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3007U - 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3007U
CN202543007U CN2012201808924U CN201220180892U CN202543007U CN 202543007 U CN202543007 U CN 202543007U CN 2012201808924 U CN2012201808924 U CN 2012201808924U CN 201220180892 U CN201220180892 U CN 201220180892U CN 202543007 U CN202543007 U CN 202543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pond
process system
disinf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808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燕
张强
刘彬
查晓松
刘翔
代瑞华
张云
蔡璇
魏源源
陆灏文
吴瑾
严杨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201808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43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3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30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它属于饮用水处理领域。利用生物预处理、预臭氧、主臭氧、活性碳滤池与常规混凝-沉淀-砂滤-消毒水处理工艺相结合生产饮用水,是一种针对微污染原水而开发的一种控制净水过程中消毒副产物和病原类微生物健康风险的给水处理工艺***。微污染原水依次进入生物预处理池、预臭氧接触池、折板絮凝池、斜管沉淀池、砂滤池、主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和消毒池,最后流入清水池。生物预处理、两级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工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浊度、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病毒微生物和细菌微生物等的去除效果,水质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大量工业废水、农业灌溉、化肥农药和生活污水排入天然水体环境中,使得城市饮用水水源受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成为微污染水源。尤其是水源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病毒和细菌类微生物的存在导致饮用水中可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危害的风险显著增大。而目前大多城市水厂依旧采用传统的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工艺,此工艺主要适用于水源满足地表水三类标准的饮用水处理,处理主要去除对象是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但是随着微污染水源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的成分愈加复杂、浓度水平逐渐升高,除常规的细菌类微生物外,病毒类微生物污染的加剧,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已显力不从心,一方面是不能有效去除其中的有机物特别是溶解性有机物,导致消毒过程中大量有毒有害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出水的化学健康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是对较原生动物和细菌类微生物体积更小的病毒类微生物去除效果的不理想,使出水的微生物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同时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也在逐渐提高,为了适应现有的微污染水源水质和水质标准,针对同时控制微污染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开发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控制***。该工艺***将生物预处理、预臭氧、主臭氧、活性碳滤池与传统净水工艺相结合,构成一种复合的深度饮用水处理工艺***。
本实用新型中原水为受到化学和微生物双重污染的微污染饮用水水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由贮水池1、生物预处理池2、预臭氧接触池3、混合搅拌池4、折板絮凝池5、斜管沉淀池6、砂滤池7、主臭氧接触池8、活性碳滤池9、氯化消毒池10和清水池11依次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组成,其中:贮水池1和生物预处理池2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恒流泵13,生物预处理池2内充满生物滤料14,生物预处理池2底部连接空气泵27,对生物预处理池2进行曝气;预臭氧接触池3和主臭氧接触池8分别连接自氧发生器24,预臭氧接触池3顶部设有排气口15;混合搅拌池4内设有搅拌器16,混合搅拌池4与折板絮凝池5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提升泵17;斜管沉淀池6底部设有排泥口19;砂滤池7内充满石英砂滤料20,其顶部设有溢流口28;活性炭滤池9内自上而下分布有上层活性炭22和下层石英砂23,消毒池10内设有搅拌器12;生物预处理池2、砂滤池7和活性炭滤池9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反冲泵2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斜管沉淀池6上部的斜管为蜂窝六角形斜管18。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轻质生物滤料14采用进口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经高温两次泡制而成的白色沫状球形颗粒滤料,粒径为5-7 mm,堆密度为0.08-0.1 g/mL,孔隙率50%,发泡程度为原材料40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滤料石英砂20的粒径为1-2 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层活性炭22采用煤质柱状活性炭,规格(粒径×长度)1.5×5.0 mm,碘值≥1050 mg/g,四氯化碳≥70%,亚甲蓝值≥150 mg/g,填装密度≤0.4~0.5 g/mL。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微污染原水经恒流泵从贮水池进入生物预处理池,在有曝气***供氧的情况下与生物预处理池内的轻质生物滤料充分接触,对水中污染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和氨氮进行有效降解;
(2)步骤(1)的出水进入预臭氧接触池,在池内投加臭氧进行预氧化,对水体中无机化合物、色度、浊度等进行去除,部分氧化水体中有机物,以强化后续混凝工艺,并同时部分灭活病原微生物;
(3)步骤(2)的出水进入折板絮凝池前投加混凝剂聚硫氯化铝,充分快速混匀后进行混凝反应和沉淀,去除水体中的浊度物质及大分子有机物等;
(4)步骤(3)的出水进入砂滤池,进一步去除浊度物质和病原微生物;
(5)步骤(4)的出水进入主臭氧接触池,在池内投加臭氧进行氧化和消毒,强效氧化各种消毒副产物前体物,以强化后续活性炭滤池对其的吸附性能,同时有效灭活病原微生物;
(6)步骤(5)的出水进入活性炭滤池,主要依靠活性炭的物理吸附性能吸附上一步骤中产生的臭氧氧化产物,去除水体中各类消毒产物前体物;
(7)步骤(6)的出水进入消毒池,杀灭水体中仍然存在的微生物以及维持管网余氯;
(8)步骤(7)的出水流入清水池,由水泵供给用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两级臭氧和氯联用消毒,确保了对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效果,较传统净水工艺而言更能保障饮用水的卫生学安全性能。同时既可克服单一臭氧消毒不具有持续杀毒性的缺点,又可克服单一氯化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消毒副产物的缺点。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预臭氧与混凝沉淀工艺串联、主臭氧与活性炭滤池工艺串联,显著提高了后接的混凝沉淀工艺和活性炭滤池对水体中有机物等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性能。
(3)本实用新型工艺***中生物预处理采用了轻质生物颗粒滤料,在鼓风曝气过程中可呈流化状态,增大了其表面生物膜与水体的接触,显著提高了生物预处理工艺对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的降解性能。
(4)本实用新型工艺***中混凝反应采用的混凝剂聚硫氯化铝具有很高的聚合度,属于分子量较大、电荷较高的无机物高分子混凝剂,与传统的无机净水剂相比,其具有絮凝效果好、作用快、用量少、无毒性、成本低廉等优点。
(6)本实用新型以空气为气源现场生产臭氧用于预臭氧和主臭氧工艺,产生的臭氧浓度完全可达到工艺要求,运行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布置图。
图中标号:1为贮水池,2为生物预处理池,3为预臭氧接触池,4为混合搅拌池,5为折板絮凝池,6为斜管沉淀池,7为砂滤池,8为主臭氧接触池,9为活性碳滤池,10为氯化消毒池,11为清水池,12为搅拌器,13为恒流泵,14为生物滤料,15为排气口,16为搅拌器,17为提升泵,18为蜂窝六角形斜管,19为排泥口,20为石英砂滤料,21为排气口,22为上层活性炭,23为下层石英砂,24为臭氧发生器,25为溢流口,26为反冲泵,27为空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主要包括贮水池1、生物预处理池2、预臭氧接触池3、混合搅拌池4、折板絮凝池5、斜管沉淀池6、砂滤池7、主臭氧接触池8、活性碳滤池9、氯化消毒池10和清水池11。
生物预处理池2内径为100 mm,柱高1200 mm,有效水深1000 mm,空床接触时间56 min,填充轻质生物滤料,填充体积50%,滤料呈白色沫状球形颗粒,由进口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经高温两次泡制而成,粒径5-7 mm,堆密度0.08-0.1 g/mL,孔隙率50%,发泡程度为原材料40倍以上。池体采用空气泵进行曝气,气水比设定为1:1,达到生物填料流态化和补充溶解氧的双重作用。
预臭氧接触池3和主臭氧接触池8均采用臭氧发生器现场生产臭氧,臭氧发生器以空气为气源,空气干燥后进入发生器,通过调节电流强度控制臭氧发生浓度。预臭氧接触池内径60 mm,柱高800 mm,有效水深500 mm,按进水流量计算,预臭氧投加0.5~1.5 mg/L,氧化时间10 min;主臭氧接触池内径60 mm,柱高1500 mm,按进水流量计算,主臭氧投加1.0~3.0 mg/L,氧化时间20 min。
投加的聚硫氯化铝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具有很高的聚合度,属于分子量较大、电荷较高的无机物高分子混凝剂,按进水流量计算,投加量为5~15 mg/L(以Al2O3计)。折板絮凝池有效絮凝时间15 min。斜管沉淀池6分三段,斜管区垂直高度900 mm,底部设有锥形泥斗和排泥口,水力停留时间106 min。
砂滤池7内径100 mm,柱高2000 mm,填充均质石英砂,粒径1-2 mm,填充厚度1200 mm。
活性炭滤池9内径50 mm,柱高1200 mm,上层填充柱状活性炭,规格(粒径×长度)1.5×5.0 mm,厚度700 mm,下层填充均质石英砂,粒径2 mm,厚度300 mm。活性炭为煤质柱状活性炭,碘值≥1050 mg/g,四氯化碳值≥70%,亚甲蓝值≥150 mg/g,堆密度≤0.4~0.5 g/mL。
氯化消毒池10内径200 mm,柱高700 mm,有效水深550 mm,投加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氯投加量按照水厂出水余氯量为1.5~2.5 mg/L进行投加。
微污染原水经恒流泵13从贮水池1进入生物预处理池2,池体与空气泵27相连接进行曝气,气水比设定为1:1,使轻质生物滤料14流态化,增大其表面生物膜与水体的接触,同时补充水体中溶解氧,显著提高滤料表面生物膜中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的降解性能。池体底部与反冲泵26连接进行反冲洗,反冲出水经溢流口25流出。
预臭氧接触池3与臭氧发生器24连接,以空气为气源生产臭氧,对水体进行预氧化,对水体中无机化合物、色度、浊度、悬浮颗粒物、嗅和味等进行有效去除,同时部分氧化水中有机物,以强化后续混凝工艺,并部分杀灭水体中病原微生物。以进水流量计算,臭氧投加量为0.5~1.5 mg/L,接触时间10 min,反应剩余臭氧经排气口15连接尾气吸收装置。
混凝反应通过在混合搅拌池4中加入混凝剂聚硫氯化铝进行,以进水流量计算,投加量为5~15 mg/L(以Al2O3计),经搅拌器16充分快速混匀后,由提升泵17进入折板絮凝池5,絮凝反应15 min后进入斜管沉淀池6,有效沉淀时间106 min,以去除水体中的浊度物质及大分子有机物等,沉积的絮体经排泥口19排出。出水进入砂滤池7,通过均质石英砂滤料20过滤进一步去除浊度物质和微生物,池体与反冲泵26连接进行反冲,反冲出水经溢流口28流出。
主臭氧接触池8与臭氧发生器24连接,在池内投加臭氧进行氧化和消毒,高效氧化水体中仍然存在的消毒副产物前体物,以强化后续活性炭滤池对其的吸附性能,同时有效灭活病原微生物。以进水流量计算,臭氧投加量为1.0~3.0 mg/L,接触时间20 min,反应剩余臭氧经排气口21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出水进入活性炭滤池9,经上层活性炭22的吸附和下层石英砂23的过滤对臭氧氧化产物进行吸附去除,有效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池体与反冲泵26连接进行反冲,反冲出水经溢流口29流出。
消毒池10内投加次氯酸钠,搅拌器12快速搅拌混匀,用以杀灭水体中仍然存在的微生物以及维持管网余氯,氯投加量按照水厂出水余氯量为1.5~2.5 mg/L进行投加。清水池11汇集处理原水由水泵供给用户。
由于较常规混凝沉淀工艺而言增加了生物预处理、预臭氧、主臭氧和活性碳滤池工艺,对浊度、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病毒微生物、细菌微生物等的去除效果有较大幅度提高,消毒副产物生成势显著降低,病原微生物可被完全灭活及去除,水质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所述装置进行试验研究,微污染原水经恒流泵13由贮水池1进入生物预处理池2,水流量恒定为0.4 m3/d,采用空气泵27进行曝气,气水比1:1;出水进入预臭氧接触池2,按照水流量计算,臭氧投加量为0.5 mg/L,接触时间10 min;然后进入混合搅拌池4,投加聚硫氯化铝,按照水流量计算,投加量为8.9 mg/L(以Al2O3计),由搅拌器16快速搅拌混匀,经提升泵17进入折板絮凝池5,有效絮凝15 min后出水进入斜管沉淀池6,有效沉淀时间106 min;出水进入砂滤池7过滤后进入主臭氧接触池8,按照水流量计算,臭氧投加量为2.5 mg/L,氧化时间20 min;然后经活性炭滤池9过滤后进入消毒池10,氯投加量按照水厂出水余氯量为1.5~2.5 mg/L进行投加,由搅拌器12快速搅拌混匀,接触反应时间120 min;出水进入清水池11。试验中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2中进出水水质情况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
浊度 (NTU) 34.3 0.830 97.58
COD (mg/L) 8.47 2.17 74.38
UV254 (cm-1) 0.142 0.040 71.83
三卤甲烷生成势 (μg/L) 155.22 70.14 54.81
卤乙酸生成势 (μg/L) 129.94 36.65 71.79
MS2噬菌体 (FPU/100L) 8710 0 100.00
ΦΧ174噬菌体 (FPU/100L) 59500 0 100.00
细菌总数 (cfu/mL) 5400 0 100.00
总大肠菌群(cfu/100mL) >2419.6 0 100.00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所述装置进行试验研究,微污染原水经恒流泵13由贮水池1进入生物预处理池2,水流量恒定为0.6 m3/d,采用空气泵27进行曝气,气水比1:1;出水进入预臭氧接触池2,按照水流量计算,臭氧投加量为0.5 mg/L,接触时间10 min;然后进入混合搅拌池4,投加聚硫氯化铝,按照水流量计算,投加量为8.9 mg/L(以Al2O3计),由搅拌器16快速搅拌混匀,经提升泵17进入折板絮凝池5,有效絮凝15 min后出水进入斜管沉淀池6,有效沉淀时间106 min;出水进入砂滤池7过滤后进入主臭氧接触池8,按照水流量计算,臭氧投加量为2.5 mg/L,氧化时间20 min;然后经活性炭滤池9过滤后进入消毒池10,氯投加量按照水厂出水余氯量为1.5~2.5 mg/L进行投加,由搅拌器12快速搅拌混匀,接触反应时间120 min;出水进入清水池11。试验中进出水水质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3中进出水水质情况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
浊度 (NTU) 32.0 0.901 97.18
COD (mg/L) 7.92 2.25 71.59
UV254 (cm-1) 0.150 0.044 70.67
三卤甲烷生成势 (μg/L) 151.04 69.05 54.28
卤乙酸生成势 (μg/L) 122.85 38.61 68.57
MS2噬菌体 (FPU/100L) 7650 0 100.00
ΦΧ174噬菌体 (FPU/100L) 42000 0 100.00
细菌总数 (cfu/mL) 4800 0 100.00
总大肠菌群(cfu/100mL) >2419.6 0 100.00
实施例4:
对本实用新型的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微污染原水经恒流泵13由贮水池1进入生物预处理池2,水流量恒定为0.8 m3/d,采用空气泵27进行曝气,气水比1:1;出水进入预臭氧接触池2,按照水流量计算,臭氧投加量为0.5 mg/L,接触时间10 min;然后进入混合搅拌池4,投加聚硫氯化铝,按照水流量计算,投加量为8.9 mg/L(以Al2O3计),由搅拌器16快速搅拌混匀,经提升泵17进入折板絮凝池5,有效絮凝15 min后出水进入斜管沉淀池6,有效沉淀时间106 min;出水进入砂滤池7过滤后进入主臭氧接触池8,按照水流量计算,臭氧投加量为2.5 mg/L,氧化时间20 min;然后经活性炭滤池9过滤后进入消毒池10,氯投加量按照水厂出水余氯量为1.5~2.5 mg/L进行投加,由搅拌器12快速搅拌混匀,接触反应时间120 min;出水进入清水池11。试验中进出水水质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4中进出水水质情况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
浊度 (NTU) 30.9 0.850 97.25
COD (mg/L) 8.72 2.32 73.40
UV254 (cm-1) 0.153 0.046 70.39
三卤甲烷生成势 (μg/L) 140.11 65.51 53.24
卤乙酸生成势 (μg/L) 121.69 37.71 69.01
MS2噬菌体 (FPU/100L) 6330 0 100.00
ΦΧ174噬菌体 (FPU/100L) 48000 0 100.00
细菌总数 (cfu/mL) 5000 0 100.00
总大肠菌群(cfu/100mL) >2419.6 0 100.00
根据上述数据可知,试验中采用的原水受到内河河运运输、企业排污、农业灌溉、农药化肥、居民生活污水以及畜牧废水排放的影响,在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方法处理后,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生成势显著降低,同时两类作为病毒指示生物的MS2和ΦΧ174噬菌体、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均被100%完全灭活及去除,最终出水水质达到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Claims (5)

1.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由贮水池(1)、生物预处理池(2)、预臭氧接触池(3)、混合搅拌池(4)、折板絮凝池(5)、斜管沉淀池(6)、砂滤池(7)、主臭氧接触池(8)、活性碳滤池(9)、氯化消毒池(10)和清水池(11)依次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组成,其中:贮水池(1)和生物预处理池(2)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恒流泵(13),生物预处理池(2)内充满生物滤料(14),生物预处理池(2)底部连接空气泵(27),对生物预处理池(2)进行曝气;预臭氧接触池(3)和主臭氧接触池(8)分别连接自氧发生器(24),预臭氧接触池(3)顶部设有排气口(15);混合搅拌池(4)内设有搅拌器(16),混合搅拌池(4)与折板絮凝池(5)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提升泵(17);斜管沉淀池(6)底部设有排泥口(19);砂滤池(7)内充满石英砂滤料(20),其顶部设有溢流口(28);活性炭滤池(9)内自上而下分布有上层活性炭(22)和下层石英砂(23),消毒池(10)内设有搅拌器(12);生物预处理池(2)、砂滤池(7)和活性炭滤池(9)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反冲泵(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6)上部的斜管为蜂窝六角形斜管(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料(14)的粒径为5-7 mm,堆密度为0.08-0.1 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石英砂(20)的粒径为1-2 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活性炭(22)采用煤质柱状活性炭。
CN2012201808924U 2012-04-26 2012-04-26 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3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808924U CN202543007U (zh) 2012-04-26 2012-04-26 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808924U CN202543007U (zh) 2012-04-26 2012-04-26 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3007U true CN202543007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63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8089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43007U (zh) 2012-04-26 2012-04-26 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43007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5179A (zh) * 2013-08-13 2013-12-11 柳州博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处理***
CN103553237A (zh) * 2013-11-06 2014-02-0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地表水氨氮高效去除工艺***
CN105293844A (zh) * 2015-12-14 2016-02-03 连云港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不间断获取直饮水反应器及获取直饮水方法
CN111056667A (zh) * 2019-11-28 2020-04-24 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 水消毒处理***
CN112110574A (zh) * 2020-09-24 2020-12-22 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2573764A (zh) * 2020-11-25 2021-03-3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多级屏障模块化的饮用水分级处理***
CN113429018A (zh) * 2021-06-23 2021-09-24 福州水质监测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处理过程中降低消毒副产物浓度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5179A (zh) * 2013-08-13 2013-12-11 柳州博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处理***
CN103553237A (zh) * 2013-11-06 2014-02-0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地表水氨氮高效去除工艺***
CN103553237B (zh) * 2013-11-06 2015-04-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地表水氨氮高效去除工艺***
CN105293844A (zh) * 2015-12-14 2016-02-03 连云港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不间断获取直饮水反应器及获取直饮水方法
CN111056667A (zh) * 2019-11-28 2020-04-24 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 水消毒处理***
CN112110574A (zh) * 2020-09-24 2020-12-22 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2573764A (zh) * 2020-11-25 2021-03-3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多级屏障模块化的饮用水分级处理***
CN113429018A (zh) * 2021-06-23 2021-09-24 福州水质监测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处理过程中降低消毒副产物浓度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3409A (zh) 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方法
Pei et al. State of the art of tertiary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controll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CN202543007U (zh) 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
CN101704609B (zh) 预臭氧与曝气生物活性炭给水处理方法
CN105236694B (zh) 一种化工废水生化尾水深度处理的***及方法
CN101219846B (zh) 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水深度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US20090166280A1 (en) Wastewater purifying system in hospitals
CN102303939A (zh) 前、中、后臭氧与中置曝气生物活性炭给水处理方法
Gedda et al. Introduction to convention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limitations and recent advances
CN102351380A (zh) 一种含己内酰胺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CN101219847A (zh) 一体化超滤膜混凝/生物反应器水净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4261596A (zh) 一种树脂脱污水厂出水硝酸盐氮及树脂再生液处理的方法
CN106477829A (zh) 动物尸体无害化废水处理***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06219904A (zh) 一种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脱氮除磷***
CN103011517B (zh)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安全保障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6188442U (zh) 基于纳米光电催化技术的循环海水养殖水处理***
Huang et al. Removal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during livestock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Review and prospects
CN1433976A (zh) 炼化污水再生处理工艺
CN201785288U (zh) 将劣ⅴ类地表水处理为生活饮用水的处理***
CN101891337B (zh) 将劣v类地表水处理为生活饮用水的处理***及方法
CN205953659U (zh) 一种地埋式除臭净化冲厕污水处理槽
CN210340630U (zh) 一种用于抗生素制药废水深度处理的装置
CN104556509B (zh) 一种基于膜技术的自来水除菌***
CN106673303A (zh) 一种多效节能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CN101817616B (zh) 提高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生物单元组合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