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3061U -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43061U
CN204043061U CN201420399445.7U CN201420399445U CN204043061U CN 204043061 U CN204043061 U CN 204043061U CN 201420399445 U CN201420399445 U CN 201420399445U CN 204043061 U CN204043061 U CN 204043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indoor
air purifie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994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3994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43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43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430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主要由空气净化器本体、排风器、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室内外气体传感器、通风管、防雨机壳等构成,通过设置空气净化组件、环路阀、新风阀、排风阀、旁通阀,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可实现空气净化功能,新风换气功能,自动排污染功能,节能降温功能,空气优化和湿度调节,实现了空气净化器与新风机的结合,满足现代家庭对清新、健康空气的全方位要求。

Description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具体是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质量和空气的温湿度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十分密切,近年,人们在拥有空调的同时,大量的空气净化器、新风机产品也陆续走进千家万户。但这些家电设备均只有某一方面的功效,但在实际使用中消费者难以齐备、即便能够买齐也不便将其安装在同一室内,是为缺憾。目前,各种家电设备的功效有雷同、但不兼容,如:空气净化器与新风机不能兼容,空气净化器可以净化室内空气但不能将室外新鲜、宜人的空气引入室内,而新风机在室外气温极低或极热时也不宜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否则不仅消耗空调的能量,还会引起室内温度巨变使人无法适应;如果将新风机与空气净化器二者结合,就可以实现因地、因时选择使用。又如:新风***或新风机,都未考虑与室内已有的空调结合联动,即:在实现新风功能的同时,在夏季完全可以利用夜间室外温度已经大幅下降的新风为室内降温,其实在我国很多地方夏季昼夜温差10℃左右,作为家庭的居室主要是在夜间使用,完全可以引入新风降温,这样大大减少空调的工作量,大幅节约电能,同时从大自然引入的新风使人们避免“空调病”的困扰,生活更健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技术背景中所述的技术与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器***,是将空气净化器功能、新风机功能、以及在夏季的夜间利用室外的低温空气为室内降温的功能结合于一体。主要由空气净化器本体、排风器、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气体传感器、室外气体传感器、通风管、防雨机壳等构成,其中空气净化器本体由机箱及分隔板,进风机,空气优化件,控制模块,新风口,进风口,环风口,环路阀和/或新风阀,初效过滤网,空调控制电路,空气净化组件和/或旁通阀,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构成。所述的排风器可分为被动式排风器和主动式排风器,被动式排风器是指无风机构件的通风口,仅具有空气流通的作用;主动式排风器设置有排风机、回风口、排风口和排风阀,是指带有风机构件的排风器,如采用轴流风机制作的排风扇、离心风机制作的管道排风扇等,当其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分体制作、分别设置时,采用被动式排风器或者主动式排风器均可,将其安装在墙壁或者吊顶隔层上,由控制模块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控制其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采用主动式排风器,当排风器与空气净 化器本体一体化制作时,采用一个风机或多个风机并列设置而成的主动式排风器并将其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中、与控制模块电气相连。***的运行设置可以采用遥控器和/或机身功能按键的设置方式。可以实现: 
1、空气净化:通过遥控器或机身功能按键设置空气净化器功能,通向室外的风口被封闭,进风机和/或排风器工作,室内空气不断通过空气净化组件循环流通,实现净化。其功效与现行市场上销售和应用的空气净化器完全一样。 
2、新风换气:通过遥控器和/或机身功能按键设置新风换气功能,控制模块启动进风机和排风器,其功用与现行市场上销售和应用的新风***完全一样,主要利用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流通而排除室内污染。 
3、自动排污染:通过遥控器或机身功能按键设置自动排污染功能,当设置在室内的气体传感器检测室内有害气体污染超标时,进风机和排风器启动并引入室外新风不断稀释室内有害气体,同时将室内污染浊气经过排风器排出去。 
4、节能降温:在夏季夜晚,通过遥控器和/或机身功能按键设置节能降温功能:当室外传感器测得室外温度低至所设置的温度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空调停止工作,当室内温度因空调停机而上升到设定的数值时,进风机和排风器启动并进入快速运转,设置了旁通阀的设备室外新风绕开空气净化组件的阻力而从打开的旁通阀直接流向室内,更大风量的室外低温空气主要替代了空调的制冷降温,既有新风又可节能。 
5、空气优化:本功能是在上述各功能的运行中被启用,空气优化功能是通过设置空气优化件实现的,空气优化件由负离子发生器、或臭氧发生器、或光触媒、或静电除尘装置、或加热模块、或紫外线杀菌构件等构件中的一件或多件组合构成,均为已有技术,并已大量使用于空气处理的设备中,保障室内空气的安全、清洁和舒适;在冬季,可启动空气优化件的加热模块为室内升温,根据室内升温的效果与空调制热进行联动,当遇到极寒气候,可自动控制空调协同制热、升温,当室温上升到设定的数值时控制空调停止制热,同时也可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自身的加热量,既保障室内提温的速度和效果又保障室内接近恒温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不同的季节,室内外的湿度往往有很大差异,湿度调节就是为了保证室内有一个相对适合人体需要的湿度。设定“湿度调节”模式时,当室外湿度大于室内湿度且更适合人体所需时、或者室内湿度大于室外湿度且不适合人体所需时,控制模块启动通风换气,调节室内湿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空气净化器***,主要由空气净化器本体、排风器、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气体传感器、室外气体传感器、通风管、防雨机壳构成,其中空气净化器本体包括机箱及分隔板,进风机,空气优化件,控制模块、内含空调控制电路,新风口,进风口,回风口,环风口,环路阀,初效过滤网,空气净化组件和/或旁通阀,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排风器包括排风口、排风阀、回风口、排风机。所述的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是指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上和/或设置在遥控器上的用于***运行时的功能设置和/或显示的构件;所述的控制模块是对各项功能的检测、控制和执行电路的统称,内设有可编程的微电脑芯片、空气和温湿度检测电路、以及相应的功能执行电路等;所述的机箱是空气净化器本体的机壳、分隔板是指机箱内部用于分隔各功能区以及对设置在机箱内的各构件的支撑体或分隔体;本实用新型中,无论机箱和/或机箱内的分隔如何因外形的变化或者或尺寸、形状的改变,其各功能区间及各构件设置的相对位置和逻辑顺序均不会变化;故此,所有实施例均遵从同一个特征:当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分别制作、设置时,所述的防雨机壳、通风管、新风口、初效过滤网、空气净化组件或旁通阀、进风机、进风口依次设置并构成进风通道,在进风通道的新风口与初效过滤网之间设置有环风口,环风口上设置有环路阀;当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一体化制作时,将其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中并与控制模块电气相连,回风口、初效过滤网、排风机、排风口、通风管、防雨机壳依次设置并构成排风通道,在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设置有环风口及其对应的环路阀;所述的旁通阀与空气净化组件并列设置、或者设置在空气净化组件与进风机之间,当旁通阀开启时,空气流的绝大部分会绕开空气净化组件的阻力而从旁通阀直接流向进风机,这样可以实现更大的通风量;所述的新风阀、排风阀、环路阀、旁通阀均是指开启、关闭空气流通的装置,由已有技术生产制作的电动风阀、电动风门、电动开合器等构成,所述的新风阀对应新风口而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内部、或设置在新风口与防雨机壳之间、或与防雨 机壳一体化设置,排风阀对应排风口而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内部或设置在新排风口与防雨机壳之间、或与防雨机壳一体化设置;环路阀、或者新风阀和/或排风阀与空气净化器本体一体化制作、或与防雨机壳一体化制作、或者单体制作,将其对应墙壁的通风孔安装设置于室内侧或室外侧、或对应新风口和/或排风口而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的箱体中;所述的空气净化器本体的一个或多个侧面设置有新风口和排风口,以适应不同场所对安装方位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主动式排风器,包括排风机、回风口、排风口和排风阀。主动式排风器是指带有风机构件的排风器,如用轴流风机制作的排风扇、离心风机制作的管道排风扇等,由控制模块采用有线或无线的控制方式控制排风器的工作状态,当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分体制作、分别设置时,将排风器安装在墙壁或者吊顶隔层上,由控制模块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控制其工作状态;当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一体化制作时,将其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中并与控制模块电气相连。将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和室内气体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的机壳上,将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和室外气体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室外侧的适当位置上;将进风机,空气优化件,环路阀,新风阀,空调控制电路,空气净化组件和/或旁通阀,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排风阀,排风机,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室内气体传感器,室外气体传感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气相连并共同与空调组成多功能空气净化器***。所述的空气净化组件是指用于过滤、消杀空气中的尘埃、毒菌的构件,由过滤网、活性炭滤芯、HEPA过滤层、静电除尘装置构件中的一件或多件组合而成,其结构包括板式、或袋式、或圆筒式,设置在进风机的进风侧;所述的空气优化装置由负离子发生器、或臭氧发生器、或光触媒、或静电除尘装置、或紫外线杀菌构件、或加热装置中的一件或多件组合而成,设置在进风通道中,其中所述的加热装置是采用红外线加热、或者采用电磁加热、或者采用电阻加热的构件,其中电阻加热包含陶瓷加热和石英管加热、红外线加热包括碳晶加热技术,它们均为已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空调的开、关控制是通过空调控制电路来实现的,所述的空调控制电路与控制模块一体化制作或者分体独立制作并与控制模块电气相连,采用无线或有线方式控制空调开或关:采用无线控制时,空调开关器采用已有技术“万能遥控器”的原理设置相关的芯片,使用时,搜索并由芯片记存所需控制的空控制器引出的红外接收装置并按动开、关按键,控制器内的相关电路即记存该空调的开关机调所对应的开关信号编码, 或者将需要被控制的空调的遥控器对准从信号编码。也即:所述的空调控制电路与控制模块一体化制作或者分体独立制作并与控制模块电气相连:采用无线控制时,由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空调控制电路发射已经记存的空调的开关信号编码而控制空调的开或关;采用有线控制时,空调控制电路为实体电线,一端与控制模块相连、另一端与空调室内机上固有的开关接线端子相连,由控制模块控制实体电线的开、合,实现空调的开与关;或者采用电子开关电路、或继电器或交流接触器的机械接点的转换开与合而实现对空调的工作电源的接通与断开,进而实现空调的开与关。所述的进风机和/或排风器采用一个风机或多个风机并行设置,因为多个风机并行设置可以增加风量、减少噪音;所述的空气净化器本体上设置有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所述的室内气体传感器是对探测甲醛、苯、氨气、一氧化碳等各种对人体有害气体的传感器的统称;所述的进风口采用包括手动可调风向和/或风量的风口、或电动可调风向和/或风量的风口;所述的防雨机壳内置有防虫网;所述的通风孔是指为安装空气净化器本体和/或排风器而在专门开凿的贯通室内、外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 
1、空气净化:将***设置为空气净化功能,控制模块打开环路阀、关闭新风阀和排风阀室外空气即被新风阀和排风阀阻隔,进风机和/或排风器工作,室内空气从环风口进入进风通道经过空气净化组件不断循环流通,达到净化。其功效与现行市场上销售和应用的空气净化器一样。 
2、新风换气:通过遥控器或机身功能按键设置新风换气功能,控制模块打开新风阀和排风阀,关闭环风阀,同时启动进风机和排风器,其功用与现行市场上销售和应用的新风***完全一样,主要利用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流通而排除室内污染。 
3、自动排污染:通过遥控器或机身功能按键设置自动排污染功能,当设置在室内的气体传感器检测室内有害气体污染超标时,进风机和排风器启动并引入室外新风不断稀释室内有害气体,同时将室内污染浊气经过排风器排出去。 
4、节能降温:在夏季夜晚,通过遥控器或机身功能按键设置节能降温功能,当室外传感器测得室外温度低至所设置的温度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空调停止工作,当室内温度因空调停 机而上升到设定的数值时,控制模块打开新风阀、排风阀和旁通阀,关闭环风阀,同时启动进风机和排风器,由于旁通阀开启,空气流的绝大部分会绕开空气净化组件的阻力而从旁通阀直接流向进风机,这样可以实现更大的通风量直接流向室内,替代了空调的制冷降温,而是利用引入室外低温空气进入室内降温,既有新风又可节能。 
5、空气优化:本功能是在上述各功能的运行中被启用,空气优化功能是通过设置空气优化件实现的,空气优化件由负离子发生器、或臭氧发生器、或光触媒、或静电除尘装置、或 
加热模块、或紫外线杀菌构件等构件中的一件或多件组合构成,均为已有技术,并已大量 
使用于空气处理的设备中,保障室内空气的安全、清洁和舒适;在冬季,可启动空气优化件的加热模块为室内升温,当遇到极寒气候,可自动控制空调协同制热、升温,当室温上升到设定的数值时控制空调停止制热,同时也可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自身的加热量,既保障室内提温的速度和效果又保障室内接近恒温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室内湿度传感器与室外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进行比较,当室内湿度过大(如>60%)同时室外湿度适宜时(如40%-60%)、或者室内湿度过小而室外湿度适宜时,控制模块启动进风机和排风器,并通过控制进风与排风的风量差异实现调节室内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现行空气净化器的功能进行了全面提升和拓展,具有新风换气、净化空气和“自然空调”等多种功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一机多能,智能控制,是一种全新的、多用途的节能电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方框示意图; 
图2是由轴流风机构成的排风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由离心风机构成的排风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后视图; 
图6是图4的A向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5的B向剖视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的安装使用纵剖示意图; 
图9实施例2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后视图; 
图11是图9的C向剖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D向剖视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3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4是图12的后视图; 
图15是图12的E向剖视示意图; 
图16是图13的F向剖视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4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8是图16的后视图; 
图19是图16的G向剖视示意图; 
图20是图17的H向剖视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5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2是图21的后视图; 
图23是实施例5的正向纵剖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5的纵剖侧向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6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6是图25的后视图; 
图27是图26的I向剖视示意图; 
图28是图27的J向剖视示意图; 
图29是实施例6的安装使用纵剖示意图; 
图30是实施例7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1是图30的后视图; 
图32是图31的K向剖视示意图; 
图33是图32的L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1-机箱及分隔板、含弧形导风板101,2-进风机,3-空气优化件,4-控制模块,5-新风口,6-进风口,7-环风口,8-环路阀,9-新风阀,10-初效过滤网;11-机箱门,12-空气净化组件,13-旁通阀,14-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15-排风口,16-排风阀,17-回风口,18-排风机,19-室内温湿度传感器,20-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1-室内气体传感器,22-室外气体传感器,23-防雨机壳,24-通风管,25-空调,26-墙壁,27-地平线。 
具体实施方式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主要包括空气净化器本体、排风器、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9、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0、室内气体传感器21、室外气体传感器22、防雨机壳23、通风管24并与空调25共同实现空调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其中空气净化器本体包括机箱及分隔板1,进风机2,空气优化件3,控制模块4、含空调控制电路41,新风口5,进风口6,环风口7,环路阀8和/或新风阀9,初效过滤网10,机箱门11,空气净化组件12和/或旁通阀13,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14;排风器包括排风口15、排风阀16、回风口17、排风机18。各实施例图中空调和用于控制空调25的无线发射和接收构件均省略未画。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方框示意图,图2是由轴流风机构成的排风器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由离心风机构成的排风器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5是图4的后视图,图6是图4的A向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5的B向剖视示意图,图8是是实施例1的安装使用纵剖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列举挂壁式多功能空气净化器***的应用,空气净化器本体由机箱及分隔板1,进风机2,空气优化件3,控制模块4、含空调控制电路41,新风口5,进风口6,环风口7,环路阀8,新风阀9,初效过滤网10,机箱门11,空气净化组件12和旁通阀13,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14构成;排风器包括排风机18、排风口15、排风阀16、回风口17,空气净化器本体、排风器、室内温湿度传感 器19、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0、室内气体传感器21、室外气体传感器22、防雨机壳23、通风管24等构成并与空调25共同实现空调多功能空气净化器***。由图可知:防雨机壳23、通风管24、新风口5、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或旁通阀13、进风机2、进风口6依次设置并构成进风通道,环风口7设置在进风通道的新风口5与初效过滤网10之间且位于机箱的底部;新风阀9设置在进风通道中的防雨机壳内;空气净化组件12和旁通阀13并列设置;空气优化件采用负离子发生器并设置在进风通道中;功能按键和显示屏均采用、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的机壳上;排风器单独制作并独立设置,即: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分别制作、设置,排风器采用具有主动排风功能的排风扇,如图2所示,安装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对面的墙壁上(图中省略未画),由控制模块控制其与进风机2同步工作;新风阀9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分别制作并对应新风口5设置在防雨机壳23中;空气净化器本体的新风口5对接通风管24从通风孔的室内侧通向防雨机壳23;将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9和室内气体传感器21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的机壳上,将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0和室外气体传感器22分别安装在室外侧的适当位置上;将进风机2,空气优化件3,环路阀8、新风阀9、排风阀16、空调控制电路41、旁通阀13、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14、排风机18、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9、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0、室内气体传感器21、室外气体传感器22分别与控制模块4电气相连。将需要被控制的空调25的遥控器对准从控制器4引出的红外接收装置并按动开、关按键,控制器4内的相关电路即记存该空调的开关机信号编码,以便控制空调的开机或关机,空调25视图省略未画。下面例举: 
1、空气净化:当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0检测到室外温度过高或过低,如果引入室内会大量抵消空调的功效或者令人无法适应时;或者室外气体传感器22检测到室外严重污染,如果引入室内则会加速损耗空气过滤构件时,应优先选用“空气净化”功能。通过遥控器或机身功能按键将***设置为空气净化功能,控制模块4打开环路阀8、关闭旁通阀13、新风阀9和排风器上的排风阀16,室内外空气即被阻隔,进风机2工作,室内空气从环风口7进入进风通道经过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过滤后,由进风机2将其吹向弧形导风板101、从而使得新风流伴随着负离子一并流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如此不断循环流通而实现空气净化。其功效与现行市场上销售和应用的空气净化器完全一样。 
2、新风换气:通过遥控器或机身功能按键设置新风换气功能,设置风量大小以及选择是否定时等,这时控制模块4控制打开新风阀9、关闭环路阀8,启动进风机2并向排风器发送无线启动信号,负离子发生器也开始工作。室外新风从防雨机壳23进入打开的新风阀9再经通风管24进入新风口5,再经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过滤后,由进风机2将其吹向弧形导风板101、从而使得新风流伴随着负离子一并流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同时,排风机18将室内的浊气向室外排出,如此,从室外引入的新风在室内不断流通,其功能与现行新风***完全一样,该新风功能四季可用。 
3、自动排污染:设定排污染功能,室内气体传感器21即对室内有害气体自行探测,一旦室内有害气体污染超标,控制模块4控制打开新风阀9、关闭环路阀8,启动进风机2并向排风器发送无线启动信号。室外新风从防雨机壳23进入打开的新风阀9再经通风管24进入新风口5,再经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过滤后,由进风机2将其吹向弧形导风板101并流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同时,排风机18将室内的浊气向室外排出,如此,实现室内外空气流通而排除室内空气污染。 
4、节能降温:夏季昼夜温差10℃左右,夏夜可通过遥控器或机身功能按键设置节能降温功能,并设定空调停机温度值以及进风机2和排风机18的启动温度值。一般我们睡眠时卧室门都是关闭的,假如入睡时空调设定温度值为26℃,那么也可设定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停机时温度值为26℃,设定进风机2和排风18的开启温度值为27℃。控制模块4通过微电脑芯片分析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9、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0分别探测的温度并与已设定的空调停机温度值以及进风机2和排风机18的启动温度值进行比较,当室外温度降低至26℃时,控制模块4控制空调进入停机状态。由于空调停机而使室内温度逐渐上升,当室内温度升至27℃时,控制模块4打开的新风阀9、关闭环路阀8、启动进风机2并向排风器发送无线启动信号,负离子发生器也开始工作。室外新风从防雨机壳23进入再经通风管24进入新风口5,再经初效过滤网10,由于旁通13被打开,新风流绕过空气净化组件12的阻力而几乎全部从旁通阀13直接进入进风机2,进风机2将其吹向弧形导风板101、从而使得新风流伴随着负离子一并流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同时,排风机18将室内的浊气向室外排出。 由于旁通阀13的开启,空气流的绝大部分会绕开空气净化组件的阻力而从旁通阀直接流向进风机,这样可以实现更大的通风量替代空调为室内降温,不仅节能,更能因由通风换气而避免空调了整夜闭门和“空调病”。 
5、空气优化功能:空气优化功能是在上述各功能的运行中被启用的,本实施例按“负离子键”即可启动负离子发生器工作,位于进风通道中的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大量负离子随同流动的空气一并从进风口6进入室内,可以改善和保障室内的空气清洁和舒适度。 
实施例2:图9实施例2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0是图8的后视图,图11是图9的C向剖视示意图,图12是图10的D向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排风器单独制作并独立设置,即: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分别制作、设置,排风器采用具有主动排风功能的排风扇,如图2所示,安装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对面的墙壁上(图中省略未画),由控制模块控制其与进风机2同步工作;本实施例的构件及各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与实施例1完全一样,其机箱及分隔板1组成的内部功能区间的形状不同,但各功能区间和构件的相对设置和排列位置依然不变:防雨机壳23、通风管24、新风口5、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或旁通阀13、进风机2、进风口6依次设置并构成进风通道;环风口7设置在进风通道的新风口5与初效过滤网10之间且位于机箱的底部,新风阀9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内进风通道中的新风口5上。旁通阀13设置在空气净化组件12的出风侧与进风机2的进风侧之间;空气优化件3中采用紫外线杀菌灯,该构件对空气进行杀毒为已有技术;功能按键和显示屏均采用并设置在新风机本体的机壳上;没有配置遥控器;新风阀7制作、安装在空气净化器本体中;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使用示意图省略未画。 
1、空气净化:用机身功能按键将***设置为空气净化功能,控制模块4打开环路8、关闭旁通阀13、新风阀9和排风器上的排风阀16,室内外空气即被阻隔,进风机2工作,室内空气从环风口7进入进风通道经过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过滤后,由进风机2将其吹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所有循环流通的空气均被紫外线杀菌;如此不断循环流通而实现空气净化。 
2、新风换气:通过机身功能按键设置新风换气功能,风量大小以及选择是否定时等,这时 控制模块4控制打开新风阀9、关闭环路阀8,启动进风机2并向排风器发送无线启动信号,紫外线杀菌灯也开始点亮。室外新风从防雨机壳23进入经通风管24进入新风口5,再经打开的新风阀9到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过滤后,由进风机2将其吹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所有在进风通道中流通的空气均被紫外线杀菌;同时,排风机18将室内的浊气向室外排出,如此,从室外引入的新风在室内不断流通,其功能与现行新风***完全一样。 
3、自动排污染:设定排污染功能,室内气体传感器21即对室内有害气体自行探测,一旦室内有害气体污染超标,控制模块4启动***工作,排除室内空气污染过程如“新风换气”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4、节能降温:夏夜,用机身功能按键设置节能降温功能,当室外温度降低至设定的温度值时,控制模块4控制空调进入停机状态。由于空调停机而使室内温度逐渐上升,当室内温度升至限定的温度值时,控制模块4打开的新风阀9、关闭环路阀8、启动进风机2并向排风器发送无线启动信号,紫外线杀菌灯亮。室外新风从防雨机壳23进入再经通风管24进入新风口5,再经初效过滤网10,由于旁通13被打开,新风流绕过空气净化组件12的阻力而几乎全部从旁通阀13直接进入进风机2并流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所有在进风通道中流通的空气均被紫外线杀菌;同时,排风机18将室内的浊气向室外排出。由于旁通阀13的开启,更大的通风量替代空调为室内降温,不仅节能,更避免了“空调病”。 
5、空气优化:空气优化功能是在上述各功能的运行中被启用的,本实施例设置紫外线杀菌灯,所有在进风通道中流通的空气均被紫外线杀菌,改善和保障室内的空气清洁和舒适度。 
实施例3:图13是实施例3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4是图12的后视图,图15是图12的E向剖视示意图,图16是图13的F向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排风器单独制作并独立设置,即: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分别制作、设置,排风器采用具有主动排风功能的排风扇,如图2所示,安装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对面的墙壁上(图中省略未画),由控制模块控制其与进风机2同步工作;本实施例的构件及各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与实施例1完全一样,各功能区间和构件的相对位置和排列顺序依然不变:防雨机壳23、通风管24、新风口5、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或旁通阀13、进风机2、进风口6依次设置并构成进风通 道;环风口7设置在进风通道的新风口5与初效过滤网10之间且位于机箱的底部且对应设置有环路阀8。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在机箱的背面和左右侧均设置了新风口,此三个新风口在实际使用时只用一个,其余新风口予以盖塞即可。这样的设置,可以适应不同房型的墙壁结构而便利地选择安装的方位;新风阀9设置在防雨机壳23内,以灵活适应不同侧面的新风口所需的对应连;根据技术方案:旁通阀13设置在空气净化组件12的出风侧与进风机2的进风侧之间。本实施例新风换气、节能降温、空气净化、自动排污染、空气优化、湿度调节功能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图17是实施例4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8是图16的后视图,图19是图16的G向剖视示意图,图20是图17的H向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排风器单独制作并独立设置,即: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分别制作、设置,排风器采用具有主动排风功能的排风扇,如图2所示,安装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对面的墙壁上(图中省略未画),由控制模块控制其与进风机2同步工作;未设置旁通阀,而是采用圆筒形空气净化组件12,从几何原理可知:在同样的空间内采用圆筒形空气净化组件12的展开面积,也即通风面比板式结构要大得多。常用的圆筒形空气净化组件多为活性炭滤芯与HEPA过滤层进行空气过滤,其构件一端开放状,另一端是封闭状,图中是将开放端对应进风机2的进风口设置。各功能区间和构件的相对设置和排列位置依然不变:防雨机壳23、通风管24、新风口5、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进风机2、进风口6依次设置并构成进风通道;环风口7设置在进风通道且在新风口5和初效过滤网10之间,位于机箱的底部并对应设置有环路阀8,空气优化件3采用紫外线杀菌灯;新风口5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的背面,其上设置有新风阀9。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使用示意图省略未画。 
1、空气净化:用机身功能按键将***设置为空气净化功能,控制模块4打开环路8、关闭新风阀9和排风器上的排风阀16,室内外空气即被阻隔,进风机2工作,室内空气从环风口7进入进风通道经过初效过滤网10、再从空气净化组件12的外壁进入内腔过滤后而流向进风机2的进风口,然后由进风机2将其吹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所有循环流通的空气均被紫外线杀菌;如此不断循环流通而实现空气净化。 
2、新风换气:通过机身功能按键设置新风换气功能,风量大小以及选择是否定时等,这时控制模块4控制打开新风阀9、关闭环路阀8,启动进风机2并向排风器发送无线启动信号,紫外线杀菌灯也开始点亮。室外新风从防雨机壳23进入经通风管24进入新风口5,再经打开的新风阀9到初效过滤网10、再从空气净化组件12的外壁进入内腔过滤后而流向进风机2的进风口,然后由进风机2将其吹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所有在进风通道中流通的空气均被紫外线杀菌;同时,排风机18将室内的浊气向室外排出,如此,从室外引入的新风在室内不断流通,其功能与现行新风***完全一样。 
3、自动排污染:设定排污染功能,室内气体传感器21即对室内有害气体自行探测,一旦室内有害气体污染超标,控制模块4启动***工作,排除室内空气污染过程如“新风换气”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4、节能降温:夏夜,用机身功能按键设置节能降温功能,当室外温度降低至设定的温度值时,控制模块4控制空调进入停机状态。由于空调停机而使室内温度逐渐上升,当室内温度升至限定的温度值时,控制模块4打开的新风阀9、关闭环路阀8、启动进风机2并向排风器发送无线启动信号,紫外线杀菌灯亮。室外新风从防雨机壳23进入再经通风管24进入新风口5,再经初效过滤网10、再从空气净化组件12的外壁进入内腔过滤后而流向进风机2的进风口,然后由进风机2将其吹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所有在进风通道中流通的空气均被紫外线杀菌;同时,排风机18将室内的浊气向室外排出。由于旁通阀13的开启,更大的通风量替代空调为室内降温,不仅节能,更避免了“空调病”。 
5、空气优化:空气优化功能是在上述各功能的运行中被启用的,本实施例设置紫外线杀菌灯,所有在进风通道中流通的空气均被紫外线杀菌,改善和保障室内的空气清洁和舒适度。 
实施例5:图21是实施例5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2是图21的后视图,图23是实施例5的正向纵剖示意图,图24是实施例5的纵剖侧向示意图。如实施例4所述:常用的圆筒形空气净化组件多为活性炭滤芯与HEPA过滤层进行空气过滤,其构件一端开放状,另一端是封闭状,图中是将开放端对应进风机2的进风口设置,本实施例采用两端均为开放贯通的圆筒形空气净化组件,将旁通阀13设置在筒形空气净化组件12的一端,将另一开放端对 应进风机2的进风口设置。但旁通阀13与空气净化组件12仍然是并列设置的关系,因为进风通道中的空气流可以同时通过二者。各功能区间和构件的相对设置和排列位置依然不变:防雨机壳23、通风管24、新风口5、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或旁通阀13、进风机2、进风口6依次设置并构成进风通道,在机箱的两侧均设置环风口7并对应设置有环路阀8,位于在进风通道中的新风口5和初效过滤网10之间;排风阀16对应排风口15而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内部。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使用示意图省略未画,其空气净化、自动排污染、新风换气、空气优化等功能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方法与实施例4完全一样,在此不再赘述。只是在节能降温运行时,控制模块4在打开新风阀9、排风阀16的同时打开旁通阀13,室外新风从防雨机壳23进入再经通风管24进入新风口5,再经初效过滤网10后直接通过旁通阀13进入进风机2的进风口,然后由进风机2将其吹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提高室外低温空气的通风量为室内更好地降温。 
实施例6:图25是实施例6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6是图25的后视图,图27是图26的I向剖视示意图,图28是图27的J向剖视示意图,图29是实施例6的安装使用纵剖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将空气净化器本体与排风器一体化设置,从图25可知,为适应不同的安装场所,根据实施方案“空气净化器本体的一个或多个侧面设置有新风口5和排风口15”:在本实用新型的背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新风口5;从图29可见,新风阀9和排风阀16均设置在防雨机壳23中;由图可知:防雨机壳23、通风管24、新风口5、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或旁通阀13、进风机2、进风口6依次设置并构成进风通道,由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可知:当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一体化制作时,将其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中,回风口17、初效过滤网10、排风机18、排风口15、通风管24、防雨机壳23依次设置并构成排风通道,在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设置有环风口7及其对应的环路阀8;空气净化组件12和旁通阀13并列设置;空气优化件采用负离子发生器并设置在进风通道中;功能按键和显示屏均采用、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的机壳上;空气净化器本体的新风口5对接通风管14从通风孔的室内侧通向防雨机壳23;将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9和室内气体传感器21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的机壳上,将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0和室外气体传感器22分别安装在室外 侧的适当位置上;将进风机2,空气优化件3,环路阀8、新风阀9、排风阀16,空调控制电路41,旁通阀13,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14、排风机18、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9、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0、室内气体传感器21、室外气体传感器22分别与控制模块4电气相连,因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实施,故未画出具体的物理布线图。将需要被控制的空调25的遥控器对准从控制器4引出的红外接收装置并按动开、关按键,控制器4内的相关电路即记存该空调的开关机信号编码,以便控制空调的开机或关机,空调25视图省略未画。下面例举: 
1、空气净化:通过遥控器或机身功能按键将***设置为空气净化功能,控制模块4打开环路8、关闭旁通阀13、新风阀9和排风阀16,室内外空气即被阻隔,进风机2和排风机18工作,室内的浊气被排风机18从回风口17吸入,但因排风口15被关闭、而环风口7已打开,室内的空气转而通过环风口7进入进风通道,并经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过滤后,由进风机2将伴随着负离子一并吹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如此不断循环流通而实现空气净化。其功效与现行市场上销售和应用的空气净化器完全一样。 
2、新风换气:通过遥控器或机身功能按键设置新风换气功能,设置风量大小以及选择是否定时等,这时控制模块4控制打开新风阀9和排风阀16、关闭环路阀8,启动进风机2和排风机18,负离子发生器也开始工作。室外新风从防雨机壳23进入打开的新风阀9再经通风管24进入新风口5,再经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过滤后,由进风机2将其伴随着负离子一并吹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同时,排风机18将室内的浊气从回风口17吸入并从排风口15流入通风管24,再通过排风阀16而从防雨机壳23向室外排出,如此,从室外引入的新风在室内不断流通,其功能与现行新风***完全一样。 
3、自动排污染:设定排污染功能,室内气体传感器21即对室内有害气体自行探测,一旦室内有害气体污染超标,打开新风阀9和排风阀16、关闭环路阀8,启动进风机2和排风机18,负离子发生器也开始工作。室内外空气交换流通而排除室内空气污染,***运行如上述“新风换气”完全一样,室内外空气流通在此不再赘述。 
4、节能降温:夏夜,可通过遥控器或机身功能按键设置节能降温功能,控制模块4通过微 电脑芯片分析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9、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0分别探测的温度并与已设定的空调停机温度值以及进风机2和排风机18的启动温度值进行比较,当室外温度降低至设定的温度值时,控制模块4控制空调进入停机状态。由于空调停机而使室内温度逐渐上升,当室内温度升至限定的温度值时,控制模块4打开的新风阀9和排风阀16、关闭环路阀8、启动进风机2和排风机18,负离子发生器也开始工作。室外新风经防雨机壳23内的打开的新风阀9进入再经通风管24进入新风口5,再经初效过滤网10,由于旁通13被打开,新风流绕过空气净化组件12的阻力而几乎全部从旁通阀13直接进入进风机2,进风机2将其伴随着负离子一并吹向进风口6而进入室内;同时,排风机18将室内的浊气从回风口17吸入并从排风口15流入通风管24,再通过排风阀16而从防雨机壳23向室外排出。由于旁通阀13的开启,空气流的绝大部分会绕开空气净化组件的阻力而从旁通阀直接流向进风机,这样可以实现更大的通风量替代空调为室内降温,不仅节能,更能因由通风换气而避免空调了整夜闭门和“空调病”。 
5、空气优化:空气优化功能是在上述各功能的运行中被启用的,本实施例按“负离子键”即可启动负离子发生器工作,位于进风通道中的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大量负离子随同流动的空气一并从进风口6进入室内,可以改善和保障室内的空气清洁和舒适度。 
实施例7:图30是实施例7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1是图30的后视图,图32是图31的K向剖视示意图,图33是图32的L向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将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一体化设置,并位于其顶部;安装使用图省略未画。其新风换气、节能降温、自动排污染、空气优化、湿度调节均与实施例6完全一样,在此不予赘述。空气净化功能运行与实施例6不同:空气净化时控制模块4仅控制进风机2工作、排风机18不工作,空气净化时的空气流通路径与实施例3中所述的“空气净化”完全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均可通过室内湿度传感器与室外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进行比较,当室内湿度过大(如>60%)同时室外湿度适宜时(如40%-60%)、或者室内湿度过小而室外湿度适宜时,控制启动进风机2和排风器进行通风换气,通过控制进风与排风的风量差异实现调节室内湿度。 
以上只是几个实施例,应该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还可做出外形的变换或改进,或增加一些产品装配时的衔接式的连接件、密封件、减震件等,或者减少部分构件或功能,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但凡涉及在进风通道的新风口与初效过滤网之间设置环风口或环路阀、或者在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设置环风口或环路阀的设计,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方案与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包括空气净化器本体、排风器、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9)、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0)、室内气体传感器(21)、室外气体传感器(22)、防雨机壳(23)、通风管(24)构成并与空调(25)共同实现有新风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其中空气净化器本体包括机箱及分隔板(1),进风机(2),空气优化件(3),控制模块(4)、内含空调控制电路(41),新风口(5),进风口(6),环风口(7),环路阀(8),新风阀(9),初效过滤网(10),机箱门(11),空气净化组件(12)和/或旁通阀(13),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14);排风器包括排风口(15)、排风阀(16)、回风口(17)、排风机(18),其特征在于:当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分别制作、设置时,所述的防雨机壳(23)、通风管(24)、新风口(5)、初效过滤网(10)、空气净化组件(12)或旁通阀(13)、进风机(2)、进风口(6)依次设置并构成进风通道,在进风通道的新风口(5)与初效过滤网(10)之间设置有环风口(7),环风口(7)上设置有环路阀(8);当排风器与空气净化器本体一体化制作时,将其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中并与控制模块(4)电气相连,回风口(17)、初效过滤网(10)、排风机(18)、排风口(15)、通风管(24)、防雨机壳(23)依次设置并构成排风通道,在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设置有环风口(7)及其对应的环路阀(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阀(9)对应新风口(5)而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内部、或设置在新风口(5)与防雨机壳(23)之间、或与防雨机壳(23)一体化设置,排风阀(16)对应排风口(15)而设置在空气净化器本体内部或设置在新排风口(15)与防雨机壳(23)之间、或与防雨机壳(23)一体化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控制电路(41)与控制模块(4)一体化制作或者分体独立制作并与控制模块(4)电气相连:采用无线控制时,由控制模块(4)通过控制空调控制电路(41)发射已经记存的空调(25)的开关信号编码而控制空调的开或关;采用有线控制时,空调控制电路(41)为实体电线,一端与控制模块(4)相连、另一端与空调室内机上固有的开关接线端子相连,由控制模块(4)控制实体电线的开、合,实现空调的开与关;或者采用电子开关电路、或继电器或交流接触器的机械接点的转换开与合而实现对空调(25)的工作电源的接通与断开,进而实现空调的开与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净化组件(12)是指用于过滤、消杀空气中的尘埃、毒菌的构件,由过滤网、活性炭滤芯、HEPA过滤层、静电除尘装置构件中的一件或多件组合而成,其结构包括板式、或袋式、或圆筒式,设置在进风机(2)的进风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优化件(3)由负离子发生器、或臭氧发生器、或光触媒、或静电除尘装置、或紫外线杀菌构件、或加热装置中的一件或多件组合而成,设置在进风通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机(2),空气优化件(3),环路阀(8),空调控制电路(41),空气净化组件(12)和/或旁通阀(13),功能按键和/或显示屏(14)、排风阀(16)、排风机(18)、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9)、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0)、室内气体传感器(21)、室外气体传感器(22)分别与控制模块(4)电气相连并共同与空调(25)组成有新风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机(2)和/或排风机(18)采用一个或多个风机并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旁通阀(13)与空气净化组件(12)并列设置、或者设置在空气净化组件(12)与进风机(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净化器本体的一个或多个侧面设置有新风口(5)和排风口(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6)采用包括手动可调风向和/或风量的风口、或电动可调风向和/或风量的风口。
CN201420399445.7U 2014-07-11 2014-07-11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43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9445.7U CN204043061U (zh) 2014-07-11 2014-07-11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99445.7U CN204043061U (zh) 2014-07-11 2014-07-11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43061U true CN204043061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43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9944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43061U (zh) 2014-07-11 2014-07-11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4306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1315A (zh) * 2014-12-30 2015-04-08 上海永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静电新风全热交换的一体式室内净化器
CN106288242A (zh) * 2016-10-18 2017-01-04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多用网络智能控制空调***
CN106801952A (zh) * 2017-03-30 2017-06-06 谢红卫 室内等离子静电空气净化设备及运行方法
TWI634291B (zh) * 2017-11-16 2018-09-01 建國科技大學 Cycle control system device with improved indoor air quality
US20220265888A1 (en) * 2021-02-19 2022-08-25 LENS Therapies, LLC Air purifying device
EP4050266A1 (en) * 2021-02-24 2022-08-31 Guangdong Giwee Technology Co., Ltd. Kitch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1315A (zh) * 2014-12-30 2015-04-08 上海永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静电新风全热交换的一体式室内净化器
CN104501315B (zh) * 2014-12-30 2018-05-04 上海永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静电新风全热交换的一体式室内净化器
CN106288242A (zh) * 2016-10-18 2017-01-04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多用网络智能控制空调***
CN106801952A (zh) * 2017-03-30 2017-06-06 谢红卫 室内等离子静电空气净化设备及运行方法
TWI634291B (zh) * 2017-11-16 2018-09-01 建國科技大學 Cycle control system device with improved indoor air quality
US20220265888A1 (en) * 2021-02-19 2022-08-25 LENS Therapies, LLC Air purifying device
EP4050266A1 (en) * 2021-02-24 2022-08-31 Guangdong Giwee Technology Co., Ltd. Kitch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43061U (zh)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203083086U (zh) 智能联动节能新风机
CN204043133U (zh) 新风及内循环净化***
CN105240947A (zh)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204648544U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和***以及建筑***和被动式建筑物
CN204574262U (zh) 新风空调
CN203533798U (zh) 多功能智控新风***
CN203893367U (zh) 一种双循环新风机
CN105276693A (zh) 有新风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03615511U (zh) 多功能窗式新风机
CN204285721U (zh) 一种新风***
CN204084598U (zh) 多功能空调***
CN104848424A (zh) 多功能新风机及其应用
CN203533710U (zh) 全能智控空气调节***
CN102809203A (zh) 一种新风节能***的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40118A (zh) 除湿净氧***
CN203533730U (zh) 带窗帘的窗式新风机
CN201391963Y (zh) 居住环境智能温控换气***
CN202692254U (zh) 有新风口的节能空调
CN107859464A (zh) 智能多功能温度空气质量调控窗
CN103512142A (zh) 联动空调的多功能高节能新风***
CN202868925U (zh) 新风节能***
CN206469395U (zh) 新风***
CN204063299U (zh) 有新风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02813655U (zh) 与空调联动的新风节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