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67857U -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67857U
CN203167857U CN 201320047384 CN201320047384U CN203167857U CN 203167857 U CN203167857 U CN 203167857U CN 201320047384 CN201320047384 CN 201320047384 CN 201320047384 U CN201320047384 U CN 201320047384U CN 203167857 U CN203167857 U CN 203167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bait
bait smell
trapping device
fl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473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
张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AITAIK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AITAIK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AITAIK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AITAIK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473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67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67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678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包括工作壳体、诱饵气味发生装置、真空吸入装置,该工作壳体上设有昆虫吸入口和诱饵气味排出口,所述昆虫诱捕室设置于工作壳体上并与该昆虫吸入口连通,诱饵气味排出口与诱饵气味发生装置连通,所述真空吸入装置设置于工作壳体上为被诱饵气味引诱的昆虫从昆虫吸入口吸入提供吸力,所述诱饵气味发生装置包括料罐,该料罐内存放可加热分解诱饵气味的引诱剂源,所述料罐上设有加热元件,该料罐的诱饵气味出口与诱饵气味排出口连通。该昆虫诱捕装置不但可有效的诱捕并杀灭飞行昆虫,而且成本低,维护保养方便,使用范围广,相比目前的诱捕装置,更适合于家庭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诱捕被哺乳动物发出的气味或其他吸引要素所吸引的有害飞行昆虫的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有害昆虫(主要为咬人的蚊虫)防治方面主要手段有杀虫剂杀灭、驱虫剂驱赶、灭蚊灯电杀等常规手段,这些常规手段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杀虫剂对人、动物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永久破坏是很严重的,驱虫剂也只是把有害蚊虫赶走,而不能在数量上有效控制,灭蚊灯效果也非常有限,只是对少量趋光性的蚊虫有效。专利CN1564656A公开了一种利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诱蚊并利用真空捕获杀灭蚊虫的方法。这种装置在蚊虫控制方面是相当有效的技术。但是这种燃烧方法对燃气的纯净度要求很高,在我国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燃烧器必须每月清洗,人工成本和耗材费用严重影响其技术的推广。而专利CN201178641Y公开了一种直接利用廉价的工业二氧化碳气体吸引并捕杀蚊虫的装置,但是该专利所必须的主要引诱剂二氧化碳需要用高压气瓶盛装,一般家庭不具备这种高压气瓶的运输工具,在补充二氧化碳气源时非常麻烦,因此,也严重影响了该产品大量普及到家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该昆虫诱捕装置不但可有效的诱捕并杀灭飞行昆虫,而且成本低,维护保养方便,使用范围广,相比目前的诱捕装置,更适合于家庭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包括工作壳体、诱饵气味发生装置、真空吸入装置,该工作壳体上设有昆虫吸入口和诱饵气味排出口,所述昆虫诱捕室设置于工作壳体上并与该昆虫吸入口连通,诱饵气味排出口与诱饵气味发生装置连通,所述真空吸入装置设置于工作壳体上为被诱饵气味引诱的昆虫从昆虫吸入口吸入提供吸力,所述诱饵气味发生装置包括料罐,该料罐内存放可加热分解诱饵气味的引诱剂源,所述料罐上设有给引诱剂源加热的加热元件,该料罐的诱饵气味出口与诱饵气味排出口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热元件为电加热元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引诱剂源为固态引诱剂源。所述固态的引诱剂源为固态的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引诱剂源为液态的引诱剂源。所述液态的引诱剂源为液态的碳酸铵水溶液或碳酸氢铵水溶液。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真空吸入装置包括一个由动力装置驱动的风扇,该风扇的抽吸侧朝向昆虫诱捕室,风扇的吹出侧设有出风通道,该出风通道与诱饵气味排出口之间连通,该出风通道上设有分流板,分流板将风扇吹出的气流部分排出,部分流向诱饵气味排出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昆虫诱捕室内设置昆虫收集袋,该昆虫收集袋的袋口设有张开框,该张开框可拆卸安装于昆虫诱捕室入口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张开框上沿铰接一分隔门,该分隔门可将昆虫诱捕室与昆虫吸入口分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诱捕装置还包括光引诱装置,该光引诱装置的发光源设置在诱饵气味排出口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加热手段即可将引诱剂源分解成诱饵气味,该诱饵气味则通过诱饵气味排出口排出来模拟哺乳动物发出的气味,引诱飞行昆虫如各类蚊子,再利用真空吸入装置产生吸力,将被引诱的飞行昆虫从昆虫吸入口吸入进入到昆虫诱捕室内,由于真空吸入装置的持续工作,吸入到昆虫诱捕室内的飞行昆虫因饥饿、脱水等而死,这样就可有效的诱捕并杀灭飞行昆虫;2.由于所述诱饵气味发生装置包括料罐,该料罐内存放可加热分解诱饵气味的引诱剂源,所述料罐内设有加热元件,该料罐的诱饵气味出口与诱饵气味排出口连通,因此,该诱捕装置是利用可加热分解诱饵气味的引诱剂源,取代了燃烧或者利用二氧化碳气瓶作为诱饵气味的引诱剂源,安全性更高,使用更加便捷,添补引诱剂源更加方便,因而技术更易推广,更加适合家庭使用,当然,该诱捕装置也适合户外使用。
另又由于所述真空吸入装置包括一个由动力装置驱动的风扇,该风扇的抽吸侧朝向昆虫诱捕室,风扇的吹出侧设有出风通道,该出风通道与诱饵气味排出口之间连通,该出风通道上设有分流板,分流板将风扇吹出的气流部分排出,部分流向诱饵气味排出口,也就是说该真空吸入装置的风扇不但给昆虫吸入口提供吸力,而且还为诱饵气味从诱饵气味排出口排出提供气流作为动力,这样,使诱饵气味更易从诱饵气味排出口排出,引诱效果更加明显,同时也将风扇的作用最大化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加热元件;2.料罐;3.引诱剂源;4.加料口;5.流量调节阀;6.输气管路;7.放气嘴;8.风扇;9.手柄;10.上盖;11.昆虫收集袋;12.工作壳体;13.昆虫吸入通道;14.合成诱饵;15.诱饵释放通道;16.立柱;17.底座;18.发光源;19.诱饵气味排出口;20.昆虫吸入口;21.分隔门;22.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包括支撑架、工作壳体12、诱饵气味发生装置、真空吸入装置,该支撑架包括底座17以及设置在底座17上的立柱16,底座17的底部一侧设有可便于行走的万向轮,另一侧设有一支撑脚,所述工作壳体12设置于立柱16上,工作壳体12的外部在与万向轮同一侧设有手柄9,这样,手持手柄9可将支撑脚的那侧抬起,从而利用万向轮整体移动该诱捕装置。当然,该支撑架并不是诱捕装置所必须的部件,如在家用时可以将工作壳体直接放在桌子或其他家具上,在户外使用时可以利用铁丝、绳线等进行悬挂。
该工作壳体12包括一主壳体和一上盖10,该主壳体上设有相互独立的昆虫吸入通道13和诱饵释放通道15,昆虫吸入通道13的一端为昆虫吸入口20,诱饵释放通道15的一端为诱饵气味排出口19,昆虫吸入口20的口径比诱饵气味排出口19的口径大,昆虫吸入口20套在诱饵气味排出口19外,昆虫吸入口20和诱饵气味排出口19均朝下设置,诱饵气味排出口19从昆虫吸入口20露出,昆虫吸入口20成喇叭状。当然,根据所要吸引的飞行昆虫的场所,其实,昆虫吸入口20以及诱饵气味排出口19的数目并不限定,至少一个,也可多个。所述昆虫诱捕室设置于工作壳体12内并与该昆虫吸入口20连通,即昆虫诱捕室与昆虫吸入通道13的另一端连通,其实,昆虫诱捕室的设置位置并非是一定要在工作壳体12的内部,也可以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腔室设置在工作壳体的外部,而此时只要昆虫诱捕室通过昆虫吸入通道13与昆虫吸入口20连通即可。本实施例中,昆虫诱捕室的上端是通过上盖10盖实密封的,昆虫诱捕室内可拆卸安装有昆虫收集袋11,便于清理死去的昆虫。只要打开上盖10,即可看到昆虫诱捕室,并可将昆虫收集袋11取出清理。该昆虫收集袋11的袋口设有张开框,昆虫收集袋11通过该张开框可拆卸安装于昆虫诱捕室入口处,其中所述张开框上沿铰接一分隔门21,该分隔门21可将昆虫诱捕室与昆虫吸入口20分隔,分隔门21的下端为自由端,可绕铰接位置转动,在真空吸入装置的风扇8启动时,分隔门21产生一吸力,从而可将昆虫诱捕室和昆虫吸入通道13连通,而当真空吸入装置停止时,分隔门21利用自身的重力可将昆虫诱捕室和昆虫吸入通道13关闭。从而避免真空吸入装置突然断电时飞行昆虫逃离昆虫诱捕室的情况发生。
所述真空吸入装置设置于工作壳体12内,为被诱饵气味引诱的昆虫从昆虫吸入口20吸入提供吸力,而本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吸入装置包括一个由动力装置驱动的风扇8,风扇8设置在一管状壳体内,管状壳体的入口与昆虫诱捕室连通。该风扇8的抽吸侧朝向昆虫诱捕室,风扇8的吹出侧设有出风通道,该出风通道与诱饵释放通道15连通。该出风通道上设有分流板22,分流板22将风扇8吹出的气流部分排出工作壳体12外,部分流向诱饵气味排出口19。也就是说昆虫吸入通道13的负压吸力以及诱饵释放通道15中的诱饵气味释放气流动力均是来自于该风扇8,因此,不但可加速诱饵气味的释放,增加了引诱的效果,而且使风扇8的功能最大化,减少了成本。
所述诱饵气味发生装置包括料罐2,该料罐2上设有加料口4和一套控制气流流量以及检测罐内压力的一套输气管路6,该输气管路6上设有压力表以及流量调节阀5,该输气管路6的放气嘴7深入到诱饵释放通道15,从而料罐2中产生的诱饵气味经诱饵释放通道15后从诱饵气味排出口19排出引诱飞行昆虫。
该料罐2内存放可加热分解诱饵气味的引诱剂源3,所述料罐2内设有加热元件1,其中,该引诱剂源3可以是固态或者液态的引诱剂源,例如可以采用固态的碳酸氢铵或碳酸铵,也可以采用液态的碳酸铵水溶液或者固态的碳酸氢铵水溶液。本实施例中该引诱剂源3优选为固态的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加热到36-60℃的情况下分解,其分解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H2O,其中,二氧化碳气体是蚊虫在远处发现并追踪人和其他动物的最有效吸引物质,氨气对于白纹伊蚊则有特殊引诱效果。碳酸氢铵即普通“碳铵”肥料,价格低廉,安全性也没有问题,一般面包房或者家庭都在使用着这种化学材料,这种材料非常易得,添加也很方便,只需要将这种碳酸氢铵通过加料口4加入即可。因此,非常适合家用。
上述的加热元件1为电加热元件1,该电加热元件1设置在料罐2的底部只需接通电源即可准确控制温度,同样也是非常适合家庭使用。当然该加热元件1的位置还可以使设置在料罐2上部。更或者,加热元件可以包裹在料罐2的外周,直接加热料罐,进而实现对引诱剂源3加热。其加热元件1也可以不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加热方式,毕竟碳酸氢铵加热到36-60℃的情况下就会分解,温度要求并不高,因此也可采用热水循环的方式加热。
另外,为了增加引诱飞行昆虫的效果以及增加引诱飞行昆虫的种类,所述诱捕装置还包括光引诱装置,该光引诱装置的发光源18设置在诱饵气味排出口19处,发光源18是荧光灯,发出的波长是330-400nm的蓝紫色光线。另外,诱饵释放通道15中还可以加入区别于二氧化碳和氨气的其他的合成诱饵14,以便增加引诱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该诱捕装置推至户外飞行昆虫密集的地方或者放置在室内飞行昆虫较多的地方,启动电加热元件1,使碳酸氢铵加热分解成可引诱飞行昆虫的氨气和二氧化碳,并分解产生的水为氨气和二氧化碳提供一定的湿度,通过流量调节阀5调节诱饵气味的释放速度和流量,确保最佳效果。诱饵气味从诱饵气味排出口19排出,远处的飞行昆虫则被引诱至诱饵气味排出口19周围,启动真空吸入装置,风扇8转动,使昆虫吸入口20产生负压,从而将诱饵气味排出口19周围的飞行昆虫吸入,经昆虫吸入通道13进入到昆虫收集袋11,经12-24小时后,昆虫被吸干体内的水分脱水而死。而一旦发生意外断电的情况下,分隔门2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关闭昆虫诱捕室,避免吸入的昆虫逃离。

Claims (10)

1.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包括工作壳体、诱饵气味发生装置、真空吸入装置,该工作壳体上设有昆虫吸入口和诱饵气味排出口,所述昆虫诱捕室设置于工作壳体上并与该昆虫吸入口连通,诱饵气味排出口与诱饵气味发生装置连通,所述真空吸入装置设置于工作壳体上为被诱饵气味引诱的昆虫从昆虫吸入口吸入提供吸力,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气味发生装置包括料罐,该料罐内存放可加热分解诱饵气味的引诱剂源,所述料罐上设有给引诱剂源加热的加热元件,该料罐的诱饵气味出口与诱饵气味排出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电加热元件,该电加热元件设置在料罐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源为固态引诱剂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的引诱剂源为固态的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剂源为液态的引诱剂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的引诱剂源为液态的碳酸铵水溶液或碳酸氢铵水溶液。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入装置包括一个由动力装置驱动的风扇,该风扇的抽吸侧朝向昆虫诱捕室,风扇的吹出侧设有出风通道,该出风通道与诱饵气味排出口之间连通,该出风通道上设有分流板,分流板将风扇吹出的气流部分排出,部分流向诱饵气味排出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诱捕室内设置昆虫收集袋,该昆虫收集袋的袋口设有张开框,该张开框可拆卸安装于昆虫诱捕室入口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开框上沿铰接一分隔门,该分隔门可将昆虫诱捕室与昆虫吸入口分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装置还包括光引诱装置,该光引诱装置的发光源设置在诱饵气味排出口处。
CN 201320047384 2013-01-29 2013-01-29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67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47384 CN203167857U (zh) 2013-01-29 2013-01-29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47384 CN203167857U (zh) 2013-01-29 2013-01-29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67857U true CN203167857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64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4738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67857U (zh) 2013-01-29 2013-01-29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6785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0153A (zh) * 2013-01-29 2013-05-01 苏州百泰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GB2567239A (en) * 2017-10-09 2019-04-10 Plaut Rudolf Insect trapping device
CN111631200A (zh) * 2020-07-07 2020-09-08 章恩宽 一种农业用杀虫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0153A (zh) * 2013-01-29 2013-05-01 苏州百泰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GB2567239A (en) * 2017-10-09 2019-04-10 Plaut Rudolf Insect trapping device
GB2567239B (en) * 2017-10-09 2020-05-06 Plaut Rudolf Insect trapping device
CN111200932A (zh) * 2017-10-09 2020-05-26 鲁道夫·普劳特 昆虫诱捕
CN111631200A (zh) * 2020-07-07 2020-09-08 章恩宽 一种农业用杀虫设备
CN111631200B (zh) * 2020-07-07 2021-10-15 章恩宽 一种农业用杀虫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9607B (zh) Insect trap
CN200994351Y (zh) 仿生型电子捕蚊器
KR200453375Y1 (ko) 엘이디를 이용한 해충 트랩 장치
KR100810051B1 (ko) 휴대용 해충 퇴치기
CN201515656U (zh) 一种新型捕蚊器
US20120066958A1 (en) Insect trap
CN1794910A (zh) 具有改良流量调节器的诱捕器
CN203969003U (zh) 喷水及静电击落式蝗虫趋光捕集装置
CN201178641Y (zh) 改良的诱捕飞行昆虫装置
KR20100022203A (ko) 해충 유인수단이 구비된 가로등 장치
CN203167858U (zh) 飞行昆虫诱杀装置
CN203167857U (zh)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JP2007020509A (ja) 虫類捕獲装置
CN104082262B (zh) 喷水及静电击落式蝗虫趋光捕集装置
CN202218574U (zh) 多功能电子蚊虫捕杀器
CN103070157A (zh) 一种诱杀飞行昆虫的方法
CN206275023U (zh) 一种蚊虫诱捕器
CN205005773U (zh) 路灯式有害飞虫监测控制***
CN101116435A (zh) 一种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灭蚊机
CN201700288U (zh) 一种自动捕蚊器
CN103070153A (zh)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CN200997846Y (zh) 风扇式捕蚊器
CN103766310A (zh) 一种气流式灭蚊器
CN212393657U (zh) 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灯
CN211129494U (zh) 一种诱捕式灭蚊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1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