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55779U - 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及基础环 - Google Patents

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及基础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55779U
CN203755779U CN201420158320.5U CN201420158320U CN203755779U CN 203755779 U CN203755779 U CN 203755779U CN 201420158320 U CN201420158320 U CN 201420158320U CN 203755779 U CN203755779 U CN 203755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ring
drainage portion
rain
rain cover
insensitiv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583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雍飞
胥勇
丛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583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55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55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557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及基础环,本实用新型中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包括防雨罩,所述防雨罩紧密连接在基础环本体的位于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之上的外壁上,所述防雨罩的外边缘位于所述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的外边缘之外。本实用新型通过防雨罩对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进行遮挡,雨水滴落到防雨罩上后流过防雨罩的上表面而滴落到位于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外边缘之外的回填土中,雨水至始至终远离了基础混凝土与基础环本体的连接位置,从而使基础混凝土与基础环本体的连接不受雨水的侵蚀,保障了基础环与基础混凝土之间连接可靠。另外无需让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形成内高外低的倾斜坡面,能够降低施工难度。

Description

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及基础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雨装置,尤其涉及基础环的防雨装置以及基础环。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风力发电机与其基础之间的连接大部分采用基础环。基础环一般包括基础环本体、下法兰和上法兰,下法兰连接在基础环本体的下端,上法兰连接在基础环本体的上端。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基础环本体的下部和下法兰外浇筑有基础混凝土从而内嵌固定在基础混凝土内,基础环本体的上端露出基础混凝土外,上法兰用于与风机塔筒的法兰进行连接固定。但是基础环与基础混凝土之间连接位置的缝隙处可能会有雨水渗入,雨水会腐蚀基础环,另外,渗入的雨水在冬季也会造成冻融现象,它们均会造成基础环与基础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失效,威胁到风机基础的安全。对此,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防水处理,即在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与基础环本体2的连接位置处采用改性硅烷密封胶6、自粘闭孔发泡橡胶7和遇水膨胀胶条8进行密封防水。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密封防水处理的区域仅在基础环与基础混凝土之间的连接角落,雨水很容易就会滴落到该角落处,一旦该处密封出现问题(密封胶容易老化),雨水很容易就能进入基础环与基础混凝土之间的缝隙。
2、为了防止雨水在密封胶处汇集,在施工时需要对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进行内高外低的坡面处理,施工工艺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更可靠、更易于施工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及基础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包括防雨罩,所述防雨罩紧密连接在基础环本体的位于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之上的外壁上,所述防雨罩的外边缘位于所述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的外边缘之外。
本实用新型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中所述防雨罩与所述基础环本体的外壁之间可以密封焊接。
本实用新型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中所述防雨罩可以包括第一引流部和套筒部,所述第一引流部的内边缘与所述套筒部的下边缘连接,所述套筒部套在所述基础环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引流部的上侧面的高度可以自第一引流部的内边缘向第一引流部的外边缘逐渐降低。
本实用新型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中所述防雨罩还可以包括第二引流部,所述第一引流部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二引流部的上边缘连接,所述第二引流部的壁面沿竖直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流部的下边缘的高度可以低于所述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中所述防雨罩的套筒部的上边缘可以密封焊接在所述基础环本体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中所述防雨罩的套筒部可以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基础环本体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中所述锁紧装置可以为紧固套箍或预应力索,所述紧固套箍或预应力索套在所述套筒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防雨装置的基础环。
本实用新型基础环的防雨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本实施例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通过防雨罩对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进行遮挡,由于防雨罩的外边缘位于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的外边缘之外,雨水滴落到防雨罩上后会流过防雨罩的上表面而滴落到位于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外边缘之外的回填土中,雨水至始至终远离了基础混凝土与基础环本体的连接位置,从而使基础混凝土与基础环本体的连接不受雨水的侵蚀,保障了基础环与基础混凝土之间连接可靠。另外其工作原理无需让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形成内高外低的倾斜坡面,在浇筑混凝土时无需对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进行坡面处理,能够降低施工难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基础环的防雨装置中,防雨罩与基础环本体的外壁之间采用密封焊接时,由于不必采用密封胶,能够避免密封胶容易老化失效的缺陷,也无需频繁地更换密封胶。
采用的防雨罩包括第一引流部和套筒部,第一引流部的内边缘与套筒部的下边缘连接,套筒部套在基础环本体上时,通过套筒部与基础环本体接触贴合,使防雨罩与基础环本体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保证防雨罩与基础环本体的同轴性,便于对防雨罩的内边缘进行固定,同时也能防止防雨罩因刮风等外力而产生偏斜。
采用的防雨罩还包括第二引流部,第一引流部的外边缘与第二引流部的上边缘连接,第二引流部的壁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时,第二引流部能快速地将第一引流部上的雨水向下导引并滴向回填土,同时第二引流部也能对滴落在防雨罩***的回填土上而溅起的雨水进行阻挡,防止这些雨水溅到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上,另外,竖直设置的第二引流部相比于倾斜状的第一引流部能够将快速地使雨水的滴落点降低,更好地阻挡侧向的雨水接触混凝土基础的上端面上,如果仅依靠第一引流部实现相同高度的雨水的滴落点,则需要第一引流部的面积较大,因此,第二引流部的存在能够减小防雨罩在水平方向所占的面积,减小防雨装置所占的空间。
采用的第二引流部的下边缘的高度低于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的高度时,第一引流部上的雨水通过第二引流部被导引到低于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的高度时才落下,可防止起风时将雨水吹落到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上,杜绝雨水进一步进入基础环本体与基础混凝土相连的位置的可能性,另外,此时第二引流部也能对落在防雨罩周边的回填土上而可能溅起的雨水进行阻挡,防止溅起的雨水落到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上。
采用的防雨罩的套筒部的上边缘密封焊接在基础环本体的外壁上时,通过焊接能够使防雨罩的内边缘紧密连接在基础环本体的外壁上,而且焊接所形成的紧密连接由于不必采用密封胶,能够避免密封胶容易老化失效的缺陷,也无需频繁地更换密封胶,另外,由于套筒部与基础环本体的外壁能够较好的贴合,因此也能方便地进行密封焊接。
采用的防雨罩的套筒部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基础环本体的外壁上,锁紧装置为紧固套箍或预应力索,紧固套箍或预应力索套在套筒部上时,紧固套箍或预应力索配合套筒部对防雨罩进行固定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防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防雨罩;11-第一引流部;12-套筒部;13-第二引流部;2-基础环本体;3-基础混凝土;4-回填土;5-紧固套箍;6-改性硅烷密封胶;7-自粘闭孔发泡橡胶;8-遇水膨胀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包括防雨罩1,防雨罩1紧密连接在基础环本体2的位于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之上的外壁上,防雨罩1的外边缘位于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的外边缘之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谓的紧密连接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雨作用的连接方式,它能避免大量雨水从防雨罩与基础环本体的连接部位流入到基础环本体与混凝土基础的连接部位,也可以称作防雨连接。
本实施例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通过防雨罩1对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进行遮挡,由于防雨罩1的外边缘位于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的外边缘之外,雨水滴落到防雨罩1上后会流过防雨罩的上表面而滴落到位于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外边缘之外的回填土4中,雨水至始至终远离了基础混凝土与基础环本体的连接位置,从而使基础混凝土3与基础环本体2的连接不受雨水的侵蚀,保障了基础环与基础混凝土之间连接可靠。另外,从其工作原理来看,无需让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形成内高外低的倾斜坡面,在浇筑混凝土时无需对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进行坡面处理,能够降低施工难度。
优选地,防雨罩1与基础环本体2的外壁之间可以密封焊接。通过焊接能够使防雨罩1的内边缘紧密连接在基础环本体2的外壁上,而且焊接所形成的紧密连接由于不必采用密封胶,能够避免密封胶容易老化失效的缺陷,也无需频繁地更换密封胶。本实施例中的防雨罩1可以为金属防雨罩,其材质可以为钢、铝等。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对防雨罩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参见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放大了图3中A区域,本实施例的防雨罩1包括第一引流部11和套筒部12,第一引流部11的内边缘与套筒部12的下边缘连接,套筒部12套在基础环本体2上。通过套筒部12与基础环本体2接触贴合,使防雨罩1与基础环本体2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保证防雨罩1与基础环本体2的同轴性,便于对防雨罩1的内边缘进行固定,同时也能防止防雨罩1因刮风等外力而产生偏斜。
本实施例具体可以采用如实施例一中的密封焊接方式对防雨罩1进行固定,即将套筒部12的上边缘与基础环本体2的外壁密封焊接,防雨罩1可以为金属防雨罩,其材质可以为钢、铝等。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引流部11的上侧面的高度可以自第一引流部11的内边缘向第一引流部11的外边缘逐渐降低。这样雨水不会汇积在第一引流部11上,能顺着第一引流部11的上表面向下流。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引流部11的形状呈锥筒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防雨罩1还可以包括第二引流部13,第一引流部11的外边缘与第二引流部13的上边缘连接,第二引流部13的壁面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引流部13能快速地将第一引流部11上的雨水向下导引并滴向回填土4,同时第二引流部13也能对滴落在防雨罩1***的回填土4上而溅起的雨水进行阻挡,防止这些雨水溅到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上,另外,竖直设置的第二引流部13相比于倾斜状的第一引流部11能够将快速地使雨水的滴落点降低,更好地阻挡侧向的雨水接触混凝土基础的上端面上,如果仅依靠第一引流部11实现相同高度的雨水的滴落点,则需要第一引流部11的面积较大,因此,第二引流部13的存在能够减小防雨罩1在水平方向所占的面积,减小防雨装置所占的空间。
优选地,第二引流部13的下边缘的高度可以低于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的高度。这样第一引流部11上的雨水通过第二引流部13被导引到低于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的高度时才落下,可防止起风时将雨水吹落到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上,杜绝雨水进一步进入基础环本体2与基础混凝土3相连的位置的可能性。另外,此时第二引流部13也能对落在防雨罩1周边的回填土4上而可能溅起的雨水进行阻挡,防止溅起的雨水落到基础混凝土3的上端面上。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对应图3中的A区域位置,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套筒部12的固定方式,本实施例中,防雨罩的套筒部12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基础环本体2的外壁上。
优选地,锁紧装置为紧固套箍5,紧固套箍5套在套筒部12上。通过紧固套箍5套在套筒部12上能够方便地对防雨罩进行固定,并且使得套筒部12与基础环本体2紧密贴合,避免大量雨水从套筒部12和基础环本体2的接触部分流向基础环本体2与混凝土基础的连接处。锁紧装置还可以为预应力索等,将预应力索套在套筒部12上也能对套筒部12锁紧从而对防雨罩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防雨罩1可以为金属防雨罩、塑料防雨罩等,优选塑料防雨罩,塑料防雨罩易于加工制造,且不会因雨水而腐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雨罩,所述防雨罩紧密连接在基础环本体的位于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之上的外壁上,所述防雨罩的外边缘位于所述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的外边缘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罩与所述基础环本体的外壁之间密封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罩包括第一引流部和套筒部,所述第一引流部的内边缘与所述套筒部的下边缘连接,所述套筒部套在所述基础环本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部的上侧面的高度自第一引流部的内边缘向第一引流部的外边缘逐渐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罩还包括第二引流部,所述第一引流部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二引流部的上边缘连接,所述第二引流部的壁面沿竖直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部的下边缘的高度低于所述基础混凝土的上端面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罩的套筒部的上边缘密封焊接在所述基础环本体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罩的套筒部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在所述基础环本体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为紧固套箍或预应力索,所述紧固套箍或预应力索套在所述套筒部上。
10.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防雨装置的基础环。
CN201420158320.5U 2014-04-02 2014-04-02 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及基础环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55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8320.5U CN203755779U (zh) 2014-04-02 2014-04-02 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及基础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8320.5U CN203755779U (zh) 2014-04-02 2014-04-02 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及基础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55779U true CN203755779U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5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58320.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55779U (zh) 2014-04-02 2014-04-02 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及基础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557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9636A (zh) * 2020-07-13 2020-10-16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火电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风力发电机组基础防水性能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9636A (zh) * 2020-07-13 2020-10-16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火电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风力发电机组基础防水性能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16414U (zh) 直排式双层排水落水装置
CN204691106U (zh) 一种金属屋面板与u形天沟结合部的防水结构
CN203755779U (zh) 基础环的防雨装置及基础环
CN204940809U (zh) 一种方形斜壁式的地库顶板采光通风井结构
CN104061667A (zh) 一种防水型地下构筑物通风口
CN104294799B (zh) 建筑地下设施自动隔水结构
CN103122606A (zh) 一种桥梁用直排式泄水管及其安装方法
CN203932906U (zh) 一种新型天线安装结构
CN203547039U (zh) 屋面组合排气装置
CN205314393U (zh) 一种带u型预埋件的预制挑檐板
CN209066493U (zh) 一种管线进出地下室的管道结构
CN105129636A (zh) 一种大地库底板塔吊安装装置
CN103669550A (zh) 一种解决湿法排放铺膜防渗磷石膏堆场底部导渗装置
CN202850224U (zh) 防水板
CN207144328U (zh) 一种用于移动式房屋的屋顶排水结构
CN204059580U (zh) 建筑物空调板结构
CN207110272U (zh) 一种阳光房平台防水结构
CN203939057U (zh) 一种用于电缆井的通风井盖
CN104912096A (zh) 陆上风机基础排水***
CN203625931U (zh) 一种组合式电缆井
CN203947599U (zh) 预制夹心外墙板的横向防水条
CN110886324A (zh) 车库顶板防排一体化***
CN205349096U (zh) 一种窗台防水建筑结构
CN104196178A (zh) 中空双结构层防水屋面及其施工方法
CN104110067A (zh) 建筑物空调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