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13297U - 远端机和直放站*** - Google Patents

远端机和直放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13297U
CN202713297U CN 201220332015 CN201220332015U CN202713297U CN 202713297 U CN202713297 U CN 202713297U CN 201220332015 CN201220332015 CN 201220332015 CN 201220332015 U CN201220332015 U CN 201220332015U CN 202713297 U CN202713297 U CN 202713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band signal
unit
baseband
remote termination
signal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3201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兰平
袁震
沈俭
彭卫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3201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13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13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13297U/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7364 priority patent/WO2014008801A1/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远端机和直放站***,以解决现有的远端机和重发天线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彼此相互独立,集成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远端机包括:一个公共单元以及至少一个远端基础单元;所述公共单元包括一个校准电路,至少一个数字波束赋形DBF设置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基带处理单元;每一远端基础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天线振子。可见,上述远端机中所有的天线振子可组合成天线阵列,从而实现重发天线的功能。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远端机兼具了传统重发天线的功能和传统远端机的功能,实现了重发天线与远端机的集成,提高了集成度。

Description

远端机和直放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远端机和直放站***。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模拟直放站***用于对基站与手机间的信号进行透明传输和放大。直放站***包括近端机***和远端机***,远端机***又包括重发天线和远端机。其中,近端机***通过其施主天线拾取基站信号,将基站信号变频后传输到远端机***,远端机***再将变频后的信号重新变回基站信号,然后利用其重发天线为目标地区提供信号覆盖。而手机的信号也会沿相反的路径被放大并传送至基站。
现有的远端机和重发天线是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彼此相互独立,因此集成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远端机和直放站***,以解决现有的远端机和重发天线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彼此相互独立,集成度不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远端机,包括:
一个公共单元以及至少一个远端基础单元;
所述公共单元包括一个校准电路,至少一个数字波束赋形DBF设置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基带处理单元;
每一远端基础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天线振子;
每一基本单元包括一个数字中频处理器,一个收发信机,一个双工器,以及一个耦合器;
其中: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DBF设置单元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DBF设置单元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DBF设置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字中频处理器的基带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DBF设置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数字中频处理器的基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数字中频处理器的中频输入\输出端与所述收发信机的接收信号输出端\发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收发信机的接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双工器的接收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收发信机的发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双工器的发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双工器的公共端与所述天线振子的射频端口相连接;
所述校准电路分别与所述DBF设置单元的校准电路端,以及耦合器的校准电路端相连接。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远端机中的所有的天线振子呈垂直面分布、水平面分布或阵列分布。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远端基础单元中的所有的天线振子呈垂直面分布、水平面分布或阵列分布。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远端基础单元中的天线振子具体为单极化天线振子。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远端基础单元中的天线振子具体为双极化天线振子,所述双极化天线振子包括两个单极化天线振子,所述远端基础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基本单元,所述两个单极化天线振子的射频端口分别连接不同基本单元的公共端。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幅相分配网络,所述公共端通过所述幅相分配网络与所述天线振子的射频端口间接连接。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公共单元还包括一个转换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转换单元的基带信号输入接口相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转换单元的基带信号输出接口相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换单元包括相连接的光纤收发器和串行解串器,所述串行解串器的基带信号输入接口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串行解串器的基带信号输出接口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换单元包括相连接的射频接口和射频转基带转换器,所述射频接口与施主天线相连接,所述射频转基带转换器的基带信号输入接口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射频转基带转换器的基带信号输出接口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一种直放站***,包括上述的远端机。
由上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上述远端机中所有的天线振子可组合成天线阵列,从而实现重发天线的功能。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远端机兼具了传统重发天线的功能和传统远端机的功能,实现了重发天线与远端机的集成,提高了集成度。并且,上述天线阵列也为波束赋形提供了硬件支持,而DBF设置单元、基带处理单元与其他单元或器件相配合,可在数字域完成对上述天线阵列的波束赋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端机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端基础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极化天线振子的垂直面组合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极化天线振子的阵列组合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端基础单元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端基础单元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端基础单元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端基础单元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2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端基础单元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共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为两个载波设置不同的M列的DBF系数,获得不同的波宽和方位角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为两个载波设置不同的M列的DBF系数,获得不同的波宽的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为两个载波设置不同的N行的DBF系数,获得不同的下倾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端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引用和清楚起见,下文中使用的技术名词的说明、简写或缩写总结如下:
DBF:Digital BeamForming,数字波束赋形;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TRX:Transceiver,收发信机;
IF:Intermediate Frequency,中频;
BTS:Basestation System,基站***;
SON:Self-Optimizing Network,自动网络优化;
CAPEX:Capital Expenditure,建站费用;
OPEX:Operating Expenditure,维护费用;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BF:Beamforming,波束成形或波束赋形;
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射频接口;
Serdes:Serializer/Deserializer,串行解串器。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远端机和直放站***,以解决现有的远端机和重发天线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彼此相互独立,集成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请参见图1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远端机可包括:一个公共单元12和至少一个远端基础单元13。
上述公共单元可包括至少一个基带处理单元,至少一个DBF设置单元,以及一个校准电路。
请参见图1b,每一远端基础单元13可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单元10以及至少一个天线振子5。而每一基本单元10又可具体包括一个数字中频处理器1、一个收发信机2、一个双工器3和一个耦合器4。
其中:
数字中频处理器1的中频输入\输出端101与收发信机2的接收信号输出端\发射信号输入端201相连接;
收发信机2的接收信号输入端202与双工器3的接收信号输出端301相连接,而收发信机2的发射信号输出端203与双工器3的发射信号输入端302相连接;
双工器3的公共端303与天线振子5的射频端口501相连接;
耦合器4安置于双工器3的公共端303与射频端口501之间,用于耦合双工器3所发射或接收的信号,耦合器4与双工器3和天线振子5一般不连接,至于耦合器4的校准电路端则与校准电路相连接(本文后续将对校准确电路进行具体介绍)。
上述远端机中所有的天线振子可组合成M列N行天线阵列,以实现重发天线的功能。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远端机兼具了传统重发天线的功能和传统远端机的功能(也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远端机可提供传统远端机***的功能),实现了重发天线与远端机的集成,提高了集成度。
并且,上述M列N行天线阵列为波束赋形提供了硬件支持。而DBF设置单元、基带处理单元与其他单元或器件相配合,可在数字域完成对上述M列N行天线阵列的波束赋形。通过波束赋形,上述天线阵列可根据实际热点域区进行覆盖,或者动态调整波束,从而可实现对重发天线下倾角和方位角的调整(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水平波束可调,一般M大于4,N可根据增益要求和下倾角可变范围取值,一般N也大于4)。从而,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提高了网络性能,为基站的自动优化和基站与直放站***的协同覆盖优化提供了基础。
此外,当远端机包括至少两个远端基础单元时,公共单元可分别对每一远端基础单元中的天线振子进行控制。特别的,当一个远端基础单元中仅包括一个天线振子(例如图5)时,可实现对远端机中每一个天线振子的独立控制。
还需要指出的是,光纤直放站***和基站输出功率规格种类多,针对这一情况,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远端基础单元的输出功率可为小功率,多个小功率的远端基础单元可进行组合以输出大功率,因此,可选择不同个数的远端基础单元+一个公共单元来构成输出功率规格不同的远端机(***),进而构成输出功率规格的光纤直放站***,从而标准化了远端机(***),令远端机(***)变得归一化和经济化。
本文下面将对远端机中的各个单元进行具体介绍。
首先对天线振子、数字中频处理器和收发信机进行具体介绍:
一,天线振子:
当一个远端基础单元中包括多于一个天线振子时,该远端基础单元中的所有天线振子可呈垂直面分布(也即,在整个天线阵列面的垂直方向上呈一字型分布)、水平面分布(也即,在整个天线阵列面的水平方向上呈一字型分布)或阵列分布。上述垂直方向相当于Y坐标方向,而水平方向相当于X坐标方向。如无特殊声明,本文后续所称的垂直、水平均遵从同一XY坐标系。
而在包括一个或多个远端基础单元的远端机中,其所有的天线振子也可呈垂直面分布、水平面分布或阵列分布。
另外,天线振子具体可为单极化天线振子或双极化天线振子。
图1c示出了4-10个单极化天线振子的垂直面组合(即上述垂直面分布)。
设定基本单元的输出功率为P1 dBm,而天线的增益为Pant dBi,则天线口输出的EIRP(天线口功率)为:P=P1+Pant+20*lgN。其中,N为组成垂直面的单极化天线振子的个数。
一般地,假定P1=25dBm,Pant=9dBi,则图1c所示的排列的功率输出值为:
  4   5   6   7   8   9   10
  EIRP(dBm)   46   48   50   51   52   53   54
对于由M个单极化天线振子进行水平面组合的情况,其天线口输出的EIRP为:
P=P1+Pant+20*lgM。
图1d示出了单极化天线振子的阵列组合(即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都进行组合),其天线口输出的EIRP为:P=P1+Pant+20*logN+20*logM。
双极化天线振子可视为由两个相互独立且正交的单极化天线振子组成。
对于双极化天线振子每一极化的垂直面组合、水平面组合或阵列组合,其对应的EIRP的计算公式,乃至其与其他单元的相互关系,分别与上述单极化天线振子的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本文下述将主要以单极化天线振子为例进行技术方案的介绍。
二,数字中频处理器:
数字中频处理器可用于数字上下变频以及通道滤波。在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中,数字中频处理器还可具有模/数、数/模转换功能。当然,也可由独立的模数/数模转换器来提供模数/数模转换功能,在此不作赘述。
三,收发信机:
一个收发信机可带1到X个(X为>1的整数)极化方向相同的单极化天线振子。这点在天线振子为双极化天线振子尤其需要注意。
图2a和b示出了与单极化天线振子相连接的远端基础单元的一种具体结构(未示出耦合器):双工器3与一个或两个单极化天线振子51相连接。图2c则示出了与双极化天线振子52相连接的远端基础单元的一种具体结构。
另外,参见图2d所示的远端基础单元,其由四个基本单元驱动一列(10个)单极化天线振子51。每一个基本单元的收发信机2驱动两个或三个单极化天线振子51。当然,一个双工器3还可与多于三个单极化天线振子51相连接,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由一收发信机驱动一个单极化天线振子,在波束赋形时精度最好。但考虑到成本,可令一收发信机驱动多个单极化天线振子,以减少收发信机的数量。
为兼顾成本和精度,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远端基础单元或远端机***还可包括幅相分配网络。一个或多个双工器(基本单元)可通过幅相分配网络与多个单极化天线振子间接连接。幅相分配网络可对所连接的多个单极化天线振子的幅度和/或相位进行进一步的分配,从而可在减少收发信机数量的同时,提高波束赋形的精度。
图2e即示出了包括幅相分配网络的远端基础单元的一种具体结构,其包括:两个基本单元,每一基本单元包括一个数字中频处理器1,一个收发信机2、一个双工器3和一个耦合器(图2e未示出)。上述两个收发信机2均通过幅相分配网络6驱动一列单极化天线振子51。
在介绍完远端基础单元中的各单元后,请参见图3,本文下述将对公共单元中的各单元进行介绍。
四,基带处理单元:
基带处理单元7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出端701与DBF设置单元8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入端801相连接,基带处理单元7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入端702与DBF设置单元8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出端802相连接;
上述基带处理单元7可用于载波映射(载波映射包括把合路的载波划分成并行的载波,以及将并行的载波进行载波合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由一个基带处理单元7为所有的远端基础单元单元服务。当然,也可为每一个远端基础单元配置一个基带处理单元7,乃至为每一个基本单元配置一个基带处理单元7,在此不作赘述。基带处理单元还可进一步包括收通道基带处理单元和发通道基带处理单元。
五,DBF设置单元:
DBF设置单元8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803与数字中频处理器1的基带信号输入端102相连接,DBF设置单元8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804与数字中频处理器1的基带信号输出端103相连接;
DBF设置单元8可用于DBF系数的配置。DBF设置单元8可设置发送波束赋形系数组以及接收波束赋形系数组,来调整上述M列N行天线阵列的接收下倾角和方位角,以及水平和垂直波宽,更具体的:
对于N*M路同一载波同频信号,DBF设置单元8可通过在N路上下发不同的幅度和相位权值,来获得垂直面上的不同下倾角。
同时,DBF设置单元8可对不同载波下发不同的幅度和相位权值,以获得不同载波不同的下倾角。
此外,DBF设置单元8还可在M路上下发不同的幅度和相位权值,以获得水平面上的不同方位角,另外,也可在不同的载波上下发水平面上不同的DBF系数,以获得不同的波宽。
图4a即示出了通过为两个载波设置不同的M列的DBF系数,获得了不同的波宽和方位角;而图4b则示出了通过为两个载波(F1和F2)设置不同的M列的DBF系数,获得了不同的波宽;至于图4c,则示出了通过为两个载波(F1和F2)设置不同的N行的DBF系数,获得了不同的下倾角(从而某载波可做热点覆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端机中,可由一个DBF设置单元8为所有的远端基础单元服务。当然,也可为每一个远端基础单元乃至每一个基本单元配置一个DBF设置单元8,在此不作赘述。此外,DBF设置单元还可进一步包括收通道DBF设置单元(简称RX DBF)和发通道DBF设置单元(简称TX DBF)。
六,校准电路:
校准电路9分别与DBF设置单元8的校准电路端805,以及耦合器4的校准电路端401相连接。
更具体的,校准电路可具体包括校正单元、ADC/DAC(模数/数模)、收发信机和双工器。在具体实现时,上述ADC/DAC的功能也可集成在校正单元中。并且,与DBF设置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相类似,上述校正单元也可进一步包括收通道校准单元(简称RX校准单元)和发通道校准单元(简称TX校准单元)。
校准电路一般在***重启时工作,其中,校正单元对通道误差校正的实质是跟踪和补偿通道幅相特性,减少通道间相对误差,满足上、下行波束形成算法控制精度要求。
在进行通道误差校正时,用于通道误差校正的收、发通道校准信号都需要采用比业务信号低20dB以上的伪随机信号,即SNR<-20dB,以不影响业务信号。接收通道与发射通道可同时进行校准。
其中,对于接收通道的校正过程包括:根据到达业务接收通道的发通道校准信号要比业务信号低20dB的原则,计算出发通道校准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大小并进行发送,通过业务接收通道进行解调,采用长时间的相关积累来完成接收通道特性提取,并完成接收通道的校正。
而对于发射通道的校正过程包括:由各业务发射通道发出幅度一致、比业务发射通道中最小的输出功率值小20dB的收通道校正信号,收通道校正信号随业务信号一起发射,然后通过接收校准通道进行接收解调,采用长时间的相关积累来完成发射通道特性提取并完成发射校准。
以上所有实施例中的远端机可用于构成直放站***,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同时要求保护至少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求保护的远端机的直放站***。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公共单元还可包括转换单元。转换单元可包括基带信号输入接口和基带信号输出接口,其中,上述基带信号输入接口与前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而基带信号输出接口则与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针对不同类型的直放站***,转换单元所具体包括的器件不尽相同。
例如,针对采用光纤连接近端机和远端机的光纤数字直放站***,转换单元可包括相连接的光纤收发器和串行解串器,并且,光纤收发器与串行解串器可通过CPRI协调进行通讯。其中,串行解串器的基带信号输入接口与上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其基带信号输出接口则与上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图5即示出了用于构成光纤数字直放站***的远端机的一种具体结构。
在图5中,前述收发信机(TRX)由一对RX(收信机)和TX(发信机)表示,前述的双工器由一对滤波器504表示。因此,在图5中,前述校准电路9包括RX校准单元91和TX校准单元92、ADC、DAC、一对RX和TX和一对滤波器504;
前述的耦合器在图5中以503标识,耦合器通过射频线缆502连接至校准电路的滤波器504;前述数字中频处理器的功能由一FPGA板实现,并且,该FPGA板与一对独立的ADC和DAC相连接,以完成数/模相互转换。
此外,在图5中,前述基带处理单元包括收通道基带处理单元71和发通道基带处理单元72。前述DBF设置单元包括收通道DBF设置单元(RX DBF)和发通道DBF设置单元(TX DBF)。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转换单元还可包括相连接的射频接口和射频转基带转换器。其中,射频转基带转换器的基带信号输入接口可与前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而射频转基带转换器的基带信号输出接口可与前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相连接。至于上述射频接口,其可通过射频电缆直接连接施主天线,以构成无线可波束赋形直放站***。由于在该无线可波束赋形直放站***中,使用施主天线与转换单元的射频接口相连接即可,因此将不必使用近端机。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有实施例中,除天线振子外,其他单元都可以是集成芯片的形式,因此,可将各个单元集成在一块背板上。
或者,也可利用一块FPGA来实现除天线振子外的其他单元的功能。
而天线振子也可插在背板或FPGA板上(或采用其他方式将天线振子固定在背板或FPGA板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远端机,乃至直放站***,可集成度相当高。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目前容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况下,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有实施例所提供的远端机或直放站***可有效发挥载波容量极限,高效利用载波资源,间接提高基站容量。
另外,一个运营商从2G到4G一般有多个频段的需求,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远端机***以及直放站***,可利用空间功率合成来实现远端机大功率宽带化处理,从而减少体积和降低重量,降低了CAPEX。
综上,本实用新型可带来如下有益效果:(1)降低CAPEX和OPEX;(2)提高网络性能,提高网络容量;(3)为进行SON提供硬件基础;(4)降低与天线集成的功耗,从而降低体积和重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远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公共单元以及至少一个远端基础单元;
所述公共单元包括一个校准电路,至少一个数字波束赋形DBF设置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基带处理单元;
每一远端基础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天线振子;
每一基本单元包括一个数字中频处理器,一个收发信机,一个双工器,以及一个耦合器;
其中: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DBF设置单元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DBF设置单元的第一基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DBF设置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数字中频处理器的基带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DBF设置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数字中频处理器的基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数字中频处理器的中频输入\输出端与所述收发信机的接收信号输出端\发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收发信机的接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双工器的接收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收发信机的发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双工器的发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双工器的公共端与所述天线振子的射频端口相连接;
所述校准电路分别与所述DBF设置单元的校准电路端,以及耦合器的校准电路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机中的所有的天线振子呈垂直面分布、水平面分布或阵列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基础单元中的所有的天线振子呈垂直面分布、水平面分布或阵列分布。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远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基础单元中的天线振子具体为单极化天线振子。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远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基础单元中的天线振子具体为双极化天线振子,所述双极化天线振子包括两个单极化天线振子,所述远端基础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基本单元,所述两个单极化天线振子的射频端口分别连接不同基本单元的公共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远端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幅相分配网络,所述公共端通过所述幅相分配网络与所述天线振子的射频端口间接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远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单元还包括一个转换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转换单元的基带信号输入接口相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转换单元的基带信号输出接口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单元包括相连接的光纤收发器和串行解串器,所述串行解串器的基带信号输入接口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串行解串器的基带信号输出接口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单元包括相连接的射频接口和射频转基带转换器,所述射频接口与施主天线相连接,所述射频转基带转换器的基带信号输入接口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射频转基带转换器的基带信号输出接口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第二基带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10.一种直放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远端机。
CN 201220332015 2012-07-10 2012-07-10 远端机和直放站***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13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2015 CN202713297U (zh) 2012-07-10 2012-07-10 远端机和直放站***
PCT/CN2013/077364 WO2014008801A1 (zh) 2012-07-10 2013-06-18 远端机和直放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2015 CN202713297U (zh) 2012-07-10 2012-07-10 远端机和直放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13297U true CN202713297U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93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32015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13297U (zh) 2012-07-10 2012-07-10 远端机和直放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13297U (zh)
WO (1) WO201400880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08801A1 (zh) * 2012-07-10 2014-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远端机和直放站***
WO2015066883A1 (en) * 2013-11-08 2015-05-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unit with internal parallel antenna calibration
CN104954071A (zh) * 2015-07-07 2015-09-30 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Advanced全数字光纤中继***及其实现方法
WO2016004628A1 (zh) * 2014-07-11 2016-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70923B1 (en) * 2009-04-22 2013-04-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alibration method and active antenna
CN202231722U (zh) * 2011-10-18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直放站
CN102571175B (zh) * 2011-12-22 2014-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天线及有源天线的信号处理方法
CN202713297U (zh) * 2012-07-10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远端机和直放站***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08801A1 (zh) * 2012-07-10 2014-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远端机和直放站***
WO2015066883A1 (en) * 2013-11-08 2015-05-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unit with internal parallel antenna calibration
US10122476B2 (en) 2013-11-08 2018-11-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unit with internal parallel antenna calibration
WO2016004628A1 (zh) * 2014-07-11 2016-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954071A (zh) * 2015-07-07 2015-09-30 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Advanced全数字光纤中继***及其实现方法
CN104954071B (zh) * 2015-07-07 2017-10-03 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Advanced全数字光纤中继***及其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08801A1 (zh) 201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395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fronthaul network
US11659409B2 (en) Non-line-of-sight (NLOS) coverage for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WO2020013878A1 (en) Reconfigurable and modular active repeater device
CN102570064B (zh) 有源天线装置及其收发信号的方法
US20120100813A1 (en) System for testing multi-antenna devices using bidirectional faded channels
CN105322987A (zh) 无线网络装置与无线网络控制方法
CN202713297U (zh) 远端机和直放站***
CN102571175B (zh) 一种有源天线及有源天线的信号处理方法
CN102377027A (zh) 一种有源天线及校准有源天线的方法
CN111670545B (zh) 通信装置和基站
CN102882573A (zh) 多输入多输出的信号传输实现方法、装置及***
CN114430119A (zh) 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02769212A (zh) 一种中频模拟RoF型相控有源一体化天线
CN103874076A (zh) 基站
CN201594821U (zh) 一种基站设备
CN103401079B (zh) 一种天线
CN202231722U (zh) 直放站
CN103236587A (zh) 适用于FDD***的RoF型相控有源一体化天线
CN202855905U (zh) 一种中频模拟RoF型相控有源一体化天线
CN102122975A (zh) 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处理方法
CN102098071B (zh) 通信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
CN203288755U (zh) 适用于FDD***的RoF型相控有源一体化天线阵列
CN2927565Y (zh) 一种基站子***
WO2021134366A1 (zh) 一种天线收发模块、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收发***和基站
CN213426496U (zh) 5g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