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57822U - 信息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57822U
CN204257822U CN201390000217.1U CN201390000217U CN204257822U CN 204257822 U CN204257822 U CN 204257822U CN 201390000217 U CN201390000217 U CN 201390000217U CN 204257822 U CN204257822 U CN 204257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area
information terminal
power supply
opening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900002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野信一
三浦哲平
加藤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57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578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G06F1/182Enclosures with special features, e.g. for use in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grounding or shielding against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 or electromagnetical interference [EM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9Power distrib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3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being moveable
    • G06K7/1038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being moveable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of the portable or hand-handheld type, e.g. incorporated in ubiquitous hand-held devices such as PDA or mobile phone, or in the form of a portable dedicated RFID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01Q1/226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disposed inside the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信息终端装置(10)具有:平板状导电性壳体(20a),所述导电性壳体具有第1主面、第2主面(S2)以及连接这两个主面的侧面;以及设置于第1主面的显示器。导电性壳体(20a)形成有从第1主面到第2主面(S2)的狭缝(20c)。狭缝(20c)的附近设置有与HF频带RFID***用IC元件连接的供电线圈。供电线圈经由狭缝(20c)与导电性壳体(20a)磁场耦合。由此,导电性壳体(20a)被用作为HF频带RFID***的辐射元件。

Description

信息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终端装置,尤其涉及与外部设备进行近距离通信的信息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装载有以NFC(近场通信)、FeliCa(注册商标)为代表的HF(高频)频带RFID(射频标识)***的信息终端装置正逐渐增多。笔记本型PC(个人计算机)也不例外。
作为装载了HF频带RFID***的笔记本型PC,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结构的笔记本型PC。该笔记本型PC中,在其壳体上设置有HF频带RFID***用IC(集成电路)元件。另外,该笔记本型PC中,在触摸板的背面部分设有HF频带RFID***用线圈天线。因此,用户在触摸板上盖上卡片型RFID标签,就能够在笔记本型PC侧的读写器与卡片侧的RFID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通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407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针对笔记本型PC也提出了薄型化的要求。与此同时,为了提高键盘侧壳体和显示器侧壳体的强度,正在推进两者的金属化。但是,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笔记本型PC的壳体在由金属等导电性原材料制成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即,若合上笔记本型PC,则设置于触摸板部分的线圈天线被具有导电性的壳体所覆盖。笔记本型PC在此状态下,电波被具有导电性的壳体所屏蔽,无法充分利用HF频带RFID***。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利用具有导电性壳体的信息终端装置来进行良好的通信。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信息终端装置具有:第1显示器;第1导电性壳体,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具有使所述第1显示器露出的第1主面以及位于该第1主面相反一侧的第2主面,并且形成有从使所述第1显示器露出的第1主面侧延续至所述第2主面的开口部;以及供电线圈,所述供电线圈具有朝向所述开口部的线圈开口。
所述开口部可以是狭缝。
所述供电线圈的线圈开口可以与所述开口部重叠。
还可以包括第2导电性壳体,该第2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能够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相对,并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
还可以包括不同于所述第1显示器的第2显示器,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2主面形成有使所述第2显示器露出的开口,所述开口部形成为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延续至使所述第2显示器露出的开口处。
所述开口部可以形成为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延续至使设置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所述第2主面侧的非金属构件露出的开口处。
所述供电线圈可以被设置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侧。
所述供电线圈中,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2主面侧可以被磁性构件所覆盖。
所述开口部由狭缝以及使摄像头单元露出的开口构成,所述供电线圈可以被设置为所述线圈开口与使所述摄像头单元露出的开口重叠。
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上可以形成有使所述第1显示器露出的开口,所述开口部可以被形成为从使所述第1显示器露出的开口延续至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2主面。
所述供电线圈可以被设置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2主面侧。
所述供电线圈中,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侧可以被磁性构件所覆盖。
所述开口部由狭缝以及使摄像头单元露出的开口构成,所述供电线圈可以被设置为所述线圈开口与使所述摄像头单元露出的开口重叠。
还可以是如下结构:包括向所述供电线圈提供电流的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含与所述供电线圈连接的可变电容器,所述可变电容器与开闭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开闭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和所述第2导电性壳体的开闭。
所述开闭检测电路还可以具有根据所述开闭的检测状态,改变所述可变电 容器的电容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信息终端装置具有:第1显示器;第1导电性壳体,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具有使所述第1显示器露出的第1主面以及位于该第1主面相反一侧的第2主面,并且至少在第2主面形成有开口部;以及由贴片型线圈构成的供电线圈,所述第2主面具有朝向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外部的一侧和朝向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内部的一侧,在所述第2主面的朝向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内部的一侧,将所述供电线圈设置在与所述开口部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便信息终端装置的壳体由导电性原材料制成,也能够在各种状态下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在闭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B是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中,对成为通信可能区域的区域部分进行放大的放大图。
图3是放大示出第1金属壳体的上端部的图。
图4是示出第1金属壳体的截面的图。
图5是示出供电线圈与开口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示出天线装置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设置于信息终端装置的非金属部的图。
图1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放大示出第1金属壳体的上端部的图。
图13是示出第1金属壳体的截面的图。
图14是示出供电线圈与开口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5是示出信息终端装置的控制***的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在开口周围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图。
图17是示出信息终端装置与通信对象进行通信时的情形的图。
图18是变形例的信息终端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第1金属壳体与贴片线圈的图。
图20是示出第1金属壳体的截面的图。
图21是示出变形例的供电线圈与开口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1的信息终端装置10。图1是示出开启状态下的信息终端装置10的立体图。图2A是示出闭合状态下的信息终端装置10的立体图。图2B是对成为通信可能区域的区域AR部分进行放大的放大图。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0是笔记本型(膝上型)PC,装载有NFC***作为HF频带RFID***。
如图1和图2所示,信息终端装置10具有:包括平板型显示装置的显示器部20以及包括键盘33、触摸板24等输入装置的主体部30。显示器部20具有镁合金、铝合金等制成的第1金属壳体(第1导电性壳体)20a。另外,主体部30具有镁合金、铝合金等制成的第2金属壳体(第2导电性壳体)30a。显示器部20和主体部30也可以具备以碳纤维作为原材料的壳体来代替第1金属壳体20a以及第2金属壳体30a。
第1金属壳体20a具有第1主面S1、其相反侧的第2主面S2以及连接第1主面S1和第2主面S2的侧面。该第1金属壳体20a为平面形状呈矩形的平 板状金属壳体。其第1主面S1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元件、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等第1显示器21。第2主面S2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元件、有机EL元件等第2显示器22。第1显示器21是非触摸屏式的显示器,第2显示器22是触摸屏式的显示器。
第2金属壳体30a也具有第1主面SS1、其相反侧的第2主面SS2以及连接第1主面SS1和第2主面SS2的侧面。该第2金属壳体30a为其平面形状呈矩形的平板状金属壳体。第2金属壳体30a的第1主面SS1上设置有键盘33、触摸板34等。虽然图中未示出,但第2金属壳体30a的侧面上设置有USB(通用串行总线)端子、影像输入输出端子等。
第1金属壳体20a与第2金属壳体30a通过铰链30c连接。这样,第1金属壳体20a与第2金属壳体30a能够自由开闭。
图3是放大示出第1金属壳体20a的上端部的图。如图3所示,在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1主面S1的上部中央处,布置有通过切割第1金属壳体20a而形成的圆形开口(开口部)20b。另外,第1金属壳体20a形成有从开口20b延续至第2主面S2的狭缝(开口部)20c。对第1金属壳体20a进行切割,从开口20b直到使第2显示器22露出的开口20d为止,由此形成该狭缝20c。即,狭缝20c跨第1主面S1和第2主面而形成,狭缝20c的一端与开口20b连接,另一端与使第2显示器22露出的开口20d连接。在狭缝20c中填入树脂等绝缘材料。
图4是图3的A-A线所示出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第1金属壳体20a的内部上方容纳有线圈单元50和摄像头模块(摄像头单元)60。
线圈单元50具有柔性印刷基板50b以及磁性片(磁性构件)50a,该磁性片50a沿着柔性印刷基板50b的Y侧方向设置。
柔性印刷基板50b是在其中央形成了圆孔的圆形构件。圆孔的内径稍大于第1金属壳体20a上形成的开口20b的内径。在该柔性印刷基板50b的与Y侧方向相反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导体图案构成的螺旋状供电线圈50c。另外,在该面上,还形成有由覆盖供电线圈50c的树脂等所构成的保护层50d。
磁性片50a是由例如铁氧烧结体构成的片材。磁性片50a被成形为与柔性印刷基板50b相同的形状。然后被粘贴在柔性印刷基板50b的Y轴方向侧的面上。
对于如上所述构成的线圈单元50,如图5所示,供电线圈50c成形为螺旋状。该供电线圈50c被粘贴在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1主面S1侧的面上。此时,供电线圈50c的开口(线圈开口)的中心被定位成与形成于第1金属壳体20a的开口20b的中心一致。该状态下,如图5所示,供电线圈50c的大部分被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1主面S1所覆盖。
如图4所示,摄像头模块60具有容纳光学***的圆筒形透镜单元60a以及安装有摄像元件等的基板60b。透镜单元60a的Y轴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第1金属壳体20a的开口20b,在此状态下摄像头模块60被支承。
若向线圈单元50的供电线圈50c提供电流,则供电线圈50c经由开口20b以及狭缝20c与第1金属壳体20a磁场耦合。由此,第1金属壳体20a起到NFC***的辐射元件的作用。
即,若从供电电路向供电线圈50c提供信号电流,则该信号电流产生感应磁场,因为该磁场,感应电流在第1金属壳体20a的开口20b以及狭缝20c的周围流动。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若供电线圈50c上流过箭头a1所示的电流,则在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1主面S1、侧面以及第2主面S2上会感应出如箭头a2所示那样流动的感应电流。利用在这些各个面上感应出的感应电流,第1金属壳体20a的开口20b以及狭缝20c的周围起到了磁场辐射型辐射元件 的作用。由此,图1、图2A以及图2B中虚线所表示的区域AR成为通信可能区域。若在该区域AR上盖上例如卡片型标签,则能够在设置于信息终端装置10的读写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通信。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由于供电线圈50c的感应电流在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1主面S1、侧面以及第2主面S2进行感应,因此不管显示器部20是处于开启的状态还是处于闭合的状态,都能够进行NFC***的通信。并且,无论从显示器部20的第1主面S1侧、第2主面S2侧、还是侧面侧,都能够进行NFC***的通信。
供电线圈50c设置于第1金属壳体20a的内侧的第1主面S1侧,并且其背面设有磁性片50a。也就是说,供电线圈50c的感应磁场不会直接到达第2主面S2侧。
该NFC***用天线装置具有图6所示的等效电路。供电线圈50c与NFC***用供电电路101连接。供电线圈50c的一端和另一端经由各种元件分别与NFC***用RFIC(射频集成电路)芯片(NFC-IC)102的两个端子相连接。供电线圈50c上并联连接着可变电容器Cv。供电线圈50c与可变电容器Cv所构成的谐振电路对NFC***的谐振频率进行设定。该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被设定成与NFC***的载波频率(13.56MHz)大致相同。
该供电电路101具有由电感L1、L2以及电容器C1构成的滤波电路。用低通滤波器来构成该滤波电路。这样,滤波电路对来自RFIC芯片(NFC-IC)102的高次谐波噪声进行衰减。
第1金属壳体20a具有电感L4和电容器C3,电感L4取决于狭缝20c的周边长度,电容器C3形成在狭缝20c的对边之间。供电线圈50c与第1金属壳体20a的电感L4磁耦合。电感L4与电容器C3构成的谐振电路最好是具有接近NFC***载波频率的谐振频率,但是谐振频率更高或更低也无妨。电容器C3 也可以通过追加贴片电容器等电容元件来构成。
可变电容器Cv与检测显示器部20的开闭的开闭检测电路103相连接。即,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0,第1金属壳体20a和第2金属壳体30a两者都是金属壳体。因此,与显示器部20(第1金属壳体20a)开启的情况相比,显示器部闭合的情况下的谐振频率容易变高。因此,开闭检测电路103对显示器部2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将其反馈给可变电容器Cv。例如,开闭检测电路103在显示器部20闭合的状态下进行提高可变电容器Cv的电容值之类的频率控制。
<实施方式2>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0A是笔记本型PC,在该信息终端装置10A的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2主面S2上不设置第2显示器22,而是设置非金属部(非金属构件)25。该非金属部25成为树脂壳体。其他主要部分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信息终端装置10相同。在该非金属部25的内侧设置有蜂窝用天线、无线LAN用天线等。
狭缝20c形成为从第1主面S1延续至侧面、进而延续至第2主面S2。例如,狭缝20c从开口20b形成至非金属部25。此时,狭缝20c的第2主面S2侧的端部到达非金属部25。因而,显示器部20(第1金属壳体20a)闭合的状态下也能进行NFC***的通信。并且,无论从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1主面S1侧、第2主面S2侧、还是侧面侧,都能够使用NFC***。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0B是平板型终端。信息终端装置10B的第1金属壳体40a的第1主面S1上,设置有触摸平板型第1显示器21、开关部45等。另外,如图9所示,第1金属壳体40a的第2主面S2上设置有非金属部25。非金属部25是树脂壳体。在非金属部25的内侧配有蜂窝用天线、无线LAN(局域网)用天线等。
如图8所示,在金属壳体40a的上端部(金属壳体40a的X轴方向的端部)中央处,设有开口(开口部)40b。并且,如图8及图9所示,在金属壳体40a的上端部中央处,设有从开口40b开始经由侧面延续至第2主面S2的狭缝(开口部)40c。如图9所示,狭缝40c的第2主面S2侧的端部到达非金属部25。如图8所示,在开口40b中安装摄像头模块60。因而,无论从金属壳体40a的第1主面S1侧、第2主面S2侧、还是侧面侧,都能够使用NFC***。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0C的立体图。另外,图11是闭合状态下信息终端装置10C的立体图。信息终端装置10C是具有显示器部20和主体部30的笔记本计算机,显示器部20具有第1金属壳体20a,主体部30具有第2金属壳体30a。利用铰链30c,以能够绕平行于X轴的转轴转动的方式连接第1金属壳体20a和第2金属壳体30a。由此,能够闭合信息终端装置10C的主体部30的第1主面SS1与显示器部20的第1主面S1。
如图10及图11所示,显示器部20具有第1金属壳体20a、容纳在第1金属壳体20a中的第1显示器21以及第2显示器22。
第1金属壳体20a由铝、不锈钢制成。第1显示器21以及第2显示器22都是以X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液晶显示器。第1显示器21从设置于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1主面S1的开口20g露出,第2显示器22从设置于第2主面S2的开口20d露出。
图12是放大示出第1金属壳体20a的上端部的图。如图12所示,在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1主面S1的上部中央处,布置有通过切割第1金属壳体20a而形成的圆形开口20b。而在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2主面S2的上部中央处,也同样布置有通过切割第1金属壳体20a而形成的圆形开口(开口)20e。开口20b和开口20e在ZX平面上的中心一致,内径相等。另外,第1金属壳体 20a形成有从开口20b到开口20e的狭缝20c以及从开口20b到开口20g的狭缝(开口)20f。
图13是图12的A-A线所示出的截面图。如图13所示,第1金属壳体20a的内部上方容纳有线圈单元50和摄像头模块60。
线圈单元50具有柔性印刷基板50b以及磁性片(磁性构件)50a,磁性片50a设置在柔性印刷基板50b的Y侧方向相反方向侧。
柔性印刷基板50b是在其中央形成了圆孔的圆形构件。圆孔的内径稍大于第1金属壳体20a上形成的开口20e的内径。在该柔性印刷基板50b的Y侧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导体图案构成的螺旋状供电线圈50c。另外,在该面上,还形成有由覆盖供电线圈50c的树脂等所构成的保护层50d。
磁性片50a是由例如铁氧烧结体构成的片材。磁性片50a被形成为与柔性印刷基板50b相同的形状。磁性片50a被粘贴在柔性印刷基板50b的与Y轴方向相反方向侧的面上。供电线圈50c被设置在第1金属壳体20a的外侧的第2主面S2侧。另外,供电线圈50c的背面上设有磁性片50a。也就是说,供电线圈50c的感应磁场不会直接到达第1主面S1侧。
对于如上所述构成的线圈单元50,如图14所示,供电线圈50c形成为螺旋状。该供电线圈50c被粘贴在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2主面S2侧的面上。此时,供电线圈50c的开口的中心被定位成与形成于第1金属壳体20a的开口20e的中心基本一致。该状态下,如图14所示,供电线圈50c的大部分被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2主面S2所覆盖。
如图13所示,摄像头模块60具有容纳光学***的圆筒形透镜单元60a、60c以及安装有摄像元件等的基板60b。透镜单元60a设置在图13中基板60b的第1主面S1侧的面上,用来对位于第1主面S1侧的被摄物进行拍摄。另外, 透镜单元60c设置在基板60b的第2主面S2侧的面上,用来对位于第2主面S2侧的被摄物进行拍摄。
透镜单元60a***第1金属壳体20a的开口20b,透镜单元60c***开口20e,在此状态下如上所述构成的摄像头模块60被支承。
返回图10,主体部30具有金属制的第2金属壳体30a。另外,主体部30具有从第2金属壳体30a的第1主面SS1侧露出的键盘33以及触摸板34。键盘33由多个键帽以及在按下键帽时进行动作的开关构成。键盘33被水平支承在第2金属壳体30a的内部。
图15是示出信息终端装置10C的控制***90的方框图。控制***9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91、主存储部92、辅助存储部93以及RFIC94。这些构成要素被安装于未图示的主板上,该主板被容纳于主体部30。另外,控制***90具有第1显示器21、第2显示器22以及摄像头模块60。
CPU91根据来自用户的指令,读出存储在辅助存储部93中的程序。然后根据经由键盘33、触摸板34等输入的指示来进行处理。
主存储部92包含RAM(随机读取存储器)等而构成,被用作为CPU的工作区域。 
辅助存储部93具有ROM(只读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该辅助存储部93存储有CPU91所执行的程序、以用于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参数为代表的各种参数等。
RFIC94根据CPU91的指示,向线圈单元50输出基于发送信息调制而成的电压信号。另外,向CPU91输出由线圈单元50中所感应出的感应电流解调而成的解调信号。
利用***总线97相互连接构成上述控制***90的各个部件。 
下面,对使用信息终端装置10C进行近距离通信(NFC)时的流程进行说明。使用信息终端装置10C进行近距离通信时,首先,用户启动预先安装在信息终端装置10C中的、通信所必需的应用程序。由此,向构成线圈单元50的供电线圈50c提供电流。
若电流流过供电线圈50c,则该电流所产生的磁通通过开口20e。若磁通通过开口20e,则在开口20e的周围产生感应电流。如图16的假想线所示,开口20e的周围产生的感应电流由于边缘效应而沿着开口20b、20e以及狭缝20c、20f的外缘流动。
开口20e、狭缝20c、20f附近流动的感应电流沿着使供电线圈50c所形成的磁通抵消的方向、即与供电线圈50c上流动的电流相反的方向流动。而在远离开口20e的地方流动的感应电流沿着与供电线圈50c上流动的电流相同的方向流动。因此,虽然开口20e附近流动的感应电流会有影响,但如图16所示,在远离第2主面S2的开口20e的地方流动的感应电流与供电线圈50c上流动的电流相互作用,确保了图示的区域R。在第2主面S2中,由在远离开口20e的地方流动的电流规定该区域R,该区域R起到辐射板的作用。由此,通过供电线圈50c与第1金属壳体20a能够发送规定的信息。
此状态下,例如如图17所示,若用户在露出摄像头模块60的开口20e附近盖上智能手机等通信对象120,则能够进行信息终端装置10C与通信对象120的通信。
向通信对象120发送信息时,供电线圈50c生成的磁通如图17的箭头AW所示穿过通信对象120。通信对象120对该磁通所感应出的电流进行解调,能够接收从信息终端装置10C发送的信息。
另外,信息终端装置10C从通信对象120接收信息时,通信对象120生成的磁通穿过第1金属壳体20a的开口20e。此时,在第1金属壳体上产生图16的假想线所示的感应电流。然后,由该感应电流增强后的磁通通过线圈单元50的供电线圈50c的开口。由此,供电线圈50c上感应出根据通信对象120所发送的信息调制后的电流。利用RFIC94对该感应电流进行解调,输出至CPU91。由此,信息终端装置10C能够接收从通信对象120发送的信息。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若向线圈单元50的供电线圈50c提供电流,则供电线圈50c产生的磁通通过第1金属壳体20a的开口20e。由此,如图16所示,第1金属壳体20a上产生感应电流,供电线圈50c和第1金属壳体20a磁场耦合。由此,第1金属壳体20a起到NFC***的辐射元件的作用。
因此,例如如图17所示,若用户在露出摄像头模块60的开口20e附近盖上智能手机等通信对象120,则能够进行信息终端装置10C与通信对象120的通信。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线圈单元50设置于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2主面S2侧。因此,如图11所示,即便由于闭合信息终端装置10C的主体部30与显示器部20,而使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1主面S1与第2金属壳体30a的第1主面SS1相互靠近,构成线圈单元50的供电线圈50c的电感值也变化较少。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信息终端装置10C与通信对象120之间的通信。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50中,磁性片50a设置于供电线圈50c的第1主面S1侧。因此,即便由于闭合信息终端装置10C的主体部30与显示器部20,而使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1主面S1与第2金属壳体30a的第1主面SS1相互靠近,也可抑制线圈单元50的供电线圈50c的电感值的变化。其结果是,能够稳定地维持信息终端装置10C与通信对象120之间的通信。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显示器部20具有第1显示器21和第2显示器2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8所示的信息终端装置10D那样,不设置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2主面S2侧的第2显示器22。此时供电线圈50c与第1金属壳体20a磁场耦合,第1金属壳体20a也能够起到NFC***的辐射元件的作用。
<其它实施方式>
上面,基于具体的实施方式来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13所示,说明了线圈单元50是平面线圈的情形。但并不限于此,如图19和图20所示,作为供电线圈,也可以使用由长方体状的磁性体磁芯70a以及卷绕在该磁性体磁芯70a上的导线70b所构成的贴片线圈70。
如图19所示,以X轴方向为长边方向,将该贴片线圈70设置在形成于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2主面S2的狭缝20c附近。若在导线70b中流过电流,则第1金属壳体20a上沿着图16的假想线流过感应电流。由此,贴片线圈70与第1金属壳体20a磁场耦合,第1金属壳体20a能够起到NFC***的辐射元件的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或图14所示,第1金属壳体20a形成有由狭缝和开口构成的开口部。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1金属壳体20a上,仅形成狭缝。
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第1金属壳体20a的开口20b与供电线圈50c为圆形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如图21所示,第1金属壳体20a的开口20b与供电线圈50c也可以为矩形。此时,如图21所示,若供电线圈50c上流过箭头a1所示的电流,则在第1金属壳体20a的第1主面 S1、侧面以及第2主面S2上会感应出如箭头a2所示那样流动的感应电流。利用在这些各个面上感应出的感应电流,第1金属壳体20a的开口20b以及狭缝20c的周围起到了磁场辐射型辐射元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信息终端装置并不限定为笔记本型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等移动电话终端,也可以是平板型信息通信终端。
设置于第1金属壳体的开口并不限定为圆形,也可以是矩形。开口的宽度也可以和狭缝的宽度相同。另外,并不一定要在开口内设置摄像头。狭缝不一定要是宽度均匀的直线式狭缝,例如也可以在其一部分上具有弯曲部、宽幅部或者窄幅部。
供电线圈并不限定为一层的平面螺旋线圈,也可以是2层以上的多层线圈。或者,作为供电线圈,也可以使用以铁氧烧结体等磁性构件作为主体的贴片型线圈。此时,作业人员可以将贴片型线圈设置在狭缝附近,使得贴片型线圈产生的感应磁场得以通过狭缝。
另外,HF频带RFID***并不限定于NFC***,也可以是FeliCa(注册商标)等HF频带***。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广义实质与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种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仅用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本实用新型以2012年12月20日申请的第2012-278413号日本专利申请以及2013年7月2日申请的第2013-138582号日本专利申请作为基础。将第2012-278413号日本专利申请以及第2013-138582号日本专利申请的所有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作为参考引入本说明书中。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信息终端装置适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近距离通信。
标号说明
10,10A,10B,10C,10D 信息终端装置
20  显示器部
20a 第1金属壳体
20b,20d,20e,20g,40b 开口
20c,20f,40c 狭缝
21  第1显示器
22  第2显示器
25  非金属部
30  主体部
30a 第2金属壳体
30c 铰链
33  键盘
34  触摸板
40a 金属壳体
45  开关部
50  线圈单元
50a 磁性片
50b 柔性印刷基板
50c 供电线圈
50d 保护层
60  摄像头模块
60a 透镜单元
60b 基板
60c 透镜单元
70  贴片线圈
70a 磁性体磁芯
70b 导线
90  控制***
91  CPU
92  主存储部
93  辅助存储部
94  RFIC
97  ***总线
101 供电电路
102 RFIC芯片
103 开闭检测电路
120 通信对象
C1、C3 电容器
Cv  可变电容器
L1、L2、L4 电感
R   区域
S1、SS1 第1主面
S2、SS2 第2主面

Claims (17)

1.一种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显示器;
第1导电性壳体,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具有使所述第1显示器露出的第1主面以及位于该第1主面相反一侧的第2主面,并且形成有从使所述第1显示器露出的第1主面侧延续至所述第2主面的开口部;以及
供电线圈,所述供电线圈具有朝向所述开口部的线圈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是狭缝。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的线圈开口与所述开口部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2导电性壳体,该第2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能够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相对,并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不同于所述第1显示器的第2显示器,
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2主面形成有使所述第2显示器露出的开口,
所述开口部形成为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延续至使所述第2显示器露出的开口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形成为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延续至使设置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所述第2主面侧的非金属构件露出的开口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被设置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中,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2主面侧被磁性构件所覆盖。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由狭缝以及使摄像头单元露出的开口构成,
所述供电线圈被设置为所述线圈开口与使所述摄像头单元露出的开口重叠。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形成有使所述第1显示器露出的开口,
所述开口部被形成为从使所述第1显示器露出的开口延续至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2主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被设置于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2主面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中,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的第1主面侧被磁性构件所覆盖。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由狭缝以及使摄像头单元露出的开口构成,
所述供电线圈被设置为所述线圈开口与使所述摄像头单元露出的开口重叠。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向所述供电线圈提供电流的供电电路,
所述供电电路包含与所述供电线圈连接的可变电容器,所述可变电容器与开闭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开闭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和所述第2导电性壳体的开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检测电路还具有根据所述开闭的检测状态,改变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的功能。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显示器从所述开口部露出。
17.一种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显示器;
第1导电性壳体,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具有使所述第1显示器露出的第1主面以及位于该第1主面相反一侧的第2主面,并且至少在所述第2主面形成有开口部;以及
由贴片型线圈构成的供电线圈,
所述第2主面具有朝向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外部的一侧和朝向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内部的一侧,
在所述第2主面的朝向所述第1导电性壳体内部的一侧,将所述供电线圈设置在与所述开口部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CN201390000217.1U 2012-12-20 2013-12-12 信息终端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578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8413 2012-12-20
JP2012278413 2012-12-20
JP2013138582 2013-07-02
JP2013-138582 2013-07-02
PCT/JP2013/083399 WO2014097970A1 (ja) 2012-12-20 2013-12-12 情報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57822U true CN204257822U (zh) 2015-04-08

Family

ID=50978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90000217.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57822U (zh) 2012-12-20 2013-12-12 信息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298226B2 (zh)
JP (1) JP5598641B1 (zh)
CN (1) CN204257822U (zh)
DE (1) DE112013000735T5 (zh)
WO (1) WO201409797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3759A (zh) * 2016-07-13 2018-0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11463548A (zh) * 2019-01-18 2020-07-28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近场通讯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54560B2 (en) * 2013-01-18 2022-06-07 Amatech Group Limited Smartcards with multiple coupling frames
US10333334B2 (en) 2016-01-29 2019-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tuned metallic body
JP6642219B2 (ja) * 2016-04-07 2020-02-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692906B (zh) * 2019-01-18 2020-05-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0090B2 (en) * 2005-07-12 2014-06-03 Martin S. Casden Ruggedized RFID tag and reader
US20110199319A1 (en) * 2005-11-09 2011-08-18 George Moser Reconfigurable Computer
CN102405556B (zh) * 2009-04-21 2013-04-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及其谐振频率设定方法
JP2011004076A (ja) 2009-06-17 2011-01-06 Alps Electric Co Ltd コンピュータ
US8269675B2 (en) 2009-06-23 2012-09-18 Apple Inc. Antenna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nductive housing
US8270914B2 (en) 2009-12-03 2012-09-18 Apple Inc. Bezel gap antennas
JP5018918B2 (ja) * 2010-03-17 2012-09-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装置
US8885096B2 (en) * 2010-10-21 2014-11-11 Openpeak Inc. Multi-media device containing a plurality of image capturing devices
JP5609922B2 (ja) 2011-08-10 2014-10-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US8947627B2 (en) * 2011-10-14 2015-02-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displays with openings
JP2013231839A (ja) * 2012-04-27 2013-11-14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US9112280B2 (en) * 2012-07-10 2015-08-18 Sony Corporation Antenna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associated with antenna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3759A (zh) * 2016-07-13 2018-0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7623759B (zh) * 2016-07-13 2020-04-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11463548A (zh) * 2019-01-18 2020-07-28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近场通讯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35051B2 (en) 2020-08-04
DE112013000735T5 (de) 2014-11-06
US9298226B2 (en) 2016-03-29
US20140334087A1 (en) 2014-11-13
JP5598641B1 (ja) 2014-10-01
US20160173170A1 (en) 2016-06-16
WO2014097970A1 (ja) 2014-06-26
JPWO2014097970A1 (ja) 2017-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57822U (zh) 信息终端装置
CN101278439B (zh) 线圈天线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JP2005064799A (ja) 携帯型情報端末機器用rfidアンテナ
JP2005333244A (ja) 携帯電話機
US8730120B2 (en) Transmission/reception antenna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device using same
JP4605504B2 (ja) 非接触通信装置の電子回路保護構造、方法及び折り畳み携帯電話機
JP2007006123A (ja) 携帯機器
US9208427B2 (en)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antenna pattern arrangement mediu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2074790A (ja) フィルタ内蔵アンテナ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005836A (ja) 携帯情報端末
JP2004320571A (ja) Rfid機能付き携帯機器
CN105684215B (zh)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14148314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0301068B (zh) 增强天线结构体、通信设备和机箱
JP6799954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677470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202487773U (zh) 天线组件、近场通信电路、移动终端和手机
CN102714523A (zh) 通信终端装置
JP4711010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KR100735618B1 (ko) 알에프아이디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2931404U (zh) 手机背盖结构及手机装置
CN219499373U (zh) 无线充电和l型近场通信双线圈装置
CN106532227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WO2015170612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20134402A (ko) Rf 카드가 탑재된 휴대용 단말기 케이스 및 휴대용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