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34466U -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34466U
CN204334466U CN201420804250.6U CN201420804250U CN204334466U CN 204334466 U CN204334466 U CN 204334466U CN 201420804250 U CN201420804250 U CN 201420804250U CN 204334466 U CN204334466 U CN 204334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box
photovoltaic junction
solar panel
conducting terminal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042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元
陶挺
柯世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Holdings Bermuda No 7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Holdings Bermuda No 7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Holdings Bermuda No 7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Holdings Bermuda No 7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042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34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34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3446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该光伏接线盒安装在太阳能面板的表面上,所述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导电端子,容纳在所述光伏接线盒的盒体中;和二极管,安装在所述导电端子上。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与所述太阳能面板的表面垂直的第一侧壁,所述二极管安装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侧壁上。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二极管安装在导电端子的与太阳能面板垂直的竖直侧壁上,因此,增加了二极管与太阳能面板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防止二极管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传递到太阳能面板上,从而提高了太阳能面板的发电效率。

Description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太阳能面板上的光伏接线盒以及具有该光伏接线盒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面板(或称为太阳能电池板)是收集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每个太阳能面板产生的电流是微弱的,需要用光伏接线盒将多个太阳能面板相互电连接在一起,以便将多个太阳能面板产生的电流汇聚在一起输出。
在现有技术中,光伏接线盒一般直接安装在相应的太阳能面板上并与太阳能面板的汇流条电连接。光伏接线盒中安装有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在导电端子上的二极管。在现有技术中,二极管的常规放置方式是将其通过锡焊、电阻焊等方式固定在导电端子的与太阳能面板平行的水平表面上。这种放置方式造成二极管过于靠近太阳能面板,即,二极管与太阳能面板之间的距离过近,二极管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极容易传递到面板上,从而造成太阳能面板发电效率降低。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二极管固定在导电端子的与太阳能面板平行的水平表面上,因此,导电端子需要具有较大的水平表面,这会导致光伏接线盒的长度和宽度尺寸较大,不利于光伏接线盒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以及包括该光伏接线盒的光伏组件,其能够防止二极管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传递到太阳能面板上,从而提高了太阳能面板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其具有较小的长度和宽度,从而实现了光伏接线盒的小型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该光伏接线盒安装在太阳能面板的表面上,所述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导电端子,容纳在所述光伏接线盒的盒体中;和二极管,安装在所述导电端子上。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与所述太阳能面板的表面垂直的第一侧壁,所述二极管安装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底壁;和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于所述底壁,并分别从所述底壁的两侧竖直地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侧翼,所述侧翼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并从所述第二侧壁水平地朝外延伸,其中所述太阳能面板上的汇流条从所述光伏接线盒的底壁引入,并电连接到所述导电端子的侧翼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侧翼上形成有一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平坦底面,所述汇流条的端部定位在所述凹陷部中,并焊接到所述凹陷部的平坦底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导线,其一端从所述盒体的一端引入,并电连接到一个导电端子上;和第二导线,其一端从所述盒体的另一端引入,并电连接到另一个导电端子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焊接或压接到所述一个导电端子上,并且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焊接或压接到所述另一个导电端子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光伏接线盒具有至少两个导电端子,并且在相邻的两个导电端子之间电连接有一个二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光伏接线盒具有四个导电端子和三个二极管,并且所述四个导电端子沿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排成一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二极管为片型二极管,所述片型二极管以表面贴装的方式焊接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侧壁的外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面板;和光伏接线盒,安装在所述太阳能面板上,并与所述太阳能面板的汇流条电连接。其中,所述光伏接线盒为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光伏接线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太阳能面板为单晶硅太阳能面板、多晶硅太阳能面板、薄膜太阳能面板或双波光伏面板。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光伏接线盒中,由于二极管安装在导电端子的与太阳能面板垂直的竖直侧壁上,因此,增加了二极管与太阳能面板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防止二极管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传递到太阳能面板上,从而提高了太阳能面板的发电效率。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光伏接线盒和太阳能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中的光伏接线盒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显示图2中的光伏接线盒中的导电端子的放大示意图;和
图4显示图1所示的太阳能面板和安装在该太阳能面板上的光伏接线盒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该光伏接线盒安装在太阳能面板的表面上,所述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导电端子,容纳在所述光伏接线盒的盒体中;和二极管,安装在所述导电端子上。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与所述太阳能面板的表面垂直的第一侧壁,所述二极管安装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侧壁上。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光伏接线盒100和太阳能面板200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光伏接线盒100。该光伏接线盒100安装在太阳能面板200的表面上并与太阳能面板200的汇流条(未图示)电连接。
图2显示图1中的光伏接线盒200的放大示意图。图4显示图1所示的太阳能面板200和安装在该太阳能面板200上的光伏接线盒100的剖面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光伏接线盒100主要包括盒体、容纳在盒体中的多个导电端子120和安装在导电端子120上的二极管110。
请参见图2和图4,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20具有与太阳能面板200的表面垂直的第一侧壁121,二极管110安装在导电端子120的第一侧壁121上。这样,就可以增加二极管110与太阳能面板200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防止二极管110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传递到太阳能面板200上,从而提高了太阳能面板的发电效率。此外,由于二极管110安装在导电端子120的与太阳能面板200垂直的竖直侧壁121上,因此,导电端子不需要具有较大的水平表面,这极大地减小了光伏接线盒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从而能够实现光伏接线盒100的小型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接线盒100具有较小的宽度和长度尺寸,因此,其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太阳能面板,例如,单晶硅太阳能面板、多晶硅太阳能面板、薄膜太阳能面板和双波光伏面板。
图3显示图2中的光伏接线盒100中的导电端子120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20还包括底壁123和第二侧壁122。第二侧壁122与第一侧壁121相对。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垂直于底壁123,并分别从底壁123的两侧竖直地向上延伸。
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3,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20还包括一个侧翼124,该侧翼124垂直于第二侧壁122,并从第二侧壁122水平地朝外延伸。这样,太阳能面板200上的汇流条可以从光伏接线盒100的底壁引入,并电连接到导电端子120的侧翼124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侧翼124上形成有一个凹陷部125,该凹陷部125具有平坦底面,汇流条的端部可以定位在该凹陷部125中,并采用锡焊、电阻焊的方式焊接到凹陷部125的平坦底面上,从而能够将汇流条可靠地电连接到导电端子120上。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线101和第二导线102。第一导线101的一端从盒体的一端引入,并电连接到一个导电端子120上。第二导线102的一端从盒体的另一端引入,并电连接到另一个导电端子12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线101的一端可以焊接或压接到一个导电端子120上,并且第二导线102的一端可以焊接或压接到另一个导电端子120上。
如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光伏接线盒具有四个导电端子120和三个二极管110,并且四个导电端子120沿盒体的长度方向排成一排。在相邻的两个导电端子120之间电连接有一个二极管110。请注意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光伏接线盒也可以具有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个导电端子和一个、两个、四个或更多个二极管。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二极管110为片型二极管,片型二极管110以表面贴装的方式焊接在导电端子120的第一侧壁121的外侧上。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二极管110也可以双列直插式封装(DIP)的方式焊接在导电端子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光伏组件,如图1所示,该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面板200和前述光伏接线盒200。光伏接线盒200安装在太阳能面板200上,并与太阳能面板200的汇流条电连接。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在本文中,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光伏接线盒(100),安装在太阳能面板(200)的表面上,所述光伏接线盒(100)包括:
盒体;
导电端子(120),容纳在所述光伏接线盒(100)的盒体中;和
二极管(110),安装在所述导电端子(12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端子(120)具有与所述太阳能面板(200)的表面垂直的第一侧壁(121),所述二极管(110)安装在所述导电端子(120)的第一侧壁(1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端子(120)还包括:
底壁(123);和
第二侧壁(122),与所述第一侧壁(121)相对,其中
所述第一侧壁(121)和所述第二侧壁(122)垂直于所述底壁(123),并分别从所述底壁(123)的两侧竖直地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端子(120)还包括:
侧翼(124),所述侧翼(124)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122),并从所述第二侧壁(122)水平地朝外延伸,其中
所述太阳能面板(200)上的汇流条从所述光伏接线盒(100)的底壁引入,并电连接到所述导电端子(120)的侧翼(12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翼(124)上形成有一个凹陷部(125),所述凹陷部(125)具有平坦底面,所述汇流条的端部定位在所述凹陷部(125)中,并 焊接到所述凹陷部(125)的平坦底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导线(101),其一端从所述盒体的一端引入,并电连接到一个导电端子(120)上;和
第二导线(102),其一端从所述盒体的另一端引入,并电连接到另一个导电端子(1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线(101)的一端焊接或压接到所述一个导电端子(120)上,并且所述第二导线(102)的一端焊接或压接到所述另一个导电端子(1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接线盒具有至少两个导电端子(120),并且在相邻的两个导电端子(120)之间电连接有一个二极管(1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接线盒具有四个导电端子(120)和三个二极管(110),并且所述四个导电端子(120)沿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排成一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极管(110)为片型二极管,所述片型二极管以表面贴装的方式焊接在所述导电端子(120)的第一侧壁(121)的外侧上。
10.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太阳能面板(200);和
光伏接线盒(200),安装在所述太阳能面板(200)上,并与所述太阳能面板(200)的汇流条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接线盒(200)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限定的光伏接线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面板(200)为单晶硅太阳能面板、多晶硅太阳能面板、薄膜太阳能面板或双波光伏面板。
CN201420804250.6U 2014-12-17 2014-12-17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34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4250.6U CN204334466U (zh) 2014-12-17 2014-12-17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4250.6U CN204334466U (zh) 2014-12-17 2014-12-17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34466U true CN204334466U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70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04250.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34466U (zh) 2014-12-17 2014-12-17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344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0700A (zh) * 2014-12-17 2016-07-2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0700A (zh) * 2014-12-17 2016-07-2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105790700B (zh) * 2014-12-17 2019-02-22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51644U (zh) 光伏接线盒
US20110073362A1 (en) Terminal box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102347388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3413852B (zh) 卡焊端子结构的太阳能接线盒
CN205017265U (zh) 光伏接线盒
CN105280738B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用分体式接线盒及其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7810599A (zh) 用于太阳能接线盒的端子
US20120037222A1 (en) Smart Photovoltaic Assembly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CN102522460A (zh) 硅基太阳能电池片封装光伏组件的方法
CN204334466U (zh)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JP583617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5790700B (zh)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CN105280739A (zh) 太阳能组件用散热型分体式接线盒及其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4721306U (zh) 光伏组件
CN103856165A (zh) 一种设有集成汇流带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4029832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结构
CN109980035A (zh) 光伏组件
CN203984345U (zh) 一种便于汇流条连接的光伏组件接线盒
JP5485434B1 (ja) 太陽電池セル
CN203434471U (zh) 一种光伏防雷汇流箱
CN203288622U (zh) 一种盒体结构改进的光伏接线盒
CN202487597U (zh)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串及其封装成的光伏组件
CN107820675A (zh) 用于太阳能接线盒的端子
CN207099030U (zh) 窄体光伏接线盒
CN204130562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2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