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35602U - 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35602U
CN202535602U CN2012201594944U CN201220159494U CN202535602U CN 202535602 U CN202535602 U CN 202535602U CN 2012201594944 U CN2012201594944 U CN 2012201594944U CN 201220159494 U CN201220159494 U CN 201220159494U CN 202535602 U CN202535602 U CN 202535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s
triode
resistance
circui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594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扬
刘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Io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Io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Io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Jiangsu Io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2201594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35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35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356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其包括用于检测人体信号的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所述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容充电电路相连,并通过反向电路与逻辑门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充电电路与PWM生成电路的一输入端相连,PWM生成电路的另一输入端与三角波发生电路相连,PWM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逻辑门电路的另一输入端相连,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与用于驱动电阻性照明灯的功率驱动电路相连。本实用新型感应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探测距离远,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控制器,尤其是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属于照明控制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室内人体感应照明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人体感应照明可以有效节约能源。但是,目前的人体感应照明电路中对照明灯开关的控制通常都是采用继电器,在频繁开关的时候严重影响照明灯的寿命;而且,目前的感应前端多数是采用声音传感器或者红外人体感应。采用声音传感器对声音有一定要求,采集的声音达不到一定分贝就无法感应,因此有时常常要人为的弄出声响,不利于安静环境中使用。采用红外人体感应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而且感应距离较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其感应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探测距离远,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包括用于检测人体信号的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所述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容充电电路相连,并通过反向电路与逻辑门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充电电路与PWM生成电路的一输入端相连,PWM生成电路的另一输入端与三角波发生电路相连,PWM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逻辑门电路的另一输入端相连,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与用于驱动电阻性照明灯的功率驱动电路相连;通过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检测到人体信号后,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通过反向电路向逻辑门电路内输入调节信号;同时,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通过电容充电电路对充电电容进行充电,三角波发生电路向PWM生成电路内输入三角波信号,PWM生成电路将所述三角波信号及充电电容的电压比较后向逻辑门电路内输入PWM信号,所述逻辑门电路根据PWM信号及调节信号向功率驱动电路内输入PWM驱动信号,并通过功率驱动电路驱动电阻性照明灯照明工作。
所述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包括微波集成传感器及与所述微波集成传感器对应连接的外接天线;所述微波集成传感器的电源端与+12V电源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容充电电路相连,并通过第三电阻与+5V电源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的第一W端与第二W端通过第二电位器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的R端通过第一电位器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光敏电阻接地,且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的GND端接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与反向电路相连。
所述反向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四电阻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对应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相连;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六电阻与+5V电源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端均接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端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对应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相连,以使得通过第二电容将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第二电容对应与第六电阻相连的端部与逻辑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电容充电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及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十六电阻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第十五电阻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端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相连,并通过第十七电阻与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后接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相连,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五电阻及第十六电阻对应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相连,以使得通过第四电容将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第十电阻与充电电容的一端相连,充电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及第十电阻对应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通过第五电容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端相连后接地,以使得通过第五电容将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充电电容对应与第十电阻相连的一端通过第七电阻与PWM生成电路相连。
所述PWM生成电路包括集成运算放大器,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通过第七电阻对应于与充电电容及第十电阻相连的另一端相连;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通过第六电阻与波形生成芯片相连的波形输出端相连;波形生成芯片的波形输出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波形生成芯片的RT端通过第十八电阻接地,波形生成芯片的DT端、OC端、E1端、+IN2端、GND端及E2端相互连接后均接地;波形生成芯片的电源端与-IN2端均与+15V电源相连;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与+5V电源相连,且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逻辑门电路相连。
所述逻辑门电路为74LS08与门。
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阻性照明灯相连,所述电阻性照明灯的电源端与整流电路相连,所述整流电路将220V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后与电阻性照明灯的电源端相连。
所述功率驱动电路包括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端通过第十一电阻与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十二电阻与+10V电源相连,且通过第十五电阻与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基极端及第二功率三极管的基极端相连;第十二电阻及第十五电阻对应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通过第六电容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后接地,以使得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端通过第六电容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端相互连接;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端与第二功率三极管的集电极端相互连接后通过第十三电阻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门极端相连,第二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端接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十四电阻与+10V电源相连;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端接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端与电阻性照明灯相连。
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端与输出负极端间通过稳压电容相连,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端与稳压电容相连后接地,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端与稳压电容相连后与电阻性照明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感应人体信号,感应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大;通过光敏电阻检测外部光线,提高整个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使得电阻性照明灯能够可靠有效地工作;探测距离远,不受温、湿度影响;控制***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易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与反向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波形生成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电阻性照明灯时的功率驱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了能够实现对电阻性照明灯进行有效控制,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检测人体信号的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所述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容充电电路相连,并通过反向电路与逻辑门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充电电路与PWM生成电路的一输入端相连,PWM生成电路的另一输入端与三角波发生电路相连,PWM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逻辑门电路的另一输入端相连,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与用于驱动电阻性照明灯的功率驱动电路相连;通过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检测到人体信号后,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通过反向电路向逻辑门电路内输入调节信号;同时,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通过电容充电电路对充电电容E2进行充电,三角波发生电路向PWM生成电路内输入三角波信号,PWM生成电路将所述三角波信号及充电电容E2的电压比较后向逻辑门电路内输入PWM信号,所述逻辑门电路根据PWM信号及调节信号向功率驱动电路内输入PWM驱动信号,并通过功率驱动电路驱动电阻性照明灯照明工作。一般地,电阻性照明灯工作时还需要与外部电源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整流电路与外部交流电源相连,整流电路将外部交流电源整流成直流电,当功率驱动电路驱动使得电阻性照明灯与整流电路构成回路时,电阻性照明灯能够发光工作。
如图2所示:所述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包括微波集成传感器,所述微波集成传感器采用型号为TWH9250的微波传感器;所述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上设置外接天线;所述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电源端VCC与+12V电源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输出端与电容充电电路相连,并通过第三电阻R3与+5V电源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第一W端与第二W端通过第二电位器W2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R端通过第一电位器W1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光敏电阻R1接地,且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端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GND端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端与反向电路相连。
当入射光照强度大时,光敏电阻R1的阻值很小,近似短路,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不工作。当入射强度小时,光敏电阻R1阻值很大,近似开路,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正常工作,从而当通过外接天线检测人体信号后,还能够根据外部光照强度来调节整个控制器的工作状态,提高电阻性照明灯工作的稳定及可靠性。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采用集电极开路输出。
所述反向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对应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六电阻R6与+5V电源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端均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R6对应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相连,以使得通过第二电容C2将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第二电容C2对应与第六电阻R6相连的端部与逻辑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端输出调节信号S1。
光敏电阻R1随光照强度降低而阻值增大,调节第一电位器W1可以调节驱动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导通压降的大小,也即调节信号S1在光敏电阻R1取值在大于1kΩ时输出高电平,从而可以实现光照强度较低时控制信号S1输出高电平。第一二极管D1提高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端与发射极端的导通压降。
如图3所示:所述电容充电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Q3及第四三极管Q4,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端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相连,并通过第十七电阻R17与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后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及第十六电阻R16对应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相连,以使得通过第四电容C4将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R9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第十电阻R10与充电电容E2的一端相连,充电电容E2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及第十电阻R10对应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通过第五电容C5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端相连后接地,以使得通过第五电容C5将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端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充电电容E2对应与第十电阻R10相连的一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PWM生成电路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Q3及第四三极管Q4也构成两级反向电路,当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输出端向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端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端C点也为低电平;当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输出端向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端C点也为高电平。当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端C点为高电平时,+5V电源通过第九电阻R9及第十电阻R10向充电电容E2进行充电,与充电电容E2相连的B点电压逐渐升高,并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集成运算放大器LM339-1的同相输入端。
所述PWM生成电路包括集成运算放大器LM339-1,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LM339-1的同相端通过第七电阻R7对应于与充电电容E2及第十电阻R10相连的另一端相连;集成运算放大器LM339-1的反相端通过第六电阻R6与波形生成芯片的波形输出端相连;,波形生成芯片采用TL494波形生成电路;波形生成芯片TL494的波形输出端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波形生成芯片TL494的RT端通过第十八电阻R18接地,波形生成芯片TL494的DT端、OC端、E1端、+IN2端、GND端及E2端相互连接后均接地;波形生成芯片TL494的电源端VCC与-IN2端均与+15V电源相连;集成运算放大器LM339-1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R8与+5V电源相连,且集成运算放大器LM339-1的输出端与逻辑门电路相连。所述逻辑门电路为与门74LS08。由于逻辑门电路为与门74LS08,因此,当光敏电阻R1的阻值大于1KΩ时,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端输出调节信号S1为低电平,逻辑门电路不会输出PWM驱动信号S2;当光敏电阻R1的阻值小于1KΩ时,调节信号S1为高电平,则当PWM生成电路输出PWM信号后,逻辑门电路能输出PWM驱动信号S2。
如图4所示:所述功率驱动电路包括第五三极管Q5,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10V电源相连,且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第一功率三极管T1的基极端及第二功率三极管T2的基极端相连;第十二电阻R12及第十五电阻R15对应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通过第六电容C6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后接地,以使得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端通过第六电容C6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端相互连接;第一功率三极管T1的发射极端与第二功率三极管T2的集电极端相互连接后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门极端相连,第二功率三极管T2的发射极端接地;第一功率三极管T1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14与+10V电源相连;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发射极端接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集电极端与电阻性照明灯相连。
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端与输出负极端间通过稳压电容E4相连,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端与稳压电容E4相连后接地,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端与稳压电容E4相连后与电阻性照明灯相连。所述整流电路可以为半波整流电路或全波整流电路,或是其他整流芯片。
如图1~图4所示:使用时,电阻性照明灯的电源端与整流电路相连,电阻性照明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照明控制器对应连接后形成一个控制回路。工作时,通过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检测人体信号,同时光敏电阻R1能够检测当前外界光线强度的变化,避免在不必要的光线条件下使得电阻性照明灯照明工作。一般地,当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检测到人体信号后,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通过反向电路向逻辑门电路内输入调节信号;同时,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通过电容充电电路对充电电容E2进行充电,三角波发生电路向PWM生成电路内输入三角波信号,PWM生成电路将所述三角波信号及充电电容E2的电压比较后向逻辑门电路内输入PWM信号,所述逻辑门电路根据PWM信号及调节信号向功率驱动电路内输入PWM驱动信号,并通过功率驱动电路驱动电阻性照明灯照明工作,当功率驱动电路在PWM强度信号作用下使得功率驱动电路内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导通,当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导通后,电阻性照明灯与整流电路构成回路,电阻性照明灯能够照明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感应人体信号,感应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大;通过光敏电阻R1检测外部光线,提高整个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使得电阻性照明灯能够可靠有效地工作;探测距离远,不受温、湿度影响;控制***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易实施。

Claims (9)

1.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检测人体信号的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所述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容充电电路相连,并通过反向电路与逻辑门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充电电路与PWM生成电路的一输入端相连,PWM生成电路的另一输入端与三角波发生电路相连,PWM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逻辑门电路的另一输入端相连,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与用于驱动电阻性照明灯的功率驱动电路相连;通过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检测到人体信号后,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通过反向电路向逻辑门电路内输入调节信号;同时,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通过电容充电电路对充电电容(E2)进行充电,三角波发生电路向PWM生成电路内输入三角波信号,PWM生成电路将所述三角波信号及充电电容(E2)的电压比较后向逻辑门电路内输入PWM信号,所述逻辑门电路根据PWM信号及调节信号向功率驱动电路内输入PWM驱动信号,并通过功率驱动电路驱动电阻性照明灯照明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包括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及与所述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对应连接的外接天线;所述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电源端与+12V电源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输出端与电容充电电路相连,并通过第三电阻(R3)与+5V电源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第一W端与第二W端通过第二电位器(W2)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R端通过第一电位器(W1)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光敏电阻(R1)接地,且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端相连,微波集成传感器(TWH9250)的GND端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端与反向电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反向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对应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六电阻(R6)与+5V电源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端均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R6)对应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相连,以使得通过第二电容(C2)将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第二电容(C2)对应与第六电阻(R6)相连的端部与逻辑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电容充电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Q3)及第四三极管(Q4),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端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相连,并通过第十七电阻(R17)与微波雷达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后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及第十六电阻(R16)对应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相连,以使得通过第四电容(C4)将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R9)与+5V电源相连,并通过第十电阻(R10)与充电电容(E2)的一端相连,充电电容(E2)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及第十电阻(R10)对应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通过第五电容(C5)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端相连后接地,以使得通过第五电容(C5)将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端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充电电容(E2)对应与第十电阻(R10)相连的一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PWM生成电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PWM生成电路包括集成运算放大器(LM339-1),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LM339-1)的同相端通过第七电阻(R7)对应于与充电电容(E2)及第十电阻(R10)相连的另一端相连;集成运算放大器(LM339-1)的反相端通过第六电阻(R6)与波形生成芯片(TL494)相连的波形输出端相连;波形生成芯片(TL494)的波形输出端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波形生成芯片(TL494)的RT端通过第十八电阻(R18)接地,波形生成芯片(TL494)的DT端、OC端、E1端、+IN2端、GND端及E2端相互连接后均接地;波形生成芯片(TL494)的电源端(VCC)与-IN2端均与+15V电源相连;集成运算放大器(LM339-1)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R8)与+5V电源相连,且集成运算放大器(LM339-1)的输出端与逻辑门电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逻辑门电路为74LS08与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功率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阻性照明灯相连,所述电阻性照明灯的电源端与整流电路相连,所述整流电路将220V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后与电阻性照明灯的电源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功率驱动电路包括第五三极管(Q5),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10V电源相连,且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第一功率三极管(T1)的基极端及第二功率三极管(T2)的基极端相连;第十二电阻(R12)及第十五电阻(R15)对应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端相连的一端通过第六电容(C6)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端相互连接后接地,以使得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端通过第六电容(C6)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端相互连接;第一功率三极管(T1)的发射极端与第二功率三极管(T2)的集电极端相互连接后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门极端相连,第二功率三极管(T2)的发射极端接地;第一功率三极管(T1)的集电极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14)与+10V电源相连;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发射极端接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集电极端与电阻性照明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端与输出负极端间通过稳压电容(E4)相连,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端与稳压电容(E4)相连后接地,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端与稳压电容(E4)相连后与电阻性照明灯相连。
CN2012201594944U 2012-04-14 2012-04-14 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5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594944U CN202535602U (zh) 2012-04-14 2012-04-14 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594944U CN202535602U (zh) 2012-04-14 2012-04-14 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35602U true CN202535602U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36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59494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5602U (zh) 2012-04-14 2012-04-14 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356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5326A (zh) * 2012-04-14 2012-09-12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5326A (zh) * 2012-04-14 2012-09-12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90260U (zh) 一种led声光控驱动电路
CN102522970A (zh) 触发节能装置及晶闸管开关
CN202714781U (zh) 新型光控自动干手器
CN201867443U (zh) 一种家用电器及其市电强电信号检测电路
CN202535602U (zh) 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
CN202972697U (zh) 一种可自动切换亮度等级的筒灯
CN204442807U (zh) 一种基于雷达感应的楼道led照明灯具
CN102665326B (zh) 一种实用的人体感应自动照明控制器
CN202972844U (zh) 一种可自动切换亮度等级的吸顶灯
CN205946286U (zh) 一种风能与太阳能供电的节能路灯控制电路
CN201796089U (zh) 一种简易便携式有害电磁辐射检测装置
CN210016668U (zh) 一种由软件赋能的智慧路灯
CN203416471U (zh) 一种人体红外探测调光器
CN202586739U (zh) 有源功率因素校正控制电路及变频空调器
CN203023957U (zh) 一种可自动切换亮度等级的面板灯
CN203761624U (zh) 触摸延时开关
CN201107624Y (zh) 一种可调式浴室取暖器控制装置
CN205041308U (zh) 红外线自动干手机
CN213754308U (zh) 一种用于电源使能控制电路
CN217591162U (zh) 一种带人体手扫触摸雷达感应控制的免布线智能控制电源
CN203088689U (zh) 多功能野外用电饭煲
CN207039966U (zh) 一种智能led雷达感应壁灯
CN203414748U (zh) 一种人体红外探测开关
CN204154332U (zh) 基于ZigBee网络的无线检测装置
CN210381383U (zh) 一种微波感应开关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