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87749U -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87749U
CN202887749U CN2012205038463U CN201220503846U CN202887749U CN 202887749 U CN202887749 U CN 202887749U CN 2012205038463 U CN2012205038463 U CN 2012205038463U CN 201220503846 U CN201220503846 U CN 201220503846U CN 202887749 U CN202887749 U CN 202887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moval
residual heat
actively
secondary side
steam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50384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京彦
史海富
袁霞
于勇
李军
宋代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50384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87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87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877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Emergency Protection For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堆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结构包括辅助给水***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辅助给水***包括两个冗余的供水系列,每个供水系列的一端连接辅助给水箱,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相连接;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包括若干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每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包括一台置于事故冷却水箱内的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其上游蒸汽管线连接蒸汽发生器的主蒸汽管道,其下游凝水管线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连接,在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的上游蒸汽管线和下游凝水管线之间还设有非能动补水箱。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在事故情况下堆芯热量的长期导出,缓解严重事故后果。

Description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堆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堆停堆后,由于堆芯的剩余裂变以及裂变产物衰变产生的热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要排出,否则会导致冷却剂沸腾甚至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在传统压水堆核电厂设计中,通常采用能动的方式给蒸汽发生器补水。即能动型二次侧余热排出***,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是在电源供给有保障的情况下,通过辅助给水泵驱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给水进行强迫循环,将堆芯余热导出,并送至最终热阱。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换热效率高,但在发生全厂断电时,正常电源和可靠电源供电同时丧失,***就丧失排出堆芯余热的功能。所以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受电源可靠性影响较大,安全性差。
传统能动型二次侧余热排出***采用汽动泵与电动泵相结合的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动泵逐渐显现出它的缺点和不足。单从设备材料价格分析,汽动给水泵投资费用就高出电动给水泵投资费用7%,如果再考虑汽动给水泵及其相关***占地面积大约是电动给水泵的2倍,占用空间高度至少是电动泵的3倍,汽动给水泵投资费用比电动给水泵投资费用高出1倍以上;另外电动给水泵的维修费用仅为汽动给水泵的25%。
非能动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特点是经济、简单且可靠性高,使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大大提高,通常应用于第三代核电站。典型代表堆型是AP1000、APR-1400。我国引进的第三代核电站AP1000设置了非能动余热排出***,该***是通过冷却一回路冷却剂,将堆芯的热量导出,如图1所示,图中,1为蒸汽发生器,2为反应堆压力容器,3为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4为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5为稳压器。在非LOCA事件时,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4将应急排出堆芯余热。该热交换器由一组连接在管板上的C型管束和布置在上部(入口)和底部(出口的)封头组成。热交换器的入口管线与反应堆冷却剂***热管段相连接,出口管线与蒸汽发生器1的下封头冷腔室相连接,它们与反应堆冷却剂***热管段和冷管段组成了一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的自然循环回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水平,提供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保证在事故情况下堆芯热量的长期导出,缓解严重事故后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包括辅助给水***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其中,所述的辅助给水***包括两个冗余的供水系列,每个供水系列的一端连接辅助给水箱,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相连接;所述的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包括若干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每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与一个反应堆环路的蒸汽发生器相对应,包括一台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的上游蒸汽管线连接蒸汽发生器的主蒸汽管道,其下游凝水管线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连接,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置于事故冷却水箱内,在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的上游蒸汽管线和下游凝水管线之间还设有非能动补水箱。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中,所述的辅助给水***的两个供水系列中,一个供水系列包括两台并联的50%容量的电动泵,另一个供水系列包括两台并联的50%容量的汽动泵;两台电动泵由应急电源供电,两台汽动泵由蒸汽发生器主蒸汽隔离阀上游的主蒸汽管线供汽;两台电动泵和两台汽动泵的排出管合并成一条母管后,分别与各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连接。
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中,所述的辅助给水***的每台电动泵和汽动泵的排出管上分别设有止回阀。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中,所述的辅助给水***的两个供水系列中,每个供水系列包括两台并联的50%容量的电动泵,四台电动泵由应急电源供电;四台电动泵的排出管合并成一条母管后,分别与各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连接;每台电动泵的排出管上分别设有止回阀。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中,在所述的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与蒸汽发生器的主蒸汽管道连接的蒸汽管线上设有一个隔离阀,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连接的凝水管线上设有两个并联的隔离阀,两个并联的隔离阀下游设置一个止回阀。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中,在所述的非能动补水箱与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的上游蒸汽管线相连接的管线上设有一个隔离阀,与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的下游凝水管线相连接的管线上设有两个并联的隔离阀,两个并联的隔离阀下游设置一个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余热导出方案排出堆芯的热量,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
(2)***保证在事故工况下能动高效的排出堆芯余热,以及在事故情况下长期非能动的排出堆芯余热,改进传统能动型核电厂对安全级电源的依赖,提高电厂的安全性;
(3)由于采用非能动***,可以满足***设置多样性的要求,从而可以采用电动泵代替汽动泵,不仅在投资费用和维修费用上节省大量资金,另外也减少的占地面积,为布置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4)大大降低了人因失误的可能性;
(5)可以显著降低堆芯损坏概率及大量放射性向环境释放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AP1000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在核电站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当主给水设施不能使用时,通过能动的方式,依靠辅助给水***,将堆芯内的热量导出。在发生全厂断电事故且辅助给水***汽动泵丧失的情况下,非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自动投入运行,并建立稳定的两相自然循环流动,同时一回路冷却剂也形成稳定的自然循环流动,最终通过一回路和二回路的自然循环流动将堆芯热量传递到作为最终热阱的事故冷却水箱。
能动***是在电源有保障的情况下,通过辅助给水泵强迫将堆芯余热导出,非能动设计是利用二回路和冷却回路冷热工质的密度差,以及冷热工质竖直位差,来建立自然循环。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方案能够应对设计基准事故和严重事故下主给水丧失,维持堆芯热量的长期导出。
能动的辅助给水***包括两个冗余的供水系列,每个供水系列的一端连接辅助给水箱,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相连接。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包括若干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每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与一个反应堆环路的蒸汽发生器相对应,包括一台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的上游蒸汽管线连接蒸汽发生器的主蒸汽管道,其下游凝水管线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连接,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置于事故冷却水箱内,在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的上游蒸汽管线和下游凝水管线之间还设有非能动补水箱。
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余热排出***来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水平是先进核电站设计的趋势,保证在事故情况下堆芯热量的长期导出,保证了堆芯的完整性,缓解严重事故后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2所示,辅助给水***有两个冗余的供水系列,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包括电动泵子***和汽动泵子***,以及与泵吸入管和排出管有关的阀门等。其中,一个供水系列包括两台并联的50%容量的电动泵7,另一个供水系列包括两台并联的50%容量的汽动泵8,每台电动泵和汽动泵的排出管上分别设有止回阀;两台电动泵7由应急电源供电,两台汽动泵8由蒸汽发生器主蒸汽隔离阀上游的主蒸汽管线供汽;两台电动泵7和两台汽动泵8的排出管合并成一条母管后,可以分别与多台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连接。辅助给水泵从辅助给水箱中吸水。在失去主给水的情况下,水泵能够提供足够的流量,以导出堆芯余热,防止冷却剂通过稳压器卸压阀泄出和蒸汽发生器管板裸露。
在主给水***发生事故时,辅助给水***投入运行,向蒸汽发生器供水,反应堆冷却剂***的热量通过蒸汽发生器传给二回路***,二回路***通过汽轮机旁通***排入凝汽器或排向大气冷却。这样导出堆芯余热,直到反应堆冷却剂***达到正常余热排出***可投入运行的工况。
在辅助给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将两台汽动泵用电动泵替代,即每个供水系列包括两台并联的50%容量的电动泵,四台电动泵由应急电源供电,每台电动泵的排出管上分别设有止回阀;四台电动泵的排出管合并成一条母管后,可以分别与多台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连接。这种方式可以明显降低设备的投资和维护成本,并减少***的占地面积。辅助给水***中之所以能采用电动泵替代汽动泵,实现成本的降低,主要是因为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的结合设置,保证了***设置多样性的要求。
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包括若干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反应堆每个环路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都设置一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每个系列包括一台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的上游蒸汽管线连接蒸汽发生器9的主蒸汽管道11,其下游凝水管线与蒸汽发生器9的主给水管道10连接,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置于事故冷却水箱13内,在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的上游蒸汽管线和下游凝水管线之间还设有非能动补水箱12。
在发生全厂断电事故且辅助给水***汽动泵系列失效工况下,非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投入运行,在不超过规定的燃料设计限值和冷却剂压力边界设计条件的前提下,导出堆芯余热及反应堆冷却剂***各设备的储热,在72小时内将反应堆维持在安全的停堆状态。
蒸汽管线与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入口接管嘴相连,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布置在事故冷却水箱13中。在整个运行期间,要求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浸泡在水中,不允许裸露。凝水管由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出口引出,凝水管出口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和辅助给水管道相连。凝水管道上设置了两个并联的常关气动隔离阀,实现***备用期间的隔离,同时保证在需要***投入时凝水管线能够顺利连通,下游设置一个止回阀,以防止蒸汽发生器给水通过凝水管道旁流。
在所述的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与蒸汽发生器9的主蒸汽管道11连接的蒸汽管线上设有一个电动隔离阀,机组正常运行期间,***蒸汽管线上的电动隔离阀保持常开,凝水管线上的气动隔离阀保持常关,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管侧充满水。在***投入信号发出后,凝水管线上的气动隔离阀开启,***投入运行,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管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注入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被堆芯余热加热后变成蒸汽,蒸汽进入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管内,与事故冷却水箱里的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蒸汽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水后被冷凝为水,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从而完成蒸汽-凝水回路的自然循环。事故冷却水箱中的水由于持续受热蒸发而减少,其水容积能够保证***持续运行72小时。
每个系列设置一台非能动补水箱12,其上部通过一个隔离阀与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的上游蒸汽管线相连,下部通过两个并联布置的隔离阀和一台止回阀与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的下游凝水管线相连。在***投入运行时,非能动补水箱中的水注入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以补偿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蒸汽的丧失和水体积的收缩。
在全厂断电事故叠加辅助给水***汽动泵失效事故工况下,由于主泵停运,非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利用***在反应堆部分及蒸汽发生器部分的温差和高度差,具有一定的自然循环能力,将反应堆的热量向蒸汽发生器传递,完成反应堆冷却剂回路的自然循环,导出堆芯余热,保障堆芯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将能动的辅助给水***和非能动的二次侧余热排出***相结合,从总体上提高了事故工况下核电站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采用了非能动***,可以满足***设置多样性的要求,辅助给水***可以进行相应的改进设计,在投资费用和维修费用上能够节省大量资金,并减少占地面积,为***布置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给水***和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所述的辅助给水***包括两个冗余的供水系列,每个供水系列的一端连接辅助给水箱(6),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10)相连接;所述的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包括若干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每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与一个反应堆环路的蒸汽发生器相对应,包括一台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的上游蒸汽管线连接蒸汽发生器(9)的主蒸汽管道(11),其下游凝水管线与蒸汽发生器(9)的主给水管道(10)连接,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置于事故冷却水箱(13)内,在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的上游蒸汽管线和下游凝水管线之间还设有非能动补水箱(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给水***的两个供水系列中,一个供水系列包括两台并联的50%容量的电动泵(7),另一个供水系列包括两台并联的50%容量的汽动泵(8);两台电动泵(7)由应急电源供电,两台汽动泵(8)由蒸汽发生器主蒸汽隔离阀上游的主蒸汽管线供汽;两台电动泵和两台汽动泵的排出管合并成一条母管后,分别与各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给水***的每台电动泵和汽动泵的排出管上分别设有止回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给水***的两个供水系列中,每个供水系列包括两台并联的50%容量的电动泵,四台电动泵由应急电源供电;四台电动泵的排出管合并成一条母管后,分别与各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给水***的每台电动泵的排出管上分别设有止回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与蒸汽发生器的主蒸汽管道(11)连接的蒸汽管线上设有一个隔离阀,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10)连接的凝水管线上设有两个并联的隔离阀,两个并联的隔离阀下游设置一个止回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非能动补水箱(12)与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的上游蒸汽管线相连接的管线上设有一个隔离阀,与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4)的下游凝水管线相连接的管线上设有两个并联的隔离阀,两个并联的隔离阀下游设置一个止回阀。
CN2012205038463U 2012-09-27 2012-09-27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87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038463U CN202887749U (zh) 2012-09-27 2012-09-27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038463U CN202887749U (zh) 2012-09-27 2012-09-27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87749U true CN202887749U (zh) 2013-04-17

Family

ID=48079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03846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87749U (zh) 2012-09-27 2012-09-27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8774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7548A (zh) * 2012-09-27 2013-01-09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CN103617815A (zh) * 2013-12-05 2014-03-05 哈尔滨工程大学 压水堆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
CN105047237A (zh) * 2015-07-21 2015-11-11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能动结合非能动的乏燃料水池喷淋冷却***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98392A (zh) * 2015-12-18 2017-06-2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全压设计的主蒸汽***
CN110634580A (zh) * 2019-09-26 2019-12-3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7548A (zh) * 2012-09-27 2013-01-09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WO2014048289A1 (zh) * 2012-09-27 2014-04-03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GB2521549A (en) * 2012-09-27 2015-06-24 China Nuclear Power Eng Co Ltd Combined active and passive secondary-side reactor core heat removal apparatus
GB2521549B (en) * 2012-09-27 2018-08-08 China Nuclear Power Eng Co Ltd Combined active and passive secondary-side reactor core heat removal apparatus
CN103617815A (zh) * 2013-12-05 2014-03-05 哈尔滨工程大学 压水堆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
CN105047237A (zh) * 2015-07-21 2015-11-11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能动结合非能动的乏燃料水池喷淋冷却***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98392A (zh) * 2015-12-18 2017-06-2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全压设计的主蒸汽***
CN106898392B (zh) * 2015-12-18 2018-07-2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全压设计的主蒸汽***
CN110634580A (zh) * 2019-09-26 2019-12-3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
CN110634580B (zh) * 2019-09-26 2022-05-1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7548A (zh)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CN102903402A (zh) 一种先进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CN202887748U (zh) 一种应对全厂断电事故的非能动排热装置
CN104520939B (zh) 小模块化反应堆安全***
CN105810256B (zh) 一种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
CN103903659B (zh) 浮动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
KR101242746B1 (ko) 원자력 발전소의 격납건물 외부 통합피동안전계통 시스템
CN202887749U (zh)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CN104733060A (zh) 一种船用核动力装置的非能动余热排出***
WO2014029306A1 (zh) 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
CN101720488B (zh) 在应急***的闭合回路中使用纳米颗粒的核电设备及相关方法
CN105957567B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
CN107767973B (zh) 核电厂乏燃料水池补充冷却装置
CN113808764B (zh) 安全壳内堆芯余热导出方法和***
CN104508753A (zh) 用于核反应堆的深度防御安全范例
CN107644693B (zh) 船用反应堆及直流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
KR101404647B1 (ko) 가압경수로의 피동형 원자로 및 격납용기 응축시스템
WO2014048292A1 (zh)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堆芯注水热量导出装置
CN107093473B (zh) 一种核反应堆用余热排出***
CN202887750U (zh) 一种先进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CN109545401A (zh) 一种铅基快堆堆外非能动余热排出***
CN205656860U (zh) 低温核供热堆堆芯余热非能动排出***
CN110534214B (zh) 一种非能动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紧急注水***及核电站
CN209859630U (zh) 一种铅冷快堆余热排出***
CN210271804U (zh) 一种注水式铅铋快堆应急余热排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