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4159U - 均衡式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均衡式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4159U
CN204794159U CN201520383916.XU CN201520383916U CN204794159U CN 204794159 U CN204794159 U CN 204794159U CN 201520383916 U CN201520383916 U CN 201520383916U CN 204794159 U CN204794159 U CN 204794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field effect
effect transistor
circuit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839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ity Sibeik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lanbo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lanbo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lanbo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839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4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4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41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均衡式充电器,包括:电池组(30)、充电管理电路(10)和充电控制电路(20);所述电池组(30)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所述充电管理电路(10)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20)连接;所述电池组(30)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20)连接;所述充电管理电路(10)用于实现所述电池的恒压恒流充电;所述充电控制电路(20)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组(30)中电池的电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各电池进行交替充电,直到每个电池均充满电。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对多节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节约成本、减少检测难度、提高电压的可适应性、使得电池配对方便。

Description

均衡式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充电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均衡式充电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输出功率高、充放电寿命长、无污染、工作温度范围宽及自放电小等诸多优点。
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单体电压低(一般为4.2V、3.6V),常通过串联办法以获得所需要的标称电压(例如12V)。为发挥整个电池组的最佳性能,厂家出厂前需对电池单体进行专门的配对均衡等一致性测试,最后才能组装成所需要的电池组。所以,电池组使用初期,一般是比较均衡的,性能较佳。但电池组随着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加,或电池组长期存放,缺少保养维护,由于电池的内阻、容量、自放电率的不断变化,电池单体的性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整个电池组的性能将逐渐劣化,电池的不均衡情况将越来越严重。
传统的锂离子充电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传统的充电方法,每一个锂离子电池都需要连接一电池管理***(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当有多个锂离子电池串联时,采用的充电电源的电压为所有电池电压的总和(例如,两个4.2V的锂离子电池串联,需采用8.4V的充电电源对其进行充电)。
因此,传统的充电方法具有管理检测难、充电电源电压可适应性差、成本高等缺陷。
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锂离子电池均衡充电技术管理检测难、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均衡式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均衡式充电器,包括:电池组、充电管理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
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用于实现所述电池的恒压恒流充电;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组中电池的电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各电池进行交替充电,直到每个电池均充满电。
优选的,所述电池组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第四开关电路和所述检测比较电路;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检测比较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检测比较电路和所述第一电池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检测比较电路和所述第一电池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检测比较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池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检测比较电路和第二电池连接;
所述检测比较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连接;
所述检测比较电路用于检测并比较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电压,并选择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以给所述第一电池充电或选择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和第四开关电路以给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优选的,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芯片;
所述充电芯片的型号为CX4056;
充电芯片的第四引脚和第三引脚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充电芯片的第五引脚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比较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采样电阻R6、采样电阻R7、采样电阻R8、电阻R5、电容C3、电容C4、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
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5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经电阻R4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经电容C3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四开关电路连接;
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运算放大器的正电源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运算放大器的正电源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采样电阻R6的一端与分别运算放大器的正电源端连接及第二电池的正极连接,采样电阻R6的另一端经采样电阻R7接地;
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采样电阻R6和采样电阻R7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6;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5;
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3和场效应管Q9;
所述第四开关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4;
场效应管Q6的漏极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
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5的栅极接地,并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场效应管Q6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场效应管Q6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第二电池的负极连接;
场效应管Q3的源极分别与场效应管Q7的源极及场效应管Q9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经电阻R16与运算放大器的正电源端连接;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第二电池的正极连接;
场效应管Q9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9的漏极与第一电池的正极连接;场效应管Q9的栅极接地。
优选的,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18、稳压二极管DZ1和场效应管Q17;
其中,三极管Q18的基极经电阻R41与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18的集电极与场效应管Q17的栅极连接,并经电阻R42接地;三极管Q18的发射极与场效应管Q17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漏极经电容C1接地;充电芯片的第四引脚和第八引脚与场效应管Q17的漏极连接,以及与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电阻R2与充电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漏极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电阻R1与充电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源极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均衡式充电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对电池进行交替充电和检测,可节约成本,减少检测难度。且由于对电池进行交替充电,充电电源的电压仅需要满足单节电池的电压即可,提高了电压的可适应性。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可使得电池配对方便,不会出现由于锂离子电池串联出现的不平衡性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传统的锂离子充电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均衡式充电器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均衡式充电器,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均衡充电技术管理检测难、成本高的缺陷,实现了仅需要一个充电管理电路、一个检测比较电路和一个放电保护电路,即可实现对多节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节约成本、减少检测难度、提高电压的可适应性、使得电池配对方便等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总体思路如下:采用一充电控制电路20检测每一电池的电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各电池进行交替充电,直到每个电池均充满电。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包括:电池组30、充电管理电路10和充电控制电路20。电池组30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
充电管理电路10与充电控制电路20连接;电池组30与充电控制电路20连接;
充电管理电路10用于实现电池的恒压恒流充电;
充电控制电路20用于检测电池组30中电池的电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各电池进行交替充电,直到每个电池均充满电。
具体的,充电控制电路20包括分别与充电管理电路10和电池组30连接的检测比较电路25和多个分别与每一电池连接的开关电路(图中未标号)。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控制电路20中的检测比较电路用于按照以下任一方式进行电池的交替充电:
方式1:将检测到的电池电压进行两两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选择导通相应的开关电路以为电压较低的电池充电且充电电量为预设充电阈值,若两者的电压相等时,则选择导通相应的开关电路以为任一电池充电且充电电量为预设充电阈值,直到每一个电池均充满电。
方式2:检测比较电路用于将检测到的电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将各个电池的电压按照电压高低进行排序(例如,排序结果为电池B2、电池B3、电池B1……),并选择导通相应的开关电路以从电压最低的电池(例如,为电池B2)依次开始充电,使得每一电池与电压最高的电池(例如,为电池B3)的电压差值均为预设差值,然后将各电池的电压进行两两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选择导通相应的开关电路以为电压较低的电池充电且充电电量为预设充电阈值,若两者的电压相等时,则选择导通相应的开关电路以为任一电池充电且充电电量为预设充电阈值,直到每一个电池均充满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若电池的个数为两个,则检测比较电路的交替充电方式可简化如下:
方式1:将检测到的两电池电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选择导通相应的开关电路以为电压较低的电池充电且充电电量为预设充电阈值,若两者的电压相等时,则选择导通相应的开关电路以为任一电池充电且充电电量为预设充电阈值,直到每一个电池均充满电。
方式2:将检测到的电压进行比较,并选择电压较低的电池的开关电路以给电压低的电池充电,使得该电池的电压与另一电池的电压差值均为预设差值;然后,按照方式(1),将两电池的电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选择导通相应的开关电路以为电压较低的电池充电且充电电量为预设充电阈值,若两者的电压相等时,则选择导通相应的开关电路以为任一电池充电且充电电量为预设充电阈值,直到每一个电池均充满电。
应理解,上述的交替充电方式仅为示意性的,此外,还可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交替充电,例如,顺序交替充电(B1、B2、B3……依次循环交替充电)、间隔交替充电(B1、B3、B2、B4……间隔循环交替充电)等交替充电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替充电的涵盖范围内。
以下将结合图3和图4,以两节锂离子电池串联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30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31和第二电池32。充电控制电路20包括:第一开关电路21、第二开关电路22、第三开关电路23、第四开关电路24和检测比较电路25。
其中,充电管理电路10与检测比较电路25连接;第一开关电路21分别与检测比较电路25和第一电池31连接;第二开关电路22分别与检测比较电路25和第一电池31连接;第三开关电路23分别与检测比较电路25和第二电池32连接;第四开关电路24分别与检测比较电路25和第二电池32连接。
检测比较电路25与第一电池31连接,并与第一电池31和第二电池32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
当给第一电池31和第二电池32充电时,检测比较电路25检测并比较第一电池31和第二电池32的电压,并按照上述的充电方式选择导通相应的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21、第二开关电路22、第三开关电路23和第四开关电路24),以给第一电池31和第二电池32交替充电。当第一开关电路21和第二开关电路22导通时,给第一电池31充电。第三开关电路23和第四开关电路24导通时,给第二电池32充电。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可将预设充电阈值和预设差值均设为0.1V。例如,充电开始时,第一电池31的电压为2V,第二电池32的电压为2.2V,则若按照上述的方式1进行交替充电,则先为第一电池31充电0.1V后,第一电池31的电压依然小于第二电池32的电压,则再为其充电0.1V;此时,第一电池31的电压和第二电池32的电压相等,则选择其中一电池(例如,第一电池31)为其充电0.1V,此后,则为另一电池(例如,第二电池32)充电0.1V,由此交替,直到两个电池均充满电(例如,4.2V)。若按照上述方式2进行交替充电,则先为第一电池31充电0.3V(此时,第一电池31和第二电池32的电压差值为0.1V),此后,为第二电池32充电0.1V,之后为第一电池31充电0.1V,由此交替,直到两个电池均充满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仅需要一个充电管理电路和一个检测比较电路即可实现对多节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节省成本,且检测简单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同时只对一个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源的电压不必为多节锂离子电池的总电压,例如,采用5V的充电电源即可为两节4.2V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充电电源的可适应性强。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可使得电池配对方便,不会出现由于锂离子电池串联出现的不平衡性问题。
参见图4为图3所示的均衡式充电器的电路图。其中,充电管理电路10包括:充电芯片IC1、三极管Q18、场效应管Q17、稳压二极管DZ1。充电芯片IC1的型号为CX4056。
检测比较电路25包括:运算放大器IC2、采样电阻R6、采样电阻R7、采样电阻R8、电阻R5、电容C3、电容C4、三极管Q1、三极管Q2;
第一开关电路21包括:场效应管Q6;
第二开关电路22包括:场效应管Q5;
第三开关电路23包括: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9;
第四开关电路24包括:场效应管Q4。
具体的,充电芯片IC1的第四引脚和第三引脚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三极管Q18的基极经电阻R41与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18的集电极与场效应管Q17的栅极连接,并经电阻R42接地。三极管Q18的发射极与场效应管Q17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漏极经电容C1接地。充电芯片IC1的第四引脚和第八引脚与场效应管Q17的漏极连接,以及与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电阻R2与充电芯片IC1的第七引脚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漏极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电阻R1与充电芯片IC1的第六引脚连接。充电芯片IC1的第五引脚与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源极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发光二极管D2和D3分别用于进行充电完成指示和充电状态指示。稳压二极管DZ1用于稳压。
运算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5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C4的另一端经电阻R4与运算放大器IC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经电容C3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的输出端经电阻R1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IC2的输出端经电阻R10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IC2的输出端经电阻R9与电池BT2(即第二电池32)的负极及场效应管Q9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
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5的栅极经电阻R18接地,并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场效应管Q6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5的栅极经电阻R19与场效应管Q6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电池BT2(即第二电池32)的负极连接。
场效应管Q5的漏极经电容C2与充电芯片IC1的第五引脚连接。
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9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经电阻R16与运算放大器IC2的正电源端连接。
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运算放大器IC2的正电源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经电阻R15接地,经电阻R14与运算放大器IC2的正电源端连接。
电阻R6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2的正电源端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接地。
运算放大器IC2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4与电阻R6和电阻R7之间的节点连接。
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12与充电芯片IC1的第五引脚连接,以及经电阻R13接地。
场效应管Q4的栅极经电阻R17接地,并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
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电池BT2的正极连接。
场效应管Q9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9的漏极与电池BT1(即第一电池31)的正极连接。电池BT1的负极接地。场效应管Q9的栅极经电阻R22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的工作原理为:CN1和CN2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为充电芯片IC1提供充电电压。运算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出端分别通过电阻R8和电阻R6、电阻R7采集A点和电池BT2的电压,并将二者进行比较,若A点电压高于电池BT2的电压(即电池BT2的电压低于电池BT1的电压),则运算放大器IC2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2导通,由此,使得场效应管Q6导通和场效应管Q5导通;经场效应管Q6-电池BT2-场效应管Q5组成的回路,通过充电芯片IC1的第五引脚给电压较低的电池BT2充电。若A点电压低于电池BT2的电压(即电池BT2的电压高于电池BT1的电压),则运算放大器IC2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2截止,由此,使得场效应管Q6导通和场效应管Q5截止,电池BT2的充电停止;三极管Q1导通,场效应管Q3导通,场效应管Q4导通,场效应管Q4导通,经场效应管Q3、Q9、BT1和场效应管Q4组成的回路,通过充电芯片IC1的第五引脚给电压较低的电池BT1充电。由此,通过控制运算放大器IC2的输出端的为电压,即可实现两电池的交替充电,直到两个电池均充满电。充电过程中,通过由电阻R5和电容C3组成的滞环,实现两电池的电压差值为预设差值(例如,0.1V)的交替充电,直到两电池均充满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CN1和CN2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优选的,若单节锂离子电池的电压为4.2V,则采用普通5V的充电电源可满足多节锂离子电池的充电,例如,采用USB接口即可通过电脑等进行充电,简单方便,提升用户体验。
应理解,图4所示的电路图仅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在该电路的实现原理的基础上,还可设计出多种不同的电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此外,还可通过单片机等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仅需要一个充电管理电路和一个检测比较电路,即可实现对多节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而不需要为每一个电池均配置BMS,也不需要为每一个电池配置一个检测电路,由此,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减少检测难度。且由于对电池进行交替充电,充电电源的电压仅需要满足单节电池的电压即可,提高了电压的可适应性。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衡式充电器可使得电池配对方便,不会出现由于锂离子电池串联出现的不平衡性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6)

1.一种均衡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30)、充电管理电路(10)和充电控制电路(20);
所述电池组(30)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10)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20)连接;所述电池组(30)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20)连接;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10)用于实现所述电池的恒压恒流充电;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20)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组(30)中电池的电压,并基于检测结果对各电池进行交替充电,直到每个电池均充满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衡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30)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31)和第二电池(32);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20)包括:第一开关电路(21)、第二开关电路(22)、第三开关电路(23)、第四开关电路(24)和所述检测比较电路(25);
所述充电管理电路(10)与所述检测比较电路(25)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21)分别与所述检测比较电路(25)和所述第一电池(31)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22)分别与所述检测比较电路(25)和所述第一电池(31)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23)分别与所述检测比较电路(25)和所述第二电池(32)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电路(24)分别与所述检测比较电路(25)和第二电池(32)连接;
所述检测比较电路(25)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31)和第二电池(32)连接;
所述检测比较电路(25)用于检测并比较所述第一电池(31)和第二电池(32)的电压,并选择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电路(21)和第二开关电路(22)以给所述第一电池(31)充电或选择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电路(23)和第四开关电路(24)以给所述第二电池(32)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衡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10)包括:充电芯片(IC1);
所述充电芯片(IC1)的型号为CX4056;
充电芯片(IC1)的第四引脚和第三引脚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充电芯片(IC1)的第五引脚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衡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比较电路(25)包括:运算放大器(IC2)、采样电阻R6、采样电阻R7、采样电阻R8、电阻R5、电容C3、电容C4、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
运算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5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经电阻R4与运算放大器(IC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经电容C3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IC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四开关电路(24)连接;
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运算放大器(IC2)的正电源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运算放大器(IC2)的正电源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采样电阻R6的一端与分别运算放大器(IC2)的正电源端连接及第二电池(32)的正极连接,采样电阻R6的另一端经采样电阻R7接地;
运算放大器(IC2)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采样电阻R6和采样电阻R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衡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21)包括:场效应管Q6;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22)包括:场效应管Q5;
所述第三开关电路(23)包括:场效应管Q3和场效应管Q9;
所述第四开关电路(24)包括:场效应管Q4;
场效应管Q6的漏极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
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5的栅极接地,并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场效应管Q6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场效应管Q6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第二电池(32)的负极连接;
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9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经电阻R16与运算放大器(IC2)的正电源端连接;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第二电池(32)的正极连接;
场效应管Q9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9的漏极与第一电池(31)的正极连接;场效应管Q9的栅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衡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10)还包括:三极管Q18、稳压二极管DZ1和场效应管Q17;
其中,三极管Q18的基极经电阻R41与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18的集电极与场效应管Q17的栅极连接,并经电阻R42接地;三极管Q18的发射极与场效应管Q17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漏极经电容C1接地;充电芯片(IC1)的第四引脚和第八引脚与场效应管Q17的漏极连接,以及与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电阻R2与充电芯片(IC1)的第七引脚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漏极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电阻R1与充电芯片(IC1)的第六引脚连接;场效应管Q17的源极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
CN201520383916.XU 2015-06-04 2015-06-04 均衡式充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94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83916.XU CN204794159U (zh) 2015-06-04 2015-06-04 均衡式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83916.XU CN204794159U (zh) 2015-06-04 2015-06-04 均衡式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4159U true CN204794159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34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8391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94159U (zh) 2015-06-04 2015-06-04 均衡式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415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1373A (zh) * 2015-06-04 2015-09-09 深圳市爱兰博功率电子有限公司 均衡式充电器及方法
CN107834643A (zh) * 2017-11-15 2018-03-23 中山市电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节串联锂电池均衡充电装置
CN109462267A (zh) * 2018-12-29 2019-03-12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充电方法、电量计算方法
CN110015149A (zh) * 2017-08-11 2019-07-16 深圳曼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电池管理方法及***
CN110112795A (zh) * 2018-02-01 2019-08-09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器、多电池充电***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1373A (zh) * 2015-06-04 2015-09-09 深圳市爱兰博功率电子有限公司 均衡式充电器及方法
CN104901373B (zh) * 2015-06-04 2018-07-13 深圳市爱兰博功率电子有限公司 均衡式充电器及方法
CN110015149A (zh) * 2017-08-11 2019-07-16 深圳曼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电池管理方法及***
CN107834643A (zh) * 2017-11-15 2018-03-23 中山市电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节串联锂电池均衡充电装置
CN110112795A (zh) * 2018-02-01 2019-08-09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器、多电池充电***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109462267A (zh) * 2018-12-29 2019-03-12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充电方法、电量计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4159U (zh) 均衡式充电器
CN201478865U (zh) 一种改进的充电均衡电路
CN101752624A (zh) 一种电池均衡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5553026A (zh) 一种电池组电量均衡电路及均衡方法
CN204334058U (zh) 一种串联锂电池组的均衡装置
CN201629586U (zh) 一种电池均衡充电装置
CN104901373B (zh) 均衡式充电器及方法
CN204144974U (zh) 锂电池的保护及逆变***
CN102376979A (zh) 充放电自动均衡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串联电池组
CN203086196U (zh) 一种多节串联锂电池均衡电路
CN104393631A (zh) 电量的均衡***及其均衡的方法
CN108370164A (zh) 一种电池组均衡电路
CN204905945U (zh) 多串锂电池组大电流均衡电路
CN203434650U (zh) 一种电池管理装置
CN207117203U (zh) 一种锂离子储能单元及单元组
CN103199580A (zh) 智能充电***
CN109245198A (zh) 电池电压均衡电路及电源装置
CN201854071U (zh) 一种电池组充电管理***
CN104242395A (zh) 单变压器串联电池主动均衡电路及其均衡方法
CN204258377U (zh) 一种锂电池组智能平衡恢复充电器
CN204794160U (zh) 均衡式充电器
CN204559135U (zh) 电量的均衡***
CN202586380U (zh) 新型电池能量均衡装置
CN209046314U (zh) 一种7节锂电池包充放电控制电路
CN208433784U (zh) 一种电池组在线均衡及核容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08

Address after: 516000 Guangdong city of Huizhou province huiao Avenue South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Road No. 13 gold plant A building two floor West

Patentee after: Huizhou city sibeik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Futian District road Binhe love to building apartment buildings 22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ILANBO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