的栅极;此外,输入电压的另外一路经软启动电路接MOS管TR2-11的栅极;而基准放大电路由稳压器ADJ组成,其作用为以输出回路部分的采样电压为负反馈信号,经光耦OC1-11输入到脉冲频率调制电路的晶体三极管TR1-11的基极,形成电压负反馈回路;稳压输出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1-11的输出绕组P2-11、整流二极管D1-11和滤波电容C3-11连接而成。
参见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三的电路简图。该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以下简称电源)中:DC输入经输入滤波电路310、主功率电路330、输出滤波电路360后输出,得到DC输出;在电源的输出端有一取样电流流经取样电路、误差放大电路、双管驱动控制电路340后对主功率电路330中的主开关管(优选为MOS管)进行负反馈控制;同时,在输入滤波电路310的输出端连接有一软启动电路320,该软启动电路320另一端与双管驱动控制电路340连接以实现电源的软启动功能;尤为重要的是,在主功率电路330中的负反馈回路中的负反馈绕组输出回路中有一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该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的另一端连接至双管驱动控制电路340。图12中标识了Is-s1、SD-dc、IS-s、GD-dc等四路信号以反映双管驱动控制电路340的工作过程,下面结合具体实现电路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四的电路图。该实现电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输入滤波电路310、软启动电路320、主功率电路330、双管驱动控制电路340、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输出滤波电路360、稳压电路370,其中:
输入滤波电路310,包括滤波电容C0-13、C1-13和滤波电感L0-13,其结构可为公知的π型滤波电路原理结构,在此不详细说明。
软启动电路320,包括分压电阻R10-13、R13-13、R14-13,启动电容C9-13和二极管D4-13。其工作原理为当接入输入电压时,电流经R10-13对C9-13充电,经过时间t=R10-13*C9-13后电容电压达到MOS门限电压,实现开机软启动功能。
主功率电路330,包括变压器输入绕组P1-13、输出绕组P2-13,MOS管TR1-13、限流电阻R5-13,输出整流二极管D1-13,实现电源能量的转换、传递以及输入与输出隔离。另外,在MOS管TR1-13的栅极反向接有稳压管Z4-13,可使MOS管TR1-13的栅极启动电压箝制在预定电平上。
双管驱动控制电路340,包括电阻R6-13、R9-13、R12-13,电容C5-13、C12-13,NPN型二极管TR2-13、PNP型二极管TR3-13等元件,其工作原理为:当输出电压偏高时光耦OC1-13导通,使得三极管TR2-13、TR3-13分别导通,加速MOS管TR1-13关断。
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其设置于主功率电路330的负反馈回路之中,该输出短路保护电路包括负反馈绕阻P3-13、续流支路、负反馈绕组漏感吸收电路,续流支路连接负反馈绕组P3-13的同名端,负反馈绕组漏感吸收电路连接负反馈绕组P3-13的异名端。具体是,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包括反馈绕组P3-13,电阻R1A-13、R1B-13,电容C11-13,二极管D3-13;该输出短路保护电路负反馈绕组P3-13异名端与R1A-13、R1-13相连,R1A-13另一端与R1B-13、C11-13相连,R1B-13、C11-13另一端接地,负反馈绕组P3-13同名端与C6-13、二极管D3-13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3-13的阳极接地,C6-13另一端与R11-13相连,R11-13另一端接MOS管TR1-13的栅极(G极)。该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当电源输出短路时,R1A-13快速吸收反馈绕组P3-13漏感所存储的能量,加速漏感与电容C11-13的阻尼振荡;此外,R1B-13对C11-13进行分流,降低电容两端电压,从而降低MOS管的驱动电压。
输出滤波电路360,包括电容C3-13,也可采用其它现有滤波电路,具体可按有关技术手册选定。
稳压电路370,主要包括稳压器ADJ,其通过光耦OC1连接到主功率电路及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及双管驱动控制电路340,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输出短路保护电路时反馈绕组漏感与C11-13、R1A-13阻尼振荡,MOS管瞬速被关断,既减少了MOS管自身的能量损耗又减少了变压器T1-13原边(输入绕组)向副边(输出绕组)传递的能量,从而达到短路保护目的。
图14~图18示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输出短路保护部分的电路结构形式,其中: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五的输出短路保护部分电路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六的输出短路保护部分电路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七的输出短路保护部分电路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八的输出短路保护部分电路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待机电源中反激式DC-DC变换器实施例九的输出短路保护部分电路图。
以下进一步结合图14~图18进行说明,其中仅示出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部分,它们的接法与图13相同,其中元件号相同的表示与图13中的同一元件,例如C6-13、C6-18即为同一元件。
参见图14、图15,给出另外两种输出带短路保护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它们与图13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类似,其区别仅在于:图14中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的R1A-14的位置、图15中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中的R1A-15的位置,较图13中输出短路保护电路15中的R1A-13的位置发生变化。
参见图16,给出了又一种输出带短路保护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其与图13的区别在于:图16中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中去掉了图13中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中R1B-13。其工作原理与图13的区别在于,输出短路时C11-15两端电压没有分流支路,即C11-15电压几乎不变;R1A-15短路保护原理同图13中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中的R1A-13类似,不再赘述。
参见图17、图18,另外给出两种带短路保护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它们与图16的工作原理类似,其区别仅在于:图17中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中R1A-17的位置、图18中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中R1A-18的位置,较图16中输出短路保护电路350中R1A-16的位置发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实施例对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保护电路部分进行了改进,该保护电路部分自身消耗的能量非常少,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短路损耗,有效地提高了电源效率。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电子设备待机电源包括依次连接的电能接入设备、稳压滤波电路及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能接入设备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蓄电池及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反激式DC-DC变换器的脉冲频率调制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TR1、电容C6和电容C5、电阻R11和电阻R9、续流二极管D3及反馈绕组P3,输入电量从输入绕组P1的同名端接入,输入绕组P1的异名端接MOS管TR2的漏极,MOS管TR2的源极分别通过电阻R5接地和通过偏置电阻R9接三极管TR2的基极,且偏置电阻R9的两端并联电容C5;三极管TR1集电极接MOS管TR2的栅极,三极管TR1的发射极接地;反馈绕组P3同名端经电容C6、电阻R11接MOS管TR2的栅极;输入电量的另外一路经软启动电路接MOS管TR2的栅极;基准放大电路包括稳压器ADJ,以便经光耦OC1、脉冲频率调制电路的晶体三极管TR1的基极形成电压负反馈回路;稳压输出电路由变压器T1的输出绕组P2、整流二极管D1和滤波电容C3连接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为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玻璃基底、沉积吸收层、缓冲层、导电银胶和第二导电玻璃基底,第一导电玻璃基底和第二导电玻璃基底上引出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蓄电池控制器包括充电电路、放电电路、控制电路及防雷电路,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和蓄电池并联,防雷电路和蓄电池串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电池管理装置、数据总线、辅助供电总线以及辅助充电控制线,其中蓄电池本体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池管理装置相连接;电池管理装置包括与蓄电池本体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相连接的检测控制单元以及与蓄电池本体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相连接的辅助充电单元,检测控制单元与辅助充电单元相连接;数据总线与检测控制单元相连接;辅助供电总线与辅助充电单元相连接;辅助充电控制线与检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检测控制单元,用于实时检测蓄电池本体的运行状态,当蓄电池本体的实时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由辅助充电单元通过辅助供电总线对蓄电池本体进行充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逆变器包括功率管驱动芯片及六个功率管,功率管驱动芯片接至微处理器电路,以便根据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对应的功率管交替导通和关断;六个功率管分成三组,每组功率管控至一相交流输出,各个功率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对应接入二极管。
CN201520491043.4U 2015-07-06 2015-07-06 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70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1043.4U CN205070590U (zh) 2015-07-06 2015-07-06 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1043.4U CN205070590U (zh) 2015-07-06 2015-07-06 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70590U true CN205070590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7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104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70590U (zh) 2015-07-06 2015-07-06 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7059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6173A (zh) * 2018-09-12 2019-01-01 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接地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2567615A (zh) * 2018-02-14 2021-03-26 美特瑞克斯实业公司 用于能量收集电路的启动器电路
CN114552992A (zh) * 2022-03-22 2022-05-27 青岛汉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15622202A (zh) * 2022-12-15 2023-01-17 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中控电源***的节能控制电路及节能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7615A (zh) * 2018-02-14 2021-03-26 美特瑞克斯实业公司 用于能量收集电路的启动器电路
CN109116173A (zh) * 2018-09-12 2019-01-01 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接地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9116173B (zh) * 2018-09-12 2023-09-12 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接地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552992A (zh) * 2022-03-22 2022-05-27 青岛汉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14552992B (zh) * 2022-03-22 2024-01-26 青岛汉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15622202A (zh) * 2022-12-15 2023-01-17 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中控电源***的节能控制电路及节能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9893A (zh) 电子设备待机电源
CN205195393U (zh) 一种具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空调***
CN102723886B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开关电源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201435845Y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led灯具电路
CN205070590U (zh) 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路
CN104967171A (zh) 充电站
CN102857128B (zh)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
CN104953704A (zh) 一种led显示屏电源***
CN104935067A (zh) 一种环境监测站电源***
CN102665322A (zh) 一种无电解电容的驱动电源
CN202514138U (zh) 一种无电解电容的驱动电源
CN103872747A (zh) 一种12v直流不间断电源***
CN103762868B (zh) 高功率因数有源填谷式交直流变换器
CN204967409U (zh) 一种电子设备待机电源
CN202475260U (zh) 高升压比变换器、太阳能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
CN204992641U (zh) 一种充电站
CN204967298U (zh) 一种新型的充电站电路
CN205123291U (zh) 一种改进的充电站的风能供电装置
CN204967297U (zh) 一种新型的充电站
CN203457054U (zh) 适用于直流电机驱动的宽输入电压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07442452U (zh) 一种智能工业机器人驱动***
CN108111038B (zh) 一种基于反激电路和有源纹波抑制的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5305807A (zh) 一种新型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实现临界电流模式crm工作的方法
CN204669215U (zh) 一种变频器上电缓冲及母线放电电路
CN204597803U (zh) 具有新型保护电路的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