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64538U - 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 Google Patents

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64538U
CN204464538U CN201520177084.6U CN201520177084U CN204464538U CN 204464538 U CN204464538 U CN 204464538U CN 201520177084 U CN201520177084 U CN 201520177084U CN 204464538 U CN204464538 U CN 204464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otating disk
connecting element
detent mechanism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70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平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 new Wenzhou Syri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孙平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孙平安 filed Critical 孙平安
Priority to CN2015201770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64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64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64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包括:开设有插孔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铜套、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的转盘、穿设所述转盘的导电的插脚,所述插脚的一端与所述铜套固定且电连接,所述插脚包括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及第三插脚,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之间的距离为16~20mm,所述第三插脚到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对称轴的距离为3~7mm,到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连线的距离为4~8mm,所述铜套上设有与所述插脚对应的三个插接部,所述第一插脚、所述第二插脚及所述第三插脚分别插接与其对应的所述插接部。上述插接组件,通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设计成本。

Description

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插,特别是涉及一种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背景技术
排插,又称拖线板,是用于插接电器的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简便与舒适,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各种电器化产品应运而生,排插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导轨排插由于其便捷的使用方式,成为市场上的新宠,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导轨排插的插接组件通用性较差,设计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节约设计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一种插接组件,包括:开设有插孔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铜套、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的转盘、穿设所述转盘的导电的插脚,所述插脚的一端与所述铜套固定且电连接,
所述插脚包括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及第三插脚,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之间的距离为16~20mm,所述第三插脚到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对称轴的距离为3~7mm,到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连线的距离为4~8mm,
所述铜套上设有与所述插脚对应的三个插接部,所述第一插脚、所述第二插脚及所述第三插脚分别插接与其对应的所述插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之间的距离为18.4mm,所述第三插脚到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对称轴的距离为5.2mm,到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连线的距离为6.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伸出所述转盘的长度相同,且大于所述第三插脚伸出所述转盘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转盘上,所述插脚顺序穿设所述转盘及所述定位机构,且所述铜套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基板及垂直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基板配合形成多个区域,***述铜套的不同部分,所述插脚穿设所述基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套为五插铜套或者三插铜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套具有与所述转盘垂直设置的铜片,以及两端均与所述铜片连接的夹条,所述铜片上位于所述夹条两个端部之间的区域具有通孔,所述夹条与所述铜片一体成型形成所述插接部,所述插脚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铜片和所述夹条之间并与所述铜片和所述夹条抵接。
一种底座模组,所述底座模组包括:下壳体、旋转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转盘,以及穿设所述转盘设置的导电插脚,
所述插脚包括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及第三插脚,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之间的距离为18.4mm,所述第三插脚到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对称轴的距离为5.2mm,到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连线的距离为6.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下壳体内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转盘上,所述插脚顺序穿设所述转盘及所述定位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定位机构上的电路板,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基板及垂直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挡板,所述电路板抵接所述挡板;
所述插脚顺序穿设叠加设置的所述转盘、所述定位机构以及所述电路板。
上述插接组件,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及第三插脚之间的位置如此设置,令插接组件可以匹配任意标准的铜套,例如国内标准的三插铜套、五插铜套,美国标准的铜套、英国标准的铜套等。当生产不同规格的插接组件时,只需更换壳体的上壳体及铜套即可,其他部件无需变动,令插接组件的通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设计成本。
第三插脚伸出转盘距离小于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伸出距离,令插脚更容易插接安装到铜套上。
插接组件与传统铆接插接组件相比,省略了铆接的步骤,无需引入铆接设备,简化了生产步骤,节约人力物力。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易于普及推广。此外,上述插接组件与铆接相比,铜片在生产组装过程中不易变形弯曲,进而提高了插接组件的良品率。
定位机构将铜套定位,令其在插接组件内不易晃动摇摆,进而增加了插接组件的稳定性。当生产不同规格的插接组件时,只需更换定位机构及铜套即可,进一步增加了插接组件的通用性。
上述底座模组,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及第三插脚之间的位置如此设置,令底座模组可以匹配任意标准的铜套,例如国内标准的三插铜套、五插铜套,美国标准的铜套、英国标准的铜套等。当生产不同规格的插接组件时,只需在底座模组的插脚上安装不同规格的铜套或者电路板即可,令底座模组的通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插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插接组件的其***图;
图3为图1所示插接组件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插接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插接组件与三插铜套的装配图;
图6为图1所示插接组件与五插铜套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底座模组的***图;
图8为图7所示底座模组的其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插接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图。
插接组件10包括:开设有插孔的壳体100、设置于壳体100内的铜套200、与壳体100旋转连接的转盘300、穿设转盘300的导电的插脚400,以及位于壳体100内的定位机构500。其中,定位机构500设置于转盘300上,铜套200设置于定位机构500内,插脚400顺序穿设转盘300及定位机构500。插脚400包括穿设转盘300的插接端及弯折端,插脚400的插接端与铜套200固定且电连接,其具体为,铜套200上设有与插脚400对应的插接部210,插脚400插接所述插接部210。
壳体100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110及下壳体120,上壳体110上开设插孔,下壳体120包括基壳121及设置于基壳121上的底座122。其中,基壳121与上壳体110扣合,转盘300设置于底座122上,插脚400的弯折端容置于底座122内。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省略底座122,此时转盘300设置于基壳121上,插脚400的弯折端穿设基壳121。
插脚400包括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插脚410、第二插脚420及第三插脚430,其中第一插脚410及第二插脚420用于与零线及火线相连通,第三插脚430用于与地线相连通。第一插脚410与第二插脚420之间的距离为16~20mm,第三插脚430到第一插脚410与第二插脚420对称轴的距离为3~7mm,到第一插脚410及第二插脚420连线的距离为4~8mm。本实施例中,第一插脚410与第二插脚420之间的距离为18.4mm,第三插脚430到第一插脚410与第二插脚420对称轴的距离为5.2mm,到第一插脚410及第二插脚420连线的距离为6.3mm。
第一插脚410、第二插脚420及第三插脚430之间的位置如此设置,令插接组件10可以匹配任意标准的铜套200,例如国内标准的三插铜套、五插铜套,美国标准的铜套200、英国标准的铜套200等。当生产不同规格的插接组件10时,只需更换壳体100的上壳体110及铜套200即可,其他部件无需变动,令插接组件10的通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设计成本。
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插脚410及第二插脚420伸出转盘300的长度相同,且大于第三插脚430伸出转盘300的长度。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脚410、第二插脚420及第三插脚430的距离也可以相同。
第三插脚430伸出转盘300距离小于第一插脚410及第二插脚420伸出距离,令插脚400更容易插接安装到铜套200上。
需要指出的是,第三插脚430的弯折端与第一插脚410及第二插脚420的弯折端的弯折方向相反。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弯折方向相反的弯折端呈“儿”字型分布。本实施例中,第三插脚430的弯折端与第一插脚410或者第二插脚420的弯折端位于同一平面上。根据实际情况,第三插脚430的弯折端所在平面也可以位于第一插脚410弯折端所在平面及第二插脚420弯折端所在平面之间。
三个插脚400弯折方向相反,节约了空间,令插接组件10所占空间更小,更易收纳,使用更加灵活。
请一并参阅图3,其为图1所示插接组件10铜套200的结构示意图。
铜套200具有与转盘300垂直设置的铜片211,以及两端均与铜片211连接的夹条212。其中,铜片211上位于夹条212两个端部之间的区域具有通孔213,夹条212与铜片211一体成型形成插接部210。插脚400的插接端穿设于铜片211和夹条212之间并与铜片211和夹条212抵接。本实施例中,插接部210包括三个,三个插接部210与插脚400对应设置。第一插脚410、第二插脚420及第三插脚430分别插接与其对应的插接部210。
生产上述插接组件10时,冲压铜套200上的铜片211,形成通孔213及夹条212。之后将插脚400插进夹条212与铜片211之间,即插进固定口内,将插脚400固定。
上述插接组件10与传统铆接插接组件10相比,省略了铆接的步骤,无需引入铆接设备,简化了生产步骤,节约人力物力。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易于普及推广。此外,上述插接组件10与铆接相比,铜片211在生产组装过程中不易变形弯曲,进而提高了插接组件10的良品率。
根据实际情况,夹条212为对称结构。夹条212包括夹持片201以及分别与夹持片201两端连接的连接片202,两个连接片202均与铜片211连接,且夹持片201与铜片211平行。本实施例中,夹持片201的长度小于通孔213长度,也可以理解为通孔213沿夹持片201延伸的方向的长度大于夹持片201的长度。即两个连接片202均与铜片211形成夹角。并且,插脚400的端部设有倒角。
夹持片201的长度小于通孔213长度,令夹条212更牢固的固定插脚400。插脚400端部具有倒角,辅助插脚400插接,进一步提高插脚400组装的速度。
需要指出的是,铜套200既可以为五插铜套,也可以为三插铜套。这样,无需更换转盘300及插脚400,只需更换铜套200及上壳体110,便可将插接组件10在三插及五插之间更换,增加了插接组件10的通用性。
请一并参与图4至图6,其分别插接组件10的局部示意图以及与三插铜套及五插铜套的装配图。
定位机构500包括基板510及垂直设置于基板510上的挡板520,其中,插脚400穿设基板510。挡板520与基板510配合形成多个区域,收容铜套200的不同部分。
定位机构500将铜套200定位,令其在插接组件10内不易晃动摇摆,进而增加了插接组件10的稳定性。当生产不同规格的插接组件10时,只需更换定位机构500及铜套200即可,进一步增加了插接组件10的通用性。
需要指出的是,插接组件1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00内的压板及保护门。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底座模组20的***图及其局部示意图。
底座模组20包括:下壳体120、旋转设置于下壳体120内的转盘300、穿设转盘300设置的导电插脚400,以及位于下壳体120内的定位机构500。其中,定位机构500设置于转盘300上,插脚400顺序穿设转盘300及定位机构500。
插脚400包括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插脚410、第二插脚420及第三插脚430。第一插脚410与第二插脚420之间的距离为16~20mm,第三插脚430到第一插脚410及第二插脚420的对称轴的距离为3~7mm,到第一插脚410及第二插脚420连线的距离为4~8mm。本实施例中,第一插脚410与第二插脚420之间的距离为18.4mm,第三插脚430到第一插脚410与第二插脚420对称轴的距离为5.2mm,到第一插脚410及第二插脚420连线的距离为6.3mm。
上述底座模组20,第一插脚410、第二插脚420及第三插脚430之间的位置如此设置,令底座模组20可以匹配任意标准的铜套200,例如国内标准的三插铜套、五插铜套,美国标准的铜套200、英国标准的铜套200等。当生产不同规格的插接组件10时,只需在底座模组20的插脚400上安装不同规格的铜套200或者电路板即可,令底座模组20的通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设计成本。
根据实际情况,底座模组20还包括设置于定位机构500上的电路板。定位机构500包括基板510及垂直设置于基板510上的挡板520,电路板抵接挡板520。插脚400顺序穿设叠加设置的转盘300、定位机构500以及电路板。
定位机构500限制电路板的高度,令电路板的高度与设有插孔的上壳体110相适配,并且,由于挡板520抵接电路板,令电路板与下壳体120间隔设置,进而令其散热效果更好。
需要指出的是,底座模组20也可以包括设置于定位机构500内的三插或者五插铜套,此时定位机构500的挡板520与铜套200相匹配,并省略电路板。此外,底座模组20也可以同时包括电路板与插套,此时,插套设置于定位机构500内,电路板抵接挡板52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插接组件,包括:开设有插孔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铜套、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的转盘、穿设所述转盘的导电的插脚,所述插脚的一端与所述铜套固定且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脚包括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及第三插脚,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之间的距离为16~20mm,所述第三插脚到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对称轴的距离为3~7mm,到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连线的距离为4~8mm,
所述铜套上设有与所述插脚对应的三个插接部,所述第一插脚、所述第二插脚及所述第三插脚分别插接与其对应的所述插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之间的距离为18.4mm,所述第三插脚到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对称轴的距离为5.2mm,到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连线的距离为6.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伸出所述转盘的长度相同,且大于所述第三插脚伸出所述转盘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转盘上,所述插脚顺序穿设所述转盘及所述定位机构,且所述铜套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基板及垂直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基板配合形成多个区域,***述铜套的不同部分,所述插脚穿设所述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为五插铜套或者三插铜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具有与所述转盘垂直设置的铜片,以及两端均与所述铜片连接的夹条,所述铜片上位于所述夹条两个端部之间的区域具有通孔,所述夹条与所述铜片一体成型形成所述插接部,所述插脚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铜片和所述夹条之间并与所述铜片和所述夹条抵接。
8.一种底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模组包括:下壳体、旋转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的转盘,以及穿设所述转盘设置的导电插脚,
所述插脚包括呈三角形分布的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及第三插脚,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之间的距离为18.4mm,所述第三插脚到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对称轴的距离为5.2mm,到所述第一插脚及所述第二插脚连线的距离为6.3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下壳体内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转盘上,所述插脚顺序穿设所述转盘及所述定位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定位机构上的电路板,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基板及垂直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挡板,所述电路板抵接所述挡板;
所述插脚顺序穿设叠加设置的所述转盘、所述定位机构以及所述电路板。
CN201520177084.6U 2015-03-26 2015-03-26 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Active CN204464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7084.6U CN204464538U (zh) 2015-03-26 2015-03-26 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7084.6U CN204464538U (zh) 2015-03-26 2015-03-26 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64538U true CN204464538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71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7084.6U Active CN204464538U (zh) 2015-03-26 2015-03-26 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645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724A (zh) * 2019-01-29 2019-04-19 深圳市康柏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724A (zh) * 2019-01-29 2019-04-19 深圳市康柏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连接器
CN109659724B (zh) * 2019-01-29 2023-12-08 深圳市康柏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9558U (zh) 电连接器
CN204103121U (zh) 一种可双面插接的usb母座连接器
CN204464538U (zh) 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CN204088648U (zh) 双面插口的usb母座连接器
CN205178171U (zh) 一种高速信号传输背板连接器
CN204179389U (zh) 一种高功率传输的连接器
CN105591200A (zh) 基于纯金属边框的天线及移动终端
CN201904469U (zh) 插套构件及排插
CN205122861U (zh) 一种usb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CN205609861U (zh) 一种接线端子分路连接器
CN205040122U (zh) 电子设备
CN105375177A (zh) Usb3.1插头连接器
CN204464632U (zh) 防震动型usb连接器
CN204668587U (zh) 可增强插拔力的改良型插座连接器
CN204179380U (zh) 一种高功率传输的连接器
CN202678570U (zh) 防水型音频插座连接器
CN203800340U (zh) 具有可变化组合结构的简易型连接器
CN203850568U (zh) 一种插座及使用该插座的插头
CN203690527U (zh) Pcb板与接线端子排的连接结构
CN204793276U (zh) 适配器
CN204464539U (zh) 插接组件
CN20569307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4905488U (zh) 基于强电产品的弹片模组及插线板
CN205071058U (zh) 移动终端
CN205104698U (zh) 一种耳机插座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20

Address after: Xinguang industrial zone of Liushi town of Yueqing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City, 325600

Patentee after: The new Wenzhou Syri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City Zhongkai road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No. 3

Patentee before: Sun Pin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