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34131U - 一种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34131U
CN204334131U CN201520015777.5U CN201520015777U CN204334131U CN 204334131 U CN204334131 U CN 204334131U CN 201520015777 U CN201520015777 U CN 201520015777U CN 204334131 U CN204334131 U CN 204334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ance
electric energy
electric capacity
frequency
transmitt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157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Wei E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157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34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34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34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通过电流调制电路调节原边线圈的电流信号,使得流过原边线圈的电流为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信号,这样可保证无论副边与原边的耦合情况是否良好或副边负载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原边传输至副边的能量不会发生变动,可保证能量传输效率达到最大化。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无需复杂的反馈机制,并且可优于副边电路的设计,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结构简单,能应用于较复杂的环境,且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由于其方便实用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目前,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的方式主要有磁感应式和磁共振式两种方式,磁感应式由于受传输距离的限制其应用场合非常有限,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能够实现远距离、大功率的电能传输,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终端、电动汽车、水下、地下等用电设备的充电和供电。
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主要包括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两者通过电磁共振原理实现能量传输的最大化。如图1所示为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电路框图,发射部分包括有原边发射线圈Ls和谐振电容Cs组成的谐振结构,接收部分包括有副边接收线圈Ld和谐振电容Cd组成的谐振机构。为了保证无线功率能够有效传输,通常要求原副边的谐振结构的谐振点一致或非常接近,并记作***的工作频率。
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在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耦合程度较高时,会出现频率分叉现象,即***的最优效率点或最大功率传输点会偏离***的谐振频率。为了解决频率分叉现象,现有技术中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采取变频控制,在原副边线圈耦合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的工作频率来跟踪***的最优效率或最大功率点;二是设置***的阻抗匹配网络,通过改变***参数使得***可以仍然工作在谐振频率点。对于变频的控制方案,为了兼容国际的电磁辐射标准,通常仅限于用于低频(通常在150kHz以内)工作的情况下;对于高频工作时,通常要求***工作频率位于ISM频段(6.78MHz),而ISM频段范围很窄,不允许调节***工作频率。
对于阻抗匹配的控制方案,一种是在电路***中需要有多个反馈环路来调节匹配电路中的压控电容的电压偏置,从而改变压控电容的容值,调整***的谐振参数,从而使得定频工作成为可能,通过实时的反馈***来调节压控电容的容值,控制***非常复杂,而且高压的压控电容造价昂贵。另一种阻抗匹配方案如图2所示,通过在原副边各增加一个线圈,一个输入线圈,一个输出线圈(如图2中的Lg或LL所示),通过手动调整输入线圈和原边线圈的耦合关系,以及输出线圈和副边线圈的耦合关系来改变***的阻抗匹配网络,而手动的调节则明显不适用于原副边相对位置存在变化以及负载变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通过电流调制电路调节原边线圈的电流信号,使得通过原边线圈的电流为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信号,这样可保证无论副边与原边的耦合情况是否良好或副边负载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均可保证能量的传输效率达到最大化。
第一方面,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能发射端,用以向与其隔离的电能接收端传输能量,所述电能发射端包括:
电压变换器,接收电能以输出具有预设频率的高频交流电;
电流调制电路,接收所述高频交流电,以获得调节电流信号;
电能发射部分,包括原边发射线圈,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用于接收所述调节电流信号,以向所述电能接收端传输能量;
其中,所述预设频率为所述电能发射端和电能接收端的***工作频率,所述调节电流信号为具有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调制电路为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
优选的,所述电流调制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正输出端,第二端接至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并且,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公共连接点的信号作为所述调节电流信号。
优选的,所述电流调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正输出端,第二端接至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并且,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公共连接点的信号作为所述调节电流信号。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的电感值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感值相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相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二端接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相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电感,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的电感值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感值相同。
第二方面,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包括:
电压变换器,接收电能以输出具有预设频率的高频交流电;
电流调制电路,接收所述高频交流电,以获得调节电流信号;
电能发射部分,包括原边发射线圈,所述原边发射线圈接收所述调节电流信号;
电能接收部分,包括副边接收线圈,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用于接收从电能发射部分传输的能量;
其中,所述预设频率与所述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工作频率一致,所述调节电流信号为具有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调制电路为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
优选的,所述电流调制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正输出端,第二端接至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并且,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公共连接点的信号作为所述调节电流信号。
优选的,所述电流调制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正输出端,第二端接至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并且,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公共连接点的信号作为所述调节电流信号。
通过上述的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利用电流调制电路使得原边线圈的电流为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信号,本实用新型的无线电能传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原边线圈的周围空间中产生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磁场,保证原边传输至副边的电能不因外界变动因素如原副边线圈的位置变化(即原副边线圈耦合强度改变)或负载的改变而发生变动。
2)通过产生恒定频率恒定幅度的交变磁场,极大的有利于无线传输装置中副边接收端部分设计。
3)由于在电能发射端产生恒定的空间磁场,可以实现单个发射线圈对应多个接收接圈,接收线圈之间相互不干扰,能够实现多路输出的独立控制。
4)本实用新型使得***可以工作在固定的频率,省略了频率跟踪的复杂***。原边发射系部分不需要采用复杂的反馈机制来改变压控电容的容值,***结构得到简化。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结构简单,但能较复杂的应用环境,可以应对原副边线圈耦合的变化,负载的变化等。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阻抗匹配的一种实现方式;
图3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图4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发射端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电路框图;
图5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发射端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电路框图;
图6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发射端的第四种实现方式的电路框图;
图7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发射端的第五种实现方式的电路框图;
图8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发射端的第六种实现方式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同时,应当理解,在以下的描述中,“电路”是指由至少一个元件或子电路通过电气连接或电磁连接构成的导电回路。当称元件或电路“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称元件/电路“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逻辑上的、或者其结合。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意味着两者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考图3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框图;如图3所示,所述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包括相互隔离的电能发射端和电能接收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能发射端包括有电压变换器1、电流调制电路2和原边发射线圈Ls和谐振电容Cs组成电能发射部分3;所述电能接收端包括有副边接收线圈Ld和谐振电容Cd组成的电能接收部分4和整流电路5。这里,原边谐振电容Cs和副边谐振电容Cd并不一定是需要的,当对电路参数要求不高或线路寄生电容较大的情况下,原边谐振电容Cs和副边谐振电容Cd可以不需要。外部电能通过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原边的电能发射端向副边的电能接收端传输,经整流电路整流处理后供给负载。
其中,所述电压变换器1具体为DC-AC电压变换器,DC-AC电压变换器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或改进的多种实现方式,如多开关管组成的桥式拓扑,半桥、全桥拓扑等,或者是单开关管组成的拓扑机构,如Class E放大器,ClassФ放大器等,所述DC-AC电压变换器接收电能以输出具有预设频率的高频交流电Vin,所述预设频率与所述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工作频率ω0一致,,即所述预设频率为ω0,需要明确的是,所述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工作频率是根据电路结构和效率要求预先设定的,例如,根据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的标准,为满足EMI标准,要求***工作频率为6.78MHz,而根据无线充电联盟QI标准,一般要求***工作频率为110-205kHz,用户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和电路的控制难易自定义***的工作频率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调制电路2接收所述高频交流电Vin,经调制处理获得具有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信号,记为调节电流信号Ip。这里,所述电流调制电路为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也即是所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工作频率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调制电路2包括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1的正输出端,第二端接至所述原边发射线圈Ls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所述电压变换器1的负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ω0一致,即有其中,L为第一电感的电感值,C为第一电容的电容值,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的公共连接点的信号作为所述调节电流信号Ip。
根据上述的电流调制电路具体阐述所述调节电流信号的获得过程:将上述原边发射线圈Ls、谐振电容Cs以及副边线圈的等效阻抗Zd记为磁共振网络阻抗Zs,则Zs为:
Z s = jω 0 L s + Z d + 1 jω O C S - - - ( 1 )
其中,Ls为原边发射线圈的电感值,Cs为原边谐振电容的电容值。
根据上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介绍,定义第一电感L1的阻抗为:jωOL=jX,则第一电容C1的阻抗为:-jX,根据第一电感、第一电容和磁共振网络的电路关系可得原边的总输入阻抗Zin为:
Z in = jX + Z s × ( - jX ) Z s - jX = X 2 Z s - jX - - - ( 2 )
设所述高频交流电的幅值为Vin,则根据公式(2)可得电流调制电路输出的调节电流信号Ip为:
I p = V in Z in - jX Z s - jX = V in jX - - - ( 3 )
从公式(3)中可以看出,当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ω0一致时,所述调节电流信号Ip的幅值由第一电感L1在***工作频率下的阻抗和输入电压共同决定,当第一电感L1的阻抗和输入电压确定后,则所述调节电流信号Ip为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信号,所述恒定频率为与所述预设频率ω0一致。从图3中可知,所述调节电流信号Ip为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电流信号,而当原边发射线圈通过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时,将会在原边线圈的周围空间中产生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磁场,这样,副边的电能接收端就能接收到稳定的电能量,不因外界因素如原副边线圈耦合的变化或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确保能量传输效率的最大化。此外,从公式(2)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原边的总输入阻抗Zin表现为感性特征,这样有利于实现DC-AC电压变换器中开关管的软开关启动。
此外,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可以知道,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使得原边发射线圈的电流为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因此磁共振网络中Ls和Cs的谐振点并不一定要求等于***工作频率ω0,这样Cs可以简化为大容量的隔直电容。然而在现有技术的共振***中,一般要求磁共振网络的Ls和Cs的谐振点严格等于或非常接近于***工作频率,以确保能量的有效传输。这种含电流调制电路的结构对于无线电能传输***而言,只要预先设定电流调制网络的L和C的谐振频率和***工作频率一致,那么就不需要根据不同的耦合去做相应的变化,降低了对于***参数的控制精度要求,总体控制难度和控制成本都将能够降低。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所述电流调制电路中的谐振频率与所述***工作频率一致时,电流的恒定效果最好,因此传输效率最高。但根据本实用新型也可推知,在电流调制电路中的谐振频率不完全等于工作频率(存在电感或者电容参数误差),恒流效果会略有下降,但是并不影响无线充电的高效率。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电能传输***对参数的误差不敏感,非常有利于批量生产。
在上一实施例中介绍了无线电能传输装置中的电能发射端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优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流调制电路2还包括由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组成的谐振电路,参考图4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发射端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能发射端的其他部分与上一实施例的相同,故在图4中省略,同样的,相同部分的电路描述和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网络的阻抗记为Zs。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正输出端,第二端接至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ω0一致,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的公共连接点的信号作为所述调节电流信号Ip。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计算过程可推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能发射端原边的总输入阻抗Zin为:
Z in = - jX + Z s × jX Z s + jX = X 2 Z s + jX - - - ( 4 )
根据公式(4)可得电流调制电路输出的调节电流信号Ip为:
I p = V in z in jX z s + jX = - V in jX - - - ( 5 )
从公式(5)中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原边发射线圈通过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因此在原边线圈的周围空间中产生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磁场,这样,副边的电能接收端就能接收到稳定的电能量,不因外界因素如原副边线圈耦合的变化,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确保能量传输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图5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发射端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能发射端的电压变换器、电流调制电路和磁共振网络与图3中的实施例相同,故在图5中省略,同样的,相同部分的电路描述和功能在此不再赘述,电路标号在下文中直接引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网络的阻抗记为Zs。
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能发射端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电感L2,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其中,所述第二电感L2的电感值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相同,则所述第二电感L2的阻抗为jX。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感和磁共振网络的电路关系可得原边的总输入阻抗Zin为:
Z in = jX + ( Z s + jX ) × ( - jX ) ( Z s + jX ) - jX = x 2 z s - - - ( 6 )
则根据公式(6)和图5的电路结构关系可得电流调制电路输出的调节电流信号Ip为:
I p = V in Z in - jX ( Z s + jX ) - jX = V in jX - - - ( 7 )
从公式(7)中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原边发射线圈同样的是通过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因此在原边线圈的周围空间中产生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磁场,这样,副边的电能接收端就能接收到稳定的电能量,不因外界因素如原副边线圈耦合的变化或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确保能量传输效率的最大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从公式(6)可以看出,在磁共振网络的阻抗Zs为纯电阻的情况下,所述电能发射端的原边总输入阻抗Zin亦为纯电阻形式,这样可以减少***环流,降低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的工作效率。
参考图6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发射端的第四种实现方式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能发射端的电压变换器、电流调制电路和磁共振网络与图3中的实施例相同,故在图6中省略,同样的,相同部分的电路描述和功能在此不再赘述,电路标号在下文中直接引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网络的阻抗记为Zs。
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能发射端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相同,则所述第二电容C2的阻抗为-jX。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感和磁共振网络的电路关系可得原边的总输入阻抗Zin为:
Z in = - jX × X 2 Z s - jX - jX + X 2 Z s - jX = X 2 Z s - - - ( 8 )
则根据公式(8)和图6的电路结构关系可得电流调制电路输出的调节电流信号Ip为:
I p = V in Z in × - jX - jX + X 2 Z s - jX × - jX Z s - jX = V in jX - - - ( 9 )
从公式(9)中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原边发射线圈同样的是通过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因此在原边线圈的周围空间中产生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磁场,这样,副边的电能接收端就能接收到稳定的电能量,不因外界因素如原副边线圈耦合的变化,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确保能量传输效率的最大化。
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从公式(8)可以看出,在磁共振网络的阻抗Zs为纯电阻的情况下,所述电能发射端的原边总输入阻抗Zin亦为纯电阻形式,这样可以减少***环流,降低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的工作效率。
参考图7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发射端的第五种实现方式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能发射端的电压变换器、电流调制电路和磁共振网络与图4中的实施例相同,故在图7中省略,同样的,相同部分的电路描述和功能在此不再赘述,电路标号在下文中直接引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网络的阻抗记为Zs。
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能发射端进一步还包括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端接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其中,所述第三电容C3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相同,则所述第二电容C3的阻抗为-jX。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三电容感和磁共振网络的电路关系可得原边的总输入阻抗Zin为:
Z in = - jX + ( Z s - jX ) × jX ( Z s - jX ) + jX = X 2 Z s - - - ( 10 )
则根据公式(10)和图7的电路结构关系可得电流调制电路输出的调节电流信号Ip为:
I p = V in Z in jX ( Z s - jX ) + jX = - V in jX - - - ( 11 )
从公式(11)中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原边发射线圈同样的是通过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因此在原边线圈的周围空间中产生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磁场,这样,副边的电能接收端就能接收到稳定的电能量,不因外界因素如原副边线圈耦合的变化,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确保能量传输效率的最大化。
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从公式(10)可以看出,在磁共振网络的阻抗Zs为纯电阻的情况下,所述电能发射端的原边总输入阻抗Zin亦为纯电阻形式,这样可以减少***环流,降低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的工作效率。
参考图8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能发射端的第六种实现方式的电路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能发射端的电压变换器、电流调制电路和磁共振网络与图4中的实施例相同,故在图8中省略,同样的,相同部分的电路描述和功能在此不再赘述,电路标号在下文中直接引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网络的阻抗记为Zs。
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能发射端进一步还包括第三电感L3,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三电感L3的电感值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相同,则所述第三电感L3的阻抗为jX。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三电感感和磁共振网络的电路关系可得原边的总输入阻抗Zin为:
Z in = jX × X 2 Z s + jX jX + X 2 Z s + jX = X 2 Z s - - - ( 12 )
则根据公式(12)和图8的电路结构关系可得电流调制电路输出的调节电流信号Ip为:
I p = V in Z in × jX jX + X 2 Z s + jX × jX Z s + jX = - V in jX - - - ( 13 )
从公式(13)中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原边发射线圈同样的是通过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因此在原边线圈的周围空间中产生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磁场,这样,副边的电能接收端就能接收到稳定的电能量,不因外界因素如原副边线圈耦合的变化,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确保能量传输效率的最大化。
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从公式(13)可以看出,在磁共振网络的阻抗Zs为纯电阻的情况下,所述电能发射端的原边总输入阻抗Zin亦为纯电阻形式,这样可以减少***环流,降低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介绍了无线电能传输装置中的电能发射端的多种实现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所述电能发射端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具有相同实用新型构思,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电路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电能发射端不限于用于无线电能传输***中,例如,负载阻抗Zd可以为纯阻性或含有感性(容性)感抗,也可以是直接连接在原边线圈的负载,还可以是通过副边线圈耦合,而折射到原边的等效阻抗。
以上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进行了详尽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据此可以推知其他技术或者结构以及电路布局、元件等均可应用于所述实施例。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电能发射端,用以向与其隔离的电能接收端传输能量,所述电能发射端包括:
电压变换器,接收电能以输出具有预设频率的高频交流电;
电流调制电路,接收所述高频交流电,以获得调节电流信号;
电能发射部分,包括原边发射线圈,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用于接收所述调节电流信号,以向所述电能接收端传输能量;
其中,所述预设频率与所述电能发射端和电能接收端的***工作频率一致,所述调节电流信号为具有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调制电路为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调制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正输出端,第二端接至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并且,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公共连接点的信号作为所述调节电流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调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正输出端,第二端接至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并且,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公共连接点的信号作为所述调节电流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能发射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的电感值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感值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能发射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发射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二端接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发射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还包括第三电感,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的电感值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感值相同。
9.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包括:
电压变换器,接收电能以输出具有预设频率的高频交流电;
电流调制电路,接收所述高频交流电,以获得调节电流信号;
电能发射部分,包括原边发射线圈,所述原边发射线圈接收所述调节电流信号;
电能接收部分,包括副边接收线圈,所述副边接收线圈用于接收从电能发射部分传输的能量;
其中,所述预设频率与所述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工作频率一致,所述调节电流信号为具有恒定频率恒定幅值的交变电流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调制电路为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调制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正输出端,第二端接至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所述电压变 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并且,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公共连接点的信号作为所述调节电流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调制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正输出端,第二端接至所述原边发射线圈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所述电压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谐振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一致,并且,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的公共连接点的信号作为所述调节电流信号。
CN201520015777.5U 2015-01-06 2015-01-06 一种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Active CN204334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5777.5U CN204334131U (zh) 2015-01-06 2015-01-06 一种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5777.5U CN204334131U (zh) 2015-01-06 2015-01-06 一种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34131U true CN204334131U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70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15777.5U Active CN204334131U (zh) 2015-01-06 2015-01-06 一种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3413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9061A (zh) * 2015-01-06 2015-04-22 钟霞 一种电能发射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和无线电能传输方法
CN105846683A (zh) * 2016-03-23 2016-08-10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供电公司 高效率宽调压sp/s谐振补偿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拓扑结构
US10153699B2 (en) 2016-07-01 2018-12-11 Ningbo Wei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transmitter, power transmitter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fer apparatu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9061A (zh) * 2015-01-06 2015-04-22 钟霞 一种电能发射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和无线电能传输方法
CN104539061B (zh) * 2015-01-06 2018-11-13 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发射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和无线电能传输方法
CN105846683A (zh) * 2016-03-23 2016-08-10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供电公司 高效率宽调压sp/s谐振补偿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拓扑结构
US10153699B2 (en) 2016-07-01 2018-12-11 Ningbo Wei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transmitter, power transmitter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fer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9061A (zh) 一种电能发射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和无线电能传输方法
US10027377B2 (en) Wireless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110429720A (zh) 一种实现恒流恒压输出切换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CN210608706U (zh) 一种实现恒流恒压输出切换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CN104158305A (zh) 基于自适应磁耦合谐振匹配的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
CN109245231A (zh) 一种具有自然恒压恒流输出特性的无线充电拓扑结构
CN109245536A (zh) 一种适用于双向近场电能传输的电路拓扑结构
CN205647044U (zh) 具有自适应调节能力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装置
CN102170177A (zh) 一种大功率无线输电***
CN108448692A (zh) 一种具有偏移自适应性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拓扑结构
CN208955902U (zh) 一种适用于双向近场电能传输的电路拓扑结构
CN113659684A (zh) 副边cl/s恒流恒压ipt充电***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04701999A (zh) 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电能发射端和控制方法
CN105680577A (zh) 一种宽范围功率可调无线电能传输***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38978A (zh) 一种高效率的恒压恒流切换无线充电拓扑结构
CN204334131U (zh) 一种电能发射端和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5186705A (zh) 一种高效率的电能发射端、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和电能传输方法
CN106849297A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
CN105186714A (zh) 一种低功率无线充电电路拓扑结构
CN107404155A (zh)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US20170040844A1 (en) Efficient power transmitting terminal,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2003387B (zh) 一种基于改进型s/s补偿网络的恒压恒流无线充电***
CN113675956A (zh) 一种交错抗偏移恒压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
CN204858755U (zh) 一种高效率的电能发射端和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
WO2022042498A1 (zh) 无线充电发射器、无线充电接收器及无线充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NGBO WEI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ONG XIA

Effective date: 201506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15

Address after: West Street in the official Zhejiang city of Ningbo province Zhenhai District 315200 Village No. 777

Patentee after: Ningbo Wei E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201 Zhejiang province Jiangbei District of Ningbo Lake Garden

Patentee before: Zhong 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