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3581U - 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3581U
CN204573581U CN201520253664.9U CN201520253664U CN204573581U CN 204573581 U CN204573581 U CN 204573581U CN 201520253664 U CN201520253664 U CN 201520253664U CN 204573581 U CN204573581 U CN 204573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water circulation
water
circulation channel
cool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536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NT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UNT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UNT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UNT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536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73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3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3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记载了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包括主体,该主体为柱形结构且包括左主体和右主体,左主体的一端通过排绞与右主体相互固定,而左主体的另一端通过锁扣与右主体相连;其中,左主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水循环通道和进水口,该进水口与第一水循环通道相互连通;而右主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水循环通道和出水口,该出水口与第二水循环通道相互连通;同时,第一水循环通道和第二水循环通道通过水管相互连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柱体设计为对称式双半结构,并在主体的外侧壁设置了水循环通道和使之连通的水管,从而利用水流来控制内部气体的温度,可有效的解决以前钢瓶接头拆卸的各种弊端,进而达到稳定控温和确保生产稳定等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输送设备中钢瓶气体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电子、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半导体和光伏制造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2006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底,中国国内有近50家晶圆制造厂,112家IC封装和IC装配厂,450家IC设计公司。2006年中国国内半导体产业产值807亿元人民币,大约为100亿美元,其中封测350亿元,晶圆制造242亿元,IC设计215亿元。中国国内半导体市场的规模在2006年超过600亿美元。其中前20大厂家就占有300亿美元以上。”光伏产业在近两年快速发展,是未来新能源产业的主力军。
同时,在半导体和光伏相关产业常用的制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气体,尤其是液化气体,这时就需要保持液化气体的温度,以此来避免温度升高使之汽化,从而影响工艺过程。
其中,水循环冷却设备是一种主要用于半导体和光伏产业中的设备,主要用于工艺机台连续配送工艺气体的气体钢瓶上。
然而,现有的气体输送设备的气体钢瓶一般是通过保温棉进行控温,但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保温棉材质以及使用年限等影响,使得利用保温棉保持的温度无法恒定,且控温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控温效果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可以有效的防止液化气体温度升高进而汽化,从而确保工厂生产的稳定进行。
上述的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柱形结构且包括左主体和右主体,所述左主体的一端通过排绞与右主体相互固定,所述左主体的另一端通过锁扣与右主体相连;
所述左主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水循环通道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第一水循环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右主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水循环通道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第二水循环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水循环通道和第二水循环通道通过水管相互连通。
上述设备中,所述水管为U型结构。
上述设备中,所述锁扣的数量为3个。
上述设备中,所述左主体上的进水口位于第一水循环通道的顶部。
上述设备中,所述右主体上的出水口位于第二水循环通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通过将柱体设计为对称式双半结构,并在主体的外侧壁设置了水循环通道和使之连通的水管,从而利用水流来控制内部气体的温度,可有效的解决以前钢瓶接头拆卸的各种弊端,进而达到稳定控温和确保生产稳定等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水循环冷却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水循环冷却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记载了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包括主体,该主体为柱形结构且包括左主体51和右主体52。
其中,左主体51的一端通过排绞1与右主体52相互固定,而其另一端则通过锁扣3与右主体52相连,从而通过开启或闭合该锁扣3,即可使主体处于张开或闭合状态,以便于水循环冷却设备的安装或拆卸。
优选的,为了保证左主体51和右主体52之间闭合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循环冷却设备共采用了3个锁扣3。
进一步的,在左主体5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水循环通道41和进水口6,该进水口6与第一水循环通道41相互连通;
同时,在右主体52的侧壁同样设置有第二水循环通道42和出水口7,且出水口7与第二水循环通道42相互连通;
最后,再利用U型机构的水管2将第一水循环通道41和第二水循环通道42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水循环体系。
优选的,考虑到进水和出水的便利性以及设备结构的合理性,将上述的进水口6设置在了第一水循环通道41的顶部,而出水口7位于第二水循环通道42的顶部。
在实际工作中,本实用新型中水循环冷却设备可以根据气体钢瓶外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尺寸的规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柱形结构且包括左主体和右主体,所述左主体的一端通过排绞与右主体相互固定,所述左主体的另一端通过锁扣与右主体相连;
所述左主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水循环通道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第一水循环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右主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水循环通道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第二水循环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水循环通道和第二水循环通道通过水管相互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为U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的数量为3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主体上的进水口位于第一水循环通道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主体上的出水口位于第二水循环通道的顶部。
CN201520253664.9U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 Active CN204573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3664.9U CN204573581U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3664.9U CN204573581U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3581U true CN204573581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66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53664.9U Active CN204573581U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735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5605A (zh) * 2020-03-26 2020-07-03 贵州望江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氧气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5605A (zh) * 2020-03-26 2020-07-03 贵州望江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氧气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3581U (zh) 一种水循环冷却设备
CN206008335U (zh) 一种新型复合肥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
CN202256292U (zh) 专用于sf6气体浓度报警仪的校准装置
CN106248427A (zh) 用于锂电池生产设备的高温采样探头
CN203474964U (zh) 多晶硅片制绒自动补液装置
CN205265028U (zh) 带有通水阀块的射频激光器
CN204269623U (zh) 一种新型的教学实验用滴定管
CN204330219U (zh) 铆塞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04573579U (zh) 一种用于气体状态转换的蒸发罐设备
CN203154841U (zh) 一种自动清洗式舞台烟雾机
CN207524242U (zh) 一种便携式泥土采样盒
CN206980483U (zh) 一种并联膜件测试装置
CN207515915U (zh) 一种高温器械用温度仪表
CN202322384U (zh) 手套箱气体循环***
CN207005330U (zh) 一种水击泄压阀密封结构
CN204346206U (zh) 水节能环保装置
CN206058097U (zh) 一种计算机降温装置
CN202991486U (zh) 一种用于转子泵的循环冷却装置
CN205406508U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用散热器
CN202676008U (zh)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塔顶冷凝器
CN204166174U (zh) 一种光缆接线盒
CN203415871U (zh) 中频电源控制柜
CN204293902U (zh) 一种精馏塔回流装置
CN208140210U (zh) 防冻型一体化式远传水表装置
CN206957883U (zh) 用于风电冷却***的金属波纹膨胀储液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