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4288U - 自行车前拨链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前拨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34288U
CN205034288U CN201520772771.2U CN201520772771U CN205034288U CN 205034288 U CN205034288 U CN 205034288U CN 201520772771 U CN201520772771 U CN 201520772771U CN 205034288 U CN205034288 U CN 205034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part
cable
guide portion
bicycle front
pivot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727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雪婷
乔安娜·克里斯蒂·利
阿克马尔·法伊兹·迈德萨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727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34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34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34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20),其包括基座构件(21)、链条引导部(22)、联接组件、缆线引导部(231)和缆线紧固部(232)。基座构件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1)。链条引导部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枢转。联接组件包括第一联接部(23)和第二联接部(24)。第一联接部绕第一枢转轴线(X1)和第二枢转轴线(X2)枢接于基座构件和链条引导部。第二联接部将链条引导部枢接于基座构件。缆线引导部设置在第一联接部上。缆线紧固部将控制缆线(B3)固定于第一联接部。缆线紧固部在缆线引导部与第二枢转轴线之间被设置在第一联接部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拨链器,可增大后轮轮胎与缆线紧固部之间的间隙,防止缆线紧固部干涉后轮轮胎。

Description

自行车前拨链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和娱乐工具。人们期望通过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来改善自行车以便于使用。在能够进行变速操作的自行车中,骑车者用手指操作前换挡控制装置和后换挡控制装置,从而经由缆线机械地操作相应的前拨链器和后拨链器。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通常由骑车者的其中一个手指施加操作力以操作控制杆,且该操作力由固定到控制杆和致动机构的缆线传递到自行车拨链器的致动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其可增大后轮轮胎与缆线紧固部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缆线紧固部干涉后轮轮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该自行车前拨链器可包括基座构件、链条引导部、联接组件、缆线引导部、和缆线紧固部。基座构件可被构造成安装于自行车车架。链条引导部可相对于基座构件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被枢转地支撑。展开位置比收回位置更远离自行车车架。联接组件可包括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第一联接部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被枢转地连接于基座构件、并且围绕第二枢转轴线被枢转地连接于链条引导部。第二联接部可将链条引导部枢转地连接于基座构件。在基座构件被安装于自行车车架的状态中,第一联接部可比第二联接部更远离自行车车架。缆线引导部设置在第一联接部上。缆线紧固部被构造成将控制缆线固定于第一联接部,缆线紧固部具有在不垂直于第一枢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缆线紧固部在缆线引导部与第二枢转轴线之间被设置在第一联接部上。从而,相对于传统的前拨链器,用于将控制缆线固定于第一联接部的缆线紧固部与第一联接部的端部隔离开。因此,可在缆线紧固部与后轮轮胎之间形成更多间隙,避免了缆线紧固部干涉后轮轮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根据第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缆线引导部可包括缆线引导表面,从而可引导控制缆线并且接收来自于控制缆线的拉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面,根据第2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缆线引导表面可被构造成引导控制缆线,以向第一联接部施加控制缆线的拉动力。从而,控制缆线可通过缆线引导表面产生拉动第一联接部的拉动力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4方面,根据第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缆线紧固部的中心轴线可在沿着第一枢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从而,缆线紧固部的固定方式可以比较灵活多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5方面,根据第4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缆线紧固部的中心轴线可在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从而使得缆线紧固部的安装更容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6方面,根据第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缆线紧固部可包括工具抵接(access)部分,工具抵接部分被设置在第一联接部的后表面上,在基座构件被安装于自行车车架的状态中,后表面面向后方。从而,用户可方便地从后方安装、拆卸、或者甚至放松缆线紧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7方面,根据第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缆线引导部可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能调整地附接于第一联接部以调整控制缆线的引导路线。从而,控制缆线的拉动力的方向、以及由控制缆线的拉动力所产生的拉动力矩可通过引导路线的调整而被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8方面,根据第7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缆线引导部能拆卸地附接于第一联接部。从而,可方便地将缆线引导部安装于第一联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9方面,根据第1至8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第一联接部可包括引导凹槽,引导凹槽设置在第一联接部上以用于从缆线紧固部引导控制缆线的端部。从而,控制缆线的端部可在第一联接部处被向下地、向内地或向上地引导。因此,可防止控制缆线的端部与骑乘者的小腿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0方面,根据第1至8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缆线引导部可设置在第一联接部的第一端处,并且第二枢转轴线设置在第一联接部的第二端处,第一端和第二端彼此相对。从而,可增加控制缆线的拉动力相对于第二枢转轴线的力矩,进而增加由控制缆线的拉动力产生的拉动力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1方面,根据第1至8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缆线引导部可包括突起,突起被构造成从第一联接部突出,从而可承载和引导控制缆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2方面,根据第1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突起可被构造成从第一联接部的后表面突出,在基座构件被安装于自行车车架的状态中,后表面面向后方。从而,突起突出的方向与缆线紧固部突出的方向一致,进而可以通过拆卸或放松缆线紧固部来调整缆线引导部在第一联接部中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3方面,根据第12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突起可从后表面突出的高度比缆线紧固部从后表面突出的高度小。从而,一方面可使得缆线紧固部和缆线引导部的安装不会相互干涉,而且另一方面可使得控制缆线的操作不会受到缆线紧固部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4方面,根据第1至8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自行车前拨链器进一步可包括盖,盖被构造成将控制缆线保持在缆线引导部处。从而,控制缆线可被保持在缆线引导部处,并且避免了缆线引导部滑脱(slipoutofposition)。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5方面,根据第1至8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盖可通过缆线紧固部附接于第一联接部。从而,方便将盖固定于第一联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6方面,根据第1至8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在基座构件被安装于自行车车架的状态中,第一枢转轴线可设置在第二枢转轴线的竖直上侧部上。从而自行车前拨链器可以下摆布置方式(downswingarrangement)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7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该自行车前拨链器可包括基座构件、链条引导部、联接组件、缆线引导部和缆线紧固部。基座构件可被构造成安装于自行车车架。链条引导部可相对于基座构件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被枢转地支撑,展开位置可比收回位置更远离自行车车架。联接组件可包括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第一联接部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被枢转地连接于基座构件、并且围绕第二枢转轴线被枢转地连接于链条引导部。第二联接部可将链条引导部枢转地连接于基座构件。在基座构件被安装于自行车车架的状态中,第一联接部可比第二联接部更远离自行车车架。缆线引导部可设置在第一联接部上。缆线引导部可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能调整地附接于第一联接部。缆线紧固部被构造成将控制缆线固定于第一联接部。缆线紧固部在缆线引导部与第二枢转轴线之间被设置在第一联接部上。从而,相对于传统的前拨链器,用于将控制缆线固定于第一联接部的缆线紧固部与第一联接部的端部隔离开。因此,可在轮胎与缆线紧固部之间形成更多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8方面,根据第17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缆线引导部能拆卸地附接于第一联接部。从而,方便将缆线引导部固定于第一联接部。
相比于传统的前拨链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拨链器,通过将用于将控制缆线固定于联接部的缆线紧固部设置成与联接部的与第二枢转轴线相对的一端间隔开,可在后轮轮胎与缆线紧固部之间形成更多间隙,防止了缆线紧固部干涉后轮的轮胎。
另外,缆线引导部被设置得更靠近联接部的与第二枢转轴线相对的一端,从而可增加控制缆线的拉动力产生的拉动力矩。因此,缆线紧固件可被设置在缆线引导部的下方,从而可增大后轮轮胎与缆线紧固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防止了缆线紧固部干涉后轮的轮胎。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结构,控制缆线的一个端部在第一联接部被向下、向内或向上地引导,因此防止了控制缆线的该端部干涉骑乘者的小腿。
附图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图解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附图中示出了:
图1是装备有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后视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第一联接部的后视图,其中第一联接部上设置有缆线引导部、缆线紧固部以及盖。
图4是图3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图3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6是与图3对应的视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而移除了盖,并且缆线引导部位于第一位置。
图7是与图3对应的视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而移除了盖,并且引导部位于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被选择的实施例。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对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仅为了举例说明而提供,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
首先参照图1,图1示出了装备有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行车前拨链器(下文简称前拨链器)20的自行车10的侧视图。在此实施例中,自行车10是一种公路自行车,其包括自行车车架11、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1的前叉12、安装于前叉12的上部的手把组件13、可旋转地接附到前叉12的下部的前轮14F、可旋转地接附于自行车车架11的后部的后轮14R、链条15、曲柄组件16、以及后变速器17。轮胎TF附接于前轮14F,轮胎TR附接于后轮14R。
前轮制动器18F被设置成用于制动前轮14F,且后轮制动器18R被设置成用于制动后轮14R。已知的组合式制动/换挡控制装置19L和19R分别以常规方式设置在手把组件13的左端和右端上。位于车把组件13的左侧上的制动/换挡控制装置19L的制动杆部分通过博登(Bowden)缆线形式的控制缆线B1连接到前轮制动器18F,用于制动前轮14F。位于车把组件13的右侧上的制动/换挡控制装置19R的制动杆部分通过博登缆线形式的控制缆线B2连接到后轮制动器18R,用于制动后轮14R。
曲柄组件16是接附到自行车车架11的中下部分或底部托架的机械单元,用于将由骑车者产生的驱动力经由链条15传递到后变速器17。曲柄组件16包括第一前链轮G1、第二前链轮G2和齿轮曲柄C。前拨链器20通过博登缆线形式的控制缆线B3连接到制动/换挡控制装置19L的换挡杆部分。通过选择性地拉动和释放控制缆线B3的内线B31(图3-6中以虚线示出),前拨链器20将链条15选择性地切换到第一和第二前链轮G1和G2。第一和第二前链轮G1和G2安装在由踏板P可旋转地驱动的齿轮曲柄C上,且第一前链轮G1可具有比第二前链轮G2少的齿和小的直径。
后变速器17将由链条15传递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14R。后变速器17包括多个后链轮R以及后拨链器30。后拨链器30通过博登缆线形式的控制缆线B4连接到制动/换挡控制装置19R的换挡杆部分,以便通过选择性地拉动和释放控制缆线B4的内线(未示出)而使后拨链器30在后链轮R之间选择性地切换链条15。该多个后链轮R同心地安装于后轮14R的轮毂部分上,且该多个后链轮R可具有不同的齿和直径。
下面,结合图2-6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拨链器20。
参见图2,前拨链器20包括基座构件21、链条引导部22、联接组件。
基座构件21被构造成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1。更具体地,基座构件21可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1的座管112(见图1)。如图2所示,基座构件21可以是环形带状夹具,其通过紧固件211而环绕地紧固于座管112上。紧固件211可以为例如螺栓等。
链条引导部22由联接组件(下面将详细说明)支撑。链条引导部22相对于基座构件21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被枢转地支撑,展开位置比收回位置更远离自行车车架11。链条引导部22通过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将链条34从前链轮G1引导到前链轮G2、或者反之亦然。链条引导部22可被构造成在多于三个前链轮之间引导链条34。
联接组件包括第一联接部23和第二联接部24。第一联接部23围绕第一枢转轴线X1被枢转地连接于基座构件21、并且围绕第二枢转轴线X2被枢转地连接于链条引导部22。第二联接部24将链条引导部22枢转地连接于基座构件21。更具体地,第二联接部24围绕第三枢转轴线X3被枢转地连接于基座构件21、并且围绕第四枢转轴线X4被枢转地连接于链条引导部22,从而将链条引导部22枢转地连接于基座构件21。如图2所示,在基座构件21被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1的状态中,第一联接部23比第二联接部24更远离自行车车架11。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沿着第一联接部23和第二联接部24的上述枢转轴线观察时,基座构件21、第一联接部23、链条引导部22、和第二联接部24形成了四杆连杆机构,其中该四杆连杆机构可以由第一枢转轴线X1、第二枢转轴线X2、第三枢转轴线X3、第四枢转轴线X4限定。如下面将要说明的,第一联接部23将通过选择性地拉动和释放控制缆线B3的内线B31(图3-6)而围绕第一枢转轴线X1和第二枢转轴线X2枢转,从而致动第二联接部24和链条引导部22围绕第一枢转轴线X3和第二枢转轴线X4枢转。因此,实现了链条引导部22相对于基座构件21在靠近自行车车架11的收回位置与远离自行车车架11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将链条15选择性地切换到第一和第二前链轮G1和G2。
优选地,在基座构件21被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1的状态中,第一枢转轴线X1设置在第二枢转轴线X2的竖直上侧部上,从而前拨链器20可以下摆布置方式设置。
参照图3-6,为了引导控制缆线B3并将控制缆线B3固定于第一联接部23、从而通过选择性地拉动和释放控制缆线B3的内线B31而致动第一联接部23,前拨链器20还包括缆线引导部231和缆线紧固部232。优选地,前拨链器20还可包括盖233。下面,对缆线引导部231、缆线紧固部232和盖23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缆线引导部231设置在第一联接部23上,并且用于引导控制缆线B3(更具体地,引导控制缆线B3的内线B31)。
如图4-6所示,缆线引导部231可包括定位座236以及整体地从定位座236突出的突起237。定位座236附接于第一联接部23中。具体地说,定位座236可固定在形成于第一联接部23的后表面中的定位凹槽238中,从而可将整个缆线引导部231固定于第一联接部23。
在缆线引导部231被固定于第一联接部23的状态中,突起237被构造成从第一联接部23突出。在本实施例中,突起237采用销的形式。但是,突起237的形式并不限于此。
更优选地,突起237可被构造成从第一联接部23的后表面突出,从而如图3-6所示,突起237可支撑并引导控制缆线B3的内线B31。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后表面”是指在具有前拨链器20的自行车10正常使用的状态下第一联接部23的面向自行车10后方的表面。换句话说,在基座构件21被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1的状态中,该后表面面向后方。
在本实施例中,方向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它类似的方向术语是指基于例如骑坐于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10的车座111上且面向车把组件13的骑乘者而确定的方向。因此,当使用这些术语来描述前拨链器20时,这些术语应当相对于如图1所示的在水平面上在直立***置中使用的自行车来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突起237从第一联接部23突出的方向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突起237可在不垂直于第一枢转轴线X1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突出。例如,突起237的中心轴线(未示出)可在沿着第一枢转轴线X1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例如,突起237的中心轴线可在相对于第一枢转轴线X1的轴向方向成一角度的方向上延伸)。但是,考虑到对控制缆线B3的引导的便利性,突起237的中心轴线可在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X1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缆线引导部231包括缆线引导表面S。缆线引导表面S被构造成引导控制缆线B3,以向第一联接部23施加控制缆线B3的拉动力F。也就是说,本文中的缆线引导表面S是指缆线引导部231的这样的表面,即,该表面接触控制缆线B3、并且当致动时接收控制缆线B3的拉动力F。在本实施例中,缆线引导表面S可为突起237的外周表面。在突起237为销的形式的情况下,缆线引导表面S可为销的外圆柱表面。
如图中所示出的,缆线引导部231设置在第一联接部23的第一端E1处,并且第二枢转轴线X2设置在第一联接部23的第二端E2处,第一端E1和第二端E2彼此相对。可以理解,这种设置可以增加拉动力F相对于第二枢转轴线X2的力臂,从而增加了由控制缆线B3的拉动力F产生的拉动力矩。因此,缆线紧固件可被设置在缆线引导部231的下方,这使得缆线紧固部232(将在下文详细描述)与后轮14R的轮胎TR之间形成更多间隙,从而避免了缆线紧固部232与后轮14R的轮胎TR之间的干涉的问题。
缆线引导部231可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能调整地附接于第一联接部23以调整控制缆线B3的引导路线。通过引导路线的调整,控制缆线B3的拉动力F的方向、以及由控制缆线B3的拉动力F所产生的拉动力矩可被调整。
缆线引导部231在定位凹槽238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调整。例如,缆线引导部231在定位凹槽238中的第一位置可如图6所示。在此第一位置中,控制缆线B3的内线B31经过由缆线紧固部232、引导凹槽234(将在下面描述)和突起237限定的第一引导路线。通过改变缆线引导部231在定位凹槽238中的位置(例如,改变缆线引导部231相对于定位凹槽238的角度),可设置缆线引导部231在定位凹槽238中的第二位置。例如,所述第二位置可如图7所示。在此第二位置中,控制缆线B3的内线B31经过由缆线紧固部232、引导凹槽234(将在下面描述)以及改变位置后的突起237限定的第二引导路线。缆线引导部231的位置可在多于三个不同的位置之间进行调整。
优选地,缆线引导部231能拆卸地附接于第一联接部23,从而方便将缆线引导部231安装于第一联接部23或者从第一联接部23拆除,以便例如调整缆线引导部231在定位凹槽238中的位置。但是,缆线引导部231可采用不同于这种可拆卸类型的其它类型。例如缆线引导部231可以是可移动类型,从而可以在缆线引导部231不从第一联接部23上拆除的情况下移动缆线引导部231,以便例如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改变缆线引导部231的位置。
缆线紧固部232被构造成将控制缆线B3固定于第一联接部23。例如参见图6,缆线紧固部232可将控制缆线B3的内线B31的一个端部B32固定在位。从而,当从控制缆线B3的内线B31的与端部B32相反的另一端(未示出)拉动或释放控制缆线B3的内线B31时,内线B31的拉动力F作用在缆线引导表面S上、进而致动第一联接部23,从而实现通过前拨链器20将链条15在第一和第二前链轮G1和G2之间的切换。优选地,如图5所示,缆线紧固部232可由相互配合的螺钉和螺母构成。
缆线紧固部232具有中心轴线X5。中心轴线X5可在不垂直于第一枢转轴线X1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例如,缆线紧固部232的中心轴线X5可在沿着第一枢转轴线X1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例如,缆线紧固部232的中心轴线X5可在相对于第一枢转轴线X1的轴向方向成一角度的倾斜(slanted)方向上延伸)。但是,可替换地,考虑到缆线紧固部232的安装的便利性,缆线紧固部232的中心轴线X5可优选地在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X1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当然,缆线紧固部232的延伸方向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缆线紧固部232的延伸方向。
缆线紧固部232在缆线引导部231与第二枢转轴线X2之间被设置在第一联接部23上。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将控制缆线B3固定于第一联接部23的缆线紧固部232与第一联接部23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该端部即为端部E1)隔离开。因此,相比于传统的前拨链器,可在缆线紧固部232与后轮14R的轮胎TR之间形成更多间隙,从而进一步避免了缆线紧固部232与后轮14R的轮胎TR之间的干涉的问题。
如上所述,缆线紧固部232可设置在缆线引导部231与第二枢转轴线X2之间。在实践中,缆线紧固部232的设置位置可有多种选择。例如,缆线紧固部232可设置在第一枢转轴线X1与第二枢转轴线X2之间。但是,优选地,如图所示地,缆线紧固部232可设置在缆线引导部231与第一枢转轴线X1之间。
另外,如图所示,缆线紧固部232包括工具抵接部分235。工具抵接部分235被设置在第一联接部23的后表面上。如同前面所述,此处的“后表面”也是指在前拨链器20正常使用的状态下第一联接部23的面向自行车10的后方的表面。换句话说,在基座构件21被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1的状态中,后表面面向后方。
工具抵接部分235的设置可使得,在基座构件21被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1的状态中,用户可从后方安装、拆卸、或者甚至放松缆线紧固部232,以便例如调整同样安装于第一联接部23的后表面的缆线引导部231的位置(例如在上述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调整缆线引导部231),从而方便调整控制缆线B3的引导路线,而无需拆下整个前拨链器20。
为了避免缆线紧固部232和缆线引导部231的安装相互干涉,可设置成使突起237从后表面突出的高度比缆线紧固部232从后表面突出的高度小。通过这样的设置,还可使得控制缆线B3的操作不会受到缆线紧固部232的影响。另外,这样的设置还可避免缆线引导部231与后轮14R的轮胎TR之间的干涉。
为了引导和保持控制缆线B3,第一联接部23还可包括引导凹槽234。引导凹槽234设置在第一联接部23上以用于从缆线紧固部232引导控制缆线B3的端部B32。如图6中所清楚地示出的,在本实施例中,引导凹槽234设置在第一联接部23的后表面上,并且在缆线紧固部232的一侧向下地延伸。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前拨链器,控制缆线B3的端部B32被向下地引导,从而可防止端部B32与骑乘者的小腿干涉。
当然,引导凹槽234还可以采用可防止端部B32与骑乘者的小腿干涉的其它任何布置方式。例如,引导凹槽234可被构造成将控制缆线B3的端部B32向内地(即,朝向接近自行车车架11的方向)引导。可替换地,引导凹槽234可被构造成将控制缆线B3的端部B32向上地引导。
通过上述的缆线引导部231、缆线紧固部232、和引导凹槽234,可限定控制缆线B3的引导路线。如图6所示,控制缆线B3(具体地,控制缆线B3的内线B31)从第一联接部23的外部被引导到突起237上,随后被突起237支撑并引导到第一联接部23的引导凹槽234中,并且端部B32被缆线紧固部232固定。
另外,如图4和5中清楚地示出的,前拨链器20可进一步包括盖233。盖233被构造成将控制缆线B1保持在缆线引导部231处,从而可避免控制缆线B3和缆线引导部231滑脱。盖233可通过缆线紧固部232附接于第一联接部23。
综上所述,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前拨链器20,其可增大后轮14R的轮胎TR与缆线紧固部232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了缆线紧固部232干涉后轮14R的轮胎TR。
虽然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图1中所示的公路自行车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是,自行车10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应用于山地自行车或任何类型的自行车。
在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时,如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及其衍生词旨在为开放性的术语,这些开放性的术语说明指定的特征、元件、部件、集合、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其它未指定的特征、元件、部件、集合、整体和/或步骤。前述内容也适用于具有类似意义的术语,例如术语“包括”、“具有”及它们的衍生词。同样地,术语“部件”、“部分”、“部”、“元件”或者“零件”当以单数形式使用时可以具有单个部件或者多个部件的双重含义。因此,当被用来描述自行车前拨链器的时候,这些术语应当被相对于正常的***置使用时的装备有自行车前拨链器的自行车来解释。最后,如本文中所使用的一样,程度性的术语,诸如“基本上”、“大约”和“大概”,意味着被修饰的术语的合理数量的偏差使得最终结果不发生较大改变。
虽然只挑选出被选择的实施例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通过本公开在这里做各种变更和修改,而不背离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方位可以根据需要和/或期望改变。被示出为彼此直接连接或接触的元件可以在它们之间设置中间结构。一个元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元件执行,以及反之亦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另一实施例中被采用。不必使所有的优点均同时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独特的每个特征在单独地或者与其它特征相组合地使用时也应当被认为是由申请人对其它实用新型的单独描述,包括由该特征或这些特征实施的结构和/或功能构思。因此,以上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而提供,而不是为了限制如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实用新型。

Claims (18)

1.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前拨链器(20)包括:
基座构件(21),被构造成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1);
链条引导部(22),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21)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被枢转地支撑,所述展开位置比所述收回位置更远离所述自行车车架(11);
联接组件,包括第一联接部(23)和第二联接部(24),所述第一联接部(23)围绕第一枢转轴线(X1)被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构件(21)、并且围绕第二枢转轴线(X2)被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链条引导部(22),所述第二联接部(24)将所述链条引导部(22)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构件(21),在所述基座构件(21)被安装于所述自行车车架(11)的状态中,所述第一联接部(23)比所述第二联接部(24)更远离所述自行车车架(11);
缆线引导部(231),设置在所述第一联接部(23)上;以及
缆线紧固部(232),被构造成将控制缆线(B3)固定于所述第一联接部(23),所述缆线紧固部(232)具有在不垂直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X1)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X5),并且所述缆线紧固部(232)在所述缆线引导部(231)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X2)之间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联接部(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引导部(231)包括缆线引导表面(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引导表面(S)被构造成引导所述控制缆线(B3),以向所述第一联接部(23)施加所述控制缆线(B3)的拉动力(F)。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紧固部(232)的所述中心轴线(X5)在沿着所述第一枢转轴线(X1)的所述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紧固部(232)的所述中心轴线(X5)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X1)的所述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紧固部(232)包括工具抵接部分(235),所述工具抵接部分(235)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联接部(23)的后表面上,在所述基座构件(21)被安装于所述自行车车架(11)的状态中,所述后表面面向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引导部(231)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能调整地附接于所述第一联接部(23)以调整所述控制缆线(B3)的引导路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引导部(231)能拆卸地附接于所述第一联接部(2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联接部(23)包括引导凹槽(234),所述引导凹槽(234)设置在所述第一联接部(23)上以用于从所述缆线紧固部(232)引导所述控制缆线(B3)的端部(B3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引导部(231)设置在所述第一联接部(23)的第一端(E1)处,并且所述第二枢转轴线(X2)设置在所述第一联接部(23)的第二端(E2)处,所述第一端(E1)和所述第二端(E2)彼此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引导部(231)包括突起(237),所述突起(237)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联接部(23)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237)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联接部(23)的后表面突出,在所述基座构件(21)被安装于所述自行车车架(11)的状态中,所述后表面面向后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237)从所述后表面突出的高度比所述缆线紧固部(232)从所述后表面突出的高度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前拨链器(20)进一步包括:
盖(233),所述盖(233)被构造成将所述控制缆线(B3)保持在所述缆线引导部(231)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盖(233)通过所述缆线紧固部(232)附接于所述第一联接部(23)。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座构件(21)被安装于所述自行车车架(11)的状态中,所述第一枢转轴线(X1)设置在所述第二枢转轴线(X2)的竖直上侧部上。
17.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前拨链器(20)包括:
基座构件(21),被构造成安装于自行车车架(11);
链条引导部(22),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21)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被枢转地支撑,所述展开位置比所述收回位置更远离所述自行车车架(11);
联接组件,包括第一联接部(23)和第二联接部(24),所述第一联接部(23)围绕第一枢转轴线(X1)被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构件(21)、并且围绕第二枢转轴线(X2)被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链条引导部(22),所述第二联接部(24)将所述链条引导部(22)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构件(21),在所述基座构件(21)被安装于所述自行车车架(11)的状态中,所述第一联接部(23)比所述第二联接部(24)更远离所述自行车车架(11);
缆线引导部(231),设置在所述第一联接部(23)上,所述缆线引导部(231)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能调整地附接于所述第一联接部(23);以及
缆线紧固部(232),被构造成将控制缆线(B3)固定于所述第一联接部(23),所述缆线紧固部(232)在所述缆线引导部(231)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X2)之间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联接部(23)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引导部(231)能拆卸地附接于所述第一联接部(23)。
CN201520772771.2U 2015-09-30 2015-09-30 自行车前拨链器 Active CN205034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2771.2U CN205034288U (zh) 2015-09-30 2015-09-30 自行车前拨链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2771.2U CN205034288U (zh) 2015-09-30 2015-09-30 自行车前拨链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34288U true CN205034288U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93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72771.2U Active CN205034288U (zh) 2015-09-30 2015-09-30 自行车前拨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3428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7966A (zh) * 2017-02-09 2018-08-17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前拨链器
CN112141259A (zh) * 2016-09-30 2020-12-2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拨链器
CN114162251A (zh) * 2020-09-11 2022-03-1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拨链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1259A (zh) * 2016-09-30 2020-12-2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拨链器
CN112141259B (zh) * 2016-09-30 2022-04-08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拨链器
CN108407966A (zh) * 2017-02-09 2018-08-17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前拨链器
CN114162251A (zh) * 2020-09-11 2022-03-1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拨链器
CN114162251B (zh) * 2020-09-11 2023-11-28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拨链器
US11981398B2 (en) 2020-09-11 2024-05-14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3206B2 (en) Extra hand powered bicycle
EP2402240B1 (en) Bicycle aero handlebar assembly
CN100519322C (zh) 手脚驱动自行车
US10479438B2 (en) Bicycle brake and shift operating device
CN205034288U (zh) 自行车前拨链器
CN104321245B (zh) 具有独特的驱动组件的自行车
CN101801778A (zh) 踏板作为发动机的微型踏板车
US5901973A (en) Control system for pedal driven vehicles
US20140125032A1 (en) Dual Drive Bicycle
CN1798681A (zh) 变速机构
US6186529B1 (en) Bicycle brake mounting structure
JP4090593B2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EP2301833A1 (en) Twin-frame bicycle
US5228354A (en) Multispeed, shaft-driven vehicle drive
GB2497785A (en) Bicycle with rear suspension
US7125354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with a chain guide disposed at an upper portion of a link mechanism
US20180001961A1 (en) Bicycle tensioner apparatus and bicycle tensioner
US4666174A (en) Wide powerful range bicycle
US20100059963A1 (en) Dual-drive bicycle
RU2379211C1 (ru) Полноприводный велосипед
US7011323B1 (en) High speed bicycle
CN211167269U (zh) 双驱分动自行车
CN205632877U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CA2303239C (en) A bicycle driven by pedal rotation and reciprocating seat post movement
KR20120092516A (ko) 전륜 구동이 가능한 자전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