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89718U - 防尘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防尘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89718U
CN204189718U CN201420354180.9U CN201420354180U CN204189718U CN 204189718 U CN204189718 U CN 204189718U CN 201420354180 U CN201420354180 U CN 201420354180U CN 204189718 U CN204189718 U CN 204189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contact
dynamic iron
contactor
st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541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SE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SE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SE
Priority to CN2014203541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89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89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897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尘接触器,包括:具有开口的静铁芯腔,内部设置静铁芯和线圈;密闭的动铁芯腔,内部设置动铁芯和与所述动铁芯连接的复位弹簧;密闭的触头腔,内部设置静触头和动触头;其中,所述静铁芯的吸合面位于所述动铁芯腔内,且所述动铁芯可响应于所述线圈上的电流而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向所述静铁芯移动并与其吸合;其中,所述动触头与所述动铁芯连接,以随所述动铁芯移动从而与所述静触头接触。该防尘接触器可防止污染物进入动、静铁芯的吸合面或动、静触头的接触面,从而确保接触器的电操作性能。

Description

防尘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污染物进入动、静铁芯的吸合面或动、静触头的接触面的防尘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开关电器,主要用于频繁接通或分断交、直流主电路和大容量的控制电路。接触器按被控电流的种类可分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常用的交流接触器又可分为电磁式和真空式接触器。电磁式交流接触器主要由电磁***和触头***组成,依靠电磁***中动、静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的吸合来带动动、静触头的闭合。
现有的接触器由于散热的需要,接触器的外壳设有许多散热孔,这些散热孔使得这种接触器无防尘功能,从而使其电操作性能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因为例如灰尘的污染物很容易进入动、静铁芯的吸合面或进入动、静触头的接触面;前者导致线圈的烧毁,后者导致触点磨损的加速或触点的烧毁。同时,在一些接触器结构中,动、静触头在分断电流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也会落在动、静铁芯的接触面上,从而增大了线圈烧毁的风险。这均使得接触器在未达到寿命极限时即失效。因此,除非将接触器安装在防尘等级较高的柜子中,否则总是避免不了外界污染物的进入。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方式是对这种接触器加上防护罩。然而,在接触器的工作中线圈长期通电发热,如果简单地在现有技术的接触器上加一个防尘罩或将其整体设计成一个密闭的结构,会使接触器的温升大幅度提高,从而因降容影响接触器使用的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尘接触器来解决现有电磁式接触器的防尘与线圈温升之间的上述矛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尘接触器包括:具有开口的静铁芯腔,内部设置静铁芯和线圈;密闭的动铁芯腔,内部设置动铁芯和与所述动铁芯连接的复位弹簧;密闭的触头腔,内部设置静触头和动触头;其中,所述静铁芯的吸合面位于所述动铁芯腔内,且所述动铁芯可响应于所述线圈上的电流而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向所述静铁芯移动并与其吸合;其中,所述动触头与所述动铁芯连接,以随所述动铁芯移动从而与所述静触头接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触头腔由一上壳体限定,所述动铁芯腔和静铁芯腔由一下壳体限定并且分别位于所述下壳体的上部和下部。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上壳体的顶部由盖板密封。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上壳体的底部与所述下壳体的顶部一体成形。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动铁芯腔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静铁芯的吸合面以密封方式嵌在所述开口内。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动触头与所述动铁芯通过从所述触头腔以密封方式延伸至所述动铁芯腔内的动触头支架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盖板内侧设置有槽,所述动触头支架的一端可移动地装配在所述槽内。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动触头成对地设置于所述动触头支架位于所述触头腔内部分的两侧,所述动铁芯设置于所述动触头支架位于所述动铁芯腔内部分的末端。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动触头在与所述静触头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弹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静铁芯腔的侧壁上靠近所述线圈的位置处设置有通风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尘接触器中,触头腔和动铁芯腔均形成为密闭结构,并且静铁芯的吸合面位于所述密闭的动铁芯腔内,因此外界的污染物不能进入触头腔中动、静触头的接触面,也不能进入动铁芯腔中动、静铁芯的吸合面,而且开断过程中动、静触头之间电弧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也不会进入动铁芯腔中动、静铁芯的吸合面,从而使动、静触头的接触面以及动、静铁芯的吸合面始终保持清洁,进而确保了接触器的电气性能。此外,触头腔内的触头依靠接线端通过进、出线的热传导而散热;而静铁芯腔具有相对开放的开口结构,其内的线圈通过该开口散热。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尘接触器在实现防尘的同时将温升控制在与现有无防尘功能的接触器相当的水平。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尘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其处于线圈通电时的状态;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尘接触器在线圈失电时的状态。
附图中:
1-上壳体;11-动触头;12-静触头;13-接线端;14-盖板;15-上隔板;2-下壳体;21-动铁芯;22-静铁芯;23-线圈;24-下隔板;25-绝缘盖板;26-散热槽-;3-动触头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尘接触器包括:具有开口的静铁芯腔,内部设置静铁芯和线圈;密闭的动铁芯腔,内部设置动铁芯和与所述动铁芯连接的复位弹簧;密闭的触头腔,内部设置静触头和动触头;其中,所述静铁芯的吸合面位于所述动铁芯腔内,且所述动铁芯可响应于所述线圈上的电流而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向所述静铁芯移动并与其吸合;其中,所述动触头与所述动铁芯连接,以随所述动铁芯移动从而与所述静触头接触。
在该防尘接触器中,触头腔和动铁芯腔均形成为密闭结构,并且静铁芯的吸合面位于所述密闭的动铁芯腔内,因此外界的污染物不能进入触头腔中动、静触头的接触面,也不能进入动铁芯腔中动、静铁芯的吸合面,而且开断过程中动、静触头之间电弧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也不会进入动铁芯腔中动、静铁芯的吸合面,从而使动、静触头的接触面以及动、静铁芯的吸合面始终保持清洁。这有效地避免了合闸时触点间的接触电阻过高造成的触点过度磨损或烧毁;保证了接触器在闭合时磁路的通畅,也避免了线圈因动、静铁芯间不应有的气隙而造成的因过电流的过热。此外,静铁芯腔具有相对开放的开口结构,其内的线圈通过该开口散热,从而在实现防尘功能的同时避免了大幅度提高接触器的温升。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尘接触器的一个实施例。
参照图1,触头腔由上壳体1限定,且在该上壳体1中,动触头11位于静触头12上方。动铁芯腔与静铁芯腔由下壳体2限定且由下隔板24分隔,使得动铁芯腔位于静铁芯腔上方,即:动铁芯21位于静铁芯22和线圈23上方。如本领域已知的,静触头12上设置有接线端13;动铁芯21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未示出),用以在线圈失电时通过其弹力使动铁芯21向上运动以与静铁芯22分离;复位弹簧的选择和设置方式在本领域是公知的,在此不作赘述。此外,动触头11在与静触头12接触的面上可设置触头弹簧(未示出),以保证在线圈23得电时接触器的接通所要求的触头超程。
进一步地,上壳体1的顶部由盖板14密封,该盖板14可具有一定厚度以用于例如稍后将提到的动触头支架3的安装;上壳体1的底部与下壳体2的顶部一体形成(即:上隔板15);下隔板24上设有开口(未示出),静铁芯22的吸合面以密封方式嵌在该开口内并可适当延伸一定距离以伸入动铁芯腔内,所述密封方式可为本领域已知的任何适当方式,在此不作限定或赘述;由此,触头腔和动铁芯腔均构成密封结构。而且,静铁芯腔的侧壁上、优选靠近线圈23处可设置散热槽26,从而使静铁芯腔形成相对开放的开口结构。散热槽26的数量和尺寸应能够满足实际线圈散热需求,在此不作限定或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静铁芯腔为相对开放的结构,由于静铁芯22的吸合面也位于密闭的动铁芯腔内,可能由散热槽26引入的污染物并不会对动、静铁芯21、22的吸合面造成影响,确保了防尘效果。此外,下壳体2底部可设置绝缘盖板25以确保接触器产品的绝缘性能。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结构易于在现有接触器的基础上实施并且基本不会增加配置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的动铁芯腔、静铁芯腔和触头腔的相互位置(即:从上至下分别为触头腔、动铁芯腔和静铁芯腔)、设置方式(即:分设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中)以及密闭方式仅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通过本领域任意公知的方式实现,只要能够确保动铁芯腔和触头腔的密闭、静铁芯腔的相对开放以及动铁芯与动触头之间的联动关系即可。而且,各壳体、各铁芯、各线圈、各触头、各盖板及各隔板的相关电气和/或机械参数设计均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为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不作赘述。
仍参照图1,触头腔中的动触头11与动铁芯腔中的动铁芯21通过以密封方式穿过触头腔并延伸进入动铁芯腔的动触头支架3连接。例如,如先前所述,上壳体1的盖板14可具备一定厚度从而允许在其内侧形成槽,动触头支架3的上端可以以密封方式(例如通过垫圈)装配在该槽中并且可在槽的深度方向上移动,而其下端可以以密封方式(例如借助于垫圈)穿过上隔板15并延伸至动铁芯腔内,由此动触头支架3可在触头腔和动铁芯腔内沿图1中垂直方向运动;一对动触头11分别设置于动触头支架3的位于触头腔内的那一段的两侧并分别与下方的静触头12对齐,动铁芯21设置于动触头支架3的位于动铁芯腔内的那一段的末端并与下方的静铁芯22对齐。动铁芯21例如可通过销钉或其他方式联结在支架3末端。这里,盖板14中的槽和动触头支架3的尺寸可根据壳体、铁芯、线圈和触头的相关电气及机械参数而设计,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在此不作限定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所示的动触头11与动铁芯21之间的连接方式仅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能够确保动铁芯21与动触头11之间的联动关系的任意连接方式实现。相应地,上面描述的动触头支架3与上壳体1的盖板14和上隔板15之间的安装方式(例如借助于垫圈)仅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能够确保触头腔和动铁芯腔的密封结构的任何装配方式实现。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容易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防尘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仍参照图1,其中防尘接触器处于线圈23通电时的状态。具体地,当线圈23通电时,动铁芯21受到来自于静铁芯22的电磁力吸引,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朝着静铁芯22的方向运动(在图1中为向下方移动),与动铁芯21连接的动触头支架3相应地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动触头11朝着静触头12的方向运动,直至接触器闭合。
如图2所示为图1实施例中的防尘接触器在线圈23失电时的状态。具体地,当线圈23失电时,动铁芯21不再受到静铁芯22的电磁力吸引,而是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朝着远离静铁芯22的方向运动(在图2中为向上方移动),与动铁芯21连接的动触头支架3相应地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动触头11朝着远离静触头12的方向运动,实现接触器的断开操作。
在接触器的上述工作过程中,线圈23产生的热量由静铁芯22通过通风槽26向外界扩散。本实用新型中静铁芯的吸合面位于密闭的动铁芯腔内,该静铁芯腔不需要较高的防护等级,所以其线圈23的散热条件比传统的接触器好;而接触器的触头11、12的散热主要依靠接线端13通过进出线的热传导实现,所以其散热效果与现有技术的接触器相当。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这些变化或变型及其等同物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防尘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开口的静铁芯腔,内部设置静铁芯和线圈; 
密闭的动铁芯腔,内部设置动铁芯和与所述动铁芯连接的复位弹簧; 
密闭的触头腔,内部设置静触头和动触头; 
其中,所述静铁芯的吸合面位于所述动铁芯腔内,且所述动铁芯可响应于所述线圈上的电流而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向所述静铁芯移动并与其吸合; 
其中,所述动触头与所述动铁芯连接,以随所述动铁芯移动从而与所述静触头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腔由一上壳体限定;所述动铁芯腔和静铁芯腔由一下壳体限定并且分别位于所述下壳体的上部和下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由盖板密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底部与所述下壳体的顶部一体成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腔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静铁芯的吸合面以密封方式嵌在所述开口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与所述动铁芯通过从所述触头腔以密封方式延伸至所述动铁芯腔内的动触头支架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内侧设置有槽,所述动触头支架的一端可移动地装配在所述槽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接触器,所述动触头成对地设置于所述动触头支架位于所述触头腔内部分的两侧;所述动铁芯设置于所述动触头支架位于所述动铁芯腔内部分的末端。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在与所述静触头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弹簧。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铁芯腔的侧壁上靠近所述线圈的位置处设置有通风槽。 
CN201420354180.9U 2014-06-27 2014-06-27 防尘接触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89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4180.9U CN204189718U (zh) 2014-06-27 2014-06-27 防尘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4180.9U CN204189718U (zh) 2014-06-27 2014-06-27 防尘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89718U true CN204189718U (zh) 2015-03-04

Family

ID=52621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54180.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89718U (zh) 2014-06-27 2014-06-27 防尘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897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3407A (zh) * 2016-12-05 2017-05-31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压直流继电器用绝缘框
CN111508776A (zh) * 2020-03-13 2020-08-07 浙江城电电气有限公司 交流接触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3407A (zh) * 2016-12-05 2017-05-31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压直流继电器用绝缘框
CN106783407B (zh) * 2016-12-05 2018-08-03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压直流继电器用绝缘框
CN111508776A (zh) * 2020-03-13 2020-08-07 浙江城电电气有限公司 交流接触器
CN111508776B (zh) * 2020-03-13 2022-06-24 安德利集团有限公司 交流接触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89718U (zh) 防尘接触器
ATE535927T1 (de) Polteil einer mittelspannungs-schaltanordnung
CN202434422U (zh) 突跳式温度保护器
CN104091727B (zh) 直流接触器用辅助触点
CN203573859U (zh) 吹弧式电机起动器
CN204029678U (zh) 一种新型压杆开关
CN106531584B (zh) 一种电力断路器的机械隔断式灭弧机构
CN205984685U (zh) 电磁式自动复位行程开关
CN208027982U (zh) 一种继电器内部防护结构
CN201821610U (zh) 一种防尘通风装置和通信设备
CN203733653U (zh) 车库门新型行程开关
CN207993783U (zh) 一种室内空气开关用防尘保护罩
CN203456369U (zh) 一种固封式真空断路器
CN204289262U (zh) 一种密封结构热保护器
CN203134624U (zh) ***式小型断路器
CN207251953U (zh) 联锁开关
CN202678160U (zh) 矿用千伏级双刀单断点空气式隔离换向开关
CN203086015U (zh) 一种温度控制箱门开闭的配电箱
CN201608116U (zh) 一种控制继电器的接触组
CN105261520B (zh) 一种温控陶瓷机构及组件
CN204927181U (zh) 延迟复位电流敏感型热保护器
CN201845707U (zh) 温控器
CN202601538U (zh) 具有引弧***的小型直流断路器
CN205264643U (zh) 热继电器辅助触头结构
CN204966339U (zh) 大间隙耐高温微动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