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6949U - 蓄能体及电热蓄能采暖器和蓄能空调末端 - Google Patents

蓄能体及电热蓄能采暖器和蓄能空调末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6949U
CN204806949U CN201520315769.2U CN201520315769U CN204806949U CN 204806949 U CN204806949 U CN 204806949U CN 201520315769 U CN201520315769 U CN 201520315769U CN 204806949 U CN204806949 U CN 204806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body
energy storage
storage
energy
ventilating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157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3157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06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6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69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蓄能体,整体呈长条状,包括:中空型材、第一封盖、第二封盖、相变蓄能材料,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分别设置在中空型材的两端口且构成一个封闭的容纳腔,相变蓄能材料设置在容纳腔内;该中空型材由圆管、设置在圆管外表面上的若干散热条和受热条组成,且为一体结构,受热条为扁平长条状且和圆管的外圆成相切状,若干个蓄能体并排排列成一组,每组蓄能体上的受热条同在一个侧面且构成一个齐平的受热面。一种电热蓄能采暖器,包括上述的蓄能体以及保温壳体、电热元件、通风道、温度传感器组成;一种蓄能空调末端,包括上述的蓄能体以及保温壳体、微通道冷凝器、通风道、温度传感器组成。

Description

蓄能体及电热蓄能采暖器和蓄能空调末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涉及室内采暖、制冷及储能技术的一种蓄能体及电热蓄能采暖器和蓄能空调末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对工作与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空调能耗随之大幅度增高,造成能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增加、电网负荷峰谷过大、峰负荷时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等建筑能耗增加的问题,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已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在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当前建筑和建筑材料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变储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也是常用于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配的有效方式,在太阳能的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废热和余热的回收利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和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有助于提高能效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近年来能源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方向。
现有技术中,电热蓄能采暖器或蓄能空调末端等,成熟的技术很少,蓄冰空调解决了夏天的蓄冷问题,但是,冬天的蓄热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很好的技术解决方案。况且,蓄冰空调由于温度要求很低,导致空调主机比普通的空调设备能耗过高,所以,采用相变温度点在4℃-7℃的相变蓄能材料为主的蓄能空调末端,一直是暖通业界所研究的热门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储能量大的一种蓄能体,以及由该蓄能体为主构成的电热蓄能采暖器和蓄能空调末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蓄能体,包括蓄能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体本体整体呈长条状,包括:中空型材、第一封盖、第二封盖、相变蓄能材料,所述的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中空型材的两端口且构成一个封闭的容纳腔,所述的相变蓄能材料设置在所述的容纳腔内;该中空型材由圆管和受热条组成,且两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受热条为扁平长条状且和所述的圆管的外圆成相切状。通常,该中空型材是一种材质为铝合金的挤出型材,从其型材的截面来看,所述的受热条截面和所述的圆管截面的外圆呈几何上的相切状。通常,相变蓄能材料在容纳腔内所占的体积不超过容纳腔内有效体积的90%。通常,相变蓄能材料为无机相变材料,包括氟化盐、氯化物、硝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结晶水合物,或由这些水合盐为主复合其他盐类或有机物形成的复合相变材料。该蓄能体被应用到采暖器中时,通常,该蓄能体被应用到采暖器中时,所采用的相变蓄能材料的相变温度在70℃-110℃之间;如果,该蓄能体被应用到蓄能空调末端中时,通常,所采用的相变蓄能材料的相变温度在4℃-8℃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型材由圆管、设置在圆管外表面上的若干散热条和受热条组成,且三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受热条为扁平长条状且和所述的圆管的外圆成相切状。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型材和所述的第一封盖或第二封盖为一体结构。
一种电热蓄能采暖器,包括采暖器本体,所述的采暖器本体由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体本体、保温壳体、电热元件、通风道、温度传感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体本体、电热元件、通风道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的保温壳体内;若干个所述的蓄能体本体并排排列成一组,每组蓄能体本体上的受热条同在一个侧面且构成一个齐平的受热面,所述的电热元件整体呈膜状且贴附在所述的受热面上;所述的通风道由蓄能体本体与保温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或者由蓄能体本体与保温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隙和相邻蓄能体本体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所述的采暖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相应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的通风道的一端和所述的进风口适配,另一端则和所述的出风口适配。
在上述的一种电热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处还设置有贯流风机。
在上述的一种电热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暖器本体上还设置有温控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电热元件以及贯流风机分别和所述的温控器连接。
一种蓄能空调末端,包括空调末端本体,所述的空调末端本体由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体本体、保温壳体、微通道冷凝器、通风道、温度传感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体本体、微通道冷凝器、通风道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的保温壳体内;若干个蓄能体本体并排排列成一组,每组蓄能体本体上的受热条同在一个侧面且构成一个齐平的受热面,所述的微通道冷凝器整体呈扁平的平板状且贴附在所述的受热面上;所述的通风道由蓄能体本体与保温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或者由蓄能体本体与保温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隙和相邻蓄能体本体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所述的空调末端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相应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的通风道的一端和所述的进风口适配,另一端则和所述的出风口适配。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冷凝器包括若干根并排排列的微通道扁管和设置在微通道扁管两端的圆形集管组成。通常,圆形集管的端口被连接到空调主机的制冷循环***中。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的通风道的底端处,所述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的通风道的顶部,所述的出风口处还设置有贯流风机,所述的进风口处还设置有一冷凝水接盘。通常,在冷却室内空气时,会产生冷凝水,这时候需要一个冷凝水接盘,利用一根导管连接冷凝水接盘,直排到室外。
在上述的一种蓄能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末端本体上还设置有一温控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和贯流风机分别和所述的温控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热蓄能采暖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所示的A-A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能体本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标示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若干蓄能体并排排列成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所示的A-A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能空调末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通道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能体本体的外观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蓄能体本体的外观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热蓄能采暖器或蓄能空调末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1中标示的C-C截面图。
图中,蓄能体本体1、相变蓄能材料2、采暖器本体3、保温壳体4、电热元件5、通风道6、温度传感器7、进风口8、出风口9、贯流风机16、温控器17、空调末端本体18、微通道冷凝器19、冷凝水接盘20、中空型材10、第一封盖11、第二封盖12、容纳腔13、圆管100、散热条101、受热条102、受热面103、微通道扁管190、圆形集管19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9和图4所示,蓄能体本体1整体呈长条状,包括中空型材10、第一封盖11、第二封盖12、相变蓄能材料2,第一封盖11和第二封盖12分别设置在中空型材10的两端口且构成一个封闭的容纳腔13,相变蓄能材料2设置在容纳腔13内;该中空型材10由圆管100和受热条102组成,且两者为一体结构,受热条102为扁平长条状且和圆管100的外圆成相切状。
如图5所示,十个蓄能体本体1并排排列成一组,该组蓄能体本体1上的受热条102同在一个侧面且齐平构成一个受热面103。
本实施例中,相变蓄能材料2在容纳腔13内所占的体积不超过容纳腔13内有效体积的90%。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10所示,蓄能体本体1整体呈长条状,包括中空型材10,其中,中空型材10由圆管100、设置在圆管100外表面上的若干散热条101和受热条102组成,且三者为一体结构,受热条102为扁平长条状且和圆管100的外圆成相切状。其他的和实施例1类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电热蓄能采暖器,包括采暖器本体3以及其顶端的出风口9和底端的进风口8,还在其外表面中上部设置有一温控器17,并在进风口8处还设置有一贯流风机16。
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采暖器本体3由保温壳体4、若干个蓄能体本体1、整体呈膜状的电热元件5、通风道6、温度传感器7组成,其中,蓄能体本体1、电热元件5、通风道6及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保温壳体4内。
本实施例中,蓄能体本体1采用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技术方案,对于蓄能体本体1的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5所示,十个蓄能体本体1并排排列成一组,该组蓄能体本体1上的受热条102同在一个侧面且齐平构成一个受热面103,电热元件5整体呈膜状,且贴附在受热面103上;如图2所示,该组蓄能体本体1设置在保温壳体4内。
如图6所示,两组如图5所示的蓄能体本体1组合,十个蓄能体本体1为一组,两组蓄能体本体1背靠背的并排排列在一起设置在保温壳体4内,且每组的受热面103之间设置有膜状的电热元件5。
如图2和图6所示,蓄能体本体1设置在保温壳体4内,每个蓄能体本体1上的散热条101之间的空隙、相邻蓄能体本体1之间的空隙以及蓄能体本体1和保温壳体4内壁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了通风道6;通风道6的一端和进风口8适配,另一端则和出风口9适配。
本实施例中,电热元件5采用硅橡胶电热膜。
实施例4:
如图8所示,一种蓄能空调末端,包括空调末端本体18,以及其顶端的出风口9和底端的进风口8,还在其外表面中上部设置有一温控器17,并在出风口9处还设置有一贯流风机16,在进风口8处设置有一冷凝水接盘20。
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空调末端本体18由如实施例1或2所描述的蓄能体本体1、保温壳体4、微通道冷凝器19、通风道6、温度传感器7组成,其中,蓄能体本体1、微通道冷凝器19、通风道6及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保温壳体4内;微通道冷凝器19整体呈扁平的平板状且贴附在受热面103上;通风道6由蓄能体本体1与保温壳体4内壁之间的空隙和相邻蓄能体本体1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通风道6的一端和进风口8适配,另一端则和出风口9适配。温度传感器7和贯流风机16分别和温控器17连接。
本实施例中,微通道冷凝器19包括若干根并排排列的微通道扁管190和设置在微通道扁管190两端的圆形集管191组成。
本实施例中,蓄能体本体1采用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技术方案,对于蓄能体本体1的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5所示,十个蓄能体1并排排列成一组,该组蓄能体本体1上的受热条102同在一个侧面且齐平构成一个受热面103,微通道冷凝器19整体呈扁平的平板状且贴附在受热面103上;如图2所示,该组蓄能体本体1设置在保温壳体4内。
如图6所示,两组如图5所示的蓄能体本体1组合,十个蓄能体本体1为一组,两组蓄能体本体1背靠背的并排排列在一起设置在保温壳体4内,且两组的受热面103之间设置有整体呈扁平的平板状的微通道冷凝器19。
如图2和图6所示,蓄能体本体1设置在保温壳体4内,每个蓄能体本体1上的散热条101之间的空隙、相邻蓄能体本体1之间的空隙以及蓄能体本体1和保温壳体4内壁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了通风道6;通风道6的一端和进风口8适配,另一端则和出风口9适配。
实施例5:
如图11和图12所示,提供了另一种电热蓄能采暖器或蓄能空调末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其蓄能体本体1采用如图9或图10所示的结构,在保温壳体4内,每根蓄能体本体1都呈水平横向设置,其他的技术措施和实施例3或实施例4类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蓄能体本体、相变蓄能材料、采暖器本体、保温壳体、电热元件、通风道、温度传感器、进风口、出风口、贯流风机、温控器、空调末端本体、微通道冷凝器、冷凝水接盘、中空型材、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容纳腔、圆管、散热条、受热条、受热面、微通道扁管、圆形集管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蓄能体,包括蓄能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体本体(1)整体呈长条状,包括:中空型材(10)、第一封盖(11)、第二封盖(12)、相变蓄能材料(2),所述的第一封盖(11)和第二封盖(12)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中空型材(10)的两端口且构成一个封闭的容纳腔(13),所述的相变蓄能材料(2)设置在所述的容纳腔(13)内;该中空型材(10)由圆管(100)和受热条(102)组成,且两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受热条(102)为扁平长条状且和所述的圆管(100)的外圆成相切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型材(10)由圆管(100)、设置在圆管(100)外表面上的若干散热条(101)和受热条(102)组成,且三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受热条(102)为扁平长条状且和所述的圆管(100)的外圆成相切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蓄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型材(10)和所述的第一封盖(11)或第二封盖(12)为一体结构。
4.一种电热蓄能采暖器,包括采暖器本体(3),所述的采暖器本体(3)由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体本体(1)、保温壳体(4)、电热元件(5)、通风道(6)、温度传感器(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体本体(1)、电热元件(5)、通风道(6)及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的保温壳体(4)内;若干个所述的蓄能体本体(1)并排排列成一组,每组蓄能体本体(1)上的受热条(102)同在一个侧面且构成一个齐平的受热面(103),所述的电热元件(5)整体呈膜状且贴附在所述的受热面(103)上;所述的通风道(6)由蓄能体本体(1)与保温壳体(4)内壁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或者由蓄能体本体(1)与保温壳体(4)内壁之间的空隙和相邻蓄能体本体(1)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所述的采暖器本体(3)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8),相应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9),所述的通风道(6)的一端和所述的进风口(8)适配,另一端则和所述的出风口(9)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热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8)或出风口(9)处还设置有贯流风机(1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热蓄能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暖器本体(3)上还设置有温控器(17),所述的温度传感器(7)、电热元件(5)以及贯流风机(16)分别和所述的温控器(17)连接。
7.一种蓄能空调末端,包括空调末端本体(18),所述的空调末端本体(18)由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体本体(1)、保温壳体(4)、微通道冷凝器(19)、通风道(6)、温度传感器(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体本体(1)、微通道冷凝器(19)、通风道(6)及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的保温壳体(4)内;若干个所述的蓄能体本体(1)并排排列成一组,每组蓄能体本体(1)上的受热条(102)同在一个侧面且构成一个齐平的受热面(103),所述的微通道冷凝器(19)整体呈扁平的平板状且贴附在所述的受热面(103)上;所述的通风道(6)由蓄能体本体(1)与保温壳体(4)内壁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或者由蓄能体本体(1)与保温壳体(4)内壁之间的空隙和相邻蓄能体本体(1)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所述的空调末端本体(18)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8),相应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9),所述的通风道(6)的一端和所述的进风口(8)适配,另一端则和所述的出风口(9)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蓄能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冷凝器(19)包括若干根并排排列的微通道扁管(190)和设置在微通道扁管(190)两端的圆形集管(191)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蓄能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8)设置在所述的通风道(6)的底端处,所述的出风口(9)设置在所述的通风道(6)的顶部,所述的出风口(9)处还设置有贯流风机(16),所述的进风口(8)处还设置有一冷凝水接盘(2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蓄能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末端本体(18)上还设置有一温控器(17),所述的温度传感器(7)和贯流风机(16)分别和所述的温控器(17)连接。
CN201520315769.2U 2015-05-14 2015-05-14 蓄能体及电热蓄能采暖器和蓄能空调末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6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15769.2U CN204806949U (zh) 2015-05-14 2015-05-14 蓄能体及电热蓄能采暖器和蓄能空调末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15769.2U CN204806949U (zh) 2015-05-14 2015-05-14 蓄能体及电热蓄能采暖器和蓄能空调末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6949U true CN204806949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1576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6949U (zh) 2015-05-14 2015-05-14 蓄能体及电热蓄能采暖器和蓄能空调末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069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4509A (zh) * 2016-12-21 2017-03-22 郝勇 一种蓄热式智能暖风机
CN108731089A (zh) * 2017-04-25 2018-11-02 李渊 一种相变储热采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4509A (zh) * 2016-12-21 2017-03-22 郝勇 一种蓄热式智能暖风机
CN108731089A (zh) * 2017-04-25 2018-11-02 李渊 一种相变储热采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5635B (zh) 一种全天候太阳能供能***
CN102444222B (zh) 双流道-中间隔热型太阳能相变蓄热墙体***
CN203810533U (zh) 一种全天候太阳能供能装置
CN108375149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空调墙
CN105091164A (zh) 适用于单体建筑的一体化蒸发冷却空调***
CN105352015A (zh) 基于相变蓄能的主被动对流与辐射换热内墙***
CN204806949U (zh) 蓄能体及电热蓄能采暖器和蓄能空调末端
CN202501683U (zh) 一种太阳能热管式冷凝除霜装置
CN104034193A (zh) 一种蓄能装置
CN208042395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半导体制冷的新风换热装置
CN104848722A (zh) 蓄能体及电热蓄能采暖器和蓄能空调末端
CN101649654A (zh) 一种蒸发冷却式模块通风外墙
CN208042405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空调墙
CN204165436U (zh) 一种蓄能装置
CN103938788B (zh) 建筑节能保温方法及空心砌块
CN104033946A (zh) 一种电蓄能热风机
CN110106996A (zh) 一种多工况节能墙体
CN2352861Y (zh) 相变蓄冷室内送风装置
CN204806510U (zh) 一种蓄能电采暖器
CN104879822A (zh) 一种蓄能电采暖器
CN205063061U (zh) 一种阳光间水箱墙节能房
CN201811380U (zh) 太阳能-空气-地能三热源型热泵空调机组
CN201314621Y (zh) 隔热保温集热建筑护围及供热设备
CN104075605A (zh) 一种蓄能装置
CN204006444U (zh) 一种蓄能空调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