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87034U - 一种前围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围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87034U
CN204587034U CN201520261075.5U CN201520261075U CN204587034U CN 204587034 U CN204587034 U CN 204587034U CN 201520261075 U CN201520261075 U CN 201520261075U CN 204587034 U CN204587034 U CN 204587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panel
panel
car
reinforcing plate
b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610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纯福
戴太亮
耿富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6107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87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87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87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围板结构,包括前围板、设置于前围板中部区域的加强横梁、设置于前围板左侧区域的左侧内加强板和设置于前围板右侧区域的右侧内加强板;所述加强横梁固定安装在前围板朝向发动机一侧的板面上,并与前围板形成中部封闭空腔结构;所述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发动机一侧方向延伸的左侧前纵梁和右侧前纵梁;所述左侧内加强板和右侧内加强板分别固定安装在相对加强横梁所在的前围板的另一侧板面上,并与前围板形成第一侧部封闭空腔结构;所述中部封闭空腔结构与第一侧部封闭空腔结构在所述前围板上衔接连贯。采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前围板对乘员舱的碰撞安全保护性能,且能有效提升整车弯扭刚度和模态。

Description

一种前围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围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程领域中,前围板及其加强结构作为重要的结构件,其主要功能是隔离发动机舱与乘员舱,负责乘员舱的隔音、隔热及减振;在正面碰撞中,承受发动机舱因撞击而产生的冲击力,减小前围板的侵入量,提升乘员舱的安全性能;与左右前纵梁形成连接结构,提高整车的弯扭刚度和模态。同时,还有提供给底盘、动力及电器件的安装密封功能。然而,相关的现有技术中,前围板加强件通常采用加强板进行结构加强,但其缺乏有效的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不利于碰撞能量的释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前围板结构,能有效提高前围板对乘员舱的碰撞安全保护性能,且能有效提升整车弯扭刚度和模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围板结构,其包括前围板、设置于前围板中部区域的加强横梁、设置于前围板左侧区域的左侧内加强板和设置于前围板右侧区域的右侧内加强板;所述加强横梁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围板朝向发动机一侧的板面上,并与所述前围板形成中部封闭空腔结构;所述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发动机一侧方向延伸的左侧前纵梁和右侧前纵梁;所述左侧内加强板和右侧内加强板固定安装在相对所述加强横梁所在的前围板的另一侧板面上,并与所述前围板形成第一侧部封闭空腔结构;所述中部封闭空腔结构与所述第一侧部封闭空腔结构在所述前围板上衔接连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强横梁的两端为闭口端,其两端分别伸至所述左侧前纵梁、右侧前纵梁的根部区域内并与所述左侧前纵梁、右侧前纵梁的根部内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侧内加强板的内侧端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外侧端与左侧A柱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内加强板的内侧端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外侧端与右侧A柱内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侧内加强板和右侧内加强板的内侧端分别位于所述左侧前纵梁和右侧前纵梁的根部区域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围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前围板左侧区域的左侧外加强板和设置于前围板右侧区域的右侧外加强板;所述左侧外加强板和右侧外加强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围板朝向发动机一侧的板面上,并与所述前围板形成第二侧部封闭空腔结构;所述中部封闭空腔结构与所述第二侧部封闭空腔结构在所述前围板上衔接连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侧外加强板和右侧外加强板的安装位置分别与所述左侧内加强板和右侧内加强板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侧外加强板的内侧端与所述左侧前纵梁的根部外面固定连接,外侧端与左侧A柱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外加强板的内侧端与所述右侧前纵梁的根部外面固定连接,外侧端与右侧A柱内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侧外加强板和右侧外加强板的空腔高度从内侧端到外侧端逐渐减小;所述左侧内加强板和右侧内加强板的空腔高度从内侧端到外侧端逐渐增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侧外加强板和右侧外加强板的腔体表面设有加强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侧内加强板和右侧内加强板的腔体表面设有加强筋。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围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横梁、左、右侧内加强板和左、右侧外加强板,与前围板围合形成连贯的封闭空腔结构,能够将传递至前纵梁根部的碰撞能量分散,使前围板能够较好的承受发动机舱因撞击而产生的冲击力,有效减小前围板的侵入量,提升乘员舱的安全性能;该结构与前纵梁、A柱处也形成连贯的结构,能有效提高整车在外部载荷作用下抵抗弯曲和扭转变形的能力,从而提高整车的弯扭刚度,同时也起到改善整车弯扭模态的作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后续车型更换大尺寸轮胎的情况时,可取消左、右侧外加强板,为后续车型沿用本前围板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地减少了模具、夹具等设计开发成本,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围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左侧部件另一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隐藏前围板的指示;
图3是加强横梁与左、右侧前纵梁搭接状态的前侧视图;
图4是加强横梁与左、右侧前纵梁搭接状态的后视图;
图5是当后续车型使用大尺寸轮胎时沿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一种前围板结构,其包括前围板1、设置于前围板1中部区域的加强横梁2、设置于前围板1左侧区域的左侧内加强板3和设置于前围板1右侧区域的右侧内加强板4。
本实施例的加强横梁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前围板1朝向发动机一侧的板面上,并与前围板1形成中部封闭空腔结构,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其两端为闭口端,分别伸至沿发动机一侧方向延伸设置的左侧前纵梁7和右侧前纵梁8的根部区域B内,并通过焊接方式与左侧前纵梁7、右侧前纵梁8的根部内面固定连接。这样的设计,一是为了抵抗左、右侧前纵梁7、8根部对前围板1的侵入,二是为了使加强横梁2能达到后续车型沿用。这是由于考虑到:若其两端为开口状,当搭接位于区域A处,则加强横梁2与前纵梁根部仅有一边搭接,不利于抵抗前纵梁对前围板1的侵入;当搭接区域位于区域C处,则加强横梁2两端将超出前纵梁根部的外面,为保证加强横梁2为封闭腔体结构来满足碰撞性能,需增加外加强板,当更换大尺寸轮胎时,加强横梁2伸出部分及外加强板将与前轮胎包络干涉,造成加强横梁2无法沿用。若其两端为闭口状,当搭接位于区域A处,则加强横梁2与前纵梁根部的搭接面积不足以抵抗前纵梁对前围板1的侵入,不利于碰撞性能的提高;当搭接位于区域C处,后续车型使用大尺寸轮胎时,可取消外加强板以避免与轮胎包络干涉,但加强横梁2位于区域C的伸出部分将与前轮胎包络干涉,造成加强横梁2无法沿用。如图5所示,图5为当后续车型使用大尺寸轮胎时沿用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取消左侧外加强板和右侧外加强板的设置。
本实施例的左侧内加强板3和右侧内加强板4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前围板1朝向乘员室一侧的板面上,并与前围板1形成第一侧部封闭空腔结构,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左侧内加强板3的内侧端与所述前围板1焊接固定,其外侧端与左侧A柱内板9焊接固定;所述右侧内加强板4的内侧端与所述前围板1焊接固定,其外侧端与右侧A柱内板10焊接固定。所述左侧内加强板3和右侧内加强板4的内侧端分别位于所述左侧前纵梁7、右侧前纵梁8的根部区域B内。由此,本实施例的左、右侧内加强板3、4与加强横梁2形成连贯的加强结构,也即所述中部封闭空腔结构与所述第一侧部封闭空腔结构在所述前围板1上衔接连贯。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前围板1左侧区域的左侧外加强板5和设置于前围板1右侧区域的右侧外加强板6;所述左侧外加强板5和右侧外加强板6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前围板1朝向发动机一侧的板面上,并与前围板1形成第二侧部封闭空腔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左侧外加强板5的内侧端与所述左侧前纵梁7的根部外面焊接固定,外侧端与左侧A柱内板9焊接固定;所述右侧外加强板6的内侧端与所述右侧前纵梁8的根部外面焊接固定,外侧端与右侧A柱内板10焊接固定。由此,本实施例的左、右侧外加强板5、6与加强横梁2形成连贯的加强结构,也即所述中部封闭空腔结构与所述第二侧部封闭空腔结构在所述前围板1上衔接连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左侧外加强板5和右侧外加强板6的安装位置分别与所述左侧内加强板3和右侧内加强板4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与前围板1一起形成三层焊结构,使加强横梁2、左、右侧外加强板5、6和左、右侧内加强板3、4形成“一”字形加强结构,也即与前围板1合围形成连贯的封闭空腔结构。由此,通过连贯的封闭空腔结构,当发生正面碰撞时所产生的能量沿左、右侧前纵梁7、8向车后方向传递至其根部时,能量形成分支传递:一部分沿着前纵梁后段继续向车后传递;一部分沿加强横梁传递;另一部分沿着外、内加强板传递至A柱处。这样能有效分散碰撞能量,使前围板能够较好的承受发动机舱因撞击而产生的冲击力,减少对前围板的侵入量,提升乘员舱的安全性能。此外,该结构与前纵梁、A柱处也形成连贯的结构,能有效提高整车在外部载荷作用下抵抗弯曲和扭转变形的能力,从而提高整车的弯扭刚度,同时也起到改善整车弯扭模态的作用。
更佳地,由于外加强板用于连接前纵梁根部外面与A柱内板,将碰撞能量由前纵梁根部传递至A柱内板。为了加强前纵梁与外加强板的连接处刚度,提高该处碰撞时的抗变形能力,本实施例的左侧外加强板5和右侧外加强板6的空腔高度沿能量传递方向(也即从内侧端到外侧端)逐渐减小。相应地,本实施例的左侧内加强板3和右侧内加强板4的空腔高度沿能量传递方向(也即从内侧端到外侧端)逐渐增大,使第一侧部封闭空腔结构和第二侧部封闭空腔结构的空腔高度总和整体大体一致,这样设计是考虑碰撞能量在前纵梁根部处能更直接顺畅传递至周边区域,避免在局部造成能量集中,从而进一步减少其对前围板的侵入量。
更佳地,所述左侧外加强板5和右侧外加强板6的腔体表面沿能量传递方向设置有加强筋,以起到加强和支撑左、右侧前纵梁7、8根部的作用。
更佳地,所述左侧内加强板3和右侧内加强板4的腔体表面沿能量传递方向设置有加强筋,以起到加强和支撑左、右侧A柱内板9、10的作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围板、设置于前围板中部区域的加强横梁、设置于前围板左侧区域的左侧内加强板和设置于前围板右侧区域的右侧内加强板;所述加强横梁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围板朝向发动机一侧的板面上,并与所述前围板形成中部封闭空腔结构;所述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发动机一侧方向延伸的左侧前纵梁和右侧前纵梁;所述左侧内加强板和右侧内加强板固定安装在相对所述加强横梁所在的前围板的另一侧板面上,并与所述前围板形成第一侧部封闭空腔结构;所述中部封闭空腔结构与所述第一侧部封闭空腔结构在所述前围板上衔接连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的两端为闭口端,其两端分别伸至所述左侧前纵梁、右侧前纵梁的根部区域内并与所述左侧前纵梁、右侧前纵梁的根部内面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内加强板的内侧端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外侧端与左侧A柱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内加强板的内侧端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外侧端与右侧A柱内板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内加强板和右侧内加强板的内侧端分别位于所述左侧前纵梁和右侧前纵梁的根部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前围板左侧区域的左侧外加强板和设置于前围板右侧区域的右侧外加强板;所述左侧外加强板和右侧外加强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围板朝向发动机一侧的板面上,并与所述前围板形成第二侧部封闭空腔结构;所述中部封闭空腔结构与所述第二侧部封闭空腔结构在所述前围板上衔接连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外加强板和右侧外加强板的安装位置分别与所述左侧内加强板和右侧内加强板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外加强板的内侧端与所述左侧前纵梁的根部外面固定连接,外侧端与左侧A柱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外加强板的内侧端与所述右侧前纵梁的根部外面固定连接,外侧端与右侧A柱内板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外加强板和右侧外加强板的空腔高度从内侧端到外侧端逐渐减小;所述左侧内加强板和右侧内加强板的空腔高度从内侧端到外侧端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外加强板和右侧外加强板的腔体表面设有加强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内加强板和右侧内加强板的腔体表面设有加强筋。
CN201520261075.5U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前围板结构 Active CN204587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1075.5U CN204587034U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前围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1075.5U CN204587034U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前围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87034U true CN204587034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23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61075.5U Active CN204587034U (zh) 2015-04-27 2015-04-27 一种前围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87034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2000A (zh) * 2015-12-21 2017-06-2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围结构
CN107985416A (zh) * 2017-12-08 2018-05-04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前围板加强结构
CN108263483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车体框架组件
WO2018188216A1 (zh) * 2017-04-10 2018-10-18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架的连接件、车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CN108820044A (zh) * 2018-05-08 2018-11-16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前围板侵入量的***结构及汽车
WO2019001536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1762265A (zh) * 2019-04-01 2020-10-1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力结构、车身骨架及汽车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2000A (zh) * 2015-12-21 2017-06-2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围结构
CN108263483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车体框架组件
WO2018188216A1 (zh) * 2017-04-10 2018-10-18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架的连接件、车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WO2019001536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US11124238B2 (en) 2017-06-30 2021-09-21 Byd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107985416A (zh) * 2017-12-08 2018-05-04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前围板加强结构
CN108820044A (zh) * 2018-05-08 2018-11-16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前围板侵入量的***结构及汽车
CN111762265A (zh) * 2019-04-01 2020-10-1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力结构、车身骨架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87034U (zh) 一种前围板结构
CN103693115B (zh)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CN203255261U (zh) 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及汽车前围板总成
CN103569208A (zh)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CN105936303A (zh) 蓄电池单元搭载结构
US20180222535A1 (en) Vehicle framework structure
KR101458702B1 (ko) 자동차용 서브프레임
KR20210070807A (ko) 차량용 차체
CN108100043B (zh) 后车身结构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201633786U (zh) 一种汽车前立柱加强结构
CN109533029B (zh) 车辆及其车身结构
CN202686516U (zh) 一种前围板的支撑结构
CN209814104U (zh) 一种前机舱封板连接结构
CN203666777U (zh) 车架纵梁中段加强结构、车架和车辆
CN105644628A (zh) 汽车前立柱上段加强结构
CN103192887A (zh) 分体式后地板备胎箱结构
CN203186048U (zh) 一种汽车的后背门以及汽车
CN201633795U (zh) 汽车后地板总成
CN211196369U (zh) 一种蝶形副车架前纵横梁结构及蝶形副车架
CN103029758B (zh) 一种轻型卡车驾驶室前围总成
CN202966432U (zh) 用于汽车前纵梁的加强结构
CN209112286U (zh) 一种后端梁组件
CN202242932U (zh) 汽车驱动电池后固定支架连接结构
CN205970781U (zh) 一种提升模态频率的汽车天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