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47428U -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47428U
CN202647428U CN 201220268514 CN201220268514U CN202647428U CN 202647428 U CN202647428 U CN 202647428U CN 201220268514 CN201220268514 CN 201220268514 CN 201220268514 U CN201220268514 U CN 201220268514U CN 202647428 U CN202647428 U CN 202647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gp
circuit board
light source
groov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685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延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685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47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47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474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反射片、光源和电路板,反射片设置在背板与导光板之间,光源设置在电路板上,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在底板靠近侧板处形成一容纳光源和电路板的凹槽,电路板设置在凹槽内,导光板和反射片延伸至凹槽处,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入光面与光源正对。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采用在背板上设容纳光源和电路板的凹槽,将电路板设置在凹槽内,且将导光板延伸到了凹槽,将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正对,增大了光源的发光面与可视区的光的行程距离,增大了混光距离,提高了混光效果,降低了出现萤火虫现象的几率。

Description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和体积小等优点,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液晶显示器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组成,液晶面板中液晶分子自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模组提供背光。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分为直下式背光和侧入式背光。直下式背光是指将单排的光源按照一定的间距均匀排布于液晶板正后面,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扩散片扩散即可得到所需的面光源;侧入式背光是指将线光源组装背光模组上或下侧边,采用楔形或平板型导光板加反射片即可将线光源经过折射、反射成面光源。
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中,使用顶发光的LED,将LED固定在电路板上,再将电路板固定在背板侧壁上。请参见图1,图1为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LED13固定在电路板12上,将电路板12固定在背板11的侧壁上,LED13出光处对着导光板14的入光面,反射片15设置在背板11上且承载着导光板14,并将LED13发出的光反射到导光板14上,图中虚线为可视区边界16。
因影响混光效果的参数有LED到画面可视区边界16的距离(即A值),LED与LED的间距(即pitch,P值),且将A/P的比值作为一个参数衡量混光效果好坏,A/P的比值小于0.8,则混光效果差。随着LED使用数量的减少,以及超窄边框的设计要求,如图1所示的结构设计,会使P值增大,A/P的比值减小,LED13的混光效果差,导致出现Hotspot(萤火虫画面)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混光效果,降低出现萤火虫现象几率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反射片、光源和电路板,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处形成一容纳所述光源和所述电路板的凹槽,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延伸至所述凹槽处,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光源正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与所述侧板相对的内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和反射片延伸至所述凹槽处并弯折伸入所述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在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在所述导光板的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的出光面上设有一层反射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材为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与所述导光板的弯折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热胶,所述导热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热胶,所述导热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在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能提高混光效果,降低出现萤火虫现象几率的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上面描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采用在背板上设容纳光源和电路板的凹槽,将电路板设置在凹槽内,且将导光板延伸到了凹槽,将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正对,增大了光源的发光面与可视区的光的行程距离,从而增大了混光距离,提高了混光效果,降低了出现萤火虫现象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其更加清楚。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侧入式背光模组20包括背板21、导光板22、反射片23、光源24、电路板25和导热胶26。其中,反射片23设置在背板21和导光板22之间,光源24设置在电路板25上。
背板21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处形成一容纳光源24和电路板25的凹槽210。背板21的侧板构成凹槽210的一个外侧壁。
导光板22和反射片23延伸至凹槽210上方,导光板22具有一入光面221和一出光面223,导光板22的入光面221与光源24正对,导光板22的远离反射片23的一侧表面为出光面223。导光板22的出光面223在导光板22的远离反射片23的一侧。
反射片23设置背板21和导光板22之间,以便将光源24发出的光线反射进入导光板22中。
光源24为LED灯,光源24安装在电路板25上,以提供光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4采用侧发光LED灯。
电路板25设置在凹槽210的底面211,因光源24设置在电路板25上,使得光源24正对着导光板22侧面的入光面221。
导热胶26设置在电路板25与凹槽210的底面211之间,用于将电路板25上的光源24产生的热量传导到背板21,然后散发到外部。
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光源24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22的入光面221,而部分光线通过反射片23反射后进入导光板22,然后经导光板22的出光面223射出。
图2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与图1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相比,因省掉了在导光板22同一高度上,电路板25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将导光板22延伸到凹槽210上方,增大了光源24的发光面到可视区边界27的光的行程距离,增大了混光距离,使得光源24的混光距离在可视区外完成,避免了Hotspot(萤火虫)现象的发生。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该侧入式背光模组30包括背板31、导光板32、反射片33、光源34、电路板35、导热胶36和发射材37。其中:反射片33设置在背板31与导光板32之间,光源34设置在电路板35上。背板31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处形成一容纳光源34和电路板35的凹槽310。背板31的侧板构成凹槽310的一个外侧壁。
导光板32和反射片33在凹槽310处弯折伸入凹槽310中,导光板32具有一入光面321和出光面323,导光板32的入光面321与光源34正对,导光板32的出光面323设在导光板32的远离反射片33的一侧。
反射片33设置背板31和导光板32之间,以便将光源34发出的光线反射进入导光板32中。
光源34为LED灯,光源34安装在电路板35上,以提供光线。光源34采用侧发光LED灯。
电路板35设置在凹槽310的内侧壁311上,因光源34设置在电路板35上,使得光源34正对着导光板32弯折的入光面321。其中,背板31的内侧壁311与背板31的侧板形成凹槽310,背板31的内侧壁311即为凹槽310的内侧壁311。
导热胶36设置在电路板35与凹槽310的内侧壁311之间。
在导光板32的靠近光源34的一端的出光面323上设有一层反射材37,反射材37将光源34发出的光反射至导光板32中均匀地传输。
因导光板32为弯折结构,反射材37为与导光板32形状相适配,也为弯折结构,方便将光源34发出的光反射到导光板32中。本实施例中,导光板32的弯折结构的角度为钝角,则反射材37的弯折结构的角度也为钝角。
图3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与图1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相比,电路板35设置在凹槽310的内侧壁311上,将导光板32延伸到凹槽310上方并弯折伸入到凹槽310内,增大了光源34的发光面到可视区边界38的光的行程距离,即行程距离A3为A31与A32的和,A31为光源34到弯折点的距离,A32为弯折点到可视区边界38的距离,增大了混光距离,使得光源34的混光距离在可视区外完成,避免了Hotspot现象的发生。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该侧入式背光模组40包括背板41、导光板42、反射片43、光源44、电路板45、导热胶46和发射材47。其中:反射片43设置在背板41与导光板42之间,光源44设置在电路板45上。背板41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处形成一容纳光源44和电路板45的凹槽410。背板41的侧板构成凹槽410的一个外侧壁。
导光板42和反射片43在凹槽410处弯折伸入凹槽410中,导光板42具有一入光面421和出光面423,导光板42的入光面421与光源44正对,导光板42的出光面423设在导光板42的远离反射片33的一侧。
反射片43设置背板41和导光板42之间,以便将光源44发出的光线反射进入导光板42中。
光源44为LED灯,光源44安装在电路板45上,以提供光线。光源44采用顶发光LED灯。
电路板45设置在凹槽410的底面411上,因光源44设置在电路板45上,使得光源44正对着导光板42弯折的入光面421。
导热胶46设置在电路板45与凹槽410的底面411之间。
在导光板42的靠近光源44的一端的出光面423上设有一层反射材47,反射材47将光源44发出的光反射至导光板42中均匀地传输。
因导光板42为弯折结构,反射材47为与导光板42形状相适配,也为弯折结构,方便将光源44发出的光反射到导光板42中。本实施例中,导光板42的弯折结构的角度为直角,则反射材37的弯折结构的角度也为直角。
图4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与图1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相比,电路板45设置在凹槽410的底面411上,将导光板42延伸到凹槽410上方并弯折伸入到凹槽410内,增大了光源44的发光面到可视区边界48的光的行程距离,即行程距离A4为A41与A42的和,A41为光源44到弯折处中点的距离,A42为弯折处中点到可视区边界48的距离,增大了混光距离,使得光源44的混光距离在可视区外完成,避免了Hotspot现象的发生。
此外,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采用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如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采用在背板上设容纳光源和电路板的凹槽,将电路板设置在凹槽内,且将导光板延伸到了凹槽,将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正对,增大了光源的发光面与可视区的光的行程距离,增大了混光距离,提高了混光效果,降低了出现萤火虫现象的几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导光板、反射片、光源和电路板,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处形成一容纳所述光源和所述电路板的凹槽,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延伸至所述凹槽处,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光源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与所述侧板相对的内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延伸至所述凹槽处并弯折伸入所述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在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在所述导光板的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的出光面上设有一层反射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材为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与所述导光板的弯折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胶,所述导热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胶,所述导热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在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 201220268514 2012-06-07 2012-06-07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7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68514 CN202647428U (zh) 2012-06-07 2012-06-07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68514 CN202647428U (zh) 2012-06-07 2012-06-07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47428U true CN202647428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16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6851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7428U (zh) 2012-06-07 2012-06-07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47428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6965A (zh) * 2013-03-28 2014-10-01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8181681A (zh) * 2018-01-03 2018-06-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95906A (zh) * 2019-05-31 2019-08-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74723A (zh) * 2019-04-29 2019-08-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501848A (zh) * 2018-05-18 2019-11-26 胜利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1190249A (zh) * 2020-02-26 2020-05-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CN114397780A (zh) * 2021-12-20 2022-04-26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6965A (zh) * 2013-03-28 2014-10-01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8181681A (zh) * 2018-01-03 2018-06-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501848A (zh) * 2018-05-18 2019-11-26 胜利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174723A (zh) * 2019-04-29 2019-08-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174723B (zh) * 2019-04-29 2020-05-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095906A (zh) * 2019-05-31 2019-08-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095906B (zh) * 2019-05-31 2021-10-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190249A (zh) * 2020-02-26 2020-05-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CN114397780A (zh) * 2021-12-20 2022-04-26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47428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298010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1555153U (zh) 均匀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
CN202598316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CN205317976U (zh) 一种导光板
CN203784831U (zh) 一种新型反射式透镜
CN102620188B (zh) 背光模组
CN202253055U (zh) 光源模块
CN102767768A (zh) 侧光式的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
CN102644890A (zh) 窄边框背光模组
CN202813036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1439904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源
CN104748015A (zh) 曲面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扩散板以及曲面显示装置
CN20446259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2506361A (zh) Led背光源模组
CN207096639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02110309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US9405149B2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US885805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corresponding backlight module
US8814378B2 (en) LCD device and LED package structure thereof
CN10431540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656812U (zh) 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源反射膜
US20140104882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2901055A (zh) 导光板及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202382108U (zh) 背光模组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