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34319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34319U
CN203434319U CN201320071941.5U CN201320071941U CN203434319U CN 203434319 U CN203434319 U CN 203434319U CN 201320071941 U CN201320071941 U CN 201320071941U CN 203434319 U CN203434319 U CN 203434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antilever
connector
perforation
insulating cemen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719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智朋
谢清河
徐耿璋
田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0719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34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34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343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其包括一基板以及至少一图案化金属箔。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相对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与至少一第一贯孔。第一贯孔贯通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图案化金属箔设置于第一表面上。图案化金属箔包括一第一弹性悬臂、一第二弹性悬臂以及一线路图案。线路图案连接第一弹性悬臂及第二弹性悬臂并设置于第一贯孔的周围。第一弹性悬臂朝远离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弹性悬臂穿过第一贯孔而朝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厚度较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子装置上通常会配设有连接器并具有暴露出连接器的连接孔,如此一来,网络线或是音源线之类的外部线路即可通过插置于连接孔中而与连接器电连接。
图1为现有的一种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现有的连接器结构10具有基板100、第一导电层110、第二导电层120、导电弹性悬臂130、粘着层140、铜层150、镍层160与金层170。基板10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100a与第二表面100b,且基板100中具有导通孔100c。第一导电层110配置于第一表面100a上,而第二导电层120配置于第二表面100b上,且第一导电层110与第二导电层120通过导通孔100c而电连接。导电弹性悬臂130通过粘着层140而压合于第一导电层110上。铜层150配置于导电弹性悬臂130与导通孔100c的表面上,镍层160配置于铜层150上,以使导电弹性悬臂130与导通孔100c能够电连接。此外,金层170配置于导电弹性悬臂130用以连接至外部元件的部分上。
连接器结构10的制作过程一般是先将具有导电弹性悬臂130的金属箔通过粘着层140而压合于第一导电层110上,然后将铜层镀于导电弹性悬臂130与导通孔100c的表面上、将镍层160镀于铜层150的表面上以及将金层170镀于部分导电弹性悬臂130上,之后再移除金属箔的不需要部分并保留导电弹性悬臂130,以及将第二导电层120图案化。因此,现有的连接器结构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且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而使得连接器结构具有较高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制作工艺较简单且生产成本较低。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器,包括一基板以及至少一图案化金属箔。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相对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与至少一第一贯孔。第一贯孔贯通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图案化金属箔设置于第一表面上。图案化金属箔包括一第一弹性悬臂、一第二弹性悬臂以及一线路图案。线路图案连接第一弹性悬臂及第二弹性悬臂并设置于第一贯孔的周围。第一弹性悬臂朝远离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弹性悬臂穿过第一贯孔而朝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弹性悬臂、第二弹性悬臂以及线路图案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器还包括一金层,覆盖图案化金属箔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板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一绝缘胶以及一第二绝缘胶,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其中第一绝缘胶以及第二绝缘胶各具有对应至少一第一贯孔的至少一第二贯孔。第一弹性悬臂穿过第一绝缘胶的第二贯孔而朝远离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弹性悬臂穿过第二绝缘胶的第二贯孔以及基板的第一贯孔而朝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胶以及第二绝缘胶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弹性悬臂包括一第一自由端。第一自由端凸出于第一绝缘胶的表面。第二弹性悬臂包括一第二自由端。第二自由端凸出于第二绝缘胶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图案化金属箔的材料包括铜及铜合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器还包括一粘着层设置于基板上,并连接于基板与图案化金属箔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将图案化金属箔设置于具有贯孔的基板上。图案化金属箔包括第一弹性悬臂、第二弹性悬臂以及线路图案,而线路图案连接第一弹性悬臂及第二弹性悬臂并设置于贯孔的周围,且第一弹性悬臂及第二弹性悬臂分别朝远离基板的上下表面的方向延伸。如此配置,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现有的线路板基材而是直接将上述图案化金属箔粘贴于具贯孔的基材上,使图案化金属箔可通过第一弹性悬臂及第二弹性悬臂分别与位于基板的上下表面的外部元件电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可省去现有的化学电镀打底、电镀通孔、电镀形成线路层、表面处理等繁复的连接器制作工艺,进而能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节省生产成本。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叠构层数较少,因而能降低连接器的整体厚度,进而缩短了电流的导通路径。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提升连接器的电流载流能力。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连接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A至图4D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20:连接器
30:金属箔
35:金属图案
100、200:基板
100a、210:第一表面
100b、220:第二表面
100c:导通孔
110:第一导电层
120:第二导电层
130:导电弹性悬臂
140、700:粘着层
150:铜层
160:镍层
170、400:金层
230:第一贯孔
300:图案化金属箔
310:第一弹性悬臂
312:第一自由端
320:第二弹性悬臂
322:第二自由端
330:线路图案
500:第一绝缘胶
510、610:第二贯孔
600:第二绝缘胶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连接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20包括一基板200以及至少一图案化金属箔300。基板200具有一第一表面210、相对第一表面210的一第二表面220与至少一第一贯孔230。第一贯孔230贯通第一表面210与第二表面220。在本实施例中,基板200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图案化金属箔300设置于第一表面210上。图案化金属箔300包括一第一弹性悬臂310、一第二弹性悬臂320以及一线路图案3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悬臂310、第二弹性悬臂320以及线路图案330为一体成型,且图案化金属箔300的材料包括铜,也就是说,图案化金属箔300为一体成型的图案化铜箔层。此外,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0还可包括一金层400,覆盖图案化金属箔300的表面。线路图案330如图2所示连接第一弹性悬臂310及第二弹性悬臂320并设置于第一贯孔230的周围。第一弹性悬臂310朝远离第一表面210的方向延伸并弯折。第二弹性悬臂320穿过第一贯孔230而朝远离第二表面220的方向延伸并弯折。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20还包括一粘着层700设置于基板200上,并连接于基板200与图案化金属箔300之间。
除此之外,连接器20还可包括一第一绝缘胶500以及一第二绝缘胶600,其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210以及第二表面220上,以作为垫高(stand-off)层之用。第一绝缘胶500以及第二绝缘胶600的材料例如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第一绝缘胶500以及第二绝缘胶600各具有对应上述的第一贯孔230的至少一第二贯孔510、610(绘示为两个)。第一弹性悬臂310如图2所示穿过第一绝缘胶500的第二贯孔510、610而朝远离第一表面210的方向延伸并弯折,且第一弹性悬臂310包括一第一自由端312,其凸出于第一绝缘胶500的表面。换句话说,第一弹性悬臂310的自由端的高度高于第一绝缘胶500的表面。对称地,第二弹性悬臂320如图2所示穿过第二绝缘胶600的第二贯孔510、610以及基板200的第一贯孔230而朝远离第二表面220的方向延伸并弯折,且第二弹性悬臂320包括一第二自由端322,其凸出于第二绝缘胶600的表面。如此配置,位于基板200上的图案化金属箔300便可通过其第一弹性悬臂310及第二弹性悬臂320分别与位于基板200的第一表面210及第二表面220的外部元件电连接。
图4A至图4D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流程示意图。上述的连接器20的制作方法可例如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如图4A所示,提供一金属箔30,其具有阵列排列的多个金属图案35。金属图案35彼此连接且各包括一第一弹性悬臂310、一第二弹性悬臂320以及一线路图案3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悬臂310、第二弹性悬臂320以及线路图案330为一体成型,且金属箔30的材料例如为铜,也就是说,金属箔30可为一铜箔层。各金属图案35的线路图案330连接相应的第一弹性悬臂310及相应的第二弹性悬臂320,且第一弹性悬臂310与第二弹性臂如图4A所示分别朝远离线路图案330的上下两表面的方向延伸并弯折。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20的制作方法还可包括一选择性步骤:形成一金层(如图3所示的金层400)于金属箔30的表面上,使其覆盖或部分覆盖各金属图案35的表面,其中,形成金层400的方法例如为电镀。
接着,如图4B所示,将金属箔30压合于一基板200上,此基板200具有一第一表面210、相对第一表面210的第二表面(如图3所示的第二表面220)与多个第一贯孔230。第一贯孔230贯通第一表面210与第二表面(如图3所示的第二表面220),且分别与金属图案35对应。线路图案330分别位于第一贯孔230的周围。第一弹性悬臂310分别朝远离第一表面210的方向延伸。第二弹性悬臂320分别穿过第一贯孔230而朝远离第二表面(如图3所示的第二表面220)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将金属箔30压合于基板200上的步骤例如包括设置一粘着层(如图3所示的粘着层700)于基板200上,再将金属箔30压合于基板200上,使粘着层连接于金属箔30与基板200之间。
接着,如图4C所示,移除如图4B所示的金属箔30中除了第一弹性悬臂310、第二弹性悬臂320以及线路图案330以外的部分,以使图4B所示的各金属图案35彼此分离,而形成彼此独立的多个图案化金属箔300,各图案化金属箔300包括上述的第一弹性悬臂310、第二弹性悬臂320以及线路图案330。在本实施例中,移除金属箔30除了第一弹性悬臂310、第二弹性悬臂320以及线路图案330以外的部分的方法包括蚀刻。
接着,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4D,将第一绝缘胶500以及一第二绝缘胶600分别压合于基板200的第一表面210及第二表面220上,以作为垫高(stand-off)层之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胶500以及第二绝缘胶600的材料例如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第一绝缘胶500以及第二绝缘胶600各具有对应上述的第一贯孔230的第二贯孔510、610,使各第一弹性悬臂310如图4D所示穿过对应的第二贯孔510、610而朝远离第一表面210的方向延伸并弯折,且第一弹性悬臂310包括一第一自由端312,其凸出于第一绝缘胶500的表面。对称地,各第二弹性悬臂320也如图4D所示穿过对应的第二贯孔510、610以及对应的第一贯孔230而朝远离第二表面220的方向延伸并弯折,且第二弹性悬臂320包括一第二自由端322,其凸出于第二绝缘胶600的表面。
之后,再切割基板200、第一绝缘胶500以及一第二绝缘胶600使其单体化,即可完成多个连接器20的制作。依上述步骤制成的连接器20,其图案化金属箔300便可通过第一弹性悬臂310及第二弹性悬臂320分别与位于基板200的第一表面210及第二表面220的外部元件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图案化金属箔设置于具有贯孔的基板上。图案化金属箔包括第一弹性悬臂、第二弹性悬臂以及线路图案,而线路图案连接第一弹性悬臂及第二弹性悬臂并设置于贯孔的周围,且第一弹性悬臂及第二弹性悬臂分别朝远离基板的上下表面的方向延伸。如此配置,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现有的线路板基材而是直接将上述图案化金属箔粘贴于具贯孔的基材上,使图案化金属箔可通过第一弹性悬臂及第二弹性悬臂分别与位于基板的上下表面的外部元件电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可省去现有的化学电镀打底、电镀通孔、电镀形成线路层、表面处理等繁复的连接器制作工艺,进而能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节省生产成本。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叠构层数较少,因而能降低连接器的整体厚度,进而缩短了电流的导通路径。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提升连接器的电流载流能力。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 
基板,具有第一表面、相对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与至少一第一贯孔,该第一贯孔贯通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以及 
至少一图案化金属箔,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该图案化金属箔包括第一弹性悬臂、第二弹性悬臂以及线路图案,该线路图案连接该第一弹性悬臂及该第二弹性悬臂并设置于该第一贯孔的周围,该第一弹性悬臂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弹性悬臂穿过该第一贯孔而朝远离该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悬臂、该第二弹性悬臂以及该线路图案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一金层,覆盖或部分覆盖该图案化金属箔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第一绝缘胶以及第二绝缘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上,其中该第一绝缘胶以及该第二绝缘胶各具有对应该至少一第一贯孔的至少一第二贯孔,该第一弹性悬臂穿过该第一绝缘胶的该第二贯孔而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弹性悬臂穿过该第二绝缘胶的该第二贯孔以及该基板的该第一贯孔而朝远离该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悬臂包括第一自由端,该第一自由端凸出于该第一绝缘胶的表面,该第二弹性悬臂包括第二自由端,该第二自由端凸出于该第二绝缘胶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一粘着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并连接于该基板与该图案化金属箔之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一金层,覆盖或部分覆盖该图案化金属箔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第一绝缘胶以及第二绝缘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上,其中该第一绝缘胶以及该第二绝缘胶各具有对应该至少一第一贯孔的至少一第二贯孔,该第一弹性悬臂穿过该第一绝缘胶的该第二贯孔而朝远离该第一表面的方 向延伸,该第二弹性悬臂穿过该第二绝缘胶的该第二贯孔以及该基板的该第一贯孔而朝远离该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悬臂包括第一自由端,该第一自由端凸出于该第一绝缘胶的表面,该第二弹性悬臂包括第二自由端,该第二自由端凸出于该第二绝缘胶的表面。 
CN201320071941.5U 2013-02-08 2013-02-08 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34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71941.5U CN203434319U (zh) 2013-02-08 2013-02-08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71941.5U CN203434319U (zh) 2013-02-08 2013-02-08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34319U true CN203434319U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63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71941.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34319U (zh) 2013-02-08 2013-02-08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34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7339B (zh)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687322A (zh) 一种无引线局部镀硬金印制线路板制作方法
US11723153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5323959A (zh) 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印刷电路板制造装置
CN103957662B (zh) 布线电路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19872B (zh) 配线电路基板
CN109769344A (zh) 电路板及该电路板的制造方法
CN106304662A (zh)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38072B (zh) 连接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81292B (zh)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338590A (zh) 软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3434319U (zh) 连接器
CN208402210U (zh) 具有填缝层的电路板结构
CN107731495A (zh) 线圈模块
CN104966709A (zh) 封装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263350B (zh) 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76934A (zh) 电路板及电路板的制造方法
CN103124009A (zh) 连接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88271B (zh) 加成法凸台印制板制作工艺
CN104349601A (zh) 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3857207B (zh)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4206609U (zh) 具有水平电金设计图形的软性电路基板
CN203225949U (zh) 改良的线路板连接结构
CN205430779U (zh) 一种碳浆孔化的印刷线路板
TWM459589U (zh) 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