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52986U - 管汇 - Google Patents

管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52986U
CN204252986U CN201420675739.8U CN201420675739U CN204252986U CN 204252986 U CN204252986 U CN 204252986U CN 201420675739 U CN201420675739 U CN 201420675739U CN 204252986 U CN204252986 U CN 204252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nk path
connectivity points
control valve
fluid injection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757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文德
陈森
余杰
窦升军
游红娟
张磊
宋晓
李林
黄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757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52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52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5298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汇。该管汇用于压裂油层以连通注汽井与生产井,包括:主干通路,主干通路设置有注液连通点以及分别对应注汽井与生产井的第一连通点、第二连通点,注液连通点设置在第一连通点和第二连通点之间;第一支路管路,第一支路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连通点连通,第一支路管路的第二端与注汽井内的第一管连接;第二支路管路,第二支路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连通点连通,第二支路管路的第二端与生产井内的第二管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注液泵,注液泵的注液口连通至注液连通点。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大大缩短现有技术利用蒸汽连通油层的工作时间,能够节约大量的蒸汽。

Description

管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汇。
背景技术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英文缩写为SAGD)是一项用于开发超稠油的前沿技术。其应用的机理是:在开采油井的注汽井中注入蒸汽,蒸汽在向上超覆在地层中而形成蒸汽腔,蒸汽腔向上以及向四周侧面扩展,使蒸汽与油层中的原油发生热交换,加热后的液化原油和蒸汽换热,而冷却后的冷凝水与液化原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泄流到位于注汽井下面的采油井中(即生产井,注汽井与生产井形成SAGD采油技术中特有的平行水平井技术)后产出(即为开采的原油)。
SAGD采油技术主要分两阶段:循环预热阶段和抽油生产阶段。循环预热阶段即工作人员在注汽井和生产井中注入蒸汽,在此阶段,油井内形成蒸汽腔,并连通注汽井和生产井,且工作人员应用现有技术使注汽井与生产井连通一般需要的时间为最短3个多月,最长近则需1年。抽油生产阶段即在注汽井和生产井连通后,工作人员在生产井内下泵进行抽油生产的操作,且工作人员在注汽井内继续注入蒸汽,以保证蒸汽腔向上以及向四周侧面不断扩展,从而连续不断地为生产井供液以产出原油。
目前,某油田公司使用的双管井洗井工艺技术,主要将管汇应用于双管井进行循环洗井。
现有技术通过泵车对洗井液进行加压,然后泵车将洗井液由管汇从双管井的长管泵入油井内,洗井液经过洗井之后由短管返排流出油井。工作人员通过泵车控制洗井液的压力和流量,只能对油井进行笼统的洗井操作。对于洗井操作的效果判断,工作人员只能依靠肉眼观测从短管返排出的洗井液是否干净即可判定洗井操作是否完成。
如果将双管井洗井工艺技术的管汇直接应用于SAGD采油技术中的对油层进行微压裂油层连通油井工艺技术的话,那么将会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1、SAGD采油技术中的对油层进行微压裂油层连通油井工艺技术在注液(热水)的某阶段,要求两台大排量泵同时对一条单管注液(热水),但双管井洗井工艺技术的管汇的注液流程无法满足SAGD微压裂油层连通油井工艺技术的注液流程的要求;
2、双管井洗井工艺技术的管汇不具备双管同时注液(热水)和双管同时排液的技术功能,无法满足SAGD微压裂油层连通油井工艺技术对管汇的注液流程的要求;
3、双管井洗井工艺技术的管汇的外排管道上不具备流量调节功能,只能进行笼统洗井操作,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进行肉眼观测返排出油井的洗井液是否干净来判断工作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管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SAGD采油过程中无法对管汇和油井同时进行注液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汇,用于压裂油层以连通注汽井与生产井,包括:主干通路,主干通路设置有注液连通点以及分别对应注汽井与生产井的第一连通点、第二连通点,注液连通点设置在第一连通点和第二连通点之间;第一支路管路,第一支路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连通点连通,第一支路管路的第二端与注汽井内的第一管连接;第二支路管路,第二支路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连通点连通,第二支路管路的第二端与生产井内的第二管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注液泵,注液泵注的液口连通至注液连通点。
进一步地,主干通路还具有依次设置在第一连通点和第二连通点之间的第三连通点和第四连通点;管汇还包括第三支路管路和第四支路管路,第三支路管路的第一端与主干通路上的第三连通点连通,第三支路管路的第二端与注汽井内的第三管连接,第四支路管路的第一端与主干通路上的第四连通点连通,第四支路管路的第二端与生产井内的第四管连接。
进一步地,注液连通点包括注汽井注液点和生产井注液点,注汽井注液点设置在第一连通点与第三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生产井注液点设置在第四连通点与第二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注液泵包括第一注液泵和第二注液泵,第一注液泵的注液口与注汽井注液点连通,第二注液泵的注液口与生产井注液点连通。
进一步地,注汽井注液点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注汽井注液点和第二注汽井注液点,生产井注液点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生产井注液点和第二生产井注液点;注液泵还包括第三注液泵和第四注液泵,第一注液泵的注液口与第一注汽井注液点连通,第三注液泵与第二注汽井注液点连通,第二注液泵与第一生产井注液点连通,第四注液泵与第二生产井注液点连通。
进一步地,管汇还包括第一外排罐、第二外排罐和第三外排罐,第一外排罐连通在主干通路的第一端,第二外排罐连通在主干通路的第二端;第三外排罐与主干通路的外排连通点连通,外排连通点设置在第二连通点与第三连通点之间。
进一步地,主干通路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和第八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一连通点与第一注汽井注液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第一注汽井注液点与第二注汽井注液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三控制阀设置在第二注汽井注液点与第三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四控制阀设置在第三连通点与外排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五控制阀设置在外排连通点与第四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六控制阀设置在第四连通点与第一生产井注液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七控制阀设置在第一生产井注液点与第二生产井注液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八控制阀设置在第二生产井注液点与第二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
进一步地,主干通路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分流口和第二分流口,主干通路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分流口和第四分流口,第一外排罐与第一分流口连通,第二分流口用于连通第一罐车,第二外排罐与第三分流口连通,第四分流口用于连通第二罐车。
进一步地,管汇还包括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和第四流量计,第一流量计设置在第一支路管路上,第二流量计设置在第二支路管路上,第三流量计设置在第三支路管路上,第四流量计设置在第四支路管路上。
进一步地,管汇还包括第五流量计、第六流量计、第七流量计和第八流量计,第五流量计设置在主干通路的第一端与第一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六流量计设置在第三连通点与外排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七流量计设置在外排连通点与第四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八流量计设置在第二连通点与主干通路的第二端之间的主干通路上。
进一步地,管汇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调节阀、第三流量调节阀和第四流量调节阀,第一流量调节阀设置在主干通路的第一端与第五流量计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二流量调节阀设置在第六流量计与外排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三流量控制阀设置在外排连通点与第七流量计之间的主干通路上,第四流量调节阀设置在第八流量计与主干通路的第二端之间的主干通路上。
进一步地,管汇还包括第一压力计、第二压力计、第三压力计和第四压力计,第一压力计设置在第一支路管路上,第二压力计设置在第三支路管路上,第三压力计设置在第四支路管路上,第四压力计设置在第二支路管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裂油层连通油井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相邻的同层位的油井地层进行压裂作业,测量破裂压力P1,以确定油井地层的破裂压力P1的压力值;
步骤S2:在第一预定时间段T1内应用前述的管汇同时向注汽井和生产井注入处于第一预设压力范围P2内的热水以挤压油层,其中,P2<P1;
步骤S3: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2内应用管汇单独向注汽井注入处于第二预定压力范围P3内的热水以挤压油层,其中,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2内,第二预定压力P3逐渐上升,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2内的预定时间点B之前保持P3<P1,在预定时间点B之后达到P3>P1。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当P2接近P1时,通过将油井内的液体外排或关闭注液泵停止注入热水以保持第二预设压力P2<P1。
在SAGD开采超稠油工艺技术中,现有技术的循环预热阶段的周期太长,工作人员向油井内注入蒸汽循环预热3—12个月,成本太高。因此工作人员应用一种用于SAGD微压裂流程的管汇,在循环预热阶段前期,首先使用热水对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油层进行微压裂操作,即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热水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管汇对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油层进行挤压,使得注汽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油层被均匀地压裂,从而在油层中形成比较均匀的裂缝,使热水填充在裂缝内,继而达到使注汽井和生产井之间通过油层裂缝相互连通的目的。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油层进行微压裂操作,一般只需要7到10天的时间。之后工作人员再开始对油井内的油层进行循环预热,即注入高温蒸汽,这一般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形成蒸汽腔以及达到注汽井和生产井的蒸汽连通的目的,然后即可转入抽油生产阶段。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管汇可以同时向注汽井和生产井注入热水对油层进行微压裂操作,前期实现热水连通,使得在循环预热阶段油层被压裂而连通的速度加快,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现有技术的循环预热阶段所需要的3个多月的时间缩短至1个月左右,这大大缩短了现有技术利用蒸汽连通油层的工作时间,至少能够节省两个多月以上的蒸汽的使用量,大大节省了SAGD开采原油的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管汇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干通路;         11、第一连通点;
12、第二连通点;       20、第一支路管路;
30、第三支路管路;     40、第二支路管路;
50、第四支路管路;     71、第一注液泵;
72、第二注液泵;       73、第三注液泵;
74、第四注液泵;       61、第一外排罐;
62、第二外排罐;       63、第三外排罐;
101、第一控制阀;      102、第二控制阀;
103、第三控制阀;      104、第四控制阀;
105、第五控制阀;      106、第六控制阀;
107、第七控制阀;      108、第八控制阀;
21、第一流量计;       42、第二流量计;
31、第三流量计;       51、第四流量计;
501、第五流量计;      502、第六流量计;
503、第七流量计;      504、第八流量计;
601、第一流量调节阀;  602、第二流量调节阀;
603、第三流量调节阀;  604、第四流量调节阀;
81、第一压力计;       82、第二压力计;
83、第三压力计;       84、第四压力计;
400、变压器;          300、配电箱;
500、仪表房;          100、注汽井;
200、生产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SAGD开采超稠油工艺技术中,现有技术的循环预热阶段的周期太长,工作人员向油井内注入蒸汽循环预热3—12个月,成本太高。因此工作人员应用一种用于SAGD微压裂流程的管汇,在循环预热阶段前期,首先使用热水对注汽井100与生产井200之间的油层进行微压裂操作,即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热水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管汇对注汽井100与生产井200之间的油层进行挤压,使得注汽井100与生产井200之间的油层被均匀地压裂,从而在油层中形成比较均匀的裂缝,使热水填充在裂缝内,继而达到使注汽井100和生产井200之间通过油层裂缝相互连通的目的。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油层进行微压裂操作,一般只需要7到10天的时间。之后工作人员再开始对油井内的油层进行循环预热,即注入高温蒸汽,这一般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形成蒸汽腔以及达到注汽井100和生产井200的蒸汽连通的目的,然后即可转入抽油生产阶段。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汇,该管汇用于压裂油层以连通注汽井100与生产井200。并且该管汇包括主干通路10,第一支路管路20,第二支路管路40和至少一个注液泵。主干通路10分别设置有对应注汽井100与生产井200的第一连通点11、第二连通点12以及主干通路10上设置有注液连通点,注液连通点设置在第一连通点11和第二连通点12之间,第一支路管路20的第一端与第一连通点11连通,第一支路管路20的第二端与注汽井100内的第一管连接,以及注液泵注液口连通至注液连通点。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应用该管汇对注汽井100与生产井200之间的油层进行挤压,使得注汽井100与生产井200之间的油层被均匀地压裂,从而达到使注汽经和生产井200之间相互连通的目的。一般地,应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法对油层进行压裂,一般需要3个月的时间,而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管汇可以向注汽井100和生产井200同时注入热水对油层进行挤压,从而从油层的两侧对油层进行挤压,使得压裂油层而使连通速度加快,可以有效地将现有技术的操作时间所需要的3个月以上的时间缩短至1个月左右,大大缩短了连通油层的操作时间,因而能够节省约两个月的蒸汽使用量,节省了大量成本。
进一步地,管汇还包括第三支路管路30和第四支路管路50,第三支路管路30的第一端与主干通路10上的第三连通点连通,第三支路管路30的第二端与注汽井100内的第三管连接,第四支路管路50的第一端与第四连通点连通,第四支路管路50的第二端与生产井200内的第四管连接;主干通路10上还设置有第三连通点和第四连通点,第三连通点和第四连通点依次连通在第一连通点11和第二连通点12之间;注液连通点包括注汽井100注液点和生产井200注液点,注汽井100注液点设置在第一连通点11与第三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生产井200注液点设置在第四连通点与第二连通点12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注液泵包括第一注液泵71和第二注液泵72,第一注液泵71的注液口与注汽井100注液点连通,第二注液泵72的注液口与生产井200注液点连通。
通过两个注液泵:第一注液泵71和第二注液泵72分别对注汽井100和生产井200进行独立的注水操作,满足微压裂油层工艺对注汽井100和生产井200同时注水挤压油层的工艺要求。
优选地,注汽井100注液点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注汽井100注液点和第二注汽井100注液点,生产井200注液点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生产井200注液点和第二生产井200注液点;注液泵还包括第三注液泵73和第四注液泵74,第一注液泵71的注液口与第一注汽井100注液点连通,第三注液泵73与第二注汽井100注液点连通,第二注液泵72与第一生产井200注液点连通,第四注液泵74与第二生产井200注液点连通。
此时,注汽井100内注入的热水由第一注液泵71和第三注液泵73进行控制,生产井200内注入的热水由第二注液泵72和第四注液泵74进行控制。通过第一注液泵71、第二注液泵72、第三注液泵73和第四注液泵74,实现了双管管汇同时向注汽井100内或生产井200内进行同时注热水对油层进行挤压,满足了微压裂油层技术的工艺要求。
具体地,管汇包括第一外排罐61、第二外排罐62和第三外排罐63,第一外排罐61连通在主干通路10的第一端,第二外排罐62连通在主干通路10的第二端;第三外排罐63与主干通路10的外排连通点连通,外排连通点设置在第二连通点12与第三连通点之间。
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注液的需要,使注汽井100内的超过井内压裂油层工作压力部分的液体由第三支路管路30外排至第三外排罐63中,还使生产井200内的超过井内压裂油层工作压力部分的液体由第四支路管路50外排至第三外排罐63中。这样,该部分外排至第三外排罐63内的比较干净的井内外排液体可以再放入一号注液方灌或二号注液方灌,然后循环再利用来对油井内的油层进行压裂操作。
当向注汽井100内注入的热水的压力或向生产井200内注入的热水的压力高于油层压力的时候,则要停止向注汽井100内继续注入热水或停止向生产井200内继续注热水,而此时需要将注汽井100内或生产井200内的水倒流出来,使得注汽井100内或生产井200内的压力降低,以保证油层在一定的水压范围内均匀地压裂。所以,将压力升高后的注汽井100内或生产井200内的热水向外导出,并分别由第一外排罐61、第二外排罐62和第三外排罐63收纳导出的热水,以循环使用从注汽井100内或生产井200内排出的热水。
更具体地,主干通路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分流口和第二分流口,主干通路1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分流口和第四分流口,第一外排罐61与第一分流口连通,第二分流口连通至第一罐车,第二外排罐62与第三分流口连通,第四分流口连通至第二罐车。
在前期,由于注汽井100或生产井200向外排出的井液是很不干净的,这样的比较脏的水一般不能将其循环利用,而是将其直接运送到污水处理站。因此,在前期排出的井液不干净的情况下,使排出的井液不流入第一外排罐61、第二外排罐62和第三外排罐63,而是直接流入第一罐车或第二罐车中,然后将排出的井液运去做污水处理,然后再加以利用经污水处理后的水。
进一步地,主干通路10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01、第二控制阀102、第三控制阀103、第四控制阀104、第五控制阀105、第六控制阀106、第七控制阀107和第八控制阀108,第一控制阀101设置在第一连通点11与第一注汽井注液点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二控制阀102设置在第一注汽井注液点与第二注汽井注液点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三控制阀103设置在第二注汽井注液点与第三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四控制阀104设置在第三连通点与外排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五控制阀105设置在外排连通点与第四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六控制阀106设置在第四连通点与第一生产井注液点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七控制阀107设置在第一生产井注液点与第二生产井注液点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八控制阀108设置在第二生产井注液点与第二连通点12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
通过对第一控制阀101、第二控制阀102、第三控制阀103、第四控制阀104、第五控制阀105、第六控制阀106、第七控制阀107和第八控制阀108之间的不同配合使用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注热水的功能。
例如,将第一控制阀101和第三控制阀103开启,将第二控制阀102和第四控制阀104关闭,则此时第一注液泵71向注汽井100的第一管即长管独立地注入热水,第三注液泵73则向注汽井100的第三管即短管独立地注入热水。
又例如,将第一控制阀101、第二控制阀102和第四控制阀104打开,而将第三控制阀103关闭,此时的工作过程则是第一注液泵和第二注液泵都将热水泵送到第一支路管路中,然后从第一支路管路进入到油井中对油层进行加压,而此时与油井中的短管连接的第三支路管路则是向油井外导出井液到第三外排罐63中。
在这些不同的组合应用中,为了实现不同的注液功能,工作人员根据具体的要求对各个控制阀进行选择配合。生产井200处的阀门控制的方法与注汽井100处的阀门控制的方法相近,在这里不再重复叙述。
优选地,管汇还包括第一流量计21、第二流量计42、第三流量计31和第四流量计51,第一流量计21设置在第一支路管路20上,第二流量计42设置在第二支路管路40上,第三流量计31设置在第三支路管路30上,第四流量计51设置在第四支路管路50上。
通过设置在管汇上的多个流量计和压力计,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注入注汽井100或生产井200内的热水的水量和压力,从而很好地从控制注入到注汽井100或生产井200内的热水量来控制油井内的压力值,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始终检测到油井在微压裂油层的挤压过程中的油井内的热水的压力。
进一步地,管汇还包括第五流量计501、第六流量计502、第七流量计503和第八流量计504,第五流量计501设置在主干通路10的第一端与第一连通点11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六流量计502设置在第三连通点与外排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七流量计503设置在外排连通点与第四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八流量计504设置在第二连通点与主干通路10的第二端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
通过第五流量计501、第六流量计502、第七流量计503和第八流量计504的检测,工作人员能够清楚地知道当注汽井100内或生产井200内热水压力过高的时候,热水向井外排出,从而使得工作人员从排出的热水水量以及注入的热水量,就可以计算出注汽井100和生产井200实际注入的热水量。
优选地,管汇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601、第二流量调节阀602、第三流量调节阀603和第四流量调节阀604,第一流量调节阀601设置在主干通路10的第一端与第五流量计501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二流量调节阀602设置在第六流量计502与外排连通点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三流量调节阀603设置在外排连通点与第七流量计503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第四流量调节阀604设置在第八流量计504与主干通路10的第二端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
在第五流量计501、第六流量计502、第七流量计503和第八流量计504的各相应处,在检测到外排井液的水量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601、第二流量调节阀602、第三流量调节阀603和第四流量调节阀604对相应各处的外排井液的流量大小进行控制,从而很好地将外排的井液水量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将微压裂油层的作用压力控制得较为均匀,从而使油层均匀地被热水压裂,继而使注汽井100和生产井200相连通。
管汇还包括第一压力计81、第二压力计82、第三压力计83和第四压力计84,第一压力计81设置在第一支路管路20上,第二压力计82设置在第三支路管路30上,第三压力计83设置在第四支路管路50上,第四压力计84设置在第二支路管路40上。
在工作人员对热水的流量有了清楚的监控的基础上,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注汽井100内或生产井200内的压力有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因此,应用了第一压力计81、第二压力计82、第三压力计83和第四压力计84对相应管路上的压力进行测量,使得工作人员在微压裂的工艺过程中,随时都能够知晓油井内的压力情况,从而对注液的具体操作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注液需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裂油层连通油井工艺。该压裂油层连通油井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相邻的同层位的油井地层压力进行压裂操作,直至地层破裂,并对所述油井地层压力范围P1进行测量,即通过井眼实际压裂求得,以确定所述油井地层的破裂压力P1的压力值;
除了直接对油井地层进行压裂操作以测得地层破裂压力值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现有技术的理论计算、岩心的试验的方法测得。
步骤S2:在第一预定时间段T1内应用前述的管汇同时向注汽井100和生产井200注入处于第一预设压力范围P2内的热水以挤压油层,其中,在整个注入过程中,P2非常缓慢的上升,甚至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第一时间段T1为6至8天,在这期间的热水压力要求P2<P1;并且在6至8天内,工作人员始终控制并保持P2<P1,当P2接近P1时,工作人员通过将油井内的液体外排或关闭注液泵,以保持第二预设压力P2<P1;
步骤S3:在第二预定时间段T2内应用管汇单独向注汽井100注入处于第二预定压力范围P3内的热水以挤压油层,其中,在整个步骤S3的过程中,P3非常缓慢的上升,甚至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第二预定时间段为1至2天,并且热水压力最后达到P3>P1。
热水压力P3>P1的开始时间点B可以设定在压裂油层操作结束的最后一天的开始时间点(也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注液的需要,由工作人员确定某个比较适宜的时间点作为使热水压力P3>P1的开始时间点B),在时间点B之前的时间段内,虽然P3在缓慢地上升,但是必须要求保持P3<P1,在时间点B之后的压力油层的操作中,逐渐上升的热水压力P3已经超过破裂压力P1,以实现油层最终被压裂连通(即注入井和生产井200之间连通),然后工作人员对油井内的油藏进行蒸汽循环预热的操作。
第一注液泵71、第二注液泵72、第三注液泵73和第四注液泵74共同使用一个配电箱300进行供电,配电箱300连接变压器400,工作人员利用变压器400来控制配电箱300的供电电压。
工作人员通过仪表房500内的显示仪表观察各个流量计和各个压力计在注液操作过程中测得的参数值,以了解注液的实际进度。
解释说明:
地层破裂压力:在油井中,当挤压地层的压力达到某一值时会使地层破裂,这个压力称为地层破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是当今钻井设计的一个重要数据。地层破裂压力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岩心的试验和井眼实际压裂求得。
压裂:是指采油过程中,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
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井液)或产油量(油井)。常用的压井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AGD微压裂流程管汇和微压裂工艺技术,本实用新型使用热水对注汽井100与生产井200之间的油层进行微压裂,即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热水通过应用该管汇对注汽井100与生产井200之间的油层进行挤压,使得注汽井100与生产井200之间的地层被均匀地压裂,形成比较均匀的微裂缝,使热水填充在微裂缝内,从而达到使注汽井100和生产井200之间首先利用热水挤压油层以使注汽井100和生产井200相互连通的目的,为SAGD开采油藏的下一步工艺“循环预热”快速实现蒸汽循环预热油层而连通注汽井100和生产井200打下基础。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技术方案对油层进行微压裂,一般只需要7到10天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管汇可以是一种SAGD微压裂工艺技术地面流程管汇,该管汇设计的两台泵组成工作泵组,泵组之间具备独立工作条件;每个泵组中两台泵即可同时对一条单管实现大排量注液,也可单独注液;泵组之间的管路均由阀门控制。
管汇中的注入管道和外排管道均设置了陶瓷水流量调节阀和流量、压力监测仪器,具备流量调节功能和时时监控数据的功能,实现了液体流量的合理的量化注入和液体流量的合理外排的目的。
上述的SAGD微压裂工艺技术地面流程管汇满足SAGD微压裂工艺技术对地面流程管汇的要求。主要功能如下:
(1)、注汽、采油两井组地面流程管汇具备同时注液、同时排液的功能;
(2)、单井组具备单管注水、双管注水、单管排液、双管排液的功能;
(3)、进入管道和返排管道上设置了流量、压力的监测***;
(4)、设计的两台泵组成工作泵组,泵组之间具备独立工作条件,两台泵也可同时对一条单管注液;
(5)、外排管道上具备流量调节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管汇,用于压裂油层以连通注汽井与生产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干通路(10),所述主干通路(10)设置有注液连通点以及分别对应所述注汽井和所述生产井的第一连通点(11)和第二连通点(12),所述注液连通点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点(11)和所述第二连通点(12)之间;
第一支路管路(20),所述第一支路管路(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点(11)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管路(20)的第二端与所述注汽井内的第一管连接;
第二支路管路(40),所述第二支路管路(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点(12)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管路(40)的第二端与所述生产井内的第二管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注液泵,所述注液泵的注液口连通至所述注液连通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干通路(10)还具有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点(11)和所述第二连通点(12)之间的第三连通点和第四连通点;
所述管汇还包括第三支路管路(30)和第四支路管路(50),所述第三支路管路(30)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干通路(10)上的第三连通点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管路(30)的第二端与所述注汽井内的第三管连接,所述第四支路管路(50)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干通路(10)上的第四连通点连通,所述第四支路管路(50)的第二端与所述生产井内的第四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汇,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液连通点包括注汽井注液点和生产井注液点,所述注汽井注液点设置在第一连通点(11)与所述第三连通点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生产井注液点设置在所述第四连通点与所述第二连通点(12)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
所述注液泵包括第一注液泵(71)和第二注液泵(72),所述第一注液泵(71)的注液口与所述注汽井注液点连通,所述第二注液泵(72)的注液口与所述生产井注液点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汇,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汽井注液点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注汽井注液点和第二注汽井注液点,所述生产井注液点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生产井注液点和第二生产井注液点;
所述注液泵还包括第三注液泵(73)和第四注液泵(74),所述第一注液泵(71)的注液口与所述第一注汽井注液点连通,所述第三注液泵(73)与所述第二注汽井注液点连通,所述第二注液泵(72)与所述第一生产井注液点连通,所述第四注液泵(74)与所述第二生产井注液点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汇还包括第一外排罐(61)、第二外排罐(62)和第三外排罐(63),所述第一外排罐(61)连通在所述主干通路(1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外排罐(62)连通在所述主干通路(10)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外排罐(63)与所述主干通路(10)的外排连通点连通,所述外排连通点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点(12)与所述第三连通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干通路(10)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01)、第二控制阀(102)、第三控制阀(103)、第四控制阀(104)、第五控制阀(105)、第六控制阀(106)、第七控制阀(107)和第八控制阀(108),所述第一控制阀(10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点(11)与第一注汽井注液点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二控制阀(102)设置在第一注汽井注液点与第二注汽井注液点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三控制阀(103)设置在第二注汽井注液点与所述第三连通点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四控制阀(104)设置在所述第三连通点与所述外排连通点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五控制阀(105)设置在所述外排连通点与所述第四连通点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六控制阀(106)设置在所述第四连通点与第一生产井注液点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七控制阀(107)设置在第一生产井注液点与第二生产井注液点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八控制阀(108)设置在第二生产井注液点与所述第二连通点(12)之间的主干通路(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干通路(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分流口和第二分流口,所述主干通路(1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分流口和第四分流口,所述第一外排罐(61)与所述第一分流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口用于连通第一罐车,所述第二外排罐(62)与所述第三分流口连通,所述第四分流口用于连通第二罐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汇还包括第一流量计(21)、第二流量计(42)、第三流量计(31)和第四流量计(51),所述第一流量计(2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管路(20)上,所述第二流量计(4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管路(40)上,所述第三流量计(31)设置在第三支路管路(30)上,所述第四流量计(51)设置在所述第四支路管路(5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汇还包括第五流量计(501)、第六流量计(502)、第七流量计(503)和第八流量计(504),所述第五流量计(501)设置在所述主干通路(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点(11)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六流量计(502)设置在所述第三连通点与所述外排连通点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七流量计(503)设置在所述外排连通点与所述第四连通点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八流量计(504)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点(12)与所述主干通路(10)的第二端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汇还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601)、第二流量调节阀(602)、第三流量调节阀(603)和第四流量调节阀(604),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601)设置在所述主干通路(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流量计(501)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602)设置在所述第六流量计(502)与所述外排连通点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阀(603)设置在所述外排连通点与所述第七流量计(503)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所述第四流量调节阀(604)设置在所述第八流量计(504)与所述主干通路(10)的第二端之间的所述主干通路(1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汇还包括第一压力计(81)、第二压力计(82)、第三压力计(83)和第四压力计(84),所述第一压力计(8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管路(20)上,所述第二压力计(82)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路管路(30)上,所述第三压力计(83)设置在所述第四支路管路(50)上,所述第四压力计(84)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管路(40)上。
CN201420675739.8U 2014-11-06 2014-11-06 管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52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5739.8U CN204252986U (zh) 2014-11-06 2014-11-06 管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5739.8U CN204252986U (zh) 2014-11-06 2014-11-06 管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52986U true CN204252986U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57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75739.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52986U (zh) 2014-11-06 2014-11-06 管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5298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7302A (zh) * 2014-11-06 2016-05-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管汇及应用该管汇的压裂油层连通油井工艺
CN106444647A (zh) * 2015-08-13 2017-02-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蒸汽驱开采方式的数据采集控制***
CN106545322A (zh) * 2015-09-21 2017-03-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Sagd井筒的挤液预处理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7302A (zh) * 2014-11-06 2016-05-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管汇及应用该管汇的压裂油层连通油井工艺
CN105587302B (zh) * 2014-11-06 2018-12-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管汇及应用该管汇的压裂油层连通油井工艺
CN106444647A (zh) * 2015-08-13 2017-02-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蒸汽驱开采方式的数据采集控制***
CN106545322A (zh) * 2015-09-21 2017-03-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Sagd井筒的挤液预处理方法
CN106545322B (zh) * 2015-09-21 2019-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Sagd井筒的挤液预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2544B (zh) 对水平井进行水力压裂从而增产的方法
CN107965305B (zh) 一种分层重复压裂方法
CN102733789B (zh) 深层稠油油藏厚砂岩储层层内水力分段压裂施工增产方法
CN110242266B (zh) 一种sagd水平井组暂堵分段扩容储层改造方法
AU2013399091B2 (en) Method, System, and Optimization Technique to Improve Oil Reservoir Recovery in the Water-Alternating-Gas Injection Process by using Downhole Control Valves (WAG-CV)
WO2016082188A1 (zh) 干热岩多循环加热***及其生产方法
CN105822276B (zh) 多级压裂水平井缝间间隔同时注水采油方法
CN105358793A (zh) 使用多次诱导裂缝的改进的烃类采收方法
CN104295275A (zh) 一种中高渗砂岩油藏注水井深部解堵增注方法
CN110284865B (zh) 致密油水平井重复压裂与能量补充一次完成工艺方法
CN104653148A (zh) 废弃油井井群改造综合利用方法
CN105239984A (zh) 一种煤矿井下压裂裂缝扩展控制方法
US20140352966A1 (en) Method for Fast and Uniform SAGD Start-Up Enhancement
CN103470229B (zh) 一种高通量滤砂管防砂配套管柱
CN103206199A (zh) 热流体压裂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装置及方法
CN204252986U (zh) 管汇
CN108166968B (zh) 测量焖井对致密岩芯渗透率影响的实验***和方法
CN103967470A (zh) 一种水平井泥岩穿层压裂方法
CN109025940B (zh) 一种针对致密油藏的co2压裂驱油一体化采油方法
CN114059980B (zh) 一种页岩储层压裂方法
CN103306645B (zh) 水平井一趟钻压裂完井管柱及其工艺
DK179197B1 (en)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the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an underground reservoir
CN115030697A (zh) 操作注水井的方法以及注水井
CN107461182A (zh) 分层压裂防砂方法
CA2902591C (en) Axially segmented depletion operations in horizontal w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