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33412U -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33412U
CN203433412U CN201320379569.4U CN201320379569U CN203433412U CN 203433412 U CN203433412 U CN 203433412U CN 201320379569 U CN201320379569 U CN 201320379569U CN 203433412 U CN203433412 U CN 203433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protective sleeve
range sensor
main body
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795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795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33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33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334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及移动终端,在保护套的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对距离传感器发出的射线进行反射的反射介质,所述反射介质的反射率高于人体和衣物对所述射线的反射率,且所述反射介质在保护套主体上的安装位置刚好与保护套合上时安装于移动终端上的距离传感器的位置相对。当用户合上保护套时,反射介质可以使距离传感器接收到强度更大的反射射线,由此移动终端便可明显地区分出是保护套遮挡了距离传感器还是用户的手指或衣物遮挡了距离传感器,进而准确地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仅在保护套合上时自动关闭,在节约电池电力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移动终端误动作发生的几率,提高了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终端附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起保护作用的保护套以及配置有所述保护套的移动终端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也是当下各大移动终端制造商都在积极研究、开发的主流产品之一。
目前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由于其显示屏的尺寸都比较大,放在包里或者口袋里很容易被异物划伤,导致屏幕磨花。因此,出于保护屏幕不被磨花和保持移动终端长时间清洁等方面的考虑,很多用户甚至移动终端制造商给移动终端产品配置了保护套,套装在移动终端的外部,对移动终端产品起到保护的作用。
以手机产品为例进行说明。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一般希望在合上手机保护套时,手机的屏幕立即关闭,以节约电池电力,延长手机的待机时间。但是,目前的很多手机产品还没有这项功能,在合上保护套后,仍需要用户按电源键等方式手动关闭屏幕,从而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手机制造商在大屏幕的手机产品上安装距离传感器,利用距离传感器检测前方的遮挡物。在检测到距离传感器前方足够近的位置处有物体遮挡时,例如合上保护套时,自动关闭屏幕,以节约电能。但是,现有的这种手机产品,在合上保护套时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值与用户操作手机时,手或衣物等遮挡住距离传感器时检测到的距离值基本一致,因此,容易出现误动作,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配置有距离传感器的移动终端产品操作时易出现误动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以降低移动终端产品发生误动作的几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在所述保护套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对距离传感器发出的射线进行反射的反射介质,所述反射介质的反射率高于人体和衣物对所述射线的反射率,且所述反射介质在保护套主体上的安装位置刚好与保护套合上时安装于移动终端上的距离传感器的位置相对。
优选的,所述反射介质的反射面在保护套合上时全部覆盖距离传感器的射线收发表面。
出于保护套美观性方面的考虑,所述反射介质的反射面可以在保护套合上时仅覆盖距离传感器的部分射线收发表面。通过缩小反射介质的尺寸,来提高保护套的美观性。
进一步的,在所述保护套主体中设置有用于遮挡移动终端显示屏的前盖;所述反射介质安装在保护套主体的前盖内侧。
出于成本和结构设计简单化等方面的考虑,所述距离传感器优选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线的红外距离传感器。
对于红外距离传感器,优选采用锡箔纸作为所述的反射介质,以提高对红外线的反射率。
为了简化安装工艺,优选将所述锡箔纸直接贴附在所述保护套主体的前盖内侧。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保护套,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配置有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移动终端,包括设置有距离传感器的移动终端主体和移动终端保护套;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在所述保护套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对距离传感器发出的射线进行反射的反射介质,所述反射介质的反射率高于人体和衣物对所述射线的反射率,且所述反射介质在保护套主体上的安装位置刚好与保护套合上时安装于移动终端上的距离传感器的位置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距离传感器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射线的强度生成相应的电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主体内部的处理器,通过处理器输出用于控制移动终端显示屏开关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显示屏电路。
优选的,所述距离传感器优选安装在移动终端的前壳上,例如前壳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等不影响移动终端整体美观性的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移动终端的保护套上增设对距离传感器所发出的射线具有高反射率的反射介质,当用户合上保护套时,可以使距离传感器接收到强度更大的反射射线,由此移动终端便可明显地区分出是保护套遮挡了距离传感器还是用户的手指或衣物遮挡了距离传感器,进而准确地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仅在保护套合上时自动关闭,从而在节约电池电力、延长移动终端待机时间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用户手动操作触摸屏时,触摸显示屏意外关闭现象的发生,大大降低了移动终端误动作发生的几率,提高了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保护套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距离传感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移动终端内部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
本实施例以手机产品作为所述的移动终端为例,对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套2,其主体主要由底板和前盖6两部分组成。其中,在底板上设置有卡和部件7,用于安装固定手机1主体;前盖6与底板连接,用于保护手机1的显示屏4,避免显示屏4被异物划伤。当然,在保护套2主体中也可以没有底板,本实施例对保护套2主体的具体结构设计并不进行具体限制。
为了使手机产品在保护套2合上时能够控制手机1上的显示屏4自动关闭,以节约手机1的电池电力,延长待机时间,首先在手机1上设置距离传感器3,以检测保护套2与距离传感器3之间的距离,进而根据检测到的距离值判断保护套2是否合上,确定是否需要执行关闭显示屏4的操作。
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在操作触摸显示屏4时,手或衣物有时会不经意地遮挡住距离传感器3,导致手机1误以为是保护套2合上了,进而错误地执行了关闭显示屏4的操作,从而使用户无法继续操作触摸显示屏4,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手机1能够自动区分是保护套2还是人手或者衣物遮挡了距离传感器3,以确保手机1能够准确地执行关闭显示屏4的操作。为了实现这一设计目的,本实施例在保护套2上设置了一反射介质5,参见图1所示,用于对距离传感器3所发出的射线进行反射。所述反射介质5应选择反射率远远高于人体和衣物对所述射线的反射率的材质制成,例如选择对所述射线具有高反射率的材质制作所述的反射介质5,并且其在保护套2主体上的安装位置应刚好与保护套2合上时安装于手机1上的距离传感器3的位置相对。由此一来,当保护套2合上时,由于反射介质5的存在,距离传感器2会检测到相比人手和衣物遮挡情况下强度更高的反射射线,通过识别接收到的射线强弱,即可准确地区分出是保护套2还是人手或者衣物遮挡了距离传感器3,从而使手机1能够准确地控制显示屏4仅在保护套2合上时关闭,进而在满足节能设计要求的同时,避免了手机1误动作的发生,提高了用户对手机产品操作的流畅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所述距离传感器3优选设置在手机1的前壳上,如图1所示,例如可以具体设置在手机1前壳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等位置处,以避免对手机1的整体美观性造成不良影响。根据距离传感器3在手机1前壳上的具体布设位置,本实施例将反射介质5设置在保护套2的前盖6上,例如前盖6内侧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等与距离传感器3相对的位置处,对距离传感器3所发出的射线实现有效地反射。
出于降低产品成本、简化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考虑,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红外距离传感器3布设在手机1的前壳上,以发射和接收红外线的方式,实现对保护套2是否合上的准确检测。
图2为红外距离传感器3的结构示意图,位于左侧的为发射红外线的LED发光二级管3-1,位于右侧的为接收红外线的光学检测部件3-2。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3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LED发光二级管3-1发射红外线,如果在红外距离传感器3的前方有物体遮挡,则会有部分红外线反射回来,进入光学检测部件3-2。通过光学检测部件3-2检测接收到的红外光线的强度,进而判断出遮挡物与红外距离传感器3之间的距离。
为了提高对红外光线的反射率,本实施例优选采用锡箔纸作为所述的反射介质5,贴附在保护套主体的前盖6内侧,与布设在手机1前壳上的红外距离传感器3配合,实现对保护套2开合状态的有效检测。
当然,所述反射介质5也可以采用其他对红外线具有高反射率的材质设计实现,例如镜面等,本实施例并不仅限于以上举例。
对于所述反射介质5的尺寸,一种设计方式是设计反射介质5的反射面大于或者等于距离传感器3的射线收发表面,例如大于或等于图2所示红外距离传感器3的上表面,使反射介质5在保护套2合上时,其反射面能够全部覆盖距离传感器3的射线收发表面,以进一步提高射线的反射率。另一种设计方式是设计反射介质5的反射面小于距离传感器3的射线收发表面,即在保护套2合上时,反射介质5的反射面仅能部分地覆盖距离传感器3的射线收发表面。这种设计方式也能达到提高射线反射强度的目的,在满足检查要求的同时,通过缩小反射介质3的尺寸,还可以使得保护套2的整体美观性得以提高。
将所述距离传感器3布设在手机1上,具体将其射线收发表面露出手机1的前壳,其余部分内置于手机1的壳体中。将所述距离传感器3与手机1内部的电路板连接,具体可以连接手机1主体内部的处理器,例如基带芯片等,参见图3所示。当保护套2打开时,处理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距离传感器3的LED发光二级管3-1上电,发射红外线,然后实时检测通过距离传感器3的光学检测部件3-2反馈的检测信号。所述光学检测部件3-2根据接收到的红外反射光线的强度生成相应的电信号,例如不同大小的电流信号,发送至所述的处理器。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判断是否有物体遮挡距离传感器3。若检测到有物体遮挡距离传感器3,则进一步根据电信号的大小判断反射光线的强度;若反射光线的强度较低,则认为是人手或者衣物遮挡了距离传感器3,保持显示屏4的当前工作模式,避免对用户的正常操作产生影响;若反射光线的强度很高,则认为是保护套2合上了,此时,处理器输出用于控制手机显示屏关闭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手机1内部的显示屏电路,控制显示屏4关闭,以节省电池电力。当处理器检测到反射光线的强度明显降低时,则认为保护套2打开,此时处理器输出用于控制手机显示屏开启的控制信号至显示屏电路,控制显示屏4自动开启,以方便用户操作手机1。
当然,也可以仅利用距离传感器3控制显示屏4自动关闭。即当用户需要使用手机时,首先手动开启显示屏,然后处理器控制距离传感器3上电运行,开始检测遮挡物的距离。当距离传感器3接收到高强度的反射信号时,处理器输出控制信号关闭显示屏,同时关闭距离传感器3,停止信号检测,以达到进一步节省电池电力的设计目的。这种设计方式相比前一种设计方式,在保护套合上时可以节约距离传感器3发射和接收红外线所消耗的一部分电力,但需要用户手动开启屏幕,用户体验稍差,用户可以在操作方便性与节省电力之间进行平衡。
本实施例针对带有距离传感器的手机设计保护套,通过在保护套上对应距离传感器的位置使用对距离传感器所发射线具有高反射率的材质设计反射介质,由此实现了手机产品对保护套开合状态的准确检测,进而通过控制手机显示屏在保护套打开时自动开启,在保护套合上时自动关闭,在方便用户操作的同时,有效节约了电能,延长了手机产品的待机使用。
当然,所述保护套设计方案也同样适用于除手机产品以外的其他带有距离传感器的移动终端产品,例如平板电脑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套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对距离传感器发出的射线进行反射的反射介质,所述反射介质的反射率高于人体和衣物对所述射线的反射率,且所述反射介质在保护套主体上的安装位置刚好与保护套合上时安装于移动终端上的距离传感器的位置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介质的反射面在保护套合上时全部覆盖距离传感器的射线收发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介质的反射面在保护套合上时覆盖距离传感器的部分射线收发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套主体中设置有用于遮挡移动终端显示屏的前盖;所述反射介质安装在保护套主体的前盖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为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线的红外距离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介质为锡箔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箔纸贴附在所述保护套主体的前盖内侧。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距离传感器的移动终端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射线的强度生成相应的电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主体内部的处理器,通过处理器输出用于控制移动终端显示屏开关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显示屏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在移动终端的前壳上。
CN201320379569.4U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33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79569.4U CN203433412U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79569.4U CN203433412U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33412U true CN203433412U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62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7956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33412U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3341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0633A (zh) * 2014-06-27 2014-10-08 文爱瑶 移动设备保护套及触摸屏移动设备进入休眠状态的方法
CN104468975A (zh) * 2014-11-04 2015-03-25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手机皮套的检测方法
CN104571509A (zh) * 2014-12-29 2015-04-29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唤醒方法
WO2015161546A1 (zh) * 2014-04-23 2015-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锁屏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101430A (zh) * 2016-06-30 2016-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屏幕状态的设置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1546A1 (zh) * 2014-04-23 2015-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锁屏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090633A (zh) * 2014-06-27 2014-10-08 文爱瑶 移动设备保护套及触摸屏移动设备进入休眠状态的方法
CN104468975A (zh) * 2014-11-04 2015-03-25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手机皮套的检测方法
CN104468975B (zh) * 2014-11-04 2017-09-29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手机皮套的检测方法
CN104571509A (zh) * 2014-12-29 2015-04-29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唤醒方法
CN106101430A (zh) * 2016-06-30 2016-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屏幕状态的设置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33412U (zh)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及移动终端
CN104580654B (zh) 一种终端及电子防水的方法
CN103024197B (zh) 可防止通话时误操作的触摸屏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3401961B (zh) 一种自动点亮手机屏幕的方法和***
CN102004540B (zh) 笔记本电脑
CN105357818A (zh) 一种线控器控制方法
CN201348768Y (zh) 省电型电脑鼠标
CN104675264A (zh) 开门装置、冰箱及非接触式开门方法
WO2012009891A1 (zh) 一种移动终端触摸按键锁定方法及装置
CN103576836A (zh) 一种触摸式移动终端及其省电控制方法
CN103914123B (zh) 计算机装置及其电源管理方法
CN107071054A (zh) 一种汽车挪车信息智能检测装置
CN206212149U (zh) 镜柜摄像头隐私保护电路、具有摄像头的镜柜
CN205091908U (zh) 一种线控器
CN202451930U (zh) 一种接近感应式电子水龙头
CN205433168U (zh) 一种发光玻璃杯
CN201464046U (zh) 用于开关柜综合指示装置的新型人体感应器
CN207586696U (zh) 一种用于寝室的检测***
CN201327633Y (zh) 智能节能环保光控无线鼠标
CN205961540U (zh) 一种酒店灯光控制面板唤醒***
CN107481656A (zh) 光传感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KR102323784B1 (ko) Rf 신호를 이용한 저전력 스마트키 도어락 시스템
CN103646449A (zh) 新型遥控门锁***
CN209590894U (zh) 一种计数控制器
CN205019458U (zh) 一种紫外线杀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