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8503U -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8503U
CN203938503U CN201420366114.3U CN201420366114U CN203938503U CN 203938503 U CN203938503 U CN 203938503U CN 201420366114 U CN201420366114 U CN 201420366114U CN 203938503 U CN203938503 U CN 203938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water
chamber
sea water
pressure
infil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661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良锁
靳世平
黄素逸
郭少博
谭凯
丁文武
王喜云
梁鑫
谭景艺
周宇
刘小康
杨洪雷
曾志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203661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8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8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85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浓度差动力单元、海水淡化单元以及位于两个单元间的压力传递元件。浓度差动力单元包括中空的一号海水腔和与之相邻的中空的浓海水腔以及位于两腔室间的渗透膜,该单元用于将不同浓度的海水间的盐差能转化为静压力。海水淡化单元包括中空的二号海水腔和与之相邻的中空的淡水腔以及位于两腔室间只允许水分子透过的反渗透膜,在静压力下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从而进行海水淡化。压力传递元件可以移动或者变形,通过自身的位移或者变形而将静压力传递给二号海水腔。该装置结构紧凑,仅利用海水盐差能进行海水淡化,不消耗高品位能源,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盐差能的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的海上岛屿和岩礁淡水资源稀缺,迫切需要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制备淡水,传统海水淡化的技术主要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膜法。其中,蒸馏法和反渗透膜法是主要的淡化方法,两者都依赖电能,传统用于发电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面临枯竭,并且电能无法传送至偏远岛屿,因此利用电能的海水淡化技术不能适应偏远岛屿,利用电能的海水淡化技术中需要使用泵等动力辅助设备,致使其装置的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维护与运行成本高。
盐差能是海水和淡水之间或两种不同浓度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是海洋能中能量密度最大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据估算,我国沿海盐差能资源蕴藏量约为3.9×1015J。基于半透膜的压力延滞渗透(简称为PRO)***是目前提取盐差能的方式之一,反渗透(简称RO)是与PRO相对的技术,其在外界提供的压力下通过离子膜将浓度较高海水中的溶剂反向渗透到离子膜的另一侧,可以用于海水淡化。
目前,RO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技术,但是该反渗透***工作过程需要外界加压设备提供压力,传统方法中该压力是通过电能提供,需要消耗大量的高品位能源,成本高且污染环境,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盐差能的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其目的在于将基于半透膜的压力延滞渗透技术(简称PRO)和反渗透技术(简称RO)巧妙的结合起来,利用PRO***获得静压力为RO***提供动力源,再利用RO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由此解决传统方法中利用RO技术进行海水淡化需要消耗高品位能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用于利用海水的盐差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其特征在于,包括浓度差动力单元和海水淡化单元,以及位于两个单元间用于分隔两个单元且将所述浓度差动力单元压力传递给所述海水淡化单元的压力传递元件,其中,
浓度差动力单元,其包括中空的一号海水腔和与之相邻的中空的浓海水腔以及位于两腔室间以用于分隔两腔室且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的渗透膜,所述浓度差动力单元用于将不同浓度的海水间的盐差能转化为静压力;
海水淡化单元,其包括中空的二号海水腔和与之相邻的中空的淡水腔以及位于两腔室间以用于分隔两腔室且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反渗透膜,所述海水淡化单元在静压力下利用反渗透膜将水与杂质分离,进行海水淡化;
压力传递元件,其位于所述浓海水腔和所述二号海水腔间,可以移动或者变形,以用于分隔所述的浓海水腔和二号海水腔且将浓海水腔内的静压力通过自身的位移或者变形而传递给所述二号海水腔;
一号海水腔和浓海水腔内分别充满不同浓度的海水且浓海水腔内海水浓度高于一号海水腔内海水浓度时,在渗透压的作用下,一号海水腔内水分子透过渗透膜进入浓海水腔内,浓海水腔内体积增大而形成静压力,通过使压力传递元件移向海水淡化单元的二号海水腔,使得二号海水腔内受静压力作用而完成海水淡化。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传递元件与浓海水腔和二号海水腔之间的壁面紧密接触以形成密封,用于防止浓海水腔和二号海水腔间形成泄漏,其优选为可变移动的活塞或可变形的硅胶膜。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海水腔与浓海水腔间的渗透膜被第一多孔抗变形固定板固定和支撑,以防止所述渗透膜在不同浓度海水的盐差能作用下破裂;所述二号海水腔与淡水腔间的反渗透膜被第二多孔抗变形固定板固定和支撑,以防止所述反渗透膜在二号海水腔内的压力作用下变形移动。
进一步的,第一多孔抗变形板被固定在一号海水腔和浓海水腔间的壁面上,以防止其在浓海水腔内海水作用下移动而消耗静压力;第二多孔抗变形板被固定在二号海水腔和淡水腔间的壁面上,以防止其在二号海水腔内海水作用下移动而消耗压力能,从而保证由浓度差动力单元提供的静压力全部作用于海水淡化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海水腔、所述浓海水腔以及所述二号海水腔均在各自腔室的相对的两个壁面的管道上分别安装有入口阀门、出口阀门,以分别用于海水的进入和排出,所示淡水腔仅在其一个壁面管道上安装有出口阀门,以用于获得的淡水的排出。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海水淡化***,其包括至少二个如上所述的装置进行相互串联,其中,下一级所述装置的二号海水腔入口阀门所在的管道连通上一级所述装置淡水腔出口阀门所在的管道,以用于对海水进行多级淡化得到纯度更高的淡水。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仅利用不同浓度海水间的盐差能进行海水淡化,与现有的海水淡化***相比,它无需借用电能等高品位的能源,其制取淡水的原料都取自于自然,不存在任何污染环境的问题,绿色环保,经济适用。
2、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紧凑,无需外加电机和泵等驱动设备,可长期稳定的运行,无高压原件,不存在***和泄露等安全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海水淡化方法,由于仅仅利用不同浓度海水的盐差能,对于缺乏能源供应的偏远海岛,其不受恶劣地域条件的限制即可进行海水淡化,从而能为人们的海上活动扩展空间。
4、本实用新型方法中将盐差能通过渗透膜转化为静压力能,同时将静压力能转化为淡化海水的动力,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盐差能,与现有技术中利用盐差能发电等利用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方法大大提高了盐差能能源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压力传递元件为活塞的海水淡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压力传递元件为硅胶膜的海水淡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1-左侧固定环          2-渗透膜           3-第一多孔抗变形板
4-左侧法兰            5-左侧法兰螺栓     6-左侧端盖
7-海水入口阀门        8-浓海水入口阀门   9-淡海水入口阀门
10-压力传递元件       11-箱体            12-右侧端盖
13-右侧法兰螺栓       14-反渗透膜        15-第二多孔抗变形板
16-右侧固定环         17-管道与箱体焊缝  18-淡水出口阀门
19-淡海水出口阀门     20-浓海水出口阀门  21-海水出口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水淡化装置,不同的是图1中压力传递元件为活塞,图2中压力传递元件为硅胶膜。图1和图2中的水平方向的箭头表示溶剂的渗透方向,在此,溶剂即为水。
图1和图2中均具有四个腔室,分别为作为一号海水腔的腔室A、作为浓海水腔的腔室B、作为二号海水腔的腔室C以及作为淡水腔的腔室D,四个腔室组成了箱体11的内部空间,腔室A和腔室B以及两者之间设置的渗透膜2组成浓度差动力单元,腔室C和腔室D以及两者之间设置的反渗透膜14组成海水淡化单元。其中,第一多孔抗变形板3用于支撑渗透膜2,左侧固定环1用于将第一多孔抗变形板3固定在箱体11的左边壁上。同样的,第二多孔抗变形板15用于支撑反渗透膜14,右侧固定环16用于将第二多孔抗变形板15固定在箱体11的右边壁上。左右两侧支架固定环1和16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相同的支架固定环卡在箱体的凹槽内,图中没有画出凹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其为凹槽,还可以是其他的固定方式,通过卡在凹槽内而分别用于将左右两侧的第一、第二多孔抗变形板的两端固定在箱体的上下壁上,从而使左右两侧的多孔抗变形板牢固固定在箱体11上。
浓度差动力单元和海水淡化单元之间设置有压力传递元件10,以用于将浓度差动力单元利用盐差能获得的静压力传递给海水淡化单元,从而使利用RO技术使海水淡化单元在外界压力作用下进行海水淡化。压力传递元件10优选为可移动的活塞或者硅胶膜,但是本实用新型对压力传递元件的材料、结构形式以及与箱体的固定方式不进行限制,只要其可以传递压力且与箱体的密封性较好即可。
左侧焊接法兰4是焊接在箱体壁用于密封连接的连接板,其与左侧端盖6通过左侧法兰螺栓5紧固,为了保证密封性这两者间夹有密封圈(密封圈并没有在图中画出),即完成了箱体的左侧的密封。同样的,右侧焊接法兰是焊接在箱体11壁用于密封连接的连接板,其与右侧端盖6通过右侧法兰螺栓13紧固,为了保证密封性这两者间夹有密封圈(密封圈并没有在图中画出),即完成了箱体右侧的密封。
腔室A处箱体的两侧的壁上分别装置有海水入口管道和海水出口管道,以用于海水的进入腔室A和排出腔室A,在海水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上分别装有海水入口阀7和海水出口阀21,以分别控制各自管道的开闭。同样的,腔室B处的箱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装置有浓海水入口管道和浓海水出口管道,以用于浓海水的进入腔室B和排出腔室B,在浓海水入口管道和浓海水出口管道上分别装有浓海水入口阀8和浓海水出口阀20,以分别控制各自管道的开闭。同样的,腔室C处箱体的两侧的壁上分别装置有淡海水入口管道和淡海水出口管道,以用于淡海水的进入腔室C和排出腔室C,在淡海水入口管道和淡海水出口管道上分别装有淡海水入口阀9和淡海水出口阀19,以分别控制各自管道的开闭。与前三个腔室不同的是,腔室D仅在箱体一侧的壁上开有淡水出口管道,在该管道上设置有淡水出口阀18,用于排出获得的淡水。本实用新型中,海水入口阀7与淡水出口阀18是常开阀门,其他阀门根据需要开闭。
本实施例中,17为管道与箱体焊缝,即箱壁上的入口管道以及出口管通过焊接与箱体实现连接,但本实用新型中不对其固定方式进行限定。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当腔室A和腔室B中分别充满海水、浓海水时,当两者浓度存在浓度差时,在腔室A和腔室B之间的渗透膜作用下,溶质浓度较低的腔室A内的溶剂(本实施例中溶剂即为水分子)通过渗透膜进入溶质浓度较高的腔室B内,进腔室B内的溶剂增多,结果是腔室B内部压力增大,浓度变低。
一方面,腔室B内压力增大后致使与其内部海水挤压压力传递元件使其向海水淡化单元的方向移动,同时使位于压力传递元件另一侧并与之接触的腔室C内的淡海水受压,淡海水在压差能作用下水分子透过反渗透膜到达腔室D,完成了海水淡化。
另一方面,由于腔室B内的溶剂不断增加,其浓度逐渐下降,当腔室B内海水的浓度下降到与腔室A内的海水的浓度相平衡时,腔室A内溶剂不再进入腔室B内,腔室B内的体积不再增大,也不能推动压力传递元件向海水淡化单元移动,海水淡化单元失去压力作用,无法进行反渗透过程。此时,需要更换腔室B内的海水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增加腔室B内海水浓度使其恢复为浓度较高的海水。
本实用新型中,为使生产的淡水更加纯净,可将图1所示的装置逐级串联起来,即上一级的淡水出口与下一级的淡海水入口相连接,如此可提高淡水的纯度。本实施例中,只给出了一级海水淡化装置,但本实用新型中不对淡化装置的级数进行限制,其串联生产更纯净的淡水的装置和方法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时,海水为由当地海水浓度确定,浓海水是比海水中溶质浓度更高的海水,淡海水是比海水浓度低的海水。本实用新型中,海水的浓度高低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具体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用新型中不进行具体限定。
应用本实用新型时,进入装置内的海水和淡海水首先经过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泥沙及其他的颗粒杂质保证渗透膜与反渗透膜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中,海水、浓海水、淡海水预处理设备均未给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既节能经济性又好的前处理设备。
应用本实用新型时,高低浓度海水各自浓度的确定决定了两者之间的浓度差,而浓度差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海水淡化的效果,理论上浓度差越大,浓度差动力单元提供的压力差越大,海水淡化的效果越好。根据实际使用中渗透膜的性质,确定该膜使用寿命较长时候对应的浓度差,具体情况根据生产实际综合衡量和选择,本实用新型中不进行具体限定。
应用本实用新型时,高低浓度海水各自对应腔室的容积大小根据海水淡化所需的压力差、高低浓度海水通过渗透后最终平衡的体积比来确定,本实用新型中不进行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渗透膜、反渗透膜根据各自两侧海水的浓度选取,本实用新型中不进行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优先选用抗变形能力强的,不易被海水腐蚀的材料,本实用新型不进行具体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利用海水的盐差能进行海水淡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浓度差动力单元和海水淡化单元,以及位于两个单元间用于分隔两个单元且将所述浓度差动力单元获取的压力能传递给所述海水淡化单元的压力传递元件,其中,
浓度差动力单元,其包括中空的一号海水腔和与之相邻的中空的浓海水腔以及位于两腔室间的渗透膜,由于该渗透膜存在,盐度较小的一号海水腔中海水中水分子可在盐差能作用下渗透到盐度较大的浓海水腔中,并由于液体的可压缩性差,使得浓海水腔压力增大,实现将盐差能渗透压转化为静压力;
压力传递元件,其可在浓海水腔的静压力增大时移动或者变形,从而将所述静压力传递给所述海水淡化单元;
海水淡化单元,其包括中空的二号海水腔和与之相邻的中空的淡水腔以及位于两腔室间用于分隔两腔室且只允许二号海水腔内海水中的水分子渗透到淡水腔的反渗透膜,所述二号海水腔受所述静压力作用从而使二号海水腔中的海水中水分子通过所述反渗透膜进入淡水腔,实现海水淡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传递元件优选为可移动的活塞或可变形硅胶膜,其位于浓海水腔和二号海水腔之间以用于传递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号海水腔与浓海水腔间的渗透膜被第一多孔抗变形固定板固定和支撑,以防止所述渗透膜在不同浓度海水的盐差能作用下移动或者破裂;
所述第一多孔抗变形固定板被固定在一号海水腔和浓海水腔之间,以防止其在浓海水腔内海水作用下移动而消耗静压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号海水腔与淡水腔间的反渗透膜被第二多孔抗变形固定板固定和支撑,以防止所述反渗透膜在二号海水腔内的压力作用下移动或者破裂;
所述第二多孔抗变形板被固定在二号海水腔和淡水腔间,以防止其在二号海水腔内海水作用下移动而消耗静压力,从而保证由浓度差动力单元提供的静压力全部作用于海水淡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海水腔、所述浓海水腔以及所述二号海水腔均在各自腔室的相对的两个壁面上安装有管道,且相对两个壁面的管道上分别安装有入口阀门、出口阀门,以分别用于海水的进入和排出,所述淡水腔仅在其一个壁面安装有管道,且该管道上安装有出口阀门,以用于海水淡化获得的淡水的排出。
6.一种海水淡化***,其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海水淡化装置进行相互串联,其中,串联形成的下一级所述的装置的二号海水腔入口阀门所在的管道连通上一级所述装置的淡水腔出口阀门所在的管道,以用于进行多级海水淡化得到纯度更高的淡水。
CN201420366114.3U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8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6114.3U CN203938503U (zh)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6114.3U CN203938503U (zh)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8503U true CN203938503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7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6611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8503U (zh)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850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8158A (zh) * 2014-07-02 2014-10-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07155972A (zh) * 2017-06-21 2017-09-15 厦门中研融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淡水海水转化方法及循环利用***
CN110272171A (zh) * 2019-07-25 2019-09-24 江南大学 一种同步回收水和电能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WO2020146957A1 (es) 2019-01-18 2020-07-23 Investigaciones Forestales Bioforest S.A. Batería industrial de gradiente salino y método asociado
CN112408548A (zh) * 2020-10-20 2021-02-26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凡纳滨对虾大规格苗种培育用水淡化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8158A (zh) * 2014-07-02 2014-10-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04098158B (zh) * 2014-07-02 2016-04-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07155972A (zh) * 2017-06-21 2017-09-15 厦门中研融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淡水海水转化方法及循环利用***
WO2020146957A1 (es) 2019-01-18 2020-07-23 Investigaciones Forestales Bioforest S.A. Batería industrial de gradiente salino y método asociado
CN110272171A (zh) * 2019-07-25 2019-09-24 江南大学 一种同步回收水和电能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2408548A (zh) * 2020-10-20 2021-02-26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凡纳滨对虾大规格苗种培育用水淡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8158B (zh)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方法
CN203938503U (zh)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
Gud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covery in reverse osmosis
CN106379961A (zh) 多段反渗透海水淡化耦合盐差能发电***
CN202811178U (zh) 渗透压法盐差能发电装置
CN102747717A (zh) 利用潮汐能发电、淡化海水装置
WO2021012440A1 (zh) 一种同步回收水和电能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2040261A (zh) 一种水压自动换位能量回收装置
CN104176847A (zh) 海水淡化技术
CN106277188A (zh) 一种船载式波浪能海水淡化装置
CN202185260U (zh) 一种正向渗透设备
CN204159218U (zh) 正渗透***
CN102974220A (zh) 三缸反渗透海水淡化浓海水能量回收***
CN112759009A (zh) 基于波浪能转化的压力油直驱海水淡化***
CN203229405U (zh)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气液变送***及海水淡化***
CN109553167B (zh) 一种利用洋流自主发电淡化海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2900712A (zh) 气体增压泵及应急式气能多功能净化水***
CN102507245B (zh) 用于测试能量回收装置的测试装置
CN202558705U (zh) 一种直接利用风能的海水淡化***
CN204237668U (zh) 一种节能污水厂二级生化出水除盐***
CN106745518B (zh)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及反渗透的双行程海水淡化装置
CN201080447Y (zh) 置于深水中的反渗透装置
CN101353192A (zh) 置于深水中的反渗透装置
CN202942816U (zh) 一种反渗透膜的性能测试设备
CN101863531A (zh) 零能耗深海海水淡化一体机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