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40068U - 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40068U
CN202840068U CN 201220427742 CN201220427742U CN202840068U CN 202840068 U CN202840068 U CN 202840068U CN 201220427742 CN201220427742 CN 201220427742 CN 201220427742 U CN201220427742 U CN 201220427742U CN 202840068 U CN202840068 U CN 202840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board
substrate
group
fixture
obje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277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令春
陈飞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gnify Luminaire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ilips Lighting Luminaire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ilips Lighting Luminaire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ilips Lighting Luminaire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42774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40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40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400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特别地,公开了一种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包括基板以及与基板可拆卸式耦合的第一顶板。基板包括:基板本体;位于基板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装置,适于与带状物体连接;以及位于基板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第一顶板包括:第一顶板本体;以及位于第一顶板本体的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适于与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耦合以便将带状物体固定在基板本体与第一顶板本体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适用于稳固地连接带状物体,而且允许用户方便地对连接器进行徒手操作。

Description

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连接装置,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需要将带状物体连接在一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此使用的术语“带状物体”是指形状上狭长的物体,其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并且高度通常较小。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带状物体的材质可以是柔性的或者刚性的。另外,在此使用的术语“连接”包括机械连接以及可选的电连接。
作为一个示例,灯带(lighting strip)是一种照明领域中常见的照明设备。灯带通常由一个柔性的带状载体和耦合于其上的一个或多个照明设备(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构成。在使用中,经常需要将两个或者更多等待串行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两个灯带之间的连接器要确保灯带在机械上被牢固地耦合在一起,并且还要确保所连接的两个灯带之间良好的电连接。
连接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牢固地与带状物体耦合(机械上和电气上),并且允许用户方便地对其进行操作。目前常见的灯带连接器多为聚酰胺(PA),聚丙烯(PP),丙烯腈(ABS)等材质。这种连接器的触点通常不具有弹性,其所能够承受的拉力比较小,并且容易松脱。而且,传统的灯带连接器需要通过导线与灯带焊接在一起,这使得用户无法方便地改变灯带的长短。更具体地,尽管用户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剪切等方式改变灯带长度,但是这种操作无法徒手完成。这是因为,用户需要将剪切之后的灯带需要与连接器重新焊接,才能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
以灯带为例所讨论的现有技术连接器所存在的缺陷同样广泛存在于其他带状物体的连接器中。有鉴于此,本领域需要中一种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其能够牢固、可靠地实现带状物体之间的机械连接和/或电连接,并且支持用户方便地进行徒手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本领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潜在问题,在此提供一种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器包括:基板以及与基板可拆卸式耦合的第一顶板。基板包括:基板本体;位于基板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装置,适于与带状物体连接;以及位于基板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第一顶板包括:第一顶板本体;以及位于第一顶板本体的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适于与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耦合以便将带状物体固定在基板本体与第一顶板本体之间。
根据某些可选实施例,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是分别形成于基板本体的两侧的槽,并且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是分别从第一顶板本体的两侧伸出的臂部。根据某些可选实施例,第一顶板还包括:分别形成于第一顶板本体的两侧、沿与臂部沿相反的方向伸出的饼状柄部,适于控制臂部的形变。根据某些可选实施例,第一顶板还包括:分别邻近臂部而形成于第一顶板本体上的狭形通孔。根据某些可选实施例,每个臂部的末端具有向内伸出的扣部。
根据某些可选实施例,基板还包括:位于基板本体上的第一端的导体,该导体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片,适于在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与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耦合时与带状物体上的对应导体电连接。根据某些可选实施例,导体可以与基板本体的表面基本上平行并且具有触点,并且第一顶板还包括:形成于第一顶板本体上的凸部,适于在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与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耦合时按压导体以接触带状物体上的对应导体。
根据某些可选实施例,第一顶板还包括:形成于第一顶板本体的凸部,适于在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与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耦合时将带状物体按压在基板本体上。
根据某些可选实施例,基板还包括:位于基板本体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装置,适于与另一带状物体连接;以及位于基板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二组基板固定装置。连接器还包括与基板可拆卸式耦合的第二顶板,包括:第二顶板本体;以及位于第二顶板本体的第二组顶板固定装置,适于与第二组基板固定装置耦合以便将另一带状物体固定在基板本体与第二顶板本体之间。根据某些可选实施例,基板还可以包括:位于基板本体上的第一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导体,适于在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与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耦合时与带状物体上的对应导体电连接;以及位于基板本体上的第二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导体,适于在第二组基板固定装置与第二组顶板固定装置耦合时与另一带状物体上的对应导体电连接,其中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电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结构和特征将更加清楚。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基板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顶板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性立体视图;以及
图6示出了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灯带的示意图。
在各个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元素。而且,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其中的部分未必是按照实际比例绘制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注意,在下文描述中使用的术语“耦合”是指通过机械、电、磁或其他任何适当的机制将两个或更多对象或物体连接在一起。特别地,耦合包括直接耦合,也包括间接耦合。换言之,在本文中出现的表述“将A耦合至B”或者“将A与B耦合”包括A直接耦合至B的情况,也包括A与B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物体C相耦合的情况。
下面参考图1,其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的示意性立体视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100包括基板101和顶板102(为描述方便起见,记为“第一顶板”)。请注意,术语“基板”和“顶板”并非意在以任何形式限制部件101和102的形状因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顶板102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耦合至基板101。具体而言,在操作中,用户可以首先将顶板102与基板101分离,而后将带状物体连接至基板101。此后,用户可以将顶板102耦合至基板101,以便将需要连接的带状物体与所述连接器100固定。下文将详细描述连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下面参见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基板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基板101包括基板本体(body)20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体201可以利用任何适当的材质构成,并且可以是任何适当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基板101还包括位于基板本体201的一端(为描述方便起见,记为“第一端”,在图中是本体201的左侧端)的第一连接装置202。第一连接装置202适于与带状物体机械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第一连接装置202例如可以是凸部或者柱形结构,适于与带状物体上的通孔结合使用。根据其他实施例,第一连接装置202可以是钩、螺母、螺栓、通孔、滑轨、槽或者任何能够将两个物体连接在一起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基板101还包括位于本体201第一端的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203和203’。基板固定装置适于与顶板上的对应固定装置结合使用,以便将目标带状物体与连接器固定在一起。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第一组固定装置203和203’分别可以是形成于基板本体201第一端的两侧的槽。备选地或附加地,第一组固定装置可以包括钩、环、扣、螺母、螺栓、通孔、转轴等各种其他形式的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请注意,图2中所示的各个装置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例如,尽管仅示出了一个第一连接装置202,但是可以存在任何适当数目的第一连接装置。同样,第一组连接装置中所包括的装置数目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两个,任何数目都是可能的,下文还将描述这方面的实施例。类似地,图2中所示的各个装置的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也是示例性的。例如,第一连接可以位于本体201的表面而不是形成于其侧部。其他任何变形都是可行的。实际上,所有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均不限制装置的数目和位置关系。
现在参考图3,其示出了可以与图2中所示的基板101结合使用的顶板(记为“第一顶板”)102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3所示,第一顶板202包括第一顶板本体301,其可以由任何适当的材质构成,并且可以是任何适当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第一顶板102包括位于第一顶板本体301的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302和302’,其适于与基板101上的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203和203’耦合,以便将需要连接的带状物体固定在基板本体201与第一顶板本体301之间。在操作中,可以首先将带状物体连接到基板201上的第一连接装置202。而后,通过将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302和302’与基板201上的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203和203’耦合,可以将第一顶板102“盖”在基板101之上。以此方式,可以将带状物体“夹”在基板与第一顶板之间,从而稳固地将带状物体连接至连接器。
如上所述,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固定装置203和203’可以是形成于基板本体201两侧的槽。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顶板固定装置302和302’可以是分别从第一顶板本体301的两侧基本上垂直于本体平面而伸出的臂部,例如悬臂。在操作中,臂部可以嵌入基板本体上的槽中并夹紧基板本体,从而实现牢固耦合的目的。这样的实施例将在下文详述。
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性立体视图。在图4中,下半部分所示为基板101,上半部分所示为第一顶板102。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202是形成于基板本体201上的凸部或者柱,适于与带状物体(图中未示出)上的通孔结合耦合,从而将带状物体连接至基板101。另外,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是形成于基板本体201两侧的槽401和401’。
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基板101还包括导体402和402’,其适于在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在此例中是槽401、401’)与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在此例中是臂部404、404’,下文描述)耦合时与带状物体上的相应导体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导体402和402’位于基板本体201上,并且可由弹性导体材料(例如,金属)制成。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导体402和402’可以是片形结构。特别地,根据某些实施例,导体402和402’可以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弹片,并且与基板本体201的表面基本上平行(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而且,根据某些实施例,导体402和402’可以具有触点403和403’,以用于与带状物体上的对应导体电连接。
请注意,导体402和402’是可选的。例如,对于仅需要机械连接而不需要电连接的带状物体,连接器无需具有导体。而且,连接器基板上的导体数目不限于两个,也不限于图4所示的位置关系。相反,任意数目和/或位于基板本体上任何适当位置的导体都是可能的,只要其能够实现与带状物体上对应导体的电连接即可。
继续参考图4,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顶板的102的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是分别从顶板本体301两侧沿相同方向伸出的臂部404和404’。臂部404和404’可以基本上与第一顶板本体301的表面垂直,当然其他几何关系也是可行的。如上文所述,臂部404和404’可以适于与基板101的槽401和401’耦合,从而把要连接的带状物体固定在基板本体201与第一顶板本体301之间。请注意,臂部的数目不限于两个。
可选地,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臂部404和404’的每一个在其末端具有向内伸出的扣部405和405’。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臂部404和404’与槽401和401’耦合时,可以利用扣部405和405’将第一顶板与基板本体201扣紧,从而进一步提高机械连接的牢固程度。请注意,臂部末端的扣部405和405’是可选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也可以仅通过臂部与槽的夹持力来实现二者的耦合。
另外,可选地,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02还包括形成于第一顶板本体301上的凸部406和406’,其适于与基板上的导体402和402’配合使用。具体而言,凸部406和406’适于在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在此例中是臂部404、404’)与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在此例中是槽401、401’)耦合时按压导体,以使导体与带状物体上的对应导体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类似于导体402和402’,凸部406和406’的数目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改变。
可选地,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02还包括形成于第一顶板本体301上的一个或多个凸部407。凸部407适于在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在此例中是臂部404、404’)与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在此例中是槽401、401’)耦合时将带状物体按压在基板本体201上。通过地靠基板本体压紧带状物体,可以进一步提升连接强度,避免在使用中发生滑脱或不期望的位移。请注意,凸部407是可选的,仅借助于第一连接装置202以及基板本体201与第一顶板本体301之间的夹持力来确保机械连接的强度也是可行的。
现在参考图5,其示出了根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性立体视图。图5示的连接器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与图4所示类似。因此,在下文描述将着重描述二者的区别,而省略对相同或相似部件的详细说明。
与上文参考图4描述的连接器相比,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02还包括分别形成于第一顶板本体301两侧的柄部501和501’。如图所示,柄部501、501’分别沿与臂部404、404’相反的方向从第一顶板本体301伸出,以用于控制臂部404、404’的形变。例如,在操作中,用户可以对柄部501、501’向内施力,以使臂部404、404’相应地张开。当臂部404、404’相对于槽401、401’就位之后,用户可以停止对柄部501和501’施力,从而使臂部牢固地夹持在槽内。以此方式,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对连接器进行徒手操作。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柄部501和501’为饼状或称偏球状或按钮状。这种形状在操作中有利于用户的抓握和施力。当然,这仅是示例性的。柄部可以具有其他任何适当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另外请注意,柄部501和501’是可选的。用户可以直接徒手操作臂部404、404’。而且,其他任何适当的辅助性装置也是可行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此外,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02还包括分别邻近臂部404、404’而形成于第一顶板本体301上的狭形通孔(由于视角原因,在图5中仅示出了邻近臂部404’的狭形通孔502)。通过在第一顶板本体301上形成这样的狭形通孔,可以在操作中允许臂部发生较大幅度的形变,而且用户使用较小的力便可以实现对臂部的操纵。此外,可选地,顶板本体的材料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此方式,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操纵臂部的开合。请注意,狭形通孔可以与柄部501和501’同时使用,也可以分别独立地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另外,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除了臂部404和404’之外,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还包括形成于第一顶板本体301的转轴503。相应地,除了槽401和401’之外,基板101的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还包括轴孔504。在操作中,转轴503可以耦合至轴孔504,同时臂部404和404’可以耦合至槽401和401’。以此方式,能够更加牢固地将带状物体固定在基板101与顶板102之间。
另外,从图5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据此实施例的基板101适于与两个顶板配合使用。换言之,除了第一顶板102之外,连接器还可以包括第二顶板102’,它同样能够以可拆卸方式与基板101耦合。在图4所示的状态中,第二顶板102’与基板101处于耦合状态。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基板101例如可以是一个对称的结构。在基板本体的另一端(为描述方便起见,记为“第二端”)具有与上文描述的基板结构相类似的结构。具体而言,基板101可以包括:位于基板本体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装置(未示出),适于与另一带状物体连接;以及位于基板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二组基板固定装置(未示出),其适于与第二顶板102’配合使用。
相应地,第二顶板102’在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第一顶板102。具体而言,根据某些实施例,第二顶板102’可以包括:第二顶板本体;以及位于第二顶板本体的第二组顶板固定装置,适于与第二组基板固定装置耦合,以便将要连接的另一带状物体固定在基板本体与第二顶板本体之间。可以理解,上文结合第一顶板102描述的所有特征同样适用于第二顶板102’。
另外,可以看到,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导体402和402’是相对于基板本体201上翘的弹片。这是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但仅仅是示例性的。上文参考图4描述的导体形状或者其他任何适合的形状在此同样适用。
利用图5所示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将两个带状物体连接起来。例如参考图6,其示出了利用这样的连接器连接两个灯带的实施例。请注意,图6中示出和下文描述的灯带仅仅是带状物体的一个具体示例,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描述的连接器适用于任何带状物体。
如图6所示,灯带600包括耦合于柔性带上的一个或多个发光器件601,例如LED。在操作中,灯带600上的通孔602可以与位于基板101第一端的第一连接装置202(在此例中可以是凸部或柱)连接,并且灯带600上的导体603和603’可以分别与位于基板101第一端的导体402和402’(在此例中,是带有触点403和403’的弹片402和402’)电连接。此后,通过将第一顶板102耦合至基板101的第一端,灯带600可以被牢固地夹持在基板101与第一顶板102之间,从而使其与连接器稳固连接。类似地,在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基板101可与第二顶板102’配合工作以连接另一灯带600’。
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位于基板101第一端的导体402和402’(记为“第一导体”)与位于基板101第二端的导体(记为“第二导体”,图中未被示出)之间是电连接的。由此,可以在将灯带600与600’在机械上连接的同时,有效实现二者之间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连接器的结构使得机械连接和电连接更加牢固和稳定。而且,用户可以完全徒手操作连接器,并且可以容易地改变灯带的长度。
请注意,上文参考图5和图6描述的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器的基板并非必须具有对称结构。而且,基板也并非必须与两个顶板配合工作。例如,连接器基板的第二端可以是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气装置,从而将带状物体连接至电源。备选地或附加地,连接器基板的第二端也可以是用于与墙体、桌面或任何其他物体连接的机械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上文已经结合若干具体示例阐释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适用于稳固地连接带状物体,而且允许用户方便地对连接器进行徒手操作。请注意,上文结合附图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之间不是互斥的。相反,结合这些实施例描述的特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任意排列和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虽然已经参考若干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从而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及等效结构。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00)包括:
基板(101),包括:
基板本体(201);
位于所述基板本体(201)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装置(202),适于与所述带状物体连接;以及
位于所述基板本体(201)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203,203’);以及
与所述基板(101)可拆卸式耦合的第一顶板(102),包括:
第一顶板本体(301);以及
位于所述第一顶板本体(301)的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302,302’),适于与所述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203,203’)耦合以便将所述带状物体固定在所述基板本体(101)与所述第一顶板本体(10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203,203’)是分别形成于所述基板本体(201)的两侧的槽(401,401’);以及
所述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302,302’)是分别从所述第一顶板本体(301)的两侧伸出的臂部(404,4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102)还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顶板本体(301)的两侧、沿与所述臂部(404,404’)沿相反的方向伸出的饼状柄部(501,501’),适于控制所述臂部(404,404’)的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102)还包括:分别邻近所述臂部(404,404’)而形成于所述第一顶板本体(301)上的狭形通孔(50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臂部(404,404’)的末端具有向内伸出的扣部(405,4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1)还包括:
位于所述基板本体(201)的所述第一端的导体(402,402’),所述导体(402,402’)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弹片,适于在所述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耦合时与所述带状物体上的对应导体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402,402’)与所述基板本体(201)的表面平行并且具有触点(403,403’),并且所述第一顶板(102)还包括:
形成于所述第一顶板本体(301)的凸部(406,406’),适于在所述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耦合时按压所述导体(402,402’)以接触所述带状物体上的所述对应导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102)还包括:
形成于所述第一顶板本体(301)的凸部(407),适于在所述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耦合时将所述带状物体按压在所述基板本体(20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101)还包括:
位于所述基板本体(201)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装置,适于与另一带状物体连接;以及
位于所述基板本体(201)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组基板固定装置;
并且所述连接器(100)还包括与所述基板(101)可拆卸式耦合的第二顶板(102’),包括:
第二顶板本体;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顶板本体的第二组顶板固定装置,适于与所述第二组基板固定装置耦合以便将所述另一带状物体固定在所述基板本体(201)与所述第二顶板本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101)还包括:
位于所述基板本体(201)上的所述第一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导体(402,402’),适于在所述第一组基板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组顶板固定装置耦合时与所述带状物体上的对应导体电连接;以及
位于所述基板本体(201)上的所述第二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导体,适于在所述第二组基板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组顶板固定装置耦合时与所述另一带状物体上的对应导体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电连接。
CN 201220427742 2012-08-24 2012-08-24 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40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27742 CN202840068U (zh) 2012-08-24 2012-08-24 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27742 CN202840068U (zh) 2012-08-24 2012-08-24 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40068U true CN202840068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51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2774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40068U (zh) 2012-08-24 2012-08-24 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4006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1343A (zh) * 2014-04-09 2018-02-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09217053A (zh) * 2018-09-19 2019-01-15 深圳市拓普联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及灯带免焊式串接方法
CN109524814A (zh) * 2018-12-28 2019-03-26 鹤山市众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灯条供电线的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1343A (zh) * 2014-04-09 2018-02-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CN109217053A (zh) * 2018-09-19 2019-01-15 深圳市拓普联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及灯带免焊式串接方法
CN109217053B (zh) * 2018-09-19 2023-10-24 深圳市拓普联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及灯带免焊式串接方法
CN109524814A (zh) * 2018-12-28 2019-03-26 鹤山市众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灯条供电线的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7971B2 (en) Retractable extension socket
CN104937783B (zh) 有源盖板
CN202840068U (zh) 用于带状物体的连接器
CN202142810U (zh) 滑车悬挂配套连接工器具
CN201927829U (zh) 一种压线结构
US20120033437A1 (en) Adjustable lamp assembly
CN205325514U (zh) 一种万能夹具
CN203823691U (zh) 用于连接软灯带和连接头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软灯带
WO2017020324A1 (zh) 手持终端充电座
CN203607996U (zh) 一种电机的弹性线夹
WO2018095144A1 (zh) 一种支架连接结构及支架
CN206422353U (zh) 三段式开关灯座
CN103259146A (zh) 一种塑料插座件
CN209088132U (zh) 接头可拆卸的电源连接结构
CN206506097U (zh) 插座及插头
CN206572335U (zh) 一种轨道低压取电的照明结构
JP2022528279A (ja) 解放可能な締結装置
CN204706694U (zh) 一种可拉伸插座
CN206364099U (zh) 电池接触结构及电子烟
CN103560455A (zh) 一种母线槽插接箱插脚
CN203850748U (zh) 模块化线缆
CN210015745U (zh) 一种绝缘棒接头的连接机构
CN106972295A (zh) 一种磁力地线夹
CN206532916U (zh) 一种空心pin夹线插座
CN206207063U (zh) 无电线拼接导电的led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