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29417U - 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29417U
CN203529417U CN201320719056.3U CN201320719056U CN203529417U CN 203529417 U CN203529417 U CN 203529417U CN 201320719056 U CN201320719056 U CN 201320719056U CN 203529417 U CN203529417 U CN 203529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line
workpiece
material loading
blanking
bug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190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权帮
王楠
刘志浩
尹显椿
赖丽娟
邱雄胜
张保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3207190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29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29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294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包括:第一流水线,与第一流水线通过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第二流水线;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包括:能够将工件推至第一预设位置的上料推动件,驱动上料推动件往复移动的上料驱动部件;下料装置,该下料装置包括:能够将转运车上的工件推至第二预设位置的下料推动件,驱动下料推动件往复移动的下料驱动部件;其中,第一预设位置为工件在转运车上的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为工件在第二流水线上的预设位置。上述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在工件自第一流水线转运至第二流水线的过程中,通过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实现了机械移动工件,避免了人为移动工件,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线转运工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为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车间通常采用生产线。对于具有两个或者多个流水线的生产线,需要将工件自一个流水线转运至另一个流水线,通常采用转运车进行转运。
产品通过流水线的输送装置的作用力会大部分移至转运车上,但是需要保证工件完全位于转运车上才能移动转运车,则需要工作人员手动移动工件实现上料,特别是较大型工件(例如空调冷凝器);工件自转运车到另一流水线上,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推动工件,使得工件部分位于该生产线上,在该生产线的输送装置的作用力下,工件会完全与转运车分离,实现下料。则在转运工件过程中均需要工作人员移动工件,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
另外,在转运过程中均需要工作人员移动工件,则每个流水线需要配备至少一名工作人员,导致生产车间所需的工作人员较多,使得生产所需的人力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转运工件,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包括:第一流水线,与所述第一流水线通过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第二流水线;
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能够将工件推至第一预设位置的上料推动件,与所述上料推动件相连且驱动所述上料推动件往复移动的上料驱动部件;
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能够将所述转运车上的工件推至第二预设位置的下料推动件,与所述下料推动件相连且驱动所述下料推动件往复移动的下料驱动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工件在所述转运车上的预设位置,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所述工件在所述第二流水线上的预设位置。
优选的,上述生产线中,所述上料推动件和所述下料推动件均为推动块;所述上料驱动部件和所述下料驱动部件均为气缸。
优选的,上述生产线中,所述上料装置的数目和所述下料装置的数目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上料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流水线的两侧,两个所述下料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流水线的两侧。
优选的,上述生产线中,两个所述上料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流水线的末端两侧。
优选的,上述生产线中,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上料驱动部件相连且呈L型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与所述上料驱动部件相连的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相连的第二底板;其中,所述上料推动件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
优选的,上述生产线中,所述上料推动件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转轴转动相连,且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扭矩弹簧,所述扭矩弹簧的两个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上料推动件抵接。
优选的,上述生产线中,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支撑所述下料驱动部件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流水线的末端具有供所述转运车进入的预设距离。
优选的,上述生产线中,所述转运车为AGV小车;所述生产线还包括:
检测所述工件是否达到第一流水线的上车工位,若是则发出第一检测信号的第一传感器;所述转动车具体为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连,接收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后运行至所述第一流水线的末端,当位于所述工件到达所述第二流水线的下车工位后发出下料信号的转运车;
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流水线相连,接收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流水线停止运行,待所述转运车到达所述第一流水线的末端时控制所述第一流水线运行的第一控制器;
检测所述工件是否位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若是则发生上料信号的第二传感器,沿所述第一流水线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三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上游;
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和所述上料驱动部件相连,接收到所述上料信号后,控制所述上料驱动部件运行以使所述上料推动件将工件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待所述工件到达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后控制所述上料驱动部件运行以使所述上料推动件复位的第二控制器;
与所述转运车和所述下料驱动部件相连,接收到所述下料信号后控制所述下料驱动部件运动以使所述下料推动件将所述转运车上的工件推至第二预设位置,待所述工件达到第二预设位置后控制所述下料驱动部件运行以使所述下料推动件复位的第三控制器;
与所述转运车和所述第二流水线相连,接收到所述下料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流水线运行的第四控制器。
优选的,上述生产线中,所述第一流水线和所述第二流水线均采用链轮传动装置输送工件。
优选的,上述生产线中,所述工件为空调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的工作过程为:当第一流水线上的工件到达上车工位时,第一流水线停止运行,同时转运车移动;待转运车移至第一流水线的末端时,第一流水线开始运行,当大部分工件输送至转运车上时,即工件到达第三预设位置时,上料驱动部件运行使得上料推动件推动工件移动,当工件到达第一预设位置后上料驱动部件运行以使上料推动件复位,即工件脱离第一流水线,则完成了上料;转运车带着工件移至第二流水线的末端,即工件达到第二流水线的下车工位,第二流水线开始运行,同时下料驱动部件运行以使下料推动件推动工件,待工件达到第二预设位置后下料驱动部件运行以使下料推动件复位,即工件能够通过第二流水线的作用实现在第二流水线上的输送和加工,则完成了下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在工件自第一流水线转运至第二流水线的过程中,通过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实现了机械移动工件,避免了人为移动工件,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上料装置和第一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的上料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第二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的下料示意图。
上图1-图5中:
1为第一流水线、2为上料装置、21为上料驱动部件、22为底座、23为上料推动件、3为转运车、4为栈板、5为下料装置、51为下料驱动部件、52为下料推动件、53为支撑架、6为第二流水线、61为传动轴、62为传动链轮、63为链条、64为电机、65为从动轴、66为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包括:第一流水线1;与第一流水线1通过转运车3转运工件的第二流水线6;上料装置2,该上料装置2包括:能够将工件推至第一预设位置的上料推动件23,与上料推动件23相连且驱动上料推动件23往复移动的上料驱动部件21;下料装置5,该下料装置5包括:能够将转运车3上的工件推至第二预设位置的下料推动件52,与下料推动件52相连且驱动下料推动件52往复移动的下料驱动部件51;其中,第一预设位置为工件在转运车3上的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为工件在第二流水线6上的预设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工件的位置,是指沿流水线的输送方向工件的前端所处的位置。若将工件放置在栈板4上,通过输送栈板4以实现对工件的输送,此时工件的位置则指栈板4的位置。第一预设位置,是指整个工件都位于转运车3上时工件的位置,即工件与第一流水线1完全分离的位置。第二预设位置,是指工件能够在第二流水线6的作用下移完全移至第二流水线6上的位置。工件在第二预设位置时,工件的一部分位于转运车3上,工件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流水线6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的工作过程为:当第一流水线1上的工件到达上车工位时,第一流水线1停止运行(是指第一流水线1的输送装置停止运行),同时转运车3移动;该转运车3移至第一流水线1的末端时,第一流水线1开始运行(是指第一流水线1的输送装置开始运行),当大部分工件输送至转运车3上时,即工件到达第三预设位置时,上料驱动部件21运行使得上料推动件23推动工件移动,当工件到达第一预设位置后上料驱动部件21运行以使上料推动件23复位,即工件脱离第一流水线1,则完成了上料;转运车3带着工件移至第二流水线6的末端,即工件达到第二流水线6的下车工位,第二流水线6开始运行,同时下料驱动部件51运行以使下料推动件52推动工件,待工件达到第二预设位置后下料驱动部件51运行以使下料推动件52复位,即工件能够通过第二流水线6的作用实现在第二流水线6上的输送,则完成了下料。
需要说明的是,当工件达到转运车3的第一预设位置后,第一流水线1可停止运行,也可继续运行,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设定。若当工件达到转运车3的第一预设位置后,第一流水线1停止运行,则优先选择上料推动件23在第一流水线1停止运行后复位,这样可保证工件较平稳的移动,从而保证工件准确达到工位。当工件到达第二流水线6的第二预设位置后,第二流水线6需要继续运行,当工件被输送至工位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二流水线6停止运行或者继续运行。若选择第二流水线6停止运行,则优先选择下料推动件52在第二流水线6停止运行后复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在工件自第一流水线1转运至第二流水线6的过程中,通过上料装置2和下料装置5,实现了机械移动工件,避免了人为移动工件,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上料推动件23和下料推动件52均为推动块;上料驱动部件21和下料驱动部件51均为气缸。当然,上料推动件23和下料推动件52也可为推动板或者推动杆,上料驱动部件21和下料驱动部件51也可为电机或者液压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为了保证工件平稳的移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上料装置2的数目和下料装置5的数目均为两个,且两个上料装置2分别位于第一流水线1的两侧,两个下料装置5分别位于第二流水线6的两侧。这样,当需要推动工件时,两个上料装置2分别作用于工件的两端,使得工件受力较均匀,从而保证了工件较平稳的移动,进而保证工件准确达到工位。
为了便于实现上料推动件23推动工件,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上料驱动部件21设置于第一流水线1的末端两侧。具体的,上料驱动部件21设置于第一流水线1的支架的两侧。这样,第一流水线1支撑上料驱动部件21和上料推动件23,无需另设支撑件,减少了部件;同时也便于上料推动件23的设置以及上料推动件23推动工件。当然,也可增设支撑件,上料驱动部件21设置在支撑件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上料装置2还包括:与上料驱动部件21相连且呈L型的底座22,该底座22包括:与上料驱动部件21相连的第一底板,与第一底板垂直相连的第二底板;其中,上料推动件23垂直设置于第二底板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连接处靠近第一流水线1。当然,还可选择其他形状的底座22,例如平板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为了便于推动工件移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上料推动件23与第二底板通过转轴转动相连,且转轴上设置有扭矩弹簧,该扭矩弹簧的两个末端分别与第二底板和上料推动件23抵接。这样,上料推动件23在推动工件的过程中,上料推动件23发生转动,扭矩弹簧发生变形,待工件与上料推动件23分离后,上料推动件23在扭矩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反向转动并回复原状。具体的,转轴设置于第二底板上,上料推动件23设置于转轴上。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下料装置5还包括:支撑下料驱动部件51的支撑架53;该支撑架53与第二流水线6的末端具有供转运车3进入的预设距离。这样,转运车3达到第二流水线6的末端时,转运车3位于支撑架53和第二流水线6之间,通过下料装置5推动转运车3上的工件。支撑架53距离第二流水线6的末端的预设距离,需要根据转运车3的大小进行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当下料装置5的数目为两个时,下料装置5分别位于支撑架53的两端,以使下料装置5分别作用于工件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流水线6上的工件是通过转运车3输送的,因此此处第二流水线6的末端是指第二流水线6需要上料的末端。
为了提高自动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转运车3为AGV小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小车,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不需要驾驶员。这样,有效提高了该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还包括:检测工件是否达到第一流水线1的上车工位,若是则发出第一检测信号的第一传感器;转动车3具体为与第一传感器相连,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运行至第一流水线1的末端,当位于工件到达第二流水线6的下车工位后发出下料信号的转运车;与第一传感器和第一流水线1相连,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后控制第一流水线1停止运行,待转运车3到达第一流水线1的末端时控制第一流水线1运行的第一控制器;检测工件是否位于第三预设位置,若是则发生上料信号的第二传感器,沿第一流水线1的输送方向,第三预设位置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上游;与第二传感器和上料驱动部件21相连,接收到上料信号后,控制上料驱动部件21运行以使上料推动件23将工件推至第一预设位置,待工件到达第一预设位置后控制上料驱动部件21运行以使上料推动件23复位的第二控制器;与转运车3和下料驱动部件51相连,接收到下料信号后控制下料驱动部件51运动以使下料推动件52将转运车3上的工件推至第二预设位置,待工件达到第二预设位置后控制下料驱动部件51运行以使下料推动件52复位的第三控制器;与转运车3和第二流水线6相连,接收到下料信号后控制第二流水线6运行的第四控制器。这样,通过AGV小车、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实现了第一流水线1与第二流水线6之间自动转运工件,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从而无需配备工作人员转运工件,减小了该生产线所需的工作人员,进而降低了生产所需的人力成本;同时,实现了自动化转运,有效提高了转运速度,进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的工作过程具体为:当第一流水线1上的工件到达上车工位时,第一传感器发生第一检测信号,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流水线1停止运行(是指第一流水线1的输送装置停止运行),同时转运车3自动移动;当转运车3移至第一流水线1的末端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流水线1运行(是指第一流水线1的输送装置运行),当大部分工件输送至转运车3上时,即工件到达第三预设位置时,第二传感器发出上料信号,第二控制器控制上料驱动部件21运行以使上料推动件23推动工件移动,当工件到达第一预设位置后,第二控制器控制上料驱动部件21运行以使上料推动件23复位,即工件脱离第一流水线1,则完成了上料;转运车3带着工件移至第二流水线6的末端,即工件达到第二流水线6的下车工位,第四控制器控制第二流水线6运行,同时第三控制器控制下料驱动部件51运行以使下料推动件52推动工件,待工件达到第二预设位置后,第三控制器控制下料驱动部件51运行以使下料推动件52复位,即工件能够通过第二流水线6的作用实现在第二流水线6上的输送,则完成了下料。
需要说明的是,当工件达到转运车3的第一预设位置后,第一流水线1可停止运行,也可继续运行,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设定。若当工件达到转运车3的第一预设位置后,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流水线1停止运行,则优先选择第二控制器控制上料推动件23在第一流水线1停止运行后复位,这样可保证工件较平稳的移动,从而保证工件准确达到工位。当工件到达第二流水线6的第二预设位置后,第二流水线6需要继续运行,当工件被输送至工位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二流水线6停止运行或者继续运行。若选择第四控制器控制第二流水线6停止运行,则优先选择第三控制器控制下料推动件52在第二流水线6停止运行后复位。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当然也可选择红外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二者的类型不做具体地限定,只要能够完成检测即可。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第一流水线1的输送装置和第二流水线6的输送装置存在多种结构。为了便于实现输送,优先选择第一流水线1和第二流水线6均采用链轮传动装置输送工件。具体的,以第二流水线6的链轮传动装置为例,该链轮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二流水线6的一端的传动轴61,设置于第二流水线6的另一端的从动轴65,设置于传动轴61上的主链轮,设置于从动轴65上的从动链轮,设置于从动链轮和主链轮上的链条63,驱动传动轴61转动的电机64。其中,电机64通过链条传动机构驱动传动轴61转动,具体地,电机6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电机链轮,传动轴61上设置有传动链轮62,电机链轮和传动链轮62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条。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流水线1的输送装置与第二流水线6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相同,即均采用上述链轮传动装置作为输送装置。当然,也可选择其他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为了便于调节链条63,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从动轴65可调节,具体的,调节从动轴65距传动轴61的距离可调节。这样,安装链条63前,根据链条63的张紧度,调节从动轴65距传动轴61的距离,也可根据所需的传输位置,调节从动轴65距传动轴61的距离;待从动轴65的位置调节好后,定位从动轴65。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在第二流水线6的支架上设置调节板66,从而调节从动轴65的位置。
为了延长链条63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链条63的外侧设置有护板,相邻的两个链条63之间设置有隔板。护板和隔板均固定于第二流水线6的支撑底座上。为了便于固定,优先选择护板和隔板均通过L型定位板固定于第二流水线6的支撑底座上。
优先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中,工件为空调冷凝器,即该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为空调冷凝器的生产线。优选的,第一流水线1为空调蒸发器的焊接下线段,第二流水线6为空调蒸发器的打包上线段。当然,该生产线也可为其他大型工件的生产线,例如蒸发器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该生产线的工件不做具体地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包括:第一流水线(1),与所述第一流水线(1)通过转运车(3)转运工件的第二流水线(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料装置(2),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能够将工件推至第一预设位置的上料推动件(23),与所述上料推动件(23)相连且驱动所述上料推动件(23)往复移动的上料驱动部件(21);
下料装置(5),所述下料装置(5)包括:能够将所述转运车(3)上的工件推至第二预设位置的下料推动件(52),与所述下料推动件(52)相连且驱动所述下料推动件(52)往复移动的下料驱动部件(51);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工件在所述转运车(3)上的预设位置,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所述工件在所述第二流水线(6)上的预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推动件(23)和所述下料推动件(52)均为推动块;所述上料驱动部件(21)和所述下料驱动部件(51)均为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2)的数目和所述下料装置(5)的数目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上料装置(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两侧,两个所述下料装置(5)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流水线(6)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料驱动部件(21)设置于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末端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2)还包括:与所述上料驱动部件(21)相连且呈L型的底座(22),所述底座(22)包括:与所述上料驱动部件(21)相连的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相连的第二底板;其中,所述上料推动件(23)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推动件(23)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转轴转动相连,且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扭矩弹簧,所述扭矩弹簧的两个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上料推动件(23)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5)还包括:支撑所述下料驱动部件(51)的支撑架(53);所述支撑架(53)与所述第二流水线(6)的末端具有供所述转运车(3)进入的预设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车(3)为AGV小车;所述生产线还包括:
检测所述工件是否达到第一流水线(1)的上车工位,若是则发出第一检测信号的第一传感器;所述转动车(3)具体为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连,接收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后运行至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末端,当位于所述工件到达所述第二流水线(6)的下车工位后发出下料信号的转运车;
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流水线(1)相连,接收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流水线(1)停止运行,待所述转运车(3)到达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末端时控制所述第一流水线(1)运行的第一控制器;
检测所述工件是否位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若是则发生上料信号的第二传感器,沿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三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上游;
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和所述上料驱动部件(21)相连,接收到所述上料信号后,控制所述上料驱动部件(21)运行以使所述上料推动件(23)将工件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待所述工件到达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后控制所述上料驱动部件(21)运行以使所述上料推动件(23)复位的第二控制器;
与所述转运车(3)和所述下料驱动部件(51)相连,接收到所述下料信号后控制所述下料驱动部件(51)运动以使所述下料推动件(52)将所述转运车(3)上的工件推至第二预设位置,待所述工件达到第二预设位置后控制所述下料驱动部件(51)运行以使所述下料推动件(52)复位的第三控制器;
与所述转运车(3)和所述第二流水线(6)相连,接收到所述下料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流水线(6)运行的第四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水线(1)和所述第二流水线(6)均采用链轮传动装置输送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为空调冷凝器。
CN201320719056.3U 2013-11-13 2013-11-13 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29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19056.3U CN203529417U (zh) 2013-11-13 2013-11-13 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19056.3U CN203529417U (zh) 2013-11-13 2013-11-13 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29417U true CN203529417U (zh) 2014-04-09

Family

ID=50415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1905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29417U (zh) 2013-11-13 2013-11-13 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2941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1752A (zh) * 2015-08-25 2015-12-16 中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流水线***
CN107589742A (zh) * 2017-08-22 2018-01-16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自动导引运输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02661A (zh) * 2021-04-12 2021-06-22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agv小车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1752A (zh) * 2015-08-25 2015-12-16 中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流水线***
CN107589742A (zh) * 2017-08-22 2018-01-16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自动导引运输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89742B (zh) * 2017-08-22 2020-10-30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自动导引运输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02661A (zh) * 2021-04-12 2021-06-22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agv小车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6108A (zh) 一种龙门式绞线机工字轮自动搬运***
CN107159835A (zh) 一种自动铆螺母装置
CN204237510U (zh) 一种模具装配用运输车
CN203529417U (zh) 一种采用转运车转运工件的生产线
CN105643165A (zh) 一种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片串焊机
CN104495345A (zh) 提交出口移行机
CN109702404B (zh) 铝模板焊接筋条设备
CN202539001U (zh) 可调节宽度的送料装置
CN106736603B (zh) 后道加工电梯门板自动生产混线
CN202116033U (zh) 一种轮胎移送机构
CN102502223B (zh) 一种校位装置
CN204335175U (zh) 一种双工作头异型插件机
CN204173562U (zh) 一种环网柜生产中一次装配与二次装配的对接装置
CN203877417U (zh) 分段式自动升降流线机构
CN203820066U (zh) 铝型材自动装料框***
CN215515734U (zh) 有机肥自动输送生产线
CN205033204U (zh) 一种基于全自动太阳能边框生产机器人的双工位角码自动安装机械手
CN205169742U (zh) 塑料安瓿瓶翻转输送装置
CN204145200U (zh) 一种定子整形装置
CN205076440U (zh) 自动上料装置
CN204727039U (zh) 一种漂染针织品用可移动传输装置
CN204416500U (zh) 提交出口移行机
CN209777531U (zh) 一种接水盘自动装料装置
CN209853107U (zh) 一种单动力多任务柔性输送线
CN103114322B (zh) 电镀工件输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