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47535U -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 Google Patents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47535U
CN203647535U CN201320758253.6U CN201320758253U CN203647535U CN 203647535 U CN203647535 U CN 203647535U CN 201320758253 U CN201320758253 U CN 201320758253U CN 203647535 U CN203647535 U CN 203647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ocular lenses
artificial intraocular
astigmatism correction
optic
type artifi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582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曌
解江冰
甄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YEBRIGH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YEBRIGH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YEBRIGH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582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47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47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475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一种光学部外缘等厚的Toric人工晶体,在Toric人工晶体有效光学区外缘处采用自适应匹配翻边设计,使Toric晶体由有效光学区外缘各个角度位置处的不同厚度向外自适应增厚至同一高度,从而保证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外缘等厚,提高toric人工晶体在囊袋中的位置稳定性,进而提高toric人工晶体的长期散光矫正效果,并解除襻位置设计的限制。

Description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部外缘厚度相等的用于矫正散光的Toric人工晶体。
背景技术
人工晶体(IOL)是一种能植入眼内的人造透镜。如图1所示,人工晶体1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2和设置在光学部2周边的支撑襻5组成。人工晶体1的光学部2由有效光学区3和光学部边缘部分4构成。
屈光不正是对成像质量影响明显的一种因素,其中散光是一种常见的人眼屈光不正现象,指眼球在不同经线上屈光力不一致,或同一经线的屈光度不等,以致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形成焦线的现象。散光在临床上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两种。屈光力差别最大的两条经线为主径线,两条主经线相互垂直,为规则散光;各子午线的散光弯曲度不一致,为不规则散光。其中规则散光可通过镜片矫正。
在正常人群中,角膜散光大于1.5D的占15%-29%,严重影响人们的视觉质量。目前伴散光的白内障最新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在眼内植入一个散光型人工晶体(Toric IOL)来达到正常屈光的同时矫正角膜散光的目的。
Toric人工晶体的研制最初是由日本的Kimiya Shimizu提出的,美国FDA于1998年正式审批通过将其应用于临床,此后各大人工晶体生产厂商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Toric人工晶体。这些Toric人工晶体有一件式的,也有三件式的;有软性的、硬性的;材料有亲水的、疏水的;有结合了非球面、多焦点的,同时还会采用改进型“L”襻或“C”襻,来提高Toric人工晶体在人眼中的稳定性。不论哪种设计,实现散光矫正的Toric人工晶体的技术核心是将光学面形中的复曲面(toroidal)应用于人工晶体,在人工晶体原始屈光度的基础上附加柱镜度,利用复曲面在各个经线方向上屈光度不一致的特点,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的散光。
Toric面形(复曲面)的定义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已公知的,即:Y-Z平面内的曲线l(母线)绕着Y轴垂直于Z轴的直线l’(旋转轴)旋转一周而成(参见Zemax® Optical Design Program Users Guide page 272, Toroidal部分)。曲线l可以是圆,也可以是非球面曲线,l’到母线圆心的距离为旋转轴半径,如图2所示(复曲面的获得原理的图解说明)。
无论母线为球面曲线还是为非球面曲线,通过公式推导(相应公式可以在光学工具书,如Daniel Malacara, Handbook of optical design,第二章,公式A2.2和公式A2.5(见附录))和理论计算可获知:对于toric人工晶体而言,确定了主镜和柱镜方向的曲率半径以及人工晶体的中心厚度(或主镜方向的边缘厚度),则人工晶体光学部外缘的各点处的厚度都是确定的。
图3示出了 Toric人工晶体在不同角度下的曲率半径与厚度的变化情况。对于toric人工晶体而言,在任一半径上(如图3半径r),镜片在各个径向方向上的曲率半径不同,厚度不同,如图3所示,主镜方向曲率半径最大(R0),同时最厚(d0),柱镜方向曲率半径最小(R90),同时最薄(d90),其余方向的曲率半径与厚度处于二者之间,逐渐过渡变化。相应地,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外缘的厚度也符合这一规律,即厚薄不均,以主镜方向最厚,柱镜方向最薄,其余方向上厚度处于二者之间。再例如,图4示出了折射率为1.48,屈光度20D,柱镜度1.5D,主镜方向厚0.3mm的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外缘的厚度d(单位为毫米)随周向位置角度A(单位为度)的变化曲线图。通过简单的理论计算推导就可发现且如图4所示: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外缘的厚度分布沿周向厚度符合正弦/余弦曲线分布规律。
然而,这种光学部外缘的沿周向厚薄不均的现象会给toric人工晶体带来如下问题:
(1)使Toric人工晶体在人眼囊袋内各个方向受力不均,造成Toric人工晶体旋转偏位,影响散光矫正效果。
人工晶体放入人眼囊袋9后,囊袋向人工晶体支撑襻5施加压力,人工晶体相应会产生反作用力,维持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位置稳定。Toric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受力分析见图5。囊袋9通过压缩支撑襻,对人工晶体光学部2施加压缩力F,该力可分解为各个方向上的分力,比如分解为Toric人工晶体最薄方向上的力Ft和最厚方向上的力Fi,如图5中所示(F1t,F2t;和F1i,F2i);Toric人工晶体材料对囊袋的压缩力产生反作用张力fi与ft,如图5中所示(f1t,f2t;和f1i,f2i),由于Toric人工晶体边缘部分厚薄不均,导致薄方向的支撑力ft变小,囊袋施加的压力在两个薄方向不能完全抵消,Toric人工晶体在各个方向上产生的合力f与囊袋的压缩力F在大小与方向上均不相同,这两个没有抵消的力形成Toric人工晶体圆周方向的旋转力,造成Toric人工晶体旋转。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对晶体散光轴与角膜散光轴的对准有严格的要求,临床实践表明,植入Toric人工晶体,Toric人工晶体每旋转1°,会导致3.3%的晶体柱镜度损失,Toric人工晶体旋转>30°或更多,会导致散光矫正的完全失效,因此Toric人工晶体的这种圆周方向的旋转对散光矫正会产生严重影响。并且这种光学部外缘厚薄不均所导致的囊袋作用力不均引起的Toric人工晶体旋转是日积月累的,会随着Toric人工晶体植入时间的增加而不停累积加重。
(2)受到襻支撑力的限制,人工晶体的襻需要保证一定的厚度。然而,Toric人工晶体对襻的位置设计形成限制,边缘部分厚度不均的现象使Toric人工晶体必须将襻设计在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外缘最厚方向,以保证足够的厚度和足够的支撑力,由此限制了医生和病人的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部外缘厚度相等的Toric人工晶体,以期提高Toric人工晶体在囊袋中的位置稳定性,进而提高toric人工晶体的长期散光矫正效果,并解除襻位置设计的限制。
术语定义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光学部”指的是由人工晶体的有效光学区及其周围的光学部边缘部分构成的纵向中心剖面8-8’呈圆形的光学透镜(如图1、图6中的附图标记2所示)。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有效光学区”指的是位于人工晶体光学部中心的具有光学特性从而能够实现调节人工晶体屈光度和/或矫正散光的主要功能的部分。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toric人工晶体的光学部的直径为约6毫米(最大可达6.5毫米),其中有效光学区指的是位于toric人工晶体的光学部边缘部分以内的圆形部分,其直径大于等于4.25毫米。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光学部边缘部分”指的是设置在人工晶体光学部有效光学区***的不会影响人工晶体的光学特性的圆环形边缘区域。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有效光学区外缘”指的是对于光学部的纵向中心剖面8-8’呈圆形的人工晶体而言,以圆形有效光学区周界边缘的垂直切面到经过光学部的光学中心O的垂直切面O'-O''之间的距离为半径限定出的人工晶体光学部上的等半径周向位置,参见说明书附图图6。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光学部外缘”指的是对于光学部的纵向中心剖面呈圆形的人工晶体而言,以圆形光学部周界边缘的垂直切面到经过光学部的光学中心O的垂直切面O'-O''之间的距离为半径限定出的人工晶体光学部上的等半径周向位置。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光学部前表面”指的是在将人工晶体植入人眼中后沿眼轴方向距离人眼角膜更近的那个光学部表面。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光学部后表面”指的是在人工晶体中与上述光学部前表面相对的那个光学部表面。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襻”指的是与人工晶体光学部相连、既起到支撑光学部的作用又起到将睫状肌的收缩与曲张所产生的收缩力传递到所述光学部的作用的部分。
在本申请中所使用表示形状的术语例如“凸”,“凹”是相对于人工晶体光学部的纵向中心平面8-8’而言的。
对于本申请中的Toric人工晶体而言,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光学部前表面顶点”指的是所述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前表面上的中心点。也可以说,光学部前表面顶点指的是:所述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前表面上与该人工晶体光学部分的纵向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最远的点(参见图7中的附图标记O');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光学部后表面顶点”指的是所述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后表面上的中心点。也可以说,光学部后表面顶点指的是:所述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后表面上与该人工晶体光学部分的纵向中心平面之间的距离最远的点(参见图7中的附图标记O'')。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有效光学区母线”指的是依上文中所述的复曲面的定义进行运动而产生有效光学区表面的曲线。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翻边曲线”指的是在光学部边缘部分中与特定的有效光学区母线相对应的自有效光学区外缘延伸至光学部外缘的曲线。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自适应匹配翻边设计”指的是使有效光学区母线和其相对应的翻边曲线平滑连接的设计,即在连接点处有效光学区母线和其相对应的翻边曲线的切线相重合的设计。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以下多个方面的内容:
1. 一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包括:
由有效光学区和光学部边缘部分构成的光学部;
在光学部外缘处与所述光学部相连接的襻,
其中所述有效光学区的直径大于等于4.25毫米且所述有效光学区采用复曲面设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外缘的厚度相等且所述光学部外缘的厚度为0.25mm-0.45mm。
2. 根据方面1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呈圆形形状。
3. 根据方面1或2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外缘的厚度为0.25mm-0.38mm。
4. 根据前述方面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光学区的直径大于等于5.00毫米。
5. 根据前述方面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前表面和后表面的面形包括球面、非球面、复曲面、多区折射设计的多焦面和多区衍射设计的多焦面的面形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包含复曲面设计。
6. 根据前述方面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边缘部分为翻边设计部分。
7. 根据前述方面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有效光学区母线和其相对应的所述翻边设计部分中的翻边曲线相连。
8. 根据前述方面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有效光学区母线和其相对应的所述翻边设计部分中的翻边曲线平滑连接。
9. 根据前述方面1-6,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曲线为具有相同曲率半径的圆弧。
10. 根据方面9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曲线的曲率半径范围为0mm-2.4mm。
11. 根据前述方面1-6,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曲线为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圆弧。
12. 根据前述方面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为一件式人工晶体或者三件式人工晶体。
本实用新型特别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学部外缘等厚的Toric人工晶体,在Toric人工晶体有效光学区外缘处采用自适应匹配翻边设计,使Toric晶体由有效光学区外缘各个角度位置处的不同厚度向外自适应增厚至同一高度,从而保证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外缘等厚,提高toric人工晶体在囊袋中的位置稳定性,进而提高toric人工晶体的长期散光矫正效果,并解除襻位置设计的限制。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的附图以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优点将变得更加明了,其中:
图1是从现有技术Toric人工晶体前表面观察到的Toric人工晶体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襻展开且未被折叠到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的表面上;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Toric人工晶体复曲面的获得原理;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技术Toric人工晶体在不同角度下的曲率半径与光学部外缘厚度的变化情况;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折射率为1.48,屈光度20D,柱镜度1.5D,主镜方向厚0.3mm的现有技术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外缘厚度随周向位置角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被植入到人眼中之后,Toric人工晶体在人眼囊袋内的受力情况;
图6是从本实用新型的Toric人工晶体前表面观察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件式Toric人工晶体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是沿图6所示的线A-A'截取获得的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的剖面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该图中未示出与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外缘相连的襻;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Toric人工晶体在其有效光学区外缘处与翻边曲线之间的自适应匹配(圆弧翻边);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Toric人工晶体在其有效光学区外缘处与翻边曲线之间的自适应匹配(相同曲率半径圆弧翻边),该图中示出了A-A'剖面(实线)和B-B'剖面(虚线)中的有效光学区母线和其相对应的翻边曲线的自适应匹配连接情况;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Toric人工晶体在其有效光学区外缘处与翻边曲线之间的自适应匹配(不同曲率半径圆弧翻边),该图中示出了A-A'剖面(实线)和B-B'剖面(虚线)中的有效光学区母线和其相对应的翻边曲线的自适应匹配连接情况;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沿图6所示的线A-A'截取获得的Toric人工晶体在其有效光学区外缘处与翻边曲线之间的过渡翻边(包含直线的曲线翻边设计);和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沿图6所示的线A-A'截取获得的Toric人工晶体在其有效光学区外缘处与翻边曲线之间的过渡翻边(任意形状的曲线翻边设计)。
在本申请的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附图标号说明
1 Toric人工晶体
2 光学部
3 有效光学区
4 光学部边缘部分
5 襻
6 光学部前表面
7 光学部后表面
8-8’ 人工晶体光学部的纵向中心平面
9 囊袋
F-囊袋作用在人工晶体上的压缩力
Fi-囊袋对人工晶体压缩力在最厚方向上的分力
Ft-囊袋对人工晶体压缩力在最薄方向上的分力
fi-人工晶体在最厚方向上的反作用张力
ft-人工晶体在最薄方向上的反作用张力
f-人工晶体反作用力的合力
10有效光学区外缘
11光学部外缘
12有效光学区母线
13翻边曲线
O 光学部(前或后)表面顶点
R 翻边曲线的曲率半径
A-A’ 沿Toric人工晶体主镜方向的剖面线
B-B’ 任意角度(例如相对于主镜方向呈θ角)方向上的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只是用于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解释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具体实施方案。任何在这些实施方案基础上的变化,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原则精神和范围,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toric人工晶体由折射率在1.45到1.56之间的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制成。当然,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意识到,本实用新型的toric人工晶体也可以由硅胶、水凝胶、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其他常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面形可包括球面、非球面、复曲面、多区折射设计的多焦面和多区衍射设计的多焦面的面形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包含复曲面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toric人工晶体可以是一件式人工晶体,也可以是三件式人工晶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toric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呈圆形形状。本实用新型的toric人工晶体的光学部边缘部分为翻边设计部分,该设计的目的在于使Toric晶体由有效光学区外缘各个角度位置处的不同厚度向外自适应增厚至同一高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toric人工晶体的光学部的中心厚度在0.3毫米 - 1.2毫米的范围内且光学部外缘的厚度在0.25毫米 - 0.45毫米的范围内。“光学部的中心厚度”指的是本实用新型的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纵向中心剖面的圆心(光学中心)位置所对应的光学部前后表面间的厚度。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已公知的是:本实用新型的toric人工晶体的光学部的中心厚度的大小和本实用新型的toric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外缘的厚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材料和所达到的屈光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toric人工晶体均能够达到目前在临床上使用最多的15.0D-26.0D的屈光度。
(I)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件式Toric人工晶体的示意性透视图。图7是沿图6所示的线A-A'截取获得的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的剖面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该图中未示出与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外缘11相连的襻。由图6中可见,A-A’ 方向是沿Toric人工晶体主镜方向的剖面线。
图6和图7所示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部2由有效光学区3和光学部边缘部分4构成。所述有效光学区3的直径大于等于4.25毫米,优选地,所述有效光学区的直径大于等于5.00毫米。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部2的前表面6中的有效光学区3采用复曲面设计。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外缘11的厚度相等且所述光学部外缘11的厚度h为0.25mm-0.45mm。优选地,所述光学部外缘11的厚度h为0.25mm-0.38mm。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前表面6和后表面7的面形可以包括球面、非球面、复曲面、多区折射设计的多焦面和多区衍射设计的多焦面的面形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前表面6和后表面7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包含复曲面设计。
如图7所示,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有效光学区母线12和其相对应的翻边曲线13相连。如图7所示,有效光学区外缘10的厚度为d。优选地,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有效光学区母线12和其相对应的翻边曲线13平滑连接,即在连接点10处,有效光学区母线12的切线和其相对应的翻边曲线13的切线相重合。
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翻边曲线13为具有单一曲率半径R的圆弧。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Toric人工晶体自其有效光学区外缘开始在光学部边缘部分中采用单一曲率半径圆弧翻边;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Toric人工晶体在其有效光学区外缘处与翻边曲线之间的自适应匹配(相同曲率半径圆弧翻边),该图中示出了A-A'剖面(实线)和B-B'剖面(虚线)中的有效光学区母线和其相对应的翻边曲线的自适应匹配连接情况;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Toric人工晶体在其有效光学区外缘处与翻边曲线之间的自适应匹配(不同曲率半径圆弧翻边),该图中示出了A-A'剖面(实线)和B-B'剖面(虚线)中的有效光学区母线和其相对应的翻边曲线的自适应匹配连接情况;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Toric人工晶体在其有效光学区外缘处与翻边曲线之间的过渡翻边(包含直线的曲线翻边);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Toric人工晶体在其有效光学区外缘处与翻边曲线之间的过渡翻边(任意形状的曲线翻边)。
由图9-12可见,所述翻边曲线13也可以是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圆弧或者其他任何形状的曲线(包括直线)。如图9所示,在有效光学区外缘10处(相同的圆直径(D))以不同曲率半径(R0.5、R1)的圆弧向外翻边,直至达到同一光学部外缘11厚度h 。另一种可选方式是,如图10所示,在不同的圆直径处(D1、D2)以相同曲率半径(R0.5)的圆弧向外翻边,直至达到同一光学部外缘11厚度h。
(II)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光学部2的自适应匹配翻边设计方法和生产方法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计前文中所述的光学部外缘11厚度相等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1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所述光学部外缘11的直径和厚度h;
设定所述有效光学区母线12和其相对应的翻边曲线13的连接位置;以及
设定所述翻边曲线13的曲率半径,从而使得所述有效光学区母线12在所述连接位置处的切线与其相对应的翻边曲线13的切线相重合。
该设计方法可借助于计算机设备得以实现。
优选地,所述连接位置位于有效光学区外缘10处且所述翻边曲线13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如图10所示。另一种可选方式是,根据所述有效光学区母线12的特点,所述连接位置位于光学部中不同直径的圆周上且所述翻边曲线13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如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采用前述设计方法,生产光学部外缘11厚度相等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1的方法。该生产方法可借助于数控机加工设备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特别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学部外缘等厚的Toric人工晶体,在Toric人工晶体有效光学区外缘处采用自适应匹配翻边设计,使Toric晶体由有效光学区外缘各个角度位置处的不同厚度向外自适应增厚至同一高度,从而保证toric人工晶体光学部外缘等厚,提高toric人工晶体在囊袋中的位置稳定性,进而提高toric人工晶体的长期散光矫正效果,并解除襻位置设计的限制。
实施例
以下采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自适应匹配翻边设计(相同曲率半径圆弧翻边)进行描述,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意识到: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光学部外缘厚度:0.25-0.45mm
(1)屈光度15-26D,折射率1.45-1.56,散光柱镜度≤4.5D,翻边起始位置直径≥4.25mm,翻边曲线曲率半径R:0-3.5mm。
(2)屈光度15-26D,折射率1.45-1.56,散光柱镜度≤4.5D,翻边起始位置直径≥5.0mm,翻边曲线曲率半径R:0-1.5mm。
实施例2
光学部外缘厚度:0.25-0.38mm
(1)屈光度15-26D,折射率1.45-1.56,散光柱镜度≤4.5D,翻边起始位置直径≥4.25mm,翻边曲线曲率半径R:0-2.4mm。
(2)屈光度15-26D,折射率1.45-1.56,散光柱镜度≤4.5D,翻边起始位置直径≥5.0mm,翻边曲线曲率半径R:0-1.0mm。
表1:光学部外缘厚度:0.25-0.45mm,屈光度15-26D,折射率1.45-1.56,散光柱镜度≤4.5D,光学区直径达到4.25mm或5.0mm以上时能使用的翻边圆弧最大曲率半径R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前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因此,在不脱离本文所公开的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或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包括:
由有效光学区和光学部边缘部分构成的光学部;
在光学部外缘处与所述光学部相连接的襻,
其中所述有效光学区的直径大于等于4.25毫米且所述有效光学区采用复曲面设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外缘的厚度相等且所述光学部外缘的厚度为0.25mm-0.4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呈圆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外缘的厚度为0.25mm-0.3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光学区的直径大于等于5.0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前表面和后表面的面形包括球面、非球面、复曲面、多区折射设计的多焦面和多区衍射设计的多焦面的面形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包含复曲面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边缘部分为翻边设计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有效光学区母线和其相对应的所述翻边设计部分中的翻边曲线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的有效光学区母线和其相对应的所述翻边设计部分中的翻边曲线平滑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曲线为具有相同曲率半径的圆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曲线的曲率半径范围为0mm-2.4m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曲线为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圆弧。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为一件式人工晶体或者三件式人工晶体。
CN201320758253.6U 2013-11-27 2013-11-27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47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8253.6U CN203647535U (zh) 2013-11-27 2013-11-27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8253.6U CN203647535U (zh) 2013-11-27 2013-11-27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47535U true CN203647535U (zh) 2014-06-18

Family

ID=50913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5825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47535U (zh) 2013-11-27 2013-11-27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47535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7262A (zh) * 2013-11-27 2014-11-05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及其设计和生产方法
US10687935B2 (en) 2015-10-05 2020-06-23 Acufocus, Inc. Methods of molding intraocular lenses
US10765508B2 (en) 2011-12-02 2020-09-08 AcFocus, Inc. Ocular mask having selective spectral transmission
US10869752B2 (en) 2003-05-28 2020-12-22 Acufocus, Inc. Mask for increasing depth of focus
US11311371B2 (en) 2009-08-13 2022-04-26 Acufocus, Inc. Intraocular lens with elastic mask
US11357617B2 (en) 2009-08-13 2022-06-14 Acufocus, Inc. Method of implanting and forming masked intraocular implants and lenses
US11364110B2 (en) 2018-05-09 2022-06-21 Acufocus, Inc. Intraocular implant with removable optic
US11464625B2 (en) 2015-11-24 2022-10-11 Acufocus, Inc. Toric small aperture intraocular lens with extended depth of focus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9752B2 (en) 2003-05-28 2020-12-22 Acufocus, Inc. Mask for increasing depth of focus
US11311371B2 (en) 2009-08-13 2022-04-26 Acufocus, Inc. Intraocular lens with elastic mask
US11357617B2 (en) 2009-08-13 2022-06-14 Acufocus, Inc. Method of implanting and forming masked intraocular implants and lenses
US10765508B2 (en) 2011-12-02 2020-09-08 AcFocus, Inc. Ocular mask having selective spectral transmission
CN104127262A (zh) * 2013-11-27 2014-11-05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及其设计和生产方法
WO2015078271A1 (zh) * 2013-11-27 2015-06-04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及其设计和生产方法
CN104127262B (zh) * 2013-11-27 2016-07-27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及其设计和生产方法
US10687935B2 (en) 2015-10-05 2020-06-23 Acufocus, Inc. Methods of molding intraocular lenses
US11690707B2 (en) 2015-10-05 2023-07-04 Acufocus, Inc. Methods of molding intraocular lenses
US11464625B2 (en) 2015-11-24 2022-10-11 Acufocus, Inc. Toric small aperture intraocular lens with extended depth of focus
US11364110B2 (en) 2018-05-09 2022-06-21 Acufocus, Inc. Intraocular implant with removable optic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47535U (zh)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CN104127262B (zh)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及其设计和生产方法
TWI828696B (zh) 包含用於預防及/或減緩近視加深之微透鏡的眼用鏡片
CN112904591B (zh) 具有用于近视控制的光学非同轴区的眼科镜片
AU2017202382B2 (en) Asymmetric lens design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and/or slowing myopia progression
CN106291978B (zh) 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包括非同轴小透镜的接触镜片
US10226326B2 (en) Microincision lens
CN102395917B (zh) 具有光学区的眼膜透镜
JP6698293B2 (ja) 瞳孔径を問わないレンズの設計、及び近視の進行を防止し、かつ/又は遅延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US8388130B2 (en) Non-deforming contact lens
JP6490332B2 (ja) 乱視用多軸レンズ設計
CN102763025B (zh) 用于新兴近视调节的***和方法
US11123178B2 (en) Power calculator for an ophthalmic apparatus with corrective meridians having extended tolerance or operation band
US20110125261A1 (en) Adjustabl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system
US20040049267A1 (en) Myopic corneal ring with central accommodating portion
CN106291976A (zh) 一种周边离焦可控的非球面视力矫正镜的制备方法
US20020058996A1 (en) Corneal refractive properties altering device and method
US11662606B2 (en) Orthokeratology lens and method for making orthokeratology lenses
WO2016046439A1 (es) Lente intraocular multifocal con profundidad de campo extendida
US20190076236A1 (en) Intraocular Lens for Implantation in a Ciliary Sulcus of an Eye
JPH09504448A (ja) 角膜の屈折特性を変更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CN116880085A (zh) 一种接触镜
AU2002340418A1 (en) Myopic corneal ring with central accommodating por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stigmatism correction type artificial len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Pledgee: Pudong Development Silicon Valley Bank Co.,Ltd. Beijing branch

Pledgor: EYEBRIGHT MED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799000090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2200 No. 9 Xingcha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Patentee after: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uper Road, No. 37, building 1, 6 North Zone

Patentee before: EYEBRIGHT MED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911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Pledgee: Pudong Development Silicon Valley Bank Co.,Ltd. Beijing branch

Pledgor: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7990000900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M01 Chang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hange date: 20191118

Registration number: 2017990000900

Pledgor after: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ledgor before: EYEBRIGHT MED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PM01 Chang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