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7573U -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07573U
CN204907573U CN201520684853.1U CN201520684853U CN204907573U CN 204907573 U CN204907573 U CN 204907573U CN 201520684853 U CN201520684853 U CN 201520684853U CN 204907573 U CN204907573 U CN 204907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re
hole
lesser leafhopper
cylinder base
tea les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848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明森
吴光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a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Tea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a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Tea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206848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07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07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0757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集采集、饲养与试验操作于一体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包括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依次连接形成的中空筒体,连接环套设在筒身与筒座外,筒盖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内筒底端开口,内筒内放置有一载物杯,筒座上密布有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各个部件便于拆卸,可方便地进行采集、饲养和试验操作;设有内筒,内筒内放置有一载物杯,可防止茶小绿叶蝉逃出;利用本实用新型茶小绿叶蝉监测装置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测定方法单人即可完成大批量的实验操作,减小了实验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学与化学防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茶小绿叶蝉是全国茶区茶园中最重要害虫,以该害虫为对象的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抗药性监测以明确药效及掌握抗药性状况是有效防控该虫的基础。茶小绿叶蝉若虫体弱小,只能以毛笔轻触;成虫敏捷活泼、善于爬跳与横行,难以约束,给采集和后续处理带来极大困难。在田间采集时,由于若虫爬逃,使用普通容器难以采集到足够的供试虫,除非连同芽梢一起采集;为了限制其活动并防逃,以便分检或处理,在室内采用冷冻麻醉或二氧化碳麻醉的处理方法,但该方法需要反复试验确定麻醉时间和强度,难以掌握,且麻醉状态时间有限。为此,也有采用吸虫器,但吸口要准确对准活动的虫体实属不易,且要掌握好吸虫力道,效率低下,尤其是手动吸虫器需要一手把控吸虫器、一手握吸虫器头,无法同时检查叶片下虫口情况。由此可见,采用现有的方法,即使实验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技巧和耐心,试验效率仍然低下,且由于需要复杂器械,难以在基层植保部门或生产单位推广,使得多年来业界未能把握茶小绿叶蝉的抗药性状况,导致农药的滥用和食品安全问题。
公开号为CN10344463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茶小绿叶蝉的监测饲养管,通过一种自制的监测饲养管在活体茶树的茶芽上对茶小绿叶蝉进行饲养和观察,虽然提高了叶蝉成活率,也减轻了饲养的工作量,但只适用于少量的饲养观察,不适用于需要大量供试虫的毒力测定或抗药性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集采集、饲养与试验操作于一体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包括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所述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依次连接形成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盖的内径与筒身的外径相同,所述筒身的外径与筒座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环套设在筒身与筒座外,所述筒盖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所述内筒底端开口,所述内筒内放置有一载物杯,所述载物杯的杯口边缘抵靠在第一通孔边缘;所述筒座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有连接环,用于连接筒身和筒座;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形成药液的流入流出通道;筒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内筒,筒盖上设置内筒,弱化了茶小绿叶蝉对出口的目标感,阻滞其出逃,在小部分到达内筒下沿时,内筒壁进一步阻碍了其从内筒壁的一侧翻爬到另一侧,茶小绿叶蝉虽善于爬跳,但爬跳形式以前跳和下跳为主,且只能短距离爬跳,使其难以跳过内筒的出口一侧爬出;内筒内放置有载物杯,杜绝了长期饲养中羽化出的成虫飞逃的可能性;筒座上密布有第二通孔,便于用药剂处理装置内的茶小绿叶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6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6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筒盖;11、第一通孔;2、筒身;3、连接环;4、筒座;41、第二通孔;5、内筒;6、载物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监测装置为由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依次连接形成的中空的筒体,各个部件便于拆卸,可方便地进行采集、饲养和试验操作;筒盖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内筒内放置有一载物杯,可防止茶小绿叶蝉逃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一为: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包括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所述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依次连接形成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盖的内径与筒身的外径相同,所述筒身的外径与筒座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环套设在筒身与筒座外,所述筒盖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所述内筒底端开口,所述内筒内放置有一载物杯,所述载物杯的杯口边缘抵靠在第一通孔边缘;所述筒座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
筒身可设置有多个(根据需要增加),设置有连接环,用于连接筒身和筒座,也可用于连接多个筒身,以增加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高度,便于内置小型盆栽小茶苗;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形成药液的流入流出通道;筒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内筒,筒盖上设置内筒,弱化了茶小绿叶蝉对出口的目标感,阻滞其出逃,在小部分到达内筒下沿时,内筒壁进一步阻碍了其从内筒壁的一侧翻爬到另一侧,茶小绿叶蝉虽善于爬跳,但爬跳形式以前跳和下跳为主,且只能短距离爬跳,使其难以跳过内筒的出口一侧爬出;内筒内放置有载物杯,可杜绝长期饲养中羽化出的成虫飞逃的可能性。因此,本实用新型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满足了防逃要求。
进一步的,筒身的高度为28~32mm,筒盖的高度和连接环的高度均为13~17mm,筒座的高度为38~42mm,筒盖的内径、筒身的外径、筒座的外径和连接环的内径均为112~116mm;第二通孔的直径为0.23~0.27mm,每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为0.08~0.12mm。
优选的,筒身的高度为30mm,筒盖的高度和连接环的高度均为15mm,筒座的高度为40mm,筒盖的内径、筒身的外径、筒座的外径和连接环的内径均为114mm,第二通孔的直径为0.25mm,每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为0.1mm。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合适的筒体尺寸,可满足对茶小绿叶蝉日常采集、饲养和试验操作的需要。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为圆台形,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杯口直径均为53~57mm,内筒的杯底直径为43~47mm,内筒的高度为23~27mm。
优选的,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杯口直径均为55mm,内筒的杯底直径为45mm,内筒的高度为2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杯口直径均为53~57mm,内筒的杯底直径为43~47mm,内筒的高度为23~27mm,可有效防止茶小绿叶蝉逃出。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为直筒形,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外径均为43~47mm,内筒的高度为23~27mm。
优选的,第一通孔的直径和载物杯的外径均为45mm,载物杯的高度为2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外径均为43~47mm,内筒的高度为23~27mm,可有效防止茶小绿叶蝉逃出。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杯的杯口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抵靠在第一通孔边缘,所述翻折部的高度为2.3~2.7mm。优选的,所述翻折部的高度为2.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翻折部抵靠在第一通孔边缘来实现载物杯与筒盖的相对固定,可有效防止茶小绿叶蝉逃出。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杯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距离为3~7mm。优选的,载物杯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距离为5mm。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材质为PET,筒体的厚度为0.1~0.2mm。优选的,筒体的厚度为0.1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PET透光性达90%,透明度高;同时PET的拉伸性能好,便于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的套接。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包括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所述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依次连接形成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盖1的内径与筒身2的外径相同,所述筒身2的外径与筒座4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环3套设在筒身2与筒座4外,所述筒盖1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5,所述内筒5底端开口,所述内筒5内放置有一载物杯6,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筒座4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41。筒身2的高度为30mm,筒盖1的高度和连接环3的高度均为15mm,筒座4的高度为40mm,筒盖1的内径、筒身2的外径、筒座4的外径和连接环3的内径均为114mm。所述内筒5为圆台形,第一通孔11的直径和内筒5的杯口直径均为55mm,内筒5的杯底直径为45mm,内筒5的高度为25mm。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翻折部的高度为2.5mm。载物杯6的外壁与内筒5的内壁距离为5mm。筒体的材质为PET聚酯,筒体的厚度为0.15mm。第二通孔41的直径为0.25mm,每两个第二通孔41之间的距离为0.1mm。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包括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所述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依次连接形成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盖1的内径与筒身2的外径相同,所述筒身2的外径与筒座4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环3套设在筒身2与筒座4外,所述筒盖1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5,所述内筒5底端开口,所述内筒5内放置有一载物杯6,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筒座4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41。筒身2的高度为28mm,筒盖1的高度和连接环3的高度均为13mm,筒座4的高度为38mm,筒盖1的内径、筒身2的外径、筒座4的外径和连接环3的内径均为112mm。所述内筒5为圆台形,第一通孔11的直径和内筒5的杯口直径均为53mm,内筒5的杯底直径为43mm,内筒5的高度为23mm。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翻折部的高度为2.3mm。载物杯6的外壁与内筒5的内壁距离为3mm。筒体的材质为PET聚酯,筒体的厚度为0.1mm。第二通孔41的直径为0.23mm,每两个第二通孔41之间的距离为0.08mm。
实施例3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包括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所述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依次连接形成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盖1的内径与筒身2的外径相同,所述筒身2的外径与筒座4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环3套设在筒身2与筒座4外,所述筒盖1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5,所述内筒5底端开口,所述内筒5内放置有一载物杯6,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筒座4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41。筒身2的高度为32mm,筒盖1的高度和连接环3的高度均为17mm,筒座4的高度为42mm,筒盖1的内径、筒身2的外径、筒座4的外径和连接环3的内径均为116mm。所述内筒5为圆台形,第一通孔11的直径和内筒5的杯口直径均为57mm,内筒5的杯底直径为47mm,内筒5的高度为27mm。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翻折部的高度为2.7mm。载物杯6的外壁与内筒5的内壁距离为7mm。筒体的材质为PET聚酯,筒体的厚度为0.2mm。第二通孔41的直径为0.27mm,每两个第二通孔41之间的距离为0.12mm。
实施例4
请参照图3至图6,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包括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所述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依次连接形成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盖1的内径与筒身2的外径相同,所述筒身2的外径与筒座4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环3套设在筒身2与筒座4外,所述筒盖1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5,所述内筒5底端开口,所述内筒5内放置有一载物杯6,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筒座4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41。筒身2的高度为30mm,筒盖1的高度和连接环3的高度均为15mm,筒座4的高度为40mm,筒盖1的内径、筒身2的外径、筒座4的外径和连接环3的内径均为114mm。所述内筒5为直筒形,第一通孔11的直径和载物杯6的外径均为45mm,内筒5的高度为25mm。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翻折部的高度为2.5mm。载物杯6的外壁与内筒5的内壁距离为5mm。筒体的材质为PET聚酯,筒体的厚度为0.15mm。第二通孔41的直径为0.25mm,每两个第二通孔41之间的距离为0.1mm。
实施例5
请参照图3至图6,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包括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所述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依次连接形成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盖1的内径与筒身2的外径相同,所述筒身2的外径与筒座4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环3套设在筒身2与筒座4外,所述筒盖1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5,所述内筒5底端开口,所述内筒5内放置有一载物杯6,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筒座4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41。筒身2的高度为28mm,筒盖1的高度和连接环3的高度均为13mm,筒座4的高度为38mm,筒盖1的内径、筒身2的外径、筒座4的外径和连接环3的内径均为112mm。所述内筒5为直筒形,第一通孔11的直径和载物杯6的外径均为43mm,内筒5的高度为23mm。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翻折部的高度为2.3mm。载物杯6的外壁与内筒5的内壁距离为3mm。筒体的材质为PET聚酯,筒体的厚度为0.1mm。第二通孔41的直径为0.23mm,每两个第二通孔41之间的距离为0.08mm。
实施例6
请参照图3至图6,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包括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所述筒盖1、筒身2、连接环3和筒座4依次连接形成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盖1的内径与筒身2的外径相同,所述筒身2的外径与筒座4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环3套设在筒身2与筒座4外,所述筒盖1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5,所述内筒5底端开口,所述内筒5内放置有一载物杯6,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筒座4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41。筒身2的高度为32mm,筒盖1的高度和连接环3的高度均为17mm,筒座4的高度为42mm,筒盖1的内径、筒身2的外径、筒座4的外径和连接环3的内径均为116mm。所述内筒5为直筒形,第一通孔11的直径和载物杯6的外径均为47mm,内筒5的高度为27mm。所述载物杯6的杯口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抵靠在第一通孔11边缘,所述翻折部的高度为2.7mm。载物杯6的外壁与内筒5的内壁距离为7mm。筒体的材质为PET聚酯,筒体的厚度为0.2mm。第二通孔41的直径为0.27mm,每两个第二通孔41之间的距离为0.12mm。
实施例7
一种茶小绿叶蝉的抗药性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作实施例1~6任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步骤2、供试虫采集:取下载物杯,露水干后于田间一手持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第一通孔朝上),另一手捏住茶树新梢下端,检查新梢叶片着虫情况,发现茶小绿叶蝉时,对准第一通孔将茶小绿叶蝉打落入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中(如若在露水未干时采集,应在筒座底部垫上滤纸),每个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采集20~30头茶小绿叶蝉;
步骤3、药剂处理:取盛有20~30头茶小绿叶蝉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轻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使茶小绿叶蝉全部掉落于筒底,将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轻缓地从底部压入药液中浸泡5-10s,药液的液面低于筒座顶部,浸泡后取出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放在滤纸上吸去多余药液,待筒座干燥后,盖上载物杯以封闭住第一通孔,将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倒置并轻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使茶小绿叶蝉掉离原筒座后更换一清洁的筒座,将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第一通孔朝上放置并取下载物杯,然后按步骤3供饲新鲜茶梢;
步骤4、供试虫饲养:每个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从第一通孔投喂4个一芽一叶新鲜茶梢;
步骤5、监测:于阴凉处饲养24h后观察并记录茶小绿叶蝉存活情况。
实施例8
一种茶小绿叶蝉的抗药性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步骤2同实施例7;
步骤3、药剂处理:取新鲜茶梢,在药液中浸渍5-10s后取出晾干,取下载物杯,按步骤3供饲新鲜茶梢;
步骤4、供试虫饲养:每20~30头茶小绿叶蝉投喂4个药剂处理过的一芽一叶新鲜茶梢。
步骤5、于阴凉处饲养24h后观察并记录茶小绿叶蝉存活情况。
实施例9
一种茶小绿叶蝉的抗药性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步骤2同实施例7;
步骤3、药剂处理:
(1)取盛有茶小绿叶蝉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轻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使茶小绿叶蝉全部掉落于筒底,将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轻缓地从底部压入药液中浸泡5-10s,药液的液面低于筒座顶部,浸泡后取出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放在滤纸上吸去多余药液,待筒座干燥后,盖上载物杯以封闭住第一通孔,将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倒置并轻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使茶小绿叶蝉掉离原筒座后更换一清洁的筒座,将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第一通孔朝上放置并取下载物杯;
(2)取新鲜茶梢,在药液中浸渍5-10s后取出晾干,取下载物杯,按步骤3供饲新鲜茶梢;
步骤4、供试虫饲养:每20~30头药剂处理过的茶小绿叶蝉投喂4个药剂处理过的一芽一叶新鲜茶梢。
步骤5、于阴凉处饲养24h后观察并记录茶小绿叶蝉存活情况。
实施例10
一种茶小绿叶蝉的抗药性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同实施例7;
步骤3、药剂处理:取盛有茶小绿叶蝉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轻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使茶小绿叶蝉全部掉落于筒底,轻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使茶小绿叶蝉集中于筒底的一侧,取下载物杯,将用药剂处理过的小型盆栽茶苗放入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中,若小型盆栽茶苗顶部与内筒底部的距离大于20mm,则无需盖上载物杯;
步骤4、供试虫饲养;
步骤5、于阴凉处饲养24h后观察并记录茶小绿叶蝉存活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试验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轻便稳固,原料丰富可工厂化生产,制造成本低廉;独特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设计保证了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在盒口敞开时仍能保证若虫不爬逃,使得采集方法简单、高效,单人就能完成试验,过程中避免了对供试虫的损伤,成活率可达100%,减少了试验误差。进而根据器物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法,极大地方便了试验操作,提高了试验的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可靠性,利于横向比较,对茶小绿叶蝉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抗药性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对茶小绿叶蝉的科学研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可集采集、饲养与试验操作于一体,能把茶小绿叶蝉若虫有效限制在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中,其较大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开口和可拆卸的结构以及筒座的第二通孔便于供试虫的采集、饲养与试验操作,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便于观察、结果准确等优点;通过增加筒身和连接环的数目,可以内置小型盆栽茶苗在室内继代饲养茶小绿叶蝉;
应用本实用新型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得到的茶小绿叶抗药性测定方法,用于毒力测定与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单人即可完成大批量的实验操作,减小了人为因素导致的实验误差,极大地提高了试验的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所述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依次连接形成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盖的内径与筒身的外径相同,所述筒身的外径与筒座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环套设在筒身与筒座外,所述筒盖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所述内筒底端开口,所述内筒内放置有一载物杯,所述载物杯的杯口边缘抵靠在第一通孔边缘;所述筒座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筒身的高度为28~32mm,筒盖的高度和连接环的高度均为13~17mm,筒座的高度为38~42mm,筒盖的内径、筒身的外径、筒座的外径和连接环的内径均为112~116mm;
第二通孔的直径为0.23~0.27mm,每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为0.08~0.12mm;
所述载物杯的杯口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抵靠在第一通孔边缘,所述翻折部的高度为2.3~2.7mm;所述载物杯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距离为3~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为圆台形,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杯口直径均为53~57mm,内筒的杯底直径为43~47mm,内筒的高度为23~2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为直筒形,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外径均为43~47mm,内筒的高度为23~27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材质为PET,筒体的厚度为0.1~0.2mm。
CN201520684853.1U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07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4853.1U CN204907573U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4853.1U CN204907573U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07573U true CN204907573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56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84853.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07573U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075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5493A (zh) * 2015-09-07 2015-12-16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和抗药性测定方法
CN105850898A (zh) * 2016-05-31 2016-08-17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一种测定药物对大蜂螨急性和慢性毒性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5493A (zh) * 2015-09-07 2015-12-16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和抗药性测定方法
CN105850898A (zh) * 2016-05-31 2016-08-17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一种测定药物对大蜂螨急性和慢性毒性的方法
CN105850898B (zh) * 2016-05-31 2018-10-12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一种测定药物对大蜂螨急性和慢性毒性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07573U (zh)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TWM323808U (en) Apparatus for entrapping fruit fly
CN201163943Y (zh) 有翅害虫风力吸入式捕杀器
CN203709072U (zh) 一种韭菜迟眼蕈蚊成虫饲养器
CN205093445U (zh) 寄生蜂类天敌释放装置
CN107389870A (zh) 一种对西花蓟马进行胃毒和触杀毒性测定装置及方法
CN105325386A (zh) 一种物理捕捉昆虫的方法及其专用捕虫器
CN105145493A (zh)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和抗药性测定方法
CN203913090U (zh) 一种新型电动飞虫捕捉器
CN203233912U (zh) 蓟马试虫采集分装专用器
CN206547702U (zh) 一种新型昆虫毒瓶
CN204579564U (zh) 一种用于室内饲养及观察食叶性昆虫的装置
CN202958535U (zh) 捕蝇诱卵器
CN203072718U (zh) 一种盲蝽诱捕器
CN207561225U (zh) 一种诱集田间果蝇的装置
CN106135138A (zh) 一种收集稻纵卷叶螟卵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767323U (zh) 一种引诱蜱虫的装置
CN205648757U (zh) 一种检测昆虫取食行为特性的装置
CN206710435U (zh) 用于综合测定农药对授粉蜂危害程度的装置
CN201541610U (zh) 田间害虫诱捕装置
CN214629345U (zh) 一种玉米种植用防虫装置
CN203087115U (zh) 药液灭草刷
CN204742053U (zh) 烟草空茎病预防盖
CN206078723U (zh) 一种胡蜂捕捉器
CN217850941U (zh) 一种植物保护用昆虫捕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3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