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5302U - 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5302U
CN204475302U CN201520109253.2U CN201520109253U CN204475302U CN 204475302 U CN204475302 U CN 204475302U CN 201520109253 U CN201520109253 U CN 201520109253U CN 204475302 U CN204475302 U CN 204475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e
test
deep layer
applicable
civil engin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092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国荣
吴超
张力
瞿成松
王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Ltd.
SGID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092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5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5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5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垂直开挖圆形试验硐(1);下部开设内径相同,向外扩张,上小下大圆台形的圆台段(2);下部相继是载荷试验硐(4),下部是直径更小的载荷试验坑(6),载荷试验坑(6)的高度大于、等于设置在载荷试验坑(6)内液压装置(16)的高度及垫于液压装置(16)下部的载荷板(15)的厚度;所述圆台段(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试验硐(1)为指定深度或者为不指定深度。本实用新型使得配套的一种深层载荷板试验装置各部件均可独立拆装,适合在地下试验硐内狭小空间条件下的运送、安装和拆除。试验在节约时间、资金方面和保障人员安全、试验精度方面,均是一种进步。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具体涉及应用于深层岩土体载荷板试验与测试装置配套的土建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采用端承桩时需要通过岩土工程勘察提供桩端承载力参数。目前通常通过钻探取样进行室内试验的方法来获得桩端承载力参数,该办法无法准确确定岩土体在其原始地层应力条件和物理条件下的承载能力,故一般通过深层载荷板试验来获得地面下深层岩土体的承载力参数。
平板载荷试验,是一种模拟建筑物基础工作条件的测试方法。具体操作是在保持地基土天然状态,根据基础的使用功能,通过承压板一级一级地向地基土施加荷载,并观测每级荷载下地基土的变形特性,从而判定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及沉降量。测试仪器有静载测试仪,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液压设备及反力装置。
平板载荷试验使用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对地基土层产生扰动。所以是国目前世界各国用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最主要方法,也是比较其他土的原位试验成果的基础。在工程建设中,平板载荷试验是确定桩端和天然地基承载力的最直接,可靠,具有代表性的的测试方法。我国许多有关现行的规范中都将其测试成果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对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载荷板试验都有相关的标准、规范。尤其,对平板载荷试验采用的压板面积应按需检验土层的厚度确定,且不应小于1.0㎡,对于夯实地基,不宜小于2.0㎡。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 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外,且与承压板的近边距不应小于2m。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以后每隔0.5h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2h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1、压板周围的图明显地侧向挤出;2、沉降s急骤增大,压力-沉降曲线不能达到稳定标准;3、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4、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压力-沉降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3、当不能按上述俩款要求确定时,可取s/b=0.01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承压板的宽度或直径大于2m时,按2m计算。注s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为承压板宽度。同一图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小于3点,各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该平均值作为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需要时应增加试验数量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一般深层载荷板试验通常按照现有规范给出的试验装置,多采用倒置整体伞形传力装置,因为体积大、笨重和地下空间狭小等原因,安装极不方便;数据采集和加载均需要试验人员进入地下硐室内进行操作,危险性极大,试验效率低,通常一个试验从安装到试验完毕器材拆卸需要一个星期以上时间。因此,虽然深层载荷板试验能获得地面下深层岩土体比较准确的承载力参数,但是由于上述的缺陷制约大部分场合并不采用此方法,本领域迫切希望能有一种克服上述弊端的深层载荷板试验土建结构及相配套的装置问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宜于深层平 板载荷试验中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可视性好,试验效率高的试验技术,提供一种与相应测试装置配套的土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自然地面,垂直向下开设圆形的试验硐;
在试验硐的下部开设内径相同,向外扩张,上小下大圆台形的圆台段;
圆台段的下部相继是圆柱形的载荷试验硐,所述圆柱形的直径大于上部圆台段的内径,小于圆台段的外径;
载荷试验硐的下部是直径更小的载荷试验坑,载荷试验坑的高度大于、等于设置在载荷试验坑内液压装置的高度及垫于液压装置下部的载荷板的厚度;
所述试验硐由多截混凝土圆柱筒形的混凝土支护拼接构成;
所述圆台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多根环向主筋和径向箍筋框架连接,灌注混凝土构成;
所述试验硐为指定深度或者为不指定深度。
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人工开挖出本实用新型的土建结构,按现有手段制作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圆台段,下部有便于站立、操作的空间和位子,按后述介绍的装置,由下往上逐层配置,既方便,又安全,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特殊对深层载荷板测试的目的。
在试验硐的下部开设内径相同,向外扩张,上小下大圆台形的圆台段,所述圆台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此结构能测试桩端承载力和桩侧壁摩擦载荷力。
试验硐为指定深度可以测试和制订统一的实测值,或者为不指定深度,可以针对具体的桩深度提供安全、合理的测试数据。
进一步,在载荷试验硐的下表面开设一个或数个集水坑。
进一步,所述试验硐由多截垂直高度为0.8至1.5m的混凝土支护拼接构成。
进一步,所述试验硐的总深度大于等于10m。
再进一步,所述试验硐的总深度等于10m。
进一步,所述试验硐的总深度等于1.0—1.2倍桩端埋深。
进一步,在地面第一截所述混凝土支护***设置一圈砖砌支护。
进一步,
所述试验硐的内径为1.0—1.3m;
所述载荷试验硐的直径为2.0—2.4m,高度为1.2—2.0m;
所述载荷试验坑的直径为0.8—1.5m,高度为0.8—1.1m。
进一步,所述圆台段侧部与垂直线形成的角度为15—55度。
进一步,载荷试验硐的外壁为砖砌支护。
与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配套使用的装置为如下结构和要求:
一种配置于测试深层载荷板测试硐的装置,
在载荷试验坑的底部配置圆板形的载荷板,在载荷板上配置液压装置,在液压装置的侧旁,在载荷板上向上伸出至少两根沉降测量杆,在端部配置表座和表头;
在所述液压装置的上部,位于载荷试验硐配置支撑传力架;
在所述传力架的周边均匀配置若干竖直的传力柱,在传力柱的表面附有压力传感器,传力柱的上表面抵住位于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成圆台段的下表面。
进一步,在所述载荷试验硐的下表面和所述传力架的上表面配置若干水位监视器;
在所述集水坑中配置水泵。
进一步,在所述液压装置为千斤顶。
进一步,在所述液压装置的压力功率为200吨以上,在0压力时的高度为0.5—1.0m。
进一步,在所述传力架为上下两根水平配置,垂直相交,上下叠放焊接固定连接的型梁;
所述型梁为矩形钢;
或者所述型梁为工字钢,在工字钢的侧部,在两根型梁相互叠放位置和/或端部配置传力柱位置焊接加强筋板。
进一步,在所述传力架为上下平行配置的两块圆钢板,相互之间由垂直相交两块上长下短的梯形钢板固定焊接构成。
进一步,在所述传力架的周边均匀配置四根传力柱。
进一步,在所述液压装置的上部与支撑传力架之间配置传力柱;
所述传力柱为圆柱钢,或圆柱钢的两端加接圆钢板。
进一步,在载荷板上向上伸出的沉降测量杆的高度大于载荷试验坑的深度,端部配置的表座和表头位于载荷试验硐室内。
至于两技术配合的测试方式,可完全按照国家和行业上述相关标准来进行,特别是按《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的步骤操作、测试、计算,获得最终结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配合一种深层载荷板试验装置的土建结构形成的一种新型深层载荷板试验技术,使得各部件均可独立拆装,适合在本实用新型土建结构的地下试验硐内狭小空间条件下的运送、安装和拆除。该方法在深层载荷板试验所耗费的时间、资金方面和人员安全、试验精度方面,均是一种进步。解决原有载荷板试验装置试验效率低下、安全度差、等诸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配置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圆台段的立体图;
图4为图3钢筋混凝土结构圆台段中由多根钢筋圆圈和径向截面钢筋梯形框连接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配置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中一种传力柱的立体图;
图6为配置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中一种表座和 表头及沉降测量杆装配在载荷板上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下两块混凝土支护拆分状态立体图;
图8为配置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中一种传力架为上下两根水平配置,垂直相交,上下叠放焊接固定连接的工字钢型梁结构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型梁为矩形钢结构的立体图;
图10为图8中是传力架为上下平行配置的两块圆钢板,相互之间由垂直相交两块梯形钢板固定焊接构成结构的立体图。
图中:
1是试验硐、2是圆台段、3是砖砌支护、4是载荷试验硐、5是集水坑、6是载荷试验坑、7是混凝土支护、8是砖砌支护、9是压力传感器、10是传力柱、11是表座和表头、12是水泵、14是沉降测量杆、15是载荷板、16是液压装置、17是传力柱、18是水位监视器、19是传力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
在自然地面,垂直向下开设圆形的试验硐1;
在试验硐1的下部开设内径相同,向外扩张,上小下大圆台形的圆台段2;
圆台段2的下部相继是圆柱形的载荷试验硐4,所述圆柱形的直径大于上部圆台段2的内径,小于圆台段2的外径;
载荷试验硐4的下部是直径更小的载荷试验坑6,载荷试验坑6的高度大于、等于设置在载荷试验坑6内液压装置16的高度及垫于液压装置16下部的载荷板15的厚度;
所述试验硐1由多截混凝土圆柱筒形的混凝土支护拼接构成;
所述圆台段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多根钢筋圆圈和径向截面钢筋梯形框连接,灌注混凝土构成;
所述试验硐1为指定深度或者为不指定深度。
在载荷试验硐4的下表面开设一个或数个集水坑5。
所述试验硐1由多截垂直高度为0.8至1.5m的混凝土支护7拼接构成。比较通用的尺寸,便于标准化作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所述试验硐1的总深度大于等于10m。采用相对统一的深度尺寸,便于制作统一标准,便于相互比较、参照,便于用户选择应用。
所述试验硐1的总深度等于10m。此为较通用,较常规的尺寸。
所述试验硐1的总深度等于1.0—1.2倍桩端埋深。此尺寸为针对具体建筑物的测试结果,取得更加正确、准确、精确值。
在地面第一截所述混凝土支护***设置一圈砖砌支护8。口部需要摆放和接触许多装置器具,因此为了坚固增设砖砌支护8。
所述试验硐1的内径为1.0—1.3m;所述载荷试验硐4的直径为2.0—2.4m,高度为1.2—2.0m;所述载荷试验坑6的直径为0.8—1.5m,高度为0.8—1.1m。在此尺寸范围内,便于方便操作、安全操作。
所述圆台段2侧部与垂直线形成的角度为15—55度。根据不同的深度,根据不同土质选用不同的角度,深度浅、土质较松选用角度较大,反之选较小。
所述载荷试验硐4的外壁为砖砌支护3。为了保持载荷试验硐4环境便于正确操作测试,外壁为砖砌支护3
作为实施方式,先从地面开挖满足试验要求的试验硐,一般直径不小于1m,深度一般不小于10m,硐室直径扩大到2m,高度为1.8m,按照图上部件载荷板15→千斤顶液压装置16→传力柱17→传力架19→贴压力传感器9的传力柱10的顺序依次安装就位,然后再安装水位监视器18、水泵12以及照明***、油压管路、电路***等辅助***,并进行调试。
该装置工作时,首先是通过计算机对油压自动控制***输入各级加载目标量和加载速度,控制千斤顶输出压力,压力向上依次通过传力柱17→传力架19→贴压力传感器9的传力柱10传递给钢筋混凝土圈梁圆台段2,向下通过载荷板15,将上部各部件的反力传递给地基,并最终通过8—12级加载,达到目标载荷值,并在此过程中通过表座和表头11的自动采集仪,采集记录的载荷板15沉降量数值,在电脑里生成加载-沉降曲线(p-s曲线)用于判断深层岩 土体承载力参数,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该实用新型各零部件可以自由拆卸组合,方便运输,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特殊的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的硐体内组装、拆卸,极大的改善了地下作业环境,实现了数据读取、现场监视、试验加载等工作的地面化,大大缩短了人员地下作业时间,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缩短了试验时间、提高了试验精度,是一种对岩土工程非常有益的实用新型。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自然地面开始向下垂直开挖圆形试验硐(1);
在试验硐(1)的下部开设内径相同,向外扩张,上小下大圆台形的圆台段(2);
圆台段(2)的下部相继是圆柱形的载荷试验硐(4),所述圆柱形的直径大于上部圆台段(2)的内径,小于圆台段(2)的外径;
载荷试验硐(4)的下部是直径更小的载荷试验坑(6),载荷试验坑(6)的高度大于、等于设置在载荷试验坑(6)内液压装置(16)的高度及垫于液压装置(16)下部的载荷板(15)的厚度;
所述试验硐(1)由多截混凝土圆柱筒形的混凝土支护拼接构成;
所述圆台段(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多根环向主筋和径向箍筋框架连接,灌注混凝土构成;
所述试验硐(1)为指定深度或者为不指定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载荷试验硐(4)的下表面开设一个或数个集水坑(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硐(1)由多截垂直高度为0.8至1.5m的混凝土支护(7)拼接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硐(1)的总深度大于等于10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硐(1)的总深度等于1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硐(1)的总深度等于1.0—1.2倍桩端埋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地面第一截所述混凝土支护***设置一圈砖砌支护(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验硐(1)的内径为1.0—1.3m;
所述载荷试验硐(4)的直径为2.0—2.4m,高度为1.2—2.0m;
所述载荷试验坑(6)的直径为0.8—1.5m,高度为0.8—1.1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段(2)侧部与垂直线形成的角度为15—5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试验硐(4)的外壁为砖砌支护(3)。
CN201520109253.2U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 Active CN204475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9253.2U CN204475302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9253.2U CN204475302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5302U true CN204475302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1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09253.2U Active CN204475302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53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7450A (zh) * 2020-10-23 2021-01-26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超厚层回填土的深层平板载荷原位测试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7450A (zh) * 2020-10-23 2021-01-26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超厚层回填土的深层平板载荷原位测试方法
CN112267450B (zh) * 2020-10-23 2022-04-08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超厚层回填土的深层平板载荷原位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32640B1 (ko) 흙막이 공사현장의 붕괴 안전성 평가 방법
CN206512764U (zh) 一种于桩顶施加垂直荷载的水平静载试验***
CN204738324U (zh) 一种群桩基础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
CN101832993B (zh) 强夯法加固地基模型试验半模试验箱
CN105887947A (zh) 一种桩基倾斜的纠偏方法及其纠偏装置
CN104328810B (zh) 预制管桩单桩地基承载力检测改进方法
CN204575465U (zh) 便携式软弱层带原位直剪试验仪
CN112267450B (zh) 一种用于超厚层回填土的深层平板载荷原位测试方法
CN110130422A (zh) 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设备的施工方法
CN204475302U (zh) 一种适用于深层载荷板试验的土建结构
CN204551552U (zh) 一种配置于测试深层载荷板测试硐的装置
CN110117968B (zh) 一种4000t级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方法
KR102355940B1 (ko) 기존 파일의 정재하시험 방법
CN206607613U (zh) 一种灌注桩位移采集装置
CN103105308A (zh) 跨断层埋地管线原位试验方法
Gandhi Observations on pil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s in India
CN204510292U (zh) 一种桩土模型模拟实验桩
CN115081311A (zh) 一种基坑支护监测预警方法及基坑支护监测预警***
CN204000819U (zh) 一种横向受荷体顶部驱动式土压力测模装置
CN104018486B (zh) 挤密砂桩成桩过程的可打性分析方法
CN104181044B (zh) 一种横向受荷体土压力测量试验方法
CN208563407U (zh) 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
CN106245689A (zh) 一种混合材料支撑桩轴力的监测方法
CN203569600U (zh) 一种桩底基岩载荷试验装置
CN103205956B (zh) 一种通过观测孔隙水压力以控制路基加载速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3-438 No.111 Zhayin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3-438 No.111 Zhayin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SGID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Ltd.

Address after: 2003-438 No.111 Zhayin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SGID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3-438 No.111 Zhayin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 DESIGN INSTITUT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3

Address after: 8 / F, 38 Shuife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3-438 No.111 Zhayin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