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9050U - 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49050U
CN204349050U CN201420795245.3U CN201420795245U CN204349050U CN 204349050 U CN204349050 U CN 204349050U CN 201420795245 U CN201420795245 U CN 201420795245U CN 204349050 U CN204349050 U CN 204349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group
electric connector
opening
elasti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52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策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 Bes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 Bes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 Bes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 Bes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952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49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49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49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其包含:壳体,其顶部具有至少一开口,开口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组接单元,组接单元具有相互连接的支撑件及弹性抵顶件,支撑件位于开口的上方,弹性抵顶件位于支撑件的下方;以及至少一散热体,其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组接槽以与开口两侧的组接单元组接,支撑件支撑组接槽的顶部,弹性抵顶件弹性抵顶组接槽的底部,散热体的底部位于开口的下方。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可便于组接散热体以减少制程步骤及节省工时且可使散热体紧靠于发热组件以提升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便于组接散热体以减少制程步骤及节省工时且可使散热体紧靠于发热组件以提升散热效率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设备发展迅速,为使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得以相互传输,电连接器便因此被积极开发。然而,一般的电连接器运作时,插接于电连接器中的电插接件经常会产生废热而降低电子数据传输的效率及质量。为使现有电连接器的电子数据传输的效率及质量可提高,因此便有人于现有电连接器上增设通风口(道)或散热体等。然而,由于现有电连接器的自然对流的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增设通风口(道)提升散热效率的效果有限,若再增设风扇提供现有电连接器强制对流,却又会有扩大现有电连接器的整体体积而造成组装不便的问题。因此,增设散热体以在有限空间下扩大散热面积通常为现有电连接器散热的选择,然而,现有电连接器增设散热体时由于需以额外的夹具将散热体夹制固定在现有电连接器上,因此经常会增加制程步骤造成制程冗长,浪费工时。
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以使其可便于组接散热体以减少制程步骤及节省工时且可使散热体紧靠于发热组件以提升散热效率,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之缺憾,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进而研发出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以期达到可便于组接散热体以减少制程步骤及节省工时且可使散热体紧靠于发热组件以提升散热效率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其包含:壳体,其顶部具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组接单元,该组接单元具有相互连接的支撑件及弹性抵顶件,该支撑件位于该开口的上方,该弹性抵顶件位于该支撑件的下方;以及至少一散热体,其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组接槽以与该开口两侧的组接单元组接,该支撑件支撑该组接槽的顶部,该弹性抵顶件弹性抵顶该组接槽的底部,该散热体的底部位于该开口的下方。
上述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该散热体的底部邻近该电连接器的插接口的一侧具有导引斜面。
上述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该开口具有止挡板以止挡该散热体。
上述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该止挡板位于该开口邻近该插接口的一侧。
上述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该支撑件为L形支撑框体,该弹性抵顶件为L形弹性抵顶脚,该L形弹性抵顶脚的一端连接于该L形支撑框体的内缘,该L形弹性抵顶脚的一抵顶端朝下倾斜以弹性抵顶该组接槽的底部。
上述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该L形弹性抵顶脚的一端连接于该L形支撑框体的内缘远离该插接口的一侧,该L形弹性抵顶脚的一抵顶端朝该插接口且朝下倾斜以弹性抵顶该组接槽的底部。
上述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该散热体的顶部具有至少一散热片。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可便于组接散热体以减少制程步骤及节省工时且可使散热体紧靠于发热组件以提升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开口一侧的组接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开口另一侧的组接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散热体的前侧示意图。
图7为图1的散热体的右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插接电插接件后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
1          壳体
11         开口
12         组接单元
121        支撑件
1211       L形支撑框体
122        弹性抵顶件
1221       L形弹性抵顶脚
1222       抵顶端
13         止挡板
2          散热体
21         组接槽
211        顶部
212        底部
22         导引斜面
23         散热片
3          电连接器
31         插接口
32         插接通道
34         分隔板
35         底板
4          电插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技术效果,兹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至图9,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其包含壳体1以及至少一散热体2。其中,该壳体1可为倒U形且可为金属材质,该壳体1可借由底板35,或分隔板34及底板35于该壳体1的前方形成至少一插接口31及于该壳体31内形成至少一插接通道32,这些插接口31及这些插接通道32可为上下排列(如图9所示)或左右排列或上下左右排列(如图2所示),该分隔板34及该底板35亦可为金属材质,该壳体1的后方可设置一胶心(图未示)以电连接一电插接件4,该壳体1的顶部具有至少一开口11,该开口11可为矩形或方形,该开口11相对的两侧(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组接单元12,该组接单元12具有相互连接的支撑件121及弹性抵顶件122,该支撑件121位于该开口11的边缘的上方,该弹性抵顶件122位于该支撑件121的下方且可由该支撑件121向下延伸;该散热体2可为金属材质,该散热体2的底部相对的两侧(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分别具有一组接槽21以与该开口11两侧的组接单元12组接,该支撑件121支撑该组接槽21的顶部211,该弹性抵顶件122弹性抵顶该组接槽21的底部212,该散热体2的底部位于该开口11的下方。
请再参照图1至图7,如上所述,该散热体2可由后往前使该壳体1顶部开口11左右两侧的组接单元12分别滑入该散热体2底部左右两侧的组接槽21,之后该散热体2的底部会设置在该开口11内,这些组接单元12的弹性抵顶件122会下压这些组接槽21的底部212,而这些组接单元12的支撑件121则会支撑这些组接槽21的顶部211,进而使该散热体2组接于该壳体1,借此,该散热体2仅需相对于该壳体1滑移即可将该散热体2组接于该壳体1而不需使用额外的夹具,其不仅组接方便且可减少制程步骤及节省工时。另外,该散热体2亦可依实际所需由前往后使该壳体1顶部开口11左右两侧的组接单元12分别滑入该散热体2底部左右两侧的组接槽21,进而使该散热体2组接于该壳体1。再者,这些组接单元12亦可依实际所需改位于该开口11的前后两侧,这些组接槽21则可改位于该散热体2底部的前后两侧,之后该散热体2便可由左往右或由右往左使该壳体1顶部开口11前后两侧的组接单元12分别滑入该散热体2底部前后两侧的组接槽21,进而使该散热体2组接于该壳体1。再者,请再参照图1、图3及图8,如图所示,当该电连接件4经由该插接口31***该电连接器3的插接通道32时,该电连接件4的顶部前端会先碰触到该散热体2底部的前侧,之后由于该散热体2的底部位于该开口11的下方,因此该开口11的后侧便可止挡该散热体2的底部的后侧以使该电连接件4的顶部前端可向上推顶该散热体2底部的前侧,进而使该电连接件4可继续***该电连接器3的插接通道32并抬起该散热体2,此时这些组接槽21的顶部211会离开这些组接单元12的支撑件121,这些组接槽21的底部212则会压缩这些组接单元12的弹性抵顶件122,接着该电连接件4便可与该胶心电连接,此时由于这些组接单元12的弹性抵顶件122持续抵顶这些组接槽21的底部212,因此该散热体2的底部便可紧靠于该电连接件4的顶部以提升散热效率。
请再参照图1、图3及图8,如图所示,上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该散热体2的底部邻近该电连接器3的插接口31的一侧可具有导引斜面22。借此,当该电连接件4经由该插接口31***该电连接器3的插接通道32时,该电连接件4的顶部前端便可先碰触到该散热体2底部的导引斜面22,之后该电连接件4便可借由该导引斜面22的导引而便于继续***该电连接器3的插接通道32。
请再参照图1至图3,如图所示,上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该开口11可具有止挡板13以止挡该散热体2。借此,该散热体2滑入该壳体1顶部的开口11后,该止挡板13可止挡该散热体2于特定位置以避免该散热体2滑出该开口11,并提升组接的便利性。
请再参照图1至图3,如图所示,上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若该散热体2为由后往前滑入该壳体1顶部的开口11时,该止挡板13可位于该开口11邻近该插接口31的一侧以止挡该散热体2。另外,若该散热体2为由前往后滑入该壳体1顶部的开口11时,该止挡板13可位于该开口11远离该插接口31的一侧以止挡该散热体2。再者,若该散热体2为由左往右滑入该壳体1顶部的开口11时,该止挡板13可位于该开口11的右侧以止挡该散热体2。再者,若该散热体2为由右往左滑入该壳体1顶部的开口11时,该止挡板13可位于该开口11的左侧以止挡该散热体2。
请再参照图1及图3至图7,如图所示,上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该支撑件121可为L形支撑框体1211,该弹性抵顶件122可为L形弹性抵顶脚1221,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一端可连接于该L形支撑框体1211的内缘,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抵顶端1222朝下倾斜以弹性抵顶该组接槽21的底部212,该抵顶端1222呈V形且为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最下方的弯折处。借此,这些L形支撑框体1211可支撑这些组接槽21的顶部211,这些L形弹性抵顶脚1221可下压这些组接槽21的底部212,以使该散热体2组接于该壳体1顶部的开口11。
请再参照图1及图3至图7,如图所示,上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若该散热体2为由后往前滑入该壳体1顶部的开口11时,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一端可连接于该L形支撑框体1211的内缘远离该插接口31的一侧,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抵顶端1222为朝该插接口31且朝下倾斜以弹性抵顶该组接槽21的底部212,该抵顶端1222呈V形且为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最下方的弯折处。借此,当该散热体2由后往前滑入该壳体1顶部的开口11时,这些组接槽21的底部212前端便可由这些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背面上推这些L形弹性抵顶脚1221而不会碰撞这些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正面,进而使这些L形支撑框体1211及这些L形弹性抵顶脚1221可滑入这些组接槽21。另外,若该散热体2为由前往后滑入该壳体1顶部的开口11时,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一端可连接于该L形支撑框体1211的内缘邻近该插接口31的一侧,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另一端为与该插接口31反向且朝下倾斜。再者,若该散热体2为由左往右滑入该壳体1顶部的开口11时,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一端可连接于该L形支撑框体1211的内缘的左侧,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另一端为朝右侧且朝下倾斜。再者,若该散热体2为由右往左滑入该壳体1顶部的开口11时,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一端可连接于该L形支撑框体1211的内缘的右侧,该L形弹性抵顶脚1221的另一端为朝左侧且朝下倾斜。
请再参照图1及图2,如图所示,上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中,该散热体2的顶部可具有至少一散热片23以增加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率。另外,该散热体2的顶部亦可设计为其他几何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内容为准。

Claims (7)

1.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其顶部具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至少一组接单元,该组接单元具有相互连接的支撑件及弹性抵顶件,该支撑件位于该开口的上方,该弹性抵顶件位于该支撑件的下方;以及
至少一散热体,其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组接槽以与该开口两侧的组接单元组接,该支撑件支撑该组接槽的顶部,该弹性抵顶件弹性抵顶该组接槽的底部,该散热体的底部位于该开口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体的底部邻近该电连接器的插接口的一侧具有导引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具有止挡板以止挡该散热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板位于该开口邻近该电连接器的插接口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为L形支撑框体,该弹性抵顶件为L形弹性抵顶脚,该L形弹性抵顶脚的一端连接于该L形支撑框体的内缘,该L形弹性抵顶脚的一抵顶端朝下倾斜以弹性抵顶该组接槽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L形弹性抵顶脚的一端连接于该L形支撑框体的内缘远离该电连接器的插接口的一侧,该L形弹性抵顶脚的一抵顶端朝该插接口且朝下倾斜以弹性抵顶该组接槽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体的顶部具有至少一散热片。
CN201420795245.3U 2014-12-15 2014-12-15 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Active CN204349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5245.3U CN204349050U (zh) 2014-12-15 2014-12-15 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5245.3U CN204349050U (zh) 2014-12-15 2014-12-15 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49050U true CN204349050U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32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5245.3U Active CN204349050U (zh) 2014-12-15 2014-12-15 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490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3882A (zh) * 2016-03-30 2017-10-24 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结构
CN111200205A (zh) * 2018-11-20 2020-05-26 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3882A (zh) * 2016-03-30 2017-10-24 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结构
CN107293882B (zh) * 2016-03-30 2019-02-05 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结构
CN111200205A (zh) * 2018-11-20 2020-05-26 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49050U (zh) 电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US10750643B2 (en) Airflow channeling structure for densely packed storage enclosures
CN204966817U (zh) 电连接器散热结构
CN103869917A (zh) 电源供应模块及服务器
CN203279430U (zh) 小型可插拔模块散热结构
CN203884115U (zh) 一种热管式散热器
CN203591059U (zh) 一种文件架
CN103813696A (zh) 一种热管式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232979U (zh) 具有散热装置的连接器
CN217936412U (zh) 一种可散热的拼接式导电泡棉
CN105022463A (zh) 电子装置模块
CN216487119U (zh) Led显示装置的后壳及led显示装置
CN203943282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用书架
CN205449305U (zh) 一种制冷设备及其感温包组件和感温包套管
CN210223101U (zh) 一种新型多媒体一体机
CN204289976U (zh) 一种带读卡器功能的数据线
CN218514466U (zh) 一种桌面蓝牙有源音箱
TWM498397U (zh) 電連接器的殼體結構
CN204011952U (zh) 卡连接器及其卡托结构
CN207637496U (zh) 固态硬碟模块及其散热装置
CN210573557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
CN209845627U (zh) 一种多媒体自主终端操作装置
CN216287591U (zh) 一种微型控制计算机存储芯片
CN214841161U (zh) 一种方便清洁暖气片的取暖器
CN215869353U (zh) 一种低消耗半导体整流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