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65238U - 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65238U
CN204165238U CN201420321198.9U CN201420321198U CN204165238U CN 204165238 U CN204165238 U CN 204165238U CN 201420321198 U CN201420321198 U CN 201420321198U CN 204165238 U CN204165238 U CN 204165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pipe
water tank
pipe
condenser
inn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211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名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211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65238U/zh
Priority to US14/315,369 priority patent/US935396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65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652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所述水箱包括:水箱内胆;冷凝器,其中冷凝器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的第一端和出液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外界连通;第一冷凝管,第一冷凝管盘绕在水箱内胆上部的外周壁上,第一冷凝管的第一端与进液管的第二端连通;第二冷凝管,第二冷凝管盘绕在水箱内胆下部的外周壁上,第二冷凝管的第一端与进液管的第二端连通;和第三冷凝管,第三冷凝管盘绕在水箱内胆的底部的外周壁上,第三冷凝管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冷凝管的第二端和第二冷凝管的第二端连通,第三冷凝管的第二端与出液管的第一端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可以避免气封现象的发生,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水箱的加热盘管的绕管流路有冷媒下进上出、冷媒上进下出以及分成多流路等多种形式。
具体地,现有水箱加热盘管流路有以下几种:
1、单根冷凝管沿水箱外壁由上至下进行盘绕;
2、单根冷凝管沿水箱外壁由下至上进行盘绕;
3、双路或多路冷凝管沿水箱外壁由上至下进行盘绕;
4、双路或多路冷凝管沿水箱外壁由下至上进行盘绕。
其中1、3两种绕管方式存在水箱内上下部水温温差较大,具体地,由于高温制冷剂位于水箱上部,高温水也位于水箱上部,所以1、3这两种加热方式将会导致水箱上部水温高,水箱下部水温低,水箱上下部温差较大,而且加热效率不高等缺点,其中方案1还存在单根冷凝管较长导致制冷剂压降大等缺点。
2、4两种绕管方式有可能会发生制冷剂气封现象的发生,具体地,当整个水箱中的水都被加热后,如果有冷水进入水箱中时,将会出现水箱上部水温较高而水箱下部水温较低的情况出现,此时由于水箱上部外绕冷凝管中的制冷剂与高温水换热,制冷剂可能会形成为高温高压的气态,水箱下部外绕冷凝管中的制冷剂与低温水换热,制冷剂可能会形成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当制冷剂克服不了冷凝管上下两端的压差和流动阻力时,制冷剂将无法形成循环,此时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将会很低,从而导致压缩机的高低压力之比会较大甚至会超出压缩机允许的工作范围,严重影响压缩机和热泵热水器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管路中制冷剂无法进行循环或制冷剂循环量很少,所以热泵***的加热效率将会非常低,此时压缩机在耗电但水箱内的水温升高缓慢,从而导致加热效率低、严重影响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可以避免气封现象的发生,使用寿命长的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了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水箱,包括:水箱内胆;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并对所述水箱内胆中的水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冷凝器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外界连通;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上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冷凝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连通;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二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下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冷凝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连通;和第三冷凝管,所述第三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的底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三冷凝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冷凝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冷凝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箱,通过设计上述的冷凝器盘管的盘绕结构,从而使高温的制冷剂同时对水箱内胆上部和下部内的水进行加热,由此可以避免水箱内胆上部和下部的水的温差过大,从而可以提高加热效率,而且水箱的结构简单。并且由于冷凝器具有多根盘管,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单根盘管的制冷剂压降大的缺点。此外,由于对制冷剂水箱内胆上部和下部内的水首先进行加热,再对水箱内胆的底部的水再次进行加热,这样使制冷剂在整体上属于由上向下的流动加热模式,由此可以避免气封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的使用寿命和加热效率,以克服现有类似产品绕管流路的不足之处,并且可以节约能耗。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箱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凝管以及第二冷凝管与所述进液管通过三通连接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箱还包括:第四冷凝管,所述第四冷凝管设在所述水箱内胆的外侧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冷凝管的所述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的所述第二端和第二冷凝管的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四冷凝管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冷凝管的所述第一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位于所述水箱内胆的相同一侧,所述第四冷凝管设置在所述水箱内胆的、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相对的另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四冷凝管与所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通过三通连接器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凝管从所述进液管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向上盘绕。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凝管从所述进液管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向下盘绕。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凝管从所述进液管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向下盘绕。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凝管从所述进液管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向上盘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热泵热水器,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包括:水箱内胆;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并对所述水箱内胆中的水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冷凝器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外界连通;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上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冷凝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连通;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二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下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冷凝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连通;第三冷凝管,所述第三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的底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三冷凝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冷凝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冷凝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连通;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连通;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连通;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连通且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具有上述优点,从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热水器同样具有上述优点,即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加热效率高、可以避免气封现象的发生,使用寿命长,因此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从而可以提高热泵热水器是加热效率,并且可以避免热泵热水器出现气封现象,进而可以延长压缩机和热泵热水器的使用寿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热水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箱内胆上设有:冷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的第一端适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冷水进水管的第二端向下伸入到所述水箱内胆的内部且邻近所述水箱内胆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热泵热水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水箱内胆上。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水箱内胆的内壁或者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热泵热水器还包括:盲管,所述盲管设在所述水箱内胆的外壁上且向内伸入到所述水箱内胆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盲管内。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冷凝管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水进水管竖直地设置在所述水箱内,所述冷水进水管的管壁上设有贯穿所述管壁的喷射小孔。
有利地,所述喷射小孔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有利地,所述喷射小孔朝向所述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冷水进水管、温度传感器和喷射小孔的结构;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冷水进水管、温度传感器和喷射小孔的结构;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冷水进水管、温度传感器和喷射小孔的结构;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热泵热水器100;
1:水箱;101:水箱内胆;102冷凝器;
20:进液管;21:进液管第一端;22:进液管第二端;
30:出液管;31:出液管第一端;32:出液管第二端;
40:第一冷凝管;41:第一冷凝管第一端;42:第一冷凝管第二端;
50:第二冷凝管;51:第二冷凝管第一端;52:第二冷凝管第二端;
60:第三冷凝管;61:第三冷凝管第一端;62:第三冷凝管第二端;
70:第四冷凝管;71:第四冷凝管第一端;72:第四冷凝管第二端;
80:三通连接器;
2:压缩机;201:压缩机入口;202:压缩机出口;
3:节流装置;301:节流装置入口;302:节流装置出口;
4:蒸发器;401:蒸发器入口;402:蒸发器出口;
5:冷水进水管;501:冷水进水管第一端:502:冷水进水管第二端;
503:喷射小孔;
6:热水出水管;7:温度传感器;8:盲管;801: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水箱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1包括:水箱内胆101和冷凝器102,冷凝器102包括:进液管20、出液管30、第一冷凝管40、第二冷凝管5和第三冷凝管60。
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一端21和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二端32分别与外界连通,其中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一端21被构造成制冷剂流入冷凝器102的入口,也就是说,制冷剂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一端21流入整个冷凝器102;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二端32被构造成制冷剂流出冷凝器102的出口,也就是说,制冷剂从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二端32流出整个冷凝器102。
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和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一端31连通。具体而言,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和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一端31通过第一冷凝管40、第二冷凝管5和第三冷凝管60连通。
具体地,第一冷凝管40盘绕在水箱内胆101上部的外周壁上,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一端41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连通;第二冷凝管5盘绕在水箱内胆101下部的外周壁上,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一端51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连通;第三冷凝管60盘绕在水箱内胆101的底部的外周壁上,第三冷凝管60的第三冷凝管第一端61分别与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二端42和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二端52连通,第三冷凝管60的第三冷凝管第二端62与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一端31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冷凝管40与第二冷凝管5并联后再与第三冷凝器102一并串联在进液管20和出液管30之间。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所在的水平位置大致位于水箱内胆101的中部区域,上述内容描述中的“水箱内胆101上部”是指水箱内胆101的位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的上方的区域,“水箱内胆101下部”是指水箱内胆101的位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的下方的区域,“水箱内胆101底部”是指位于水箱内胆101底壁和水箱内胆101下部之间的区域。
也就是说,在水箱内胆101上,第二冷凝管5位于第一冷凝管40的下方,第三冷凝管60位于第二冷凝管5的下方。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1中的制冷剂在冷凝器102各管路内的流向。首先制冷剂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一端21流入冷凝器102,从进液管第二端22处分成两路,第一路制冷剂从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一端41流入到位于水箱内胆101上部的第一冷凝管40中,并且与水箱内胆101内部的水进行换热,再流至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二端42;第二路制冷剂从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一端51流入到位于水箱内胆101下部的第二冷凝管5中,并且与水箱内胆101内部的水进行换热,再流至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二端52。而后,两路制冷剂在第三冷凝管60的第三冷凝管第一端61汇合再流至位于水箱内胆101底部的第三冷凝管60中,并且与水箱内胆101内部的水进行换热,而后流至第三冷凝管60的第三冷凝管第二端62,再通过出液管30排出冷凝器10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1,通过设计上述的冷凝器102盘管的盘绕结构,从而使高温的制冷剂同时对水箱内胆101上部和下部内的水进行加热,由此可以避免水箱内胆101上部和下部的水的温差过大,从而可以提高加热效率,而且水箱1的结构简单。并且由于冷凝器102具有多根盘管,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单根盘管的制冷剂压降大的缺点。此外,由于对制冷剂水箱内胆101上部和下部内的水首先进行加热,再对水箱内胆101的底部的水再次进行加热,这样使制冷剂在整体上属于由上向下的流动加热模式,由此可以避免气封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的使用寿命和加热效率,以克服现有类似产品绕管流路的不足之处,并且可以节约能耗。
关于第一冷凝管40以及第二冷凝管5与进液管20的连接方式没有特殊限制,只要满足能够连通第一冷凝管40、第二冷凝管5和进液管20的要求即可。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冷凝管40以及第二冷凝管5与进液管20通过三通连接器80相连,如图1和图2所示。换言之,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一端41以及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一端51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通过三通连接器80相连。由此,通过三通连接器80相连的水箱1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成本低廉。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水箱1还可以包括:第四冷凝管70,第四冷凝管70设在水箱内胆101的外侧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第四冷凝管70的第四冷凝管第一端71分别与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二端42和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二端52连通,第四冷凝管70的第四冷凝管第二端72与第三冷凝管60的第三冷凝管第一端61连通。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液管20和出液管30位于水箱内胆101的相同一侧(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左侧),第四冷凝管70设在在水箱内胆101的、与进液管20和出液管30相对的另一侧(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右侧)。通过设置第四冷凝管70可以方便第一冷凝管40以及第二冷凝管5与第三冷凝管60的连接,并且第四冷凝管70与进液管20和出液管30相对设置,可以互不干扰,方便装配。
相应地,第四冷凝管70与第一冷凝管40和第二冷凝管5的连接方式也没有特殊限制,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冷凝管40和第二冷凝管5与进液管20类似的连接方式,即第四冷凝管70与第一冷凝管40和第二冷凝管5可以通过三通连接器80相连。该结构的连接方式以及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冷凝管40和第二冷凝管5与进液管20的连接方式以及技术效果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制冷剂在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二端42和第二冷凝管5的第一冷凝管第二端42汇聚后再经第四冷凝管70流向第三冷凝管60,即首先通过第四冷凝管70的第四冷凝管第一端71流入第四冷凝管70,再经过第四冷凝管70的第四冷凝管第二端72流向第三冷凝管60第三冷凝管第一端6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冷凝管40可以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在水箱内胆101上向上盘绕,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一端41的水平高度可以高于、低于或等于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二端42的水平高度。相应地,第二冷凝管5可以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在水箱内胆101上向下盘绕,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一端51的水平高度可以高于、低于或等于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二端52的水平高度。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二端42需要向下延伸并与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二端52相连通后再与第四冷凝管70的第四冷凝管第一端71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冷凝管40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在水箱内胆101上向下盘绕,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一端41的水平高度可以高于、低于或等于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二端42的水平高度。相应地,第二冷凝管5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在水箱内胆101上向上盘绕。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一端41首先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向上延伸至第一冷凝管40的位于水箱内胆101的最上方的位置后向下盘绕,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一端51首先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向下延伸至第二冷凝管5的位于水箱内胆101的最下方的位置后向上盘绕,之后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二端42与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二端52相交后再与第四冷凝管70的第四冷凝管第一端71连通。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凝管40和第二冷凝管5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在水箱内胆101上的盘绕方向相反,由此既可以保证整个水箱内胆101内的水的加热更加均匀,避免水箱内胆101上部和下部的水的温差较大,而且由此还可以避免热泵热水器100发生气封现象,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提高热泵热水器100的使用寿命。
下面参考图3-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10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100,包括:水箱、压缩机2、节流装置3和蒸发器4。其中水箱为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水箱1,即水箱1包括:水箱内胆101和冷凝器102,冷凝器102包括:进液管20、出液管30、第一冷凝管40、第二冷凝管5和第三冷凝管60。
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一端21和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二端32分别与外界连通,其中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一端21被构造成制冷剂流入冷凝器102的入口,也就是说,制冷剂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一端21流入整个冷凝器102;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二端32被构造成制冷剂流出冷凝器102的出口,也就是说,制冷剂从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二端32流出整个冷凝器102。
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和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一端31连通。具体而言,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和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一端31通过第一冷凝管40、第二冷凝管5和第三冷凝管60连通。
具体地,第一冷凝管40盘绕在水箱内胆101上部的外周壁上,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一端41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连通;第二冷凝管5盘绕在水箱内胆101下部的外周壁上,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一端51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二端22连通;第三冷凝管60盘绕在水箱内胆101的底部的外周壁上,第三冷凝管60的第三冷凝管第一端61分别与第一冷凝管40的第一冷凝管第二端42和第二冷凝管5的第二冷凝管第二端52连通,第三冷凝管60的第三冷凝管第二端62与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一端31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冷凝管40与第二冷凝管5并联后再与第三冷凝器102一并串联在进液管20和出液管30之间。
其中,如图6所示,压缩机2的压缩机出口202与进液管20的进液管第一端21连通,节流装置3的节流装置入口301与出液管30的出液管第二端32连通,蒸发器4的蒸发器入口401与节流装置3的节流装置出口302连通且蒸发器4的蒸发器出口402与压缩机2的压缩机入口202连通。也就是说,压缩机2、冷凝器102、节流装置3和蒸发器4依次串联。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1具有上述优点,从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100同样具有上述优点,即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1加热效率高、可以避免气封现象的发生,使用寿命长,因此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1,从而可以提高热泵热水器100是加热效率,并且可以避免热泵热水器100出现气封现象,进而可以延长压缩机2和热泵热水器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图6所示,水箱内胆101上还设有冷水进水管5,冷水进水管5的冷水进水管第一端501适于与外部水源连通,冷水进水管5的冷水进水管第二端502向下伸入到水箱内胆101的内部且邻近水箱内胆101的底部。即冷水机水管用于向水箱内胆101补充冷水。通过使冷水进水管5的冷水进水管第二端502向下伸入以至于邻近水箱内胆101的底部,从而可以使冷水注入到水箱内胆101的底部,由于热水的密度小于冷水的密度,这样可以使位于水箱内胆101上部的热水不会因冷水的注入而发生冷热水混合的现象,由此可以提高水箱内胆101的保温效果,进而可以节省能源。
当然水箱内胆101上还可以设有热水出水管6,热水出水管6用于将水箱内胆101内的热水排出以供用户使用。其中如图3-图6所示,热水出水管6设置在水箱内胆101是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示例中,如图3-图6所示,热泵热水器100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设在水箱内胆101上。温度传感器7用于感知水箱内胆101的水温,并且温度传感器7与热泵热水器100的主控***相连以便控制热泵热水器100是否启动或者关闭。
可选地,如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7可以设在水箱内胆101的内壁上,由此可以使温度传感器7对水箱内胆101的水的感温效果更准确、更及时。可选地,如图4所示,温度传感器7可以设在水箱内胆101的外壁上,其中温度传感器7紧贴水箱内胆101的外壁设置,由此可以提高温度传感器7的使用寿命,避免其与水直接接触后,冷热水交替变化速度块而使温度传感器7损坏。
可选地,如图5所示,热泵热水器100可以包括盲管8,盲管8设在水箱内胆101的外壁上且向内伸入到水箱内胆101内部,温度传感器7设在盲管8内。首先需要解释的是,“盲管8”是指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的、具有内腔801的管状部件,其中该盲管8的敞开端位于水箱内胆101的外壁上,该盲管8的封闭端位于水箱内胆101内部,但是盲管8的内腔801不与水箱内胆101内部连通,温度传感器7设在盲管8的内腔801内。通过设置盲管8,从而可以使温度传感器7更加邻近水箱内胆101内部,又可避免温度传感器7与水直接接触而导致其易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冷水进水管5竖直地设置在水箱1内,冷水进水管5的管壁上设有贯穿管壁的喷射小孔503。喷射小孔503可以将从冷水进水管5进入的冷水的一部分喷射到冷水进水管5外部并于水箱内胆101内的水混合,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喷射小孔503附近的水的温度。其中,喷射小孔503和温度传感器7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温度传感器7就可以及时感知到其附近的水温降低,这样温度传感器7就可以将温度降低的状态传递至主控***,这样主控***就可以控制热泵热水器100启动,即可以控制压缩机2启动。
有利地,喷射小孔503位于第一冷凝管40的上方,即喷射小孔503所在的水平面位于第一冷凝管40的上方,由于热水大部分集中在水箱内胆101的上部,这样通过使喷射小孔503设置在第一冷凝管40的上方,从而从该喷射小孔503喷射出的冷水与水箱内胆101的上部的热水混合后,温度传感器7感知效果更好。相应地温度传感器7位于第一冷凝管40的上方。
有利地,喷射小孔503朝向温度传感器7,也就是说,通过喷射小孔503喷射出的冷水方向朝向温度传感器7,这样可以使温度传感器7的感温更加快速,由此可以使控制更加精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100的其他构成例如压缩机2、节流装置3、蒸发器4等的具体结构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内胆;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并对所述水箱内胆中的水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冷凝器包括: 
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外界连通; 
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上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冷凝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凝管从所述进液管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向下盘绕; 
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二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下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冷凝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凝管从所述进液管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向上盘绕;和 
第三冷凝管,所述第三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的底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三冷凝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冷凝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冷凝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管以及第二冷凝管与所述进液管通过三通连接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冷凝管,所述第四冷凝管设在所述水箱内胆的外侧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冷凝管的所述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的所述第二端和第二冷凝管的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四冷凝管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冷凝管的所述第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位于所述水箱内胆的相同一侧,所述第四冷凝管设置在所述水箱内胆的、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相对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冷凝管与所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通过三通连接器相连。 
6.一种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包括: 
水箱内胆;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并对所述水箱内胆中的水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冷凝器包括: 
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外界连通; 
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上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冷凝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凝管从所述进液管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向下盘绕; 
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二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下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冷凝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凝管从所述进液管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水箱内胆上向上盘绕; 
第三冷凝管,所述第三冷凝管盘绕在所述水箱内胆的底部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三冷凝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冷凝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冷凝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连通;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连通;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连通;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连通且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胆上设有: 
冷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的第一端适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冷水进水管的第二端向下伸入到所述水箱内胆的内部且邻近所述水箱内胆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水箱内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水箱内胆的内壁或者外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盲管,所述盲管设在所述水箱内胆的外壁上且向内伸入到所述水箱内胆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盲管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冷凝管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水管竖直地设置在所述水箱内,所述冷水进水管的管壁上设有贯穿所述管壁的喷射小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小孔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小孔朝向所述温度传感器。 
CN201420321198.9U 2013-06-26 2014-06-16 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65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1198.9U CN204165238U (zh) 2014-06-16 2014-06-16 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US14/315,369 US9353969B2 (en) 2013-06-26 2014-06-26 Water tank and heat pump water heater compri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1198.9U CN204165238U (zh) 2014-06-16 2014-06-16 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65238U true CN204165238U (zh) 2015-02-18

Family

ID=52538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21198.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65238U (zh) 2013-06-26 2014-06-16 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652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7487A (zh) * 2020-07-29 2020-11-17 青岛海尔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热泵热水器机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7487A (zh) * 2020-07-29 2020-11-17 青岛海尔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热泵热水器机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62692U (zh) 供热二次管网平衡调节***及供热管网
CN105091640B (zh) 一种生活热水板式换热机组
CN104373995A (zh) 可交替切换的供暖热水装置及***和壁挂炉
CN201672678U (zh) 智能控温内置热交换器的高效保温水箱
CN204165238U (zh) 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CN203687378U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用水箱
CN201628392U (zh) 水箱及热泵热水器
CN104034033A (zh) 加热***和具有加热***的热泵热水器
CN201155849Y (zh) 立式换热热水器
CN204165285U (zh) 换热器以及地暖热泵制热***
CN203375710U (zh) 热泵热水器水箱和具有其的热泵热水器
CN20478681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换热器
CN203375526U (zh) 燃气辅助式热泵***
CN104990169B (zh) 一种跨临界co2热泵空调***
CN104634000A (zh) 换热器组件、换热***和空调器
CN204063592U (zh) 热水器及其换热装置
JP5641106B2 (ja) 給湯装置
CN106225233A (zh) 一种辅助丁酮肟生产的热循环水加热过滤装置
JP5387320B2 (ja) 給湯装置
CN201193883Y (zh) 分体非承压保温水箱式热泵热水机
CN104633950B (zh) 一种太阳空气能真空热水器
CN204227764U (zh) 用于空调器的蒸发器及具有该蒸发器的空调器
CN204285802U (zh) 承压式水箱和热水机
CN212006145U (zh) 新风空调机组双效重力热管装置
CN104075449A (zh) 一种热泵水箱的换热器及换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