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13981U - 线端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线端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13981U
CN203013981U CN 201220610740 CN201220610740U CN203013981U CN 203013981 U CN203013981 U CN 203013981U CN 201220610740 CN201220610740 CN 201220610740 CN 201220610740 U CN201220610740 U CN 201220610740U CN 203013981 U CN203013981 U CN 203013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mounting groove
line
end connector
connec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107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盈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13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139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端连接器结构,其至少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以及至少一枢接部。绝缘本体的一面的前端设置有一舌板,绝缘本体的另一面的后端设置有一安装槽,安装槽具有一底部及一壁部。多个导电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且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前端部设于舌板上,后端部自壁部延伸出并且设置于安装槽的底部;以及至少一自壁部凸设且位于安装槽的底部的上方的枢接部,枢接部用以可枢转地枢接一用以压掣一软排线的压掣部,且压掣部的开启方向与舌板上的导电端子分别朝向方向相反的两面,藉此达到防拉扯的效果,以确保电性连接的品质。

Description

线端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端连接器结构,尤指一种可通过防拉扯结构而达到增进电性连接稳定性的线端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按,已知的线端连接器如图1所示,该线端连接器的结构为通过一金属盖体P4及一金属外壳P2而以上下包覆的方式固定于一绝缘本体P1,而金属盖体P4还延伸有多个齿状部P42且齿状部P42为齿间空隙P41,藉此以于绝缘本体P1的后端枢接一压板P5,因此压板P5可以齿状部P42为轴心而依一扇形方向来回枢转,绝缘本体P1的前端还分布有导电针脚P3,用以连接一电路板的板端插座(图略),而且导电针脚P3还延伸到压板P5下方(图略),藉此让压板P5可在下压时可对一电性排线(图略)造成夹紧的动作,以使该电性排线(图略)可有效地电性连接至导电针脚P3,并将电传到一板端母座(图略)。
然而绝缘本体P1前端的导电针脚P3与金属盖体P4可开启的方向皆朝向同一面的方向,如此的结构将导致电性排线(图略)容易因为拉扯,而使压板P5可被轻易地扯开,使得无形中电性排线脱落或接触不良的机率大幅上升。
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之,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结构,以有效减少一般已知线端连接器结构因结构上的缺陷而导致一软排线容易因拉扯而被扯落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结构,用以与一板端母座相连接,该线端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的一面的前端设置有一舌板,该绝缘本体的另一面的后端设置有一安装槽,该安装槽具有一底部及一壁部;多个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固设于该绝缘本体,且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该前端部设置于该舌板上,该后端部自该壁部延伸出并且设置于该安装槽的底部;以及至少一自该壁部凸设且位于该安装槽的底部的上方的枢接部,该枢接部进一步至少包含一勾状限位部,该勾状限位部至少包含一前限位部、一后限位部以及一上限位部,该前限位部、该后限位部以及该上限位部共同围成一朝该安装槽设置的开口。
进一步地,枢接部还包含至少一延伸部,延伸部与前限位部及壁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线端连接器结构还包含一压掣件,压掣件能枢转地枢接于勾状限位部。
进一步地,压掣件至少包含有一枢转轴、一压掣本体及自压掣本体延伸的至少两个枢轴臂,枢转轴与至少两个枢轴臂相连接并且与压掣本体共同围出至少一通孔,勾状限位部穿过至少一通孔并枢接于枢转轴。
进一步地,延伸部连同前限位部及壁部共同界定出一下凹区。
进一步地,线端连接器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软排线,软排线的一端设置于安装槽内并且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压掣本体朝安装槽的底部延伸出一干涉压掣部,干涉压掣部能沿枢转轴的枢转方向而来回枢转以干涉性地压掣软排线。
进一步地,绝缘本体的具有舌板的一面与一施力方向同面向,绝缘本体的具有安装槽的一面与施力方向反面向。
通过上述的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保证了更加稳固的电性连接效果。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线端连接器的现有技术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一);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二);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一)的侧面剖视图之一;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一)的侧面剖视图之二;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组合示意图(一);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结构安装软排线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组合示意图(二);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P1绝缘本体
P2金属外壳
P3导电针脚
P4金属盖体
P41齿间空隙
P42齿状部
P5压板
本实用新型
10绝缘本体
11舌板
12安装槽
121底部
122壁部
123侧翼
1231侧翼后卡扣部
1232侧翼凹口
1233侧翼后凸部
20导电端子
21前端部
22后端部
221凸起部
23第二弯折部
30金属壳体
31金属壳本体
32枢接部
321延伸部
322勾状限位部
322a前限位部
322b上限位部
322c后限位部
33第一弯折部
34舌板强化部
35挟持部
351挟持固定部
352挟持空间
40压掣件
41枢转轴
42压掣本体
421干涉压掣部
43枢轴臂
44通孔
45侧凸部
451侧凹部
46底凸部
461底凸卡扣部
50软排线
51排线前凸部
52排线凹口
53排线后凸部
1线端连接器
2电连接器组合
F施力方向
M板端母座
M1母座固定部
M2母座端子
M3母座底板
SP下凹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图3A、图3B、图4A以及图4B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的结构,其用以组成一线端连接器1以电性连接于一板端母座M(如图5A),所述端连接器结构至少包括:一绝缘本体10、多个导电端子以及一金属壳体30。
所述绝缘本体10为一大致呈长形片条状的绝缘体所构成,绝缘本体10的一面的前端设置有一舌板11,而绝缘本体10另一面的后端设置有一安装槽12,安装槽12具有一底部121及一壁部122。
所述多个导电端子20优选地可为彼此呈间隔地排列并固设于绝缘本体10,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10具有一前端部21及一后端部22,前端部21设置于舌板11上,后端部22则自壁部121下方延伸而出并设置于安装槽12的底部121,为配合所述导电端子20彼此呈优选的间隔的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安装槽12的底部121可为具有多个沟槽状的卡沟结构,可用以有效地间隔开之后可能电性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20后端部22的其他导体,以避免潜在的短路危险。
金属壳体30还包含有一金属壳本体31,此外金属壳本体31固定于舌板11的背面,优选地金属壳本体31可进一步嵌入绝缘本体10,如此的结构可为元件之间带来如一体成型般的稳定连接效果,对于习惯使用***模造成形(insert molding)工艺的生产方式来说,也极为适合。所述金属壳本体31还可自壁部11凸设有至少一枢接部32于安装槽12底部121的上方,枢接部32与金属壳本体31之间还可连接有一第一弯折部33,第一弯折部33即为金属壳本体31嵌入绝缘本体10的主要部位,使得自金属壳本体31延伸出去的枢接部32可以朝安装槽12的底部121靠近而更往绝缘本体10靠拢,以帮助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结构的薄形化,因此综观以上,本实用新型已通过结构上的改变而达到有效减少所需元件,并实现了薄形化的目的。
进一步地,枢接部32还包含有一延伸部321及一勾状限位部322,延伸部321自壁部122朝着绝缘本体10的后端方向延伸至安装槽12底部121上方并连接于勾状限位部322,延伸部321也自壁部122朝绝缘本体10的前端方向延伸至第一弯折部33并连接于第一弯折部33,勾状限位部322的开口朝面对着所述导电端子20的方向设置。
此外,金属壳本体31的左右两端还分别延伸出有一挟持部35,可用以将金属壳体30挟持于绝缘本体10舌板11旁的部位以加强固定,挟持部35呈一大致U型的扣环状并围出一挟持空间352,此外挟持部35还包含有一挟持固定部351,可用以防止挟持部35退离于绝缘本体10。请参阅图3B所示,由于舌板11为一经常与板端母座M1(如图5A)拔插的部位,故金属壳本体31还向舌板11背面延伸出有一舌板强化部34。
本实用新型还含有一压掣件40,压掣件40可枢转地枢设于勾状限位部322,而且压掣件40还至少包含有一枢转轴41、一压掣本体42及至少两个延伸自压掣本体42的枢轴臂43,枢转轴41可用以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枢轴臂43,并与压掣本体42共同围出至少一通孔44,勾状限位部322则穿设于所述的通孔44并藉此枢接于枢转轴41。压掣件40在线端连接器结构中扮演着用以压掣导线或排线用的角色。
压掣件40的左右两端还包含有侧凸部45、底凸部46以及侧凹部451,底凸部还凸设有底凸卡扣部461,可共同与绝缘本体10左右两侧的侧翼123上的侧翼后卡扣部1231、侧翼凹口1232以及侧翼后凸部1233彼此形成相互固定、限位的关系,较详细地如图3B所示,在压掣件40下压呈关闭状态时侧凸部45对应于侧翼凹口1232;侧翼后凸部1233对应于侧凹部451;底凸卡扣部461可与侧翼卡扣部1231相互卡扣固定。因此可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联结性,使结构强化,并在结构上实现一种压掣件40被埋入安装槽12的连接效果,以进一步枢接于原本高度位置较低的枢接部32,也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薄型化的目的。
请参阅图3B、4A以及4B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还具有一连接导电端子20前端部21与其后端部22的第二弯折部23,第二弯折部23自后端部22向金属壳体30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前端部21。如此可以了解到金属壳体10的金属壳本体31、延伸部321以及第一弯折部33大致使得金属壳体10在侧视剖面观之,如呈一闪电状的结构,而从图2的角度观之,则大致呈一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阶梯形状。
承上,导电端子20的第二弯折部23前后分别连接有前端部21以及后端部22,故也呈现类似闪电或阶梯的结构特色,因此本实用新型除了仰赖减少所需零件而产生薄形化效果之外,也可通过绝缘本体10随着金属壳体10以及导电端子20的结构形态而减少其不必要的体积,加强空间利用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20的后端部22还分别往安装槽12上方的方向而向上凸设有一凸起部221,可用以加强未来与导体的电性连接与接触性。因此优选地,如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包含有一软排线50,当压掣件40打开时,软排线50的一端设置于安装槽12且电性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20的后端部22,此外,请复参阅图5B、图4A、图4B,压掣本体42可因为其厚度的关系,进一步朝安装槽12底部121延伸出一干涉压掣部421,干涉压掣部421可沿枢转轴43的枢转方向而可来回枢转地作动并用以干涉性地压掣软排线50,而此时后端部22还凸设有一凸起部221,凸起部221还可加强与软排线50的电性连接,使电性的导通效率更加良好。又请同时参阅图3B及图5A所示,软排线50还可设置有排线前凸部52、排线凹口51以及排线后凸部53,故当软排线50安装制安装槽12时,以下发生在压掣件40下方:排线前凸部52可卡入侧翼凹口1232;侧翼后凸部1233可卡入排线凹口且侧翼后凸部1233被排线前凸部51以及排线后凸部53包覆而产生前后限位的固定效果。
请参阅图3A、图3B、图5B所示,压掣件40可枢转的开启的方向显然与舌板11设置有导电端子10的一面呈互为相反的两面,因此此一结构的安排即可带来防拉扯的效果。
请参阅图2、图5A以及图5C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2,所述电连接器组合2至少包括具有如上所述线端连接器结构的线端连接器1,但不在于此处加以赘述及一板端母座M。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舌板11用以连同导电端子20的前端部21而可分离地插设于板端母座M;导电端子20的前端部21电性连接于板端母座M的母座端子M2,同时母座固定部M1可与挟持部35所界定出的挟持空间352形成干涉性的连接关系,以帮助固定;绝缘本体10具有舌板11的一面用以与一施力方向F同面向,绝缘本体10具有安装槽12的一面则用以与施力方向F反面向。
同时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含有一软排线50,软排线50的一端设置于该安装槽12且电性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20,软排线50通过压掣件40而得以与导电端子20后端部22上的凸起部221的进一步较佳的电性连接方式,也不在此赘述。最后由上述内容,图5A及图5C可更详细地了解到一般使用此电连接器组合2时,线端连接器1舌板11上导电端子20的前端部21均会面向一使用者,而线端连接器1的下方多半仍面对着板端母座M的底板M3,故软排线50仅能沿着施力方向F而被拉扯,然而因为压掣件40的可开启方向朝向底板M3,故即使软排线50被外力拉扯也不会轻易地使压掣件40因拉扯而开启,故不会发生线端连接器1还插设于板端母座M上,但是软排线50却已经脱落的问题。又因为金属壳体30面朝向底板M3,故金属壳体30其时有助于隔绝来自板端其他电子零件的电磁波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进而达到优化传输品质的效果。
[实施例2]
实施例2除了承袭、包含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1的精神以外,本实施例仅着重于防拉扯的结构。请参阅图6所示,直观地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端连接器结构,其用以可防脱落地连接一板端母座M(请参考图5A),所述线端连接器结构至少包括一绝缘本体10、多个导电端子20以及至少一枢接部32。
所述绝缘本体10一面的前端设置有一舌板11,绝缘本体10另一面的后端设置有一安装槽12,安装槽12具有一底部121及一壁部122。
所述导电端子20固设于绝缘本体10,且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0具有一前端部21及一后端部22,而前端部21设于舌板11上,后端部22自壁部122延伸而出并设置于该安装槽12的底部121。
所述枢接部32凸设自壁部122且位于安装槽12底部121上方,枢接部32进一步至少包含一勾状限位部322,进一步地,勾状限位部322至少包含一前限位部322a、一后限位部322b以及一上限位部322c,前限位部322a、后限位部322b以及上限位部322c共同围成一朝安装槽12设置的开口(未标号)。
枢接部32除了可为如勾状限位部322的勾状结构以外,优选地,枢接部32还包含至少一延伸部321,且延伸部321连接前限位部322a及壁部122,此外本实施例还包含一压掣件40,压掣件40可枢转地枢接于勾状限位部322。
优选地,压掣件40还至少包含有一枢转轴43、一压掣本体41及至少两个延伸自压掣本体41的枢轴臂43,枢转轴43连接至少两个枢轴臂43并与压掣本体41共同围出至少一通孔44,勾状限位部322则穿设于所述的通孔44并藉此枢接于枢转轴43。
此外,延伸部321可连同前限位部322a及壁部122共同界定出一下凹区SP,当压掣件40于勾状限位部322以枢转的方式操作时,下凹区SP可提供一空间裕度,使得压掣件40的在开启时的枢转更加自由、顺畅。
本实施例可进一步包含有一软排线50,软排线50的一端设置于安装槽12且电性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20的后端部22。为了使软排线50对导电端子20的后端部22产生较佳的电性连接效果,压掣本体42朝安装槽12底部121的方向上仍可进一步延伸出一干涉压掣部421,干涉压掣部421可沿枢转轴43在枢接部32上的枢转方向而来回枢转地用以干涉性地压掣软排线50。而且优选地,后端部22还可凸设有凸起部221,因此当干涉压掣部421对软排线50压掣时,软排线50可因凸起部221而进一步与导电端子20(或是后端部22)产生极佳的电性连接效果。
请同时参考图5C所示,绝缘本体10中具有舌板11的一面用以与一施力方向F同面向,绝缘本体10具有安装槽12的一面用以与施力方向F反面向,故此一结构仍可以达到如图5C所示的防止拉扯效果,而且不以实施例1的金属壳体30或尤其是具有第二弯折部23的导电端子20为限,因此枢接部32其实可以独立存在地凸设于绝缘本体10的壁部122,此外还可减少金属壳体30的使用,达到更进一步减少零件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达到薄形化不占空间、使用零件较少、防拉扯的优点,还因为所使用零件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较少,所以还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或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8)

1.一种线端连接器结构,用以与一板端母座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连接器结构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的一面的前端设置有一舌板,所述绝缘本体的另一面的后端设置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一底部及一壁部;
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每一个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所述前端部设置于所述舌板上,所述后端部自所述壁部延伸出并且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所述底部;以及
至少一自所述壁部凸设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所述底部的上方的枢接部,所述枢接部进一步至少包含一勾状限位部,所述勾状限位部至少包含一前限位部、一后限位部以及一上限位部,所述前限位部、所述后限位部以及所述上限位部共同围成一朝所述安装槽设置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还包含至少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前限位部及所述壁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端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连接器结构还包含一压掣件,所述压掣件能枢转地枢接于所述勾状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端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掣件至少包含有一枢转轴、一压掣本体及自所述压掣本体延伸的至少两个枢轴臂,所述枢转轴与所述至少两个枢轴臂相连接并且与所述压掣本体共同围出至少一通孔,所述勾状限位部穿过所述至少一通孔并枢接于所述枢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端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连同所述前限位部及所述壁部共同界定出一下凹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端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连接器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软排线,所述软排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且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端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掣本体朝所述安装槽的所述底部延伸出一干涉压掣部,所述干涉压掣部能沿所述枢转轴的枢转方向而来回枢转以干涉性地压掣所述软排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端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具有所述舌板的一面与一施力方向同面向,所述绝缘本体的具有所述安装槽的一面与所述施力方向反面向。
CN 201220610740 2012-11-05 2012-11-16 线端连接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139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1359U TWM454640U (zh) 2012-11-05 2012-11-05 線端連接器結構
TW101221359 2012-1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13981U true CN203013981U (zh) 2013-06-19

Family

ID=48605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1074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13981U (zh) 2012-11-05 2012-11-16 线端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13981U (zh)
TW (1) TWM4546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471A (zh) * 2013-09-23 2015-03-25 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471A (zh) * 2013-09-23 2015-03-25 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4640U (zh) 201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2952B (zh) 用于附接屏蔽电缆的端部的触头机构
CN103811889B (zh) 通配型七针usb插座、七针usb插头及其连接器组件
CN103811918B (zh) 薄型电连接器以及具有薄型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103247881B (zh) 一种导线快速连接器
CN102842838A (zh) 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线缆连接器
CN200959398Y (zh) 电连接器
CN102969582A (zh) 一种按压式导线连接器
CN202977761U (zh) 一种按压式导线连接器
CN203013981U (zh) 线端连接器结构
CN202977831U (zh) 线端连接器结构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7474770U (zh) 具有左右组装式后壳的Type-C插头连接器
CN104425962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832467B (zh) 一种导线连接器
CN203218602U (zh) 一种导线快速连接器
CN108110570A (zh) 压接连接型触头及同轴连接器
CN201402882Y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717461U (zh) 一种插座加开关的电源连接器
CN201018148Y (zh) 通用总线插头连接器
CN204045788U (zh) 插接板、usb双面接头及数据线
CN204793373U (zh) 一种hdmi连接器
CN105006681A (zh) 一种hdmi连接器
CN202076433U (zh) 同轴电缆线连接器
CN202602015U (zh) 同轴电连接器
CN213546614U (zh) 母端端子
CN202076583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