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86689U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86689U
CN203786689U CN201320796439.0U CN201320796439U CN203786689U CN 203786689 U CN203786689 U CN 203786689U CN 201320796439 U CN201320796439 U CN 201320796439U CN 203786689 U CN203786689 U CN 203786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ose
electrode
lattices
lin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964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荣华
方崇仰
许景富
曾英璟
康恒达
吴法震
王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86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8668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多个第一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彼此电性绝缘且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将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垫串接。各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将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垫串接,其中各第一电极垫的***轮廓由第一曲折线所界定,各第二电极垫的***轮廓由第二曲折线所界定,且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界的第一曲折线与第二曲折线彼此平行或部分平行。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携带便利、体积轻巧化以及操作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滑鼠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碰面板作为输入装置。 
一般而言,触控面板主要可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以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例,电容式触控面板通常包括交错配置的多个横向电极以及多个纵向电极,且这些电极一般由多个电极垫以及多个连接线所构成。考虑到触控面板的应用范畴(例如是与显示面板搭配使用),电极垫的材质通常选用光穿透率佳的透明导电材质,如铟锡氧化物。然而,铟是稀有金属,其在材料取得上容易受限于出产地而造成材料取得不易。此外,铟的价格相对昂贵,造成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无法降低,而不利于商业上的竞争。 
另外,由于横向电极的连接部与纵向电极的连接部相互交错,因此在两者的交叉处通常需设置绝缘图案,以使这些横向电极与这些纵向电极电性绝缘。此时,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的其中一者的连接部需要跨越绝缘图案并将位于绝缘图案相对两端的电极垫电性连接,而这样的连接部通常会以导电良好的金属架桥来构成。然而,金属架桥的反射率与电极垫的反射率差异甚大,因此,使用者容易瞧见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的交叉处的桥接痕迹。再者,基板与电极垫及连接线之间亦存在反射率的差异,因此,在这些电极的排列相对规则,且电极垫与电极垫间的交界过于明显下,使用者也可能瞧见电极垫及连接线的轮廓。据此,如何在维持一定的制造成本下,使触控面板具有良好的视效,实为未来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可具有良好的视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个第一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电极。第一电极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一电极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一网格图案,且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将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垫串接。第二电极电性绝缘于第一电极且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二电极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二网格图案,且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将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垫串接,其中各第一电极垫的***轮廓由第一曲折线所界定,各第二电极垫的***轮廓由第二曲折线所界定,且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界的第一曲折线与第二曲折线彼此平行或部分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二电极的该些第二连接线相交于该些第一电极的该些第一连接线,且该些第二网格图案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仅重叠于该些该些第二电极与该些第一电极的交叉处,而位于该些第一电极垫与该些第二电极垫的交界的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与该些第二网格图案的侧壁彼此切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位于该些第一电极垫的边缘的该些第一网格图案重叠于位于该些第二电极垫的边缘的该些第二网格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还具有多条线段,且该些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并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其中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多个类封闭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一者由该些线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一者由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与该些线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共同界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还包括多条浮置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其中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一者由该些浮置线 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且该些浮置线段、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多个类封闭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浮置线段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浮置线段未连接于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多条浮置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且未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该些浮置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多个类封闭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为规则的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该第一网格图案以及各该第二网格图案的平均边长在50微米至300微米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光吸收层,位于该些第一电极以及该些第二电极面向使用者的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绝缘层,配置于该基板以及该些第一电极上,且该些第二电极位于该绝缘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网格图案或该第二网格图案的线宽的100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层的厚度在0.1微米至1000微米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层的折射率与该基板的折射率的差值在30%以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盖板,且该些第一电极以及该些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位于该基板与该盖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绝缘薄膜,该些第二电极位于 该第一绝缘薄膜上,且该些第一电极位于该第一绝缘薄膜与该基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绝缘薄膜,位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基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分别位于该基板的相对两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基板为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个第一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电极。第一电极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一电极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一网格图案,且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将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垫串接。第二电极电性绝缘于第一电极且配置于基板上。各第二电极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二网格图案,且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将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垫串接,其中各第一电极垫的***轮廓由第一曲折线所界定,各第二电极垫的***轮廓由第二曲折线所界定,且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界的第一曲折线与第二曲折线彼此重叠或部分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二电极的该些第二连接线相交于该些第一电极的该些第一连接线,且该些第二网格图案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仅重叠于该些该些第二电极与该些第一电极的交叉处,而位于该些第一电极垫与该些第二电极垫的交界的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与该些第二网格图案的侧壁彼此切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位于该些第一电极垫的边缘的该些第一网格图案重叠于位于该些第二电极垫的边缘的该些第二网格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还具有多条线段,且该些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并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其中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一者由该些线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 一者由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与该些线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共同界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还包括多条浮置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其中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一者由该些浮置线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且该些浮置线段、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多个类封闭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浮置线段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浮置线段未连接于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多条浮置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且未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该些浮置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多个类封闭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为规则的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该第一网格图案以及各该第二网格图案的平均边长在50微米至300微米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光吸收层,位于该些第一电极以及该些第二电极面向使用者的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绝缘层,配置于该基板以及该些第一电极上,且该些第二电极位于该绝缘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网格图案或该第二网格图案的线宽的100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层的厚度在0.1微米至1000微米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层的折射率与该基板的折射率的差值在30%以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盖板,且该些第一电极以及该些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位于该基板与该盖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绝缘薄膜,该些第二电极位于该第一绝缘薄膜上,且该些第一电极位于该第一绝缘薄膜与该基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绝缘薄膜,位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基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分别位于该基板的相对两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基板为盖板。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以金属材质的网格图案构成第一、第二电极,因此,相较于使用含有稀土元素铟的铟锡氧化物作为电极垫的材质的触控面板,本实用新型在材料取得上相对容易,且材料的价格相对低廉。此外,由于第一、第二电极的交叉处由网格图案重叠而成,并且第一电极垫以及第二电极垫的***轮廓由曲折线所界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有助于降低使用者瞧见交叉处以及第一、第二电极的***轮廓的机率,从而使触控面板具有良好的视效。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2A及图2B分别是图1中剖线A-A’及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3A是图1中区域A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分层示意图; 
图3B是图1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4A至图4G是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其他电极图案及叠合形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至图12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实施型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400、500、600、TP:触控面板; 
110:基板; 
120:第一电极; 
122:第一电极垫; 
124:第一连接线; 
130:第二电极; 
132:第二电极垫; 
134:第二连接线; 
140:绝缘层; 
150、160:光吸收层; 
10: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20:显示介质层; 
A:区域; 
AD:粘着层; 
AD1:第一粘着层; 
AD2:第二粘着层; 
CE:共用电极; 
CF:彩色滤光片; 
CG:盖板; 
DP:显示面板; 
F1:第一绝缘薄膜; 
F2:第二绝缘薄膜; 
OG:介电层; 
P1:第一网格图案; 
P2:第二网格图案; 
I:交界; 
L1、L2、L4、L5:线段; 
L3:浮置线段; 
LP1、LP2:线宽;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缺口; 
H140:厚度; 
S1、S2、S3:表面; 
X:交叉处; 
Z1:封闭图案; 
Z2:类封闭图案; 
ZG1:第一曲折线; 
ZG2:第二曲折线; 
A’、B-B’:剖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2A及图2B分别是图1中剖线A-A’及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3A是图1中区域A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分层示意图,而图3B是图1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2A及图2B,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多个第一电极120以及多个第二电极130。 
第一电极120配置于基板110上,且各第一电极12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122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线124,其中第一连接线124将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垫122串接。第二电极130电性绝缘于第一电极120且配置于基板110上,且各第二电极13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垫132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134,其中第二连接线134将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垫132串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0例如分别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D2排列,而各第二电极130例如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D1排列,其中第一方向D1例如是,但不限于,垂直于第二方向D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举例而言,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的材质可以选自于铜、银、铝、铬、钛、钼等或上述材料的堆迭结构,或是上述材料的至少两者的合金。举例来说,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的材质可以是钼/铝/钼三种材料的堆迭结构。或者,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的材质也可以是铟锡氧化物/银/铟锡氧化物三种材料的堆迭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定堆迭的层数与材料,只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均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 
然而,通过选用金属材质取代铟锡氧化物,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除了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之外,其在材料取得上相对容易,且材料的价格相对低廉。此外,第一电极120或第二电极130还可与触控面板100周边的走线(未示出)同时图案化而成,从而简化触控面板100的制作流程。 
请参照图3A,由于金属的光穿透率低,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20例如设计成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一网格图案P1,而第二电极130例如设计成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二网格图案P2,以增加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的光穿透率。 
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为封闭的图形。所述封闭指的是构成第一网格图案P1或第二网格图案P2的线段为彼此相接而无断线的状态。举例而言,各第一电极120的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各第二电极130的第二网格图案P2可以是规则的多边形或是不规则的多边形。亦即是,各第一电极120(各第二电极130)的第一网格图案P1(第二网格图案P2)可以是尺寸相同且形状相同的多边形,或是尺寸不同及/或形状不同的多边形。举例而言,各第一电极120(各第二电极130)的第一网格图案P1(第二网格图案P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上述两者的组合,而各第二电极130的第二网格图案P2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上述两者的组合。 
请参照图2A及图2B,本实施例的基板110例如作为盖板之用。换言之,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例如是配置在基板110的同一表面S1上,且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分别位于不同层。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可进一步包括配置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之间的绝缘层140, 以使第一电极120电性绝缘于第二电极130。盖板可包括玻璃盖板、塑胶盖板或其他硬质且具有高机械强度材质所形成具有保护、覆盖或是美化其对应装置的盖板,例如是经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强化的玻璃。盖板可为平面形状或曲面形状,或前述的组合,例如为2.5D玻璃,但并不以此为限。盖板的至少一边可以设置有装饰层以遮蔽金属走线或是遮蔽用以跟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导接的导接垫(pin)。 
进一步而言,绝缘层140配置于基板110以及第一电极120上,且第二电极130位于绝缘层140上。为了达到触控检测的效果,绝缘层140的厚度H140例如小于或等于图3A中第一网格图案P1或第二网格图案P2的线宽LP1、LP2的100倍,同时第一网格图案P1或第二网格图案P2的线宽LP1、LP2可设计介于0.1~500微米的范围,较佳地,为落在人眼不可视的范围内,线宽LP1、LP2例如可设计介于0.5~10微米,以避免影响触控面板100的视觉效果。举例而言,绝缘层140的厚度H140例如在0.1微米至1000微米的范围内。另外,绝缘层140与基板110的折射率的差值例如在30%以内,以避免产生不良的视效。 
请参照图3A及图3B,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垫122以及第一连接线124例如是,但不限于,由多个封闭且连接的第一网格图案P1所构成,而第二电极垫132以及第二连接线134例如皆由多个封闭且连接的第二网格图案P2所构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例中,第一连接线124也可以由单个封闭的第一网格图案P1所构成,或者,由单条或多条线段所构成。第二连接线134也可以由单个封闭的第二网格图案P2所构成,或者,由单条或多条线段所构成。所述线段可以为直线或折线。 
此外,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彼此交错。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线134交错于第一连接线124。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线134由多个封闭且连接的第二网格图案P2所构成,而第一连接线124由多个封闭且连接的第一网格图案P1所构成,因此,在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交叉处(intersection)X,构成第二连接线134的这些第二网格图案P2例如是重叠于构成第一连接线124的这些第一网格图案P1。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线124以及第二连接线134分别由单个封闭的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单个封闭的第二网格图案P2所构成时,在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交叉处 X,构成第二连接线134的这个第二网格图案P2例如是重叠于构成第一连接线124的这个第一网格图案P1。另一方面,当第一连接线124以及第二连接线134分别由单条或多条线段所构成时,在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交叉处X,构成第二连接线134的单条或多条线段例如是交错于构成第一连接线124的单条或多条线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格图案P1与第二网格图案P2例如仅重叠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交叉处X。进一步而言,在交叉处X的第一网格图案P1与对应的第二网格图案P2具有相同的轮廓且两者的侧壁彼此切齐。另外,位于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的交界I的这些第一网格图案P1例如是,但不限于,不重叠于位于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的交界I的这些第二网格图案P2。并且,位于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的交界I的这些第一网格图案P1与这些第二网格图案P2的侧壁例如是彼此切齐。详言之,这些第一网格图案P1邻近交界I的侧壁例如是切齐于这些第二网格图案P2邻近交界I的侧壁(如图2B所示)。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电极垫122的边缘的这些第一网格图案P1也可重叠于位于第二电极垫132的边缘的这些第二网格图案P2,并使重叠的这些第一网格图案P1与这些第二网格图案P2的侧壁彼此切齐。 
由图3A及图3B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交叉处X由不规则的第一网格图案P1与第二网格图案P2重叠而成,并且第一电极垫122以及第二电极垫132的交界I由曲折线所界定。也就是说,第一电极垫122以及第二电极垫132的交界I并非由直线所界定形成。详言之,如图3A所示,各第一电极垫122的***轮廓由第一曲折线ZG1所界定,各第二电极垫132的***轮廓由第二曲折线ZG2所界定。第一曲折线ZG1例如是顺应位于第一电极垫122以及第二电极垫132的交界I的这些第一网格图案P1的布线而曲折,而第二曲折线ZG2例如是顺应位于第一电极垫122以及第二电极垫132的交界I的这些第二网格图案P2的布线而曲折,因此,第一曲折线ZG1与第二曲折线ZG2的曲折情况例如随着第一网格图案P1与第二网格图案P2的平均边长而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格图案P1与第二网格图案P2的平均边长例如是落在50微米至300微米的范围内。 
此外,如图3B所示,第一曲折线ZG1与第二曲折线ZG2彼此不交错。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交界I的第一曲折线ZG1与第二曲折线ZG2例如是,但不限于,彼此重叠。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交界I的第一曲折线ZG1与第二曲折线ZG2也可以是部分重叠,或者彼此平行或部分平行。 
由于位于上下层的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交界I是由曲折线(包括第一曲折线ZG1与第二曲折线ZG2)所界定,因此,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除了有助于改善使用者瞧见交叉处X的衔接痕迹的问题之外,还有助于降低使用者瞧见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轮廓的机率,从而使触控面板100具有良好的视效。 
由于在实际制作上,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电极图案是由一整面的不规则金属网格裁切而成,因此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电极图案及叠合形态并不限于上述。以下以图4A至图4G说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其他电极图案及叠合形态。 
图4A至图4G是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其他电极图案及叠合形态,其中图4A至图4G中的最上部为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叠合前的形态,中间部分为所述型态下所界定出的第一曲折线以及第二曲折线,而最下部为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叠合后的形态。此外,图4A至图4G省略示出前述的绝缘层。 
如图4A所示,各第一电极120还具有多条线段L1,而各第二电极130还具有多条线段L2,其中线段L1位于各第一电极120的边缘并连接于第一网格图案P1,而线段L2位于各第二电极130的边缘,并连接于第二网格图案P2。由于这些线段(如线段L1或线段L2)的一端连接于网格图案(如第一网格图案P1或第二网格图案P2),而另一端悬置且彼此不相接,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为非封闭的电极图案。 
在非封闭的电极图案的架构下,第一曲折线ZG1例如是由各线段L1的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而第二曲折线ZG2例如是由各线段L2的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如图4A的中间部分所示,所述虚拟连线例如是由相邻的两端部之间的最短路径所连接而成,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如图4A的左下图所示,第一曲折线ZG1以及第二曲折线ZG2可以彼此重叠,或者,如图4A的右下图所示,第一曲折线ZG1以及第二曲折线ZG2可以彼 此平行而不重叠。 
虽然各第一电极120与各第二电极130皆非封闭的电极图案,这些线段L1、L2、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仍可构成多个封闭图案Z1(如图4A的左下图所示)或是具有缺口G的类封闭图案Z2(如图4A的右下图所示)。需说明的是,图中仅示出局部的电极图案从单边拼接,但实际的电极图案为面的延展,因此位于其他边的线段L1、L2也会与相邻的电极图案拼接,从而使得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Z1或是具有缺口G的类封闭图案Z2。 
在另一实施例中,各第一电极120以及各第二电极130的其中一者可以为封闭的电极图案,而另一者可为非封闭的电极图案。并且,两者叠合后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类封闭图案。举例而言,如图4B所示,各第一电极120例如为封闭的电极图案(第一电极120没有包括线段L1),而各第二电极130例如为非封闭的电极图案,且各第二电极130还具有连接于第二网格图案P2的多条线段L2。然而,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0也可以是包括线段L1的非封闭的电极图案,而第二电极130则例如为没有包括线段L2的封闭的电极图案。 
请参阅图4B的中间部分,本实施例的第一曲折线ZG1例如是顺应位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交界I的这些第一网格图案P1的布线而曲折,而第二曲折线ZG2例如是由各线段L2的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 
如图4B的左下图所示,第一曲折线ZG1以及第二曲折线ZG2可以部分重叠,或者,如图4B的右下图所示,第一曲折线ZG1以及第二曲折线ZG2可以部分平行且不重叠。此外,位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交界I的线段L2、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构成多个封闭图案Z1(如图4B的左下图所示)或是具有缺口G的类封闭图案Z2(如图4B的右下图所示)。图中虽仅示出局部的电极图案从单边连接,但实际的电极图案为面的延展,因此位于其他边的线段L2也会与相邻的第一网格图案P1连接,而使得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Z1或是具有缺口G的类封闭图案Z2。 
再者,如图4C所示,各第一电极120可以是部分非封闭及部分封闭的电极图案。同理,各第二电极130也可以是部分非封闭及部分封闭的电极图案。 在这样的架构下,第一曲折线ZG1例如是由线段L1的悬置的端部以及邻近交界I的第一网格图案P1的虚拟连线所共同界定,而第二曲折线ZG2例如是由线段L2的悬置的端部以及邻近交界I的第二网格图案P2的虚拟连线所共同界定。如图4C的左下图所示,第一曲折线ZG1以及第二曲折线ZG2可以部分重叠,或者,如图4C的右下图所示,第一曲折线ZG1以及第二曲折线ZG2可以部分平行而不重叠。此外,在叠合后的线段L1、L2、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Z1(如图4C的左下图所示)或是具有缺口G的类封闭图案Z2(如图4C的右下图所示)。 
另外,如图4D所示,各第一电极120以及各第二电极130其中至少一者可进一步包括多条浮置线段L3位于各第一电极120以及各第二电极130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并连接于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其中至少一者。本实施例以各第二电极130包括多条浮置线段L3接续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各第一电极120也可进一步包括多条浮置线段L3。 
在本实施例中,浮置线段L3例如可与线段L2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同时制作于图2A的绝缘层140上。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曲折线ZG2例如是由浮置线段L3的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另外,浮置线段L3、线段L1、L2、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实质上为多个封闭图案Z1(如图4D的左下图所示)或是具有缺口G的多个类封闭图案Z2(如图4D的右下图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浮置线段L3也可与线段L1以及第一网格图案P1制作在同一层上,且第一曲折线ZG1可由浮置线段L3的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 
再者,如图4E所示,当浮置线段L3不与线段L1、线段L2、第一网格图案P1及/或第二网格图案P2相连时,浮置线段L3、线段L1、L2、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亦例如是多个类封闭图案Z2。 
需说明的是,在图3B至图4C的架构下也可进一步设置浮置线段L3。此外,浮置线段L3并不限定须与第二网格图案P2同时制作而成。具体而言,浮置线段L3也可以与第一网格图案P1同时制作而成。或者,浮置线段L3 也可以制作于第一网格图案P1之前、第一网格图案P1之后且第二网格图案P2之前,或者是在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之后。 
由于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图案,因此在两者叠合时,有可能因制造参数的改变或对位不良而产生偏差,使得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无法形成多个封闭图案,而影响视效。因此,若浮置线段L3制作于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之后,可用于修补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之间的间隙,以使浮置线段L3、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形成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类封闭图案,从而提升触控面板的视效。 
图4F的实施例是以浮置线段L3、第二网格图案P2以及线段L2同时制作而成举例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由图4F可知,第一连接线124以及第二连接线134可分别由多条线段L4、L5所构成。与前述线段L1、L2不同的是,线段L4、L5的两端分别与电极垫相连,也就是说,线段L4、L5是用以将相邻两个电极垫电性连接。 
另外,如图4G所示,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也可以是规则的多边形(尺寸相同且形状相同),且在其叠合后,线段L1、L2、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0与图2B的触控面板100具有相似的结构,且触控面板200的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可以采用图3B至图4D的叠合方式,其中相同的膜层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便不再赘述其材质、配置方式及功效。与触控面板100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0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面向使用者的表面上的光吸收层150、160,以进一步提升触控面板200的视效。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例如为盖板,且表面S1例如是元件配置面,而相对于表面S1的表面S2例如为触控面,亦即是在进行触控感测时,触控物会碰触表面S2。因此,光吸收层150配置于基板110与第一电极120之间,而光吸收层160配置于基板110与第二电极130之间。 
本实施例的光吸收层150的轮廓例如实质上相同于第一网格图案P1的轮 廓,而光吸收层160的轮廓例如实质上相同于第二网格图案P2的轮廓,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吸收层150、160的轮廓也可以大于第一网格图案P1以及第二网格图案P2的轮廓,以提升触控面板200在侧视时的视效。举例而言,光吸收层150、16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合金、金属的氧化物、树脂吸光材料或碳黑的黑色涂料,以散射或吸收环境光,从而降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的反射率。所述金属、合金例如可包括铬、镍、钼、钛或上述至少两者的合金,而所述金属的氧化物例如可包括铜的氧化物、铬的氧化物、钛的氧化物、钼的氧化物或上述至少两者的堆迭层。 
另外,无论是否设置光吸收层160,第二电极130与绝缘层140之间也可进一步设置一整面的或图案化的粘着层(未示出),以提升第二电极130与绝缘层140之间的附着性,从而提升触控面板200的信赖性。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300与图5的触控面板200具有相似的结构,且触控面板300的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可以采用图3B至图4D的叠合方式,其中相同的膜层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便不再赘述其材质、配置方式及功效。与触控面板200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300的基板110仅用于承载上述的膜层,而触控面板300可进一步包括盖板CG以及粘着层AD,其中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位于基板110与盖板CG之间,且盖板CG通过粘着层AD接合于基板110及其上的膜层,使粘着层AD位于盖板CG与第二电极130及绝缘层14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CG相对于粘着层AD的表面S3为触控面,因此,本实施例的光吸收层150例如是设置在第一电极120与绝缘层140之间,而光吸收层160例如是设置在第二电极130与粘着层AD之间。本实施例的光吸收层150例如重叠于第一电极120且与第一电极120具有相同的轮廓,而光吸收层160例如重叠于第二电极130且与第二电极130具有相同的轮廓,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吸收层150可进一步覆盖第一电极120的侧壁,而光吸收层160可进一步覆盖第二电极130的侧壁。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400与图5的触控面板200具有相似的结构,且触控面板400的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可以采用图3B至图4D的叠 合方式,其中相同的膜层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便不再赘述其材质、配置方式及功效。与触控面板200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400还包括第一绝缘薄膜F1,其中第二电极130位于第一绝缘薄膜F1上,且第一电极120位于第一绝缘薄膜F1与基板110之间。 
进一步而言,第一电极120可以制作于基板110上,而第二电极130制作于第一绝缘薄膜F1上,且第一绝缘薄膜F1例如通过第一粘着层AD1接合于第一电极120及基板110。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可以分别制作于第一绝缘薄膜F1的相对两表面,并且第一电极120及第一绝缘薄膜F1可通过第一粘着层AD1而与基板110接合。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可作为盖板之用,亦即是表面S2为触控面,因此,光吸收层150例如是设置在第一电极120与基板110之间,而光吸收层160例如是设置第二电极130与第一绝缘薄膜F1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400的基板110也可仅用于承载上述的膜层,且触控面板400也可进一步包括图6中的盖板CG以及粘着层AD,且盖板CG通过粘着层AD接合于基板110及其上的膜层,亦即是粘着层AD位于盖板CG与第一绝缘薄膜F1及第二电极130之间。并且,在触控面变为图6中的表面S3下,第一电极120与光吸收层150的相对设置关系以及第二电极130与光吸收层160的相对设置关系需对应的转换成图6中的相对设置关系(即位置互换)。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500与图7的触控面板400具有相似的结构,且触控面板500的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可以采用图3B至图4D的叠合方式,其中相同的膜层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便不再赘述其材质、配置方式及功效。与触控面板400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500还包括第二绝缘薄膜F2,其中第二绝缘薄膜F2位于第一电极120与基板110之间。并且,第二绝缘薄膜F2例如通过第二粘着层AD2而与基板110接合。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作为盖板之用,因此,光吸收层150设置在第一电极120与基板110之间,而光吸收层160设置第二电极130与第一绝缘薄膜F1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500的基板110也可仅用于承载上述的膜层,且触控面板500也可进一步包括图6中的盖板CG以及粘着层AD,且盖板CG通过粘着层AD接合于基板110及其上的膜层,亦即是粘着层AD 位于盖板CG与第一绝缘薄膜F1及第二电极130之间。并且,在触控面变为图6中的表面S3下,第一电极120与光吸收层150的相对设置关系以及第二电极130与光吸收层160的相对设置关系需对应的转换成图6中的相对设置关系。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600与图6的触控面板300具有相似的结构,且触控面板600的第一电极120以及第二电极130可以采用图3B至图4D的叠合方式,其中相同的膜层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便不再赘述其材质、配置方式及功效。与触控面板300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分别配置于基板110的相对两表面S1、S2。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CG例如是设置在邻近表面S1的一侧,因此光吸收层150与第一电极120的相对设置关系同图6中光吸收层150与第一电极120的相对设置关系。另一方面,光吸收层160则例如是设置在第二电极130与基板110之间。或者,当盖板CG设置在邻近表面S2的一侧时,光吸收层150与第一电极120的相对设置关系以及光吸收层160与第二电极130的相对设置关系需对应转换。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触控面板100、200、300、400、500、600可搭配显示面板使用,而形成外挂式(out-cell)及内嵌式(包括内嵌式(in-cell)及外嵌式(on-cell)两种型态)触控显示面板。所述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是指令触控面板100、200、300、400、500、600直接通过粘着层而与显示面板贴合,其中在仅设置有一基板的架构下(如触控面板100、200、400、500),表面S1会位于显示面板与表面S2之间,而在设置有基板及盖板的架构下(如触控面板300、600),表面S1、S2会位于显示面板与表面S3之间。 
以下以图10至图12举例说明三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实施型态。图10至图12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实施型态。请参照图10,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例如为外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面板DP以及触控面板TP,其中显示面板DP包括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对向基板(即基板110)以及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10与对向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20。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DP与触控面板TP共用基板110。当显示面板DP为液晶面板时,基板110例如作为彩色滤光基板。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 的基板110的表面S1例如用以承载触控元件(包括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光吸收层150、160、绝缘层140、盖板CG以及粘着层AD),而表面S2承载显示面板DP的部分元件(如彩色滤光片CF、共用电极CE及未示出的配向层等)。此外,盖板CG的表面S3为触控面。另外,当显示面板DP为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时,基板110也可以作为有机发光二极体的封装盖板,又此封装盖板也可以是彩色滤光基板。 
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TP虽以图6中的触控面板300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面板TP也可采用触控面板100、200、400、500的架构,惟在触控面板100、200、400、500的架构下,须进一步设置盖板CG以及粘着层AD,且第一电极120与光吸收层150的相对设置关系以及第二电极130与光吸收层160的相对设置关系需对应的转换成图6中的相对设置关系。 
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2与触控显示面板1具有相似的膜层,且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便不再赘述。与触控显示面板1的差异在于,触控显示面板2为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详言之,触控显示面板2进一步包括介电层OG位于显示面板DP与触控面板TP之间。并且,显示面板DP的彩色滤光片CF、共用电极CE以及未示出的配向层例如与触控元件(包括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光吸收层150、160以及绝缘层140)共用触控面板TP的基板110,且基板110例如作为盖板,而彩色滤光片CF、共用电极CE、未示出的配向层以及触控元件皆配置于基板110的表面S1上,而基板110的表面S2可作为触控面。 
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TP虽以图5的触控面板200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面板TP也可采用触控面板100、400、500。 
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3例如为混合式触控显示面板(on-in cell)。进一步而言,触控显示面板3具有触控显示面板1、2的部份架构,且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便不再赘述。与触控显示面板1、2的差异在于,触控显示面板3采用图9的触控面板600,且本实施例的基板110例如作为彩色滤光基板。进一步而言,显示面板DP的彩色滤光片CF、共用电极CE以及未示出的配向层例如与第二电极130及光吸收层160 共同配置在基板110的表面S2上,而第一电极120及光吸收层150则配置在基板110的表面S1上。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可以利用互容方式进行驱动,即第一电极120接收一外部电路所提供的一驱动信号,且由第二电极130产生一感应信号供外部电路检出,以感测出一触碰座标。另外,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也可以利用自容方式进行驱动,即第一电极120(或第二电极130)接收一外部电路所提供的一驱动信号并自身产生一感应信号供外部电路检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以金属材质的网格图案构成第一、第二电极,因此,相较于使用含有稀土元素铟的铟锡氧化物作为电极垫的材质的触控面板,本实用新型在材料取得上相对容易,且材料的价格相对低廉。此外,由于第一、第二电极的交叉处由网格图案重叠而成,并且第一电极垫以及第二电极垫具有曲折的***轮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有助于降低使用者瞧见交叉处以及第一、第二电极的***轮廓的机率,从而使触控面板具有良好的视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4)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第一电极,配置于该基板上,各该第一电极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一网格图案,且各该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线,该些第一连接线将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垫串接;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电性绝缘于该些第一电极且配置于该基板上,各该第二电极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二网格图案,且各该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该些第二连接线将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垫串接, 
其中各该第一电极垫的***轮廓由第一曲折线所界定,各该第二电极垫的***轮廓由第二曲折线所界定,且位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的交界的该第一曲折线与该第二曲折线彼此平行或部分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电极的该些第二连接线相交于该些第一电极的该些第一连接线,且该些第二网格图案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仅重叠于该些该些第二电极与该些第一电极的交叉处,而位于该些第一电极垫与该些第二电极垫的交界的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与该些第二网格图案的侧壁彼此切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些第一电极垫的边缘的该些第一网格图案重叠于位于该些第二电极垫的边缘的该些第二网格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还具有多条线段,且该些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并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其中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多个类封闭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一者由该些线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一者由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 少一者与该些线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共同界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还包括多条浮置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其中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一者由该些浮置线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且该些浮置线段、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多个类封闭图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浮置线段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浮置线段未连接于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浮置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且未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该些浮置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多个类封闭图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为规则的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网格图案以及各该第二网格图案的平均边长在50微米至300微米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光吸收层,位于该些第一电极以及该些第二电极面向使用者的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层,配置于该基板以及该些第一电极上,且该些第二电极位于该绝缘层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网格图案或该第二网格图案的线宽的100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的厚度在0.1微米至1000微米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的折射率与该基板的折射率的差值在30%以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且该些第一电极以及该些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位于该基板与该盖板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薄膜,该些第二电极位于该第一绝缘薄膜上,且该些第一电极位于该第一绝缘薄膜与该基板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绝缘薄膜,位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基板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分别位于该基板的相对两表面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盖板。 
23.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第一电极,配置于该基板上,各该第一电极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一网格图案,且各该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线,该些第一连接线将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垫串接;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电性绝缘于该些第一电极且配置于该基板上,各该第二电极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二网格图案,且各该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该些第二连接线将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垫串接, 
其中各该第一电极垫的***轮廓由第一曲折线所界定,各该第二电极垫的***轮廓由第二曲折线所界定,其中位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的交界的该第一曲折线与该第二曲折线彼此重叠或部分重叠。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电极的该些第二连接线相交于该些第一电极的该些第一连接线,且该些第二网格图案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仅重叠于该些该些第二电极与该些第一电极的交叉处,而位于该些第一电极垫与该些第二电极垫的交界的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与该些第二网格图案的侧壁彼此切齐。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些第一电极垫的边缘的该些第一网格图案重叠于位于该些第二电极垫的边缘的该些第二网格图案。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 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还具有多条线段,且该些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并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其中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一者由该些线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一者由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与该些线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共同界定。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还包括多条浮置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其中该第一曲折线以及该第二曲折线其中至少一者由该些浮置线段悬置的端部的虚拟连线所界定,且该些浮置线段、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多个类封闭图案。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浮置线段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浮置线段未连接于该些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至少一者。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浮置线段,位于各该第一电极以及各该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的边缘,且未连接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其中该些浮置线段、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多个封闭图案或是具有缺口的多个类封闭图案。 
3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网格图案以及该些第二网格图案为规则的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3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网格图案以及各该第二网格图案的平均边长在50微米至300微米的范围内。 
3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光吸收层,位于该些第一电极以及该些第二电极面向使用者的表面上。 
3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层,配置于该基板以及该些第一电极上,且该些第二电极位于该绝缘层上。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网格图案或该第二网格图案的线宽的100倍。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的厚度在0.1微米至1000微米的范围内。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的折射率与该基板的折射率的差值在30%以内。 
4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且该些第一电极以及该些第二电极其中至少一者位于该基板与该盖板之间。 
4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薄膜,该些第二电极位于该第一绝缘薄膜上,且该些第一电极位于该第一绝缘薄膜与该基板之间。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绝缘薄膜,位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基板之间。 
4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分别位于该基板的相对两表面上。 
4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盖板。 
CN201320796439.0U 2013-10-18 2013-12-04 触控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866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9572 2013-10-18
TW102219572U TWM476982U (en) 2013-10-18 2013-10-18 Touch pane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86689U true CN203786689U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2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9643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86689U (zh) 2013-10-18 2013-12-04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86689U (zh)
TW (1) TWM47698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673A (zh) * 2013-10-18 2015-04-2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5425992A (zh) * 2014-09-17 2016-03-2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
CN106055141A (zh) * 2016-05-19 2016-10-2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7121805A (zh) * 2017-04-07 2017-09-01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62187A (zh) * 2016-11-07 2018-05-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控装置
TWI626577B (zh) * 2017-09-15 2018-06-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22062080A (ja) * 2017-11-28 2022-04-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可撓性基材を有する素子基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91660A (ja) * 2013-03-27 2014-10-06 Japan Display Inc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159688B2 (ja) * 2014-06-25 2017-07-05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CN104656987A (zh) * 2015-01-21 2015-05-2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金属网格的透明导电结构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673A (zh) * 2013-10-18 2015-04-29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5425992A (zh) * 2014-09-17 2016-03-2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
CN106055141A (zh) * 2016-05-19 2016-10-2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8062187A (zh) * 2016-11-07 2018-05-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控装置
CN107121805A (zh) * 2017-04-07 2017-09-01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21805B (zh) * 2017-04-07 2021-12-2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626577B (zh) * 2017-09-15 2018-06-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22062080A (ja) * 2017-11-28 2022-04-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可撓性基材を有する素子基板
JP7219830B2 (ja) 2017-11-28 2023-02-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素子基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6982U (en) 2014-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86689U (zh) 触控面板
US20150109245A1 (en) Touch panel
CN203502946U (zh) 触控板
US8581123B2 (en) Touch panel
EP3333686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WO2020124770A1 (zh)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CN102830851B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204044779U (zh) 触控面板
KR20120137216A (ko)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기판,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패널
US20110141055A1 (en)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KR101337913B1 (ko)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4662504A (zh)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3658973U (zh) 触摸板与触摸屏
TWI452508B (zh) 電容式觸碰面板的佈局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20120139852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CN203552209U (zh) 触控板与触控显示板
KR200474894Y1 (ko) 이중-층 전극 장치
US20190227672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KR20140059429A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8110123A1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および機器
KR102105607B1 (ko) 정전 용량식 센서
CN102566116A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
KR10228161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CN104571673A (zh) 触控面板
CN203746037U (zh) 触控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