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6251U - 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6251U
CN205016251U CN201520794906.5U CN201520794906U CN205016251U CN 205016251 U CN205016251 U CN 205016251U CN 201520794906 U CN201520794906 U CN 201520794906U CN 205016251 U CN205016251 U CN 205016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nduit
end plug
slow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949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广进
党宇
刘松
曾奇峰
卢俊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Nuclear Uraniu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949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6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6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6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包括导管、导管端塞、缓管、缓管端塞以及螺钉,导管端塞上设置有沟槽,缓管端塞上设置有弹性卡扣,弹性卡扣被设置为与沟槽相配合,使缓管在导管内部定位。通过螺钉限制弹性卡扣收缩,实现对缓管端塞上弹性卡扣的限位,防止缓管端塞从导管端塞中脱出,最后通过导管与缓管的胀接连接防止导管与缓管的相对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缓管在导管中自动定位,简化组装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水核反应堆燃料组件的连接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管与内管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压水反应堆燃料组件由上下管嘴、格架、燃料管、导管等组成。其中,导管通过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与上下管嘴连接,导管通过机械连接或焊接的方式与格架连接,通过这些连接确定了管嘴与格架在燃料组件中的轴向定位。燃料管***格架中,通过格架的夹持,保持其定位。上述零部件组成了燃料组件。
为了实现压水反应堆燃料反应的可控制性,需要通过控制棒***燃料组件进行控制。控制棒在落入燃料组件时会对燃料组件造成冲击。为了避免该冲击力过大,在导管的下部设置了缓冲装置,一般为缓管。缓管安装于导管内部,下端通过端塞与导管连接。缓管内径较小,能够产生较大的流体阻力,使控制棒下落获得缓冲。这种导管内安装缓管的结构称为管套管结构。
目前国际上同样有管套管的连接结构,如法国弗拉马托梅股份公司申请的专利CN97198391.7.A《带有导管的核燃料装配构架及其制造方法》。该专利提出的管套管连接方案,采用了螺钉穿过导管端塞与缓管端塞螺纹连接,并通过缓管端塞与导管端塞的爪式离合器防止缓管与导管相对转动。但该设计中存在缓管在导管中难以定位的问题。为了安装螺钉,需要将缓管在导管中定位,因此引入缓管上部与导管的胀接连接。但在实施胀接工艺时,缓管没有在导管内部定位,胀接位置不能确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包括导管、导管端塞、缓管、缓管端塞以及螺钉,导管端塞上设置有沟槽,缓管端塞上设置有弹性卡扣,弹性卡扣被设置为与沟槽相配合,使缓管在导管内部定位。
进一步地,导管端塞外部设置有用于组装导管的第一台阶和便于导管***的过渡段,导管端塞紧固于下管座上;导管端塞内部设置有螺纹连接段、沟槽以及过渡孔,其中螺纹连接段被设置为与螺钉连接,沟槽与弹性卡扣配合定位,过渡孔用于***弹性卡扣。
进一步地,缓管端塞上设置的弹性卡扣不少于两个。弹性卡扣为具有弹性的片状结构,包括卡扣和弹性带身。
进一步地,卡扣上设置有限位平台和倒角,其中限位平台***导管端塞的沟槽中,限制缓管端塞从导管中脱出。
进一步地,螺钉包括凸台、螺纹段以及限位段,其中凸台连接下管座与导管端塞,螺纹段与导管端塞的螺纹连接段相配合,限位段被设置为与弹性卡扣相配合,限制卡扣向内收缩。
进一步地,限位段的外径小于卡扣的内径。
进一步地,螺纹段为M5螺纹或M6螺纹,长度约为10~14mm。
进一步地,缓管和导管在远离下管座的位置通过变形连接进行胀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包括导管、导管端塞、缓管、缓管端塞以及螺钉,导管端塞上设置有弹性卡扣,缓管端塞上设置有沟槽,弹性卡扣被设置为与沟槽相配合,使缓管在导管内部自动定位。
本实用新型利用缓管端塞和导管端塞上的弹性卡扣与沟槽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缓管***导管后的自动定位。便于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利用缓管在导管中自动定位后,通过螺钉与导管端塞的螺纹配合,实现了导管与缓管在下管座上的定位。并利用螺钉上的限位段,限制缓管从导管中脱出;利用缓管在导管中自动定位后,通过变形连接,防止缓管和导管的相对转动,同时提供承载作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优实施例中导管与缓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优实施例中导管端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导管端塞的主视图,图2b为导管端塞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优实施例中缓管端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缓管端塞的主视图,图3b为缓管端塞的立体图,图3c为缓管端塞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优实施例中弹性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优实施例中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较优实施例中导管与缓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导管2-导管端塞3-缓管4-缓管端塞5-螺钉6-下管座7-变形连接21-第一台阶22-第一过渡段23-螺纹连接段24-沟槽25-过渡孔41-第二台阶42-第二过渡段43-弹性卡扣431-卡扣432-弹性带身433-限位平台434-倒角51-凸台52-螺纹段53-限位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以下的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由导管1、导管端塞2、缓管3、缓管端塞4、螺钉5、下管座6组成。
导管1为直管,内径约为10mm~12mm,外径约为11mm~14mm。导管端塞2为短棒状,长度约为16mm~25mm。外表面设计了第一台阶21用于与导管1配合,导管1可以通过焊接方式与导管端塞2连接。同时设计了第一过渡段22,角度约为3~10°,长度约为2~5mm。第一过渡段22便于导管1***导管端塞2。导管端塞2中心开孔,下端设计了螺纹连接段23,可以为M5或M6螺纹,长度约为8~12mm,用于与螺钉5连接。螺纹连接段23上方开设沟槽24,沟槽24长度约为2~3mm,直径约为7~9mm。缓管端塞4上的卡扣431能够进入沟槽24,且限位平台433与沟槽24的上表面配合,限制缓管端塞4脱出导管端塞2。沟槽24上方为过渡孔25,过渡孔25的直径比沟槽24小1~1.5mm,并与缓管端塞4上的弹性带身432的外径保持一致,防止缓管端塞4的径向晃动。过渡孔25的长度约为6~8mm,并与缓管端塞4的弹性带身432的长度保持一致,防止缓管端塞4的轴向晃动。导管端塞2上端面进行倒角,便于导管1***。
缓管3为直管,***导管1中,因此缓管3的外径比导管1的内径小,缓管3的外径约为9~12mm,内径约为8~11mm。缓管端塞4主要分为两部分,上部为与缓管3连接的端塞部分,下部为与导管端塞2连接的弹性卡扣43。缓管端塞4的端塞部分与导管端塞2相似,长度约为5mm~7mm。外表面设计了第二台阶41用于与缓管3配合,缓管3可以通过焊接方式与缓管端塞4连接。同时设计了第二过渡段42,角度约为3~10°,长度约为1~2mm。第二过渡段42便于缓管3***缓管端塞4。缓管端塞4中心开孔,孔径约为1~2mm。缓管端塞4下部的弹性卡扣43至少包含2个具有弹性的板条状结构,该板条状结构由弹性带身432和卡扣431两部分组成。弹性带身432需要与导管端塞2中的过渡孔25配合,弹性带身432为具有弧度的条带,其外径与过渡孔25的孔径一致。弹性带身432的长度与过渡孔长度一致。弹性带身432的厚度约为0.5~1.5mm。弹性带身432的头部为卡扣431,卡扣431与沟槽24配合。卡扣431的头部开设倒角434,便于卡扣431***过渡孔25,尾部为限位平台433。通过限位平台433勾卡沟槽24的上平面,从而限制缓管端塞4从导管端塞2中脱出。
螺钉5主要分为三部分:凸台51,螺纹段52,限位段53。凸台51外径约为10~12mm,长度约为7~10mm,与下管座6的沉孔配合。螺纹段52与导管端塞2的螺纹连接段23配合,为M5或M6螺纹,长度约为10~14mm,通过螺纹连接将导管端塞2与下管座6连接起来。限位段53与缓管端塞4的弹性卡扣43配合,限位段53外径比卡扣431的内径小,约为3~5mm。长度约为3~5mm。当螺钉5与导管端塞2拧紧后,限位段53进入缓管端塞4的弹性卡扣43内部,限制卡扣431向内收缩。
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为:导管1与导管端塞2通过焊接的方式组装,缓管3与缓管端塞4通过焊接的方式组装。然后将缓管3与缓管端塞4***导管1中,缓管端塞4与导管端塞2通过弹性卡扣43与沟槽24配合连接,将缓管3定位在导管1中。接着将导管端塞2坐于下管座6上,螺钉5穿过下管座6上的螺钉孔,与导管端塞2的螺纹段23连接,使导管端塞2紧固于下管座6上。同时螺钉5的限位段53进入缓管端塞4的弹性卡扣43内,限制卡扣431向内收缩,防止弹性卡扣43脱出,从而保证缓管3在导管1中的定位。最后在缓管3和导管1的上部通过变形连接7进行胀接。防止缓管3与导管1相对转动,同时起到承载作用。
实施例2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采用下述连接结构。
如图6所示,该连接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弹性卡扣43设置在导管端塞2上,沟槽24设置在缓管端塞4上。组装过程,将导管1与导管端塞2焊接连接,缓管3与缓管端塞4焊接连接。然后将缓管3***导管1中,缓管端塞4压缩导管端塞2上的弹性卡扣43,使其向内收缩,压入缓管端塞4中的沟槽24内。卡扣431进入沟槽24后,弹性卡扣43恢复形状。再将螺钉5拧入导管端塞2。螺钉5为外径一致的M5或M6螺钉,拧入导管端塞2后,其头部到达卡扣431所在位置,限制弹性卡扣43向内收缩,防止缓管端塞4脱出导管端塞2。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包括导管、导管端塞、缓管、缓管端塞以及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端塞上设置有沟槽,所述缓管端塞上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被设置为与所述沟槽相配合,使所述缓管在所述导管内部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端塞外部设置有用于组装所述导管的第一台阶和便于所述导管***的过渡段,所述导管端塞紧固于下管座上;所述导管端塞内部设置有螺纹连接段、所述沟槽以及过渡孔,其中所述螺纹连接段被设置为与所述螺钉连接,所述沟槽与所述弹性卡扣配合定位,所述过渡孔用于***所述弹性卡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管端塞上设置的所述弹性卡扣不少于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为具有弹性的片状结构,包括卡扣和弹性带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上设置有限位平台和倒角,其中所述限位平台***所述导管端塞的所述沟槽中,限制所述缓管端塞从所述导管中脱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包括凸台、螺纹段以及限位段,其中所述凸台连接下管座与所述导管端塞,所述螺纹段与所述导管端塞的所述螺纹连接段相配合,所述限位段被设置为与所述弹性卡扣相配合,限制卡扣向内收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卡扣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段为M5螺纹或M6螺纹,长度约为10~14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管和所述导管在远离下管座的位置通过变形连接进行胀接。
10.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包括导管、导管端塞、缓管、缓管端塞以及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端塞上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缓管端塞上设置有沟槽,所述弹性卡扣被设置为与所述沟槽相配合,使所述缓管在所述导管内部自动定位。
CN201520794906.5U 2015-10-14 2015-10-14 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 Active CN205016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4906.5U CN205016251U (zh) 2015-10-14 2015-10-14 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4906.5U CN205016251U (zh) 2015-10-14 2015-10-14 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6251U true CN205016251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14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94906.5U Active CN205016251U (zh) 2015-10-14 2015-10-14 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62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0247A (zh) * 2015-10-14 2016-01-27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及组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0247A (zh) * 2015-10-14 2016-01-27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及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16251U (zh) 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
CN203868572U (zh) 一种排水承插防漏管件
CN105280247A (zh) 一种新型的自动定位的管套管连接结构及组装方法
CN205781622U (zh) 一种管道三通结构
CN202327414U (zh) 管接头结构
CN205877494U (zh) 一种管路的接插装置
CN209557853U (zh) 高适应性管道连接构造及其分水器和阀门
CN109798407A (zh) 管道连接构造及其扩管装置、连接方法、分水器和阀门
CN109519629A (zh) 浮动式流体连接插头、插座及包含其的连接器和冷却***
CN215111168U (zh) 套管连接装置及给水器具用定型万向水管
CN202165740U (zh) Pp-r内外丝管接头
CN209584817U (zh) 一种伸缩式抗震连接件
CN205074441U (zh) 一种用于冷凝器管束椭圆管的胀管装置
CN201425138Y (zh) 高强度工程塑料管件接头
CN108980476A (zh) 一种油田多层免测精准注水装置
CN106836510A (zh) 钢结构房屋架设用可调节连接头
CN220891385U (zh) 用于管材连接的连接件
CN206625363U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架设用可调节连接头
CN216479492U (zh) 一种方便对接使用的水利连接管道
CN219415892U (zh) 复合型散热器用通水管件
CN204187189U (zh) 一种新型气体输送装置
CN220286730U (zh) 一种液压快速接头
CN206123517U (zh) 一种全贯流泵圆螺母安装夹具
CN203156622U (zh) 可防止水管接头崩裂或渗透的管扶正结构
CN219606352U (zh) 一种管件的多点定位插接密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2

Address after: No. 29 Hong 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National Nuclear Uraniu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9 Hong 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9 Hong 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National Nuclear Uraniu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9 Hong 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tional Nuclear Uraniu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