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31793U -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31793U
CN204231793U CN201420627403.4U CN201420627403U CN204231793U CN 204231793 U CN204231793 U CN 204231793U CN 201420627403 U CN201420627403 U CN 201420627403U CN 204231793 U CN204231793 U CN 204231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ntroller
controller housing
connecting portion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274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瑭玮
陈清付
柏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o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o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o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o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274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31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31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317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提供一种电动车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控制器壳体内分隔为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电气元件包括若干MOS管,于第一腔体内设有固定座,固定座包括夹持件以及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弹性部以及第一连接部,控制器壳体上还开设有连通第二腔体的至少一个透气口,于透气口处设有用于封堵透气口的防水透气塞;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各MOS通过弹性件抵压固定,更换方便,也不会影响各MOS管的电气性能,又电气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被冷却液吸收,冷却液吸热蒸发经防水透气塞散发至外界,不但起到较好的散热作用,还可保证第二腔体与外界的气态平衡,将该控制器应用于电动车上时,可保证电动车长时间行驶。

Description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动车中,无论是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摩托车,控制器均是一个重要的控制部件。一般地,控制器为一个处于密封状态的盒体结构,其内设有电气元件,若电动车在长时间行驶时,控制器内的电气元件因长时间工作使得周围环境的温度过高,从而可能导致电气元件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控制器难以持续正常工作。对此为保证控制器的长效工作,则需提高控制器的散热效果,而目前的做法大多则仅仅是将控制器的外壳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同时在外壳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散热孔,依靠外壳进行热传导,虽然其可以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但是散热效果不是很明显,于是出现了一种液冷的方式进行散热,即在控制器内设有冷却液吸收热量,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但是这种散热方式对密封性能要求比较高,易泄露不但不利于冷却液的存放,还会影响电气元件的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控制器,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电动车控制器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车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所述控制器壳体为盒状结构,所述控制器壳体内分隔为用于内置电气元件的第一腔体以及内置冷却液的第二腔体,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MOS管,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各所述MOS管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设于所述控制器壳体上的夹持件以及用于水平抵压固定各所 述MOS管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其中一内壁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用于固定各所述MOS管的弹性部以及伸入所述夹持件内卡合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为整体,所述控制器壳体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至少一个透气口,于所述透气口处设有用于封堵所述透气口的防水透气塞。
具体地,所述弹性部包括由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至各所述MOS管的若干弹性片,各所述弹性片抵压各所述MOS管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上,每一所述MOS管与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片抵接。
具体地,所述夹持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夹设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还包括水平设置且用于水平抵压所述弹性件的抵顶板,所述抵顶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控制器壳体内部空间为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MOS管抵压固定于所述隔板上。
具体地,所述防水透气塞包括用于封闭该所述透气口的塑胶面板以及与所述控制器壳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于所述塑胶面板上设有穿透所述塑胶面板的切口,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控制器壳体外侧的通孔,所述塑胶面板填塞于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具有伸入所述透气口内的伸入端,所述伸入端卡设于所述透气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塑胶制成且于所述塑胶面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于所述控制器壳体上设有与所述防水透气塞一一对应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设于所述透气口内,所述防水透气塞卡设于所述安装件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控制器壳体外侧的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车架,还包括上述的电动车控制器,所述电动车控制器固定设于所述车架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将控制器壳体内分隔为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安设电气元件,而第二腔体内则直放冷却液,即通过控制器通过冷却液起到液冷的散热作用,散热效果比较好,对于第一腔体内的电气元件,其包括若干个竖直设置的MOS管,各MOS管均采用固定座进行固定,具体为固定座包括夹持件与弹性件,夹持件固定于控制器壳体上,然后采用夹持卡合的方式对弹性件进行固定,弹性件的弹性部水平抵顶各MOS管于第一腔体的其中一内壁上,对于这种安装固定方式,不会对MOS管的自身结构造成影响,进而不会影响其电气性能,对MOS管的拆装也比较方便,另外在各MOS管工作时期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递至控制器壳体,再经控制器壳体被第二腔体内的冷却液吸收,冷却液吸热升温变为气态由防水透气塞处散发至外界,整个过程散热效率非常高,同时保证了第二腔体与外界的气压平衡,控制器可以持续稳定工作,当然在正常情况下,防水透气塞封堵透气口,冷却液难以由防水透气塞泄露,保证第二腔体的密封性能,当将该控制器应用于电动车上时,控制器可以持续稳定工作,进而保证电动车可远距离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动车控制器的夹持件与弹性件配合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电动车控制器的夹持件与弹性件配合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电动车控制器的夹持件与弹性件配合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电动车控制器的控制器壳体与安装件配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图1的电动车控制器的控制器壳体与防水透气塞配合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控制器,其主要包括控制器壳体1,该控制器壳体1为盒状结构,其内具有容纳腔,将控制器壳体1内的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体2与第二腔体3两个部分,第一腔体2内设有电气元件55,属于控制器的工作腔,第二腔体3内置有冷却液,属于控制器的散热腔,对于冷却液可采用冷却水或防冻液等,对于第一腔体2内的电气元件55,主要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MOS管52以及水平设置的PCB板51,在每一MOS管52上均具有延伸出与PCB板51电连接的电连接脚521,具体为各电连接脚521均插设于PCB板51上,并在两者之间进行焊接,在第一腔体2内还设有一固定座6,通过固定座6将各MOS管52固定在第一腔体2内,具体为固定座6包括夹持件61以及弹性件62,夹持件61设于控制器壳体1上同时夹持固定弹性件62,弹性件62则可水平抵压固定各MOS管52,进一步地,弹性件62包括水平抵压固定各MOS管52的弹性部621以及伸入夹持件61内且形成卡合的第一连接部622,弹性部621与第一连接部622固定连接为一整体,或者两者一体成型制成,在控制器壳体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口11,通过透气口11可以连通第二腔体3与控制器壳体1外侧,在各透气口11处分别设有一个防水透气塞4,通过该防水透气塞4可以起到封堵与其对应的透气口11的作用,从而保证第二腔体3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第二腔体3内的冷却液直接由透气口11泄露,同时还可以通过防水透气塞4实现第二腔体3与控制器壳体1外侧的气压平衡,即第二腔体3内的气体可经防水透气塞4逸散 至控制器壳体1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2可近似看成为长方体空间,将PCB板51水平设于靠近第一腔体2的內底面处,当然其与第一腔体2的內底面之间还具有间隙,各MOS管52竖直设置,且在弹性件62的作用下被固定于第一腔体2的其中一内侧壁上,在这种结构形式中,当控制器工作时,各MOS管52工作并发出热量,一般控制器壳体1为铝型材制成,各MOS管52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由MOS管52传递至控制器壳体1,由于MOS管52为弹性件62的弹性部621抵压至控制器壳体1上,对此MOS管52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的热传导路径比较短,热传递效率较高,然后一部分热量直接由控制器壳体1散发,而另一部分热量则传递至第二腔体3内被冷却液吸收,且部分冷却液吸热升温并蒸发为气态,而气态的冷却液则可经由防水透气塞4逸散至控制器壳体1外侧,该过程不但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还可以保证第二腔体3与控制器壳体1外侧的气压平衡,对此采用防水透气塞4封堵透气口11,不但可以具有较强的密封性,同时还能够保证控制器的散热性能,控制器可以长时间有效工作。另外由于各MOS管52在弹性件62的弹力作用下直接抵压至第一腔体2的内壁上,且形成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不但结构比较稳定,而且安装时各MOS管52可同时进行安装,也无需连接螺栓进行固定,不会受MOS管52安装个数的影响,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同时由于各MOS管52采用固定座6抵压的方式进行固定,各MOS管52的表面不会出现刺破的现象,对此整个安装过程不会影响各MOS管52自身的绝缘性能,能够满足耐高压的绝缘要求,对于弹性件62的固定则是通过夹持件61来实现,弹性件62的第一连接部622可伸入夹持件61内进行卡合,连接部也为弹性结构,第一连接部622受压变形后伸入夹持件61内并卡合,在解除连接部的作用力后,第一连接部622对夹持件61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第一连接部622对夹持件61产生张紧力,第一连接部622与夹持件61之间连接稳定。
参见图2-图4,对于弹性件62的具体结构,弹性件62的弹性部621包括 若干弹性片623,各弹性片623均为沿连接部的一边缘向各MOS管52延伸,且各弹性片623均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将各MOS管52抵压至第一腔体2的内壁上,对于弹性片623与MOS管52的设置个数,弹性片623的数量应大于MOS管52的数量,每一MOS管52上均至少受到一个弹性片623对其的作用力。各弹性片623均可采用含碳量较低的碳钢等弹性材料制成,一般地,每一MOS管52均受到一至两个弹性片623对其的抵压力作用,在安装或更换其中一MOS管52时,只需外力作用以使与该位置的MOS管52对应的各弹性片623进一步变形,增大该弹性片623与第一腔体2内壁之间的距离,且在MOS管52竖直放置后,解除外力对弹性片623的外力作用,弹性片623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抵压MOS管52并形成固定,同理在拆卸其中一MOS管52时,在解除其电连接脚521与PCB板51之间的连接状态后,只需外力作用与其对应的弹性片623,以解除该弹性片623对MOS管52的抵压作用力即可,整个过程非常方便,且相邻MOS管52之间的安装与拆卸不会形成干涉。
具体地,对于夹持件61的结构,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611,支撑板611与第一腔体2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弹性件62的第一连接部622夹设于支撑板611与第一腔体2的顶面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611水平设置,弹性件62的第一连接部622为弹性材料制成或者为弹性结构,比如第一连接部622为类似于弹簧或弹片的结构,在第一连接部622上设有上抵头624与下抵头625,上抵头624位于下抵头625的正上方,且在竖直方向上向夹持件61一侧凸出,正常情况下第一连接部622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支撑板611的上表面与第一腔体2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且上抵头624与下抵头625之间的距离也大于支撑板611与第一腔体2顶面之间的距离,当需要采用夹持件61加紧固定弹性件62时,先用外力压缩第一连接部622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以使第一连接部622的上抵头624与下抵头625之间的部分可顺利伸入支撑板611与第一腔体2的顶面之间,且当第一连接部622位于合适位置后,解除外力作用,第一连接部622沿竖直方向回弹,第一连接部622的上抵头624对第 一腔体2的顶面产生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同时第一连接部622的下抵头625对支撑板611产生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622的上抵头624与下抵头625之间的部分卡设于支撑板611与第一腔体2的顶面之间,进而使得弹性件62整体形成了固定。对于第一连接部622的下抵头625对支撑板611的作用方式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支撑板611的上表面为平面结构,对应地第一连接部622的下抵头625也呈水平设置,第一连接部622下抵头625对支撑板611的作用力呈竖直方向向下,而当第一连接部622的下抵头625呈斜向下的方向作用于支撑板611时,支撑板611的上表面为斜面结构,且其倾斜方向与第一连接部622的下抵头625对支撑板611的作用力方向具有夹角,进而保证弹性件62固定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参见图4,进一步地,夹持件61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抵顶板612,在将弹性件62的第一连接部622伸入夹持件61内夹持固定时,夹持件61的抵顶板612对弹性件62的第一连接部622产生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具体地该抵顶板612位于支撑板611与第一腔体2的顶面之间。由于弹性件62的弹性部621对各MOS管52均产生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各MOS管52均固定于第一腔体2的内壁上,对此为保证这种固定结构的稳定性,夹持件61在保证弹性件62固定结构的稳定性的情况下,采用抵顶板612对弹性件62的第一连接部622产生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进而由第一连接部622带动弹性部621加强对各MOS管52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加强各MOS管52固定结构的稳定性。
再次参见图1-图4,,具体地,在控制器壳体1内设有隔板13,该隔板13竖直设置将控制器壳体1的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体2与第二腔体3,并且将各MOS管52抵压固定于隔板13上。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3分隔第一腔体2与第二腔体3,第一腔体2的其中一内壁即为隔板13的其中一侧面,将各MOS管52均设于隔板13的侧面上,而位于第二腔体3内的冷却液则直接与隔板13的另一侧面直接接触,对此在控制器工作时,各MOS管52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隔板13,再由隔板13直接传递至冷却液,而由于隔板13的厚度 一般都不是很厚,即各MOS管52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液的热传导路径比较短,热传递效率非常高。
参见图2、图5以及图6,具体地防水透气塞4包括用于封闭与其对应透气口11的塑胶面板41,在塑胶面板41上划设有切口42结构,切口42穿透塑胶面板41,防水透气塞4还包括一个第二连接部43,防水透气塞4通过该第二连接部43实现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的连接,第二连接部43具有通孔431,将第二连接部43与控制器壳体1连接后,第二连接部43的通孔431能够连通第二腔体3与控制器壳体1外侧,将塑胶面板41填塞于通孔431内。
在本实施例中,正常情况下防水透气塞4封堵控制器壳体1的透气口11,第二腔体3为密封状态,其内的冷却液不会经由透气口11流出,而当控制器工作时,即第一腔体2内的各电气元件55工作并产生热量,其中一部分热量经由控制器壳体1直接散发至控制器壳体1外侧,而另一部分的热量则由隔板13传递至第二腔体3内,并被冷却液吸收,冷却液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部分冷却液受热蒸发为气态,第二腔体3内的气压升高并对防水透气塞4的塑胶面板41产生作用力,且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后,塑胶面板41受力变形并撑开切口42,此时第二腔体3与控制器壳体1外侧连通,第二腔体3内的气态冷却液逸散至控制器外侧,在该过程中冷却液带走第二腔体3大量的热量,起到较好的散热作用,同时第二腔体3与控制器壳体1外侧的气压保持平衡。在上述结构中,防水透气塞4包括第二连接部43与塑胶面板41两个部分,其中第二连接部43主要用于形成防水透气塞4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的连接作用,具体为防水透气塞4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的连接作用,塑胶面板41则主要是起着防水透气的作用,第二连接部43的通孔431连通第二腔体3与控制器壳体1外侧,即通孔431由控制器壳体1的外侧至内侧的方向穿过与其对应的透气口11,第二连接部43具有部分结构伸入控制器壳体1内侧。具体地,第二连接部43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将第二连接部43伸入控制器壳体1内侧的部分结构称为伸入端,通孔431具有部分结构 位于该伸入端上,同时伸入端应沿通孔431的长度方向穿设于控制器壳体1的内侧,且其外缘面可与透气口11的内壁之间形成卡设效果,即防水透气塞4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卡接。结合这种连接方式,由于控制器工作时第二腔体3内气压增大对防水透气塞4产生作用力,对此第二连接部43应不为圆柱状结构,即第二连接部43不仅外缘面可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卡接,同时在沿通孔431的长度方向上第二连接部43还应具有两个抵顶结构,两个抵顶结构分别位于控制器壳体1内侧与外侧,进一步限制防水透气塞4在沿通孔431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保证防水透气塞4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对于切口42可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当刻设于塑胶面板41中间部分且穿透该塑胶面板41的一条划痕421时,切口42呈一字形,划痕421也可以具有多条,各划痕421相互连通,可以交汇于一点,当划痕421为两条时,切口42可呈十字形,当划痕421为三条时切口42可呈Y字形,依次划痕421越多,切口42可组合为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参见图5以及图6,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43也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即第二连接部43也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特性,对此第二连接部43与塑胶面板41之间可采用一体成型制成。第二连接部43采用塑胶制成,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其能够产生变形,结合这种特性,当需要在控制器壳体1的透气口11处安设防水透气塞4时,即可正对透气口11位置按压防水透气塞4,第二连接部43受挤压力作用变形进入透气口11内,第二连接部43的其中一抵顶结构在进入控制器壳体1内侧后恢复原状,该防水透气塞4卡接于控制器壳体1上,同理当需要拆除防水透气塞4时,则只需用外力拔出即可,对此采用塑胶制成的防水透气塞4,不但可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形成卡接结构,同时拆装都比较简单,而且在防水透气塞4拔除后,可由该防水透气塞4对应的透气口11处向第二腔体3内添加冷却液,比较方便。
再次参见图2、图5以及图6,进一步优化上述结构,在控制器壳体1上还设有若干安装件15,安装件15与防水透气塞4之间一一对应,对此控制器 壳体1上的透气口11、防水透气塞4以及安装件15,三者之间一一对应,将安装件15穿设于与其对应的透气口11内,再将一防水透气塞4卡接于安装件15上,具体为安装件15具有安装孔151,该安装孔151也能够形成第二腔体3与控制器壳体1外侧的连通,再将防水透气塞4卡设于该安装孔151内。一般地,由于控制器壳体1采用散热铝型材制成,其厚度不是很厚,为此为进一步保证防水透气塞4卡设于控制器壳体1上时结构的稳定性,防水透气塞4与控制器壳体1的透气口11之间没有直接进行卡接,而是先将安装件15穿设固定于透气口11内,对于安装件15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可进行卡接,也可焊接等,保证安装件15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在安装件15固定于控制器壳体1上后,再将一防水透气塞4卡设于其安装孔151内,安装孔151具有一定长度,从而使得与防水透气塞4第二连接部43的外缘面之间具有较大的卡接面积,进而保证安装件15与防水透气塞4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细化上述安装件15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安装件15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进行卡接,具体为在安装件15的外缘面上环设有一圈凹槽152,在将安装件15穿过与其对应的透气口11时,控制器壳体1形成该透气口11的部分结构刚好卡合于安装件15的凹槽152内,同时该凹槽152的上顶面于控制器壳体1的外表面接触,凹槽152的下底面与控制器壳体1的内表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壳体1部分结构伸入安装件15的凹槽152内,同时凹槽152的上顶面于控制器壳体1的外表面接触,凹槽152的下底面与控制器壳体1的内表面接触,而且由于控制器壳体1也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强度,对此控制器壳体1与安装件15之间的卡接结构非常稳定,安装件15不会轻易由控制器壳体1上脱落,进而保证防水透气塞4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再次参见图5以及图6,细化安装件15与防水透气塞4的连接结构,在安装孔151内环设有凸出安装孔151内壁的一圈凸起153,防水透气塞4的第 二连接部43伸入安装孔151内与凸起153形成卡接,具体为第二连接部43的两个抵顶结构在第二连接部43的外缘面上形成内陷结构,在第二连接部43沿安装孔151伸入时,安装孔151内的凸起153卡合于第二连接部43的两个抵顶结构之间。在上述结构中,凸起153具有一定的厚度,同时防水透气塞4整体均位于安装孔151内,防水透气塞4可以稳定固定于安装件15上。
参见图1以及图2,进一步地,控制器还包括一液位计16,该液位计16可用于测试第二腔体3内冷却液的液面高度,液位计16具有一竖直设置的透明管161,该透明管161竖直设置且朝向控制器壳体1外侧,其能够显示出第二腔体3内冷却液液面的高度。一般地,液位计16还具有一测液管(图中未示出),测液管竖直设于第二腔体3内,且该测液管的下端部为开口且接近第二腔体3的內底面,测液管的下端部与透明管161连通,对此可在透明管161内显示第二腔体3内冷却液的液面高度,由于该透明管161位于控制器壳体1外侧,从而方便外界对第二腔体3内冷却液液面高度的控制,当然透明管161也可为透明板结构,其沿竖直方向嵌设于控制器壳体1上,可由该透明管161直接观察第二腔体32内的冷却液。
具体参见图2-图4,进一步地,在第二腔体3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片31,每一第一散热片31均凸出与其对应的第二腔体3的内壁表面。在这种结构中,各第一散热片31均凸出第二腔体3的内壁,对此可有效增大第二腔体3的内壁表面的面积,第一腔体2内产生的热量可快速传导至第二腔体3内,增强了第一腔体2的散热能力。继续优化各第一散热片31的结构,位于第二腔体3内同一内壁上的各第一散热片31之间平行设置,且每一第一散热片31均呈波纹状。将位于第二腔体3内同一内壁上的第一散热片31之间采用平行的方式设置,则可优化各第一散热片31在第二腔体3内的分布,由各第一散热片31上散发的热量在第二腔体3内较均化分布,具体地,其中一部分第一散热片31位于隔板13上,另一部分第一散热片31位于第二腔体3的內底面上,在将冷却液灌注于第二腔体3内时,各第一散热片31均位于冷却液 内,由第一腔体2散发传导的热量可快速传导至冷却液,热交换效率比较高,而将各第一散热片31设置成波纹状,则进一步增大了每一第一散热片31的散热面积,加强第一腔体2的散热效率。
参见图1-图4,进一步地,在控制器壳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第二散热片14,各第二散热片14沿远离控制器壳体1的方向设置,且每一第二散热片14也均呈波纹状。由于控制器壳体1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对此控制器壳体1也可用于控制器的散热结构,第一腔体2内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导至控制器壳体1上,通过设置于控制器壳体1外表面上的各第二散热片14则可加速控制器壳体1的散热速率,而且将各第二散热片14均设为波纹状,则可增大每一第二散热片14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每一第二散热片14的散热效果。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电动车包括车架(图中未示出)以及上述控制器,该控制器固定于车架上。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的控制器应用于电动车上,通过控制器能够控制电动车的行驶动作,由于该控制器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散热,散热性能比较好,而且由于第一腔体2与第二腔体3的密封性能比较好,冷却液不会影响第一腔体2内电气元件5的工作性能,从而可以保证控制器能够长时间工作,进而能够保证电动车能够长时间处于行驶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所述控制器壳体为盒状结构,所述控制器壳体内分隔为用于内置电气元件的第一腔体以及内置冷却液的第二腔体,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MOS管,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各所述MOS管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设于所述控制器壳体上的夹持件以及用于水平抵压固定各所述MOS管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其中一内壁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用于固定各所述MOS管的弹性部以及伸入所述夹持件内卡合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为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壳体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至少一个透气口,于所述透气口处设有用于封堵所述透气口的防水透气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由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至各所述MOS管的若干弹性片,各所述弹性片抵压各所述MOS管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上,每一所述MOS管与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片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夹设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还包括水平设置且用于水平抵压所述弹性件的抵顶板,所述抵顶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控制器壳体内部空间为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MOS管抵压固定于所述隔板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塞包括用于封闭该所述透气口的塑胶面板以及与所述控制器壳体连接的第 二连接部,于所述塑胶面板上设有穿透所述塑胶面板的切口,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控制器壳体外侧的通孔,所述塑胶面板填塞于所述通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具有伸入所述透气口内的伸入端,所述伸入端卡设于所述透气口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塑胶制成且于所述塑胶面板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控制器壳体上设有与所述防水透气塞一一对应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设于所述透气口内,所述防水透气塞卡设于所述安装件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控制器壳体外侧的安装孔内。
10.一种电动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控制器,所述电动车控制器固定设于所述车架上。
CN201420627403.4U 2014-10-27 2014-10-27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31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27403.4U CN204231793U (zh) 2014-10-27 2014-10-27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27403.4U CN204231793U (zh) 2014-10-27 2014-10-27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31793U true CN204231793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29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2740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31793U (zh) 2014-10-27 2014-10-27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317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7709A (zh) * 2015-08-19 2015-10-28 江苏协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控制器的mos管固定结构
CN105050362A (zh) * 2015-08-05 2015-11-11 徐州科亚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控制器及其组装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0362A (zh) * 2015-08-05 2015-11-11 徐州科亚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控制器及其组装工艺
CN105050362B (zh) * 2015-08-05 2018-09-07 徐州科亚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控制器的组装方法
CN105007709A (zh) * 2015-08-19 2015-10-28 江苏协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控制器的mos管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69589U (zh)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CN204231793U (zh)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控制器
CN103779628A (zh) 电池单体和电池组
CN204217240U (zh)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CN202496159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组件的安装结构
CN202496166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组件
CN204231838U (zh)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CN202839585U (zh) 功率放大模组的散热结构
CN202470585U (zh) 化霜加热器的安装结构
CN202675979U (zh) 空调器及其蓄热器
CN204217241U (zh)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CN202496162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组件用电路板固定结构
CN205211540U (zh) 一种油浸变压器波纹油箱
CN209262138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板支撑用衬垫
CN201522072U (zh) 新型插接式框架结构
CN207072267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冷却***
CN204217256U (zh)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CN204104255U (zh) 电动车内pcb板保护结构
CN206506819U (zh) 一种矩阵式气气交换器
CN206353557U (zh) 一种电动车的电池固定装置
CN205609603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池架
CN103515556B (zh) 一种适用于纯电动客车快换电池箱电池模块组合结构
CN204305537U (zh) 电动车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CN204547745U (zh) 一种安装结构以及具有该安装结构的车辆
CN204362474U (zh) Mos管固定结构以及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