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70398U - 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70398U
CN203870398U CN201420192653.XU CN201420192653U CN203870398U CN 203870398 U CN203870398 U CN 203870398U CN 201420192653 U CN201420192653 U CN 201420192653U CN 203870398 U CN203870398 U CN 203870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ceiving
receiving element
location division
driver element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26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金莲
李永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926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70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70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703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动力接收单元包括:接收部,接收部包括一凸缘,在凸缘之上设有凸起,凸起上设置有与驱动单元的驱动柱抵接的受力面;传递部,传递部将接收部接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内的旋转机构;连杆,连杆的一端与接收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传递部连接;凸缘之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驱动单元的驱动柱在传递驱动力的过程中脱离凸起的定位部;定位部与凸起的受力面相对并与凸起在凸缘上相互分离设置。因此,通过设置上述定位部,避免了动力接收单元在接收动力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导致处理盒在工作时出现晃动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盒用动力传递单元及包含该动力传递单元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拆卸自如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旋转力驱动单元。而所述处理盒内则对应地设置有用于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相互啮合进而接收旋转的驱动力的动力接收单元,最后通过动力接收单元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内部的各个元件中使其运转,参与和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工作。
在现存的技术中,电子成像装置在进行显影工作(即使用者常说的“打印”)之前,使用者需将处理盒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中,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单元需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进行接触进而相互啮合。
如图1至图3所示,为处理盒C的动力接收单元100与电子成像装置(未出示)上的驱动单元90进行啮合时的示意图。处理盒C一般包括显影部分20和墨粉部分10,动力接收单元100设置在处理盒C的一端上,动力接收单元100包括接收部100a,传递部100c以及使其相互连接的连杆100x。其接收部100a至少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凸起120,其凸起120侧面设置有受力面121,所述受力面121用于与驱动单元90外表面91上的一对对称的驱动柱92进行抵接以接收旋转的驱动力。
如图4所示,动力接收单元100与驱动单元90相互啮合时,驱动单元90沿逆时针方向R运转,其驱动单元90的一对驱动柱92抵接至接收部100a的受力面121时产生受力点a1、a2。由于动力接收单元100和驱动单元90在啮合时同轴度较高且驱动柱92与凸起121的对称相互设置,这样在具有受力点a1、a2的情况下驱动单元90可相对平稳地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动力接收单元100。
这里,如图5所示,为另外一种电子成像装置(未出示)中的驱动单元80,与上述驱动单元90不同的是:其驱动单元80的外表面81上只有一个单边设置的驱动柱82。当这种驱动单元80与上述同样的动力接收单元100相互啮合时,驱动单元80沿逆时针方向R运转,驱动单元80的驱动柱82抵接至接收部100a的受力面121时只产生受力点a1,如图6所示。因此在只具有受力点a1的情况下,动力接收单元100在接收动力过程中因单边受力不均引起凸起120与驱动柱82难以相互平稳地抵接,最终导致处理盒在工作时出现晃动、凸起120脱离驱动柱82等现象。这样上述使用同样的动力接收单元100的结构将无法与这种驱动单元80相互啮合,而处理盒C同样不能进行与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以解决上述的动力接收单元不能有效地与不同类型的驱动单元啮合以传递动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处理盒的一端上,所述处理盒可以拆卸地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上设置有驱动单元,所述动力接收单元通过与驱动单元啮合将来自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处理盒中,所述动力接收单元包括:
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包括一凸缘,所述凸缘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置有与驱动单元的驱动柱抵接的受力面;
传递部,所述传递部将接收部接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内的旋转机构;
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接收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传递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之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驱动单元的驱动柱在传递驱动力的过程中脱离所述凸起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凸起的受力面相对并与所述凸起在所述凸缘上相互分离设置。
所述凸起与定位部之间在凸缘上方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最窄宽度大于驱动单元的驱动柱的直径。
所述凸起在凸缘之上向外延伸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部在凸缘之上向外延伸的高度。
所述定位部的内表面设置为用于抵靠驱动单元外表面的带弧形的定位面。
所述凸起有多个,所述定位部对应的也设置有多个。
所述凸起有两个,所述定位部对应的也设置有两个。
所述定位部至每个相邻的凸起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定位部的侧面设有由弧面或斜面形成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使驱动单元的驱动柱滑入凸起与定位部之间。
在所述的凸缘之下还设置有一由斜面或弧面形成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中设置有如权利要求上述的任一动力接收单元。
在采用了上述的方案后,由于凸缘之上还设置有一个定位部,所述凸起在凸缘之上向外延伸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部在凸缘之上向外延伸的高度。使只需一种类型的动力接收单元即可与不同类型的驱动单元相互啮合时能够较为平稳且有效地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中使其参与与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工作。同时也避免了因动力接收单元在接收动力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导致处理盒在工作时出现晃动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处理盒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处理盒中的一种动力接收单元与电子成像装置的一种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动力接收单元与一种驱动单元相互啮合时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动力接收单元与另一种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动力接收单元与另一种驱动单元相互啮合时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与一种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b、图8a、图8b、图8c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a、9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与一种驱动单元在啮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与一种驱动单元相互啮合的示意图;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与另一种驱动单元相互啮合时的示意图;
图11、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与一种驱动单元相互啮合的示意图;
图13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单元与另一种驱动单元相互啮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处理盒)
参考图1所示,为电子成像装置(未出示)中处理盒C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C一般包括显影部分20和墨粉部分10,其动力接收单元在处理盒C的一端。根据不同处理盒的结构,动力接收单元可以设置在感光鼓50/显影辊/磁辊/送粉辊/搅拌件等旋转机构上。此外还可以单独设置在处理盒C一端的框架上,通过内置的齿轮传递动力至各个机构中。
(动力接收单元200)
实施例一
如图7a、图7b为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200设置在感光鼓50上的结构示意图。动力接收单元200包括接收部200a、传递部200c以及连杆200x;连杆200x的一端与接收部200a连接,连杆200x的另一端与传递部200c连接。
接收部200a包括一凸缘210,在凸缘210之上设有至少一对对称的凸起220,凸起220侧面设有受力面221,凸起220内表面设有辅助面225;凸缘210之上还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防止驱动单元80/90的驱动柱82/92在传递驱动力的过程中脱离所述凸起220的定位部260;所述定位部260与所述凸起220的受力面221相对并与凸起220在凸缘210上相互分离设置。定位部260的侧面设有由弧面或斜面形成的导向面261,定位部260的内表面设置为用于抵靠驱动单元80/90外表面81/91的带弧形的定位面265。传递部200c表面设置有用于传递动力的齿轮,传递部200c将接收部200a接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C内的旋转机构。
优选地,为实现最佳效果,在凸缘210之上的定位部260为一对且相对于接收部200a的中心呈对称分布设置。
参考图7b、8b所示,为使驱动单元80的驱动柱82更好地与凸起220相啮合,其定位部260邻近凸起220设置且定位部260和凸起220在凸缘210上方形成一“U”形的凹槽240,同时凹槽240之间的最窄宽度D1应大于驱动单元80的驱动柱82的直径D2,其最窄宽度D1一般为1.5mm至5mm。这样,通过“U”形的形状,在动力接收单元200与驱动单元80/90进行啮合时,其凹槽240的形状可更好地包围驱动柱82/92,使在传递动力过程中不易发生脱离,处理盒晃动等现象。
同时,参考图8a,由于定位部260主要作为驱动单元80外表面81的定位和抵靠作用,其定位部260的高度应低于凸起220的高度,即凸起220在凸缘210之上向外延伸的高度H1大于其定位部260在凸缘210之上向外延伸的高度H2。
同时,参考图8b,上述的凸起220的辅助面225或定位部260的定位面265至接收部200a中心的最小距离L1和L2应大于驱动单元80外表面81的半径R1,其距离L1和L2一般为3mm至6mm。
另外,参考图8c,在凸缘210之下还设置有一由斜面或弧面形成的开口250。
如图9a、9b所示,为动力接收单元200与驱动单元80在啮合过程中的示意图。在驱动单元80的驱动柱82抵接至动力接收单元凸起220的受力面221之前,驱动单元80沿逆时针方向R进行旋转,其驱动柱82经过设置在凸缘210之上的定位部260,通过定位部260侧面设置的导向面261使驱动柱82滑入凸起220与定位部260之间的凹槽240中。
如图10a所示,当驱动单元80的单边驱动柱82抵接至一凸起220的受力面221时产生受力点A1,同时因定位部260的设置,其驱动单元80的外表面81可抵靠在邻近驱动柱82的一定位部260的定位面265上有受力点A2,而且驱动单元80的外表面81还可以抵靠在另一凸起220的辅助面225上有受力点A3。这样,动力接收单元200通过与驱动单元80的相互啮合产生受力点A1、A2、A3后,驱动单元80即可较为平稳且同轴地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接收部200a中。
另外,由于在凸起220与定位部260之间形成的“U”形凹槽240,在传递动力过程中,其驱动柱82可滑入“U”形凹槽240中。这样,即使驱动单元80的外表面81没有与接收部200a的内壁(辅助面225或定位面265)形成受力点A2、A3,其“U”形凹槽240同样可以包围着驱动柱81使驱动柱81不会与凸起220发生脱离。
同样地,实施例中的动力接收单元200的结构也适用于驱动单元90的结构。如图10b所示,由于驱动柱92在外表面91上的对称设置,当驱动单元90的一对驱动柱92抵接至一对凸起220的受力面221时将产生受力点a1、a2。另外,倘若外表面91的半径接近于距离L1和L2时(参考图8b),由于定位部260的设置,驱动单元90的外表面91将抵靠在一定位部260上的定位面265上具有受力点a3同时/或抵靠在一凸起220上的辅助面225上具有受力点a4。
通过上述在实施例一中的定位部260的设置,使得动力接收单元200不仅适用于单边驱动柱82的驱动单元80而且还可适用于具有对称驱动柱92的驱动单元90。其定位部260在动力接收单元200与驱动单元80/90的啮合传递动力过程中能够产生额外的受力点,使驱动柱82/92不易与凸起220发生脱离、摇摆等现象,使两者在传输动力时更加地稳定、同轴度高。
实施例二
如图11、图12为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单元200设置在感光鼓50上的结构示意图。与在实施例一中不同的是:位于凸缘210之上的至少一个定位部360/460设置在一对凸起220之间,其定位部360/460至每个凸起220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定位部360/460的侧面有由斜面组成的导向面361或由弧面组成的导向面461,定位部360/460的内表面设置为用于抵靠驱动单元80/90外表面81/91的带弧形的定位面365/465。优选地,为实现最佳效果,在凸缘210之上相对于接收部200a的中心呈对称地设置一对定位部360/460。
如图13所示,通过上述的定位部360/460的设置,可使动力接收单元200在与驱动单元80/90啮合传送动力时可达到具有在实施例一中的定位部260中导向面261和定位面265同样的效果。而因定位部360/460与凸起220之间的距离D3比定位部260与凸起220之间的距离D1宽,这样驱动柱82/92更为容易地定位在定位部360/460与凸起220之间,而且在制造或生产动力接收单元200时的更容易实现尺寸控制,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因尺寸精度不到而不得不报废产品。
如图13a、13b所示,为动力接收单元200与驱动单元80相互啮合时的示意图。在驱动单元80的驱动柱82抵接至动力接收单元凸起220的受力面221之前,驱动单元80沿逆时针方向R进行旋转,其驱动柱82经过设置在凸缘210之上的定位部360/460,通过定位部360/460侧面设置的导向面361/461和定位部360/460与凸起220之间的距离D3的设置,对比实施例一中的距离D1的设置,使驱动柱82更为容易地滑入凸起220与定位部360/460之间。
如图13a所示,当驱动单元80的单边驱动柱82抵接至一凸起220的受力面221时产生受力点A1,同时因定位部360/460的设置,其驱动单元80的外表面81可抵靠在邻近驱动柱82的一定位部360/460的定位面365/465上有受力点A2,而且驱动单元80的外表面81还可以抵靠在另一凸起220的辅助面225上有受力点A3。这样,动力接收单元200通过与驱动单元80的相互啮合产生受力点A1、A2、A3后,驱动单元80即可较为平稳且同轴地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接收部200a中。
同样地,实施例中的动力接收单元200的结构也适用于驱动单元90的结构。如图13b所示,由于驱动柱92在外表面91上的对称设置,当驱动单元90的一对驱动柱92抵接至一对凸起220的受力面221时将产生受力点a1、a2。另外,倘若外表面91的半径接近于距离L1和L2时(参考图8b),由于定位部360/460的设置,驱动单元90的外表面91将抵靠在一定位部360/460上的定位面365/465上具有受力点a3同时/或抵靠在一凸起220上的辅助面225上具有受力点a4。
通过上述在实施例二中的定位部360/460的设置,使得动力接收单元200不仅适用于单边驱动柱82的驱动单元80而且还可适用于具有对称驱动柱92的驱动单元90。其定位部360/460在动力接收单元200与驱动单元80/90的啮合传递动力过程中能够产生额外的受力点,使驱动柱82/92不易与凸起220发生脱离、摇摆等现象,使两者在传输动力时更加地稳定、同轴度高。
(实用新型的效果)
通过上述的动力接收单元的结构设置,使只需一种类型的动力接收单元即可与不同类型的驱动单元相互啮合时能够较为平稳且有效地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中使其参与与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工作。同时也避免了因动力接收单元在接收动力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导致处理盒在工作时出现晃动现象。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施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新型不仅限于此,还涵盖根据本实施新型的思想在本实施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所做的各种变形。

Claims (10)

1.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处理盒的一端上,所述处理盒可以拆卸地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上设置有驱动单元,所述动力接收单元通过与驱动单元啮合将来自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处理盒中,所述动力接收单元包括:
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包括一凸缘,所述凸缘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置有与驱动单元的驱动柱抵接的受力面;
传递部,所述传递部将接收部接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内的旋转机构;
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接收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传递部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之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驱动单元的驱动柱在传递驱动力的过程中脱离所述凸起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凸起的受力面相对并与所述凸起在所述凸缘上相互分离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与定位部之间在凸缘上方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最窄宽度大于驱动单元的驱动柱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凸缘之上向外延伸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部在凸缘之上向外延伸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内表面设置为用于抵靠驱动单元外表面的带弧形的定位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侧面设有由弧面或斜面形成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使驱动单元的驱动柱滑入凸起与定位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有多个,所述定位部对应的也设置有多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有两个,所述定位部对应的也设置有两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至每个相邻的凸起之间的距离相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凸缘之下还设置有一由斜面或弧面形成的开口。
10.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中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任一动力接收单元。
CN201420192653.XU 2014-04-19 2014-04-19 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0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2653.XU CN203870398U (zh) 2014-04-19 2014-04-19 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2653.XU CN203870398U (zh) 2014-04-19 2014-04-19 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0398U true CN203870398U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51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265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0398U (zh) 2014-04-19 2014-04-19 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703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7589A (zh) * 2014-10-09 2015-01-07 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动力接收件以及具有该动力接收件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7589A (zh) * 2014-10-09 2015-01-07 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动力接收件以及具有该动力接收件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70398U (zh) 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CN201174031Y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和处理盒
CN105807585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203799180U (zh)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构件及处理盒
CN105807596A (zh) 处理盒及其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感光鼓
CN204116817U (zh) 处理盒
CN203125975U (zh) 一种压力机双编码器安装结构
CN203130774U (zh) 销型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CN203551949U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2736461B (zh) 一种感光元件驱动组件
CN202433675U (zh) 一种处理盒中的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CN201965403U (zh)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
CN204368454U (zh) 一种自动定量的喂料机
CN205023351U (zh) 电容器打印工序用振动上料盘
CN203926463U (zh) 一种小功率电机轴弹性锁紧联轴器
CN203971134U (zh) 通用引流管固定器
CN204422974U (zh) 一种处理盒
CN203673227U (zh) 显影剂盒
CN203799181U (zh)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CN205281118U (zh) 一种canon复印机系列通用粉筒
CN204022000U (zh) 一种运纸辊
CN205157982U (zh) 芯片及处理盒
CN206032574U (zh) 一种卡片翻转机构
CN204215154U (zh) 一种中心距可调式碳粉盒边盖
CN203868161U (zh) 十字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1

Address after: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APEX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60 No. 3883, Zhuhai Avenue, Xiangzhou District, Guangdong, Zhuhai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75, Guangdong District, Xiangzhou,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3883, 2 floor, 7 floor, B District, 02, 03, 04, 1, 2, 3, 4, 5, 05, Zhuhai

Patentee after: NINESTAR Corp.

Address before: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APEX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