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70793U - 锅具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70793U
CN204970793U CN201520489254.4U CN201520489254U CN204970793U CN 204970793 U CN204970793 U CN 204970793U CN 201520489254 U CN201520489254 U CN 201520489254U CN 204970793 U CN204970793 U CN 204970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handle part
pan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892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腾飞
吴培洪
黄良光
余恒锋
雷大法
黄宇华
文堂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892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70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70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70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烹饪器具,其中,锅具包括:具有容纳腔的锅本体和设置在锅本体的侧壁上的把持部;其中,把持部的上端面与锅本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锅本体上设置把持部,则用户可通过把持部实现对锅具的取用和转移,从而使锅具的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地,设置把持部的上端面与锅本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m,一方面可避免手部接触锅本体的开口而污染容纳腔内的食物,从而确保产品的使用清洁性,另一方面,可确保用户把持把持部时,用户的手部位于水蒸汽的扩散区域外,从而降低用户被水蒸汽烫伤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锅具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及具有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锅具没有设置把手,则在锅具使用时,只能通过把持锅口边沿来端取锅具,但是,由于锅口边沿尺寸小,导致用户对锅具的端取十分不便,这增加了锅体滑落的风险,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此外,把持锅口边沿的方式,一方面很容易使用户的手部被从锅口扩散出的蒸汽烫伤,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用户的手部直接接触锅口边沿容易对锅具内部的食物造成污染,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清洁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安全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本体,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和把持部,设置在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把持部的上端面与所述锅本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m。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锅本体上设置把持部,则用户可通过把持部实现对锅具的取用和转移,从而使锅具的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地,设置把持部的上端面与锅本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m,一方面可避免手部接触锅本体的开口而污染容纳腔内的食物,从而确保产品的使用清洁性,另一方面,可确保用户把持把持部时,用户的手部位于水蒸汽的扩散区域外,从而降低用户被水蒸汽烫伤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而言,对于***扩散的水蒸汽烫伤用户,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把持部的上端面与所述锅本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mm。
具体而言,对于***扩散的水蒸汽烫伤用户,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纳腔的横截面积从所述锅本体上对应所述把持部上端面的水平位置向上减小。
设置锅本体上对应把持部的上端面以上部分,其容纳腔的横截面积减小,进一步地,该容纳腔的横截面积向上逐渐减小,使锅本体对应把持部的上端面以上部分均呈收口状,或设置仅靠近锅本体的开口部位的容纳腔的横截面积减小,以在锅本体的顶端形成收口状,以此减小水蒸汽的扩散面积,从而可进一步确保用户把持把持部时,用户的手部位于水蒸汽的扩散区域外,以降低用户端取锅具时被水蒸汽烫伤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把持部为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绕所述锅本体的侧壁周向设置呈环形。
在现有锅具中,通常在锅具相对称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把手,以供用户把持,但是,对于锅具应用于外锅中的产品,如电饭煲或电压力锅,在锅具相对称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把手的方案中,在将锅具安装到外锅中时,需使把手与外锅内的预留位置相适配才可实现,这降低了锅具的使用自由度;本方案使支撑板沿锅本体的外壁面周向设置呈环形,同时,在外锅中预留相应的环形容纳空间,从而避免了外锅与锅具发生干涉的情况发生,即用户无需确保锅具与外锅相适配也可将锅具安装到外锅内,从而增加了锅具移动时使用的自由度,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此外,该结构中,环形支撑板套设在锅本体外侧,可对锅本体起到加强的作用,以降低锅本体的变形的概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为2mm~8mm,所述支撑板的宽度为8mm~25mm。
本方案中支撑板的厚度设置为2mm~8mm,一方面,使支撑板的厚度不小于2mm,以此保证支撑板的刚度,即在锅具盛装最大量的食物时,确保支撑板不会变形,从而确保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使支撑板的厚度不大于8mm,则在保证支撑板强度的前提下,使支撑板的厚度尽量小,进而节省材料,降低产品的成本;此外,支撑板的宽度设置为8mm~25mm,一方面,使支撑板的宽度不小于8mm,以此保证了用户的手部与支撑板之间具有足够的支撑接触面积,从而使用户在把持把持部时更舒适,另一方面,使支撑板的宽度不大于25mm,对于锅具须与外锅配合使用的方案而言,可避免由于支撑板过宽造成与之配合的外锅的体积增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最高水位线,且所述最高水位线高于所述把持部。
由于水蒸汽由液体中的汽泡从液体中脱离产品,且脱离液体的水蒸汽主要从液体表面呈扇形向外扩散,且锅具中食物的液位越高,水蒸汽的扩散范围越大,而最高水位线限制了液体类食物在锅具中的最高位置,本方案中限定最高水位线高于所述把持部,以确保用户的手部能够避开水蒸汽扩散范围,从而进一步确保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最低水位线;其中,所述把持部高于所述最低水位线。
一般而言,为提高锅具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应尽量降低锅具的重心,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在降低把持部的水平高度的同时,限定把持部设置在最低水位线以上,即把持部位于最高水位线与最低水位线之间,以尽可能地保证盛装食物后的锅具整体的重心的水平位置低于把持部的水平高度,从而减小用户端取锅具过程中锅具内食物发生的晃动,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本体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与所述把持部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锅本体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与所述最高水位线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
对于一般锅具而言,盛装食物后的锅具的重心一定位于最高水位线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本方案进一步设置锅本体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与把持部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锅本体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与最高水位线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从而可确保把持部不低于盛装食物后锅具的重心所在水平位置,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用户端取锅具过程中锅具内食物发生的晃动,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当然,本方案中,优选地,把持部靠近盛装食物后锅具的重心所在水平面设置,以在减小锅具内食物晃动的同时,降低锅具自身的重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本体的最高点与所述锅本体的最低点沿上下方向的垂线段上具有黄金分割点,所述把持部位于所述黄金分割点沿上下方向正负20mm的范围内。
该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定义为:黄金分割点到锅本体的最低点的沿上下方向的垂线段长度与锅本体沿上下方向高度(即所述锅本体的最高点与锅本体的最低点沿上下方向的垂线段长度)的比值,等于黄金分割点到锅本体的最高点的沿上下方向的垂线段长度与黄金分割点到锅本体的最低点的沿上下方向的垂线段长度的比值,更进一步地,该比值为0.618。
本方案通过设置该结构,在确保通过控制把持部的位置以实现产品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本方案结合了黄金分割点所带来的美学效果,以提高产品在结构构造上的美观性,从而提高了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把持部与所述锅本体焊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
把持部与锅本体焊接或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把持部与锅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且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从而具有所述锅具所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锅本体,111容纳腔,12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具。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本体11和把持部。
具体地,锅本体11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111;把持部设置在锅本体11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其中,把持部的上端面与锅本体11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L不小于25mm。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锅本体11上设置把持部,则用户可通过把持部实现对锅具的取用和转移,从而使锅具的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地,设置把持部的上端面与锅本体11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L不小于25mm,一方面可避免手部接触锅本体11的开口而污染容纳腔111内的食物,从而确保产品的使用清洁性,另一方面,可确保用户把持把持部时,用户的手部位于水蒸汽的扩散区域外,从而降低用户被水蒸汽烫伤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而言,对于***扩散的水蒸汽烫伤用户,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把持部的上端面与锅本体11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L不小于35mm。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扩散的水蒸汽烫伤用户,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容纳腔111的横截面积从锅本体11上对应把持部上端面的水平位置向上减小。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锅本体11上对应把持部的上端面以上部分,其容纳腔111的横截面积减小,进一步地,该容纳腔111的横截面积向上逐渐减小,使锅本体11对应把持部的上端面以上部分均呈收口状,或设置仅靠近锅本体11的开口部位的容纳腔111的横截面积减小,以在锅本体11的顶端形成收口状,以此减小水蒸汽的扩散面积,从而可进一步确保用户把持把持部时,用户的手部位于水蒸汽的扩散区域外,以降低用户端取锅具时被水蒸汽烫伤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把持部为支撑板12,且支撑板12绕锅本体11的侧壁周向设置呈环形。
在现有锅具中,通常在锅具相对称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把手,以供用户把持,但是,对于锅具应用于外锅中的产品,如电饭煲或电压力锅,在锅具相对称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把手的方案中,在将锅具安装到外锅中时,需使把手与外锅内的预留位置相适配才可实现,这降低了锅具的使用自由度。
在该实施例中,使支撑板12沿锅本体11的外壁面周向设置呈环形,同时,在外锅中预留相应的环形容纳空间,从而避免了外锅与锅具发生干涉的情况发生,即用户无需确保锅具与外锅相适配也可将锅具安装到外锅内,从而增加了锅具移动时使用的自由度,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此外,该结构中,环形支撑板12套设在锅本体11外侧,可对锅本体11起到加强的作用,以降低锅本体11的变形的概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板12的厚度H为2mm~8mm,支撑板12的宽度W为8mm~25mm。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12的厚度H设置为2mm~8mm,一方面,使支撑板12的厚度H不小于2mm,以此保证支撑板12的刚度,即在锅具盛装最大量的食物时,确保支撑板12不会变形,从而确保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使支撑板12的厚度H不大于8mm,则在保证支撑板12强度的前提下,使支撑板12的厚度尽量小,进而节省材料,降低产品的成本;此外,支撑板12的宽度W设置为8mm~25mm,一方面,使支撑板12的宽度W不小于8mm,以此保证了用户的手部与支撑板12之间具有足够的支撑接触面积,从而使用户在把持把持部时更舒适,另一方面,使支撑板12的宽度W不大于25mm,对于锅具须与外锅配合使用的方案而言,可避免由于支撑板12过宽造成与之配合的外锅的体积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锅本体11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最高水位线(图中未示出),且所述最高水位线高于把持部。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水蒸汽由液体中的汽泡从液体中脱离产品,且脱离液体的水蒸汽主要从液体表面呈扇形向外扩散,且锅具中食物的液位越高,水蒸汽的扩散范围越大,而最高水位线限制了液体类食物在锅具中的最高位置,本方案中限定最高水位线高于所述把持部,以确保用户的手部能够避开水蒸汽扩散范围,从而进一步确保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锅本体11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最低水位线(图中未示出);其中,把持部高于最低水位线。
一般而言,为提高锅具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应尽量降低锅具的重心,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在降低把持部的水平高度的同时,限定把持部设置在最低水位线以上,即把持部位于最高水位线与最低水位线之间,以尽可能地保证盛装食物后的锅具整体的重心的水平位置低于把持部的水平高度,从而减小用户端取锅具过程中锅具内食物发生的晃动,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锅本体11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与把持部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锅本体11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与最高水位线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
对于一般锅具而言,盛装食物后的锅具的重心一定位于最高水位线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本方案进一步设置锅本体11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与把持部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锅本体11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与最高水位线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从而可确保把持部不低于盛装食物后锅具的重心所在水平位置,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用户端取锅具过程中锅具内食物发生的晃动,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当然,本方案中,优选地,把持部靠近盛装食物后锅具的重心所在水平面设置,以在减小锅具内食物晃动的同时,降低锅具自身的重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锅本体11的最高点与锅本体11的最低点沿上下方向的垂线段S上具有黄金分割点,把持部位于黄金分割点沿上下方向正负20mm的范围内。
该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定义为:黄金分割点到锅本体11的最低点的沿上下方向的垂线段长度与锅本体11沿上下方向高度(即所述锅本体11的最高点与锅本体11的最低点沿上下方向的垂线段长度)的比值,等于黄金分割点到锅本体11的最高点的沿上下方向的垂线段长度与黄金分割点到锅本体11的最低点的沿上下方向的垂线段长度的比值,更进一步地,该比值为0.618。
在该实施例中,在确保通过控制把持部的位置以实现产品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本方案结合了黄金分割点所带来的美学效果,以提高产品在结构构造上的美观性,从而提高了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把持部与锅本体11焊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
把持部与锅本体11焊接或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把持部与锅本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且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从而具有所述锅具所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电磁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锅本体上设置把持部,则用户可通过把持部实现对锅具的取用和转移,从而使锅具的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地,设置把持部的上端面与锅本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m,一方面可避免手部接触锅本体的开口而污染容纳腔内的食物,从而确保产品的使用清洁性,另一方面,可确保用户把持把持部时,用户的手部位于水蒸汽的扩散区域外,从而降低用户被水蒸汽烫伤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本体,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和
把持部,设置在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
其中,所述把持部的上端面与所述锅本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的上端面与所述锅本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的横截面积从所述锅本体上对应所述把持部上端面的水平位置向上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为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绕所述锅本体的侧壁周向设置呈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为2mm~8mm,所述支撑板的宽度为8mm~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最高水位线,且所述最高水位线高于所述把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最低水位线;
其中,所述把持部高于所述最低水位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本体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与所述把持部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锅本体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面与所述最高水位线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本体的最高点与所述锅本体的最低点沿上下方向的垂线段上具有黄金分割点,所述把持部位于所述黄金分割点沿上下方向正负20mm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与所述锅本体焊接或为一体成型结构。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CN201520489254.4U 2015-07-07 2015-07-07 锅具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4970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9254.4U CN204970793U (zh) 2015-07-07 2015-07-07 锅具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9254.4U CN204970793U (zh) 2015-07-07 2015-07-07 锅具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70793U true CN204970793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0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89254.4U Active CN204970793U (zh) 2015-07-07 2015-07-07 锅具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707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4079A (zh) * 2020-09-25 2021-01-29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设备的清洁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烹饪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4079A (zh) * 2020-09-25 2021-01-29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设备的清洁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70793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JP6007710B2 (ja) 即席食品用容器
CN205125907U (zh) 煮饭隔板
CN212066509U (zh) 防溅防溢锅盖
CN203468280U (zh) 省力炒锅
CN201977523U (zh) 炒锅
CN202981680U (zh) 三种用途的煎锅
KR200452997Y1 (ko) 오목부가 구비된 프라이팬
CN104223947A (zh) 方便防溢磁铁锅
CN207220724U (zh) 一种多功能火锅汤勺
CN210643668U (zh) 回飞锅
CN210748700U (zh) 一种多用型平底锅
CN214595542U (zh) 一种具有防烧把机构的奶锅
CN202207088U (zh) 家用防油烟锅盖
CN212465778U (zh) 一种具有防烫手柄的新型锅具
CN209219906U (zh) 一种食物加工用炒锅
CN213786920U (zh) 厨具
CN209863322U (zh) 一种新型炊具
JP2012024321A (ja) フライパン
CN202151334U (zh) 锅盖架
CN206493372U (zh) 一种切片机
CN211299666U (zh) 一种厨具
CN211324516U (zh) 电煎锅
JP2014168598A (ja) フライパン
CN208709307U (zh) 一种组装式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